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03:1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德建设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篇1

    (XX年——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质极为重要,师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规范、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重要准则。为此我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自身成长和发展为目标,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规范自身职业行为为重点,严格约束和管理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学习师德典型。

    要学习新老典型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传统。

    (二)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

    1、自觉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法规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意识,升华道德境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学习政策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科学施教的自觉性。听专题讲座。观看由教育部录制的《师德启示录》和《教师礼仪》。写出观看记录和至少2篇的观后感。

    3、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三、工作措施   

    以学生评价作为透视自己师德情况的重要窗口。要重视学生的评价,胸怀坦荡,从征求学生的意见的角度出发,根据工作实际设计自我问卷,在所教班里进行自主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问题不一定很多,也不要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可以简单的从教育方面提一些问题,比如说你认为老师喜欢你吗?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害怕老师吗等问题,也可以从教学方面提一些问题,比如最近愿不愿意上课,作业量行不行等情况进行提问。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反思自己的工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四、主要内容:

    1、依法执教是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我要做到以法制教,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不做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事。

    2、我要做到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的道德规范,人民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做到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重要规范,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六、

    4、严谨治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教师做到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篇2

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州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大会,已经明确了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今天,我们接着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就是因为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基础建设作为保障。去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交通工作会议、农田水利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林业环保工作会议。为了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各会议精神,我们把各个工作会议的精神串在一起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并举,两个工作一起抓、一起强的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扩大内需和投资拉动战略,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交通、农田水利、城镇和环保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的跨越发展打牢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基础建设成绩显著,跨越发展能力提升

××当前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跨越发展就成为空谈,我们始终把打牢发展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举措,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跨越发展积攒后劲,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打牢关键基础,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通过多年建设,我州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已具雏形,交通通达能力不断增强。主干道建设取得突破。香格里拉至松园二级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州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随着香德、德维二级路前期工作的展开,拉开了我州三大主干公路建设的序幕。出口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维福、香稻公路正在加紧前期工作,香宁公路已完成前期,德贡、香木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香乡公路基本完工,四外通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州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乡乡通客车,乡镇通油路率达80%。机场三期建设圆满竣工。香格里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的航空运输和机场条件。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丽香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是全省推进的7个铁路项目中,进展较快的一个。由于丽香铁路地质复杂,据专家介绍,丽香铁路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比青藏铁路建设的难度还大,青藏铁路每公里的投资大概是3000多万元,而丽香铁路每公里的投资6625万元。铁路总长139公里,投资概算92个亿,甚至会超过这个数字。由于丽香铁路桥梁和隧道占整条铁路干线的72.9%,工期也由原来的4年改为6年,但我们要按4年内完工来推进工作。在丽香铁路项目上,我州打破常规,在立项批复以后,可研和初步设计同步进行,加快了丽香铁路的动工时间。丽香铁路有望在年内开工,××拥有铁路的梦想为期不远。

(二)夯实民生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是实现跨越发展基础中的基础。州委、州政府始终抓住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放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稳产农田建设快速推进。认真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不断完善渠系配套,高稳产农田地比重逐年增加。骨干水利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犁地坪、小中甸水库建设项目,“五小”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改善我州防洪、灌溉、饮水条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实施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沼气池和太阳能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三)做实窗口特色基础,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城镇化是××发展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多年努力,全州的城市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年底,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22.4%,三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镇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到20**年,县城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县城供水普及率92%;城市道路总长75公里;污水处理率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6%;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9%,人均绿地面积5.5平方米。城镇规划不断加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拉开城市框架,准确定位城市功能区划,完成了全州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试点片区20万平方米、香格里拉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香格里拉县垃圾处理场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德钦县城整治与拓展、维西市政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希尔顿生态旅游文化商贸中心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城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按计划分步骤完成了离退休干部职工住房补贴的发放兑现工作;实施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困难农民的居住安全问题得到逐步缓解;城镇廉租房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四)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立州之本。坚持生态立州,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工作;实施纳帕海国际湿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了污染源和土壤污染状况第一次普查和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州环境状况和土壤资源状况。进一步巩固“禁塑”成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全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处理好“三江并流”遗产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交通而言,到目前,全州还没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123.4公里,占全州公路总里程数的2.52%;三级公路87公里,占1.78%;四级公路2995公里,占61.6%;等外公路1666公里,占34.1%,公路还存在着等级低、通达条件差、安全系数小的问题。就农田水利而言,全州高稳产农田面积为10.35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5.7%,且存在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备,土壤地力退化,耕地质量下降,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从城镇基础建设看,全州29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编制了总体规划,规划覆盖率仅为31%,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还未启动,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全州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4个百分点,城镇化程度还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年全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0升,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仅为240元,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还存在着城市功能不完备,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存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屡禁不止;城乡环境改善难度不断加大,全州污水处理率仅为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6%;天然林保护工作难度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环境管理能力弱等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不断加大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我州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对推动我州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州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再攻坚,民生工程落实再落实,维稳措施细致再细致,生态工程具体再具体年”。这是因为,全州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项目,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撑,有大项目才有大投资,有大投资才有大发展,有大发展才有大效益,这个是我州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当前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的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牢牢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放松,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今年我们决定实施19个重大建设项目和40个重要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90个亿,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资金、抓项目协调、抓项目落实、抓监督检查,一抓到底,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要实现××跨越发展,基础建设是先决条件,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眼于拉动和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突出重点基础,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实现全州交通跨越发展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一段时间,交通基础建设要按照建设一条铁路,两个机场,三大主干,四外通道和五千公里农村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思路,以建设连接滇川藏的重要通道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把××建成东部藏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要加快推进丽香铁路建设,并争取在“十二五”前期实现通车,州人民政府将成立铁路建设办公室,全力推进丽香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香格里拉至德钦、德钦至铁路前期规划工作。二要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为重点,基本实现州内主干道高等级化、出口通道和县乡道路油路化。争取三年内完成国道214线香格里拉—德钦二级、德钦—维西(塔城)二级路建设,新开工建设连接周边地区的香格里拉—宁蒗、香格里拉—乡城旅游北环线、香格里拉—稻城、德钦—贡山、维西—福贡等公路。以改善农村道路通达条件,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为目标,继续实施好县乡(镇)硬化通畅工程,加快推进无油路乡镇的路面硬化,每年实施并完成500—80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全州所有乡镇实现路面硬化,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公路,并逐步硬化路面、提高等级,到“十二五”前期全州实现村村通公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香格里拉开发区松园段高速路、香格里拉—维西塔城二级路等骨干交通项目的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为××交通真正实现跨越发展储备好一批项目,到“十二五”末,香格里拉至松园公路建成高速路。三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机场设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到“十一五”末再开通2—3条航线,争取早日把香格里拉机场建成东部藏区重要的国际口岸机场;要积极推进德钦小型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在2010年内完成前期工作。

