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4 15:3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5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 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点: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录音机及磁带 作业本 (有条件的可准备图片或课件)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

2、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

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色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语文是小学教材中美育因素极为丰富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就是通过感受和欣赏美丽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学习和使用美丽的语言来形成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在小学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小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审美对象,引导学生有意注意语言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消化、理解,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语言渲染法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有逻辑性,声音抑扬顿挫,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丝丝春雨无痕、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2.情境对话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造对话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可以体验课文的真实情感世界,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共同感受,从而形成从理性认识升华到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上《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一开课,我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玩一玩,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接着课件出示精美的双龙洞图片,在学生伴着悠扬的音乐声欣赏双龙洞美景的同时,配以导语:“看,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进入洞内,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一下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提供感性的资料作为补充,不仅能使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置身于具体睛境,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工具来激励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文本的巧妙之处,从而使学生独立探索出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如《观潮》一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段感受到潮水的长,潮水的高,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后,再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观看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刚才大家想的一样。当学生亲眼看到钱塘江大潮的惊涛骇浪,潮水的声音由远到近,江潮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时,心情也随之汹涌澎湃,跌宕起伏。所以,适当地使用视觉辅助,特别是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吸收,更能实现学生和文本的有效“对话”。

二、引导学生鉴赏美

在小学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小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小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评价的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细腻语言的感性品味和理性分析,使情感体验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品词析句,挖掘文本的语言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句子,他们鲜活、精妙,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关注这些语句,在教学中随时学会捕捉并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验作品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从而引领学生分析、理解旬式、句意,从中发现美、品味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如设计《荷花》一课时,教师可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通过比较用词展开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也体会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领悟荷花在荷叶衬托下奋发向上的精神,高尚的情操也由此得到陶冶。作品的语言往往渗入作者的情感。好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透过字面表层意义,挖出其深刻内涵,让作品的思想触动灵魂,引起感情的共鸣。

2.分析篇章,剖析人物的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人物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其美好的形象深入人心。教学设计时就要紧抓人物的特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的光辉。如《灯光》一课,展现了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献身的精神;《跨越百年的美丽》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金色的鱼钩》一课,要感悟老班长关心战友,舍己为人的人情美。备课时,教师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字词句章上,而要着重分析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美。针对课文内容和小学生的审美特征,设计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深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人物形象的光辉,从而使学生得到榜样人物的感化和熏陶。

3.感情朗读,体验文本的情感美、意境美

Z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在朗读时学会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引起听者感情的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选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春来江水绿如蓝”与上旬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用短短十几个字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几乎无需过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不但贴切传神,而且表现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营造出了一个悠远深长、余情摇漾的境界。像这样被千古传诵的佳作名篇还有很多,如杜甫的《望洞庭》、贺知章的《咏柳》以及韩愈的《早春》等,我们都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去诵读,去品味,去体会,去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文学的意境美。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小学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创造力,是指小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规律”再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掌握技能,大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1.文本填白补充美

课本中,有些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描述,写得比较简单,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指导学生肆意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思想把空白填充起来,使课文更加丰满和翔实。如《触摸春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此时的安静,仰着头,仿佛张望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她仿佛看到了蜜蜂在花朵上采蜜。有的说:她仿佛看见了蝴蝶在不远处翻飞盘旋。有的说:她仿佛看见了苍翠挺拔的大树、色彩绚丽的花朵……丰富的想象升华了美,通过想象,学生感受到了盲姑娘安静凭着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她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看到了整个缤纷的世界,从而感受到了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生命的力量之美。

2.拓展阅读延伸美

篇3

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们都不适应。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查阅大量的资料,更要深入地挖掘教材。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文本来设计,每节课之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此,我巧设“阅读导航”,使学生逐步形成语文能力。

一、提示型导航,让学生有据可依

在课题实验的初期,由于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了给学生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我通常选用提示型的阅读导航。比如在教五年级的《月光曲》一课时。我先是深入地研究了教材。此文讲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重点是兄妹二人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听到贝多芬精彩的演奏时候的联想画面。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这个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阅读导航:

提示一:一定要认真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描绘《月光曲》内容的段落?

提示二:该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画出相关的词句读读品品。

思考: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对兄妹俩的情感如何变化的?

