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0:2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艺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抓住信息技术科普性小学信息技术虽然难度有限,但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学习还存在一定困难。有些小学生早就接触过电脑和网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解读,还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学生信息基础实际,用学生听得懂的话。特别需要照顾学力较差的学生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渐渗透,来降低教学难度。在学习《修改文字》时,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和粘贴等操作技术。教师如何对这些概念进行解析,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是这样解读的:删除是什么呢?文字中出现多余的内容,需要将其擦拭掉,我们用铅笔时可以用橡皮,电脑就更简单了,只要将不需要的文字选中,点击删除就可以将多余文字消除得无影无踪;添加文字更简单了,根本就不需要画任何符号,只要将光标放到需要添加的位置,想加多少就可以加多少;移动和复制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是将需要转移的文字原封不动地移到指定位置,一个是将文字重复到指定位置;粘贴就是将复制或者剪切的内容放到既定位置。由于教师讲解细致通俗,学生很快就明白相关操作要领,并顺利进行实践。为让学生能够加深概念印象,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我又不断提示学生技术环节注意事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概念,其操作训练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严谨准确
体现信息技术专业性小学信息技术有众多概念、原理,教师需要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加以陈述,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信息,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做好语言设计,对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反复推敲相关概念的内涵,找到突破点。在语言阐述时,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后,获得确切信息,并建立相关学习信息体系,形成认知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接触众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术语。教师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要注意对技术要领进行重点突破,强调技术关键环节。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尽快启动思维。在学习《插入图片》时,要让学生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还要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大多会感觉难度较大。我在进行相关指导时,主要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建立相关认知。先打开“插入”菜单,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找到“图片”并对下拉选项进行解读;示范操作演示,讲解示范过程;学生实际操作尝试练习;教师针对性指导点拨纠偏。由于教师讲解示范比较到位,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行进行相关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三、生动幽默
激发学习信息积极性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课堂用语时,要注意体现活泼性、生动性,用形象描述、生动表达,增强感染力。特别是面对深奥的信息掣肘环节,如果教师能够采用适当的比喻,说不定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课堂气氛得以有效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到起来,师生互动和谐指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水涨船高。学生特别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因为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课,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多了更多认同感,教与学就会变得更和谐、更高效。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大家会用手机发短信吗?很多同学也会用网络聊天的形式给对方留言或者发送图片,但这些信息传递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容不可能很多,而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信息,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还能提高稳定性。手机短信要是和电子邮箱相比,那就是小木船和巨轮,小巫见大巫了。
篇2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准备新课导入,用富有节奏感、简洁明了的话语带动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先用简明的语言将这个故事复述一下,问学生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的会说有,有的会说没有,教师接着说“古代还真有一个这样的人,不信咱们看课文。”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迫不及待的看课文。
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活跃课堂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毅力不强,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变化语言表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语文课堂最忌讳教学语言的平淡无奇,语文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时重时轻、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和语调,使课堂教学充满旋律美和节奏感,学生听起来也会舒适悦耳,津津有味。其次,在提问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接受到教师的意思,比如在讲《乌鸦喝水》时,教师问“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学生看书后说“渐渐升高的。”“怎么渐渐升高的?”在前一问时学生只理解了乌鸦将石子放入瓶中才能喝到水,经过后面一问,学生才更准确的理解了课文,原来是因为乌鸦嘴小,只能将石子一粒一粒的放入瓶中,所以水才算渐渐升高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用一些含有启发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及疏导性提问,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受到启发,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时,让学生看完课后题,问学生“你们觉得教师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经过短暂思考,争先恐后的说“什么是账单”、“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妈妈的账单什么样”、“小彼得为什么要想妈妈开账单所要报酬”,等等,这时教师说“你们的问题都很不错,那么在学完课文后,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吗?”这时又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题目叫妈妈的账单,而不是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会想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穿插一些精当的评价性语言
