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4 12: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协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协会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以下简称农机),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的动力机械及其配套设备。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机生产、经营、使用、维修、鉴定、推广、监理和教育培训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机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机管理工作。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负责本乡镇的农机管理工作。

工商、技术监督、物价、公安、交通、机械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有关农机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农机化的法律、法规,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机化发展计划、规划,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农机科技推广、教育培训,对农机产品鉴定、经营、使用、维修实行行业管理,实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等项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并根据财力建立农机化发展基金;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农机管理部门,对发展农机化事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生产经营与质量监督

第八条农机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对其生产、经营的农机产品质量负责。

第九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产品的引进、推广、经营、维修和农机作业服务进行行业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条农机新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鉴定。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一条农机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并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生产农机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应按地方、企业标准生产。

第十二条从事农机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具备所经营产品的设施条件和检测手段,并取得县以上农机管理部门核发的全省统一的农机经营技术合格证和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企业和个人经营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脱粒机、粉碎机等国家规定实行农机推广许可证管理的农机产品,必须经推广鉴定合格,具有省农机管理部门核发的推广许可证。

第十四条禁止生产、维修、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和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禁止销售报废的农机产品或将报废的农机拆散拼凑成新的产品销售。

第十五条农机维修企业和个人应当配备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持有县以上农机管理部门核发的全省统一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和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维修活动。

农机维修人员必须通过县以上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等级考核,并取得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书,方可上岗维修。

第十六条农机维修企业和个人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农机维修标准开展维修业务,对维修质量负责,并规定包修期。出现维修质量问题的,在包修期内应当负责返修;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十七条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应按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质量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合格的,作业者应当减收作业费或者重新作业;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十八条农机维修和作业质量发生争议的,由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章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

第十九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农机技术推广,实行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机科研、教育培训、生产企业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第二十条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机科技成果的管理,制定农机技术推广规划和计划。农机推广机构负责试验、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组织实施农机技术推广项目。

第二十一条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机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二十二条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进行示范、提供技术信息和技术指导,实行无偿服务。

以技术转让、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机技术的,可实行有偿服务,但当事人双方应依法签订合同。

第二十三条农机管理部门及农机技术学校应当有计划对农机驾驶、操作、经营、维修和其他农机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第二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机、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农机教育培训,采取措施,保持农机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稳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改变其性质和财产隶属关系。

第四章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鼓励县、乡、村发展包括个体、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十六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应当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提高组织化程度。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及时组织开展以机耕、机播、机收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七条农机作业实行有偿服务,服务单位和个人应按质按量收费。收费标准由县以上物价部门会同农机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跨行政区域作业的农机服务单位和个人给予支持,保障作业正常进行。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的建设与管理,为农机作业创造条件。

第三十条发生自然灾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统一调集农机用于抢险救灾,但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十一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无偿平调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拥有者的财产和设施,不得向其收取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之外的费用。

第五章安全监理

第三十二条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农机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农机管理部门所属的农机监理机构负责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单位和个人购置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机动脱粒机等农业动力机械及配套机具,必须持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购买凭证,在30日内到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入户手续、领取牌证后,方可使用。

上道路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运输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核发道路行驶牌证等项工作,由省公安机关委托省人民政府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各级农机监理机构具体实施。

第三十四条需要办理入户手续的农业动力机械的具体名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省农机管理部门定期公布,农机监理机构不得扩大范围。

第三十五条农机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业动力机械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限期修复;复检后仍不合格的,注销户籍。未经检验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三十六条农机驾驶员、操作员必须经农机监理机构考核合格并领取驾驶证、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操作。

第三十七条农机驾驶员、操作员必须接受农机监理机构组织的年度审验。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准上岗作业。

农机驾驶员、操作员必须遵守农机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驾驶、操作。

第三十八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鼓励自走式农机和4.5千瓦以上农用动力机械参加第三者责任保险或农机安全合作互助组织,保障农机事故的善后处理。

第三十九条农机执法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着装整齐、佩戴统一标志,出示执法证件,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农机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生产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农机新产品的,由省技术监督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2倍至3倍的罚款。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未领取农机经营技术合格证、推广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农机管理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2倍至3倍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无证或超过核准等级进行农机维修的,由农机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维修活动,可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对直接责任者和主管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罚:

(一)破坏、盗窃农机及其设备的;

(二)违法向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拥有者集资、收费、摊派和无偿平调财产、设施的;

(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报废的农机产品的;

(四)将报废的农机拆散拼凑成新的产品销售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农机监理机构予以警告,可并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暂扣或吊销驾驶证、操作证;给他人造成危害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一)未办理农机入户手续的;

(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

(三)无证驾驶、操作的;

(四)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上岗作业的;

(五)其它违章作业的。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拒绝、阻碍农机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农机管理人员、、、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篇2

租赁器械的管理与处理,至今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质量监测等技术规范。因此,租赁器械的管理与质量监管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消毒供应专业面临着的新挑战。租赁手术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这些手术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且这类器械结构复杂精细,种类繁多,个性化强,租赁公司业务对器械清洗、检查、包装、灭菌知识缺乏,难以保证这类器械的清洗、功能检查不到位、包装质量、灭菌质量,是直接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安全和导致手术感染的巨大隐患。我科于2013年12月开始对租赁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将管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对368套骨科租赁器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监测、追溯,其中急诊器械 124 件,124件第五类化学指示卡显示合格,合格率100%,368件生物监测均为阴性,合格率100%。

