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13 16: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警示教育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警示教育心得

篇1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在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知道这一幕幕却是真实的发生着,而且悲剧还在继续着。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灾难里,有多少人因意外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安全”,这是全世界真切呼吁的话题,大多数的灾难都是由于当事者无视安全法规而造成的。这一幕幕惨剧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各种先进的安全设施,难道真能对人们的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各种事故还在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国家、公司给了我们安全保障,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而我们却往往无视各种安全措施,只顾自己的方便,只顾自己的利益,未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才导致一幕幕悲剧的发生。

血淋淋的事实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一时大意成千古恨,亲人沉浸在悲痛中,呼喊毫无意思,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篇2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我参加了市分行近期举办的“知敬畏、守法规”案件警示教育网络培训班。通过对警示案件的学习,对这些案件深入分析,我发现案件中的相关责任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没能守住自己的底线,价值观偏离了正确轨道,用一种侥幸心理,为了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把国家和组织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触碰高压红线,毁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风险防范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不能忽视。作为银行的一名员工,我们要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明确自身的纪律底线,抛弃侥幸心理,老老实实按章办事,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习这些制度背后血淋淋的案件教训,我们的思想认识得以提高,“免疫力”得以增强,防止自己迷失方向,掉入万劫不覆的深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时刻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一颗律己之心,以案为鉴,警钟常鸣,时刻自警,严格自律,在心理上筑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坚固防线!

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给我的感触很大很深,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时刻敲响警钟!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我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自觉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监督。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单位的各项规章,做到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心中有敬畏、时刻守法规,做一名合格的银行人!

篇3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90后”青年党员干部,我们毫无疑问正处在这个关键的“人生紧要处”,那么,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应该怎么扣,青年时代的第一步应该怎么走,是我们都必须面对也必须答好的人生考题。

要勤学修身,补足精神之钙。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青年人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在工作和实践中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辩正误和抵御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从心底筑就廉政建设的钢铁长城。

要修养党性,筑牢信念之基。青年干部涉世未深、经验不足,面对复杂的反腐形势以及形形的诱惑,思想很容易被腐蚀,导致一步步滑入腐败的深渊。

篇4

关键词 高校外语教学 创新教育 实施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外语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职责和应有之义。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的英文对应词是“Innovation”,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它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价值性。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能够赋予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并涉及教育的各种类型,覆盖教育的各个层面。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育具有超前性。创新教育强调人的生命质量、生存价值和能力,尤其是继续学习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就教学观而言,创新教育强调主体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外语高等教育得到了恢复和重视,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学手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批的外语专业和普及性人才。但另一方面,外语教育的现状与效果还远远不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态势的要求。在教学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陈旧、内容偏颇、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在教学效果方面,突出表现在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不高,听、读、说、写、应用能力失衡。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模式固然有其优势,但学生的计划完全从属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往往缺乏自主性,经常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通常是教师讲解占用了大半的课堂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往往存在这样一种错觉:学习英语就是不断地积累一组组的语言实体,孤立地学习一个个结构,一条条规则,把语言学习变成机械的语言结构堆积。自始至终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虽然可以通过教学把语言的重要特征直接传授给学生,但语言能力却不可能有教师直接传授,这使得学生难以提高对所学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传统的语言教学观念必须改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创新思维。要改变这一状况,外语教学急需引入创新机制,走创新教育之路。

三、外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1、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转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创新教育的实施最终要体现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观念创新是根本,没有观念上的转变,就不可能带来教材、方法、机制、手段等的革新。笔者认为,当前外语教学观念创新应当以开放的眼光建立开放的模式,从强化交际教学入手,使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近20多年来,交际教学理论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是当今国际外语教坛的主流。交际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意识,提高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外语学习热情与应用能力。它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之向主动的、双向交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转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过去的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从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转为语言的实际应用,在教师创造的语言环境中用从课文中刚学到的语言知识去加以发挥和应用。这不仅能及时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一具体语言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助于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提高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策略性,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尝试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可以营造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配备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图书馆和阅览室,建立网络教学,实现外语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创新的广阔天地。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由于图文声像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引起同学们的较大关注,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与要参与的意识。外语是一个民族走向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必备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天然地带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的外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仅从网上教学来说,外语教育手段的创新天地也是无限广阔的。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经常变化课堂组织形式,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新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5

关键词:后奥运时期;体育改革;体育体制;困境与阻力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1-0022-03

Analysis on the Bottleneck and Obstacles of the Competitive Spor ts Reform

ZHANG Chunhe

(Huaihua College, Huaihua 418008, Hunan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adopts the theories i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ologyto analyze the obstacles and bottleneck of China’s sport reform in the postOl y mpic era from th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s, including the imbalanced voice, gr oup with vested interest and pathdependence. It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ost Ol ympic era, the lingering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system, weak public voice,path dependence and group with vested interest under the old system are the obs tacle of creating a new system. The bargaining in the reform and antireform ac tion may slow down the new system reform.

