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4-09 19:4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悲惨世界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1

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

这四句诗是《悲惨世界》的附录,“他”指的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冉阿让生在布里地区的贫苦农家里,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被判五年苦役。后因多次越狱,在苦役场呆了十九年才刑满释放。因为持黄色通行证,所以没有旅店敢留他过夜。后来,他遇上了好心的主教,受到了主教的感化立志从善。他化名为马德兰,为黑玻璃制造业取得了大进步,又当上了市长,经常帮助一些穷人。后因种种原因,他成为了珂赛特的父亲,又因曾经犯下的罪四处躲藏。

珂赛特长大了,认识了马吕斯。最后他们结了婚。因为冉阿让告知了马吕斯他的真实身份,冉阿让只能从此离开珂赛特。卑鄙下流的德纳第企图告发冉阿让,却刚好成全了冉阿让的高大形象。知道*后,珂赛特和马吕斯急切看望冉阿让,却成了最后的见面。

篇2

《悲惨世界》读后感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由于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弃“恶”从善。他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成了大富翁,并且当上了市长。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执法者却不放过他。他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再次逃离监狱的魔爪。然而当局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次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这无疑是当时黑暗世界的悲惨典型,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麻木了,被金钱和权利冲昏了头脑。这本书中,冉阿让的形象在我的面前高大起来,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巨大,但那时的统治者的行为和本质,导致了整个法国人民的品质低俗,思想的封建。冉阿让在一位主教的感化下弃恶从善,说明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他也是为了救几个孩子而入狱的,但那无理荒谬的法律使他永远带上了苦役犯的罪名,狱中的铁门锁上了他的自由,同时也锁上了他的良知。那位主教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广,试问当今社会能有几人像他那样用慈悲去对待一个苦役犯?他用慈悲融化了锁住冉阿让心中的那把锁。冉阿让的善良在黑暗的社会面前是苍白无力的,他自身的改变最终并没能改变他的命运。他的精神是我所不能比的,他在我面前就是个巨人,他在误解中死去,却没有一句怨言。也许现在再也找不出这样的人了吧!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我也怜悯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利益可以不惜友情甚至是亲情来换取。在公交车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扶着扶手却无一人让坐。为什么呢?胆怯?不好意思?还是根本不当一回事?心里想着:别人都不让,我为什么要让啊,好不容易坐一会,还要让她坐?那请大家想想,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也无一人让坐,你是什么感受?老人们已经为社会奉献了他们的青春,换了的却是这个吗?

冉阿让的遭遇只是那是社会中众多穷困人民的一个,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但我不想看到“悲惨世界”在当今社会再度发生!

一本书,一个大智慧。

篇3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结尾,冉阿让和这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别了。但是,本性并不坏的冉阿让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我手捧着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着: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生活贫因,偷了一块面包,被抓住监狱,他因多次逃狱,延长刑期。出狱后,冉阿让受教主的感化立志从善,他对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毫无所求,对犯了错误的人宽宏大量。终于他当上了事长。然而,历尽种种曲折又被抓进监狱……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读不下去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冉阿让也不例外,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的过去呢?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人生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犯错误的人身上,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把心放宽一点。

这时,我不禁联想到自己。

记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电视机上摆放着两只闪着银光的水晶天鹅摆设,觉得非常有趣,便伸手从电视机上取下来。“嘭……”水晶摆设竟然让我打碎了,当时因为没人在家,我以为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了,可是,这件事却被妈妈知道了,他拉着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妈妈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让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小姨:“我…我…,小姨,对不起!”我低着头,不敢望小姨。“怎么啦?”小姨摸了摸我的头问,这时,我已经落泪了,眼泪不由地流下来。小姨知道了这件事后,并没有骂我,还表扬了我勇于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泪了,我被小姨的那颗宽容的心所感动了。

篇4

我不太喜欢那些为学生开单子读世界名著的动员文章。但也并不是说对那些世界名著就拒之千里,而是不喜欢有禁锢、有指向。现在,我们对书确实有点孤弱寡闻,但是反反复复地强调《悲惨世界》,强调《战争与和平》,强调鲁迅,强调托尔斯泰,不是又造成了另一种孤弱寡闻了吗?

