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4-01 17:2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职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职发言稿

篇1

首先是真诚感谢。感谢公司、管理处领导对我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关注,培养和信任。感谢姜站长一个多月来对我的指导和塑造。

其次是自我要求。新的岗位、新的职务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更是一个新的考验,在我的面前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在这里我对自己提几点要求。

1、始终坚持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顾全大局,服务全局,团结拼搏,和衷共济,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将站长的领导下,大家一齐把**东站的事情做的更好。

3、始终牢记"职务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对我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就是全心全意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对得公司、管理处的信任,对得起姜站长的支持,对得起各位同事的关心。

4、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效果,我要继承和吸收**东站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好作法,并注重创新,进一步探索更新的思路和方法。

篇2

尊敬的各位代表,承蒙各位代表的厚爱,选举我为副镇长,这既是对我的认可和接受,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政府班子的一员,我感到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党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迅速转变角色,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踏实工作,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首先是加强学习,不仅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学习涉农惠农政策;不仅向身边的领导、同事、朋友学习,更要积极主动向在坐的各位代表,向我们的村组干部学习好的农村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老百姓服好务。

其次,当好副职,发挥好副职的参谋助手作用,工作中做到“到位不越位”,与班子其他成员搞好协调配合,积极为主要领导献言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镇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得到各位代表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想,说得太多,不管用,关键还是看行动,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各位代表,接受广大老百姓的监督、检验。

谢谢大家!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感谢组织上给我这次机会。对组织的决定我坚决拥护,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政治上的进步,是组织上对我的无比关怀和极大信任。在这里,衷心感谢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

近两年的市委办生活,让我感受到了这个集体是一个和谐的集体、进取的集体,正是在这个集体中实现了我个人成长的质的飞跃。但此时此刻,我也深知,自己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在理论水平、开拓意识、工作能力上,还有一些差距,有待今后进一步提高。

这次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是对我的鼓舞和鞭策,我必须更加努力工作,必须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虚心学习,也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予指点和帮助。

为了这份希望和重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做到:

把加强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素养,不断提升自已。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作风之基,把办公室的良好传统继承好、发扬好。

篇4

我是中国mk亮亮首席区域新任经销商聂燕!此刻我心中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感谢mk公司给女性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改变女性生命的机会!我感谢首席,感谢前排所有的督导给燕子树立榜样,让燕子看到了梦想!感谢所有的姐妹bc们,是你们的帮助和鼓励才能让燕子能够飞速成长!无比的感谢我沙龙的bc们,在燕子还不是很优秀的时候,选择跟随,相信!特别的要感谢我的婆婆妈,是因为她细心的照顾我的女儿和家才让我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去从事mk!我也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朴实、勤奋、付出教会了我要有一个独立的心!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先生,是他的远见和不断对我的激励,让我能够改变得这么快,让我能变得坚强、执着,愿意去学习、成长、改变自己!

此刻的场景,在燕子心中预演了无数次。今天,我终于梦想成真了!

来mk之前,我从事的是会计工作,账目、报表、文件,工作轻松,时间自由,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令人羡慕。8年的时间,我慢慢发现,自己的工作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做,我开始有了不安的感觉。特别是每年新年过后的3月份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考核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自己在公司待下去,保住原有的工资,与老公在一个平台,我就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不断的去pt别人的各种证书,交给公司满足公司要求:“按学历、按职称、订岗、订工资”!每次我都会很害怕,很无助,感觉自己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每天都做恶梦,梦见自己被别人发现。你们有过我这种经历吗?

我的先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生活,我卡上的零花钱从来没有低于10万元,我可以随便花,感谢你,亲爱的老公!我很安逸的过小日子,先生的一个铁哥儿们,经常开玩笑的对我说:“你家老郑,好累哟!他一个人要养9个人!”每次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还傻傻的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老公,衣食无忧了。有吗?有和我一样的人吗?当有一次那哥们喝醉了酒,又一次很严肃的对我说:“你不知道哪来的福气,这个福气都不该你来享的,你家老郑,好得行!他一个人要养9个人!”你知道吗?当时很多人听到,我不知所措,脸一下就红了。从生气到冷静,我认真的反思了很久……是的,老公真的太累了,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让老公的确养着这么一大群家人。回到家认真的打量自己,发现典型的大妈样,别怪人家说我不配!在这里请借助大家的贵手,给那位朋友一个感恩的掌声,是他的这句话把我从梦中点醒,让我重思自己。这一生要怎样过?让我决定改变,我要给老公分担,要成为老公值得去爱的女人,老公的骄傲!