1.1医院制定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各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对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审证、验证、采购、使用通知、器械接收、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确认监测合格、使用记录、质量追溯管理等相关内容与工作流程,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手术医生、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应加强联系,共同规范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流程,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2.1择期手术要求厂家提前24小时(急诊手术则应在使用前至少3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以确保能完成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灭菌后效果监测等需要的时间,做到灭菌监测合格放行等相关管理制度。由供应室与供应商共同核对相关信息,应书面文件交接,填写外来器械交接单,交接单内容包括:病人信息、手术名称、手术医生、手术时间、供应商信息、送达时间,器械及植入物数量、器械功能完好性等。双方签字确认,特殊器械由厂家提供各项清洗、质检、功能检查、灭菌等相关参数。

2.2规范器械清洗流程:器械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前提,消毒供应室应严格进行清洗消毒,因此我们制定了租赁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流程指引,先将器械进行分类,然后按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清洗,结构复杂的器械必须进行手工清洗,有锈迹的器械必须进行除锈,清洗完毕后,由科室质检员用放大镜和杰力测试纸测试清洗效果,并记录保存。

2.3在包装方面:由于租赁手术器械数量比较多,我科使用手术器械专用器械盒,器械盒底部垫吸水巾,加外包装保持密闭。每套手术器械单包装的体积与重量的要求。按照规定,在常规灭菌的条件下,器械盒重量不超过7公斤,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数量多的手术器械应使用多个器械盒。根据手术需要,将器械进行分包,包内按要求放置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将该卡放置于器械盒的角落或至少是两个对角或最隐蔽以及最难灭菌的部位。包外贴化学指示标签,并注明科室、器械种类、手术医师、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清洗、灭菌人员姓名,以利追溯,并在同一锅次内放置标准包,内放置快速生物指示剂和第五类化学指示卡,交由消毒员灭菌、灭菌结束后,取出标准包,打开取出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合格,急诊手术可提前放行,生物指示剂夹碎后放入监测,三个半小时后看结果,结果合格后放行,急诊手术,生物监测不合格,应通知手术医师。

2.4建立租赁器械的灭菌后发放管理制度

租赁手术器械和植入物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每批次的灭菌过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在灭菌结束后由双人负责核对灭菌器的物理参数图及监测灭菌过程的化学指示标签的结果 。2.5追溯管理:由于植入物手术后一年内发生的感染均属医院感染,建立追溯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厂家名称、器械名称、清洗质量监测结果、包装人员、灭菌器编号记锅次、灭菌起止时间、灭菌者、灭菌指示剂、机显、对照指示剂、监测结果、监测者、提前放行标示、患者住院号。并形成文件记录保留,作为内部质量控制和举证使用。

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租赁手术器械的接受、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和追溯等每个环节,才能杜绝发生医院感染,保证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企业财会;工作情况;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53-02

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核心环节,一切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和安排,都需要以企业财务管理为基本脉络,由此去推动企业管理体系效能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讲,高度关注企业财会工作情况,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入手采取对应措施予以矫正,是当前企业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财会工作的价值分析

企业财会工作的价值是不容小觑的,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探究。首先,企业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这对于引导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竞争趋势加强的背景下,企业财会工作效益如何,将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益的提升,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从宏观角度来讲,企业财会工作的规范化进行,能够保证企业内部财会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避免出现各种不法的经济案件,是引导企业运行秩序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企业财会工作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企业财会工作情况分析

当前,企业财会工作虽然已经在从不规范向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财会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意识淡薄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全力做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是保证现代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从当前很多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来看,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第一,企业管理者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的环节上,分不清在企业发展初期与企业稳定发展阶段之间应该关注什么,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做好财会工作,对于财会工作的价值认识不清,也就在此方面疏于管理,使得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陷入混乱的局面,甚至出现长期滞后的现象。第二,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核算工作过于复杂,并且需要付出大量的资源成本,有时候为了降低这种成本,往往任用近亲来粗线条地进行财会管理工作,并且财会管理缺乏对应的管理机制,以至难以规范地进行下去,久而久之就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陷入到混乱的状态。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不具备现代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意识。

(二)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素质不高

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泛,牵涉内容比较多,需要处理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企业具备财会管理工作素质。但是,当前部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素质不高,已然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从当前企业财会工作行为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企业财会工作由企业经营管理者一人进行,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强,使得其需要处理的工作业务量不断增加,自身规范意识比较淡薄,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得财会工作陷入混乱的状态。(2)任用近亲充实企业财会工作,在思想上过于松散,财会管理能力不足,财会管理专业知识欠缺,势必难以切实的做好各项财会工作。(3)成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财会工作,但是管理者却过多的干预到实际财会工作中去,影响到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益。总而言之,部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素质不高,也会影响到企业财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体系不全

现代化企业高度重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进行,并且以健全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来引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保证其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对于我国很多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是很普遍的问题。主要会出现3种情况:(1)业财会成员构成机制不健全,并没有依照对应的财务会计从业标准和规范来开展招聘工作,难以保证企业财会管理组织体系的规范化管理。(2)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规范意识淡薄,不具备健全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体系,或者具备一定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体系,但是难以切实的执行下去,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财会工作的混乱。(3)企业财会管理成员的合规意识比较差,不懂得积极去学习当前国家和企业关于财会工作的新标准和规范,习惯性地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工作,难以保证财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三、当前企业财会工作的治理策略

针对于上述谈及到的企业财会工作情况,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确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探究其原因之后,就需要制定对应的企业财会工作治理方案。具体来讲,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财会工作意识

