养老院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7 02:0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院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老院工作报告

篇1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来到我们社会福利院视察工作。在此,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我院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会福利院基本情况

社会(儿童)福利院系省二级福利院,成立于1957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公共服务单位为目标,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城镇五保供养、社会有偿代养、特殊儿童教育、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目前,全院占地面积近79.5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拥有职工205人,各类服务对象769人。

我院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年首批民生工程。中心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2622.3平方米,总造价470万元,床位数60张。分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区、孤残儿童养护区,生活、医务、康复区,教育培训区和行政办公区5个区域,将基本满足辖区内城镇“三无”人员养护、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需求,并为孤残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供指导、走访、技术培训等服务。

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第四、五、六、七、八届“文明单位”。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我院正积极贯彻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努力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和休养人员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真正把她建设成为广大老年朋友和孤残儿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托老服务,当时仅仅是探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老龄化也在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提高等态势(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6.5万人(城镇1.5万人,乡村5万人,空巢老人1.95万人),占总人口17%。面对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老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于2003年开始建设市老年公寓。目前,全寓入住代养老人397人(总床位460张),其中自理老人159人,半自理老人91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84人,痴呆老人63人;代养人员平均年龄73.5岁。公寓启用以来,共为本市及省内外提供托老等有偿服务达3200余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合理定位。现在在老年公寓代养的老年人群主要分类,一是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实际困难的;二是离退休人员有个人收入的;三是。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需求,我们在物价、审计事务所等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的原则,结合实际按护理级别制定了老区、新区和特别护理区收费标准,目的是让老年人住的起。所有入住人员的各项信息全部在我院一站式服务大厅录入数据库管理。

(二)满足老年人需求,全面开展住养、医疗康复、文体休闲等多项服务。一是营造温馨、舒适环境。老年公寓在建寓之初就按照“环境要优美、空气要清新、设施要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公寓进行了美化绿化和改造装修,从墙面、灯光颜色搭配、老人扶手、失智老人专用床、防滑地板、专用浴室和洗浴椅等,小到温薪提示语和休闲角落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安全性,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家”的环境。我院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9000M2,楼房四周植物葱绿,处处生机盎然,老人在这里不会迷路和感到迷茫,自由安排每天的生活。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护理和安全培训。我院经常开展日常护理、不同病症急救措施以及防火、防盗安全的培训活动。要求各班组职工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理论或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定期邀请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医院急救室医师、消防大队官兵为护理员开展预防保健和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预防甲型H1N1流感、老年人突发病症以及各种安全急救常识。每位老人的房间都设有无线寻呼系统,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特别护理的房间实行24小时轮班监护,每天夜里都要巡查,确保无安全事故。三是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我院每周在多功能厅播放各类题材的电影,利用广播播放黄梅戏、越剧、京剧花鼓戏等戏曲及红色经典歌曲等,组织院民观看收听。各级文联和社会组织经常到我院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除夕、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院都要为五保老人和代养老人举行演出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我院还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演讲歌唱比赛、消防知识问答的形式,开展一些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的职工娱乐活动和群众文化健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热情。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费标准偏低。我市老年公寓实行的是“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目前的代养收费标准太低,最低服务级别的收费仅为每月420元,特级护理标准为每月720元。按照目前的市场消费水平和工资水平,这个标准难以促进公寓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服务设施的改善。

(二)床位紧张,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去年8月前我们老年公寓所有床位入住已满,到目前为止,前来公寓预约登记的人员已达360余人。为缓解生活不能自理特别服务对象的需求,我院想方设法筹资100余万元改扩建颐寿楼特别服务新区,新增床位96张。但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入住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新增床位。鉴于此,我们计划以社会(儿童)福利院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投入500余万元建设老年公寓第二期工程。在两级民政局及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专家制定了《老年公寓扩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国投资金。目前,通过省、部的协调,已安排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县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市发改委已将我院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项目,作为省备选项目上报省发改委寻求支持。

篇2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在全国首创虚拟敬老院

该区自2005年开始,针对一些“空巢”老人孤独、寂寞、需要照顾,但又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到养老机构养老的实际问题,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由民营企业业主宋广民创办了“文圣区广民虚拟敬老院”。即,养员在家中养老,服务员到养员的家中服务,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形成一个服务网络。

