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05:0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1

20__年在镇党委、政府及县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__*镇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的一年里__*镇将以环境问题的治本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努力做好__*镇的环保工作。一、在强化__*镇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各企事业单位的污染物信息档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2.做好对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项目审查,督促未验收的单位尽快办理验收手续。

3.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

4.发挥企业、村(居)委基层组织作用,开展争创环保信得过企业;创建“绿色小区”、“生态村”、“环境优美村”等工作。

5.加强对露天堆场的检查、督促其封闭式改进。

6.加强对集贸市场的废水管理,消灭向河道直排的现象。

7.对医院等场所的医疗固废进行规范化处置管理。

8.加强农收季节对秸秆禁烧的监管。

9.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

二、环保宣教工作

(一)、充分发挥各社区(村)作用,利用宣传标语、主题黑板报、及环保知识传单,围绕全县环保中心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进程。引导和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继续搞好环境警示教育,把公众和新闻媒体参与环境监督作为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我镇环保工作的先进事例和个人。

三、日常工作

1.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对城镇污染较重的企业、单位的监督力度。

3.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反馈工作。

4.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工作,便于查阅。

5.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工作。

篇2

2003年在镇党委、政府及县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镇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的一年里***镇将以环境问题的治本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努力做好***镇的环保工作。

一、在强化***镇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各企事业单位的污染物信息档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2.做好对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项目审查,督促未验收的单位尽快办理验收手续。

3.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

4.发挥企业、村(居)委基层组织作用,开展争创环保信得过企业;创建“绿色小区”、“生态村”、“环境优美村”等工作。

5.加强对露天堆场的检查、督促其封闭式改进。

6.加强对集贸市场的废水管理,消灭向河道直排的现象。

7.对医院等场所的医疗固废进行规范化处置管理。

8.加强农收季节对秸秆禁烧的监管。

9.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

二、环保宣教工作

(一)、充分发挥各社区(村)作用,利用宣传标语、主题黑板报、及环保知识传单,围绕全县环保中心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进程。引导和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继续搞好环境警示教育,把公众和新闻媒体参与环境监督作为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我镇环保工作的先进事例和个人。

三、日常工作

1.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对城镇污染较重的企业、单位的监督力度。

3.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反馈工作。

4.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工作,便于查阅。

篇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严格按照“环保优先”的方针和“宜工、宜商、宜居”的目标定位,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环境法治、调动社会参与,全面确保新桥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立项对象、时间和内容

1、立项对象: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涉及的单位及部门

2、立项时间:年3月1日至年12月31日

3、立项内容:市政府下达我镇的各目标任务书所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办实事目标等涉及到环境保护与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方法和步骤

采取有关单位、部门自我检查清理、镇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督查领导小组书面审查和现场督查、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办法。整个检查从年3月1日开始至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1、建立组织、宣传发动阶段

由镇监察室、环保所、农经中心、建管所、农服中心等部门联合组成新桥镇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监察室,负责督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召开一次镇环境保护与整治督查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大力宣传,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2、有关单位、部门自我检查阶段

有关单位、部门根据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及镇政府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有关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其他单位、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及时设计工作方案,为镇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专项治理、督查阶段

镇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督查领导小组通过书面审查和现场督查、定期和不定期对镇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对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严格按照“环保优先”的方针和镇环境保护与整治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案,督促各单位、部门加快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4、总结规范阶段

镇环境保护与整治督查领导小组通过检查督查,进一步规范各单位、部门实施环境保护与整治各项工作,对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取得的成绩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打好基础,全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四、处理措施及意见

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督查领导小组人员及有关人员中如有弄虚作假、包庇等行为的,一旦发现,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市、镇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及领导干部的责任。

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规划管理;现状研究;发展对策

近些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死亡的报道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为此,各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最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西北部一次经济规划会议上,随后它不断出现在各类会议中,并慢慢得到完善。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就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了专门的规定,指导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文章就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探究,并根据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1环境保护规划概述

环境保护规划指的是通过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时间及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的效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合理分配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保护规划一般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区域性、政治性等特征。一般而言,制定环境保护规划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原则;②整体优化、综合分析的原则;③环境可行性原则;④合理开发原则。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根据不用的依据有不用的表达方法,其中,根据我国环境保护会议划分,可分为探索阶段、研究阶段、发展阶段及深化阶段。其中,探索阶段是指1973~1982年,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环境保护规划这个概念,此时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处于不系统的状态,成果不明显;研究阶段是指1983~1988年,此时环境保护规划被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规划,并取得了一定了科研成果;发展阶段是指1989~1995年,此时明确了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战略思想,并开始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成果;深化阶段是指1996年至今,相关部门重视环境保护规划的统筹作用,将它与工程实际更好的衔接,并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取得科研成果和实际的环保成果。