Key words: postOlympic era;sport reform;sport system;obstacles andbottleneck

在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军团以51枚金牌的辉煌成绩,圆满地完成了任 务,中国体育目前已经步入了后奥运时期,而根据历届奥运会后举办国的发展情况,这一阶 段,许多举办国的体育体制都将发生一定的改革和变化。一般认为,后奥运时期是体 育体制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发生改革的“实质”阶段[1],因此,后奥运会 时期的 中国体育格局会不会发生变化?将如何变化?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竞技 体育体制,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一直都将体育发展的重心偏向竞技体育。因此, 虽然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迈入了竞技体育强国之列,但基础 体育却还很薄弱,基础体育水平却很低的畸形现象。因此,许多 研究者认为,北京奥运会后是改革的一个良好时机,但改革牵扯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在进程 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境。本研究以多元的视角,研究我国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变革 的阻力和困境,以利于拓宽竞技体育变革研究的视野。

1 话语权博弈失衡与体育体制改革的阻力分析

所谓话语权,就是以话语建构(表达)形成对他人控制的影响力,简言之,就是谁有权说 话,谁的声音能被传达,谁的话语能产生较大影响[2]。话语权是支配体育政策的 产生、贯 彻、实施和修订,因此,话语权的流转必然导致体育政策的流变。而话语权的强弱与制度安 排(政权、政体形式)、媒体掌控(报刊、著作、广播、音像等形式)、经济操纵、个人地位( 德高望重、位高权重)等因素紧密相连[3]。目前我国的话语体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即官方 话语、学者话语和民众话语。所谓官方,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所谓学者,主要是指学术精英 和体育理论工作者;所谓民间,主要是指体育实践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官方往往通过制定体 育法规等公文形式,传达社会对体育的要求和规定,标示体育的社会使命,体现的是社会权 力;学者往往是通过撰写体育相关方面的论著、研究报告,以实证的方法、科学的范式,对 体育领域进行客观化的解释、说明,表达自己对体育体制改革的主张和观点,传达的是一种 “逻辑的权力”,民众则往往是通过随感、札记、日记、博客,甚至是运动场上高呼“下课 ”的形式,表白个体对体育的观点,它传达的是一种“隐喻的权力”。话语权不仅影响社会 生活的诸多领域,而且在政策决策,及公共政策的选择领域的影响作用也较为突出。在社会现实中,话语权是通过媒介来实施的,但因为利益群体间社会和政治影响力存在 差异,媒介话语权的博弈出现严重的失衡。媒介话语权博弈的失衡必然导致政府公共政策利 益选择的偏向。现实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社会资源、尤其是政治资源的拥有与否和拥有的 多少,决定了一个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声音的强弱。社会的强势群体往往根据自己的 利益需要,利用媒介扩大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以及有意向的解释法规和政令,影响政策 和政令执行者的行为选择, 最终实现自己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筛选信息,刻意突出或 者隐蔽一部分信息;并给筛选出来的信息赋予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 况下,最大群体的声音并不是最强的,表达渠道也是最少的,“有组织的少数胜过无组织的 多数,更充分体现在普通群众身上[4]。这些普通民众的话语权缺失在于:一方面 ,他们 缺乏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和手段,缺乏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既无法得到与自身利益相关 的各种信息,也无法表达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实际上是用主流上层阶层的标准 话语,来论释和衡量普通民众群体,这些群体的真实的状况和需要,并没有在主流阶层所控 制的主流媒介中得到应有的表现。由于我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的,因此,体育体制的 改革在触动自身利益的时候,利益集团便会利用对传媒的垄断来传播“有利于己”的意识形 态和观念,误导对改革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新制度的供给便不会产生。后奥运时期,在 围绕着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方面,在决定改革的社会重要因素之一的国民对金牌的期望值方面 ,权利部门就利用话语权的优势,强调金牌是社会的公共必需品,是供13亿人的精神消费, 没有金牌则是公共风险,而民众对金牌的需求不会减弱[5]。并无限放大民众对金 牌的高期 望值,从而使维护原体育体制的行为,是顺应民心的举动。因此,明知“举国体制”已经和 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严重冲突,其运行也存在诸多问题,但仍力捧“举国体制”,而批判“ 举国体制”者则成了“冒天下之大不违”。由此可见,话语权博弈失衡与体育体制改革的成 效具有重要关系,话语权的棒杀与默杀,便会自然成为阻挠体制创新的最有效的武器。

