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30 16:4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岩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岩读后感

篇1

张爱玲,我喜欢这个女人的调调儿,模样自然是不差,美得哩。那次看个节目说张爱玲写《色戒》是因为嫉妒郑苹如的美貌,我去他个二大爷的,那是真的没见过张姐姐超凡脱俗的美。

我不是张迷,谁的迷我也不是,但是喜欢看她的书,就像喜欢吃炸酱面,喜欢穿JORDAN鞋,一样的。我不喜欢什么都归结到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路上,但确实是喜欢她。

记得第一次看的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惊了,这女人太不一般了,写得忒美了。文字那个细腻,柔着你的心和你的细胞,让你忍不住的让她的东西往你心里钻,肉里血里钻啊,可钻过去真的舒服啊。那个时候鸳鸯蝴蝶派的人不少,文字细腻的也不少,张恨水啊,朱自清啊,多得是,比比皆是,唯独她跟鲁迅,特立独行,一女一男,鹤立鸡群,摆明了就是一副全灭的架势。虽然我不喜鲁迅像匕首像投枪的文字,但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除了张爱玲,真的没人能灭了那家伙,他是个大师,真的,把刀藏得那么俊俏,也就是他了;张爱玲是走另外的路子,柔得美,柔得从小溪到宇宙都是她,你要是读不进去张爱玲,活着也就少了个味道,相当于你到北京没吃烤鸭,到了杭州没吃西湖醋鱼,到了大连没吃海鲜……

《红楼梦魇》最早是俺家书呆表姐给我推荐的,那时正是刘心武说红楼说的举国皆红之时,俺姐说了,张爱玲的好,坦白说,那说三四年前了,这一路过来,老是有那欲望,但是没有那机会,更没有那心。说实在的,张姐的文字是荼蘼那劲儿的,属于LV品级的,莫说小资,大资可能都享受不了。颠沛流离过去了,安稳下来就有心能看了,写得真好,服了。

篇2

[关键词]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治疗; 利胆活血解毒汤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50-01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一般常规的保肝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选用利胆活血解毒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32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HBsAg均阳性,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36岁;肝功能检查连续一到两个月ALT正常(<40u/L);血清总胆红素最低21.5umol/L,最高85.7umol/L。平均60.1umol/L。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予利胆活血解毒汤:茵陈、丹参、郁金各15g,栀子、黄芩、皂刺、制川军各10g,白花蛇舌草、赤芍各20g。加减: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腹胀尿少加大腹皮、车前子;纳呆厌食加山楂、鸡内金;乏力嗜睡加菖蒲、远志;齿衄鼻衄加蒲黄、水牛角;胸胁疼痛加延胡索、川楝子等。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20天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一个疗程血清总胆红素正常者(T.Bil≤17.1umol/L)9例,两个疗程正常者16例,3个疗程正常者4例,四个疗程正常者3例,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时间40.6天。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0岁,干部,2010年2月就诊。HBV感染5年,肝功能反复异常两年。经过治疗,ALT、AST恢复正常已达三月余,但T.Bil却一直增高,同时伴有胁肋隐痛不舒,偶有刺痛,纳差尿黄,神疲懒言。诊见面色晦暗,蜘蛛痣,舌暗苔黄腻,脉弦细;肝功能检查ALT、AST均正常,T.Bil57.8umol/L;乙肝两对半HBsAg阳性、抗-HBC阳性;B超:肝内回声改变,脾肿大。证属湿热内蕴,瘀毒久羁;治拟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化瘀退黄为法。予基本方加延胡索12g,川楝子10g,山楂15g,口服20剂后胁痛消失,胃纳增,尿黄减轻;服至30剂后复查T.Bil转为正常;B超示肝内回声稍改变,脾不大。后续健脾益肾,调和气血月余面色明亮,自诉身心舒畅,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

