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从句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2 14:2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定语从句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定语从句教案

篇1

关系代词that,which,who 的基础知识。

【课型】

新授语法课。

【所属板块】

九年级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3。

【教学流程】

Step 1 关系词 who/that

下面我们来学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that,which 和who 的基本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歌手张杰)。Look, what is the man?(Yeah, he is a singer.)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s thin. He always wears suits. And most girls like him.)

I like the singer, too.

好啦,现在我们写出了四个句子(如下)。

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想把“I like the singer. ”与“He is thin.”这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我们该怎么办呢?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吗?对了,这两个句子都含有共同的部分,那就是the singer 和第二句中的He 指的是同一个人。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只要将第二句中的He 用关系词that来替换就可以了。然后,再把that引导的这个句子放在另一个共同部分the singer 的后面。这样,就是“I like the singer that is thin. ”又因为the singer 指的是人,可用关系词that也可以用who,也可以说成“I like the singer who is thin. ”你明白了吗?(如下)

那么用这种方法,你能将“I like the singer. ”与下面两个句子“He always wears suits.”“Most girls like him.”合并吗?

是的,只要将其中的he/him替换成who或者that, 再把整个句子放在the singer 的后面。

Step 2 Let’s read and conclude!

Read the three examples together,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

好,现在再来认真观察以上三个句子,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定语从句是哪一部分?放在什么位置的?关系词who/that 引导的那部分就是定语从句,放在名词the singer的后面,所以the singer 叫先行词。我们把who和that 称为关系词,它们能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其前面的先行词。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定语从句呢? 我们说,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叫定语从句。而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就叫先行词。定语从句一般放在先行词(被修饰词)的后面。

Step 3 关系词 which/that

先来看一看幻灯片上的句子:

上面各句中,它们的定语从句是哪一部分呢?对!that/which引导的那部分就是定语从句。其前面的名词the music 叫先行词,that/which称为关系词。那么,之前的who怎么不见呢?who到哪里去了?你想到了吗?――那是因为先行词的缘故!这里的先行词the music指的是物,所以用that或 which来引导定语从句。你明白了吗?

最后,回忆一下定语从句的窍门在哪里,判断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关键是看先行词,指人还是指物。即:

Step 4 Let’s do it!

好啦,现在留一些作业给你复习巩固吧!

Fill in the blanks with“who/that/which”.

1. The actor used to be a teacher is ready to help others.

2. The girl I spoke to just now is my best friend.

3. The dress you bought in the city mall is made of silk.

篇2

关键词:归纳;讨论;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41-1一、提纲挈领,梳理归纳

在结束一节课前,教师可采用归纳总结式的形式来梳理课堂所讲述的内容。此时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补充和完善,既可以启发学生回忆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可采用名词术语的方式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进行知识点的概括,以便于学生学习后续的内容。如:在授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 Book One的语法定语从句时,教师可依据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归纳,通过以下的几个问题将其呈现:1.定语从句与其他作定语的形式有哪些差异性?2.that和which在引导定语从句时的异同点有哪些?3.如何巧妙地将汉语句子译成英语的定语从句等。教师可将这些内容用多媒体为学生一一呈现,结合课堂中所举的实例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概念。

在学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3的Project部分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用关键词语阐述如何保持健康。不少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用healthy eating, regular exercise, enough sleep三个形容词的短语便将全文内容的主题归纳,并根据这些短语用浅近的话语进行概括。如:

Healthy eating: rice, bread, vegetables, fruit and a lot of water

Regular exercise: spend at least minutes exercising every day, walking and riding and school sports

Enough sleep: eight to ten hours of sleep each night

用这样的形式作为一节课的终极,既简洁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展开讨论,明辨是非

每次结课都应有重点和难点,在下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应告诫学生就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互相讨论,这不仅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通过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真正弄懂课堂所学内容。如:学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4 Unit 1的课文后,教师可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以明辨公益性广告和商业性广告的不同差异性。

在学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5 Unit 2的课文后,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如:What should we choose first developing the economy 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性的讨论,依据课文所提供的阐述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可将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列于黑板上供学生参照。如:produce, damage, result in, pollute, control, protect, save等。通过这些关键性词语的使用,让学生在辩论中进一步明确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应放在首位。这样的结课形式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设置悬念,启发探究

“悬念”是众多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制造悬念就是要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对某些问题的生活体验与对这些问题的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树立矛盾。在一节课的结尾,教师可设计一些悬念让学生对此产生探究的心理,引导学生去遐想,这样的结课形式会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带着问题去追根究底,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在学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2 Unit 1的课文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飞碟的画面,并要求学生探究是否有飞碟的存在,为何到现在还未发现其真实的证据。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去作一番搜索,并在下一节课上作简单的陈述,使学生所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且延续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篇3

笔者的反思记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成功的教学经验

成功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也体现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能力,和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下面笔者将陈述曾经教授“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语法课过程。

那节语法课是四班的第三节课,当我走到四班门口时,发现班主任丁老师正在讲台上,我放弃了事先准备的导语,以下列问句开始:

T: Is Miss Ding a good teacher ?

S:Yes, of course.

T:Why do you think she is good?

S1:She teaches us Chinese well.

S2: She cares about our study and life .

……

在这期间,笔者写出一些关键词,例如:Miss Ding, teacher, teach us Chinese, well等;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开展讨论:如果你们真的喜欢丁老师,试着用一句话把这些单词和词组连接起来,每个单词都必须用上。基于已学的定语从句知识和本单元课文所涉及到的用法,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不一会就有小组代表举手要求回答。

S:Miss Ding is a teacher who teaches us Chinese well.