2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一套体系,主要包括:①逐渐规范化。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具有全国统一的技术大纲;②战略思想明确。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是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③慢慢融入社会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规划中。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缺乏威慑力;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编制不规范,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评估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度不高,大部分公众参与仅停留在民意调查及公示方面,不够深入;一般城市缺乏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导致日后进行相关环保工作时被动、困难;环境保护规划之间不能有效衔接,根据内容不同,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种类繁琐,但经常出现不同种类的环境保护规划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导致环境保护工作不能高效跟进实施。

3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的发展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的威慑力是巨大的,法律可以规范并指导人们的行为,应尽快启动环境保护规划的立法工作,《环境保护法》应尽快修订,使城市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相协调,且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环境保护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得映彰,使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具有法律效应,具有震慑力。(2)完善评估、监督机制。众所周知,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有很积极的作用,首先用立法形式对该工作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年度评估制度、跟踪评估制度及回顾评估制度。年度评估机制是评估每年的资金是否到位、规划是否实施,并根据结果对项目进行实施调整;跟踪评估制度是指评估环境保护规范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而回顾评估制度是指在进行下一次环境保护规划时,考虑原有规划的经验教训,提高下一次的规划方法可行性。(3)开展行政问责制及员工激励制。行政问责制及员工激励制可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该工作作为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使其更加重视该工作的开展,一项工作开始前,可以明确责任到人,使其负责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且奖惩分明,使该工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有助于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4)提高公众参与度。在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中,应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该工作的编制、评估及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公众的参与。当然公众不仅仅指与其有直接利益的人们群众,还包括相关的学者专家。公众参与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民意调查,还包括听证会、网站、研讨会、论坛、海报、宣传栏等等,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更贴近。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完善相关规划规范等。

4结论

文章首先对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的特征、遵循的原则、发展历程。再指出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文章的介绍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而言,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难点亟待攻克,未来希望更多环境工作者进行更深入彻底的研究,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工作,进而促进我国的环保事业,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作者:凌德印 单位: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5

工作即将大力展开,为加强社区环境保护与管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围绕创建“省绿色社区”这个目标,2009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创“省绿色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环保宣传小组、环保监督小组,成立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护绿队”,负责社区内各种环保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保知识问卷调查,进行“绿色家庭”评比活动,还计划在“市民教室”举办环境保护讲座,对居民环境意识、健康意识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公众参与环保。通过广泛宣传,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热爱环保的行为,自发形成绿色环保行动。

篇6

一、全面加强社区卫生长效管理,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活动,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周末卫生劳动带动辖区单位、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工作中来。

2、继续开展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活动,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楼院、小街巷等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治癣”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第爱国卫生月,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社区”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城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区将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声、污水、油烟的排放。

三、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工作

篇7

1、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教育,使全厂形成了“我要环保”、“我为环保”的良好氛围。

2、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保先行,末端治理不放松,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3、绿化美化环境,营造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规范管理,持续改进企业环境绩效。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精髓是持续改进、持续实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规范的具有持续改进管理功能的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4、落实节水、节电、节焦、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治理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全面完成减排计划;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提高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实施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5、尽量利用其他专业统计已有的各种资料,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成绩,找出矛盾,提出建议。

6、通过环境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篇8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重点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制定工作计划。

第六条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核实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三)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管理;

(五)核定自动监控数据,并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等联网报送;

(六)对不按照规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的排污单位提出依法处罚的意见。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和使用;

(二)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提出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的意见。

第八条环境信息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二)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核实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技术规范;

(三)协助环境监察机构对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运行进行维护管理。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动监控系统的义务,并有权对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自动监控系统参数和数据等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

第十条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配合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建设自动监控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自动监控设备中的相关仪器应当选用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符合国家有关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的技术规范;

(三)自动监控设备应安装在符合环境保护规范要求的排污口;

(四)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仪器的比对监测应当合格;

(五)自动监控设备与监控中心能够稳定联网;

(六)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自动监控设备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由排污单位自筹,环境保护部门可以给予补助;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由环境保护部门编报预算申请经费。

第三章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自动监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三)定期进行比对监测;

(四)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

(五)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及时检修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必要时应当采用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

自动监控系统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自动监控设备需要维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监察机构批准同意。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排污单位的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四章罚则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现有排污单位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主体工程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

(二)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

(三)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环境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篇9

环境保护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

继2014年“两会”提案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信息要全面公开”后,万捷今年的提案继续关注环境保护,他希望今年为环境保护提供“一面镜子”和“一把尺子”。

万捷认为,现实是一面镜子,将重点污染信息实时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以便公众全面监督、参与势在必行。他建议环保部应督促尚未实现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实时公开的地区如实向公众公开实时监测数据;督促重点污染源自行监测信息平台存在差距的地区优化其平台。