研讨:你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

拓展思维: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练笔:想到了( )想到了( )想到了( )

这样的导航对学生有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做到了先“扶”后“放”。

二、结构型导航,巧学诗歌更高效

由于诗歌内容较短,学生容易读通。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我都是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并在学习中鼓励学生提炼出学习方法。再引导他们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自学后面的内容。因此在这种文体教学时候,我设计的导航就有所不同。比如《乡愁》的导航:

提示:搜集有关余光中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阅读诗歌三部曲:

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从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揣摩朗读技巧。

2.咬文嚼字――体会诗歌语言美

边读边思考:(1)四个时间词分别代表作者的什么时期? (2)反复读叠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3)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联想画面――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诗歌中用四种事物,分别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乡愁?

想象四幅画面体会。

有了这样清晰明确的阅读导航,学生们将会在轻松的氛围下,自主感悟出了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同时形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写作型导航,善用练笔形成能力

经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他们基本能抓住重点,分析难点,主动学习了。这个时候我的阅读导航如果过于简单就不会有引领的作用了,甚至是流于形式了。于是我就增加阅读导航的难度。让学生独立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完成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还要提炼出要研讨的重点问题。甚至有的导航会根据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有写作的要求。如:在教学《颁奖词三则》一课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阅读导航:

1.熟练朗读颁奖词,说说颁奖词与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区别?

2.思考课文讲述的三个人物有哪些优秀的事迹?

3.学法指导:学习颁奖词你有高招吗?

4.小练笔:给身边的感动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有了这样的阅读导航,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相互学习,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分享过程,也是学习方法交流的过程,更是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四、激励型导航,抓住心理挖掘潜能

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再优秀的学生也有学习的疲劳期。所以正当我的实验初见成效的时候。备受学生喜爱的阅读导航,有时候也会遭到学生们的“冷遇”。孩子们表现的不以为然,老师提前一天布置的导航内容,第二天完成情况不好,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多阻力。甚至有时候不得不按照另一套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反思后我得出了结论:学生厌烦了老套的阅读导航模式,每天都是字词的要求,阅读的训练,写作的指导等。主要是我设计导航的时候语言变化过少。于是我改变了设计阅读导航时所用的表达方式。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聪明的你不妨想一想。”“我是自学小能手。”“开动脑筋”等。比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设计的导航中就有这样的内容:开动脑筋:“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还有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候为了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我设计的阅读导航中就有一点儿这样的内容:我是自学小能手:查找有关火烧云的资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上来了。而且他们的动力十足,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了。

五、趣味型导航,妙用儿童语言创设情境

这种形式的导航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由于孩子小,他们的识字量少,理解能力也不强。我就尽量把阅读导航的内容设计的少一些,词语生动有趣一些,多用儿童喜欢的语言来描述阅读导航的要求。如一年级下册《风》一课的阅读导航:

找风:让我们自由读课文,投入到寻找“风娃娃”的行动中吧!在诗人的眼里,风都在哪里出现了?

我是识字高手: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圈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间互相帮助。

有了这样的阅读导航,孩子们学习兴趣更浓了,语文学习的能力更强了,听过我课的很多领导和同事都说,我班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比同年级的学生高出很多。他们的表达真实有条理,阅读流利有感情,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形式的,而是真正地在互动交流。在这样的模式下,在这样的“阅读导航”的指引下,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高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对课文的知识事先做个先知先觉的过程,学生预习时会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对于困惑或疑问的知识点会有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自动获得知识、解决疑难的过程。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就会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学生在预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钦佩不已的同时也产生了几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去借箭的时候故意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为什么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二十条船,不要多点或少一点的船?……因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上课时迫不及待地要求解决。在集体讨论和教师点拨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顺利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大量的事实证明,凡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会很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因此,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备课,因为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可以说,一堂课就是一盘棋,我们要下好这盘棋,就得在踏上讲台之前有一盘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创设和谐的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运用,因此,我主张教师本身首先是一团火,并把这一团火化成对学生的情和爱带进课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中、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可亲、可信。

教师要因“学”论“教”,设计教的过程,课堂上打破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教案转,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教的过程。

四、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像《给予是快乐》、《去年的树》这类课文,通过朗读就能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等这类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国之情。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不但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朗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明白文本的主旨,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段,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如阅读《匆匆》这篇课文,读懂了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可以联想到自己度过的四五千个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阅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动笔画一画、写一写、与同学议一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只有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具有实效性。