刚要转到下一个任务,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多个who啊?这个问题问的好!

我把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就刚才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讨论:定语从句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我在班级巡视,学生们把例句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用笔画着,不一会就有一个小组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看讨论时间一到,就让那小组的代表走上前来,他回答的基本正确。接下来,我告诉了学生定语从句有两个要素:先行词和引导词,并让他们把这些要素正确排序。

我用课件展示出四个句子,定语从句分别由who,whom,whose,which/that引导,让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找出规律,用相应的知识策略,把这些从句的用法简化记忆。我照例巡视观察。一开始,教室里很热闹,人人都在观察,并边说边在纸上写例句。我知道这是个较难的任务,有了眉目后教室里气氛重新热烈起来,每组都有人执笔写下讨论的结果,连一些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受了感染。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时侯会用到定语从句,并让学生每人用一张小纸条写上他对班级里任何一名同学或任何一样物品的描述,要求句子中必须有定语从句,两分钟后由课代表收集。大家积极性很高。收集汇总后,学生好奇兴奋的状态使我意识到:当学生全身心投入时,学习必定事半功倍。

二、 教学中的失败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做老师的岂不是也要这样十年磨一剑,才能换来课堂上的得心应手?每次教学中出现失误,笔者都会怅然所失,难以释怀进而深深思考,努力避免以后教学中犯类似的错误。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即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教材和精心准备教案,也难免出现疏漏或失误,于是笔者悉数记录下来。 毕业班的授课方式不同于非毕业班,它是大容量,快节奏,易造成课堂学习气氛沉闷。我专门听了几位有着多年带毕业班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受益匪浅。整堂课上,老师和学生能够达到整体的沟通和配合。

老师自始至终没让学生闲着: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课堂气氛热烈。一节有关中考词汇的专题课,王老师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读读写写和默写单词,然后做做题目对对答案。而是让这些词汇依托一定的语境,以“呈现探究操练运用”的模式,学生容易掌握,记得牢。而我在复习词汇专题时,只是读读记记练练,让词汇脱离了语境。学生缺少探究词义和用法的过程,词汇在操练时缺乏交际性,词汇运用的训练缺乏创新,难怪才复习过的学生记不牢。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

1. 师生的课堂遵循一个原则——“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就是最好的!”只有学生听得懂,乐于开口,才有可能填补师生之间的信息沟。

2. 要设法把语言知识的传授通俗化,生动化,实效化,尽量融汇到听、说、读、写中。

三、 课堂教学后反馈情况

上课后要反思,课后学生的掌握情况更要反思。通过学生课堂、课后作业、考试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分析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对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好坏,对于同一类知识学生的理解程度等。对从学生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笔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的实际效果。

例如:笔者第一次教授“定语从句”时,那节课笔者自认为比较成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反映也不错。可是在批改作业,阶段测验时发现学生碰到稍复杂的句子时就错误率很高。于是笔者向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说:“我们分析句子结构能力差,对句子成分划分不好,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分辨不清。”此时笔者发现,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不准。因此笔者做了如下反思:

在教授语言知识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尽力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英语既有趣又能学好。

四、 记录教学中的突发灵感火花

如果在教学中,笔者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笔者课后都会认真记录下来,因为突发的灵感稍纵即逝,若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遗忘,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临近期末考试复习时,学生每天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每天都是练习课,要讲解大量的习题,学生整堂课一直听记,课堂沉闷,复习效果也不好。而且每课的题目量非常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都理解吸收。于是我就选择了兼顾语言知识与运用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解不同难度的题目,我再做纠正或讲评。效果很好,学生讲的认真,听得认真,愿意讲的学生还不少,课堂气氛相当好。

五、 外出学习后的心得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优化课堂结构;开展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多种信息交流的主渠道。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动、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际操作中,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可构建“呈现目标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讲解点拨——操作运用评价”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

1.呈现目标任务

“呈现目标任务”就是教师在理解大纲与教材的基础上,向学生呈现这一节课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明确该节课应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目标和任务呈现时,教师力求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如:模块1第二单元第五课 Modern Heroes, 现在的学生对Yang Liwei 都非常熟悉.教师可事先设计如下问题:

1. Do you know Yang Liwei?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 flight?

2.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g Liwei and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 flight ?

让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挖掘并拓展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很自然地带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自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教案”,而且要准备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能力、兴趣、动机、爱好、需要、水平等,提供适合学生实际的语言材料,背景知识,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同时对个别学生要重点照顾,帮助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向困难挑战。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同时不被教材束缚,设法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

3.教师讲解点拨

“教师讲解点拨”是针对学生在自学活动中经探讨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加以启发、讲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扫除最后的障碍。如在教学定语从句时,经过事先操练,学生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教师可板书下面句子:

1. This is the factory ___we visited last year.

This is the factory ___we worked last year.

2.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 we worked together.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 we spent together.

3. Is this the school _____ we visited last year.

Is this school _____ we visited last year.

….

引导学生理解,进行对比和比较。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之间的区别,学生很快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样定语从句的重点和难点就攻克了。

4.运用巩固评价

当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后,便进入了“运用巩固评价”阶段。教师可利用书后练习、设计的作业、创设的活动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进行迁移,灵活运用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去,达到巩固和达标的目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仍处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活动及时鼓励、检查、督促,对积极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形成学生继续努力进步的动力。

二、开展课外活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实践证明,课外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临场发挥力将得到很好培养和发展。由于没有课堂的严肃气势,学生会无拘无束,自由发挥,从而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采用课外表演、英语角、唱英语歌曲、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观看VCD教学片等活动形式。例如,开展英语角活动基本操作如下:

1.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每周确立一个话题。然后利用周末或课外时间,组织开展活动。如:Introduction; Making telephone calls; Shopping; How to spend holiday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Enjoying Thanksgiving dinner etc.

