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04:4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后一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小说情节;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的把握和推敲,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
课前准备:(“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把故事改一改,演出来呢?”在学生的要求下,我好奇于他们的主动,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做好准备,并期待他们给我的惊喜。)
1、学生预习,熟悉小说情节,能复述;
2、学生根据情节编排舞台剧,准备演出;
教师准备好指导朗读、表演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学生演出:
剧本改编:时间:日军侵华时期;地点:东北某校课堂;背景:在侵华日军的压迫下,学校必须改教日语,不允许孩子们再学习、使用汉语;人物:韩老师(原型韩麦尔先生)、小石头(原型小弗郎士)、郝老头(原型郝叟老头)。六名学生由三人分别扮演三位主要角色,一人旁白,另两人代表课堂上的其他人。
小石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出场了。“今天天气真好啊!鸟叫声真好听!真想去山上玩啊……不行!韩老师今天要讲语法知识呢!快走!”小演员时而昂首眺望,时而做倾听状,时而低头沉思,时而自言自语,将小说开头部分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不时引起大家阵阵笑声。
……
“放学啦,放学啦!”旁白很尽职地喊道。
韩老师无奈地放下书本,忽然举起手,奋力写下“中国万岁!”然后振臂疾呼:“让我们团结起来,赶走侵略者!”
(演出结束,演员谢幕。)
“韩麦尔先生最后呆在那儿,头靠墙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而我们的‘韩老师’却是振臂疾呼,请问两种表现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我针对学生的改编,问道。
“当然是韩老师,侵略者这么可恶,韩老师说出了我们心里的话。”
“对侵略者的憎恨当然要喊出来才有力啊!”
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
“恩!看来大家都非常憎恨侵略者,心中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当时韩麦尔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恩……很悲痛。”
“对了。你如果很伤心的话,是告诉了人家以后更伤心呢,还是放在心里说不出来更难受?”
(学生沉思,小声讨论。)
“当然是说不出喽。”
“哦……我明白了,课文里这样写是韩麦尔先生很悲痛。”
(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理解韩麦尔先生当时无奈悲痛的心情,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2、肯定学生的演出,请三位主要演员谈谈自己在准备和演出时的心情,并联系表演细节。
3、每位学生谈谈各自的心情、感受,以己度人,领会文章主旨。
课后反思:
1、通过反复的研读和改编,以及自身的表演,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小说情节,并融入自己的体会,真正领会了小说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心。本课时教学目标完成。
2、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使他们都能参与进来,在表演中肯定自身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淡化他们对课堂的抵制情绪。
3、“新课改”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提问、讨论又似乎形成了一种套路,“新课标”强调交流,强调信息共享,这似乎又对学生自身素质以及教与学的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面对现实存在的困难,我应该探寻一条怎样的教学路子以真正适合海岛教学的现状呢?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极大的差异,因而不能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精神也许就在于此吧。
要寻求教学模式的突破,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放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初中生做事大多凭兴趣,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积极探究的意向倾向,强迫下的“学习”又怎么会有效果呢!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放开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培养能力,只有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去追求、主动去获得,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最佳体现。
因此,根据海岛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单一的实际情况,我摈弃以往的教学老套路,淡化查找资料等需要外部条件的环节,借用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形式,减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敌意”,还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天性,使他们真正拥有主动发展的权力和机会,打破“讲台”的界限,走下来,和学生坐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抓住孩子们在具体形象思维模式上的优势,在嬉戏玩闹中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思想内涵,一步步引导他们接受语文、喜爱语文
在这节课中,已没有了老师或者学生,有的只是几个孩子,在把一个故事编成一段舞台剧。那些并不流畅却也完整的演出中,小说的情节得到了整体的把握,别出心裁的改编融入了孩子们内心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
存在的问题:
篇2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公开课教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不参照书翻译文章1~4节。
2.能归纳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
3.通过分析“物皆有所待”,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真实含义。
4.感悟人思想的伟大,能从时代背景辩证理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
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程序和内容:
一、导语设计
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比如苏轼。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
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播放蔡志忠动画版《庄子》的有关介绍,以促进对教学目的4的解决。)
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
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
(“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追踪
1.疏通课文1~4节。
方法:投影显示课文原文,要求学生不看课本,不看参考资料,尽量直译课文。每个小组推选一人翻译一段,其他小组做好评议准备。
2.同时板书重点字词,学生归纳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
四、展示学生预习当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在总结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补充:①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有浪漫色彩。②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无穷,由自由而游的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阔天地,而远眺遥远的天池南冥。這也就是說由水的世界,而达到水天合一更宽阔的天地,显現一个无所不在的領域和境界。
2.有同学问:1~4节,写了那么多的事物,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解决步骤:
①朗读课文,并画出写了哪些事物?
②找出与论点有联系的句子。
③同学发言,教师注意引导。
④师生共同总结,板书。
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五、问题延展、深究
1.作者写出行备粮的目的是什么?
(反驳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别,反而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庄子认为“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的不一样。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厚风行万里;蜩与学鸠身轻翼小,枪榆枋而知足。虽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性而有所待。)
2.第一段主要运用哪些手法写?