针对于当前企业管理者财会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调整改善:(1)发挥国家法律宣传部门和财会行业协会的效能,以企业财会工作为话题,大范围的进行企业财会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由此矫正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财会工作的偏见。(2)注重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会培训和教育,形成定期学习专业企业财会知识和理论的制度,并且邀请企业财会培训机构参与进去,以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3)在企业内部开展企业财会知识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邀请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都融入进去,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财会工作环境,以使得企业财会工作理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4)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企业发展与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如何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制订不同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方案,以保证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符合企业发展战略。(5)探究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从财会工作的视角审视彼此之间的不同,在找到差距之后,渐渐明白企业发展与财会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由此实现对于自身财会管理工作意识淡薄问题的查找,并且积极从思想根源上去进行矫正,以树立正确的企业财会工作理念,在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自己的效能。

(二)促进企业财会管理素质的提升

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是专业化程度高的工种,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他们是切实贯彻企业财会管理制度,践行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责任,推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生力军。为了能够解决企业财会管理素质不高的问题,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注重与高等院校之间形成长效的人才输送机制,对于符合财会职位要求的毕业生,可以给予其提供实习的机会,一些实习阶段表现优异的,可以将其录入到实际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去。(2)形成健全的企业财会管理人员招聘机制,从财会管理经验,财会管理知识掌握情况,人才综合素质等角度去考量,并且将国家财会职业证书作为重要条件,保证将专业化的人纳入到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去。(3)改变以往任人唯亲的做法,以科学的企业财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对于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实现科学管理和控制,由此营造能者居之的财务工作氛围。(4)形成完善的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尤其是要注重对于企业财会管理人员信息技能的培养,使得其能够切实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5)企业财会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自我学习和提升,不断去接触各种全新的财会标准和规范,了解其给予自身财会工作带来的影响,由此改变自身财会管理工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财会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切实的发挥自己作为财会管理人员的效能,给予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健全的财会信息,以便其能够做好更加有效的战略决策。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形成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和进步,也是当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根据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分析其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当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存在问题,查缺补漏,实现企业财会管理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2)形成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情况与个人绩效,薪酬管理制度实现融合,由此激发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其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进去,以保证企业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3)依照国家和行业当前对于企业财会的要求和规范,对于当前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邀请对应的专家参与到企业财会管理规章制度调整中去,以保证其符合当前国家各项法律和行业协会的要求规范,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4)积极邀请企业财会方面专家,企业财会管理负责人,企业管理者形成企业财会制度改革小组,以科学考核的方式对于当前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的问题进行量化,由此引导企业财会工作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篇4

(我的建议;早上自由训练,时间为6,:10至6:40。下午训练时间由黄锦老师制定,训练场地由黄锦老师定,最好是有电视的,顺便申请一个挂钟,热身负责人由老师定,最好在老成员中选择,可以自荐)

2.(星期日)将管理制度和计划交给老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3.(星期一晚)到各个班级下发通知:武术协会开会时间,顺便提醒武术协会成员准备好宽松衣物。

(我的建议:星期二中午12:10分开会,星期二下午开始训练)

4.(星期二中午)组织武术协会新老成员进行开会。

(先进行签到然~~后安排找位置坐好~~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欢迎大家加入武术协会,我叫念武术协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大家一起把它完善起来,下面由老师说几句话,大家鼓掌欢迎现在请新老成员进行自我介绍,按顺序来,要求说明所在班级,姓名,是否新老成员新成员可以解散,老成员留下开会)

5.(星期二中午)老成员开会

(在老成员中选出大队长一个,副队长两个,组长四个。可自荐)

6.(星期二下午)开始训练

(全体热身由大队长,副队长负责,大队长在前面领队。副队长在后面跟着,不能掉队,不能三五成群,必须排好队一起热身。把新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由四个组长负责。以后可以分组比赛,看哪个组学习能力比较强并进行表扬和学习。分组必须公平,最好是每组都能有老成员也有新成员,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训练项目由老师定。训练时间星期二中午在会议上公布)

武术协会训练计划:

一、考核周(10月8日~10月12日)

1.(周一)主要教热身、正踢、侧踢、压腿;

2.(周二)主要教内踢、外踢及用拳头做俯卧撑、仰卧起坐;

3.(周三)主要教扎马步,高抬腿、蹲跳、小步跑

4.(周四)首先热身,然后进行体能测试,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和老成员商量由他们带练。

二、接下来的训练

1.(周一、周二)热身及做各项体能练习,还有练习基本动作;

2.(周三)练习拳法

3.(周四)搞活动。活动内容由组织委员出。也可以由协会成员建议活动内容

三、训练时间

1.(正式时间)周一至周四下午5:30~6:30

2.(自由时间)周五至周日。训练时间回去和老成员商议

四、协会干部

训练委员——黄立财组织委员——韦海师副对长——潘杰趯

秘书——黄桂艳副会长——刘勇

五、协会需要的干部

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训练委员两名;组织委员一名;秘书一名;正、副队长各一名。总共八个名额。

六、干部的工作

1.(会长)——主要负责管理方面及与老师沟通场地及器材方面的问题。

2.(副会长)——主要协助会长工作,以及把每天的训练的情况做总结,如果协会需要的东西和会长说。

3.(训练委员)———主要负责协会成员每天的训练,教协会成员拳法及基本动作。

4.(正副队长)——主要负责纠正和指点协会成员的问题所在,及带队热身。

篇5

【关键词】犯罪社会原因;社会冲突;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学得以恢复重建并逐步发展。在此期间, 不断地拓展研究领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整体上说,以犯罪行为产生原因为主导的犯罪研究,以及以犯罪原因为基础的犯罪预防策略与措施的研究,构成了犯罪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犯罪的社会原因是学者的重点讨论内容。