2.要求参加英语角的学生尽可能用英语会话,两人一组或三四人一组自由对话。教师可穿插其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3.活动完毕,可要求同学用英语写出短文,类似于周记,教师每周批改。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英语课外活动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把较为枯燥的被动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到获得新知、提高技能的成功感。

参考文献

[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教学目标 设定 叙写 建议

一、引言

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有直接的联系。有些英语教师课后对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甚明了,就是因为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系统的认知,他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因过于宽泛、笼统而无法检测,以致到了下课时间,教师仍然无法知晓自己的课堂效果如何。本文对一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解剖,提出了一些设定和叙写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崔允等(2009)认为,教师需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即如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教学、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任务) 的实施与教学评价。可具体描述为:

教学过程体现了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全过程。

2.教学目标是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只包含语言知识,说明该教师把语言知识当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也不能灵活加以“运用”;如果设定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和认知规律,就可能造成教学步骤无法顺利实施;如果教学目标没有考虑评价的内容,就无法认定教学是否达成了目标。

三、教学目标设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目标不全面。教学目标应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或者教案编写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目标,忽略了能力目标,更少顾及情感目标。课堂是德育教学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抓手。激趣课堂,乐活课堂,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应为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体验式合作性学习方式。知识、能力和情感应该三位一体,设立教学目标才能整体着眼,细处入手。

有一位教师这样叙写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1. Help the students revise the use of Absolute Construction and master it by doing plenty of exercise; 2. Let the students learn by heart the members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entences with “Absolute Construction”。(目标1)这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只包含知识目标,没有涉及能力和情感方面。

2.目标太宽泛。有一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中这样定位“能力目标”: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目标2)另一位有近30年教龄的教师开设的语法公开课“The passive voice of the infinitive”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是“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usage of the passive voice of the infinitive”(目标3)。这位老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所述“使学生学习有关不定式的被动结构的用法”,并没有明确让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显得很笼统。以上两例教学目标都很宽泛、笼统,并不是具体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3.描述失主体。“目标3”句子中用的谓语动词是“enable”,有些教师表述为“get/let the ss to…”,这些句子的主语都是“教师”。从教师描述教学目标所用的谓语动词可以看出,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悖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四、科学、规范地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依据“课标”对学习目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都做了分级分层设定,对各项能力的要求用了“理解、体会、领悟、运用”等词来表述逐步升高的能力目标。

以基础知识方面为例。课标对词汇教学的“五级目标”做了具体的描述。一是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这里指的是词汇的“形”;二是理解和领悟词义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这里描述的是词汇的“意义”;三是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这里涉及的是词汇的“用法”,特别使用了“描述”和“说明”这两个动词。

对语法的描述是:1. 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2. 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3. 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4. 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现针对一些教学目标设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课例,以知识技能维度教学目标为重点,提出设置和叙写教学目标的一些建议,并提供一个目标范例以供同行参考。

(一)细化分解目标

某教师为一节课设定的知识教学目标是:1. words: next, next to, shirt cool, other; 2. Key Sentences:(1)―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He/she is tall; He/she has big eyes…(2)―what color is this T-shirt? ―It’s red. (3)―What color are these shoes? ―They are gray. (4)We do not have the same look. (5)The girl in yellow is Maria. (6)He is in black cap and shoes.(目标4)

分析:该教师只罗列了一些词和句子,没有对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我们可以分级设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叙写:

1.初级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对话,了解next,other等词在对话文本中的意义;

2.中级目标:模仿对话中词的用法,用这些词造句;

3.更高目标:运用对话中出现的词,口头或笔头描述自己同桌或朋友的外貌。

针对对话中出现的“key sentence”,则可以这样描述:了解、领会表达人物外貌的一些句式,通过模仿,学会运用这些句式口头或笔头描述人物外貌。

(二)描述具体行为

教学目标中要描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可以用行为动词进行量化和描述。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绘制、解决、背诵等。

“目标3”中“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usage of the passive voice of the infinitive”可以增加行为动词进行描述:通过观察、对比已接触过的含“动词不定式被动式”的句子,辨别该语法项目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根据提供的情景写出几个含“动词不定式被动式”的句子。

限制目标行为,应有一定行为条件。其意思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三)突出目标主体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节“国家级”的评课活动,该节课教材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授课教师在“Teaching aims”中只罗列了一些词汇和语法项目,目标表述中没有主语。

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描述:

1.听说: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对话文本中涉及的话题,即讨论并确定“旅行目的地”;

2.语法词汇:学生应该初步了解现在进行时表达“将要发生的动作”这一用法,学习可以用于表达这一话题的一些词汇,如hike, away, get back, send等;

3.读写:在阅读对话和练习操练之后学生应该能用上述词或词组以及现在进行时表达这一话题,并能口头或笔头描述自己将要出行旅游的目的地和将要在旅游景点做的事情。

(四)设置评价目标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测试和课堂观察,或者过程性评价量表来衡量。崔允等(2009)认为,设置评价目标应关注几个问题:一是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相应的内容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练习和教学内容的主题要有关联度。二是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同样的认知要求。如果教师设置的练习在难度上和教学内容相差甚远,就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三是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是相匹配的。