(采用寓言的方式,借用想象、夸张、比喻手法说理。)
六、问题预留,预习下课时
课文节选部分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而庄子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境界呢?请预习课文,背诵前三段,并将预习中的问题交给课代表。
《逍遥游》课前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课前设计的准备
在上这堂课前,我参考了很多的教案设计,也看了一些教学实录,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一向都这么认为,符合学情和教师风格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有用的设计。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因此,我把对学情的研究摆到了第一位。
这堂课在高二(18)班上,该班有55名学生,女生32名,是三个文科实验班之一,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好,但在文言文这一块与稍好一些的平行班没有多大区别。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不强,尤其是一些成绩靠后的学生,就等着上课时老师灌给他们,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该班本学期成立了13个学习互助小组,每个组里都有1~2名成绩较好的同学。课代表张婷认真负责,老师布置的事情她都能督促检查让同学完成。管荣强、徐宁俊、王茜等几个同学都很善于发现问题,对课文注释看得很细,并经常持不同意见。但是后排几个男生就比较“懒”,依赖性强。我就想,这堂课,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小组合作的优势和这些同学的特点(平时也这么实践着),让所有学生课前就能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感受到是自己在学习,老师是可有可无的。
基于这种分析,我布置了预习任务。①字词障碍,小组内解决,组长做好记录,有分歧的集中到课代表处,由课代表组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第二天上早读课前交到我这来,课堂上再解决。②每个小组从内容、写法(1~4节)等方面提出两三个问题。集中到课代表、管荣强等同学处,尤其要注意让后排几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早读课前将问题集中起来交给我,上课时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这堂课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我在早读课时收上来同学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才开始准备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从学生提交上来的问题看,字词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了,只是对课本注释中提到的“息”的两种解释不知道该取哪一种,说它影响到句子的翻译。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提一下就可以了。看来学生的预习还是比较充分的,所以,我将“能不参照书翻译文章1~4节”作为了本课时的一个要求。“能归纳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则安排在学生评议翻译的过程中板书,达到提醒和强调的作用即可。
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我将教学重点与难点定在了“‘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几个问题上。解决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可能课堂更有效。
但有些问题学生还没有提到,比如手法、论证方法等。我便预设了两个相关问题,“作者写出行备粮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段主要运用哪些手法写”,第一个问题是想让学生通过探究能想到论证方法,第二个则是拓展思维,领会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
三、课后反思
一堂课下来,让我感受深的是学生的预习很成功,几个翻译的同学都能很流畅的看原文翻译,说明扫除了字词障碍,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存在:由于预定在了1~4节,所以学生在讨论、探究问题时,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想,如果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能从文章整体上给个要求,比如明确要求学生探讨一下说理的层次,那么学生的思维会更宽一些,课堂的整体感可能就更强一些。另外,由于担心课堂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我将动画《庄子》放在了最开始,这样,学生在介绍庄子时,就受到了影响。
研究学情,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我将不断探索,也希望自己能取得进步吧。
语文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文言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
2.高中语文文言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2)
3.高三语文《逍遥游》优秀教案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课程;应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94―03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展,网络课程也在高校蓬勃开展。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师生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团队或者个人可以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等[1];但是网络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如何,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以宁波大学的网络课程为例,深入调查网络课程建设相关情况:网络课程更新频率、各模块的更新比率、资源板块内容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交互中问题讨论深入性等,同时结合网络课程师生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总结网络课程现状,最后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和校内外优秀网络课程经验及相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进行,在609门网络课程中,通过分层抽样抽取宁波大学81门课程:精品课程29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一般课程52门。主要调查网络课程平台数据,包括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各模块的更新比率;资源板块内容分析;学习方法介绍和创新;交互中问题讨论深入性这五个方面。同时从现在使用网络课程的10253名师生中随机抽取260个网络课程用户,其中200个学生,60个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60份有效问卷。问卷问题与平台调查中的主题一致,是平台调查的深入和补充。
三 调查统计与分析
1 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
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是网络课程活跃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调查中,我们对每个课程的周平均更新频率做了统计,为了统计需要,我们将更新次数划分成不同频段,并对一般课程和精品课程做了分类,见表1。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1)精品课程的更新次数明显多于一般课程,从侧面说明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成熟,网络课程的使用会更加频繁。(2)46.9%课程更新次数在0≤f≤10次之间,说明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比较低,还需要时间被更多的师生所接受。对于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我们对师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态度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见表2。
2 不同板块更新比率的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把电子教材、授课教案、教学录像、参考资料、练习测试列为资源板块;把答疑、聊天、邮件列为交互板块;把作业、测试、考试列为任务板块;团队协作列为团队板块。按照此约定,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列成下表,其中更新比率是指该板块更新次数在该课程总更新次数中所占的比率,见表3。
各个板块间的更新比率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板块在更新比率中占据绝对优势,说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丰富了网络课程资源。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个隐患问题:网络课程成了电子书的堆砌,课程教师往往是把课堂上讲课的课件和电子教材全盘地往网络平台上充实,产生的问题是有33%学生认为网络课程上有教师讲课教案,上课的意义不大,也就不会认真听讲;同时学生由于少做或者不做笔记而减少了动脑筋的机会和钻研课程的机会。
(2) 任务板块的更新比率显示网络课程正在被积极地应用于教师的课堂内外作业、任务的布置中,使网络课程逐渐成为电子现代化教学中的一个部分。调查发现,任务板块也给师生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中的软件批改作业,统计作业正确率,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查显示,网络课程使用频率越高的教师,对网络课程带来的电子化便利认可度越高,统计数据见表4。
(3) 交互板块、团队板块的弱势说明在很大程度上,网络课程上的互动比较少,特别是团队,其功能和优势还有待开发。而精品课程与一般课程在模块比率方面的差别正好说明了一种趋势:一般课程在建设初期会花很多精力在资源建设上,而精品课程则在资源不断充实的基础上,发挥网络课程平台交互沟通作用,会积极地应用交互板块和任务板块。但是所有课程对于团队板块的运用极其小,现在团队板块的主要用途在于通过建立团队,对不同班级布置不同作业。对于通过团队探讨或研究某一问题还甚少尝试,对于团队建设,96%的教师调查问卷显示建立团队很有必要,但是建立团队有较大难度,具体难度主要是团队成员的组成、团队目标和任务的建立、团队成员任务的分解、团队建设的经验不足,需要指导等。
3 资源内容分析
资源板块在网络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资源板块内容很多,包含授课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录像等。我们对课程中是否含有某具体模块内容做了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中发现,(1)大多数的课程都具有授课教案这个模块,其目的是使学生不必在课堂中忙于抄录教师的教案。(2)从数据来看,练习测试也逐渐受到重视,在调查中反映建立练习测试题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课外测试。(3)电子教材是对教材的电子化,在调查中发现,有电子教材内容的一般是该课程本身也附有电子光盘;也有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案就是电子教材的缩影。(4)教学录像记录了实际课程中教学场景,对于一些优秀的课堂,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重温,这在精品课程中做得较好,但是在一般课程中较少尝试,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的限制。(5)课外资料作为课外学习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拓展学习,表中的数据和具体网络课程中参考资料的内容调查表明虽然已有部分网络课程在建该模块内容,但是还有55.5%课程还没有引起重视。(6)实验实训,在调查中,我们把一些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实际操作或运动的课程内容称为实验实训。在调查中发现,具有实验实训的课程90%为专业课程,且理工类的居多,占了75%,理工类的实践内容较多是主要原因,但是文科类也有实验实训,需要进一步的开发。
4 学习方法介绍和学习方法的创新
创新教学探索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络课程上的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关于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探索上。在课程中,主要调查了课程中是否具有学习方法介绍,以及是否有探究式学习专题和自主学习专题,见表6。