文圣区的“虚拟敬老院”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服务商采取会员制,即以家政服务公司、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旅游公司、律师事务所、餐饮机构、影剧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等服务商为集体会员,根据“文圣区广民虚拟敬老院”的服务安排,有计划地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养员也采取会员制,即通过协议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标准,养员的基本资料统一录入微机;在养员家庭中设立养员身体状况记录簿和服务员工作状况记录簿,监督服务质量;养员悬挂统一的居家养老户标识,服务员统一着装\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文圣区广民虚拟敬老院”已吸收居家养老户219户,实行共性和个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一是为大多数老人提供有计划、有组织的服务;二是为鳏寡孤独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为高龄和残疾人提供的特殊服务,“2296777”呼叫中心每天打电话问安。

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全面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

文圣区委、区政府对社会化养老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事业的优惠政策。一是把社会化养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区委、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养老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将养老工作中的重点工作纳入各街道刚性目标考核和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之中。二是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工作网络,区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区长为主任,区委副书记为常务副主任:17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全区建立老年协会36个、老年志愿者队伍43个,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区、街、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养老事业发展,几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共兴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处、老年星光计划项目17处,改扩建老年活动室12处,安装健身器材248套、3000余件。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区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文圣区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工作方案》、《文圣区老龄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工作制度;研究编制了《文圣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暨深化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工作方案》,对“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五是设立公益性岗位,降低养老企业运营成本,目前“广民虚拟敬老院”已吸收78名“4050”失业者参加公益性岗位,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

整合资源,提高水平,构建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篇3

__市位于__省西北部,地处__山区腹地、__中上游,是__、__、__、__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市辖一市、四县、五区,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万,其中__城区人口82万。__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库区和核心水源区,是全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__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6元。我市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四县一市一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整体属国家新一轮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__山片区。20__年,全市贫困人口107万人。当前,__市正在全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目标而奋斗,加快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基础设施的承载空间,丰富养老产业发展的服务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很大的差距,且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则相应加大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__.5%,其中__城区__.42万人,占城区82万常住总人口的17.6%,我市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我市城区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4%和33%以上。从老年人口结构来看,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28.7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6%;80岁以上老年人5.2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0.2%;失能半失能老人8.5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60岁以上“空巢”老人12万人,城市“三无”老人2950人,农村五保老人3.23万人,全市老年人口城镇占26.1 %,农村占73.9%。全市有国办城市福利养老机构20个,其中:国办城市福利院12个,老年公寓8个,养老床位2640张;公办农村福利院123个,养老床位12496张;民办养老机构3个,床位500张。养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近几年推进养老事业的实践看,由于欠发达的经济能力制约,养老基础设施规模建设困难,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养老事业产业化建设困难,发展后劲存在不足;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困难,发展阻力普遍较大等问题,在短期内尚难得到很好解决。如何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仍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1、养老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__年12月在省内率先出台了《__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社会养老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养、建设补贴等方面扶持优惠政策,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养老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把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件实事”、年度重点督办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近三年来,全市投入1.77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市国办养老机构11所,新增床位数1780张,集中供养城市“三无”老人1__2人,占全市“三无”老人总数的38.7%,代养社会老人415人。全市投入2.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农村福利院85所,新增床位5170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11702人,占全市五保老人总数的36.2%。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建设公办养老机构3家,批准筹建民办养老机构3家,计划新增床位数900张。8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建设。

3、养老改革试点初见成效。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运营模式养老服务业,开展了以市__老年护理院为代表的公建民营方式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试点;以市第二老年公寓、__医院老年护理院、__和众养老会所为代表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试点;以__街办__社区养老院为代表的社区与社会组织、个人联合办养老院试点;以__老年公寓、__老年公寓为代表的引入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试点。同时,__公司各专业厂行业养老和__山、__区、__市旅游度假、候鸟式养老方兴未艾。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 1.03亿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65个,总建筑面积77605平方米,总床位21__张,为4.5万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档案,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4.38万人次。探索开展了以__区__街办__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代表,社区居民自发成立老年协会,实行会员管理,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社区老年协会管理模式;以市中医院__分院为代表,利用医院闲置资产,建设社区养老院的社医共建模式;以__区红卫街办王湾社区和界牌社区为代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养老与医疗一