“目标4”只将“词汇和句式”作为教学目标,没有设置评价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变成了容纳这些“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知道他们装下多少,更不知他们“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叙写为:初级目标――了解、理解……;中级目标――模仿……,用这些词造句;更高目标――模仿……,运用……口头或笔头描述人物外貌。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的表现,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帮助教师判断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实践操作范例

有一位英语教师在进行“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第五单元(课题是“Knowing about China”)教学设计时确定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从课文中找出定语从句;

2.掌握that, which的用法;

3.会找出文章的大意及各段的大意。

如果对以上三个目标进行分析,“目标2”表述不明确。首先,that和which应是关系代词,其次,“掌握它们的用法”到何种程度?是识别、领悟还是理解包含这些关系代词的句子?或是能够用这些关系代词来翻译、造句?“目标5”也不具体:如何理解“学习并运用”?由于目标过于笼统,教师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目标,以致课后被问及“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时只能回答“不清楚!”。这节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描述:

1. 在文章中找出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

2.了解关系代词that和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并用它们造一个含定语从句的句子;

3.理解文章表述的内容并把握全文和各段落的主旨大意。

篇6

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动,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后的总结三个阶段。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一节课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任何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也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教师应及时反思,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加以认真思考,扼要归纳整理,认真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这样才会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后记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记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和表现去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都及时记录下来,这便是教学经验。如教学Life in the future(SEFC Book2Unit6)内容时,我的设计思路是:以下面的Life这首诗为切入口,直接引入阅读话题,使导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的效果。

Lite Life can be good,1ife can be bad,Life is mostlycheerful,but sometimes sad,Life can be dreams,Life canbe great thoughts,Life can mean a person,sitting in court,Life can be dirty,Life can even be painful,But life iswhat you make it,S0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

(二)记失败之处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有时总会感到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或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课甚至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善于从自身找失败根源的人是容易走上成功之路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勇于承认教学上的不足,不仅要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而且要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还应请同行赐教,向学生征询意见。如在教学Life in the future(SEFC Book2Unit6)内容时,本课在进入到Reading前,未能把电影《骇客帝国》引入课堂,这是一大遗憾。因为电影的视听效果和视觉震撼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今后在设计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还应特别加强人文意识的培养,使自己的教学具有内涵和深度――课堂不仅要活跃,还应有厚重的分量。

(三)记机智之处

所谓“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这些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所想到的,它具有“瞬间性”,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久,就很难回忆起来了。在教学Life inthe future(SEFC Book2 Unit6)进入到Listening&Scanning阶段时,我采用了抢答判断正误的形式。通过有目的地听和读,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把握课文中一些细节性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判断正误,纠正错误的句子,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穿插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四)记学生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的成败主要是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后记中,应把学生在课堂上、试卷上、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全部记录下来,再加以整理、分析,考虑下堂课教案的设计,以便及时修改教案,改善课堂的欠缺。如:“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对此感到难以掌握。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我扼要地对它的几种考查热点进行了归纳和解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加以掌握并运用。

考点1,简单介词+关系代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指人时只能用whom,指物时只能用which;介词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根据从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而定;或者以先行词与从句中的动词关系及所表达的含义而定;或者以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和含义而定。

考点2,复杂介词+关系代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有which,whom,whose。常用于该结构的复杂介词有:as a result of,at the back of,becauseof,by means of,fnr want of,in front of,in case of,onaccount of等。

考点3、简单介词+关系代词+名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有which,whose。介词的选择取决于关系代词后的名词及整个句子的含义。

考点4、the+名词+of+关系代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只有which。该结构表示所有关系,口语中常用“whose+名词”代替。非正式文体中可以用“ofwhich the+名词”。

考点5、表示部分的词语+of+关系代词。知识归纳:此时,指人的关系代词只能是whom,指物的关系代词只能是which。表示部分的词语常见的有:不定代词all,both,none,neither,either,some,any,数词(含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和百分数);数词+名词;the+最高级仳较级,以及表示数目或数量的词语many,most,few,several,enough,half a,a quarter等。

(五)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解题时有创新、提出一些新见解和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予以肯定和正确的引导,课后要认真记录并虚心接受。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了学生勇于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记课堂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之后进行小结,可作为教师备课的必要准备。诚然,课前备课十分重要,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每一个环节,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但单有课前备课是不够的,因为整个课堂教学是主动丰富、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从教学的双边关系来看,学生的学恰是我们须细心研究的,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结合亲身实践的体会悟出来的。大家会有同感:教师辛辛苦苦地备课,有时课上会卡壳;而备课中没有特别注意的地方,有时课堂之上却发挥得当,成为一节课的精彩和得意之处。诸如此类的现象,有的是由于教师备课的疏漏;有的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所致。我们教师如果把这些课上出现的失误与意外的“收获”记录下来,就会收到“上一课,进一步”的功效。

二、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一)时效性

教学后记有它的最佳时期,错过最佳时期再进行反思,效果将大大打折扣。如上了一堂新课后,对自己刚刚完成的教学印象深刻,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坚持性

教学后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偶尔的教学后记肯定是收效甚微的。

(三)实践性

篇7

一、备课中的“三研究”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讲评课的备课要进行“三研究”。

(一)研究试卷

教师对试卷的题型、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试题的难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对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解题的思路要仔细分析思考,对答案的给分点、扣分点要明确,且要充分准备好讲评时要用的资料。