一、对犯罪社会原因的认识

(一)主流犯罪学教材对犯罪社会原因的一般认识

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依据不同的标准,犯罪的社会原因有几种不同的分类。如根据具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根据规模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环境原因和微观社会环境原因等。相对来说,宏观社会环境,如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和缺陷等,对人的影响普遍而间接。而微观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对人的影响则具体而直接。

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因此,人都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同时,社会环境又是人创造的,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又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并对他人产生影响。而且,社会环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个人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就要不断的社会化,否则就会与客观世界发生冲突,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违规范,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因此,犯罪与社会密不可分,对于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研究,探求社会机体中存在的弊端,可以深化关于犯罪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揭示犯罪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为犯罪的社会预防,乃至为整个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提供理论依据。

(二)苏州犯罪问题的社会原因分析

苏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快速发展和不断进行的产业转型经济给苏州公安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以劳动力流动为主的人口流动具有积极的意义,开放的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给社会治安造成的威胁,是最主要的负面效应之一。首先,大量的流动中的人口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实际上,离开户籍地的农民,除了发生犯罪行为而被追究外,不再与政权机构发生联系。一些犯罪人混迹其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其次,大量的人口流动伴随着巨额的资金流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第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犯罪分子犯罪后理想的藏身之处。一些犯罪人利用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到处流窜作案,给司法机关的侦缉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苏州公安化解社会矛盾中面临的挑战,第一是社会管理制度滞后。社会矛盾是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管理资源的整合、协调和运作。由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性,各地的社会管理制度建设、机制改革一直都存在滞后问题。整个社会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协调和配置机制,现有的社会管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有待提高。第二是苏州警力资源严重不足。苏州市的警力配比不到万分之十,低于全国平均数。用占全省19%的警力承担全省40%的外来人口和60%的境外人员管理,22%的报警量和55%的警卫任务,警力紧缺矛盾十分突出。

二、对犯罪学科内容创新的思考

根据对苏州地区公安实践的考察和调研,在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中,并不能单纯地将外来人口和城市贫民定义成犯罪的高危人群,也不能简单地按照犯罪学一般原理来简单归纳犯罪现象的成因,而应该注意到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通过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缩小高危人群的规模,降低犯罪率。

首先,密切关注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因为这些往往与犯罪现象紧密联系。犯罪学对于社会冲突与犯罪关系的研究着重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社会心理上的愤怒、仇恨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二是社会冲突所带来的社会对立与犯罪的关系。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社会冲突的化解方式,一些恶性案件的制造者的最初犯罪诱因往往与利益受损、基层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有关。一些长期积压不满情绪最终形成“犯罪心结”,并外化为突发性、恶性的犯罪行为。

其次,社会变迁对对我们传统的、有边界的城市管理体制,包括乡村管理体制提出了很多挑战,这类问题要求犯罪学扩展其视野,把社会学等学科对犯罪问题的分析工具和解释理论吸纳进来。例如社会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单位的协调范围和管理能力,结果就是传统的治理机制作用迅速下降,造成许多事情找不到人管――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就是对于多元利益,没有确定的回应和解决通道,更缺乏灵活协调利益的政治机制,结果积累了不满。这种不满无法由社会习俗和惯例自行消化,只能压向政府,让政府帮助解决。社会学的结构洞理论,将其解释为一个内聚的地区或者结构和另外一个内聚的地区和结构之间没有连接的桥梁,相互之间不连接。比如百姓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机构,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回应,这是利益冲突转化为政治不满和冲突的的非常重要的结构原因。

最后,犯罪学应该关注政府的社会建设,特别是为改善民生、民权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比如应该更多关注外来人口与城市贫民的社会弱势地位,不单纯地从控制和管理的角度考虑,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利益诉求,从维护其权益入手来保障社会稳定。比如关注如何发挥民间组织――工会、行业协会、律师协会、民事调解组织等,在反映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社会情绪宣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犯罪学研究导论》批判性疏议[A].陈兴良.刑事法评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沈春林.下岗职工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篇6

关键词:社会管理 加强 创新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选择。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践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辨别和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真诚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社会管理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下大气力迎合人民群众的期望,尽力弥补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更高的期望值。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路如下:

1 践行服务宗旨树社会管理之本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如何促成格局,形成联动,党和政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和网络媒体的兴起,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显著增强,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公职人员并未彻底去除“全能意识”和“管制思想”,“争”与“管”则成为必然矛盾。社会问题客观存在,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对立”或是“消极应对”,而是“共同积极面对”。因此,要将真诚服务意识作为一切社会管理手段的统领,把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终极目标,力争做到用法律法规规范程序,以真诚服务促成结果。

2 加大宣教力度造社会管理之势

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强化其依法经营的意识。要加大法制宣传,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自觉守法,遇事用法的习惯;要加强对全体社会的道德教化,努力使诚实守信、奋发进取、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成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

3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强社会管理之基

做好社会管理与群众工作,要明确主体、培育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即社会组织。但实际情况是,目前我们的社会组织发展极不健全,社会管理这份责任只能由政府暂时承担,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市人口和地域面积小,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的优势,努力建立“熟人社会”,即在法治的基础上,通过道德、非正式组织、个人约束等方式,做好社会的自理。一是党和政府通过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对社会组织发展布局的调整和整合,分步组织实施和推进,形成布局和结构更为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组织体系。二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要合理划分社区和村委会,增强其社会服务和动员、管理功能,使之成为调动社会组织、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的重要力量。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增加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凝聚力。政府也要通过各种手段逐步引导和规范群众通过社区、村委会等协调处理和解决社会事务,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指导和帮助其解决问题;三是要从形式上入手,加大“官办”行业协会的管理整合力度,在此基础上力争形成几个行业服务能力较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民办”或“半民办”行业协会;四是要重点培育公益类的社会组织,鼓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新型民间组织的发展。同时也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防范和制止违法活动,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自律机制建设,制订准入条件和退出细则,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4 创新体制机制谋社会管理之策