体化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模式;以__区__镇__村为代表,村民委员会提供场地,老年人相互管理、相互服务、互相帮助,不计报酬养老方式的农村互助式照料养老模式;以__市__镇中心福利院为代表,依托乡镇中心福利院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模式。5、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市级“__”社会养老呼叫信息服务中心,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将200多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吸纳为加盟服务商,通过信息平台“__”服务热线,将居家老年人与加盟服务商有效链接,加盟服务商安排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三年来,共接受养老服务咨询5.1万人次,接受养老服务呼叫3.2万人次,有效链接加盟养老服务组织2.9万人次,有效服务1.8万人次。

6、各类惠老政策有序落实。率先在省内推进全市范围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20__年全市为5.2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2072万元。全市1.7万名城市困难老人和1.9万名农村困难老人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市享受低保总人数的16%;全市35万名农村老年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近12万名城镇老年人中的95%以上享受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优先就医,进入各类场馆和旅游风景区享受优惠,__城区有近5万65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寿星ic卡”。

为使此次调研更加深入实际,调研组随机选取了__市城区__区和__区的3个社区4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年龄60-70岁25人,70-80岁11人,80-90岁9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老年人呈现以下特点:

1、收入水平偏低。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6人,1000-3000元30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5%),1000元以下4人;月支出在3000元以上6人,1000-3000元2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7.5%),1000元以下7人。我市城市老年人群体决大多数月收人和支出低于全国以及我省平均水平,农村老年人收入与城市差距更为明显,希望政府提供生活补贴19人,失能、高龄补贴11人,医疗费补贴2人。

2、身体状况不佳。失能6人,半失能9人,自理25人,失能和半失能占老年人比例接近五分之一。希望生活照料22人,精神慰藉11人,康复保健10人,多数需要提供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

3、养老观念陈旧。与老伴住26人,与子女住10人,独居4人;选择家庭养老24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0%),社区居家养老8人,希望机构养老8人,老年人不到高龄、失能半失能等特殊困难时期很少会选择机构养老。

4、对于养老机构收费给付能力偏低。希望老年公寓收费(含床铺费、护理费,不含伙食费)收费在1000元/月以下23人(占被调查对象的57.5%),1000-3000元/月15人,3000元/月以上2人;希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收费(含床铺费、护理费、伙食费)在30元/日以下1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47.5%),30-60元/日__人,60元/日以上7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收费承受力在3000元/月以下,对于社区日间照料收费承受力在30元/天以下,养老机构处于亏本经营和保本经营的困难境遇。五是城乡差距大。目前全市老年人口中,城镇占26.1 %,农村占73.9%。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但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数量、质量远低于城市。

现阶段,我市老年人生活水平直接决定了和影响了我市养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养老床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公办养老机构由于国家有建设资金扶持、运营经费补贴、政府规定价格等原因收费偏低,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然而,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主要以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为主,由于国家和省级建设资金补助标准偏低,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普遍规模小、床位少,难以满足养老需求。__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已达__.42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7.6%。但__城区现有公办养老床位总数仅有700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8张,远低于全国1千名老人拥有20.5张床位的平均水平。其中,市老公年公寓作为全市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仅有床位217张,入住率达100%,养老床位供不应求。二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民办养老机构可以注册为营利性企业或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但企业制民办养老机构自负盈亏,不能享受土地、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土地、水、电、气等方面优惠政策和一次性建设补贴及运营补贴,但不能以其房产抵押贷款融资,且利润只能用于扩大规模、提高护工待遇、改善饮食等,不能“分红”。因此,民办养老机构左右为难,既面临着登记的“身份”约束,也面临着与公办养老机构“不平等”竞争,导致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全市目前仅有民办养老机构3个,床位500张。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效果不佳。受老年人人消费观念、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等因素制约,目前不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临推出收费项目难、保本营利难的困境,收不抵支、入不敷出,一个配备2名服务人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每年至少倒贴水电费、人员工资等开支5万元以上。四是养老机构利润低风险大。受居民收入水平限制,我市养老机构对有生活自理能力老人每月收费约700--1000元,失能老人每月收费900--1600元。养老机构中老人一旦意外受伤,即引发责任及经济纠纷,常常使养老服务机构“伤筋动骨”,不堪重负。市老年公寓一位入住老人夜晚起床入厕时意外摔伤,老人家属索赔9.3万元>,!<,相当于收取10位老人一年入住费用。目前,为规避风险,部分养老机构与老人或家属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或通过相关渠道购买商业保险,但由于法规缺失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标准低,一旦发生纠纷诉诸法律时,养老机构往往蒙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长期面临“收得起,赔不起,伤不起”的后顾之忧。