2 即得利益集团

利益问题,是中国各项改革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一些垄断行业的改革遭到的最大阻力, 就是来自在改革中将失去垄断行业部分利益的集团和个人。“既得利益集团”的提法,在我 们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威胁,就是改革者成为“既得利益集团”[6],在改革中, 政府、团 体、个人,都存在着主动被动承担风险、分享收益的问题,因此,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改革 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对改革起到不同的作用,而“即得利益集团”往往会成为改革的重要 阻力,他们会为巩固现存制度的利益,改革的动力很小;对于体育系统来说,由于我国在长 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技体育体制的组织系统,在由政府转向社会、由 机关转向社团的过程中,很多人对于过去的“权力”恋恋不舍,认为社团化使自己失去了“ 管”的权利,因此不愿改,但迫于目前改革的压力和趋势,该系统不得已也进行一些边际改 革[7],但是,由于08年奥运会的举办,给即得利益集团找到了很好的借口,来暂 缓改革的 实施,而奥运会后,由于中国奥运军团的辉煌成就,这更加给原体育体制的改革增加了留恋 的借口,这和中国其他部门改革的情形非常相似,它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也曾经以 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坚决反对(比如电信在国务院打算设立中国联通时)。

举国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这会触动原体制这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因为 原体制的主体是政府,支撑举国体制的物质基础是政府财政,只要有举国体制,每个环节都 可以不断的要求政府财政加大投入,一旦他们对体育资源的垄断被打破,垄断背后隐藏着的 政府部门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就会使原有体制下的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反过来成为改革的 阻力,如体育总局虽然在前一阶段国家机构改革的浪潮中,成立了许多项目管理中心,但这 些“亦官’亦民”的机构性质上总体还是行政机构[8]。因此,能否真正对举国体 制进行改 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而意识形态往往告诉权力中心,哪些制度是 可以变动的,若权力中心认为原体制是竞技体育的相当重要的实现形式,那么,对举国体制 只会放权让利、加强内部管理等改革,而不会进行“伤筋动骨”的产权改造。与此同时,中 国一向奉行以稳定为前提的渐进性改革,其直接考虑是希望尽量不触动既得利益者,再开辟 新的领域进行增量改革,即使进行产权改造,也会大量保留对原体制的利益主体地位。另外 ,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目标也有多种层次,一种新制度的供给即使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 利益,如果威胁到权力中心的政治地位或政治支持度,这种制度供给是不会产生的,比如举 国体制改革中大量的遗留问题,体制中大量政府人员的安置等,当这股力量为自身的不稳定 因素担忧时,将会通过各种形式对改革进行阻挠。其结果是,新制度供给迟迟得不到。后奥 运会时期,如果体育体制发生彻底的改革,可能是以协会实体化为推进路径,而这无疑会削 弱原体制的权力,必然招致阻挠,特别是如果制度变迁中的受损者是国家所依靠的对象,比 如我国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系统,国家就不愿进行这种威胁自己政治支持或社会基础的 制度变迁,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益集团和意识形态及观念通常唇齿相依,凡此种种,使改革 者本身成为改革的障碍。

3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概念,它指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在外部性偶然事 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及定的路径发展演进,很难为其他潜在的体系所代替, 即使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改变[9]。路径依赖思想最早来源于保 罗•大卫 和阿瑟,关于技术演变过程的自我增强机制的研究,该研究指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 酬递增的机制,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机占据优势,并且受初始 条件的严格制约,有着强烈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同技术演进一样,同样存在报酬递增和自 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原来所选定的道路,在其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强化[10 ]。 而中国在竞技体育改革过程中,路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建立和发展达数十年的现行竞技体 制,既相当完备且刚性极强,进入后奥运时期后,体育领域的改革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阶段 ,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推行计划经济,国家拨款是主要资金来源,行政编制、 红头文件是主要管理手段,在体育系统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思想,因此,对改革形 成巨大的抵触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体育在“举国体制”这一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的保 障下,取得了辉煌的竞技体育成绩,特别是29届奥运会的成绩,给了抵制改革找了一个借口 ,认为现行体制很好,不可能有更好的体制取代它,没必要进行改革;而本届奥运会中,最 早进行市场化项目的足球的糟糕表现,更给原系统以充分的论据,来说明中国体育进行市场 化改革的误区,有人甚至公开主张退回原有联赛的官办体制,还有人由于对改革的效果认识 不确定,认为改了不如不改,政府一旦放手就会影响体育发展。