篇3
一、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讲课绝对不可以机械地灌输,需要在心理与情感方面达成共鸣,能够将理蕴于情中。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感情饱满,达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的境界,能够积极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采用形象这个手段,将美育与情感贯穿与课堂教学,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对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目的、步骤进行有效地控制,将审美创新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以《飞红滴翠记黄山》这篇课文教学为例,笔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朗读,通过优美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黄山的奇秀,对“五岳归来不看不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做到深刻的把握,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学生的内心是敏感的,学生可以对教师语言中包含的“情”的信息准确捕捉到,进而能够对“情”中之“理”做到领悟。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精彩的语言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直达学生的心底,产生“润物细无声”般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运用语言艺术,启迪学生的思维
我们知道,疑问是思维产生的直接原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境情境和设置悬念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时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40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正带着他的两个小孙子坐在西行的列车上,在爷爷领他们去上海探亲回新疆的路上,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时他们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对两个小孙孙说些什么呢?学生便回答到:“40年后的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两旁的白杨树也增多了。爷爷指着当年看到的那几棵迎着风沙成长得茂盛的白杨树,给他的孙子讲着《白杨》的故事……”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正是有了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才会有新疆的越来越繁荣。而无论何时,建设者们建设新疆的决心和美好品质却不会改变。这样我们可以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锤炼语言的描绘情境,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四、运用语言艺术,需要灵活多变语文教学的语言可谓是丰富多彩的。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教学为例。文章在开始对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充满快乐的生活进行了描写,而文章的后把部分主要描写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三味书屋里的生活,无论从内容来看还是从情感色彩来看,文章前后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学过程中范读或讲授,在语调与语速方面都需要对前后的不一致做好把握,文章前一部分语调应当活泼欢快、采用稍微快一点的速度,文章后半部分速度应当放缓,语调应当苦闷、低沉些。这样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充满变化,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充满魅力,精彩四射,就好比蜂蜜一样能够深深粘住学生,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在语文课堂打造精彩的教学语言,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构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巧妙运用精彩的课堂语言,是营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法宝!
作者:王继同 单位:江苏灌云县同兴中学
篇4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是一句话,说话满面春风、语气平静和缓、柔声细语、用商量的口气,避免冷若冰霜、语气急促、高声叫嚷、将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要具有情感。如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误会,解释时要注意场合,不能迁怒、训斥、伤害患者,必要时可用幽默的语言消除患者的误解,解除心理负担。
2通俗易懂
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语言要简明清晰,必须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用词通俗易懂。与护患沟通时,语速要适中,语气要温和,患者交谈离题时要善于引导回到主题,护理操作时多用正面建议,不随意说不、不能、不行等生硬语言。
3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护患关系是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因此,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护士言谈举止要端庄大方,严肃、高尚,温柔中不失自尊,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患者解释耐心、使之感到安慰感并给以鼓励,充分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协同效果。
4注意保密
护患交谈应注意保密,一般情况下,应实事求是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检查结果,但有时直言相告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癌症患者、疾病终末期患者及一些感情脆弱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患交谈时言语要委婉、含蓄,对患者的隐私及部分病情要注意保密,这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内涵之一。