篇5

刚才,大会选举我担任XX乡人大主席。此时此刻,我既感到无尚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是代表对我的鼓励,更是全乡人民对我的重托。在此,我谨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乡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将把这份信任化为履职的动力,把这份鼓励化为履职的激情,把这份重托化为履职的源泉,勤勉工作、勤奋做事、勤恳做人,致力开创XX人大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团结意识,营造发展合力。团结是人心所向,力量所在。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形势,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体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自身社会影响大、号召力强的优势,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主张,积极主动投身XX各项事业的实践,积极主动参与化解各类矛盾,引导全乡上下努力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一些、劲头鼓得更足一些,依靠全乡干部、群众的齐心合力、不懈努力,使XX形成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民主意识,集中群众智慧。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大代表来自全乡的方方面面,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全体人大代表要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视察调研、执法评议等各项活动,多结交普通老百姓,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关注群众疾苦,努力把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以议案、建议的形式反映上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使XX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

三是强化民生意识,务求履职为民。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引导代表聚焦民生热点,关注改善动作,跟踪承诺事项,切实为群众代言。通过视察,发现民生问题;通过调研,剖析民生问题;通过审议,研究民生问题;通过督办,解决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在追求答复满意率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落实率的提高,使代表的声音掷地有声。

?四是强化自身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乡人大主席团要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切实搞好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人大主席团各项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履行职责的水平。继续发扬XX乡人大主席团的好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一定要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一定紧紧依靠全体代表和全乡人民,恪尽职守,以赤子之心回报XX父老乡亲的信任和重托,为XX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工作!

篇6

首先我谨代表第八届电子爱好者协会全体成员,对到场的各位领导及兄弟组织表示热烈的欢迎!

冬季的寒风吹散了秋的金黄,时间匆匆逝去,也迎来了我电子爱好者协会第八届换届大会,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重大责任感到谦卑,对各位的信任心怀感激,经历了数载的风雨,我们已在历史的天空留下诸多风采,并且能有现在的如此盛况,这不仅因为居高位者有能力或愿景,也因为所有会员对前辈的报负有信心,也忠于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高品质校园文化生活而奋斗的决心,我们因兴趣相聚一堂,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社团的成立也在于能给同学们提供交流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平台,同时也是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贡献,我们曾多次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为会员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也为我院的师生做出巨大的贡献,回想活动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呢不仅体会到的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见证,纵然每次活动的举办都很艰辛,但我们从未放弃,我们始终坚持以“选择就要承担为宗旨,服务大众为义务”,这更是体现我们协会全体会员的凝聚力,我们也会在以后的社团工作中创造更多奇迹。

今天诸多组织能聚在一起,更为缘分,我们电子爱好者协会也注重与兄弟组织的学习交流,学校是个大家庭,我们能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贡献深表荣幸,在坐的都是学生中的娇娇者,我们更应该体会到这是前辈以及组织内成员对自己的信任,我们肩负重任,丰富校园生活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有必要共同努力为学院文化建设做贡献,不求回报,不攀比地位高低,只为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一个训练场,我们也要把握好这难得的锻炼机会,培养我们所不具备的能力,学习我们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为以后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打下基础,可能大家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我们不必惧怕,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致,所有的坎坷都将在脚下如履平地。

在此我也向大家保证,我会时刻谨记“在其位,谋其政”,以服务广大师生,当好学校助手为原则”,以“培养同学们电子兴趣”为主要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不惧艰难困苦,任劳任怨,不断开拓创新,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密切师生关系,倾听同学呼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吃苦耐劳,集思广益,切实模范带头,处处以身作则,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保证做好协会带头作用。抓住机遇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协会成员,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带领好会员,为协会的发展做贡献。