客观方面,造成路径依赖的原因还由于是体育改革的特殊性,频繁的国际大赛和国内比 赛,使得政府部门难有改革的时机,改革的事宜每每被 搁置、推迟。而且由于“金牌”的压 力,国际体育比赛成绩的好坏,也成为人们对体育改革是否能获得成功的一种忧虑。并且旧 有的体制,对于培养竞技运动员也确实有效,因此改革事宜也一直向后推迟。而在后奥运时 期,本该有一个较好的改革时机,但奥运会结束后,但相关部门马上宣布立刻着手后奥运会 几年里的夺牌任务,强调并开始准备2009-2012的四年间的大赛的比赛任务,要求在2008年 奥运会后的一个周期的11个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继续保持领先优势[11]。如 果按照这样的目标实施,北京奥运会后的良好改革时机又将荡然无存。

4 结 语

虽然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始终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话题,但直至目前 为止,尚有许多理论问题,还没有答案,第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国家逐渐从一些体育事务中脱离出来,将自交与社会,社会也具备一定的实力承担一 定的体育事务,是否还有必要举国体制?第二,举国体制的改革举步维艰,关键阻 力是来源于体制本身,还是来源于社会制度本身?第三,将体育交于社会是不是能导致竞技 体育大幅度的萎缩,比如我国足球方面的改革,这种萎缩或震荡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 大?在我国改革的社会环境下,这种交由社会发展的竞技体育是将永远萎缩,还是经过短暂 的滑坡后,在市场中找到准确位置后获得更为持续、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另外,资源相对 溃乏,体育体制改革 中,体育资源究竟该如何配置?权力、资本和利益该如何分配?政府和社会怎样各司其职,各 负其责?竞技体育如何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这一系列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使得中国 体育在后奥运会时期无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今天,由于 改革牵涉到利益调整、行业重组、人动等问题,体育的改革注定是艰巨和漫长的,将要 面临许多阻力。

参考文献:

[1] 张婷,刘壮.日韩奥运后的体育发展对北京奥运后中国体育政策的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08,29(4):49-51.

[2] 度继光,田秋生.体育传播中的媒介话语权分析―以电视体育传播为例[J].广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63-68.

[3] 李丹.学者遭遇媒体:别枉用公众话语权[J].人民论坛.2008.11:48-49.

[4] 冯国有.媒介话语权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3):114-11 6.

[5] 刘鹏.举国体制要坚持[N].人民日报,2008-9-7.

[6] 黄毅.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集团利益分化与整合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 士论文,2006.

[7] 张新萍.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与阻力[J].体育学刊,2006,13(41:1-5.

[8] 李振国.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08(4):3- 7.

[9] 傅沂.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J].经济学 研究,2008(3):63-70.

篇6

关键词:香港;教师教育;发展

收稿日期:2006―09―11

作者简介:1.罗明东(1962―),男,云南华坪人。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师教育。

2.苟顺明(1977―),男,贵州务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师教育。

鉴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香港教师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进程中。尽管香港与内地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根本区别,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香港教师教育及其课程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总结出有特色的方面,并获取一些对处于由量到质、由粗放型到精致型转折点的内地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益的参考。

一、香港教师教育的演进

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课程教学的角度看,香港教师教育都是沿着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提高这样一条主线发展的。1842年沦为英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后的香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师教育才从无到有,在中专层次上缓慢发展。1939年创办了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开始了专门的大专层次的师资培训。日军占领香港期间停办,1945年后恢复。20世纪60年代,又开办了葛量洪师范学院和柏立基师范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三所师范学院(“三师”)都逐渐把以前的中学毕业后修读的两年师范课程,改为在学院修读一年加上在小学实习两年。此外,还加开了“在职教员培训班”,让未经培训而任职小学的教师,晚上到学院接受两年的培训,成为合格教师。1945年香港受过正规培训的小学教师约1000名,未受过训练的约3500名,到1971年迅速发展到受过和未受过正规培训的小学教师各约15000名和7000名。

在教师数量需求基本满足之后,香港教育署把原来“三师”的课程延长到普通中学毕业后3年或大学预科毕业后两年。毕业生获颁“教育证书”。这个时期教育学的科目由个别讲师或几个讲师组合起来自由发挥,学科教学知识则以初中课程大纲为基础,要求讲师以大学预科低年级水平讲授。60年代后期,香港教育署把“师范学院”的称谓改为“教育学院”,并于70年代增设了工商师范学院以培训中学工艺科教师;80年代增设语文教育学院,负责中小学中英文教师的在职进修。这样,教育署下辖的师资培训院校共发展到5所。在教师教育机构的师资来源上,这一时期5所教育学院的讲师除了从教育署直属中学或教育署视学处调来外,还有向外招聘的,多半是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此期教师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资培训缺乏整体考虑。70年代中期,香港就提出了有关高中教师获得师资培训的“教育文凭”的要求。另外,80年代开始提出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的要求,但新开办的课程只设在葛量洪师范学院,入学水平为初中毕业。中、小幼师资的培养中,水平和资历各异,不成系统。