5正确运用日常用语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日常用语也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礼貌、介绍、安慰、迎送等语言,这也是护理工作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必须熟练自然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是开心的钥匙。护患交谈是护患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加深了解的重要渠道。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无论运用何种交谈方法与语言艺术,都不能模式化,要因人、因病、因事、因情境而异,要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护士应始终围绕患者身心健康这一中心,根据护患双方的关系,采取启发、疏导方式,熟练掌握护患交谈技巧,用正确的语言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欢畅、可慰、可信的康复环境,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并可促进医德医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塑“白衣天使”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6结语
篇5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讲授中,特别是一些含义和概念的讲解中,必须保证语言描述的准确规范性,在操作方法的讲述中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使学生对所讲述的知识点出现误区或者疑点,有效防止在原则上的理解性错误问题的出现。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充分和合理利用肢体语言
利用肢体语言,能够对口头语言做出相应的补充,合理的使用肢体语言,还能实现口头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肢体语言可以反映出人的态度和内心,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学生并且认真的倾听,对学生所回答的答案给予客观评价和适当的肯定,不能表现出嘲笑和蔑视,以此去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师提问的环节中去,使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在每一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的进行机械的讲解,不能够充分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会逐渐使学生脱离课堂,这时如果充分结合肢体语言,表达教师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将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传递给学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得以拉近,有效的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终使整个教学气氛在活跃的环境中进行,有效避免了沉闷和单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生周围与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计算机上机课上,在学生旁边进行走动和仔细观察,检查每一个人的操作是否有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和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表扬。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语言幽默性的艺术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这些内容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并且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很多学生在遇到这种类型的内容时就会选择放弃,进而也会严重影响到后面与这部分知识相关联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生动语言和切合实际的实例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和形象化,使学生能用最佳的状态和轻松的心情去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应该避免的误区,更好的去掌握重点知识,这种心态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勇于突破难题的积极性,利用幽默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的维持课堂纪律,当学生在课堂上聊天或者做出其他有损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纠正学生们的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得到预想的效果,可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幽默的语言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师生间的问题。
四、结语
篇6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而思维又常常从提问开始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并非所有提问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提问同样讲究艺术。有的老师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或是做别的事情,为了惩罚他们便搞突然袭击,提问他们。结果使这些同学在大家面前丢了丑,从心理上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对这门课也失去了兴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还有的教师提问太简单或是太难,都会使提问失去意义。还有的老师为了监督学生课前预习,一上课就连珠炮似的对学生发问,弄得学生不知所措,效果自然不好。有经验的老师,在提问前先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愉快的语言场景。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常说“触景生情”有了客观存在,才会有思维活动,作为思维表现形式的语言是与客观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浓厚的语言情景才能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轻松气氛可减轻心理压力。通过提问,大家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讲完课文后,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让大家课后准备下次课发言,这样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提问时,教师还应随机应变,必要时增添一些幽默情调,在诙谐的气氛中,把学生引导的话题的最佳状态。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个学生问题,他结巴半天回答不上来,若我再问下去,他很可能说不知道,这是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小幽默,我对他说,你别着急,先想想,我给大家讲个笑话。Teacher:Whatarethethreewords,Student:WhichpupilsusemostoftenatschoolStudent:Idon’tknowTeacher:correct同学们大笑起来,我因势利导,对那个学生说,我不希望你给我的回答也是这三个字。这位学生不好意识拒绝回答,终于尽自己的能力圆满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由此,我体会到,提问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一个巧妙提问,一句幽默的语言或一个细小的表演而激动,而深思,从而处于美好的创造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