党的十提出了“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快建设“________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把老年人事业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我市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全面构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为切入点,兴办养老事业。因此,我们建议:

1、制订发展规划。全市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发展、健康运营

”的基本原则,加快制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对今后较长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快编制《城市养老服务用地专项规划》,为养老机构预留土地,逐步构建服务体系框架。2、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分散居住“三无”老人、失独老人、经济困难的高龄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经民政部门许可、符合相关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建立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制度。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定性定向和划拔方式优先保障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定性定向和有偿使用协议出让方式优先保障供地。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老年机构按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对投融资支持、用水用电按民用价格计收等方面给予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的系列扶持政策。

1、加快新型养老产业建设步伐。__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胜地__山,有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__水库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凭借__仙山、__秀水、汽车名城三大品牌,我市养老服务业坚持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确定了候鸟式养老、生态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行业养老等新型养老产业为发展目标。以北京市对口援建、南水北调__库区饮水思源行、__片区扶贫开发援助等活动为契机,兴建一批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新型养老项目。例如:__市计划招商引资10亿元,利用__师专老校区建设医养结合、高端候鸟式养老项目;__区利用生态__新区项目建设发展旅游养老、生态养老项目;__山旅游特区招商引资2.7亿元在__口村建设候鸟式养老基地;北京市海淀区对口援建__市__镇中心福利院项目即将启动。

2、加快平价老年公寓建设步伐。要利用国家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资助项目资金建设一批公办保障型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公建民营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收费低廉的养老机构,为社会中低收入、中低层次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基本型有偿的供养、护理服务。政府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降低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通过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优惠政策、税费减免、经费补贴、低息贷款等政策扶持,进一步降低民办老年公寓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从而降低老年公寓收费,实现老年公寓的良性发展。

3、加强城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依托老年公寓、城市社会福利院、精神养护中心、光荣院、医院、国有企业、社区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院等服务设施,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一是要落实机构编制,对每个已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城市社区配备2名“以钱养事”人员编制。二是要保障运营经费,对每个已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一次性给予资金扶持,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分级负担。三是要是完善设施设备,按照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标准要求,配备服务设施。四是要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居民信息台账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台账,引入“__”、“__”或其他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商,合作开发建立对接社区居民服务信息与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服务供给信息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系统,推动碎片化的零散养老需求与稳定可靠的市场养老服务供给相对接。五是要鼓励市场运营,择优甄选有实力、有经验、有信誉的家政服务企业、私人业主或其他市场主体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交由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协会负责打理运营。

篇4

今天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专题会议。会议对20*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单位代表进行了很好的发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安全生产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了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具体举措,既紧扣上级精神,又与东阳实际紧密结合,我完全赞同。希望各镇乡、街道和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并且要做到立即行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下面,我再三点意见。