就当前来讲,要推动丽香铁路尽快产生实物工程量,争取完成投资5亿元。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已被列入20**年全省新建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积极采取措施,积极配合做好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前期工作,香德路争取在今年11月前开工建设,德维路也要在年内开工;同时,要加快德盐公路、羊拉公路、香乡公路、洛吉公路、德贡公路、香木公路、通村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香乡旅游北环线在9月份开工。通村公路要完成600公里的建设任务。20**年,交通基础建设要力争完成年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12亿元。

(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按照建设好六大工程(即中低产田地改造、骨干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防洪防涝工程)的思路,以兴修水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推进小中甸水利枢纽和梨地坪、康斯水库建设步伐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澜沧江沿岸及全州骨干水利工程和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三面光防渗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以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化程度,切实加强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地、农村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水土保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通讯、农村能源沼气、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州高稳产农田由20**年的10.35万亩增加至16.65万亩,净增6.3万亩,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州水利工程控制供水能力5043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26万公顷,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村安全饮水8.97万人,防洪除涝保护面积达5.45万亩,受益人口达6.8万人;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提高城市用水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州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万亩。全州不同层次高稳产农田达到31万亩,全州年粮食产量达14.5万吨以上;水利工程控制供水能力65533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33.825万亩。

今年,要继续加快推进犁地坪、小中甸、康斯水库的建设进度。犁地坪水库要完成投资8000万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实现水库蓄水;小中甸水库年内完成导流渠开挖,主体工程开工;康斯水库要争分夺秒地抓紧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年底开工建设。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和六十条骨干沟渠建设,完成100件五小水利和10条骨干沟渠建设。继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完成2万亩高稳产农田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再实施1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做好农田水利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渠道除险加固、灌渠疏挖、水毁修复及综合治理等工程。优先解决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饮水环境及条件。继续做好中德财政合作××香格里拉人畜饮水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牧区水利试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对我州牧区水利项目进行专项倾斜扶持。

(三)加快城镇基础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

要按照“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打好基础、定位准确、突出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丰富功能、美化环境、强化管理”的思路,城市、集镇、乡村规划都要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进行规划,规划制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项目建设,不能因领导的个人意愿而随意改变规划的内容。以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特色文化城市和开发区窗口城市为重点,打造具有经济、文化、商业、社会价值“四值”的特色城市,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打造以香格里拉县城为中心,德钦、维西县城为两翼,连接滇、川、藏主要通道为轴线,经济开发区为窗口,主要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按照城镇规模适度,职能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布局科学、产业结构合理,民族特色突出的要求,建设具有高原生态、民族文化、时代气息的特色城镇。要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照明、电网、通信、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2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10.2万左右;城镇供水普及率93%;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8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5%左右,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气、供暖、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象有较大改观,基本适应发展的要求,新增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普及率95%;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一要认真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转变规划工作滞后这一制约我州城镇发展突出问题;要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经营城市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全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围绕到2012年前把香格里拉县城建设为可容纳10万人、维西县城可容纳3万人、德钦县城可容纳1万人、开发区可容纳1万人,同时建设10个特色小集镇的目标,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要重点抓好香格里拉县城希尔顿旅游文化商贸中心、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项目、香格里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维西县城市政二期、德钦县城拓展整治等工程,加快三坝乡、永春乡小集镇建设步伐。要求希尔顿旅游文化商贸中心9月份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几个五星以上酒店、饭店,做好火车站商贸中心前期规划等工作,城镇建设力争完成8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三要切实开展好民居工程建设,不断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困难。要积极向省和国家汇报和争取,并结合实际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建设。今年,向上争取的廉租房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力争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500户。四要不断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今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房地产业发展,全年全州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3.5亿以上,把房地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要加强城镇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配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实施综合执法,发挥整体功能,强化执法队伍的素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道德修养;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路子,促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打牢生态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我们要站在全国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把保护××的生态环境这根主线贯穿于全州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都要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到2010年,争取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4%以上;三县县城及开发区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内;两江流域水质达一至二类标准,一、二级支流达到二类标准,高原湖泊达一类标准;三县县城及开发区自来水使用率达95%以上,尽快对饮用水源进行划定保护,使水源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6平方千米,封禁治理面积6300平方千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早日启动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对生态良好区采取抢救性保护,生态功能脆弱带积极恢复,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到“十二五”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7%以上,以“两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有效地保护“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工业园区污染得到集中控制,城镇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状况全面改善,基本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初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们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按照《“两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做好“两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二要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结合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有特色的经济林基地。三要紧紧抓住中央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增加对生态脆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支持力度这一机遇,继续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和项目。四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省政府下达我州的环保目标任务完成。五要逐步淘汰和取缔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高污染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环保型、节能型的大企业,从源头上抓好、抓实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六要继续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作,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解决草场过牧问题,实施2.8万亩公益林管护,加快推进纳帕海湿地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20**年完成纳帕海水质处理,达拉河整治工程投资5000万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按照《××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要求,有步骤、分阶段、规范有序地推进全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七要认真贯彻执行迪政发〔20**〕25号文件精神。目前,在矿业、水电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林地和林木遭到破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迪政发〔20**〕25号文件对保护林地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强有力的措施,继续落实好这份文件精神,对我州保护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矛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八要继续做好城市面山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九要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节柴改灶和太阳能,今年新建沼气池2000口。十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力度,合理、有偿、规范、有序地依法进行开采,严禁破坏性开采,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促进基础跨越