4.1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服务群众的基础和前提

探索完善“规范的收入制度、票据制度、账目管理制度”,继续扩大政务公开力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进执法和司法公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证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4.2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互动机制

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下基层询问群众所需,变“车下去”“人下去”为“心下去”,同时,利用面谈、信件、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用,实际行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4.3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机制

要将矛盾的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首要手段,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和我党的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综合司法。行政、群团、行业协会、中介、社区、村民自治等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联动,同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紧盯重点领域解社会管理之急

5.1下大气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在与群众直接相关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突出解决住房、物价、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特别是要设法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救能力。

5.2坚决保障社会安全

重点是坚持安全生产,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加大治安管理力度,搞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要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把突发事件预案的演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

篇7

一、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属于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落榜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但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轻松,空闲时间比较多,容易感到空虚无聊。这些现象的存在给学校管理和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对于此类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因势利导,只是一味批评、责罚,势必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其退学,对学校和班级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农村中职学校这样的情况,建设和发展学校学生社团,引导中职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重要性

针对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特点,作为老师绝不能单纯只看学生的问题和缺点。每一位学生都有其优点和闪光点,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加强引导,给其机会锻炼,培养学生优秀品格,让学生勇于表现自我、闪现光芒、重拾信心和获得成就感。学校应该大力建设和发展学生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加入社团,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不仅是发现学生优点和闪光点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肯定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三、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但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同时受经费短缺、场地受限、缺乏指导等影响,无法正常普及社团活动,社团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社团的作用和社团的能量。

经调查,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在成立时都是非常活跃的,社团干部开展工作和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各种因素导致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下面以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农村中职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社团发展机制不健全,社团规模数目增长迟缓

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一直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制订长期的社团发展规划,没有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作为专业教学的延伸,相应专业社团发展得不到引导和重视,社团规模数目增长迟缓,发展社团比较随意。社团数量少,社团人数少,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较差。其中学生会是几个社团中发展较为规范的社团,学生会几乎承担了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学生会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导致学生会干部很容易产生对工作的畏难情绪,甚至退出学生会的工作,不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

2.农村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场地缺乏

以前,受学校场地面积所限,各专业的实训室、室内的各社团活动的

功能室、室外的活动场所都一直严重不足。如计算机、电子、会计、电子商务实训室都还未能满足学生的上机实训要求,更无法提供给社团作楣δ苁沂褂茫辉偃缪前教育专业的室内美术室、舞蹈室、声乐室、钢琴室的设备相对简陋,没有室内的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地和塑胶篮球场,也没有室外标准跑道。受场地影响,普遍受学生欢迎的社团都无法成立或成立后无法得到发展壮大。据调查,篮球是全校师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如果成立篮球协会,参与篮球协会的人数应该可以达到较大的规模。面对社团活动场地的不足,社团建设和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3.农村中职学校经费不足,社团发展受到限制

每一个社团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用于购置购买社团所需设备和组织活动开支。调查发现,学校给予的支持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专项资金作为经费支持。每次社团活动的开展,指导老师都需要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手续繁琐。如果经费开支较大,预算不足,报告难被批准。面对经费问题,开展社团活动时缩手缩脚已经成为常态。虽然向社会及企业寻求赞助经费是其中方法之一,但现处于商业社会时代,所谓的赞助都带着严重的商业性质和商业气息,这类的赞助对社团的健康发展并不利。

4.社团指导老师的配备、精力、补助不足

随着学生社团数量的增多,为引导和适应学生社团的发展,学校应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据调查了解,很少有老师主动自愿申请担任社团指导老师,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的社团只占30%,指导老师的配备不足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发展,指导工作压力过大,直接影响了对社团活动指导的时间和效果。 每一个学生社团学校都要安排专职指导老师,但实际上好多指导老师同时身兼多职。他们课程任务重,工作量大,能够放在社团活动指导的精力非常少。学校指导老师的工作补助标准偏低,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补助达不到正比,打击了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5.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据调查发现,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大致采取两种管理方法。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社团;一种是学校团委统一管理社团。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两种管理方法均不完善,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前紫金职校一直采用学校团委统一管理的模式,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没有成立社团联合会统一有机管理社团,造成社团各自为政,社团之间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大部分社团虽都有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但制度属于粗线条,未系统化、条理化、细致化,尚未形成学校管理制度与社团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及发展研究

四、农村中职学校社团问题的解决方案

1.重视社团的发展,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机制

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数目和规模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实力、魅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要足够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大力鼓励老师或学生组织成立社团,制订相应的学生社团申请制度和审批制度,有方向性、有政策性地引导学生成立积极、健康、特色、有益的社团。在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第一,加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和使用,学校要安排最适合的老师来担任指导老师,加强对社团发展的引导;第二,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社团干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技巧,培养他们成为社团的骨干力量;第三,学校团委组织做好社团招新工作,让更多的新生了解社团,有选择性地加入社团;第四,各社团要制定完整的选拔制度,组织面试和考核,注重社团干部培养的梯度,做好新老Q届工作,不断提高社团的竞争力,帮助社团实现其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合理划分社团活动场地

学校需要为学生社团正常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条件等硬件保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团委组织成立了舞蹈协会、武术协会、篮球协会和田径协会,并且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划分相应的社团活动场地。如舞蹈协会和声乐协会的场地问题,把实训大楼舞蹈室和声乐室纳为社团的活动场地,上课时间作为专业班级学生上课场地,活动课时间作为社团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做到上课使用和社团活动两不误。