为统筹香港的师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1994年香港政府采纳了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由香港立法局立法保障,把原来教育署下辖的5所师资培训院校合并成香港教育学院,独立于教育署,有自己的校董会,与香港各大学和公立专科以上院校同一模式管理。其教育经费也和其他大学一样由香港政府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1994年至2004年教育学院逐步升格,在开办“教育学士”和“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取代“三师”的“教育证书”课程的同时,还取得了自我评审的资格。目前,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下属的负有师资培训任务的大学共有4所,但只有香港教育学院专责培训教师,其余三所都是综合大学,师资培训只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因此,香港教育学院肩负着香港教师主要培养、培训任务。

二、香港教师教育的特色

1.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方法多样。教育学院成立之初,经过香港学术评审局评审分别推出了“教育学士”、“教育证书”和“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教育学院取得自我评审资格后,进行内部课程整合和改革,设置“教育学士核心课程”,把先前由评审局分别评核的各种教育学士课程,逐步归并统合到该核心课程框架中。该核心课程分为“学术科目”、“专业科目与学校体验”、“通识教育”和“辅选科目”四大领域,各有其学分和选科规定。“学术科目”拓宽和加深师范生所选的从业后主授科目的知识基础,为该科目的教学做好准备;“专业科目与学校体验”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体验;“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熟练度、学习技巧、个人和社会的能力以及对文化和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辅选科目”则由学术根据兴趣选择。整个课程体系是一个由四类课程互相沟通、互相联系、互相补充配合的一个有机体。不同的学系、不同课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课业;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核心课程框架和主修专业的指引下,较有弹性地选修自己需要的科目。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教学与反思能力,教育学院设计了一系列广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座、导师个别指导、专题学术讨论会、课堂讨论、课外自修、实地考察、访问、实验室和实际操作等。学院的教学模式被称为“大班讲授、小班导修”,让学生可以既在大班听专家讲课,又可在小班研讨,包括讨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学语言中文类课程和英文类课程,供学生自由选读。

2.建立伙伴关系,强化“学校体验”。香港教育学院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项目包括教育学院学生到学校实习,由教育学院讲师与学校教师联合视导;教育学院为中小学、幼儿园开办教师、班主任、校长的进修课程,推动教育改革;教育学院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人员携手进行学术或应用研究;及教育学院讲师培训“课堂研究”和“新法评估”等,都非常有利于和这些合作伙伴共同促进。讲师考绩制中也有相应的条目强调与社会上的学校、办学团体和教育署专业团体的合作活动。

教育学院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体验,学院与全港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的密切联系,使接受教师培训的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体验、提高。较长的实习时间被分散安排在教师培养过程的各个学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学校体验”把在师训课程中所学得的知识、理论和技巧付诸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建构理论。“学校体验”主要包括:研讨会、学校访问、与学校定向联系、试教和连续教学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能逐步有效地行使教师的职责。教育学院设立“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有效地加强学院与学校的联系,管理和指导师范生的“学校体验”。

3.师资力量雄厚,考核公正透明。在香港教育学院成立之时,全校讲师约有1/7拥有博士学位、1/3有硕士学位、极少数只有教育证书,其余有学士学位和教育文凭。教育学院建立进修假期和进修资助制度,教师有志在香港或到外地大学进修都可以申请。到2005年,香港教育学院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从1994年的不足14%增至7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香港的教师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考核方面,香港教育学院成立之初,教育署下辖院校的考绩制度基本上按公务员标准。学院工作走上正轨后,推出“学术人员考绩制度”,规定分四大范畴考核教师的表现,即教学、研究、学院服务和社会服务。每人可以自行决定四大范畴的比重,但教学所占的比例不能低于40%。每个范畴都分为若干细项进行评估。评估由受评人提供资料,由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包括系主任,系内讲师推荐的代表,以及受评人提名的委员1名;每位受评人的委员会各异。考绩以三年为周期;每个系的讲师分成三组,每年评估其中之一。以三年为一周期、循环进行是为了使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写作和改进教学,同时也不至于使委员会的工作任务过重。总之,同事互评是教师评价的一大特色,有利于做到教师考核客观、公正、透明。

4.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教育学院通过各种计划和机构的协调努力,一方面有效地帮助教学人员进行高水平研究及各种学术和专业活动,建立起诸如亚太教育领导及学校素质中心、公民教育以及科技创意等中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了与本地背景相关的研究,也大力支持将研究成果发表或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到香港的教学实践当中去。还拓宽外部和内部各种资助以支持研究和学术活动;发展与本地需要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以促进学院研究的发展;在课程学习和学生当中推动行动研究等,也有力地提高了香港教师教育师资和教师教育质量。