篇7

【关键词】比较广告;侵权;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95-01

一、比较广告的概念及分类

比较广告是指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同一竞争领域内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比较,突出自己商品或服务的特性,以影响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或其他经济行为的广告。根据不同标准,将比较广告区分为以下几类:

(一)直接比较广告和间接比较广告

根据是否指明所比较的对象名称划分,直接比较广告指在广告中具体指明被比较对象,我国法律明确禁止;间接比较广告指虽未明确指出但消费者可识别出比较对象的广告。

(二)批评性比较广告与傍依性比较广告

根据比较的性质不同划分,批评性比较广告,指在广告中体现自己的商品比竞争者的商品要好;傍依性比较广告,指在广告中体现自己的商品与畅销的某竞争者的商品一样好。

(三)商品比较广告和服务比较广告

根据广告内容所介绍的具体对象不同划分,商品比较广告指商品经营者将自己的商品与其他竞争者的商品相比较的广告;服务比较广告指服务提供者将自己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的服务进行比较的广告。

二、比较广告的合法性判断

(一)诚实信用原则

我国《广告法》第5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广告主在使用比较广告进行宣传时,应遵守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低毁、贬损其他经营者。这是对交易安全及公平的起码要求,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比较广告还应遵守公序良俗和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二)真实合法原则

我国《广告法》第3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第4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真实合法原则包含比较广告必须真实和比较广告必须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广告的真实性是指比较广告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和充分。比较广告的合法性是指比较广告的形式和内容都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真实合法原则要求比较广告内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自己的宣传和对他人的比较都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合法的、有效的。

(三)公平性原则

我国的《广告审查标准》第三十四条规定:“比较广告的内容,应当是相同的产品或可类比的产品,比较之处应当具有可比性”。以消费者的角度,由于信息的不平等性,公平原则就要求比较广告必须客观真实,以保证不误导消费者。以竞争对手的角度,公平原则就要求广告主的比较广告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合法、合理,不损害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四)不得引人误解原则

我国《广告法》第12条规定:“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定性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比较广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得引人误解。引人误解的行为包括宣传虚假事实或宣传真实事实却使人产生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的认知。但内容真实或部分真实却引人误解的比较广告在法律上则无明确界定,以上法律仅可间接认定。

(五)不得诋毁他人商誉原则

我国《广告审查标准》第三十五条规定:“比较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应当准确,并且能使消费者理解。不得以直接或影射方式中伤、诽谤其它产品。”比较广告不应当含有攻击性或诽谤性语言对竞争对手的企业、产品、服务或者商标等进行诋毁、贬损或攻击。运用比较广告攻击竞争者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竞争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市场的正常秩序进行了阻碍,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比较广告的立法建议

为了防止比较广告的滥用和侵权,维持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制订专门的比较广告法律规范,对比较广告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尤为重要。对此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修改《广告法》,将比较广告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

《广告法》作为调整广告法律关系的专门性法律,比较广告却不在纳入其调整范围之内,可以说是《广告法》的一大残缺,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建议修改现行《广告法》,将比较广告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明确界定比较广告的含义、原则、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广告经营者及广告者的义务、侵权责任等,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大对违法比较广告的打击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合法比较广告效能。从而使比较广告有法可依。并且应当对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比较广告的条款进行清理,使其与修改后的《广告法》相一致。

(二)明确比较广告的合法性判断标准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规定比较广告合法性标准,笔者认为界定比较广告合法性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诚实信用原则;(2)真实合法原则;(3)公平性原则;(4)不得引人误解原则;(5)不得诋毁他人商誉原则。

(三)对比较广告的监管进行法律规范

比较广告监管部门的监管、广告业自律组织的监管和社会各界的监管等多层次的监管,使得法律规范的规制尤为重要。并且比较广告的全面监管会涉及到各部门各团体各行业在监管方式、监管权限、监管措施等方面的权责,这也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江根源,季靖.比较广告的内涵[J].当代传播,2006.