3.投入充足经费发展社团,真正满足社团发展需要

学校需要逐步大量投入社团经费,添置社团发展所需要的设备,设立专项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纳入到学校经费预算中。例如,学校成立了新广播站室,在全校安装了一整套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音响覆盖整个校园;学校文学社社刊采用普通纸张黑白印刷制成,印刷效果不是很理想,学校投入更多的经费对文学社社刊进行改版,由普通纸张黑白印刷改成硬底光纸彩色印刷,整个版面印刷效果成倍增长。通过设立社团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充足经费发展社团,真正满足社团发展的需要。

4.社团量化管理纳入考核,完善指导老师补助标准

学校团委向学校领导提出申请,动员并挑选更多有能力、有兴趣、有干劲的教师加入社团指导,完成每1个社团有1个指导老师的配备标准,减轻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同时把社团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纳入工作量,在评定职称时量化加分。制订每学期优秀社团和优秀指导老师的量化考核评分方案,按照评分方案,团委组织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评分,按照30%的比例,根据评分的高低评比优秀社团和指导老师。每学期定期统一召开社团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优秀社团、社团干部和社团指导老师,颁发奖状、奖品和奖金,鼓励社团的优秀表现,提高社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肯定指导老师的工作表现。

5.健全学生社团规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结合社团实际,制订并完善各社团章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部门的组织结构、人员分工、活动计划、考核制度等,严格遵照制度, 确保社团活动正常运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随着社团数目的增加,社团的自制管理必须纳入团委工作范畴。学校团委向学校申请成立社团联合会,巩固社团联合会的地位,制订社团联合会管理制度和办公室管理制度,做到有秩序管理。

篇8

一、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目前县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涉及57个村,发展会员1201人,其中从事果品、药材、畜禽等农产品贩运的经纪人248人,党员380人;投资资金582.6万元;经营主体主要为龙头牵动型、股份合作型和能人带动型。其中:就行业来看:种植业5个、养殖业7个,如上关水联的核桃种植、肉牛养殖协会,养猪协会;就兴办形式来看: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兴办的8个,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牵头兴办的1个,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的3个,如药材协会、獭兔养殖协会、策底种苗协会;就依托主体来看:依托农业技术部门的1个,依托龙头企业的5个,依托种养业大户6个,如示范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县宏源养牛协会、山寨新庄养牛协会。

二、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现状分析

从总体发展方向来看,通过近两年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组建方式灵活多样,区域特色初步显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日益广泛,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有效地解决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一是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如中药材协会,由建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候建华担任会长,为会员种植药材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产前、产中服务,生产出的药材由分布在各分会的经纪人按市场价格回收,然后由药业公司把药材统一集中起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外地药材客商或药业公司,为会员保证了市场销路和价格,把农户分散经营集中起来,使药材产业发展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优势。二是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县的部分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上关核桃产业协会,在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基础上,实行统一销售,减少单独交易成本,提高了群众的收益。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首先就是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县的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四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围绕发展药材、养殖、核桃等农业产业组建,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粮经比例由2001年的8.9:1.1调整为2006年的8.0:2.0;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1%。

从内部运行情况来看,现有的协会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规范,也可以说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雏形,它的发展还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同其他发展较好的县市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它们的发展虽然继承和发扬了过去农民“打伙求财”、“合股经营”的优点,但还是带有自然经济痕迹,带有小生产者的烙印,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关系不紧密等问题,合作组织的章程、土地入股、劳动力股以及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等方面,集体股所占比重过大,与农民对产权的要求相差甚远,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运作不规范。一半以上的协会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制定很不规范;制度、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极大多数有组织,无活动,中介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很好发挥,在与农民的关系上,基本上处于松散状态,甚至没有把农民引导组织起来,参与进去,办成真正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组织。如中药材协会,目前有会员115名,下设、和三个分会,是一个发展规模较大的协会组织。但是它内部却是一种商业营利型组织,农民只获得部分利益,没有把他们充裕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劳动所得的最高价值,即获得社会平均收益,类似的还有獭兔养殖协会、东华庞磨肉牛养殖协会等。这些,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初衷相悖。二是认识不高,带动力不强。一些乡镇、村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整体统筹安排的意识,致使目前现有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太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如东华庞磨肉牛养殖协会,虽然为群众发展肉牛产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市场开拓力差,肉牛深加工龙头企业迟迟不能上马,产业带动力极弱。三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农村的许多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创建阶段缺乏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不到财政、信用社、农行扶持以及税收等优惠,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同时,相当多的农户不懂什么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发展这种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加之我国的合作化运动曾走过弯路,一些农民怕重新“归大堆”,丧失生产经营自,谈“合”色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领域窄、力量弱、功能小,有个别专业合作社甚至名存实亡,严重地影响了功能的发挥。四是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乡镇提供。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有的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影响了交易,造成了压级压价,降低了会员的收入,也改变不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五是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大多文化素质、农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三、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健全机制,规范运作。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力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确保成员利益和组织发展,使每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助农增收、健康发展的经济组织。

2、坚持原则,正确引导。各级政府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自愿参加,入退自由,不能行政命令,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无论那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都不可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要依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引导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要坚持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先发展起来,然后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条件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法人登记,依法管理。

3、“能人”牵头,示范引路。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要积极支持城乡“能人”牵头,兴办专业技术服务和购销加工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乡镇要着眼推进标准化生产,在产业基础好,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村发展壮大专业技术协会,鼓励协会承包、领办农业园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引导面上发展,在全县上下形成鼓励、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现有培训资源优势,鼓励农业技术部门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接,搞好技术培训和合作教育培训,重点抓好农民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着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篇9