此外,香港教育学院还致力于推动跨学科、跨区域合作,以期进一步优化研究与发展、社区服务,以及教育课程之间的链接;在过去六年里成功地实施了策略性研究与发展计划及国际合作。目前学院正考虑将所得来的经验与成就进一步推广和扩展,以形成香港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研究与发展、社区服务的一个主要平台。在已有的国际与本地的合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彼此协作,与合作者确定各自的优先发展的领域,在合作基础之上,积极制定策略性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其中关键性的领域就是:课程体验、评估、识字教育、核心教师能力、电脑,以及公共发展教育。学院已经确定与新加坡国立教育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这将汇集双方相当数量的教育专家与学者、加强专业交流以及相关资源的合作。

5.整合职前职后,支持专业发展。香港教育学院在提供多项全日制小学及中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同时,从1998学年度开始开设部分时间制教育文凭证书课程;此外,学院还为学前、小学、中学、工业学院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提供部分时间制培训课程,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整合起来,一体化设计与考虑。学院还为超过150所学校的教师开办“教学视导”培训计划。从2000年起,受教育统筹局委托,为数以百计的新任或在任校长提供校长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基于对教师是学习者的认识,以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往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知识建构及协作等学习过程,学院积极跟踪支援上岗的新教师,利用网络支持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与其他负有教师培养责任的大学都注意为在职教师提供资讯交流、与学校和社区协作及导修支援,使在职教师有机会和资源继续学习和发展,并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最近,香港城市大学质量评估研究中心开展的“香港教师素质与师训课程独立调查研究”也表明,教育界对学院的师资培训课程及毕业生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其他师训机构。

三、香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1.提高教师入职门槛。首先,加强教师入职培训。1997年董建华先生宣布要规定所有的新教师必须持有学位和受过师资训练,虽迟迟未能实现,但今后教师入职前要接受专业培训将成为大趋势。其次,要求中小学教师达本科学历,中、英、数“专科专教”。香港以前没有规定各学科教师要有该科的本科学历,特别是小学教师学历长期以非学位为主。政府于2003年采纳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的建议,要求中小学由2003~2004学年起,应尽量聘用持有语文科本科及相关师训资历的教师教授语文科目,学校亦应鼓励在职语文教师取得上述资格。2004年9月又宣布,计划由2005~2006学年起,减少小学教师跨班级上课的比例,三年内逐步落实中、英、数三科“专科专教”。尽管引起争议,但提高教师入职门槛,部分科目实现“专科专教”已是既定的发展方向。

2.进一步整合学术性与专业性。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背景下,香港教育学院认识到深厚的知识基础是保证教师教育课程质量与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而教师教育研究则是持续发展和建构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香港教育学院2005~2010年的战略计划”提出的5项战略性发展项目中,“推动及应用教育研究”成为其中之一。香港教育学院研究的战略性目标是确立一个教育领域内的知识基础,以改良教学、改善专业实践,及对政策制订做出贡献;同时也将有助于教育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从而使学校和相关教育组织更好地运作。

由于教师教育的独特学术和专业性质,香港教育学院一直以来遵循一种整合的研究哲学。这种方法综合了学术性,专业性,对社会的服务,以及对专业的服务。这一指导思想仍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把香港教师教育推向学术性更高、专业性更强、对社会的服务以及对专业的服务更有效的新境界。

3.强调教师持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为了给香港5万多名教师提供一个持续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参照框架,师训会于2003年11月发表题为《学习的专业•专业的学习――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及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文件,将“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分为四大范畴:教与学、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专业群体关系及服务,涵盖了一般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职责,以及在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层次。文件特别指出,为满足目前复杂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要“因人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各有优次”,“它要确保个体教师能应本身的专业经验,对学习需要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评估;同时,它必须容许学校以确立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来处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B11在职教师可视此“架构”为参考工具,用以反思和自我检视本身的教学专业发展路向,从而能更有系统地计划如何进行持续专业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参考此“架构”,并按照自身的背景和发展需要,制订切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教师专业能力架构,为整体教师专业发展作好规划。此外,香港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自主化的主张深入人心,各师资培训院校在体制上已独立与政府,广大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能对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政策发表意见,加上香港教育学院已取得的自我评审资格,实际上政府发挥的将主要是引导作用,学校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自。

篇7

在全行员工忙碌紧张的工作中又临近岁尾.年终是最繁忙的时候,同时也是我们心里最塌实的时候.因为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们会计出纳部的每一名员工都有自已的收获,都没有碌碌无为、荒度时间.尽管职位分工不同,但大家都在尽最大努力为行里的发展做出贡献.时...