(二)研究学生的答题情况

这是一定要做的工作,虽繁琐、辛苦,但回报高,没有这一步,讲评只是照本宣科,效果很差。首先,要统计好得分率。一般来说,得分率在70%以上的题目应该一带而过,而得分率偏低的题目应作为重点进行讲评。其次,要统计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共同错误,例如,选择题错选率很高的选项、主观题出现的相同错误等。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才能针对性地分析讲评,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制定教案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首先,要明确新课标的要求,讲清近几年高考的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

二、讲评中的“五原则”

课前几分钟,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试卷的分析情况,让他们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年级和班级中的位置。讲评课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遵循以下原则,以取得较好的讲评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一)参与原则

讲评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讲评。讲评形式应多样化,较难题可由教师启发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评,较普遍典型的错题可由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参与思维的积极性。当然讲题时也要注意思路和规律,带动学生去思考该题考查什么知识,找出错的原因等,使学生能够在一次试卷讲评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二)拓展深化原则

试卷的讲评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既是不断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摆脱教师引导从而获得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二次消化”、深化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化知识的转化,要把所考查的知识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在讲评时,教师要分析该题的干扰源进行深层讲评和拓展讲评,以点带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单选题 It was twelve at midnight ________ they could arrive at the lonely village. A. before B. when C. that D. since 时,向学生讲清楚答案是A后,还可延伸拓展,让他们思考怎样改变原来题目,使答案分别是B、C、D。

It was twelve at midnight _______ they arrived at the lonely island.(变成了when 引导的定语从句)

It was at twelve at midnight ________ they arrived at the lonely island.(变成了that引导的强调句)

It was twelve hours ________ they arrived at the lonely island. (变成了since引导的状语从句)

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加强复习的系统性,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能力原则

考试能促进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能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因此讲评试卷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自己做错的题、出错原因等,使他们通过纠错、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策略,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四)鼓励原则

每一个人取得进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因此在试卷讲评中应表扬成绩进步的学生,尤其要鼓励考得差的学生,寻找学生答卷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

(五)不同题型不同解题方法讲评原则

1. 单项填空题的讲评。

(1)统计答错率,有的放矢,重点剖析。单项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句法和语法掌握的如何,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按照答错率和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哪些精讲,哪些略讲。学生不会做的题或答错率高的题并非都是重点,教师要在认真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确定讲评重点。一般答错率在30%以下的题目可以不讲,确实有学生不懂的,可以安排在课后个别辅导,从而增强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对于答错率在50%以上的题目,要重点精讲,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他们知其所以然;不但要让学生听明白,更要让学生练到位。比如这样一道题:

It is in the city _______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_______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A. x; that

B. where; that

C. x; where

D. that; which

很多学生解题思路模糊,觉得哪个选项都对,分析原因发现,学生对整个句意缺乏理解,而且语法结构存在问题。讲评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完整的语句: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the city. 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in the city. 如果对 in the city 部分加以强调的话,这个句子就变为:It is in the city that 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在这个句子中,the city 可以后接一个定语从句加以限定:It is in the city (that) 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that 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A。

(2)操练迁移,消化讲评内容。讲清楚了尚需练到位。许多讲评课忽视了对于学生所暴露的重点问题一练再练的环节,讲完一道题,马不停蹄地进行下一道题。学生需要反复操练,以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道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练习进行巩固:

a. Could it be in the restaurant ____ you had dinner with me yesterday ____you lost your purse? (C)

A. that; which

B. which; that

C. where; that

D. that; where

b. —I can’t find Mr. Smith. Where did you meet him this morning?

—It was in the hotel ______ he stayed.(D)

A. that

B. which

C. the one

D. where

(3)注重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有些讲评课明显暴露出就题论题、知识点支离破碎的情况。高三复习阶段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而讲评课是巩固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完善学生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从考点分析到思路梳理到答案解析再到归纳总结,对每一类题集中突破,重在剖析其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快速构建英语学科思想,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逻辑化、灵活化。

2. 完形填空题的讲评。高考完形填空题遵循“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题思路,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检验考生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了解体裁与题材,整体理解文章大意。完形填空综合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总体语言水平,检查学生在有信息空缺的前提下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学生必须通过上下文判断,选择恰当的单词或词组填入空格中,使之成为合乎逻辑、语言通顺、意义连贯的文章。因此,理解文意是关键。

(2)分析失分原因。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完形填空题的考点层次从小到大分为四类: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与语篇层次。完形填空题不是选择语法或词法正确的答案,而是选择故事发展到这个情节时能够符合上下文语境需要的最佳答案。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学会read between the lines,学会把握行文逻辑,学会推理判断。

(3)点拨解题思路和技巧。若想在完形填空题上获得高分,重点要始终放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上。若想把文章理解透彻,考生有三层境界需要“修炼”。第一层:考生即文章“作者”。若作壁上观,则难以进入作者的规定情景。第二层:考生即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皆由己出,便能体会人物心态。第三层:考生即“命题者”。揣摩难点题目,破译命题意图。如果考生做到了设身处地、身临其境,那么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技巧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读全文抓大意,上下求索找信息,左顾右盼选最佳,瞻前顾后扣主题。

3. 书面表达的讲评。英语高考试卷最后一道大题都是书面表达,这是试卷中唯一一道处理信息、输出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如何通过讲评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

(1)关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作对学习者的要求最高,学生不仅必须掌握拼写、标点等写作基本知识并具有用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需要用英语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这对输入量不足、平时积累不够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平时学生练得最少、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就是书面表达,导致写作方面一直是学生的弱项。因此,对于书面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更应从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寻找答案。

(2)剖析问题,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有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注重对学生所犯错误的修正,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老师的修正,所以错误依存,下次照犯不误。教师面批面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如果教师能够少些笼统的说教,多给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的话,学生就会从中收益。比如,在启发学生尽量使用高级词汇时,要结合学生文中的用词,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例如:用catch sight of 替代see,用have one’s leg broken 替代break one’s leg,用view the world 替代look at the world,用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替代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等等。

至于学生常写的汉语式英语句子,教师不妨给学生罗列出他们所写的句子:

a. 误:His teaching methods are many.