第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安全重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一方平安,既是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肩负安全生产职责的同志,我们在这个岗位,有这份职责,就有义务和责任把这项工作把它抓紧抓好。从大的方面讲,我们"以人为本",没有安全就失去根本,我们"科学发展",没有安全生产,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安全生产就"一票否决",没有一切。从小的方面讲,"权责一致"、"权利和义务平等"。我们有这个职责,就有沉甸甸的责任。随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就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已经客观分析了当前特殊时代背景下,我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面对严峻的形势,希望大家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各个镇乡(街道)、各个部门单位的行政首长是本地、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谁都难辞其咎。特别是交通、消防、危化、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东阳是医药化工大市,危化行业压力大;"三合一"企业整治是全省24个重点整治县市之一,消防工作任务重;交通安全中,山区道路、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多;这些都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把工作抓好抓实,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二,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落实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石。各镇乡、街道、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的落实工作,行政负责人必须对本地本辖区的各项整治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具体抓。要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将安全生产任务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位。要全面落实企业、学校、医院等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单位,包括学校、医院和养老院等公益性单位。真正做到安全责任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确保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承担责任。特别是要注意抓好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工作,这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要强力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式管理。安全生产网格式管理是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解决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的治本之策,是解决一些干部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等问题的有效举措。各镇乡、街道、城北工业新区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考核,全面推进,真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干部,使每一个干部都承担起职责。二是要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认真把好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的隐患产生。这里我也要一点,许可并不是权力,而要把它看成责任,"谁许可谁负责",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或者说徇私枉法违法许可造成的事故,将严格追究许可人、许可单位的责任。三是要深化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规范企业行为,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执法推动等途径,加大安全管理标准化推进力度,督促企业加大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切实改善企业安全基础。四是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近年来事故表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素质不强,是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要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抓手,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同时对忽视安全生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件要予以曝光,努力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从今年起,安全生产知识还要纳入市委党校各类培训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事危险性较大的作业人员的上岗资质培训,从技术层面、从操作能力上化解各类安全隐患。

篇5

(一)农村老龄人口的现状

2010年全国政协举办的“21世纪论坛”召开主题为“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化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的专题研讨会。会上指出,2015年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则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难点和重点。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农村人口约7128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3.4%。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714亿,其中近六成分布在农村。

(二)目前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弊端

目前我国的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为家庭养老、集体养老、储蓄养老三种形式。家庭养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对年迈的父母进行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籍。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的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即保证他们的吃、穿、住、烧、葬(教)等为内容。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指老年人口依靠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2]绝大部分农民工有了一定收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回老家修房子,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养老。而根据在通山县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家庭养老的占58%,集体养老的占19%,储蓄养老的占23%,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占首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传统养老已出现危机。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3]与全国相比,2009年末,通山县农村居民纯收入为314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569,其经济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年水平,经济水平制约着传统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湖北省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来源中,自我劳动收入所占比例达到5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这说明在传统的养老方式中,湖北省农村老年人自我供养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而在调查中发现,在湖北省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县,农村老年人依靠自我劳动供养的比例更高。有关长阳县的调查发现,该县73.4%的农村老人靠自己的收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69.2%的老年人生病时由配偶支付医药费,48.6%的老年人生病时也是由配偶照顾,即便一部分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也并不是由子女提供经济供养的。[4]咸宁市通山县的基本情况与长阳县差不多,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有自己支出。在当地调查时我们发现将近40%左右的老年人靠自己来获取生活费,并有64.6%的老人认为目前养老保障的最大障碍是收入水平。我们在通山县通羊镇井湾村调研时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自己之所以还在参加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费用,并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儿女们自己生活都有困难难以支撑家里的各种费用。农村地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不完善。在传统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面临困境的同时,湖北省农村地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却并没有建立和发展起来,而正由于农村地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不发达,能接纳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和设施也是非常有限。虽然湖北省为了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2004年——2007年湖北省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湖北省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办法》、《湖北省社会福利机构公办民营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发展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用地、税收、用工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5]但是我们发现农村社会福利、政府补助和一系列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福利和救助制度,主要由集体经济承担,而农村经济又相对薄弱,在通山县的调查也是如此,截止2010年通山县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个,社会服务中心1个,各类收养利院共14个拥有床位1458个,这些远远满足当前的需求。

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一)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

农村医疗保险,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济制度”。农村医疗保险的目标是解决农民看病贵与看病难以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而这也即为政策目标效益的内涵所在。目前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约占94.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6]目前通山县总人口为45.7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39.5万,参保率为86.43%。农村医疗保险是政府向农村提供的一项全民性的公共产品,政策意愿是希望所有农民都能积极参与,然而由于采取自愿性参保及比例分摊医保基金等原则,部分农民显示出观望态度。[7]在通山县调查时我们发现由于采取自愿性参保及比例分摊医保基金等原则,近10%左右的农民不愿参加医保,也有部分农民觉得麻烦而没有参保。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低水平起步才能适应更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实现制度覆盖的广泛性。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16714万,占总人口的12.5%。[8]根据相关的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民家庭规模下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9]目前咸宁市通山县有9028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近74%人希望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来减轻传统养老的压力。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的养老金。不过胡晓义强调了即将启动的新型农村保险仍处试点阶段,“新农保政策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根据规划,将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我们在通山县调查时发现,超过90%左右的调查者对新型农村要老保险予以肯定,并希望该政策能够早点在通山县实行。