时光如梭,回想过去的两年时光,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进入了xx银行xx省分行.在领导们的精心关怀和教导、周围同事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本职工作上,我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在这...

**同志于1996年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工行**支行**办事处、支行营业部工作.现任**支行营业部非现金柜员.参加工作十多年以来,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

开展“从我做起,合规操作”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不悔资料版权所有!近期,省行开展了“从我做起,合规操作”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期间,我依照省行下发的有关活动意见,并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

根据市行《关于开展业务经营风险点排查活动的通知》要求,我行立即组织开展全辖业务经营风险点排查活动,制定方案、组织力量从1月20日开始,对公司业务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公司业务排查情况(一)公司业务账户排查我行公司业务部共开立...

银行大堂经理关于优质服务的心得体会服务源自真诚我行一向奉行"服务源自真情"的宗旨,为客户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微笑便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作为一线服务人员,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为使每个客户都能感受到我行的优质服务,同事们每天都...

按照省行党委《关于开展20xx年度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及x总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要求,我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地查看.下面是我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

怀着无比的憧憬与向往,我融入了客户经理培训的大集体.我觉得人生仿佛雨后的彩虹,开始展现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于是,和同样怀着梦想的同事一起,我们组成了江苏银行第一期客户经理培训班---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总以为培训过程是简单而又轻松的,没烦恼也没有...

大堂经理岗位职责接受客户咨询、疏导客户:热情解答客户的咨询,指导客户办理业务.如当客户需要开户、变更户名、更换印鉴时告知客户需提供的资料,指导客户填开户申请书及印鉴卡,收齐开户或变更资料后再指引客户办理开户或变更户名等业务;当拆迁户来办理转...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维护我行正常经营秩序,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害,迎接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依据国务院、中国建设银行、建行陕西省分行对突发公共事件、行业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快速推进坚决夺取“开门红”战役的全面胜利——同志在支行首季“开门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营业部12月25日召开的首季“开门红”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行首季“开门红”工作,聚全行之力,结全行之智...

银行业务部经理述职报告:年公司业务部在州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分行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同级各部门和各支行的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下,在处内各位员工团结一心、兢兢业业的忘我工作下,公司业务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上级行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部分指标...

追求优质服务无止境——记同志先进事迹先哲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银行服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优质服务无止境.”说后一句话的是,中国银行分行的一名大堂经理.初走进分行,他就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一久远而质朴的主题...

篇8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58-02

一、网络环境下经济学教学过程的新变化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两个方面的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资源能够为师生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补充资源;另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或工具。教学中网络的植入,将会直接作用于教学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要素上,从而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和创新。随着越来越多教师把网络引入教学过程,网络事实上已成为除课堂以外的最重要的教学平台。

把网络平台引入教学过程后,相比于传统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包含了四个因素:教师、学生、网络教学材料、网络学习环境。这就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教学双方的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没法给予教学双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个性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网络引入教学活动后就突破了这种局限,使异步教学成为可能。(2)教学资源浩瀚,教师可随时调用多媒体交互式教材。(3)网络学习环境成为虚拟的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帮助,并且能自主管理其学习过程。这些特点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所特有的,我们可以从这些变化特点中寻求到突破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经济学原理》是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沿革、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并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课程系统性强,理论抽象,每个章节内容容量很大,但教学时数一般仅有54学时。时间紧任务重与学生在短期内必需消化吸收之间、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养成之间都形成了矛盾。把网络应用于课程教学,并基于此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有可能化解这些矛盾,有效达到教学的目标的。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经济学原理教学创新模式

根据网络环境中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主动性,在网络平台下,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可以考虑构建开放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发现和协作探究等教学模式。

(一)开放式讨论模式

开放式讨论是相对于课堂讨论而言的,依托网络平台,它既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延续,也可以是纯粹的网络讨论。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它的载体都是网络。

指导思想或目标:突破课堂教学对教学时空的限制,把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甚至课中重难点问题延伸到网络上,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为主的方式来学习知识、理解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主要程序:设置主题―提出要求―讨论(同步或异步)―指导或引导―总结。