[2]柳慧敏.比较广告中侵权行为的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7.

[3]周德荣.比较法视野下的比较广告法律问题研究—兼论我国比较广告法律规制之完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 .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研

一、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概念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深入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发挥更积极的优势。产学研结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的高职教育的发展观。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共识。国内大部分学校把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内容。这种理解中忽视了人才培养在产学研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产学研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和技术研究工作,有效的把学与产和研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的合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完成高职教育的目标。产学研结合意在把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达到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科学研究满足生产实践的要求。

二、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结合在普通高校已经发展成熟并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主要担负的技术性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研究、社会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但目前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产学研结合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主要意义。产学研结合可以增加学生从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的能力。学生通过生产实践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更有利于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自己学习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区域发展,依靠产业办教育,依靠教育发展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依靠产业来组织学生、老师开展生产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工作,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学校通过产业促教学、通过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三、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产学研结合国内外有几种比较成熟的模式。笔者就一些比较成熟的模式进行了初探。1、国外产学研培养模式(1)美国模式:美国是企业与高校紧密结合,科技成果直接被企业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资金由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等方式产生。(2)德国模式:企业根据职业教育法、学科特色、企业需要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与高职院校协商后形成执行计划。学校老师大多在企业担任顾问,直接为企业服务。(3)加拿大模式:加拿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和有酬进入企业实习的时间是一样多的。教师社会化,教师来自企业的有经验的工程师,这也体现了加拿大产学研结合的特色。2、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1)“工学交替”模式。就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跟企业师傅学习,再回到学校学习。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交替”中积极引入大型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与“海澜之家”合作建立“学徒制”的工学交替新模式。(2)“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企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学习,到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也可以看作精准培养。许多学校还以企业冠名班级,企业参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目前由于国内高职企业发展迅猛,一般都是高职院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多数合作中学校承担的风险较大,企业获得的利益比较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应是学校和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建立和优化教育资源平台,形成一个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增长的动力。高职学院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

四、高职产学研结合的主要优势

1、互补性

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学校、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科技项目研究课题和学生实践场所。企业可以从学校获得科研技术支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等。

2、实践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去顶岗实习,体验工作环境;也可以参加校企的联合科研项目了解行业发展情况;还可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3、市场性

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的实践中紧紧围绕市场,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的效率。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应用性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发展。

五、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构想

1、“校办厂”模式

高职学院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济、独立运作的实体经济。比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掘校内资源,校内开办了“机电研究所”、“无锡模具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使学校的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技术。该校还开办了机电设备厂,直接生产机电产品,产品遍布全国。所以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根本。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高职学院还可以鼓励在职教师或教师团队开办实体公司。教师即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还是企业管理者,教师有三众身份。学生也可以既在公司学习又在公司实习。企业也有二重身份经济实体+教育机构。

2、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学校和企业合作,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学校提供人才、技术,共同培养人才、技术研发。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开办的“联想学院”就是联想公司负责投资培训中心、学校提供技术和人才保证,共同培养IT人才,共同研发项目。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得校企双方都可以受益,是高职院校人才优势与企业生产优势紧密结合的产物。真正体现了双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道路共创的高职教育新局面。

六、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发展对策初探

1、深入挖掘高职院校的潜能

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加强对学校实验、实训室的投入力度,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实训室就感受到实际的岗位工作环境。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吸引企业来学校共建实验、实训中心。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装备、生产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应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构建与产学研结合教育相适应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高职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和企业的产品开发。制定和完善教师创业、创新制度,鼓励教师在岗创业、在岗创新。学校也可以引入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任教师,把企业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作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引入学校。高职学院也要不断学校的科研水平,引进高水平人才,奖励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加强纵向课题的研究,促进产学深度开展,提高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和企业深度合作

高职学院要开展产学研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企业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场景的技能实训岗位,在学校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争取企业为学校投资设备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方案。通过企业可以了解更多、更准确的市场动态、市场需要,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效益。实行产学研结合,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