5 讨论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是指病毒性肝炎经过治疗后转氨酶恢复正常,但始终残留黄疸的症状,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究其病因病机,多为湿热疫毒内侵,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湿热内蕴于肝胆,肝郁气滞,瘀热互结所致。因此其病机为湿热、疫毒、瘀阻三者相互作用而成。治疗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化瘀退黄为法。方中茵陈利胆退黄,为治黄专药;栀子苦寒而质轻,清三焦利小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其所含的栀子甙等成分能促进胆红素代谢,抑制金葡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黄芩清热燥湿,利胆解毒,其所含的黄芩甙、黄芩素及黄芩乙醇浸膏能促进胆汁排泄,抑制黄疸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1];丹参作为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物,不仅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降低门脉压力,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具有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2];皂刺、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凉血;制川军、赤芍、郁金利胆祛瘀通络。诸药协同作用,相辅相成,其利胆退黄的效果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篇3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营造学校阅读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张贴名言佳句、字画,学校每天中午2点到2点30分开放图书阅览室,每周二、四中午1点30分到2点播出“阅读之声”广播,每周五阅读报《绿芽周报》出版,以此让学生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各班建立起读书角和成立了流动图书站,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登记。这些书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都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各班建立自由的读书小组,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 “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阅读成长笔记》展览”等园地,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

3、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课题组发放了《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了“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之成为习惯,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二、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8分钟自主阅读活动。我校利用下午第一节课前8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或集体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校本教材或“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大队部值日干部每天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班开展阅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2、开展课内课外互动阅读活动。“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五年级学习课文《江姐》,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看有关江姐的电视、电影、戏剧等;六年级学习课文《空城计》,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童话时,向学生推荐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向学生推荐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如《森林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穿过地平线》等,这样丰富了课外阅读量,最大化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开展读本推介活动。教师抓住“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本选择很大程度受他人的影响”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读本推介会”的读书活动。一是教师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二是学生或读上一段精彩的一部分,或带上读本,介绍主要内容、作者,或自己讲一个故事,用精彩的推介吸引读者,征服读者,这样一来,学生产生了读书的原动力,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课题组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两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讨论活动。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把自己的愉悦带给周围的同学,让同学们分享快乐,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既而为寻求更多的快乐而产生共同读书的行为。如讲一个故事,交流课外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进行好书推荐等。

5、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就借助课题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以教科研一体化为平台,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学生热情参与,并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乐学、明志、立德、做人,以此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阅读成长笔记》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心得体会,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读后感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班级交流,学校展示。学生通过阅读成果展示,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7、举办评选“阅读之星”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指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课题组教师每周上好一堂课外阅读辅导课,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再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了五万字,阅读能力显著增强,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2、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写《好书推荐记录卡》,写出推荐理由;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读书成长笔记》,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内以及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养成积累习惯,并运用到习作中;指导学生写内容梗概、读后心得体会、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学生逐步形成了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

四、借助课题汇报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篇4

关键词:教育 语文阅读 技能与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69-01

1 阅读技能的培养方法

阅读技能培养是语文专业学习的重要特征。良好的阅读技能有利于感悟体验,更好的深入理解文本,能够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技能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激发兴趣,喜欢阅读

教学内容应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对于个别学生不爱读的课文,教师要注意从中发掘有情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品味、欣赏。要改变原来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避免将课文分解为单调乏味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允许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的积极构建。离开主体构建的书本知识只能是静止的、凝固的、抽象的符号。因此,阅读应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感受和乐趣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乐趣在一起进行交流,可能会产生更加好的乐趣。