正:He has many teaching methods.

b. 误:Recently our school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正:Recentl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school.

学生在写英语书面表达时很容易受汉语习惯影响,所写句子虽然语法正确,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造成类似上面所列的汉语式英语句子。纠错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并自行纠正,使学生从中领会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方式,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

(3)引导学生使用复杂结构。在书面表达讲评课上,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一一突破。

a. 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不要一味地以主语开头,比如把状语置于句首等。

原句: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went to the West Hill early in the morning.

改为:Early in the morning 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went there together.

b. 整合句子,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原句:We had a short rest. Then we began to play happily. We sang and danced. Some told stories, some played chess.

改为:After a short rest, we had great fun singing and dancing, telling stories and playing chess.

c. 灵活运用倒装句、强调句、并列句、复合句、分词短语、with复合结构等多种句式。

原句:I haven’t seen Mary for a long time. I missed her very much.

改为:Not having seen Mary for a long time, I missed her very much.

三、讲评后的“三落实”

(一)落实好消化环节

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结合讲评内容,清理、记载自己的失分知识点,真正弄懂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并在消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疑问,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解决这些问题。

(二)落实好巩固环节

讲评时,教师要将试卷中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再变换角度设问、设疑或设题。讲评后,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或知识点,有意识地放在平时的讲练中,或有计划地安排在下一次考试中,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巩固率。

(三)落实好差生的辅导环节

篇8

【关键词】英语;高效课堂;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简单讲,反思应从以下及反面进行。

一、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师首先应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教师应反思自己课堂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充实,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切实完成。

其次,教师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英语教学应该在一个师生共同参与、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才能够便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最后,教师还应对每一节课的得失进行反思。课堂教学中,尚有哪些细节存在不足,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哪些亮点值得提倡,学生在各练习中出现了哪些明显的错误等等。这种反思应是及时的,切忌拖延。每隔一段时间之后,还必须有一个阶段性的反思,查漏补缺,弥补教学工作中的缺憾,积累教学经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既定目标合理有序地进行。例如,在高中英语第一模块定语从句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关于句子成分的基本语法知识在初中已经传受过,所以可直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发现,不少学生连英语中的定语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于是我利用课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新梳理句子成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二、对教学对象进行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求同,把学生当作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名自然人,完整人来看待,然后才是学生—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道德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成材。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方法,学生策略,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和产生的责任等。一旦这样,学生就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对教师角色进行反思

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掌握着“话语权”,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个容器,被动的等着教师往里灌东西。而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是真诚的赏识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应该是得体的协调者,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能适应多种环境,协调各种关系,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交往的技巧;教师应该是资源的开发者,新课程不仅是教科书,还包括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得体的组织者,教师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一个管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淡化权威,建议学生应该做什么,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勤奋的学习者,我们要向名师学,向社会学,向网络学,向学生学,更要向书本学。教师要用读书来提升人生品位,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精神之旅!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教师应该是扎实的研究者;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尽快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投入研究,行动起来。

四、对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进行反思

篇9

【关键词】 欧美歌曲欣赏 课程意义 课程实施 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供的学校开设选修系列Ⅱ的参考选项中有英语歌曲欣赏。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我们决定歌曲以视、听、仿唱的手段,利用优美的旋律,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地道的欧美英语歌词,扩展学生对讲英语欧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有关英文歌曲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是学生亲身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高中英语选修课可以或基本可通过音乐、歌曲欣赏的体验来提高一些英语句型的认识和使用,教师的教学应该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指导得当;要明白不可过分地要求学生,这样会让他们有畏惧心理,这样就达不到开设课程的目的。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看情况慢慢地再增加一些要求,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英语水平。

一、开设“高中欧美歌曲赏析”的意义

笔者从所带的历届学生中发现,大部分高中生虽有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是随便请一位学生来唱一首英文歌曲,他们都无所适从,好像除了字母歌“A. B. C…”能完整地唱出来之外,没有第二首了,所以本人有强烈的愿望,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在走出高中校园之后,完整地,仔细地唱几首英文歌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文化都要通过一种语言来表现。 英语学习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的学习, 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 而音乐是最能够展现文化的形式之一。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从身心上融入到这门课程中来,让原本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必修英语课,在这里是鲜活的、动感的。音乐是最能够展现文化的形式之一。英语教学如果远离了文化内涵, 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词汇、语法、句式, 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学就是浅薄的, 流于形式的, 真正的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意义。

英文歌曲赏析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口语、听力、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更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由于是选修课,学生身心比较放松,彼此间就少了拘束,使平常有些缺乏自信、害羞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敢开口的同学都由少开口到会开口。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张扬,最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哑巴英语”的现状得以缓解。就歌曲、歌星和歌词进行介绍、分析,让学生有话可说,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以自己对歌曲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歌曲的体验为基础,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高中欧美歌曲赏析”课的实施

英文歌曲很多,选择适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预习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是选择歌曲的主要依据。歌曲最好是平常有听过没有过多生僻词汇的。如果材料超过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有了压力,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尽量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Yesterday Once More, Heal The World, 和That’s Why You Go Away, 这三首歌曲选用是跟情感、人文社会还有课本学习有关。