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篇5

一、潜心钻研自蓄知识之泉

她十分推崇俄国作家车尔雪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教师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她从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而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学习借鉴语文教学专家的经验,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龙山大地,于是,又摆在教师面前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要学会制作课件,于是,她每天研究电脑,先从基础知识入手,慢慢的简单的课件会制作了为了不让自己手生,她每周坚持做一个课件。上课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最基本形式,她每天上完课后,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写一个教学反思,每大周结束后,进行整理。她本着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提高的原则不断的丰富自己。教书育人的艺术,是她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结果,是她苦练基本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二、锐意教改喜收丰硕之果

新课改伊始,她先转变了教学观念,把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她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主动参加了小学计划性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她曾主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家乡》、阅读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课生动,有兴趣,容易懂,记得住。她所任的班级,总是呈现出“尖子生冒得出,后进生不落伍,中等生迈大步,”的喜人局面。

三、精心育人赢得赞誉之声

尽管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把精力还是放在了学生身上。端午节,把妈妈婆婆一起叫来,为她的学生包粽子;她和爱人要一夜不眠,要煮好200多个有汁有味的茶蛋。6点钟,带着热乎乎的茶蛋和粽子,她准时赶到了学生的寝室。当她把热粽子和茶蛋送到学生手中,很多孩子感动得哭了。她们在她送的茶蛋上画满了笑脸,高兴地把这些茶蛋叫做能给他们带来好运的“滚运蛋”,他们把茶蛋放在兜里,带进书桌,总也舍不得吃。八月十五,她为他们买来了月饼、葡萄,她的50个学生,有的父母身患残疾,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失去了父母双亲……她深知她的学生比同龄的孩子多一些沧桑,多一些辛酸的过去。所以,她带这个班的总体构想是让孩子们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用关心、爱护、激励的风,鼓起他们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之帆,把孩子们从贫寒家庭背景中磨练出的倔强,转变为他们长大成人的性格优势。她每天早出晚归,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记挂在心上。经常去食堂,了解学生的伙食情况;走进学生的宿舍,帮他们一起整理内务……

四、甘做红烛燃烧生命之火

2000年初,24岁的她成了一名准妈妈,严重的早孕反应让她痛苦不堪。她带的学生六月初就要参加升初中考试了,她教三个班的语文课,上复课时,她一天要连续站上六节课,还要上晚自习,跟早读,晚查寝……一天坚持下来,腿肿胀得像根木头。平时穿36号的鞋,那时买39号鞋穿还挤脚。随着考试临近,同学们的情绪也极易波动,如何让同学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复习阶段能有效提高成绩,这些都是毕业班班主任面临的工作考验。就这样,她克服了种种身体不适,没有误过一节课,没有放松过对班级的管理。学生们被她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了,学习更刻苦了,纪律更严明了。

她的孩子在2004.8.28日正式上幼儿园了,一年多来,她没有接送过一次,甚至连儿子的班级都找不到。她同事赵老师的姑娘和她儿子在幼儿园同一个班,一天赵老师跟她转诉他姑娘的话:“爸爸,沈钧韬他没妈妈,每天都是他爸爸接送他,我们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你说他多可怜!”听见这话,她的心情十分复杂,禁不住潸然泪下。她的确不是一个好妈妈,她真的很对不起她的儿子。一天,无意间听儿子唱到“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个宝……”她一下抱起儿子,泪水再一次滚落下来。是的,儿子现在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但她相信,长大后,儿子会懂她的,也一定会理解妈妈的――因为她是50个孩子的“合格妈妈”呀!

五、矢志不渝浇绽荣誉之花

多年的播种,换取了诱人的果实。02年她被农场授予“十佳辅导员”、“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04年被农场授予“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并在分局举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议上做课改经验交流,同年,被分局教育局授予“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05年被分局、农场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06被农场评为农场首届“十佳教师”并在分局举办的说、讲、评大赛中获一等奖,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07年荣幸的评为分局级“十佳教师”。她的教学设计《火烧云》曾在省教育学会上获一等奖。并多次指导学生获奖。08年再获“分局级模范教师”光荣称号。09年在参加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小学学科教育中开展的课题研究》被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壹等奖。同年她参加的课题研究《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被评为教育科研成果壹等奖。09年她参与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新课程下小学生计划性自主学习行动研究》课题验收合格。在课题研究中因成绩显著被评为该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2010年12月她在全省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