作为评判区域开发强度、能源利用程度、控制环境污染的一把尺子,“环境容量”受到万捷的重视。他建议环保部应尽快启动地表水、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核定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城市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完成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并报由环保部进行审查核定,并以此数据制定各地总量控制指标;对跨省、跨流域、跨区域的测算工作应由环保部直接牵头测算核定工作,防止各省、各流域、各区域之间的相互推脱扯皮,保证测定工作的顺利完成;环保部完成各地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后,应建立统一平台,全面公开环境容量核定数据,以及相关地表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污染源监测数据,保障公众参与和监督。

相信,“镜子”可以正“衣冠”,“尺子”可以知长短。双管齐下,环境保护才能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不要让正规拍卖机构“躺枪”

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国内拍卖企业已超过6000家,拍卖年成交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除此之外,网络拍卖风生水起,势头迅猛。在线竞价、网络拍卖平台等五花八门,如雨后春笋。

拍卖的发展速度远超出1997年制定《拍卖法》时人们的思维及视野,时下,该法规显然不能满足对行业的规范所需。“李鬼拍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展览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与拍卖公司往往被混淆,因此正规拍卖机构则被诸多乱象拖累,成为“躺枪”者。

针对拍卖乱象,万捷提出了两个措施,即《拍卖法》修订与打击非法行为并举。

首先,要尽快修改《拍卖法》相关规定。

《拍卖法》自1997年颁布实施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经出现适用范围过窄、对非拍卖企业的“拍卖行为”监管无据等问题。如果继续放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因此,有必要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修改拍卖法:一是扩大《拍卖法》第二条的适用范围,将该条修改为“本法适用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的营利性拍卖活动”;二是增加关于网络拍卖的条款,使方兴未艾的网络拍卖早日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统一市场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建立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拍卖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拍卖这种公开、公平交易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独特的资源配置作用。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37-0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对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它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高职教育特征,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做合一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院于2008年底对环保类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培训”,于2009年在各系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6年首次开设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环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们率先就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的思路

要进行新的高职课程开发,就要对原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对原有的学科内容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进行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

岗位调研 通过对大量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环保咨询公司、设计院的环评机构进行调研,了解到环评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了从事工作的岗位群主要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发人员、环境规划技术员、清洁生产审核员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占70%以上。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和职业的代表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综合性,并能反映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通过大量的调研及课题组成员多年的环评实践,得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行动领域的确定 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并对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得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的行动领域(见表2)。

行动领域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是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笔者主要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该行动领域所对应的能力(见表3)。

构建学习领域 在对行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与课程开发组全体教师一起,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构建了本专业的学习领域(见表4)。

学习情境设计 以环评技术人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上岗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依托学院环评中心具体项目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教学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真实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书的编制。

课程的组织实施

笔者拟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程学习领域为例,说明课程的组织实施。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树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针对具体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技能。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职业技能和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系统地介绍应如何开展具体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技术方法,标准和案例实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岗位、企业及各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整合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和知识结构为目标,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及环评文件编制,在循序渐进的6个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职业角色转化。具体学习情境的设计及对应的学时、培养目标(见表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本课程学习情境的教学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进行。(1)资讯。对于每个情境的教学,教师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或告诉学生资料来源,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标准、产业政策指导目录、项目资料等)。引导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资讯。学生以4~5人分成小组,通过通读、讨论、查阅等方式学习相关资料,锻炼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的能力。(2)计划。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在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分析、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3)决策。分小组讨论,分析阐述各自制定的资料清单和工作计划,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最终的资料清单和工作计划,每组选派一名成员阐述工作计划和资料清单准备情况。(4)实施。按照工作计划分组实施,每个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扮演项目建设方、环评技术人员、环评文件的审批人、项目涉及的公众等多个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5)检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自查、小组互查、教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6)评估。模拟环评评审会的要求,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咨询者、引导者、指导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边做边学,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突破了传统的知识点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团队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完成状况及学生本人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能力目标,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勤、平时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也纳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质量考核中(见表6)。

课程改革的实现条件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建设。

环评实训室的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必须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现场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顺利开展必须有相关实训环境的支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工作任务的现场工作环境,完成相应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在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独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训室,配备了必要的环评软件、绘图软件、计算机、投影仪、GPS、数码相机、DV、资料柜等器材,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资源的开发 国家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与标准更新得非常快,而目前的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更新及时修订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时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训条件,结合项目内容与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开发出符合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全方位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目前,我院该课程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5人,兼课教师5人。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有注册环评工程师1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3人,具备清洁生产审核证书的8人;兼职教师中有注册环评工程师3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1人;兼课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有环评工程师3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2人。课程组教师都接受了国内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学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专业理论研究和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有较强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可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范珍,管亚风,黄志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0(23).

[2]邱梅,付正祥,段琼.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周凤霞,张朝阳,刘辉,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作者简介:

湛灵芝(1979―),女,湖南汨罗人,硕士,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