篇3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包括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团体和设施、人际关系、学风等。班级文化对于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硬性的灌输,它创造了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学生积极上进和做人的心灵的“磁场”并弥散在学生之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让学生自觉自愿而不知不觉地接受其影响,受到其熏陶、感染和鞭策。学生在班级文化的氛围作用下,能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人生方向,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可见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的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优美的教室环境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比较大。笔者作为班主任很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墙壁四周悬挂名人名言,宣传栏中张贴班纪班规、班级信仰等;激发学生动手盆载鲜花:教室的阳台上我和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废弃的盒子、瓶子、罐子等制成花盆养花、草,让学生在养花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在养花中享受到劳动的乐趣;教室卫生的管理力创无尘教室,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减少飞尘的污染……这样就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畅通的信息网络

心里学研究表明:“信息的沟通是群体的凝聚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必须加强信息沟通。那么一个班级体形成怎样的信息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结合时代这一特点我将班上的同学QQ号收集并建立群组,课余时间和学生群中一起交谈,针对班上出现的某些情况可以在群中发动大家进行讨论,这种不面对面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弥补面对面交流时学生的对老师的敬畏感,可以让学生将心里想表达的、困惑的思想和老师更加真心地交流,一个有效的无声教育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三、优良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样也有着自己丰富而又独特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八个字,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忠”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忠于国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等等都是其具体内容,它要求的是个人对祖国、对人民、对职务的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孝”是“人性”的体现,是人伦之本。“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清・王永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这些都是古代典籍中对“孝”的论述。“孝”道思想,对人心的凝聚、社会的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是“真”是“实”,即真实无妄,是天道的本然,道德的根本,“养心莫大于诚”,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都由此而来,如诚实做人,诚恳待人,对事业忠诚等。

“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是指守信、平等、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诚”“信”都是人际关系中能交友成事的重要保证,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礼”是文明,是有礼貌、知礼节、循礼仪、能礼让、遵礼制、礼尚往来,它是文明的象征,根源于人的恭敬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义”是正气凛然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人生理想、信念与追求的显现。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我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以义为基础,不仅形成了“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而且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礼”“义”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的道德素质。在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历史人物,往往被推为民族的英雄、典范。

“廉”是清白为人,知“耻”是有尊严,有人格地做人,知廉耻,是古人做官为人的准则。

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孝顺仁爱、谦恭礼让正是在传统美德所提倡的“孝”“礼”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人尚“孝”,“百善孝为先”,古人尚“礼”,“不学礼,无以立”,讲求的是人与父母、人与他人(同志、朋友、上下级)的相处原则,也是个人自立于世的为人准则。在现代,“孝顺仁爱”“谦恭礼让”也同样是人在与长辈、同志、朋友相处时要遵守的准则,对长辈孝顺、对人仁爱、与人为善、为人谦恭等等都是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内容。自古及今,凡是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感人事迹的人也常被人推崇,受人景仰,如古有孝子曾参,今有捐。肾救母的田世国等,他们都成为了古今人们学习的榜样。

四、公开的班级日记

每带一个班级我都会在班上挂一个“班级日记”簿,鼓励同学们在上面畅所欲言,探索人生真谛,收到了共同求索的效果。

“我不知道我来到世界上到底为什么?”一个署名“迷悯者”的同学这样写。接着就有许多署名“你的朋友”的同学回答。其中一个写道“朋友,你知道么?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为了创造世界,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对世界作出贡献便是我们的人生目的”。接着又有“觅知音”的同学提出,“如果我们都对社会作贡献的话,那么贡献给谁呢?难道人生就不应该向社会索取一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有一个人提出一个疑问,便有几十个同学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关于“人生的目的”“读书的目的”“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潇洒”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讨论开了,有的同学一次又一次发表见解,通过讨论,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我每个月认真地翻阅这本“学生心灵的记录”,它使我看到了班级前进的轨迹,我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班级日记本上,鼓励同学们继续开展讨论。

篇4

一、引言

从本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其社会和经济改革过程中,相继为其为数不多的农民建立起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以下简称农民年金保险计划),从而将农民全部纳入其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这些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社会养老年金保险最早是出现在城市,随后才逐渐扩展到农村。在农村,开始是农业雇佣劳动者,其后才扩展到全体农民。其间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德国在1889年就建立了雇佣工人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直到1957年才扩大到全体农民;日本在1941年开办厚生年金保险,1959年建立国民年金保险,1971年才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美国在1935年开办职工养老年金保险,直到1981年仍有25%的农民及农业工人没有享受政府的养老保险保障,直到1990年才全面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加拿大从建立雇佣工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到农民年金保险计划相隔了64年(见表1)。表1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时间及经济发展水平(附图{图})注:人均GDP,接美元现价计算。②a是1978年数据;b是1992年数据。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81,1990,1991,1993年;《社会保障实务大全》,新华出版社。

事实表明,各国国情尽管不同,但建立农民年金保险计划都远远滞后于为城市的

雇员雇工建立的国民社会年金保险计划。其客观原因、规律性如何?对我国建立农民社会年金保险计划有些什么借鉴意义呢?