二、表演的艺术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声调和手势、动作等来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使教师的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也有一个表演艺术问题。有些教师上课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缺乏激情。学生上课不带劲。教学效果自然差,而有些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再辅之以适当的动作表情,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激情高昂,时而低沉深情。教师想一个高明的指挥,调度学生思维的千军万马。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方能感动学生,使他们也进入角色。在有故事情节的课文中,我充分利用表情、动作的形象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启发学生来表演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态语言,大家兴趣浓厚,这样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下课了大家还在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体态语言。实践证明,用形象教学的方法进行外语教学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将教学寓于乐趣之中。
篇7
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个动作、神态均会影响幼儿的思想,幼儿会注意并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例如,如果在讲课时,个别幼儿东张西望或捉弄同学,教师可以边讲边走到幼儿身边抚摸他的头,幼儿就会安静下来,认真听课;但是教师如果采取斥责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副作用,在影响教学的同时还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因此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远远胜过口头语言。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情感十分强烈,并且有很强的感染力,非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景性、丰富性,可以更好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例如教师以一种振奋的精神进入教室,幼儿的注意力会让学生更加兴奋。
2.有利于突出重点,控制进程
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注意时间短,思维通常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课堂以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为辅,有助于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使语言更有感染力和鼓动力,可以调节教学进程。3.有利于师生间的感情沟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良好的非语言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师生的情感增进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用饱满的精神、亲切的态度,营造了愉快的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投入学习。
二、幼儿教师教学中的非语言类型
1.幼儿教师的眼神语言
幼儿教学中的眼神语言是指通过教师眼神的变化传递教学信息。幼儿的年龄较小,但也懂得根据教师的眼神判断一些事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眼神语言,给幼儿更多的鼓励,努力做到亲切、自然,不要目光呆滞、摇摆不定、闪闪烁烁,看窗外或看墙壁,或目光固定在几个人身上。
2.幼儿教师的表情语言
幼儿教学的表情语言是要通过教师的脸部和嘴部肌肉运动来传达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时要面带微笑,调节自己的心情,给幼儿亲切、和蔼、信任的感觉,开朗豁达,让幼儿成长的环境更加宽松、和谐。期间教师要面部表情丰富、适度、自然,切勿变化太快,也不能面无表情。
3.幼儿教师的手势语言
幼儿教学的手势语言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用手和胳膊的动作传达教学信息及情感变化。手势语言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弥补有声语言的缺陷,帮助幼儿强化记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幼儿教学的手势语言的重点在于表达关键词,要自然得体、恰当准确、目的明确、节奏明快,一般手势的幅度不应过多过大,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也不能过小,否则无法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手势语言的运用要适时、适量、适度,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幼儿教师的空间距离语言
幼儿教师的距离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交流,合理利用教师所处的角度和空间。幼儿和教师之间传达信息、交流感情都要用到距离语言,它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感情具有依赖性,幼儿会对教师的亲近十分开心,会愿意听教师的话。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给自身的定位、距离幼儿的远近直接影响教师和幼儿之间情感的亲密程度,还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5.幼儿教师的外表语言
篇8
一、《荷塘月色》中词语艺术的体现
(一)叠字叠词产生一种节奏韵律美
叠字叠词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语言表达艺术中的音调以及节奏感。《荷塘月色》中就有很多叠字叠词的使用,这些词语的重叠,往往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调和鲜明的节奏,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读起来比较简洁明朗,甚至可以当做诗词来读,有一种全新的语言感受。在《荷塘月色》中,对字眼和词语的重叠运用十分巧妙,作者使一些十分平常的字眼重叠在一起之后产生十分精美的体验,将平凡变成一种新奇。词语和字眼的重叠不仅可以加强散文的节奏感,还是对作者情感的一种有效抒发。比如在文章的起始处,“日日走过的荷塘”表明了作者对这片荷塘的熟悉,“日”是一种时间单位,作者用两个“日”字进行重叠,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作者对这片荷塘的熟悉程度,经过这片荷塘就像是每日必做的一项活动一样。这样熟悉的环境,也与后文进行呼应,烘托出作者内心的一种忧愁。再比如“月亮渐渐地升高了”,这表示的是月亮升起的一个过程了,但是“渐渐”这个叠词的使用,说明这个过程的一种缓慢程度,在作者看来,缓慢升起的月亮,也可以带来一丝愁绪。“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悄悄的披上大衫”等等,文章中使用叠词的地方有很多,在叠词的使用中,看似是一种悠闲宁静的感觉,也有一种淡然,但其实这背后都隐藏着作者的一种忧愁,是一种深层次意境的体现。