从上表中发现,(1)网络课程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介绍仅28门(34.5%)课程,特别是对于一般课程还处在一个未重视阶段。(2)自主学习专题在网络课程中开始运用,有20门(24.7%)课程在探索该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专题中,主要是通过提供课外资料和参考文献,然后通过测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教学知识点或扩大知识面。(3)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网络课程中还处在尝试阶段,精品课程在其中起了表率作用。在尝试的课程中,探究式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在例证型的探究中,如法理学、心理学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对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学习方法探索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
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络课程的实际考察发现,当自主学习成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的时候,该学习专题开展得较为突出。对于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尝试兴趣表现得比较浓厚,这为创新学习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 交互中问题讨论深入性
交互包含了邮件、答疑、讨论等板块,邮件功能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点对点形式的交流,与邮件功能不同,讨论、答疑是所有参与课程人员都可以看到的。在调查中,针对讨论板块,做了关于主题深入性的调查,为了便于统计,在讨论模块中,我们以最新的5个讨论主题的回帖平均数为参照。具体调查结果见表8。
从表中可以发现,仅31门课程关于具体主题讨论的平均次数在3次以上,在网络平台中发现,很多讨论没有进入真正的讨论,对于原因,对师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见表9。
由表可知,在现阶段,缺乏组织和核心是不能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被认可,但是仍需要引起师生更多的关注。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虽然该板块得到重视,但是资源堆砌和资源重复现象较多,所以还需要大力整合;同时起示范作用的教学录像和起教学补充作用的课外资源等亟待开发。在网络课程创新教学方面,新的学习方法开始尝试,但是波及面和创新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在网络课程组织方面,现阶段处在初级阶段,需要经验和指导,尤其在交互和团队建设中,网络课程的组织力量显得不够。
四 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总结的问题,我们通过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校内外网络课程的优秀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正确认识网络课程,积极利用网络课程[3]。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目前,网络课程的使用还处在磨合期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网络课程建立之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等网络课程渐渐成熟的时候,可以发现它能够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更多地上传资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创新教学等方式利用网络课程,学生逐渐接受网络课程,乐意在网络课程中学习和讨论问题,网络课程就会不断活跃,形成一个正循环,从而促进教学。
2 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网络课程是资源库,但不是电子资源的堆砌,资源库的建立不是为了让学生少动脑筋,而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多动脑筋。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材需要上传,但也可以只上传一些纲要,让学生边听边做一些笔记,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中的课件等整理思路。在开发新资源时,学生和教师都是新资源开发的主角,学生的作品、示范都是取之不尽的好资源。
3 善于运用网络课程创新教学。网络课程是创新教学方法实践的好平台,可以通过团队组建,布置任务或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探究精神。
4 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及时指导和奖励。讨论有助于思维扩散,同时不同角度的分析让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建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轮流地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组织者需要作出评价,同时也要监督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的观点,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5 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效率和提高资源共享率,同一课程建立课程组,建立课程组的好处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同时可以互相探讨,促进交流,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也包括共享精品课程的优秀经验,在共享中创新,积极尝试适合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39-42.
[2] 教育部高教司.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9)[Z].北京,2009.
[3] 王瑞梅.西部普通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07,(2):26-27.
[4] 马志欣.新疆高校网络环境下辅助教学平台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69-73.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of Network Course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Colleges
A Case Study on Ningbo University
ZHANG Fei-fei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Sec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315211,China)
篇4
1.“目标研究曲”。同科同级段内集体通览、学习当册教材某单元或某章节,理清知识点、能力点、实践点、创新点及教学重点、难点提升点或拓展延伸点,然后依据“三维目标”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为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合作探究学习目标,讲授提升目标),此为课堂教学中的纲、自主互动学习的方向。
2.“课案研究曲”。即融集体智慧于一起编制精品课案,方法是:“研前人人备课———研中人人说课(说后中心发言人整合成精品课教案)———研后人人上精品课———上后人人写教学反思”的锁链式互助教研模式,此为高效课堂的保证。
3.“问题研究曲”。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难题或瓶颈问题,举行专题教研沙龙活动予以破解。此为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起博器。现以我校名师姚小平主讲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对“三部曲”研究的操作实践过程。
第一部曲:目标研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古诗。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热爱祖国山河之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此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使人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通过本诗,我们体会到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研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说出并理解画圈的字词意思。(2)按照标准读音和诗句声调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3)在深刻领会诗句内涵和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说说你对家乡夏日早晨的印象,同时讨论比较与西湖夏日的早晨有什么不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2)探究作者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3)试着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并把作者对友人的情感恰当地表达出来。3.拓展延伸目标(1)诗文中的西湖美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要想让清澈的湖水、碧绿的荷叶永葆鲜亮之美景,我该做点什么?(3)诗文之美,手法之妙,意境之深你从“文化”角度感受到了中华古文化什么?(4)学习运用本诗的写法写一、两句表现家乡美景的话。
第二部曲:课案研究曲基于教学目标,教研时主题发言人先将自己设计的教案与同组教师交流,然后同组教师分别谈自己对教学这一课的构设和建议,最后由主题发言人整合为精品教案。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1.自学:(1)先由学生自学老师提供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绝句》《江南春》等写景诗,让他们通过朗读发现写景诗的特点并找出相关诗句来佐证,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写景诗常用的方法是“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2)学生自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老师重点加强朗读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人的心情及表达的情感;2.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合作学习目标,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写景诗的特点:“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从而表情达意;3.展示评价:将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4.拓展运用:学生尝试运用“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的方法自己写一、两句表现家乡美景的话。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有关的西湖实景和夏日清晨美景。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互动交流,去感受美景,品味意境,感悟场境,锻造心灵。时间分配:自学解疑(8分钟)———合作探究(7分钟)———展示、交流、评价(15分钟)———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0分钟)由于课堂设计精美,思路清晰,方法灵活,程序合理,学生参与率高,预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收获颇多,课堂效果较好。
第三部:问题研究曲在小学生积累较少的情况下,怎样上出高效的古诗教学阅读课,这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困惑,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大胆尝试用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予以解决。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掌握方法。
选择怎样的议题为切入点,选择哪些诗文为延伸点,是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重中之重。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尝试,选择了以“夏天的古诗”为议题,引导学生先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提供《山亭夏日》《小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供学生延伸阅读。选择这几首诗作为学生阅读的延伸点是因为:都是描写夏日的,且在写法特点上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共同之处,便于强化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本类古诗学习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会作者描绘美景的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个性这一理念。解决了课堂上出现的单一阅读、碎片阅读、低效、费时的问题。对教师而言,通过课后反思以及问题教研之后,对原始的课堂活动略加充实,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升;对学生而言,通过群文阅读,比较、联结、整合———兴奋点一下子增多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且能在持久的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了阅读力和思考力。
