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03: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主义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弘扬爱国主义立志为国进取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
1.爱国主义文学传统解析
爱国主义文学传统是中国旅游文学的主旋律,是凝聚人心、维系国运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文学传统和旅游有机的结合,无疑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大的突破口。现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很少有人有机会能对历史知识及爱国事迹有深刻的了解,所以通过旅游,无疑是普及爱国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既可以放松,又捕获了许多的爱国知识。将爱国主义文学传统与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者的爱国主义素养,了解更多的爱国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旅游变得更有内涵,更有深度,旅游的层次得以提高。
2.爱国主义文学传统在旅游中的体现
2.1古代爱国主义文学传统增强旅游者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精神,是有国有家者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和道德准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文学传统源远流长,其表现形式广泛,诸如保持民族大节,捍卫国家尊严,维护疆土完整,心怀天下,眷恋母邦,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勇于革新,振兴中华等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胸怀天下”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心所在,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与“文化中国”的信念紧密相关,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是与“忠君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九章》《九歌》等都是我国爱国主义文学中的瑰丽诗章。他的诗歌,每个字句都倾注了他深切的爱国思想感情,他的许多诗篇都是讲热爱楚国与热爱华夏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至今都影响着我们,为后人所敬仰。而屈原的故里秭归县三闾公社乐平里,也因为屈原及其文学作品,成为旅游的好去处。到屈原故乡旅游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学习爱国主义文学知识,还可以放松心情。
2.2红色旅游弘扬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是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除国家确定的5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各地还确定了一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市场,大批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成为新的特殊旅游产品,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场馆成为国家A级景区。近年来,许多地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旅游,推出红色影视作品,传唱红色歌曲,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建党九十周年更加推动了国内红色旅游热,井冈山、南昌、瑞金等革命圣地自然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红色旅游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新渠道,它使得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重大政治活动更加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知不觉中就增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红色旅游实现了爱国主义文学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拓展了广度和深度,创新了教育的方式和成果。
2.3新时期景点激发旅游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旅游景点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村,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称号。目前,小岗村已开发形成的旅游项目有: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村文化广场、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景点。华西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所以才会有今天如此的成就。作为“中国第一村”,同样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小村,江南农村田园旅游中心,其村著名的景点多达80多处,如它的标志性建筑华金塔,还有特色的农民公园,高科技职能化农业大棚,等等都是吸引游人的关键点。
3.提升爱国主义文学传统可以促进旅游发展
篇3
【关键词】文化;专题;交流;展览;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51-02
人类如今已经走入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经济急速增长、人民对文化需求急速增大的时代。党和政府现在开始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开始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文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做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博事业同样享有这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诸多现实的困扰与考验,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突破,进而推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必须思考的课题。博物馆除了基本的陈列、展示、以及文物的保护作用,也应从时代的脚步中求发展、求变化、求创新,在创新的路上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作用。然而,单一的展览和一沉不变的主题不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或者青少年的关注兴趣,在信息化日益突显的当今时代,举办跨越地区的文化交流展览,才能推进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一、与时俱进,博物馆从发展中发挥教育功能
与时俱进是新时代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不能推陈出新,就不能在当今文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不能突显文化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博物馆,作为收藏和展示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记录的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陈列和展示方式上,开始推陈出新,采用更多高科技的光影设施配合陈列内容。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运用,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来说,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文化魅力已经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紧迫任务。如何最大限度的发展展览陈列的吸引力,如何增加举办展览的知名度,已经成为新时期博物馆求发展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发挥教育功能的必然挑战。历史上的博物馆源于亚里士多德研究亚历山大大帝收藏物的地点,但如今的博物馆绝不仅仅是对收藏物的研究场所,更多的是为观众提供文化交流、文明展示和艺术灵感之源。因此,博物馆是不断变化和完善的博物馆,简单的陈列展示应随着时展而改变。
新时期的博物馆应立足于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更多的外来展览、更大层面的面向整个社会,使每一个对文化感兴趣的人能够有条件得到启发。只有将被动吸引观众转变为主动吸引观众,才能对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起到文化向导作用。如今的博物馆大多采用的陈列和光影等设备的配合,然而,简单的陈列和光影的结合,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已经越来越寻常化,在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前,当今观众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文化资讯、更强烈的感官映像、更多的好奇心的满足,单一的民族文化或这历史文化基本展览,对于本地文化相对熟悉的观众来说,已经略显视觉疲劳。
现代博物馆应改变过去集中历史文物的单方面陈列,更多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专业化的需要。博物馆如果仅仅定位与收藏和展览,就只能单纯发挥文物的作用,失去现实意义。过去单纯的展览陈列的模式已经不适合长期存在。博物馆在新时期的课题更多的是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形成门类丰富、特色鲜明、专题突出、分布广泛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举办展览应该比过去更大范围的面对社会、更大程度的对公众提供信息咨询和导向,更多方面和角度传播社会文化。因此,举办交流展览能够突破过去单一文化展示模式,也成为突破博物馆地域限制、单一文化限制的有效方法。
二、举办交流展览,打破单一文化限制,增强文化吸引力
一是文化交流展览能够补充原有基本陈列,突显博物馆求新意识。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业务活动和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主要通过陈列和展览来完成。仅有基本陈列尽管能够短期吸引观众,但是长此以往,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如果整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没有变化和创新,没有新事物的丰富和补充,观众恐怕将对博物馆提不起兴趣,也难以不断满足观众信息需求。基本陈列并不能涵盖所有文化层面,因此必须有更多的展览补充和丰富基本陈列内容。举办交流展览能够给博物馆陈列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能够补充观众在基本展览中无法满足的需要。再次,举办交流展览能够有效的跨越地区、时间的限制,在传播异域文化、古今文化对比、和中外文化差异等方面具有基本陈列不具备的优势。
篇4
过去,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为了应付考试,为追求升学率,高分数造成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管的局面,导致教学方法刻板,学生负担过重,费时多效果差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语文教师已开始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如此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最适合不过了。因为语文学科不仅自身具备语言、文学的知识系统,还广泛涉及数、理、化、史、地、政、生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语文教学目的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通过这一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只凭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采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形象深刻地感知学习内容,领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使之各方面的素质均衡发展。
目前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些独生子女,在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社会心理,职业意识,审美水平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怕苦怕累,盲目追求,自理能力差,缺乏同情心等,素质发展不全面。语文教学应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优化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克服弱点,完善自我,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如在教学《人民解放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记叙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迹的课文时,结合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的镜头片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其坚强勇敢的意志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忘我精神,学习《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感;在分析《“友邦惊诧”论》等一些讽刺性较强的议论文时,可制作一些诸如漫画等幻灯片,使学生便于理解与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指导,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二是设计制作。
教育理论,这里主要指当代的学习理论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必须以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从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历史考察,学习理论与之相随相伴,并促进了教育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基础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演变:
第一次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时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
第二次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阶段。
第三次是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成熟阶段。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要素或四大属性。
科学性原则还包括设计制作的科学性。设计和制作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构合理,操作便捷。不论是利用网络还是设计课件,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的,完成资源素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并就结构安排呈现方式提出最佳方案,最终完成制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必须遵循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包括教育技术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两方面。这里着重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
所谓“教育技术的适用性”指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呈现方式。还要根据教育资源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这里着重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问题。所谓“适用性”主要指多媒体的选用和课件使用的时机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