(二)文章中对动词的使用
动词的使用,可以给文章营造一种动态的感觉,尤其是对散文而言,恰当地使用动词,可以帮助文章意境的体现。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句话中很多动词的使用就十分有意境,一个“泻”字,描绘出了月光的宁静,对于月光,一般人使用的动词都是“洒”,但是作者在此处用的是“泻”字,表现出月光照在荷叶上的一种安静的景象。而一个“浮”字,对青雾的动作刻画得很传神,对于雾气,一般使用的动词是“飘”、“散”等,作者在对青雾进行描写时,采用的动词是“浮”,雾气从下往上,渐渐浮起来,细细体会,给人一种很轻柔的感觉,也十分符合青雾的形态。再比如一个“笼”字,表达的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笼罩着一层轻纱,轻纱本身就给人一种很轻柔神秘的感觉,从轻纱中看出去就是一幅朦胧的景象。在文章中,使用新颖合适的动词来表达意境的地方还有很多,作者对动词的恰当使用,是刻画情景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也是作者语言艺术的体现。
二、《荷塘月色》中句子艺术的体现
词语对于语境的体现,可以说是比较精准的,而句子则能更好地阐述作者的心情以及语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的句子也可以体现出他的情绪的变化。比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是自己的门前”这些句子,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极好的体现,作者在对文章的句子进行处理时,是有始有终的。从表面上来看,作者从出门到荷塘然后又回来,在这一次行走的过程中,从空间变换的角度,描写了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一次简单的游览过程。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作者情绪的一种波折和变化,一开始的时候,作者的心境是不宁静的,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所以他想要出去走一走,于是顺着荷塘走了一圈,然后回到屋中,在荷塘处,取得了宁静,但是回到屋中之后,又开始不宁静,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无论是句子体现的表象意思还是内在的意境,都是相应的,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准确描述。在文章中,也使用了很多矛盾句。比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两句话就是矛盾的,一般而言,矛盾的句子是文章中不允许的,也是作者矛盾心理的一种体现,在写作中是大忌,但是运用得好反而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荷塘月色》中通感的修辞手法
(一)文章中的嗅觉与听觉之间形成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中,缕缕清香描写的是荷花的香气,是通过人的嗅觉感受出来的,而对于荷花的这种清香,作者在嗅觉和听觉之间运用一种通感,用高楼上比较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这种香气,因为荷花的香气飘过来时也是一会有一会无,一会淡一会浓,这种香气飘过来就好像是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一样,也是比较悠远的,好像断断续续的一样,从远处传过来的歌声,也是若隐若现的。这句话中嗅觉和听觉之间的转换,将文章的艺术感觉增添得更加强烈。
(二)文章中的听觉和视觉之间形成通感
在文章中的通感,除了嗅觉和听觉之间的,还有听觉与视觉之间的转换。比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其中,“塘中的月色”是一种视觉的体现,而“名曲”则是一种听觉,在这句话中,将那种是视觉的感受形容成为一种名曲,在作者笔下,这种月光,则像是乐曲一样流畅和自然,更加有神韵。也更加能体现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文章中的视觉、听觉与触觉之间是相互转换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本来只是落在荷叶上的,但是作者在这个地方用的一个词语是“泻”,将月光写活了。“泻”字一般是形容瀑布的,但是作者在用这个“泻”字的时候,写的是静静地泻,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增添了荷塘月色的一种静谧,彰显了一种轻柔的感觉。静静的,如流水一样,是流水划过皮肤的一种触觉,所以这句话中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触觉。这几种感觉之间的融合,将荷塘的月色描写得更加传神,更加有情致。
(四)寓情于景,构造朦胧的意境
意境是作者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环境进行结合之后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气氛,对于作者心境的体现有很大帮助。散文想要彰显一种优美的感觉,就需要将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丰富文章的内涵。作者在对这篇文章进行处理时,运用了一些比较诗意化的引言,虚实结合地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作者构造意境的过程就是通过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色中,让景色活起来。这种方式比那种直接的抒情诉说情感要好得多。如果只是直抒胸臆,很容易给人一种烦闷的感觉,通过景色的描写,让人透过景色来看作者的心态,显得更加有趣味一些。作者在寓情于景的过程中,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各种景色中,比如静谧的月光、荷花、小径、路灯等,都是不错的感情承载物体。在淡淡的月光和淡淡的荷花香中,在好似渺茫歌声的缕缕荷花香中,有一种比较朦胧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作者将感情寄托出来,有一个更好的体现。
结语
篇9
一批批优秀的“王牌”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产生也给节目甚至是媒体本身带来了极大的号召力,更有些节目是为这些主持人量体裁衣、量身打造的。现今的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有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谢娜,东方卫视的曹可凡、陈蓉,安徽卫视的李彬,浙江卫视的华少,江苏卫视的孟非、李好等。由于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综艺节目要起到的娱乐、文化、艺术的导向功能都需要通过主持人来完成。而主持人所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关键是要通过主持人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作为传播的载体。一个主持人的好坏,取决于其语言艺术素养的高低。那什么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语言艺术呢?我们就以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优秀代表董卿的主持艺术为例,探索总结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二、董卿的主持风格与主持人的语言运用技能