Yesterday Once More 是一首怀旧歌曲,卡朋特把悠长的旋律唱得光芒耀眼,即使是怀旧,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如果说这是一首慢速的追忆之歌,那么请相信,那个内心满是热情的女子已经把它锻造成了一首细细品味的现在之歌,歌曲易于学唱,歌词不生僻,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是初学者的首选。Heal The World 是麦克杰克逊所唱的为数不多的易学的慢歌,他是学生所熟悉热爱的天王巨星,对他的快歌学生更熟悉,但不容易跟唱,这首歌麦克杰克逊以其柔似女人的声音娓娓道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音乐、歌词上都会受到感动,呼吁全人类要珍惜我们的环境,关爱身边活着的人。That’s Why You Go Away当时选用这首歌是因为高一模块1和模块2语法重点是定语从句,旋律大家在平常有听过易于跟唱,再加上定语从句的学习需要,可谓一举两得。上课前请同学上网查找相关的歌手、歌曲的资料,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有歌词疑难之处,学生来找教师,以便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接着进行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所设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连接,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欣赏到歌曲的精髓,以下笔者是在厦门三中老师的帮助下设计的其中一个提纲兼教案,根据歌曲的内容,基本上设计三个步骤:

Unit 1 Yesterday Once More

By Carpenter

Step1. Pre-reading

When you see the word “Yesterday Once More”,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first? Please tick(√)your choices.

( )My kindergarten year. ( )Some stupid mistakes that I made.

( )Some old films and plays. ( )The shinning moment when I achieved success.

( )My old friends. ( )The road to my school.

( )Some old songs. ( )My grandparents who passed away.

( )My toys. ( )The most embarrassing things I made.

( )My primary school. ( )The way my brothers looked years ago.

Ask the Ss what else they think of. Give them some minutes to prepare the answers.

.

2. What does “yesterday once more” mean? It means .

a. something that happens today feels like some past experiences.

b.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yesterday is happening again now.

c. something from the past occurs to me.

Step2 Enjoying the song

The song will be played for you first. Enjoy it and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yle of this song?

I think the song is .

a. encouraging b. cheerful c. very sad d. slightly blue

2. Listen to the song again. Choose the statement that best describes the song.

a. The song is about the worries that the singer has about her future.

b. The song is the one that the singer usually sang when she was still a little girl.

c. The song is about an old story that happened yesterday.

d. The song is about the singer’s yelling for the past.

3.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song with the help of the activities designed for you.

Listen to the first par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hen I was ,

I’d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It made me .

Those were such times

And not so ago.

How I where they’d gone.

But they’re back ,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All the songs I love so well!

Every sha la la la……every wo wo……still shine.

Every shinga linga 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so fine.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1)Where he’s her heart

It can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2)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 had gone” means .

a. how I wanted to know where my old friends had gone

b. how I wanted to know where to find the old songs

c. how I missed the past days

3) “My favorite songs” means .

a. the songs that I wrote myself

b. the songs that I loved most

c. the songs that I remember well

4) “A long-lost friend” means .

a. a friend who has been lost for a long time

b. a friend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c. a friend whom I’ve lost touch with for a long time

5) What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You may find more than one answer.

a. Listening to the old songs.

b. Looking back on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

c. Looking back on the years gone by.

d. The part where he broke her heart.

Step 3 Oral practice:

Old songs always make us think of something in the past. Search into your memory for your favorite old songs. And try to recall the days when you usually sang or listened to them. Share with your partners your songs and your stories.

三、实施后的问题反思

通过分析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以看到它重要的媒介作用。从学生报名和课前预习时来找老师求助的情况来看,表明学生对欧美文化的渴求, 对英语歌曲的喜爱。基于长期教学的实验, 对课程开展的方式方法和选材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发现这门课程对教师日常教学的意义重大。

但是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只关注旋律,不注重歌词、句的意思。这样就导致一脱稿,只会哼,却没有内容。每次要求拿掉歌词,学生脸上一片茫然,选修这门课程的60位学生,只有7位能勇敢地站起来,随着音乐唱完整首歌曲。

好的歌曲,值得学生反复咀嚼,写作时可以把歌词运用起来,如写环保和人文关怀话题时,在适当的地方可以运用麦克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中的几句歌词,如:There are people dying, if you care enough for the living,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you, for me and for the entire human race. 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加以利用这样美妙的歌词。

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难推进,教师不能进行个性化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因为课堂时间一周45分钟,不能进行生生直接参与课堂表演,还有些学生认为只是来调节,放松,无心开口参与进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多进行探讨,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而且最好能够一周有两节课,以便能在有效的时段把学到的东西及时地得到巩固,这样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

[ 参 考 文 献 ]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篇10

计算机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内容如下。

1)复杂长句多[2]。科技文章要求叙述准确、严谨。一句话里包含五六个分句的,并非少见。学生要学会用语法分析方法加以解剖,以便以短代长,化难为易。示例如下。Interesti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comesfromtheproblemscausedbytrafficcongestionandasynergyofnewinformationtechnologyforsimulation,real-timecontrol,andcommunicationsnetworks.交通阻塞以及仿真、实时控制和通信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协同作用所带来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兴趣。

2)被动语态多[2]。英语使用被动语态大大多于汉语,科技英语更是如此。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语句使用被动语态,因此需要学生掌握被动语态的一般翻译技巧。Thefourthgenerationofcomputersischaracterizedbymoreandmoretransistorsbeingcontainedonasiliconchip.第四代计算机的特征是在一个硅芯片上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由于主语是“第四代计算机”,因此采用了被动语态的形式“ischaracterizedby”,表明“以…为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其特征。这也表明了英汉对译中,常常使用词性转换。