篇5
【关键词】知识,学习,追求
童年时代,我最想当的职业,就是老师。读师范时看的最多的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方始渐渐对教师的职业有了认识。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从对教师执着的认识,到走上教师岗位,最后对教育的痴情无悔,凭的正是年轻的激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
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小学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多么地自豪。我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那年,学校安排我包班教一年级学生,当我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时,当我面对孩子们天真可爱的面庞时,我想:我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于是,办公桌和讲台就是我的阵地,我认真的备写每一课教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接着,我就开始在学生的学习上花费精力了。其中,有一名学生,她叫杨梅,她学习好,寄宿在舅舅家里,性格内向,不和同学交往,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能力,我决定让同学们每人当一周班长,在她当班长的那一周,她变的开朗了,和同学们相处融洽了,学习上劲头更足了。六年时间转眼过去了,孩子们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初中,我们班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也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和优秀辅导员。
路漫漫起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转眼已过去二十年,那班学生有的已经成为我的同事,有的在各行各业努力着。有一天早晨,学校传达室说有我几封信,原来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教的那班学生来的信,其中有一封信是杨梅来的,她在信中说:敬爱的杨老师,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你说的话,学无止境,追求无止境。今年我研究生毕业了,又准备考博士,感谢你对我们的教诲,使我们受用一辈子……看着这些信,拿起当年的毕业照,我热泪盈眶,是啊,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味浓,白发始觉学问迟。看来学问是多么的重要,求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在教育这条漫长的耕耘路上我们怎能不不断地求索,在知识的百花园中,我们怎能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汲取,不断提高。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论你多么亲切,态度多么和蔼,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看出你不通业务,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因此不计物质生活的清贫寒酸,不求人生地位的尊贵显赫,只要有所收获,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求知,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渴望学到每个人的优点。于是,我们向这个老师学书法,我们向那个老师学朗读,学习同龄人的闯劲,学习老年人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的同事,个个都是我们的老师。有的我们应该拜师明学,有的则悄悄暗学。此时我们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学生,希望得到每个人的指点。争取在知识海洋的大浪搏击中得心应手,精益求精。
篇6
一、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课程实施管理——精当
为了确保学校常规工作正常运行,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校领导对各自所包学科所包年级每天上课情况进行巡视抽查,杜绝了随意调课、让课、占课和无人课的现象。学校继续贯彻“减负精神”,对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的布置做了明确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坚决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的作业量和时限布置作业,各学科之间注意协调作业总量。双休日适量布置动脑与动手、书面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外作业,体现了活动性、趣味性、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实际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各种违规现象,坚定不移地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2、教学管理制度——明细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有章可循,使得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有关制度,这样就使得学校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操作更规范,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高效运行。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努力呈现一种细节化的规范,体现了我们对细节的追求。制度只是一种提醒,是对质量期望,是责任心的外显,是我们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学校质量管理,需要用制度来守护。面对老师,“在统一中追求自由,在标准中追求特色,在一致中追求个性”是我们进行质量管理的出发点。
3、教学管理环节——精细
制度是保障,实施是关键。下面是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1)认真备课。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达到预期目标和获得理想效果,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认真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这种设计就是备课。改造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好的教师每一课要经历“三次备课”,即“自我钻研,参阅文献,联系实际”,要有“两次反思”(教前、教后反思)。为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教师备课“常备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深”的目的,同时考虑到现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优秀的教案和课件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我校把教师的备课从繁重的抄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对教师备课方式进行了改革,推行了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办法。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先进理念。
(1)统一备课格式。
我校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统一备课格式。全镇统一下发备课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教师课前要再次研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二是让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强化目标意识,目标要全面具体。既要有全册教材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更重要的是每一教学环节都要有阶段达成目标。三是重视课后反思,让每一个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
(2)强调集体备课。
开学初,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协调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形成教案母本,实现教案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同教研组留出时间,每周保证一次时间进行集体教研。每周周五放学后为片区会课时间,镇内四个片区,16所村小教师分别集中到本片区的中心点进行会课。同一学科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研究内容要涵盖教材、学生、教法乃至课程标准中所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出自己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检验。
(3)张扬备课个性。
教学中,执教者必须本着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结合班级和学科的教学实际对教案母本进行再处理,注重体现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强调因材施教。
(4)加强管理督查。
从管理层面看,备课是手段而非目的,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情况不是机械地数页数、课时数,看书写认真程度,而应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看备课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一般常规性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推门听课的力度,以提高课堂效益为中心,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在二次备课检查的过程中,通过查阅教案和随堂听课,加大“课前自我调整”和“课后反思”的检查力度。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教后反思是否有针对性和提升性。
教导处每月对教师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检查时,重点检查个性补改、教学反思两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反馈,下次重点进行复查。
(5)我们的体会
我们采用资源共享集中备课方式后,收到了以下的效果:
①解放了老师的身心,为广大教师留下了自由发挥、自我完善、自主创新的空间。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主备两个或三个单元的课时教案,却有全册教材的教案母本,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或抄写教案的时间,好处显而易见:一是教师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案母本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上;二是可以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三是教师从抄写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可以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新的教育动态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还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改进教学,精批细改作业。
②改善了人际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通过推行集体备课办法,调动了集体的力量,释放了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改变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形式,密切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时消除老中青教师之间的隔阂。并且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③促进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学校把备课的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潜在发展的能力,教师创新教学手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蔚然成风,许多老教师也争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以前相比教学效率更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开创前所未有的教学研究新局面,推动了学校教学的的现代化。