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好坏,以及能否把自己的主持语言变为一门艺术,是衡量主持人好坏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董卿的老师,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艺术硕士生导师吴洪林对于主持人有过这么一段论述:“主持人不仅仅是吐字发声声情并茂,而且要遣词造句妙语生辉;‘流畅’只是主持人的最低水平,聪明的主持人说的是经过选择的、精心组织过的精炼语言。”董卿在其主持实践中,就将这段话灵活运用到其主持的节目中。她在自己主持的多档综艺节目中,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应有的语言艺术修养。从对董卿的主持中,我们来总结一下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
(一)董卿主持语言的特点和风格
观者经常被董卿主持的节目深深吸引,并被她出色的语言功力所征服,这是因为董卿在她主持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地做到了“有效沟通”,这是主持传播要追求的目标即“传必求通”。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需要主持人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修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董卿就以她流畅的而富有内涵的主持语言,很好地把握了节目中的情感,掌控并推进着节目流程,为观众们呈现了一档又一档精彩而经典的节目。董卿主持语言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流畅、语言表达富有内涵、语言对于情感恰到好处的把握与沟通和语言对于节目现场的掌控与推进。
(二)董卿的主持语言艺术
我们总结了董卿的主持语言所具有的四大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四大特点出发,结合董卿主持的实例,论述并总结董卿的主持语言艺术。
1.主持语言的语感、语流、语形与语义
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具体表现在主持人的语感和主持语言的语流、语形和语义中。语感,顾名思义便是对于语言的感知和感觉。以唱歌或演奏作为表演方式的音乐家和歌手需要有良好的乐感,同样的,以语言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主持人理应具有很好的语感。只有具有良好的语感,主持语言才会更具有表现力。董卿的主持语言极具表现力,也正是因为她有着很好的语感。语流、语形和语义是主持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具备这三点,语言才会具有魅力。语流是口语成线性结构的连贯顺畅的表达。主持人在口语表达中就应当有连贯顺畅的语流,这样,语言才更能够直达受众的内心。语形指的是语言的句式结构,语句结构的精心设计,对于语言的表达会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语义,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即语言的含义。恰切的遣词造句,正确的表达语义,才能使语言达到其需要的传播效果。所以说,好的主持语言的表达,必然是要顺畅的语流、精心设计的语形和准确优美的遣词造句表达的语义三者的完美结合。看过董卿主持节目的观众都会有这种感觉,即董卿在场上的语言不仅接得好,而且接得巧。这就是因为董卿有着很好的语感,而且其语言的语流、语形和语义结合得非常好,受到观众朋友的喜欢,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主持语言的内涵
文化内涵的丰富,文化品位的高尚,是优秀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所应追求的目标,也是高水平的主持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选择上。选用富有文化品位与内涵的词语,在语言中融入典故、成语和诗词,都可以极大地丰富主持语言的内涵。主持人是语言文化的传播者,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升语言内涵的重要基础。董卿在主持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她在主持的语言中经常会引经据典或是加入诗词成语,既恰到好处地抒情,又很好地用诗词典故总结评论现场,更表现出了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所应具有的文化内涵。董卿在主持青歌赛时,有这样一名选手,他为了自己的演唱理想离家数载,这位选手在比赛中的演唱曲目是《梦回家乡》。在表演完后,董卿说了这么一段话:“这首《梦回家乡》我想也唱出了你对家乡、对家人的一份情感。”当董卿得知这名选手已经三年未见过自己的父母,这次比赛特意把父母接到了北京,而父母的头发都白了许多,董卿说:130-“我们的大奖赛期间,该有多少白了头发的爹和娘守在电视机前啊。为了他们的儿女能够踏上我们今天的这个舞台,他们也紧张着、激动着、担忧着、不安着,真的让我们想到了那首流传了很久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以我也希望孩子们结束这场比赛之后,回到他们父母的身边的时候,向他们表达你们内心的感谢还有心中的那份爱。”董卿的这段话,不仅恰切地点评了现场,也很好地配合了现场的气氛,更是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那极高的语言修养和内涵。
3.主持语言对情感的沟通和把握
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当具有良好的情感沟通与把握能力。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建立起全方位的情感联系,抓住重点深化情感抒发,把握情感节奏,创造情感。主持人应具备自己的情感诉求技巧,创造出亲切、自然、朴实的形象。节目主持人高超的情感诉求艺术,取决于主持人对于观众是不是具有真情实感,能不能够深入地了解、熟悉观众的艺术品位和对于美的追求。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的制片人王铮说过:“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第一就是对人的关怀。”主持人只有具有了人文关怀,才可能将真情实感融入主持语言之中,才可能“以情动人”。董卿的主持语言很能打动观众,正是董卿本人有着一颗人文关爱的心,所以她才可以在自己的主持中与观众和嘉宾建立起情感联系的渠道。她在主持谈话节目《音乐人生》的时候,与嘉宾的交谈真情实意,与观众的交流亲切自然,整个节目的气氛非常的热烈融洽。在这里举一个主持人情感沟通把握做得很不好的例子。在2001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的一期节目中,著名音乐人谭盾在节目现场录制过程中“愤然离席”,退出了仍在录制中的节目。这期节目播出后引发了许多的争论,主持人姚长盛在节目中的失误与控场的不力造成了节目的混乱与失败。其实,主持人在节目的沟通与控场不力,正是因为他的情感沟通和把握没有做好,所以嘉宾、观众与主持人三方的语言沟通才会失败。可见,主持语言的情感沟通与把握是极为重要的。
4.主持语言对于节目的掌控作用