1.2 培养习惯,自觉阅读

孔子说:“习惯成自然”,宋学家程颐说:“习与性成,圣贤同归”。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使学生排除不好的阅读干扰,自觉地去进行阅读活动,慢慢的就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指读、唱读、逐词阅读和频繁查生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应与家长配合、督促小学生制订较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读书计划,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比如通过锻炼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使学生学会跳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中,通过对关键句子的抓取,理清文章的大体思路,强化对文章整体信息的把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明嚼、品位它的含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品读赏析和比较,提高评价、鉴赏能力;通过联想、想象,提高创造性阅读的水平等。此外,小学阶段还应着重培养如下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培养是学生阅读教学的最大目标,是学生阅读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相关词、句、篇章教学和阅读技能的培训来完成。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能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1 感知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扩大学生的阅读的知识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2)采用多种“读”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感。在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指导中渗透语感训练。在读中咬文嚼字、体味文章的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在读中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本语言,增强对语言文字的了解与感悟。

(3)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每个学段的阅读量都有切合实际的规定。六年学习时间里不得少于145万字,能够背诵优秀的诗文160篇。还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培养语感的策略。

2.2 唤情人文,体验情感

语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体验情感应注意下面三点:

(1)阅读前指导。阅读前应注意唤起学生情感投入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置导语、介绍时代背景、电教媒体声像等渲染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准备。

(2)阅读中指导。阅读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融情共鸣的状态,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本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感受,这是体会情感的基本策略。其具体方法有: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品味意境,体验情感;②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情感;③抓住重点词句段(尤其是带有感彩的词句段),体验情感;④读文章想画面,通过想象、联想体验情感;⑤读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情感;⑥心里对文章的表达顺序进行揣摩,体验情感;⑦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思想感情;⑧借助课件等现代教学设备,体验情感。

(3)阅读后指导。比如阅读后的反思、交流、延伸、拓展,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撰写等。

2.3 读思结合,加深理解

进行阅读的时候,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掌握信息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而离开对信息符号的思维,阅读的感知过程就会受阻,就会影响对信息符号有效的分析综合。

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读思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训练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要“让琅琅书声走进课堂”,确保每一节课让学生把书读熟读好。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体会一边理解。学生口诵心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不断加深,阅读能力也得以提高。

(2)鼓励个性化阅读。阅读课关注的焦点是“你是怎么理解的”等。学生亲身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很容易的对问题作出不同的言说和解读。

在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能够充分和自主的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把学生自己进行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3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阅读材料也有很多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提高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祖国健康的花朵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才胜.阅读教学要重视“速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之友(中),2010(6):142-143.

篇5

一、巧引兴趣激发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1.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标准依次为:a.由名作家写的;b.书名有趣的;c.借阅频率高的;d.看过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的。“教师介绍过的”和“语文课本选读过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上小学生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受欢迎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像语文课本那样厚,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活动”激发读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在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名作选读、文学鉴赏、小品演出、朗读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要闻介绍、信息交流等语文活动,办好校园文化长廊和校班黑板报、学校校报,组织学生撰稿组稿,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3.巧借“书本”引导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就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江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受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引导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大量阅读。此时学生往往是什么书都要读,而且读的时候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的学生一本书读完了,让他说说书中的内容或者印象深的地方往往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趣”“广”“适”

“趣”即有趣,“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的。“适”即合适。时下,书市上的书,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诸如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

“读”,其方法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时展的需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思”,即思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记”,即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一是疑问笔记。在阅读的时候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第二、三两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四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三、检查评价促进读:“章”“查”“时”

“章”指规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掌握阅读方法的种类和阅读习惯的程度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检查阅读效果。对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引导、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时”指时间落实。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学校和班级可以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研究出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形式。

(1)读物介绍课。说明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教师可简要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有时可朗读书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说明阅读这本书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的书籍应是教师希望全班学生都阅读的,并且是准备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后马上可以发给学生阅读。

(2)共同阅读课。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读物,教师就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启发性讲述或谈话后,全体学生就开始阅读。阅读时可以采取学生轮流朗读,其余学生默读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质疑、讨论或由教师略加解释。读完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节课中读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读。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

(3)读后讲述课。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叙述读物内容。叙述可跟朗读结合起来。形式可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也可让学生扮演书中人物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