2、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处主渠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必需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适应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力求课堂教学简约、扎实、有效。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效率。我校非常重视常态课的研究,每天教学领导轮流巡课,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反馈。为了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学校领导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走进课堂,随堂听课,以督促教师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实行了抽签听课制度。把每个教师的姓名做成纸签,每周不定期在早晨把教师的名字抽出来,抽到谁就听谁的课。听课时不仅看上课,上完课随即叫教师把教案拿来检查,看教师是不是按教案上课。同时还翻看学生的作业,了解本班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批改情况。听课后与上课教师耐心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督促其教学相长。经过一学年的实行,效果很理想,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和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当天作业当天清,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导处每月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和有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我们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来了解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及批改情况。
4、认真辅导。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
我校辅导对象包括尖子生和学困生,真正做到提优补差。要求教师辅导时热情耐心,尤其要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每月都发放“三生”培养工作月总结表,对学生进行现状分析,因人而异的制定详细的辅导措施,并对该生进行阶段考查效果跟踪分析,不放弃一个学生。
5、认真组织考试。
考试(测验)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我校各年级按学科及时组织单元知识质量测试,期中、期末由学校组织统一进行测试。考试形式以口试、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紧扣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合理编排,难度适宜,体现实践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真正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教导处还不定期对某一学科、某一年级或班级组织质量调研,比如一年级的拼音验收、二年级的口算检测、中年级的计算检测、高年级的阅读理解等,质量调研的方式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分抽样调查和全面考核两种,以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每次调研后都能及时反馈调研结果,以便任课教师及时查漏补缺。比如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们针对一年级语文和四年级数学召开了质量分析会,要求任课教师针对本次考试从班级现状、存在问题、提高措施三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教导处也对整个年级的考试情况逐项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我们还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及批改制度,每次考试串班监考,考完试卷由教研组长收齐统一交教导处保管。教导处组织教研组教师集中批改,串组批改,流水作业,交换积分,再互相审阅,校长参与其中并进行监督。
6、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现代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自身专业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和提高。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并确定反思自己的意识和反思内容,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反思水平和教学水平。
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求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课必须有教学反思,其他教师每周两到三篇教学反思。每次检查教案时把检查教学反思作为重中之重,发现写的好的教师在教师会上点名表扬。对写得不好的教师当面交流,指出其不足及今后改进的地方。同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加强校本培训。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材研读、专业知识测试、专业技能展示、案例分析、叙事、反思等方面的主题。我们采用教师之间互相研讨、比赛和领导点评等形式来进行活动。到目前为止已我们已经开展了二项活动。首先我们结合三课活动进行了教师的优质课展示,所有教师都参与了此项活动,还对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开放,评出学科一等奖。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经历了反复备课、上课、调整教案的过程,备课和上课能力都有了提高。其次我们抓的是作业设计。开学初我们就制定出计划,分语数英三门学科,每位教师在自己班级进行作业设计,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课内作业的设计。借助期中考试这个契机,促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对学生进行复习的指导。
2、强化校本教研。
①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集体备课一次以上,先讨论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等问题,集体备同一课,由一位教师上课,再进行讨论,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②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摘好听课笔记,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③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享受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参加县级以上教研活动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传导课。
④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纵深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我镇各村小之间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共享,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为各村小、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活动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我镇小学教研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连续两学期开展了片区教研、教师与业务领导拉练、骨干教师送课下乡三结合活动,我们将全镇村小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活动一天:利用上午三节课的时间由中心校一名骨干教师、中心片区一名年轻教师及本区内其他学校一名教师分别讲一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和一节英语课,并组织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集体听课,下午第一节课片区听课教师就自己所教学科评课,村小校长自选一节及抽签一节进行评课,听课校长及老师对每一堂课进行了积极中肯地评价,中心校三位教学主任分科进行评价及总结。最后由中心校业务校长进行业务专题辅导。片区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点,着重突出了“有效教学”这一主题,与会领导和教师在交流、研讨中比较活跃,实现了在中心校统一调配下片区各校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互助互进,促进了业务领导与教师专业成长,对提高华家镇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推动各校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篇7
工作计划表就是使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工作计划的内容,表格是工作计划的工具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单周三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学习阳光课堂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提出的建立阳光课堂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1)分工协作:由主备教师要提前对后一周(5课时)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备课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前,也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为讨论交流作好准备。
(2)交流修改:由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按照已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活动。先由主备教师就预设的教学设计作详细地介绍,供其他教师学习、思考。后备课组其他成员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优化方案,达成一定的共识。
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1)集体备课的教案可以借鉴优质教学资源,但须杜绝将网上下载或往年备课直接打印的"拿来主义";主备人须依据自身教学素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可操作的教学预案。
(2)集体备课"交流修改"前,由主备人确定每次交流5课时中的"1至2个重点课时内容",并告知其他成员认真准备,以利于"交流修改"时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每一次集中交流的时间有限,期望通过此举措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交流的效率与质量。
(3)建议备课组成员加强教学反思性研究,鼓励教师以"教学问题记录表"的形式将"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与年级组其他教师探讨、反思,寻找归因。从而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补救措施。
(四)重视教学管理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继续加强"教学五认真"工作管理。备课组长配合学校领导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集体备课效益"为突破口,做好教学的各项常规工作。
(1)备课:以集体备课活动为抓手,加强交流研讨,突出个性修改,切实提高质量。
(2)上课:围绕集体备课教案,扎实组织课堂教学;继续关注学生"双基"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成长;关注教师教学水平地提升。