开放讨论有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两种方式。同步讨论主要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网络平台资源主要起着教学辅助手段的功能。异步讨论是在课堂外展开的,特别适合重要章节或重难点的教学,这类问题往往受制于课时限制,无法在课中充分展开,在网络平台上推动异步讨论就能克服这种局限。在课外网络平台上,先由教师围绕主题设定讨论的初始问题,并在BBS系统中建立主题讨论组;然后学生参与到某一讨论组,进行讨论或发言。讨论期限也由教师设定;教师定期对网上的言论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供深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确定所要讨论交流的主题,这些主题应是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认识,或有助于找到解决这一主题的合理对策;第二,对讨论的整个过程,如规定讨论的要求,如何分配讨论时间、确定时限,可能出现的结果,怎样进行总结等一系列问题,预先进行设计与考虑;第三,精选经济学网站,选择合适网络资源;提供网络CAI课件。

(二)案例分析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在某些约束条件下,运用知识对问题做出关联性的分析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或目标:从案例的应用和研析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或具体方法。

教学主要程序:案例教学目标阐述―案例呈现―设置问题―讨论分析。

网络平台上有大量鲜活的案例可供经济学教学参考,选择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在于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以及时效性和针对性。比如,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对经济运行调控政策的背景、导向,调控政策的内容和主要手段等在各大门户网站中都有网络资料集成,它们可以成为IS―LM模型非均衡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等宏观经济理论内容最直接的案例教学的现成素材。

经济案例往往可用于不同内容主题的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程序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取学习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在课前为所选案例布置几个题目给学生预习,上课时先检查预习效果,并针对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就可以进入案例分析,由浅入深,切入正题,以引导学生对主要问题集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由于经济学的案例分析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形成看法和结论。因此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后做总结性发言,重点评价案例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要集成在网络上的案例库;第二,集成网络上对案例的相关评论;第三,引导访问一些资源网站;第四,要提供相对的案例,并进行相应分析。

(三)问题发现模式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由某些内容主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或目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学习能力。

教学主要程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分析信息、构建答案―答案展示、效果评价。

问题发现模式一定要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问题从实际中抽象,既可以是一个经济理论上的争鸣问题,也可以是经济现实问题,如金融危机。学生从中可选择一个问题作为探索主题,并围绕主题结合课程学习展开研究。比如,从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小企业倒闭风潮的实际中可抽象出有效需求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等等探索主题,由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再去探询问题之所在。问题发现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学会用批判性、建设性的方式讨论观点与建议,并学会如何运用不断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复述教科书内容。因而它更有利于能力素质的养成。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第二,要提供有关的信息材料;第三,要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提示。

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步骤:首先,从网络平台上呈现教学大纲以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学习要求;其次,选择网络学习路径,寻找相关学习信息;然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学习小结,归纳总结。

(四)协作探究模式

协作探究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的策略。学习者在协作探究活动中,个体之间通过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并将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成员共享,由此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

指导思想或目标:以小组的形式调动、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去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协作探究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明确任务和学习目标―成员分组或结队―学生进行作业―教师总结性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关键的操作点是,要求协作组成员必须一起参与讨论、设计进程计划,共同使用资源、共同遵守相关原则等,以使协作组中每位成员都有参与感,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同时,要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职责,解决将各个成员的工作、学习结果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问题。但要允许成员个人根据协作组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设计个人学习的目标、程序和方法等。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要设立适合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二,要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三,提供各种交互工具(经济论坛、BBS、精品课程网站、应用软件等)。

在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交互过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调节。要不断根据学生交流及提交内容评价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各个成员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鼓励小组和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上述基于网络环境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各具特点,其具体运用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只有针对课程及教学对象的特点,优化选择教学模式并合理搭配,才能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雷.经济学专业创新性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46-48.

篇10

我们信用社全体人员晚6月10日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会议,东城信用社主任 ,认真传达运城银监分局召开银行业案件防控警示教育大会精神.我们单位全体人员于6月21日又组织观看了“案件专项治理警示教育大会”的光碟,学习了省银监局邓智毅局长等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市反贪局作的以案说法讲座,听了监狱的几位服刑人员剖析了他们心灵蜕变、走向犯罪、痛心疾首的忏悔。这些服刑人员过去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个相对舒适趁心的工作环境,有一个较能发挥作用和才能的工作岗位,有的甚至成为部门的重要岗位领导。但是他们由于贪图享乐、目无国法、走向犯罪成为阶下囚,深深体会到大墙外的自由与快乐不再所于自己的痛苦。会上,全体人员认真笔记,会场雅雀无声, 这次教育意义重大,员工们要引起长期的警觉和思考。从此合规经营,遵纪守法,倍加珍惜各自的职务和岗位。赵序东主任讲到每个信合员工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贪婪,他可以毁掉人一个人的一生。

我认为这次警示教育是非常及时的、必要的。通过观看光碟,听取省、市领导讲话和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本人受益非浅,体会颇深,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深刻教育,思想上产生了很大震动,对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并对自己的言行做了深刻反思。看完以后,体会如下: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一、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二、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