3、积极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

政府在高职教育中起主导调控作用,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高职学院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还不断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高职院校也要用好政府的政策,不断提高学校的产学研结合能力,吸引企业来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合作生产。

七、高职学院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院实行产学研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实践和科技攻关可以深刻的、全面的理解一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扩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研究和提供能够开发具有市场潜力产品的科技成果,为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服务。高职院校通过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从而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质量,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横向课题,开辟科研经费来源,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形成产学研各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之路,产学院结合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起到促进作用。产学研结合使教学生产和科技密切结合,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了学校的校企合作水平。我们必须夯实高职学校的产学研基础,抓住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努力提高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

参考文献:

[1]林涤凡.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发展[J].高职探析,2012,(2).

[2]田建国.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M].山东教育出版,2000,(12).

[3]石柏胜,胡冬青.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想选择[J].中国轻工教育,2012,(5).

[4]李英平,军锋.工学交替模式下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校企合作;技术型人才

供给侧本是经济领域的一个词汇,国家经济要想取得快速平稳的发展,供给与需求两侧要保持相对平衡,但目前我国呈现出消费动力充足而市场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形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供给侧改革理念提出,旨在通过改变卖方市场提供的产品来提高购买力,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对于学校而言,高职院校输出优秀毕业生是供给侧,社会企业需要人才则是需求侧。两者之间需要保持相对平衡,供给侧与需求侧才不会产生矛盾。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供给侧改革的需求,所以必须创新发展,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一、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它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高职人才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创新高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一)解决高职教育生源危机,优化高职教育结构

从2009年至今,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减少。《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招生一直存在严重的生源问题,而高职教育招生问题尤为严重,有些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实招人数不到计划人数的一半,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甚至“零投档”。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解燃眉之急,然而这样的举措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受需求侧理念影响,高职教育一味追求提高毕业生的数量,而在其质量上没有一定的保证,使得毕业生未来发展前景不乐观,导致后续的生源问题。与需求侧理念不同,供给侧理念更富前瞻性,强调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优质人才,这样一来高职毕业生的发展前景更加开阔,高职专业更具吸引力,一大批高中毕业生尤其是考虑三本的学生就会产生选择高职院校的倾向。

(二)改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升教学效益

近年来,企业用工荒严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却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受需求侧影响,高职院校强调毕业生数量而忽视其质量,高职教育供给的人才不符合企业招聘的要求,导致供与求之间存在错位,供求链失去了平衡。所以,需要供给侧理念的引导,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真正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的毕业生,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体现优势和价值。毕业生素质符合社会需求,在就业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岗位过剩而人才不足的现象,从而使高职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高效的回报。

(三)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高职院校的规模日益扩大,规模迅速扩张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发展。然而,规模扩大的脚步太快,以至于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投入未能及时跟上,高职教育无论在硬件资源还是软件资源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国家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坚实后盾,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助力高职教育输出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发展时间来讲,我国高职院校创办的历史相对较短,发展不成熟,职业化特色不鲜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求术业有专攻,技艺越精越符合社会需求;供给侧改革理念下,人才发展在技艺精良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创新要求,这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模式陈旧,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多年来,高职教育基本沿袭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具,更像是“学制袖珍型本科”。首先,在专业课程设计上过分追求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专业课程偏学术型,课程构成单一;其次,过多的理论化教学,实用性指向不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由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没有进行有效的对接,很多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毫无价值,又不具备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创新能力,就业时往往达不到企业的人才筛选要求。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完成转型与变革,希望接收的是富有创新意识并且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学生能力单薄,与企业多样化需求不符

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的能力单一,通常只会一项专业技能,掌握得还不全面,也不愿意在与专业相交叉的技能学习上花精力。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真正满足社会所需,教师、学生对社会的发展模式、发展需要没有深入研究。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大,供应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素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校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校企合作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反而极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校企一体化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展开:一方面,学校可能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学生的校外实习没有科学系统的安排;另一方面,企业考虑自己实际生产的效益,也没有真正接受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意愿。要想符合供给侧改革理念的要求,学校必须积极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清醒地认识现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技能,以便进入社会后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教师队伍实践技能欠缺,高职教育缺乏创新平台