(3)作业批改: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规范作业格式和教师批改行为,确保一课一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课后反思:认真写好课后反思,将课后反思与集体备课活动、数学教研活动等结合,规范研究的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对以上教学常规工作要求的强化,努力在数学教师中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加强研究性学习,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意识。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2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教研处和数学教研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新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认真学习,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备课组中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年轻教师的研讨研修作用,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备课组每位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研能力。
三、工作措施
优化备课组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校本研修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四、工作安排
1、集中学习,制定本学期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落实组内活动安排。
2、组内集体备课:《认识人民币2》——主备人王群。
3、主备人执教组内公开课《认识人民币2》,组内数学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观课,评课研讨。
4、主备人执教校级公开课《认识人民币2》。
5、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6、商讨家长会交流事宜。
7、网络晒课: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上课录课。
8、组内商讨,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9、撰写三个一评优教案、论文。
10、学科教学总结,期末检测。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3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工作思路
在本学期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这习惯一块知识的教学,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目标,落实任务。
三、预期目标
1、提升一年级数学教师课堂组织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3、组织全体组员积极参与新课程研究,勤反思、勤撰写,提高教师的探究能力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教务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精心准备,把握“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教学目标”这一主题,重点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下功夫,集体备课的流程一般为:组长先确定教材交组内老师分散备课,然后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集中进行讨论,集体设计一份比较优秀的教案,这份教案由下次上课的老师进行施教,最后进行说课评课等。
7、积极准备一年级的口算比赛。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4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的“信息化生态课堂”为基准,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备课组成员情况分析
我们学科组有两名数学老师,徐时旺老师从教近三十年来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数学教学有自己的执教风格,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相信她会带动我们学科组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对待工作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但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些欠缺。我们组两位老师都多次执教区镇公开课,一度受到领导的好评,基于此,我们要发扬“团体作战”精神,互相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坚持集体备课,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贯彻数学组的工作计划,为创先进备课组而努力。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平,重视对学科课程的研究,加强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3、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四、本学期活动内容
1、每单元至少一次集体备课。
2、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和研究。
五、具体活动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作出相应的修改。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5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文化滋养、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常规落实,质量为首,主题研究,专业提升为工作主题,开展本期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结合二年级数学组自身实际,重实效、重发展、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策略
用心研究、科学实践、确保质量、促进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注重各项常规工作的顺利开展。
1、备课:按不同教龄段的要求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完全册教案的基础上,坚持课前修改和课后反思,教研组长坚持每周检查,并签注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每月抽查。
2、听课、评课:认真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
特别是听课后的评议活动要落到实处,做好资料收集和记载。
3、作业与辅导:
布置作业的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规定交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帮助教育。加强对学生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4、研究落实的提优、辅差工作计划,对本班本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早发现,早预防,早落实,及时解答疑难、补习指导。
可以建议:建立错题记录本(随时记载)、学生成长记录本(随时记载,重点是学困生)、知识要点整理本(每单元集体备课整理,教学过程中完善,到期末整理成有序的知识要点)、建立后进生辅导记载。
5、教研组坚持按计划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认真记载,认真总结。
在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与平时随机的听课、评课、研究等活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全局性,又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探索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用心研究
(1)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现代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
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实践计划,本学期应有至少10%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教研计划,并订出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本学期至少应安排5次相关的教研活动。
2、科学实践
(1)结合学科和年段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每位教师在组内展示一节相关研究课。
(3)教研组提供一节相关课例在大组内展示。
(4)本年段结合拟定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从典型课例入手总结提炼出相关模式。
四、本学期特色工作
1、坚持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2、坚持快乐周末练习的设计。
3、开展小樱桃杯数学竞赛。
五、各学月工作重点安排
第一学月: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参加期初的教材分析,初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学月:继续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第三学月:现代课堂教学展示课,举行小樱桃杯数学竞赛。
第四学月:结合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开展校本课程研讨活动。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手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活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而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所以,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设计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思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一、创设悬念情境
如果课堂可以给学生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学习心理,就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所以,如能在课的开始设置合理的悬念,便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探究的愿望。而且,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抓住导入环节设计问题,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就用一个小故事来创设悬念情境的:“王向前是一位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个叫李伟的人要和他订合同。根据这个合同,李伟将在一个月每天给王向前送10万元,而王向前第一天只需给李伟一分钱,以后王向前每天给李伟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王向前认为李伟是天下最大的傻瓜,他怕李伟反悔,立即请来几个人作证并签下正式合同。第一天,王向前支出1分钱,收入10万元,第二天王向前支出2分钱,收入10万元。王向前欣喜若狂,他哪里知道这个合同是李伟的一个阴谋,最后王向前破产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的悬念导入必将引导学生进入思考。
二、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和我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和社会发展。如果对其赋予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编制学生熟悉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一个历史性难点。本人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我把两场球赛的结果用正、负数表示,把赢球记作“+”,输球计作“-”,这两场球赢球分别为:(+5)+(+3)=+8,(+4)+(-6)=-2,这样,学生对正数、负数就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三、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
对事物进行迅速识别、理解和判断,直觉思维很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教具的直观演示、直接观察几何图形都是一种直观性图形情境。如,在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自制教具,一根细木棒和一个铁丝做成的圆圈,在演示铁圆圈向木棒运动过程中,直观地得出圆与直线存在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演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使学生直观地得出圆与圆有且只有五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四、创设类比教学情境