三、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基于法律的思考

(一)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我们的民族一直是一个有尊老传统的民族,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有利于传统养老方式的继续与巩固。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我国只有1%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机构,在咸宁市通山县调查过程中,采访的老年人中也只有近2%左右的人愿意进养老院。将近60%老年人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另外38%左右愿意和老伴住一起或独居,而且很多子女都认为如果父母去养老机构,这就有了抛弃父母的嫌疑。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道德缺失的子女也不在少数,所以弘扬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在加强传统观念宣传的同时,也加强传统养老的法制建设,让传统养老的方式有法可依。2009年通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141元,同比增长10.1%。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奠定了经济基础,使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备了启动的条件,为集体养老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通山采访调查中发现,又将近65%的人认为影响老村养老质量以及参见农村养老保险的最大障碍就是家庭收入水平,所以发展农村经济是提高农村养老承受力的物质基础。落实有关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政策。目前国家规定农民60岁以后将享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就是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过去的养老保险都是农民自我储蓄模式的自己交费而新农保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时三个筹资渠道。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补贴是直接补到农民的身上。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师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所以落实国家有关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政策是让广大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重要途径。

(二)国外农村养老保障相关立法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律就是秩序,有了好的法律才会有好的秩序。”只有关农村养老保障法律的出台,方能更好地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1883年德国创建社会保险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1951年,德国就颁布了《农民养老保障法》,迈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步。1957年,德国开始实施农民老年援助法,即对将农场交给继承人之后的年老农场主进行现金补贴,通过对老年农民扶助的方式,把农民正式列入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农业社会改革法将农民老年援助更名为农民老年保障,对农民养老保险金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将农民老年保障归入社会保险领域。[10]1959年,日本颁布《国民年金法》采取国家、行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强制20岁至60岁的日本人都参加国民年金体系。1963年,日本政府推出了倡导保障老人整体生活利益的《老人福利法》,推行社会化养老。1982年又出台了全面推广老人保健设施的《老人保健法》,使日本老人福利政策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居家养老、看护的方向。正是这三项法律,支撑起日本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此为名称的法律,意味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形成。它是世界上最早对社会保障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其内容涉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2002年1月1日,俄罗斯在全国通过立法实行养老制度改革,从以前的养老社会统筹,过渡到社会统筹和养老保险相结合。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与完善

篇6

一、“十一五”全省老龄工作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改善老年民生为出发点,围绕大局,积极作为,创新发展,狠抓落实,基本完成了《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金水平逐年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较快,已有400万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领到养老金。全省百岁老人长寿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5个市、82个县(市、区)建立了由当地财政保障的高龄补贴和贫困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200多万老年人受益;1.8万个村(居)实行了发放养老补贴办法,160多万农村老年人受益。老年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纳入了“低保”对象;积极实施“银龄救助工程”,各级救助特困老年人204.8万人次。

(二)医疗保障能力增强,老年人健康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断扩大覆盖范围,230多万城镇老年职工和150万城镇老年居民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基本上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有5个市由财政承担70岁以上老年人个人缴纳的参合费,187万老年人受益。以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内容的“银龄安康工程”顺利实施,“十一五”末全省有272万老年人在保,承保金额300.8亿元,1万多名老年人获得2000多万元医疗费等赔偿。基层和社区便民医疗服务机构发展较快,老年病医院、老年门诊、老年康复护理机构增多,有效改善了老年人健康服务条件。

(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起步,社会为老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对养老服务业给予减免税费、以奖代补、水电燃料价格优惠等方面的扶持,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十一五”末,全省各类养老机构总床位达到30万张,占老年人总数的2.17%。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全省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和信息化呼叫服务机构1万多个,为110多万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鉴定制度初步建立,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逐步展开,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老年维权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老年法律服务组织网络不断建立健全,全省县以上建立老年法律服务机构800多个,以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为依托的基层老年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预防、打击涉老犯罪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案件审理、来信来访等工作进一步加强,3.8万老年人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各级法院审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1万多件,全省老龄系统办理老年人来信来访4.2万多件。优待老年人工作得到加强,老年人在津贴补贴、减免各类筹资、免费进公园、免费或半价进旅游景点、免费或半价乘坐公交车、免门诊普通挂号费等方面的优待得到落实。