二、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挑战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很小,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地位已显著降低。农村经济极不稳定,农村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农民收入普遍低下,生活日益贫困;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农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加之,西方国家的居民一般家庭观念比较淡薄,往往也不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老年农民一般都依靠自己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养老,但农业劳动力的老化进一步加剧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成为各国工业化发展的障碍。西德是最早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国家,在1957年,西德的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产值份额仅为5.7%,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为13.7%,而工业产值份额却为54.5%,工业劳动力结构份额为47.3%。50年代的德国已是十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工业剩余的支援。日本是1971年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当时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低,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0年代初的25.6%下降为8.0%,工农业产值的比例为9.2:1,农业劳动力人数由50年代初的50.9%下降为14.7%。农业生产增长率1951~1961年平均3.6%,1961~1970年平均3%,1971年比上年负增长6%。[1]丹麦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一向占有重要的地位,丹麦以生产粮食

为主,到60年代转而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中由60年代的14.0%下降到1976年的6.9%,农业的地位迅速下降。芬兰粮食生产到1968年才自给有余,但是到了70年代中期各种主要作物产量有所下降,如小麦由1976年的654千吨下降为1977年的295千吨,黑麦由178千吨下降为80千吨,燕麦由1573千吨下降为1023千吨,马

铃薯由948千吨下降为737千吨,甜菜由610千吨下降为560千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也因此大受影响,1975年为0.6%,1976年为0.3%,1977年为0.4%。波兰政府也是70年代中期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其农业份额相对于其他各国高些,但也只有14.5%。由此看来,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问题比较突出,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甚至严重负面影响。

2.人口状况的变化农业人口状况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很低。如日本当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24.1%;丹麦1997年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20%;芬兰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40%;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是波兰,也只有42%。这表明各国在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其农业人口远远低于非农业人口,或者说,非农业人口已经超过了50%以上。虽说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明显下降,可是各国面临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导致的农业人口绝对量的增加,以及农业人口的老化,为各国所担忧。根据人口经济理论所确立的人口增长模型(见图1),一个国家的人口要经历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型的转变过程,这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与工业化发展以前的时期相对应,人口增长的第二阶段大致与工业化的初期相对应,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居民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从而引起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高出生率与低死亡率的并存使得人口增长率急剧上升;人口增长的第三阶段大致与工业化中期相对应,这一时期死亡率仍在下降,但下降的进度放慢,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妇女文化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参与率的提高,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使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要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幅度,从而使人口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的第四阶段大致与工业化的后期相对应,这一时期出生率的下降步伐明显趋缓,而死亡率因趋于极限而难以下降,这样低出生率伴随着低死亡率,人口变动逐渐趋于稳定,且增长率趋于零。

(附图{图})图1人口增长与工业化对应关系模型图注:①发达国家指首批工业化国家,如英国、西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②后起国家指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波兰等。<BR>人口增长阶段与工业化成长阶段的对应关系意味着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经济发展一直都面临着人口高增长的压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往往在这一阶段形成,如果农业部门不能供给充足的剩余,则经济要成功地度过这一阶段是困难的。农业人口的高增长严重制约着农业剩余供给的增加。因此,摆脱这一人口陷井的根本办法,就要求尽可能快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积极地对农业人口的高出生率进行必要的社会控制,而社会控制的结果,使出生率急剧下降,由于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死亡率也急剧下降,这个在人口高出生率

时期出生并存活的人在过半个多世纪后成为白发老人,换句话说,在半个世纪后,将有一个老龄人口高峰期,这些老龄人口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根据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时间看,正是在老年人口压力最大的时候(图1中的阴影部分)。3.经济发展的水平

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制度的背景是在农村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情况下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尤其是像西德、日本等这些发达的国家,从它们工业化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当它们充足的吸纳了农业剩余而有了大量资本积累完全走上了工业化发展道路之后,农业的发展缓慢难以与工业的发展相协调,此时,需要以工业剩余

来补充农业。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高度发展,表现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水平化,人均GDP很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国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除了斯里兰卡人均GDP只有386.9美元,波兰人均GDP为1822美元外,其他国家人均GDP都在2000美元以上。但是根据各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看,只要人均GDP达1000美元(按1980年美元价计算),就实

现了工业化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即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的使命结束。这一阶段美国用了80年时间,日本持续了40年时间。相反,韩国、台湾等后起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农业提供剩余持续时间要短得多。在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使命结束后一段时期,常需几十年时间工农业要进行各自的积累,自我发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各国陆续建立工人年金保险制度,为保障工人的生活安全,老后有良好的经济保证。日本是在1941年建立工人年金保险的,而在30年之后的1971年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均GDP达3802美元(按当年美元现价计算),日本便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同年,日本建立了农民年金保险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建立农民年金保险计划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所起的作用给农村居民提供了一种社会福利,而且是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保障措施的组成部分。

三、结论与思考

如果将各国工业化成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则大致划分如下:第一阶段:经济起飞时期,工业的发展要完全依靠农业的支援,即以农养工阶段。若工农业的结构比例为6:4,农业劳动力份额不超过55%,人口城市化率不低于35%,人均GNP不少于1000美元(按1980年汇率计算),则经济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剩余积累,农业和工业平等发展,即工农自养阶段。若工农业的结构比例为8:2,农业劳动力份额在30%以下,人口城市化率在50%以上,人均GNP在2000美元(按1980年汇率计算)以上,则

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三阶段: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完全依靠工业剩余积累,且农

业的发展需要工业支持,即以工养农阶段。前述分析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建立农民年金保险计划大都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即工业化发展靠自身积累,且其剩余反哺农业时期。依世界各国的经验,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初期,一般所采取的措施都是进行农业价格保护,进行农业投资,之后,才是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美国以工业剩余回流农业为内容的农业保护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日本是60年代初期,开始以工业剩余回流

农业进行农业保护的,同期建立了农业工人的养老年金保险,但直到71年才建立了农民年金保险。台湾省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农业保护的,但农民年金保险的建立是在90年代初开始的。根据以上资料和分析,我们对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其他经济指标粗略推断如下:(1)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15%以下;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在20%以下。(2)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且总人口增长处在人口增长的第Ⅲ阶段中后期(图1阴影部分)。

(3)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当年美元)。按照这一推断,那么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呢?是否具备建立农民社会年金保险制度的条件呢?(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各部门中的份额为20.6%,农业劳动力份额为52.9%(1995年统计数据)。(2)我国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1%,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21.6%下降为1995年的17.12%,而死亡率由1990年的6.67%下降为1995年的6.5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0.55%,正处在人口增长的第三阶段中期。(3)我国在1995年人均GNP约为1000美元(按1979年的不变价计算)[2]。对照国外的经验,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还不具备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经济条件。统计表明,我国工业净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净产值是在1971年