中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知识的类比是一种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的情境。每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都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它是建立在哪些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和新旧知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通过多方面的比较,既可以区别异同又可以沟通联系,理清脉络,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讲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先请两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比个子,一个站在讲台上,另一个站在讲台下,问:能比出两个人谁高谁矮吗?众人齐声说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比较两个人的身高呢?学生回答,他们都站在讲台上或同时都站在讲台下才可以。由此,教师把两个人的身高抽象成两条线段,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然后再拿两根长短不一的彩色木棍让学生比较,学生马上能很快地说出比较的方法,即将这两根木棍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从而得出比较线段长短的第一种方法。再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可用类比的方法,因为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从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共性: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b为已知数,a≠0)。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其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a或x
篇9
【关键词】语言风格 于漪 苏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64-02
特级教师的语言,语音优美、节奏适度、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现实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语言存在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于漪和苏静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以期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形成优秀的语言素养提供借鉴启发。
一 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师语言风格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教师语言特点、再综合上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具有独创性、稳定性、整体性等特征。
靳立鸿认为,教师课堂语言风格主要有典雅庄重型、情感激扬型、方法导引型、沉稳理智型、知识渊博型、语感体验型、质朴自然型等类型。刘启珍指出:于漪老师以抒情的语言风格领先;钱梦龙老师以诱导的语言风格著称;魏书生老师则以商量的语言风格取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语气如果单调平板,儿童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的语言艺术。《学记》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标准:“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可见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重要性。
二 于漪与苏静课堂语言风格
1.于漪的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
第一,生动亲切。课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于漪这样设计教学语言:“京剧讲究脸谱、颜色、线条,红脸表示赤胆忠心,黑脸表示憨直无私,白脸表示内心奸险。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高大身材,青白脸色,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自命清高的性格。最后一次出场,黑瘦,破夹袄,蒲包,草绳,用手爬着走来。突出塑造了受摧残的形象。可见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十分重要。艺术高手有时只用语言描写,同样能深刻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言为心声,作者抓住了反映人物内心深处的关键语言来表现,使人听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点,需有很深的功力,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善于敏锐地捕捉。”
可见于漪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来自她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熟悉和运用。精彩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想象;适时的设问、反问能启发学生深究;气势流畅的排比能激发学生感情的波澜;必要的反复强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词采丰美。于漪善于运用同义词、近义词的转换和成语、俗语等避免语言贫乏。教学《茶花赋》时,于漪这样做结:“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优美,一朵茶花能给人以启发吗?能。为什么能?那是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由情入手,由景入理,水融。从包蕴的春色,我们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栽培者的身上,我们感到创业之艰难,任重而道远;从茶花的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鲜红的脸,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意境步步深化。而三幅构图又十分传神,像拨亮一盏灯,使满堂顿时生辉;又似金线串起散落的珠子完成了一件艺术珍品,促人深思,引人遐想。”她在教学中索引古人之语更是常事:“诗以一字为工”、“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她对古典文论烂熟于胸,才能这般自如。
第三,节奏鲜明和谐。于漪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导语:“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在新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从句型上看,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从句式看,有单句、复句;从长短看,短则二三字,长则近二十个字。句式富有变化,句法参差有质,产生了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节奏。加上于漪调控得当的音量,柔和自然的音质,时而舒缓徐慢,时而高亢激奋,时而停顿间歇,时而一泻千里的语调语速,入耳入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苏静的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
第一,富有描绘性和感染力。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苏静请孩子们总结蟋蟀的精神。孩子们很容易总结出了如“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词。但她并没急于肯定,而是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解释道:“君子就是品行高尚的人。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而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所以,这句古代名言浓缩了我们刚才对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如此一番讲解后,加上苏静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声音悦耳动听,注意语调节奏,分析讲解声情并茂。孩子们不仅佩服老师学识的渊博、见解的深刻,也钦服于古人的智慧。寥寥数语,让孩子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难点,记住了经典之句,还由此对古典语言的简约丰厚之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第二,逻辑严密,以情感人。讲《白杨》时,苏静说:自古以来,多少真名士为后人称道,无不源自他们高尚的人文修养。孔子称赞其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作《梦的解析》时,他身患癌症,朋友都离他而去。而事后回忆时他竟欣然说道:“我最孤独的时候也是我最光荣的时候,它成就了我最终的辉煌。”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正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建设者之所以能够扎根边疆无怨无悔,不仅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坚守信仰的真名士,视苦难为人生高贵的财富,把清贫当人生永恒的享受。苏静饱含感情的诉说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伟人的故事,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边疆建设者们伟大的精神。她用语言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以情感人,表达丰富,典故、诗句、对联等信手拈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诗意流彩。这是苏静语言风格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她给她孩子的评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比如:杨凡:“虽然你不是苏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一定是苏老师最难忘的学生。你无孔不入的叛逆因子常让老师头痛不已,你肝胆相照的侠义之举又总令老师感动至深,你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更让大家望尘莫及。”智英轩:“李贺有诗云:‘十年磨一剑。’如今英轩的剑已是初露锋芒,虽然‘霜刃未曾试’,但苏老师相信待到‘今日把示君’时,英轩必定学有所成,今非昔比。我欣赏你‘淡泊以明志’的心境,更为你勇挑重担的精神喝彩。”苏静给学生的评语中无处不流露出浓浓的诗意,蕴藏着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欣赏,师生间达成了一种内在和谐的默契。
三 于漪和苏静成功的原因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点和信念。于漪说:“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在她的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而苏静对孩子们说:“苏老师之所以让你们学习诗词,并不是想让它成为你们将来谋生的手段,而是想用它为你们的精神打底。”正因为这样的教育理念,苏静的诗教中到处都渗透着育人的功用。
2.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
语文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要对其他各科知识有所涉猎,此外还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发展规律。于漪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学,一生致力于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际。苏静广泛涉猎古今诗词、散文,对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出口成诵,并掌握了许多遗闻轶事,这使她的诗化教育在适当的时机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创造出了诗界的神话。
3.热爱学生
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她眼中,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她身体不好,孩子也经常生病住院,但她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从没因此落下过一节课,且有很多视学生如子女的感人事迹。在苏静诗教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任意挥洒创意,并都给以鼓励和赞美。她由衷地赞叹“我的学生最好,我的学生美丽无比、潜力无限,我为我的学生深感骄傲!”