部门:

评价项具体描述分值得分存在问题描述见证性资料班组长职责1.   组织编写形成班组长岗位说明书 2

岗位说明书2.   岗位说明书内容健全,明确班组长在生产组织、安全预控、质量保障、成本控制、人员培养、化宣贯、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职责 2

岗位说明书3. 通过培训等方式,实现班组长对自身职责的全面认知,充分发挥岗位作用 2

人员访谈班组长选拔聘用

   

   

   4.   制定班组长选拔标准,形成相关规范文件 3

制度文件5.   班组长选拔标准科学有效,对其岗位的工作年限、职业资格、职业操守、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2

制度文件6. 班组长选拔聘用有规范程序和实施方法 3

制度文件、图片7. 选拔聘用过程公平、公开、公正 3

人员访谈8. 被聘用班组长受到员工认可,反应良好 3

人员访谈班组长培养

   

   

   9.   制定班组长中长期培养规划,明确班组长培养要求、周期和各项资源保障 4

相关制度10. 培养内容系统化,建立班组长培训课程序列 3

相关文件11. 对新聘班组长开展岗前基础管理技能培训 6

文件及图片12. 组织开展班组长集中脱岗培训,每年不少于24 学时6

文件及图片13. 定期开展班组长内部交流学习,每年不少于2 次6

文件及图片14. 组织优秀班组长对外参观交流学习,每年不少于1 次6

文件及图片15. 对统一组织班组长参加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进行考核评定 6

相关资料16. 制定班组长继续教育激励办法,鼓励班组长自主学习 3

制度文件班组长考核与激励

   

   

   

   17.   通过文件或者规定明确班组长岗位待遇 4

制度文件18. 班组长岗位待遇落实到位 3

人员访谈19. 班组长岗位有考核办法和方案 4

考核办法20. 班组长岗位考核体系设计合理,要素健全,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公示考核结果 3

人员访谈21. 班组长考核结果有应用,如与薪酬待遇、物质激励、职务晋升等挂钩。 4

制度、访谈22. 开展经常性优秀班组长评选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 次4

活动文件、图片23. 对评选的优秀班组长,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3

制度文件班组长职业发展24.   建立班组长职业发展档案 3

档案文件25.   建立班组长职业发展通道,明确“职级序列”、“技能序列”发展阶梯、评定方法以及晋升规定等 7

文件26. 班组长职业发展制度发挥实效,班组长晋升情况良好 5

数据、人员访谈得分小计

模块二班组基础建设(权重15%分值60分)

评价项具体描述分值

见证性资料班组建制27.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优化的原则,明确班组设立的标准 4

班组建制标准 28. 依照标准,科学配备班组人员 3

数据、访谈 29. 每班设班组长一名 3

数据、访谈 班组设置30.   班组有固定活动场所 3

走访 31. 班组基本设施设备配置齐全 3

走访 岗位责任32.   明确班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岗位职责说明书》 5

岗位说明书 33. 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班组员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3

访谈 班组制度34.   建立健全班组各项制度 5

制度文件 35. 班组制度透明公开,通过多种形式让班组员工知晓 4

访谈 36. 班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2

文件资料 37. 制定了班组各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并形成标准化作业相关规定或文件 5

标准文件 标准作业38.   作业标准明确具体,易于操作 3

人员访谈 39. 作业标准及时调整优化 2

过程记录 班组台账40.   对班组建立规范台账有明确要求,确立台账目录 3

制度文件 41. 台账格式规范,标准统一 3

台账文件 42. 建立班组台账检查监督制度 3

制度文件 信息化管理 43.   配备信息化设备,每班组至少有1 台供班组成员学习和办公的电脑 2

实地走访 44. 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员工信息化操作水平 2

文件、图片 45.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化沟通、学习、记录 2

实地走访 得分小计

模块三班组员工培养(权重15%分值60分)

评价项具体描述分值

见证性资料

   

   

   

    员工培养46.   形成利润点、车间(部门)、班组三级员工培养体系 5

制度文件47. 建立班组员工定期培养制度,确立班组员工培养内容、培养形式和培养周期 5

制度文件48. 定期开展基层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每季度不少于2 次6

资料、图片49. 针对各专业、岗位需求,开展经常性的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每年不少于2 次6

资料、图片50. 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等团队学习活动 4

资料、图片51. 开展员工职业化素养教育或培训,提升员工的尽责、协作、阳光、活力等优秀职业素质 4

资料、图片52. 建立师带徒机制,并对师带徒结果进行考评 4

资料、图片员工激励

   

   

   53.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 6

制度文件54. 定期开展“阳光班组”、“忠良员工”评选表彰活动,每年不少于1 次5

资料、图片55. 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平台及时宣传优秀员工先进事迹 4

资料、图片56.   建立员工岗位级别评定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工作绩效等指标开展岗位级别评定 4

制度文件

   

    员工发展57.   建立高技能人才建设体系,设立首席技师或首席操作员、工种带头人、专家型人才岗位等 4

制度文件58. 建立员工管理序列晋升通道,形成班组长队伍后备人才储备库 3

制度文件得分小记

模块四班组日常管理(权重12.5%分值50分)

评价项具体描述分值

见证性资料目标管理59.   明确班组年度可衡量的工作指标 5

文件资料60. 建立班组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成本管理要求 5

制度文件成本管理61.   组织开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活动,树立员工节能意识,养成良好节能习惯,减少浪费和损耗 5