3)非谓语动词多[2]。英语每个简单句中,只能用一个谓语动词。如果读到几个动作,就必须选出主要动作当谓语,而将其他动作用非谓语动词形式表现,才能符合英语语法要求。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动名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不定式。示例如下。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内行,需要学到老。这句中,有“成为”、“需要”和“学”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译成英语后为:Tobeatrueprofessionalrequireslifelonglearning.可以看出,选好“需要”(require)作为谓语,其余两个动作的处理如下:“成为”用不定式形式tobe,而“学”用动名词形式learning,这样才能符合英语语法要求。

4)词性转换多[2]。英语单词有不少是多性词,既是名词,又可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或介词,字形无殊,功能各异,含义也各不相同。并且,几乎每个技术名词都可转换为同义的形容词。词性转换增加了英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示例如下。Inputisaprocessthatinvolvestheuseofadevicetoencodeortransformdataintodigitalcodesthatthecomputercanprocess.输入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使用设备将数据编码或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码。汉语句子中,“使用”作为动词出现,而在相应的英语句子中,由于英语语法的要求,采用名词更为恰当。

5)合成新词多。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派生词(由前缀或后缀作为构词结构形成的新词)、复合词(通常以小横杠“-”连接单词而组成的新词)在计算机英语中占了很大比例。特别是文章常常将某些使用频繁的技术术语用缩略词的形式给出,这大大增加了计算机英语的理解难度。新词(包括缩略语)产生速度快,是计算机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科技英语的显著特点。

2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1课程的内容安排

计算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希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能够阅读并理解计算机学科的英文期刊和杂志,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进一步地,还要求学生应该有撰写本专业英文文章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的能力。理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学科常用的专业词汇,了解科技英语文体的特殊性。如惯用被动语态、复杂长句多。在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后,学生可以从简单的专业阅读开始,如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硬件知识,这样学起来容易,感觉亲切,从而逐渐地树立起信心。即使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也愿意阅读,提高对专业英语的兴趣。课程教学应该为培养目标服务。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对应我国提出的10项毕业生能力,计算机英语课程主要对应第5项能力的培养,即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虽然课程内容基本一样,但是重点不同、组织方法也是不同的,甚至应该有各自不同的讲授与学习风格。教材只能提供对一门课程基本内容的描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将是更为重要的。计算机英语的教材很多。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在选择教材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两点。1)全面性。教材最好涵盖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硬件、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理论不宜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2)时效性。由于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名词不断地涌现,很多新出现的技术名词很难在字典上查到。为了使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各种新技术,需要考虑教材的实效性。针对本科教学特点,我校采纳了自编的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2],主要章节包括如下内容:1)HistoryandFutureofComputers。2)OrganizationofComputers。3)NumberSystemsandBooleanAlgebra。4)DataStructure。5)OperatingSystem。6)SoftwareEngineering。7)ProgrammingLanguages。8)TheInternet-TechnologyBackground。9)TheWorldWideWeb。10)ComputerandNetworkSecurity。11)DatabaseManagement。12)Multimedia。13)ComputerGraphics。14)VirtualReality。此外,每章后面均对科技英语的相关知识加以介绍,如科技英语的特点、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的构成规律、科技英语中数学公式的读法、常用英汉互译技巧、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复杂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的有关知识,包括论文标题的写法、论文摘要、引言的写作技巧。

2.2课程的教学设计

大学本科的课程教学应该有别于初等教育,即由原来的灌输型为主转向激发型为主,即“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有不同程度的取舍,课堂的教学组织也应各不相同。教学设计广义上指“关于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狭义上指“关于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全面设计,用于刻画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关设计等”。与教学大纲相比,它提倡将教学中需要注意体现的“活的内容”体现出来,更有意识地体现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计算机英语通常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教师可以适当参考专业课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各章节的教学进度,以便与专业课程协调配合,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之前学习过的课程,像计算机硬件、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可安排在前面讲授。在掌握基本的技术术语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阅读讲解的机会适度地让给他们,之后再给出改进意见,并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翻译要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的印象。课程教学在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计算机学科前沿性研究成果、技术和工具,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有目的性。

3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教”与“学”是互不可分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教学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不愿意学,而是因为学习起来吃力、乏味,跟不上教学进度,才导致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逃课等现象[4]。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关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成功讲授一门课程的背后,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心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计算机英语的课程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感觉很新鲜,不枯燥。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注,他们会更用心、主动地学习。我校计算机英语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布置大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文献检索方法,查找相关文献并翻译,从中检验自己的能力,也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多媒体及其他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成为可能。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综合利用下列方式。1)PPT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点,教师事先精心准备PPT课件,课上播放PTT课件来进行讲解,效果很好。由于预先的准备充分,可以做到重点突出,更有针对性。更新教案时,利用PPT修改比传统的纸质教案效率高,易于扩充新内容。2)音频。目前,有些计算机英语教材已经提供了部分课文的音频材料,而且网上也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播放与课本内容相配合的音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3)视频与动画。学生可以利用余暇时间,在网上搜索有关计算机新技术和著名人物的视频材料,如关于著名的IBM、Microsoft、Apple等IT公司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视频和动画,时间通常为3~10分钟。观看这类短片,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锻炼听力的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甚至起到励志作用,效果很好。辅助教学对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非常重要,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交流外,还应充分利用其他的辅助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