(五)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较快,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层老年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得到较快发展,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逐年增多,全省各级老年活动中心(站、室)达到6.8万多个,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发展到7200多所。“银屏惠老工程”启动实施,省级财政和省慈善总会投入760多万元,为农村没有电视机的老年人赠送彩电1.26万台。老年文体组织健康发展,省、市成立了老年艺术团和老年书画、摄影等社团组织,省连续举办了“银龄之春迎春音乐会”和“重阳欢歌文艺晚会”,打造出了受老年人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全省老年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六)老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老年用品市场开始形成。老龄产业开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参与,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的、以养老服务业为重点、以开发老年用品为增长点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开始形成。机构养老、康复护理、老年家政、老年旅游等养老服务行业初具规模,老年用品、产品明显增多,面向老年人的通信、网络、金融、理财、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快速发展。“十一五”末全省生产老年服装、食品、保健品、交通工具、健身和康复器材等老年用品的企业2020家,年产值378亿元。

(七)老年人才资源受到重视,老有所为成效明显。各级高度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开展老年人才交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等,积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指导帮助。广大老年人踊跃参加关心教育下一代、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养老服务、生产经营、科技指导、咨询服务等活动和工作,省、市成立了“银龄爱心志愿团”等老年志愿者组织,70多万老年人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敬老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立体老龄宣传格局逐步形成。各级高度重视敬老文化建设,把尊老敬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公民道德建设重要内容,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组成部分,定期评选表彰敬老楷模,树立尊老敬老先进典型,建立敬老文化基地,广泛开展敬老教育,大力弘扬齐鲁孝德文化,强化了全社会的敬老观念。大力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形成了立体化、系统化、多样化的老龄宣传格局,营造了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和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省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领导和省直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各市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全省老龄系统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也是分不开的。五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做好老龄工作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老龄工作方针,形成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依靠各部门、单位的扎实工作和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服务大局,促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增强大局意识,把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老龄事业发展水平。从老龄工作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实施“银龄幸福和谐工程”,不断创新和完善老龄工作机制,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老龄事业发展质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作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多为老年人办实事、谋福祉,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老龄事业发展的根本。

“十一五”期间我省老龄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发展不够平衡,规划确定的任务指标有的没有按期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高;二是老龄法规政策体系尚不够健全完善,有些惠老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三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服务机构、服务网络、服务水平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和社会需要;四是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歧视、漠视和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依然存在;五是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和机构人员配备尚不能完全适应老龄工作需要。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大力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和银龄幸福和谐工程,推动老龄事业加快发展,让广大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十二五”时期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

(一)积极推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标准。二是完善养老补贴制度。积极推动建立高龄津贴制度,不断扩大发放范围、提高发放标准,有条件的市率先扩大到80岁以上老年人;鼓励更多的村(居)集体组织对老年人给予多种形式的补贴;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三是健全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低保”范围。继续实施“银龄救助工程”,对重点对象给予特别救助。优先将城镇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纯老年人家庭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农村贫困老人无房户和危房户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四是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继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使更多老年人享有“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

(二)积极推动提高老年人医疗保健水平。将老年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范围,并在老年人个人缴纳费用、报销比例、保险病种等方面给予照顾。优先对特困老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进行医疗救助。确保落实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一次的制度。政府兴办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门诊和老年病房;乡镇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站(所、室),要进一步健全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制度,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增加方便老年人就诊、治疗、护理的设备器材。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对全民健康的重大影响,加强老年病研究、预防和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建立老龄人口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对老年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