4.勤奋执著
于漪的奋斗目标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她认真钻研教材,每堂课教案详到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修改,改好就背,背下来再口语化。因此她能使学生着魔般地跟随着她渐入文章之佳境,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和感染。苏静也一直在她诗教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丝毫不敢懈怠。
综上所述,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进师生平等和谐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位教师因其成长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只要教师热爱教学,心系学生,勤奋执著,积极上进,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在教育事业上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刘启珍.教师语言风格的性质及美学特征[J].修辞学习,2005(1):34
[2]靳立鸿.教师语言风格类型摭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1):28~29
[3]刘启珍.教师语言风格的性质及美学特征[J].修辞学习,2005(1):35
[4]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小英.用语言“粘”住学生[J].教学理论与经验,2007(3):35~36
[6]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
语文新课改之后,教师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许多新理念、新方法由此走进课堂。于是,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但在热闹繁华背后,有一种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那就是:当今的语文课堂过分追求华丽,许多看似“精彩”的东西实质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2012年九月将实施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让语文更像语文,回归语文课的本真。” “让语文更像语文”就是以简洁的方法,通过简洁的环节,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去除雕饰和浮躁,还语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放飞思维,启迪智慧。简洁高效的语文课堂应主要从下面几个环节做起。
一、简洁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原动力,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列子》中说:“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命。”意思是说:大道因为岔道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目标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同样道理一堂课只有45分钟,教学目标必须清晰简洁,对目标的探索才能达到一定深度,否则,有限时间内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本想多得却反而得不偿失。
有的老师担心教学目标简洁会造成三维目标的缺漏,对此,北大中文系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小组负责人温儒敏先生解释说:“新课标则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即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果断地整合取舍,做“减法”。下面是一位老师《孔乙己》一课的公开课教案,其教学目标设定很有代表性: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2)了解本文精炼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这位老师严格地按照“三维”的标准确定了三个体系的教学目标,其中有重复和重叠的,知识目标中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与情感价值目标中的“病态社会的冷酷”是一回事;能力目标中的“认识孔乙己的形象”包含了知识目标“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和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所以,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依存,没有明显的界线,不能生硬地割裂开来,导致教学目标的繁琐复杂化。这份教学目标完全可以整合修剪成:
教学目标:
(1)分析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
(2)探索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3)学习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目标一完成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包含对孔乙己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的解读;目标三是写作训练,是目标一的提升,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目标二的探索可以揭示小说的主题:批判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整合后的教学目标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符合文本的特质,有限的时间内目标的达成度高,当然课堂效率就会高。
二、简洁的教学过程
设计好合适的目标后,我们就可以预设课堂环节。课堂环节必须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学环节力求简洁高效,不必面面俱到,与目标关系不大的环节可省可略。例如前面列举的《孔乙己》一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因为初三的学生对于鲁迅比较熟悉,而背景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可以一两句带过,快速导入。当讲到众人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你当真读过书么?怎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要详细介绍一下封建科举制度,它与教学目标中的理解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主题思想密切相关。而学习本单元的《范进中举》时关于科举制度就不必再讲了。这样有选择地设置环节,即节约了时间又突出了主体。
教师在参透文本准确把握的前提下要选择恰当的课型,就是确定教师以何种方式达成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的专注力大大提高,注意力可以维持20分钟左右,这给我们的课堂深入探索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课堂活动方式应简洁实用,以保持课堂情境的相对稳定,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充裕的时间,保持应有的深度。而有时“为精彩而精彩”的课堂生成反而成为哗众取宠的笑柄,教学过程设计繁琐,教师紧张忙碌,生怕漏掉某一环节,学生跟着老师兜圈子,忽而看视频,忽而听音乐,忽而转身讨论,一堂课走马观花,一无所得。
我们的课堂应该在一种常态下进行,传统的“读读写写、讲讲读读”就很简单有效。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就是“朗读”,我们研究的以“朗读”活动为主的系列创新课型,由教读课、品读课、研读课、辨读课、听读课、想读课、背读课、等多种课型组成: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在朗读训练中进行语言板块的积累指导,赏析式地读,“美读”,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训练想象能力。我曾听过特级教师于漪的一堂《沁园春·雪》,对此感慨颇多。首先于漪老师把它设定为朗读课型。第一步教读,通过声调、节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第二步想读,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置身于高山之巅俯瞰北国雪景及祖国壮丽山河,进一步体会此情此景引发的诗人的感慨,抒发自己伟大抱负。第三步品读,体会诗人遣词造句、修辞的精妙。第四步听读,伴随配乐朗读,体会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然后完成一份多媒体出示的课堂检测,个别目标没有完全达成的地方再细读,直到完成。最后剩下的时间自由背读,理解巩固。细细想来整堂课环节简单,方法朴实,理解、感觉、体验、察悟主要凭借一遍遍的朗读,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逐渐达成目标,既简单又高效,真正回归了语文课的本真。
其实,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简单高效的创新课型还有很多,如:启发讨论式、答疑讨论式、自学讨论式、读写结合式、讲授指导式、见习观摩式等,都可根据文本的需要灵活选择,甚至灵活组合。
三、简洁的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是完整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天接受的新知识24小时内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会遗忘70℅,如此看来布置作业十分重要。
作业设计的原则是简洁精炼高效,紧扣课堂教学知识点,有的放矢。有些老师习惯让学生机械抄写,反反复复,弄得学生很厌烦。还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做现成的试卷,每份试卷从字词到篇章,从课内到课外,面面俱到,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应该立即摒弃。
每位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都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授课内容和自己的授课方式相匹配,对于我们手中的大量试卷习题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一定要亲自下水,仔细筛选,有所取舍为我所用,保证质量控制数量,既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又实现高效。另外,作业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写随笔,写日记,可朗读,可背诵,可课外阅读,可收集资料……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作业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课堂力求简洁,有限的时间内只有简洁才能高效。这里的简洁不是简单,而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参透文本,准确把握文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提高才能做到,才能具备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追求简洁高效语文课堂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吴国林.江苏教育研究.语文课因简约而高效,201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