现行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靠教师课堂授课,而很大一部分教师专业技能不高,更不用说实际操作技能。一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陈旧、专业性不高,有一些在实际生产中甚至已经被淘汰,但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和书本,接触先进知识体系和技术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教师技术能力不足,一味地组织课堂教学,缺乏实际操作,导致技能学习比较抽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缺乏创新平台,学生即使有优秀的创新思路,也没有平台可以付诸实践,久而久之思想逐渐懈怠。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开拓新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从固定的课堂传授模式转向现场实战模式,否则教学和实践一体化的目标很难达到。

三、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当前社会倾向于具备创新能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高职教育现在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职教育需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调整不合理的教学结构,创新发展途径,以达到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目的。

(一)创新课程建设,使学校教育符合供给侧改革理念

在市场需求导向下,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需要进行调整。首先,要创新课程设置。要充分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所学的课程与社会的行业需要应密切相关,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更新课程配置,并且及时淘汰落后课程,使学生选择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服务。其次,要改变课程形式。第一,在总体的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企业的岗位实际整体设计各专业相应课程,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完善。第二,要改变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适当缩减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重点突出职业本位、能力本位教学。可邀请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企业专业人士兼职开展相关课程,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社会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见识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而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质。第三,要增加选修课程设置,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各取所需,培养多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第四,要整合课程体系结构。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双证教学相衔接,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就拥有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整合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既要保证学习时间不冲突、学习内容不重复,又要保证课程内容整合得科学、有效。

(二)深化校企合作,使人才供给与供给侧改革需求相适应

高职教育要为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推行提供适合的高素质人才,但从目前的社会形势看,供给侧远远大于需求侧,人才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要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定向培养的方向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准则,所以校企深度合作将是高职教育的最佳模式。校企合作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合作内容也涵盖多个层面。第一,可以实施校内办厂,吸引一些小型企业将工厂建在校内,或者与学校共同投资建立工厂,固定工人由职业人员担任,流动工人则为实习学生,这样一来既能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实践机会,又可以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一举两得。第二,学校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一方面学校可以享用大型企业的资源设备,不需要额外花费大笔资金投入在设备方面,学生也可以较早接触实际的生产运行模式,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理论性指导,帮助企业优化发展,这样一来企业和学校之间保持沟通,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第三,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进行授课,为学生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同时以学校的名义,指导教师牵头,为学生提供项目支持,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发挥合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校企深度合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校更快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完善专业设置,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战略性调整,避免出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相符的尴尬局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同时掌握市场就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提早认知企业、认知社会,积累生活和工作经验,在面临就业时不至于感到迷茫和无助。

(三)重塑教师队伍,使学生发展适应供给侧改革创新平台

目前虽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但就学历教育而言,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还是教师授课,所以教师素质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情绪不高。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偏低,教师缺乏职业动力,更不用说创新与发展,所以学校需要通过完善的奖励和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活力,引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其次,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化人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是今后谋生之根本。因此,必须增加专业教师的比例,保证专业教师的素质,尤其需要兼具专业和技术的教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实行双师制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教师队伍制订培训计划,帮助他们获得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以从合作的企业中聘请技术型、专家型“老师傅”兼职学校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上岗操作进行指导训练,将学生的培养模式与企业标准相对接,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按照“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工程师”的层次逐一进行鉴定与考核,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操作技能有一定的强化。只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才能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才能让学生的职业化有一定保证。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是首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关键,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创新机会和平台。例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创新大赛,并且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价值。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高职教育需要不断深化创新发展理念,开辟创新发展途径,通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等措施,紧跟时展的脚步,将潜在的人才红利转化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动力。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对待,及时转变,尽快让人才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吴国平.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4(24).

[2]梁家峰,张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

[3]武毅英,童顺平.探寻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6(5).

[4]方法林.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质量、效率和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6(7).