说到主持语言的情感沟通与把握,我们举了2001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星线》的那期“谭盾来了,谭盾走了”作为反例。从这一反例,我们就可以看出主持语言对于节目掌控的决定性作用。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控节目,而语言是主持人最主要的工具,所以主持语言的运用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董卿无疑是综艺节目主持人中控场能力极强的一位。她可以用语言将现场的氛围和整个节目很好地把握与掌控。这里依然用她在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主持举例。在一场比赛中,有一支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合唱队,他们在演唱环节得分很高,但是在综合知识上却得了零分。当时现场的气氛十分尴尬,这时候身为主持人的董卿说了一段堪称是语言控场典范的话:“我现在啊想来考考各位评委,你们知道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的歌手们身上挂的这个小袋子是做什么用的吗?”评委们都表示不知道,于是董卿就让其中的一位歌手解答说这是他们上山打猎时装盐巴的袋子。董卿这时候说:“看来,每个人都有他知识的盲点。”就这么一问一答一点评,董卿用“每个人都有知识的盲点”这么一句话,化解了当时场上气氛的尴尬。可见,主持人的机智和选择恰当的语言对于节目的掌控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董卿的主持艺术对于主持人语言运用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于董卿主持艺术实例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之中应当具有这样几点语言艺术,即:(1)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中对于语流、语形、语义的结合;(2)主持语言中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3)语言中无处不体现出的人文关怀,重视语言情感的沟通和把握;(4)主持语言对于节目场面与氛围的掌控。那么,我们也自然可以得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是以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为基础,将文化修养与真情实感融入到精心设计的语言结构之中,并用顺畅的语流表达出来,与受众全方位的沟通,同时调动、推进、掌控节目的艺术。董卿在她的主持之中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名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高超的语言艺术修养,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思考和借鉴。
三、结语
篇10
教学小学四年级垒球投掷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垒球投掷打地鼠”的教学情境,并将这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导入环节,我跟学生们吐槽了自己的苦恼,调皮的小地鼠们老是偷吃菜园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们该怎么办呢?以此,导入“打地鼠”的教学主题———垒球投掷目标物。通过这样趣味的教学情境,我发现,学生们“投球”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看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动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垒球投掷———庆功宴的教学主线,将“打地鼠”的活动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形象类比为方,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烦琐、复杂的技术性讲解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来颇为吃力,往往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语言输出方式,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尝试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打比方、对比、形象化等语言加工方式,将抽象的技能讲解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分析,并配合专业的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进学生们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教学小学六年级体育跆拳道启蒙课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相关知识,学会跆拳道三种口令及一种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标并不难以实现,难就难在如何生动形象地渗透跆拳道文化知识,在“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中增进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领。为此,我穿一袭正规的教练服上课,把自己化身为跆拳道教练,而不是平时的体育老师,一开课,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对我的一袭教练服讨论了起来。我并不着急着打断他们,整顿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说说,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学生说,老师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更加帅气了;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变成跆拳道教练了……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开始渗透跆拳道礼仪的讲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与互动,为学生们拉开跆拳道学习的帷幕,引导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严明纪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隐藏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时刻地告诫着我们,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亲和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又要适时地树立严厉形象,以铿锵有力的教学言语规范学生们的教学活动,明确体育游戏规则,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性、条理性与规范性。教学小学五年级体育“跳跃: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活泼好动,主观性强,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与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因此,跳跃这个技能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并不陌生,而立定跳远不过是跳跃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嘻嘻哈哈,觉得不需要教,他们也可以跳得很远。因此,在教学示范中,我一改导入环节的“和蔼可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不苟言笑的体育教练,一板一眼地跟学生们讲解并示范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尤其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示范过后,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回放活动,做到一摆二蹲三起跳,将动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时,在示范模仿活动后,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我在操场上事先画了一个大十字架,组织四个小组从十字架四个方向同时起跳,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达到十字架的中心点,以此丰富“跳”的形式与内容,将严格的技能示范与活跃的游戏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