你已经走在树林里了,千万别以为寻找一片美丽的叶子而对周围灿烂的美景视而不见,如果这样,即使那片叶子在伟大,你也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轻松一点,把阅读当成一场游戏,不要为老师的一句“这文章伟大”,就强逼着自己去生吞活剥,优句佳句摘一大堆,硬是想挤点读后感出来,这些有时反而显得虚伪,不真实。其实,只要心知肚明就行,在内心世界细细欣赏,慢慢品味,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别忘了,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先万别让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的光彩遮不住你不该错过的菲茨杰拉德,这些容易让人忽视的作家的作品真的是很精彩耐读的哦!从名著堆里抬起你的头,读读《快乐的人生》,读读《人生的光辉》吧!不要再呆头呆脑的问一句:“这么有名的名著也放下?”是的,放下,当它与你无缘,或者说暂时无缘的时候~~~~~

篇5

一、 转变观念,积极推荐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社会阅读名著的内驱力不足,阅读兴趣不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庭、自身、学习等原因造成了他们没有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即使读过,阅读量也很少。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大量的网络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名著无用论”正悄然潜入学生的意识中,大多数学生宁愿在节假日玩电脑,打网游,抱着手机上网聊天,也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在阅读名著上。

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名著阅读检测走进了学生日常学习,并在中考中以不同形式呈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尴尬的局面。学生的阅读量虽然有了一定的增加,但仍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应该改变功利性的应试教育观念。渴望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考出好成绩,却不愿意让学生花较多的时间去阅读名著,这怎么可能呢?应该认识到,“阅读名著”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在中考中多考几分。

课外书籍良莠不齐,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判断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引导,除了给学生推荐中考将要考查的名著外,还应给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名著,要求他们阅读。诸如著名的中外童话,著名的古今寓言,著名的散文、科幻小说等。

二、 激发兴趣,创设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是做好事情的强大的驱动力,它能够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阅读名著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在“网络快餐”时代,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并能静下心去阅读名著呢?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言行的感染,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一大法宝。本人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言传身教,自己利用闲暇时间多去阅读名著,不时给学生讲授一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态度等,合理地划分小组,推荐名著阅读爱好者(指班级爱好读书的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表率、监督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名著。比如确定好阅读内容、目标后,各小组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各小组可以设计题目,进行竞赛式阅读,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平台,让学生在相互羡慕中逐渐培养自身阅读兴趣。学生由于出题的需要和为了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能胜出,肯定阅读得很仔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质量。当然在阅读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收获阅读的喜悦。

三、 教会方法,提高效率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没有很多时间去阅读书籍。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手拿一本名著,很可能感到有负担而不愿意去读。对于老师推荐的中考可能考查的名著,很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走马观花式地读一读,阅读完一本书后,印象也不深刻,这会让学生有挫败感,感觉读完了也记不住多少内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名著的方法。阅读名著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整体感知名著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阅读《骆驼祥子》,可以引导他们先读“作者简介”“主要人物关系表”“特色人物”“一段历史的社会剪影,一个车夫的悲惨世界”,让学生对《骆驼祥子》这部书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浏览、精读、归纳、总结等多种方法去阅读。对于名著中的精彩的语段,要反复阅读。比如阅读《水浒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精读书中几个主要人物(如宋江、吴用、武松、李逵、鲁达、林冲等)的绰号的由来,通过反复阅读,了解主要人物在何时何地,与何人做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如阅读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可引导学生精读归纳:“花和尚鲁智深在何处因何事倒拔垂杨柳?”“豹子头林冲为什么要到白虎堂去?怎么去的?结果如何?”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 开展活动,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