(三)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强化管理、提升水平为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形式多样、功能完善、基本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住养服务机构,重点扶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型养老院和能够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收费价格较低的照料型养老机构。积极推动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市场化运作的大型养老服务项目。加强机构养老服务管理,制定有关标准,提高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期间,机构养老床位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2015年城乡机构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比例达到3%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依托和利用社区服务、卫生服务、家庭服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的服务资源,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网点,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要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加强对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的管理。三是积极开展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干预,重点满足病残、空巢、高龄、临终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需求。市、县(市、区)要建立老年人爱心护理院,有条件的社区建立老年人心理关爱站(室),开展长期护理和心理关爱服务。四是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城镇和农村求职人员到养老服务行业就业。认真落实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加快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大力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四)加快发展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要将改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惠民工程,增加面向老年人的项目。要继续推进老年文体活动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小区、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增加一批老年活动中心和室(站)。“十二五”期间,省、市要建成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各县(市、区)和30%以上的乡镇(街道)至少要有1处示范性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村(居)全部建立老年活动场所。要加强老年文化体育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各类老年文化艺术团体和各级老年体协的作用,省每两年举行一届“银龄风采艺术节”,每四年举行一届老年运动会。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完善公办老年大学(学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机构。形成由老年大学(学校)和老年广播、电视、网络教学等构成的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注册学员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

(五)全面保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积极做好《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和《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修改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水平,按规定减免老年人法律服务费和诉讼费。要依托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建立老年法律服务网点,积极为老年人开展法律服务。要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认真做好审理涉老案件、打击涉老犯罪、调解涉老纠纷、办理涉老等工作。

(六)积极推动银色经济发展。要按照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发展银色经济的要求,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时机,科学规划,积极推动,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生产老年用品的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要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项目,并在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农村服务、商务服务、餐饮、文化体育、科技信息、旅游、金融、物流等行业和领域开拓养老服务市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需求。要积极开发老年日常生活用品、老年护理用品、老年辅助用品、老年健身器材等老年产品和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计算机、家用电器操控装置等产品,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要加强银色经济运行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适时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制定各类老年产品标准,加强生产、营销、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七)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等问题,认真做好老年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引导老年人参加适宜的工作与活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基层社会治安、基层自治管理、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养老服务、文教卫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加强服务与管理工作,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组织开展老年人才交流活动。要维护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当权益,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劳动,给予应有的报酬。要加强老年志愿者组织建设,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开展科学合理的志愿活动。

(八)做好老年人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基层老龄组织建设,乡镇(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村(居)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老年人的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规范发展,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逐步健全老年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途径,加强疏导沟通,引导老年人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促进社会和谐。

三、2011年全省老龄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老龄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姜大明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对老龄工作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深入地抓好《意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是老龄工作的重中之重。省老龄委近期要下发贯彻《意见》的部门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分工要求,结合各自职能,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本部门《意见》要求的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市要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出台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省老龄办抓好协调调度,推动各级、各部门把《意见》确定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编制并组织实施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将尽快出台。规划出台后,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把规划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年度、各个部门,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深入推进。要加强规划实施的调度检查,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保证规划落到实处。各地要结合实际,争取上半年全部出台规划。

(三)深入开展养老服务业突破年活动。根据省老龄委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养老服务业突破年活动,重点推动在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居家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养老服务骨干项目建设、农村老龄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居家养老服务,突出做好“空巢”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的“彩霞工程”。省里将开展以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服务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试点。继续做好牵手骨干企业兴建养老服务项目工作,促进一批大型养老服务重点项目和老龄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各地建立政府为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支持农村兴建老年公寓(老年房)。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具有文化养老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大力促进文化养老服务。继续做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和鉴定工作,筹备举办“全省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推出“金牌养老护理员”。成立省老龄产业协会,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管理。

(四)深入实施银龄幸福和谐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见》部署要求,推动各级、各部门深入实施银龄幸福和谐工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发挥品牌优势,形成既有全省统一名称、标志,又具有各地特色的省银龄幸福和谐工程品牌体系。重点做好以优待老年人、建立高龄津贴制度为内容的“银龄优惠”,以救助困难老年人为内容的“银龄救助”,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为内容的“银龄安康”,以省财政扶持养老机构为主要内容的“银龄公寓扶持”,以向农村贫困老年人赠送彩电为内容的“银屏惠老”,以及银龄孝德、银龄之家、银龄健康、银龄长寿、银龄通信等10个项目,根据老龄工作特点和老年人需求,不断打造新的项目,扩展新的内容,创造新的亮点,通过这一敬老惠老平台,动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