篇10

【关键词】高校学生 法律救济制度 大学生权利

【中图分类号】i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1

1 现行高校学生法律救济制度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行为对学生而言显然是一种不利益(固然学生违反了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但对此应当审慎地对待,设计合理的程序以保障处分程序的公正。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除此以外,鉴于学校违纪处分与行政处罚的相似性,学校作出针对在校学生的处分程序时,还可以适当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若干规定。另外,学生权利救济手段可分为校内救济和校外救济两部分。校内救济主要是指已被《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确定的校内申诉制度,校外救济则为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行政复议与司法保障。

2 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

从教与学的关系区分,学生与学校是一种从属的活动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过去,人们常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绝对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作为管理者在学生的入学到毕业具有绝对的管理权,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只能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一旦违反,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看,学校与学生的责任、义务应当是对等的,学生在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义务的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权利。相对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而言,学生是弱者,学生的权益更需要予以保护。目前学生的权利救济手段主要有申诉、申请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复议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等;另一方面,又可分为校内救济手段和校外救济手段两种。

2.1 校内救济手段

2.1.1 关于校内申诉的规定

《教育法》第42条第(四)项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另有《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0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可见《教育法》并没有就校内救济手段作任何的说明,而作为教育部部门规章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则首次将第一个权利救济站放在了学校,从而成为建立校内救济制度的基础,各大高校纷纷就此而建立学生申诉委员会。

2.1.2 校内申诉的范围

从《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0条来看,申诉委员会受理的范围为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其中的重点当然是对当事人产生重大影响的取消入学资格和退学的情况。对于此项规定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化,申诉委员会如果要处理所有处分类别的申诉在现实上是很难办到的,甚至也是不十分必要的,学校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次警告处分而启动复杂的申诉程序,因为这样做会稀释申诉委员会对影响学生前途的重大处分的关注度。所以,完全可以将一般的违纪违规申诉交给某职能部门处理,而不需要专门召集申诉委员会。

2.1.3 校内申诉的程序

申诉委员会运作的程序见于《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1条:“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第62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2.2 校外救济手段

学生对学校申诉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服,应在学校之外为其创设其他的救济途径。一般的校外救济主要是由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复议和由司法机关实施的行政诉讼。但是由于校外救济途径牵涉到大学自治问题从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在此不进行详细讨论,只是对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的救济途径进行简要的说明。

2.2.1 教育行政主管机关的救济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3条指出: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基于高校学生与校方的法律关系,一旦双方发生争议又不愿意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调解、协商不成,可由特定的仲裁来解决。显然,现有的仲裁机构不具备专门的人员,因而需设立独立的不涉的教育仲裁机构。教育仲裁机构由若干律师以及学联、青联、教育主管部门的部分人组成,独立开展工作,不从属同级机构领导,不受同级或教育行政的干扰。教育仲裁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2.2 司法机关的救济

法院介入审查学校的处分行为是否合适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因为本问题的实质是司法权是否可以干预行政权。在德国,由著名的公法学者拉邦及麦耶主张的强调司法权完全不得介入行政权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随着其后乌勒教授的“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理论”以及后来德国联邦通过判例确认的“重要性理论”而逐渐发展演化。其趋势表现在特别权力关系的范围逐渐缩小、基本人权保障原则逐渐适用于行政主体内部等。按照“重要性理论”的表述,行政主体内部涉及到相对人基本人权的事项同样应接受司法审查。司法救济途径将如何演变取决于我国立法者的判断,但“有权利,必有救济”这一重要的法律原则必须能够在其中得到体现。

3 结语

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似乎是超然法外的,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程序正义理念并没有进入学校的大门,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学校在某些方面具有的行政权力与其他行政权力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具有扩张性的特征,都存在着侵害权利的可能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设计一种制度使得弱者的地位提高最终达成足以使权利能够与权力相对抗的状态是十分必要的。简言之,在学校与学生这一对关系中必须能够使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学校的权力受到某种限制,同时使学生的权利得到合理的救济以对抗学校的行政权力。通过以上论述的“救济权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实质平等,有效地贯彻现代法治理念,这也是一个国家走向法治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