活动资料62. 建立定期成本分析会制度,不断总结分析,优化改进 3

资料、图片例会管理63.   建立班组例会管理制度,明确日常例会的类别以及召开的时间、内容、流程、形式等 5

制度文件64. 检查和督促班组按规定落实例会制度 5

过程记录知识管理65.   建立班组知识管理制度,明确班组知识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3

制度文件66. 定期收集班组案例、操作心得等,形成班组经验、知识库 3

知识库67. 每季度开展员工知识、经验的分享、交流活动 3

资料、图片资源管理68.   建立设备、物料、工器具等资源管理制度 4

制度文件69. 检查、指导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3

过程记录文明管理70.   建立文明管理制度,明确文明管理标准 3

标准文件71. 通过检查、评比、考核、通报等手段推进文明管理落实 3

过程记录得分小记

模块五班组核心能力建设(权重22.5%分值90分)

评价项具体描述分值

见证性资料

   

   

   

   

   

   

   

    安全管理72.   形成利润点、车间(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明确安全教育责任主体、目标、内容、方法 4

制度文件73. 组织开展以“安全”为专题的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4

资料、图片74.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操作规程 4

规程75. 建立班组安全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4

制度文件76. 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班组各级人员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 4

安全责任书77. 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检查、评比、考核,并对结果进行通报 4

资料、图片78. 定期开展全员隐患排查、危险源辨识、安全自评等活动 3

资料、图片79.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应急预案 3

制度文件80. 定期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每年不少于2 次3

资料、图片81. 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事故报告渠道畅通 3

制度文件82.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每年不少于1 次3

资料、图片83. 按规定发放安全劳保用品 2

人员访谈84. 不断改善班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2

资料、图片质量管理

   

   85.   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组质量管理培训和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

资料、图片86. 将质量目标分解到班组,形成可衡量的班组质量管理目标 4

制度、文件87. 建立班组质量考核制度 5

制度、文件88. 开展以质量为主题的群众性评比活动 5

资料、图片创新管理89.   建立班组创新管理制度,规范创新成果的上报、评定、审核、激励、运用、推广流程和要求 5

制度、文件90. 搭建班组的创新平台,如建立“ 攻关团队”、“ 创新小组”、“   专业技术协会”、“创新沟通会”、“创新提案会”等 4

资料、图片91. 强化班组创新激励,丰富创新激励举措 4

制度、文件绩效管理92.   建立班组绩效考核制度与方法 8

制度、文件93. 绩效管理公开透明,公示相关考核制度及绩效情况 4

制度、文件94. 每季度召开班组绩效改善分析会,并形成改善计划 4

资料、图片得分小记

模块六班组文化建设(权重10%分值40分)

评价项评价点分值

见证性资料文化宣贯95.   通过培训、会议、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宣贯忠良文化 8

资料、图片96. 丰富忠良文化的载体与形式,开辟班组文化宣传阵地 6

资料、图片97. 在“忠良文化”指引下,形成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塑造班组品牌 6

资料、图片民主管理98.   建立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班务公开 6

制度、文件99. 建立民主沟通渠道,征集班组员工合理化建议 6

资料、图片员工关爱100.   建立员工困难帮扶机制,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 8

篇10

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水管体制改革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治水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利管理体制在管理理念、定位、机制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并取得了成效[1]。几十年来,我国水利管理理念经历了由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转变,强调改变粗放的用水模式,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由注重工程管理向健全和完善制度转变;由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为主向引入平等协商为基础的市场机制调节转变;从生产导向向人水和谐、注重饮水安全转变,并形成了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自己,量水而行,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水利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为主体的架构,其他水利法规配套的法规体系,着力通过正式制度安排解决我国水多、水少、水混、水脏的问题,并颁布实施《水利行政审批项目目录》《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注重依法行政。我国新《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和对水资源规划、管理、调度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前提下,水价、水权、水市场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经济手段被引入,丰富了水利管理原有的单一行政手段。水价经历了从无到有、价格体系逐渐健全的过程;水权在实践中由非正规向正规、由点到面拓展;水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不仅开始探索空间场所的建设,而且注重交易关系的规范,促进了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2]。

2002年我国出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部分流域机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选取试点单位进行分类定性,推行管养分离,加强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引入市场机制,取得了重要成果。城市供水、排水事业由最初的政府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向引入市场化机制转变,实现了向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的飞跃。同时,城乡分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在一些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结合国情在有条件的灌区引入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政府建设、管护灌溉设施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使得政府得以从越位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同时还激发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热情,实现了双赢。

2、水管体制改革展望

我国水利管理制度改革与我国大改革趋势一致,选择了渐近的方式。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探索、完善到充实、巩固、提高的渐进式过程。因此,我国水管理体制改革更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设定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制度变迁或为制度演进创造条件。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及现代水利发展需要,把实现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化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统筹城乡水利,实现水利从推动农业发展、解决温饱向服务于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改善生态和环境、促进民主管理方向转变。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导向,结合我国水利管理体制现状,加强制度创新,为水利管理制度创造便利条件。

(3)加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相关制度相互衔接。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管理与土地、交通、航运、渔业、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关系密切,并共同构筑成为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4]。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水利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设,还要着眼于其他相关制度,尤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将水利管理体制变革全面纳入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局的轨道,做好与相关管理制度的相互衔接。

(4)全力做好提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便利条件。加强对话交流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建设;注重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因与水利发展的外因的变化关系,在深化水价改革的过程中,对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予以考虑,完善水权和水市场制度建设;多种措施并举,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水利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树峰,滕克营,王吉敏.水管体制改革后东阿黄河工程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