,这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体转向以工业为主体的临界点,当时农业净产值的结构份额为47%左右。经过约15年的过渡,到1985年,我国净产值的结构份额基本稳定在41%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全国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60%,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6.6%,人均GNP按1980年汇率计算已接近600美元(若按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计算人均DNP接近1000美元)。根据前述各项指标,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在80年代中期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工业与农业平等发展的阶段。当然,尽管我国工业化水平目前很低,可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那些工业化国家当时的水平。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的势头,1979—1991年GNP平均增长率达8.6%,人均GNP平均增长率为7.5%,1992年、1993年又分别创造了12.8%和13.4%的世界记录。而1965年到1990年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4%,根据有关预测资料1990年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3%,按照该增长速度,中国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等于1990年的10倍,203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等于1990年的19倍。预计中国在2050年前后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万美元左右(以1990年美元汇价计算)。依发达国家经验,工业化中期一般所用时间较短,如美国用了30年,日本用了10年,台湾地区用了10年。那

么,我国依目前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就会渡过这一阶段而跃入工业化成熟期或更高的阶段。如果经济确如所预测的速度发展,全国性的、真正的农民年金保险制度要到15—20年以后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不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很大,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相当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苏南地区1993年人均GNP已达到1500美元(,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按当年汇率折算),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只占7.7%,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为26.3%,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大体相当于日本60年代后期,台湾地区70年代后期,韩国80年代初期水平。因此,这些发达地区可以早一些开始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制度。与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相比,我们在这里所得的结论显得不大协调,观点似乎有些保守。但任何制度变迁首先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尽管强制性制度

迁有其必要性,但也必须认真考察其成本和效果。参考文献:

1.李pèng@①:《农业剩余与工业化的资本积累》,西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

2.田伯平:“东亚发展模式与苏南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南京),1995年第4期。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施工

Abstract: The so-called electric automation is the full name of the special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t as a discipline, dabbling in electrical information field, but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t develops very rapidly, and now has been relatively mature,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 tech indus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其实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施工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包括前期的组织与规划,中期的具体实施与操作以及后期的完善和检查等,而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电气自动化在施工方面的组织设计工作。如果想要使这一项工作做的完美无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详细的方面。

1电气自动化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详细编制说明

1.1 其施工技术方案要依据详细的设计图纸,并要结合以往的经验编制,

1.2 要做到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一体

1.3 要做到“项目总工”与“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这两种表述。

1.4 要采用正确的编号方式来编制

2电气自动化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2.1要有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说明书

2.2要有投标文件;

2.3要有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以及质量评定标准

3电气自动化的施工组织工程的概况

3.1简单的工程概况

3.2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

(1)现场的用水

(2)现场的用电

(3)现场的交通运输

(4)现场的办公、生活场地

4电气自动化的施工组织部署

其一,是工程的实施目标

1) 工程的质量要达到优良

2 )工程的工期要满足业主的要求

3) 工程的安全及文明要达到施工目标

其二,是施工的管理组织以及管理的架构

1) 我们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法”来进行项目的实施

2 )电气自动化的施工管理部要学会组建以及劳动力的调配

其三,是施工实施的安排以及部署

1) 确定施工阶段的具体划分

2)做好施工的准备期准备

3) 做好安装期的实施

4) 做好设备调试期的准备

5) 做好竣工验收期的准备

其四,是施工管理的保证

1) 做好项目质量的管理

2) 做好项目安全的管理

其五,是施工计划以及控制的措施

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说明,这不等同于施工设计的编制

2) 确保施工进度的计划

3) 确保工期的保证措施

其六,是施工的技术管理

1) 要加强对于施工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

2) 要加深对施工图的理解,同时要做好图纸会审的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3) 要加强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同时要确保技术文件资料的有效性

5电气自动化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其一是施工的基本程序和施工准备

1) 要做到详细的读图

2) 要做到图纸的会审以及综合布置

3) 要做到材料的准备

其二是电气以及防雷的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其三是要做到自控系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6电气自动化的施工组织进度计划以及工期保证措施

6.1要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

6.2要确保劳动力的总计划以及机具的总计划等施工计划都要以施工的总进度计划为主要依据编制。

6.3要确保工期的保证措施做到完善

7电气自动化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需用量的进场计划

其一是劳动力的进场配置计划

其二是施工机械的进场配置计划

其三是主要材料设备的进场配置计划

8电气自动化的施工准备计划

施工的准备工作是保证电气自动化施工工程并且是顺利连续施工的重要前提,这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而且是有阶段性的工作,因为准备的工作不仅在施工前,而且还要贯穿于电气自动化施工的全过程。

作为施工的准备工作,其中的工作范围可分为阶段性的施工准备以及作业条件的施工准备。其中,我们在进场后需要向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详细了解工程情况,其中包括了工程的设计意图、原理,工艺流程、质量标准以及设备材料选择、土建和其它配套工程进度计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施工前,需要作好下列的准备工作:

1) 要做好图纸的会审以及设计交底等技术准备工作,此外还应该熟悉施工的图纸,了解其设计的内容以及设计意图

2) 我们还要收集以及掌握必备的一些技术资料

3) 在施工的编制工程中,还需编制工程所需要的技术文件

4) 我们还要做好安全技术的质量交底工作

5) 要做好组织设备、材料以及施工机械的准备工作

6) 要能成立项目管理部以相关的及组织劳动力

7) 要能编制有针对性的工地管理的制度

8) 在施工前夕,还要学会临时设施布置

9电气自动化的施工工程主要的目标以及指标

9.1 施工工期的指标:一般是提前5 天左右竣工。

9.2 工程质量指标:一般要达到区优良样板工程的标准。

9.3环境目标和指标:这包括了使用环保型灭火器;对于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以及对于一般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回收

9.4 安全目标:这包括了要杜绝重大伤亡事故;促使工伤事故频率减小;使得机械的完好率有所提高;要做到特种岗位劳保用品配备率百分之百。

9.5文明施工的目标:

对于施工而言,我们要严格的执行国家有关文明施工规定,严格按照我国《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要求去执行

10电气自动化的施工工程中所采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对于项目经理部,我们要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以及国家的施工和验收来规范组织本工程的施工并且认真去执行。

最后,我们简单的说一下,电气自动化施工方面的简单措施。一般而言,电气自动化的工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考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调试阶段以及工程验收阶段。

10.1考察阶段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0.1.1工程地点的选定

10.1.2环境条件的挑选

10.2设计阶段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0.2.1熟悉基本的工艺:因为电气自动化的目的就是根据生产的要求,这个主要是采用了PLC系统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控制以便来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可靠性,这样做可以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所以说,电气自动化是为生产与工艺而服务的。电气自动化所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先是需了解各项的生产工艺,这对与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熟悉,并且要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产生的依存关系。我们为了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通常会在系统中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以及变送器、行程开关等。另外,我们还需要根据工艺的流程图来确定所有的就地表以及传感器的个数和量程,并且进行仪表的选型,从而来确定具体的型号以及安装方式并且制作出仪表采购清单。

10.2.2了解电气设备的布置情况;这期间,我们需要盘点系统中的动力设备并且设计动力的设备主回路以及控制回路;从而我们可以绘制出电气原理图以及就地控制箱(柜)尺寸图还有柜内布置图、柜面元件图以及端子接线图和安装图等相关图纸;像是类似统计仪表、传感器等必须要用的电源电缆以及信号电缆类型和长度我们要确定其中的布线方案,统计出所有的电线电缆的规格长度以及管线和桥架等布线部件数量,来编制出设备功能描述说明书。10.2.3通过制作电气设备及传感器清单从而来确定系统中的I/O点数;另外根据相关的工艺的流程来确定PLC站点的各个个数以及其PLC所确定的I/O点数等等。

10.2.4最好,我们还要根据系统以及设备功能的描述说明书来编写其PLC程序。

10.3施工调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好电缆布线这需要在施工的前期与土建相互协同施工2)在工程中要就地控制箱柜安装以及PLC柜安装

3)在工程中还要确定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安装

4)确定好施工的接线

5)以及施工的接线检查

6)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逐一的上电测试。

7)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仪表以及传感器进行详细的参数设定、标定。

8)做好程序的模拟调试

9)做好程序的联机调试

10)最后,做好程序的参数优化以及程序的存档。

10.4竣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竣工资料的整理,这包括了图纸、程序以及培训资料和系统操作维护说明书

2)对于运行人员的培训

3)对于工程竣工的验收

11.参考文献

篇6

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还不够强

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认为档案管理不重要,至今没有争取到机构编制,也没有设置档案管理机构,甚至有些基层单位还没有专人管理档案。二是档案管理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主要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管理,时间精力摆布不到位,导致档案管理混乱,音像资料和原始文件保存不完整等。三是档案管理力量薄弱。一些单位缺乏人手,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档案,由办公室或者离退休老同志兼职帮助管理,责任意识淡薄,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保存等不到位,导致一些重要档案资料整理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

(二)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科学规范

一是档案管理秩序混乱。一些基层单位由于长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一些规章制度不够规范,档案资料收集归档等缺乏有效制约考核,造成了管理秩序混乱。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部分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新进工作人员、调入人员或者退休人员的档案没有及时归档,同时缺乏统一标准,档案目录与实际内容很多不符,给查找利用带来不便,也造成了档案资料的遗失遗漏等问题发生。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由于体制的问题,档案管理员一直没有专职的,大部分都是兼职,一些年龄较大的同志被单位领导安排担任档案管理员或者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或者青黄不接,同时一些老同志计算机水平较低,不知道如何运作计算机操作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往往造成工作被动,档案管理系统形同虚设,无法推广使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四是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还有待加强。档案室硬件设施不齐全,部分单位档案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办公室和档案室混用,甚至还没有专用档案室;有些档案室达不到“八防”要求,引起档案资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美观整洁完整;有些单位设备配置、档案装具都达不到标准要求,甚至有些单位的档案室还没有最基本的档案装具。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一是档案管理思想更新不及时。许多档案人员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岗位的价值缺乏认知,思想上没有与时俱进,对干好档案工作缺乏使命感、责任感。二是档案管理员业务技能较差。一些档案管理员对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等知识知之甚少,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不扎实,还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整体质量不高。三是档案管理员不够专业。不少基层单位缺乏专业的方面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还处于边干边摸索的阶段,对一些档案管理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相互混淆,迷糊不清,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四)档案管理保障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一些基层单位、部门包括兼职档案管理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做好纸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就可以了,导致本单位、本部门形成的电子档案建立不及时、疏于管理,电子档案流失严重,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二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滞后。电子文件档案形成后没有及时输入档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无法做到资源共享,不能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三是档案管理员不适应工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视听型档案资源不断涌现,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需要。

二、档案管理的有关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搞好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一是充实机构,落实责任。明确管理档案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全部档案日常工作及年度目标考核,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配齐配强档案管理队伍。通过公开招聘、内部交流、提拔任用等形式,选拔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强、文字能力水平高、计算机操作熟练、业务能力精通的工作人员充实档案管理队伍。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档案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环境。

(二)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软硬件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档案管理建设经费的投入,配齐各种档案设施设备。二是注重提升素质能力。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向书本学、向领导学,立足岗位,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要强化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档案管理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地区以及本地本部门档案馆跟班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档案管理专家、学者到单位举办档案管理知识讲座,对全体同志进行档案业务知识授课,提升档案管理知识普及率。要强化信息化培训。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加大对档案管理员信息化方面培训,最大限度减少档案信息的泄密,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要建立档案综合管理工作体系,对档案实现集中管理,规范档案管理操作流程,对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使用、鉴定销毁方面,确保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内容完整。要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制度、材料收集制度、鉴别整理与核对归档制度、查(借)阅制度、保管与保护制度、保密制度、定期销毁制度、交接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不规范行为,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篇7

一、我公司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1、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等级结构

我公司现有技师3人,高级工96人,中级工54人,初级工170人,技师、高级工等级的人员仅占公司技术工人总数的5.5%。

2、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年龄结构

近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由小到大以及我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性质的决定,36—45岁、46-55岁两个年龄段中的中级以上技术工人所占的比例呈现为高龄化态势,年轻的技术工人所占比例很小。

3、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文化结构

目前,我公司技术工人在本科以上、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所占比例依次为0.70%、3.5%、1.4%、35.7%、58.7%,由此可看出,我公司技术工人的文化结构还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今明两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及打算:

1、总量目标:到2006年底,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50人,其中争取增加高级技师1-2人,技师增加5人,高级工增加40人。

2、素质目标:全面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层次,,着力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级工以上等级的人员的比例,尤其要提高35岁以下高级工及以上人员的比例。今明两年内,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接受继续教育面每年达到80%以上,每人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

三、公司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方法:

1、职工培训制度我公司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从事的劳动苦脏累,职工素质相对较低等情况,对职工强化培训。在**市建设局、**市建委举办的特殊工种、造价编审、质检员、安全员、等培训学习班中,公司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让职工参加培训,不断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2、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制定技师、高级技师和职工持证上岗的培训、升级计划,依托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统筹实施,通过岗位培训和业务锻炼,我公司绝大部分技术工人都能执证上岗。

3、开展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培训,加强团队学习,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组成的QC小组,大家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提高了职工的素质。

4、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我公司与**市建筑技工学校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公司搭建了高级工、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培训平台。

5、积极参与各项技能竞赛。公司对各项技能竞赛都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并对在省、市以上技能竞赛中成绩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公司先后有吴小平、李冬林、贺建华等参加过各类技能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贺建华同志参加2004年木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市第一名,**省第二名,为公司争得了荣誉,促进了公司高技能人才学习的热潮。

四、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高级技术工人占比较低,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我公司高级工以上人员仅占公司技术人员总数的5.5%,比重太小。

2、技术工人的技能等级偏低,技术素质堪忧。

篇8

关键词 保险监管 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

保险监管文化,一般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在保险监管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监管干部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传统习惯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全体监管干部把个人目标和理想,统一到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内聚力,使全体监管干部团结一心谋监管、求发展;增强全体监管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维护保险监管机构的声誉。

思想政治工作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保险监管机构正确的工作方向,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保监会党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密切结合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实际和监管实践,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险业发展要求的监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保险监管“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通过上述对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监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到,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工作对象、方向、目的等基本相近, 但工作手段、内容和载体等又有所不同。

(一)相融性。

从工作对象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监管干部积极性为目的。保险监管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突出监管干部的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培育合格的优秀的保险监管干部队伍。

从工作方向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保险监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受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保险监管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能更好地保证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工作方法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一些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工作途径对保险监管文化的宣传、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从工作环境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既确定又变化的监管机关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的。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分析各种因素,根据各自特点,找准工作基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同步取得成效。

(二)相异性。

从工作手段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监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的同化,提高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正面灌输、系统教育,主要通过政治手段,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着重解决监管干部的思想政治问题。

从工作内容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层面,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反映在思想意识方面。保险监管文化全方位地影响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作用于监管干部的思想,通过解决思想问题对监管干部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较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

从工作途径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对监管干部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和调节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多地强调思想、政治等精神因素,通过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激励监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可以有效指导和促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为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引领航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载体,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可充实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想、新领域和新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配合和支持, 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同样,没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一个坚实的基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关系,对于形成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

篇9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用教学的理念认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用课程的形式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的一种工作模式。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中蕴含着师生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精神的追求,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是一种创新性活动,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目的与手段的高度融合,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德育与美育功能的自然契合。把美学精神渗透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的始终,用审美的标准设计教育情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以提升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生命力与活力。

关键词:美学;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审美设计;实践

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审美设计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逐渐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应运而生,并提上重要议程。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用教学的理念认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用课程的形式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的一种工作模式。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对辅导员角色进行了科学定位,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性,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素质,使辅导员获得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辅导员工作的潜能。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针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探索,为深化“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富有实践价值的经验做法。但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在美学角度的研究存在空白。

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具体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情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提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情境审美设计问题;教育方法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课堂气氛不活跃,提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教育方法的审美设计问题;教育内容相对枯燥,使学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提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教育内容的审美设计问题;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提出了师生关系的审美设计问题。可见,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中从教育到教学,从宏观到微观,从动态到静态,无不存在大量的审美因子,无不蕴含着师生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精神的追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充分认识到必须把美学精神贯穿于工作课程化的全过程,充分挖掘课程化过程中的审美因子,重视教育过程的审美设计,为辅导员树立审美化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生命力与活力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来分析探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问题,把审美理念和审美标准应用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过程中,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研究提出广阔的空间和崭新要求。

二、审美设计应用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践价值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是遵循美学原理与德育的规律,运用教育技术学的成果,对德育活动进行美的设计,以形成和调整德育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求得德育与审美的高度统一。

(一)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目的与手段的高度融合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既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其价值理念在于使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与教育活动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以满足师生的共同利益需求。以基础指导课单元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为例,课程化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了解生命的宝贵价值,珍惜生活,真爱生命。因此,教育效果考量的方法不是以分数作为指标,而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智慧和内在精神,是一种道德情操和美感体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摒弃各种虚假的目标,去面对真实的生活,面对真实的自我,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为学生精神的陶冶过程,把技能的训练过程设计成为学生心灵丰富的过程,把能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成为学生智慧提升的过程,[1]将整个课程化教育过程设计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理想信念培育过程,体现大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格的最高追求。在这种要求下,必然追求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过程中目的与手段的高度融合。

(二)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德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中的审美设计既是对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也是对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课程化过程中要求挖掘多方面的审美因素渗透于教育活动之中,既要考虑教育过程的优质高效,又要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带来审美体验。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正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中审美设计的要求。例如在基础指导课的行为引导教学单元里向学生传授好习惯养成的具体方法时,针对学生理解肤浅的现象,不能枯燥呆板的以命令式的口吻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要直接找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提问“学校在晚上十一点熄灯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同学对此问题会很感兴趣,辅导员可以由此展开人体生理周期教育、十二时辰的科学作息教育及好习惯养成的具体实操演练。这种课程化过程中的审美设计采用体悟、意境等美学思想,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沉闷、呆板的教育形式,使教育过程充满了愉快、和谐的美学气息,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2]这种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具有浓厚的美感意蕴。

(三)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德育与美育功能的自然契合

传统的教育偏重于知识的快速传递,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带来影响。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不仅是一门教育工作,更是一门审美艺术活动,是赋予创造性的、与培育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工作,是育人的艺术。其着眼于大学生人格发展、认知发展、道德发展等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思想引导者,还是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发展的塑造者。这个根本性角色定位,决定辅导员德育功能与美育功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创造性的吸收与转化知识,运用教学艺术方法,采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丰富有趣的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与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交流、情感沟通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活动不仅追求大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潜能、提高道德修养,还需要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发展,充满自由创造的喜悦,获得美的享受,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教育内容喜闻、乐见、爱参与、易接受,在接受知识滋润的同时得到审美熏陶,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德育与美育功能的自然契合。

三、审美设计应用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基本实践环节探讨

确保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质量提升,激发辅导员在课程化工作模式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应着重从增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艺术魅力上下工夫。把美学精神渗透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过程的始终,用审美的标准设计教育情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以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在课程化过程中之间情感、内容、方法和关系的全方位共鸣。

(一)设计入神入境的教育情境

教育情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起着引导、感染作用,从而推动教育目的的实现。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和生活空间里完成的。教育情境是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及教学氛围,它所要达到的是学生与教育情境融为一体的、入神入境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辅导员必须要精心设计充满美感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充满的喜悦体验,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产生求知的冲动和欲望。例如,在物质环境设计方面,辅导员要在教学之前布置一种优美宜人的课堂环境,如教室的选择、座位的排序、教具的摆放等方面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感美意;在心理环境设计方面,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平和开放的心境,使学生以情入境,消除一切功利的欲求,以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吸纳新知识;在教学氛围设计方面,要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使教育内容中含蓄、潜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浮动起来,生发开去,诱发和开拓的学生审美想象空间,结合审美情趣,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联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见,美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对接,使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产生心灵对话的欲望,享受表达和聆听的喜悦。

(二)设计会心会意的教育内容

按照大学生德育培养的规律及辅导员具体工作实际,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大纲分为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两部分。其中基础指导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单元、党团建设单元、行为引导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单元、就业指导单元和资助与服务单元等六个单元。专项指导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课、学生党建指导课、共青团工作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资助与服务指导课、公寓生活指导课、学风与行为指导课、学生组织建设指导课等九个单元。基础指导课与专项指导课的每一单元都设置若干子课程。

[3]可见,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大纲涵盖面广,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理念。因此,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育内容中注重美学的渗透,设计会心会意的教育内容,是实现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会心会意即要求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对辅导员所传授的内容领悟于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辅导员教师充分挖掘教育中的美学资源,把美学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既要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相联系,进行思维加工,理解知识的本意,又要引导学生认识、感受、鉴赏德育内容蕴含的美学意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无处不含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美的意识[4]。

(三)设计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等思想和文化品格逐渐提升,要求辅导员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取而代之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5]适应大学生多层次不同的兴趣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美学理念,讲究教育和说理的艺术性,把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事实结合起来,把知识传递与审美体验融合起来,更能促进大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唤醒大学生强烈的荣辱感和上进心,真正做到启发人、诱导人,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终目的。马克思在谈到方法的运用时曾经说过:“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6]可见,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课程内容的丰富、有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力量,这种力量比课程本身更具有活力,更为生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课程化教育内容达到了入情、入理、入心的教育效果。如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学习这些知识时,既要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作用,又要注重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含的和谐之美,把美学精神渗透进教学之中,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形象生动的审美活动。

(四)设计共情润心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7]共情润心的和谐师生关系对增强教育效果至关重要,这也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应有内涵和内在要求。所谓共情润心,即是师生之间通过对教育内容的体悟,进而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深深的吸引,以至于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境界,使辅导员与学生融为一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产生一种心灵契合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共情润心的境界,要求辅导员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审美设计。正如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曾经指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课程化过程中,辅导员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育环境,努力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巧用生动艺术的语言和优美的形象塑造美、体现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愉快的心境,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师生之间心有灵犀。辅导员注意教育艺术,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做学生解决学业问题的良师、解决生活问题的益友、解决心理问题的知心朋友,其精神融入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在美的熏陶下师生心灵相通,心心相印,共情润心,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审美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审美设计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审美标准、审美方法、审美精神贯穿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各个环节,使教育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教育活动成为审美活动,形成以现代美学为导向的教育观,形成审美化的课堂教学特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提升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孙俊三.教育过程的美学意蕴[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43.

[3]陈永华.工作课程化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J].湘潮.2014(10).

[4]王海夏.遵循课改理念渗透美学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7).

[5]郑珠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106.

篇10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适应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的若干意见》(教基38号)、《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辽宁省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方案(试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

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工作要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二、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在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公开,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意见,努力避免主观主义,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2、实效性原则。在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不偏听偏信,不能只为评估而进行评估。

3、重建设原则。要把评估作为促进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改建结合,重在建设。

三、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

1、组织建设。包括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和职能发挥等情况。

2、制度建设。包括师德建设工作规划计划、宣传教育、考核评估、奖励惩处、民主监督、档案管理、经费保障等制度建设情况。

3、工作开展。包括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等。

4、工作成果。主要是指学校师德建设的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工作状况的评价。

详见《锦州市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四、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的方法

1、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评估学校。评估教育行政部门时要对其所属学校进行抽样评估,评估学校时,要对受评学校的教师的“师德档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样数应不低于总样本的10%。

2、对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要采取自评、社会评价与上级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估与随机抽样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对学校的评估,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应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并写出书面自我评估报告,存档备查。

五、评估结果及使用

师德建设工作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优秀单位,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整改。经再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