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06:4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工作室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创新工作思路: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加强学习为基础,以开展“服务创新工程”活动为动力,努力提高团队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缩短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创新工程目标: 进一步搞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能作用,竭力减轻领导的工作压力,让领导满意,研发和生产一线职工满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升院办对内对外窗口形象。 三、创新活动计划: 1、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使团结、严肃、活泼、高效的工作作风得以明显体现。 2、树立服务意识,使经理办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创新中得以明显增强。 3、加强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性开拓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4、再造业务流程,显著提高办事效率。 5、每半月召开一次创新经验交流会。 6、每月出创新活动专刊一期,选编创新活动信息5条。 7、向公司上报创新活动简报至少一次。 8、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能作用,加大督办力度。 四、创新工作措施: 1. 勤于动脑,超前工作,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后勤服务。 2、为提高业务水平和修养素质,每人每月读一本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书。 3、建章立制,按章办事,缩短流程,提高效率。活动期间制定公文、会务、印章和接待等管理制度。 4、深入基层督查年中会贯彻和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5、抓好典型,树好先进,加强宣传,搞好活动服务工作。 6、树立团队意识,既要分工,又要协作。遏止因某方面突击工作人手紧缺,工作不到位而影响院办整体形象的事情发生。 7、以考核为手段,以催办为方式,以把事情办好为最终目的,变机械考核为催促办理和严格考核相结合,提高服务意识。
2005年3月17
2005经理办公室创新活动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
摘要:创新培训理念是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创新的基础。培训理念是策划、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方向和成效。
关键词:石化企业;五个创新;员工;培训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队伍,为企业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审视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石化企业员工培训,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探索培训内容和形式。有效发挥培训在企业工作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不断推进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培训理念
创新培训理念是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创新的基础。培训理念是策划、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方向和成效。
(一)要树立专业化培训的理念,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加快企业的人才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工作能力。石化企业专业化和石化企业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是现代企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也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因此,培训必须贴近工作,针对不同的层次,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一是以专业对口为原则,培养、调配各工种需要本工种的业务工作、专业技术的人才。二是以人才共享为原则,培养团队协同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型人才。三是以一工多能为原则,培养各工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要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员工岗位、工种、年龄、资历等因素,实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结合每位员工的具体情况,一是有侧重点进行指导和培训。二是突出重点,抓好基层和一线员工的工作轮训和业务培训。以基层为重点,切实增强用工的“成本意识”,善于科学合理使用人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人力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三是进一步科学安排培训的种类和时间,解决工学矛盾。
(三)要树立人才培养的理念,培训工作要侧重员工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注重个人前途的发展。各级企业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企业队伍建设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人才标准并进行资质评估和培养所需的人才,为综合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对初任员工的培训要为新员工提供富有实效的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分阶段、按课时比例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实习培训,做到循序渐进、具体全面、严格规范、把好“入门关”,力求培训内容涉及个人核心才能培养的各个方面。
二、坚持贴近工作,创新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员工培训创新的核心。创新培训内容,要加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超前性和实效性,加大培训内容的开发和创新的力度。
当前,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内容要与企业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业务知识、技能技术、体能培训、科技比武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必须坚持贴近工作、服务工作的原则,实现由偏重理论培训向突出工作技能培训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培训。
(一)开展企业工作培训活动。分期分批举办企业工作技能小教员培训班,促进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培训时,还应根据各工种的需要,使不同工种的员工接受不同内容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员工的技能规范化操作能力。
(二)抓好科技培训。未来企业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科技工作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要结合工作,加强信息技术等企业应用科技,提高员工运用科技手段的能力,增强在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和质量。
三、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是员工培训创新的关键。创新培训形式要实现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教训一体化转变。要把培训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工作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一)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讲座。邀请技术权威性和著名专家或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骨干,为员工讲课辅导。以提问、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传授员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教员常规讲授、员工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学习热情。
(二)建立网络远程教育制度。随着企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培训采用网络远程教学形式是必然趋势。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制定出电视电话远程教学计划和内容时间安排,并通过该系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员工可在本单位收听收看讲课内容,授课教师也可以直接与基层一线员工对话互动,既实现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解决了基层员工集中学习之间的工学矛盾。
(三)深入开展比武竞赛活动。比武竞赛是有效促进各工种理论和技能比赛,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提高,同时也是检验各工种比武成果和实效的有效形式。不断调整、充实比武竞赛内容,扩大比武竞赛规模和层次,创新比武竞赛形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在企业营造良好的员工苦练基本功氛围,努力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得到提高的目标。
四、坚持制度规范,创新培训管理
创新培训管理必须抓好制度建设创新,包括培训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
(一)培训机制方面
一是实行分级施训体制。二是创新必训机制。三是推行准入制度。在技工晋升等培训方面,围绕员工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相关业务知识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并推行“准入制”,即在培训前组织员工参加摸底测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参训资格。即员工于培训班开班当天参加由培训单位组织进行的基本知识、技能的考试,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培训。该制度的推行与技工晋升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增强了员工自学的紧迫感,实现了员工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员工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四是完善奖惩考评机制。一方面,继续完善检查考核评估制度。加强考核检查机制建设,保证基层员工培训时间、内容和效果落实。
(二)教学管理方面
首先,实行在职培训教员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单位和工作部门的双向交流制度,实行专职教师与工作部门业务骨干双向交流制度。要定期和不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一线和工作部门锻炼和调研,不断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切实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与此同时,要认真选聘工作部门业务骨干到学校任教,确保教与学贴近工作。二是要继续扎实开展教员培训工作,对现有的教员集中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对教学方法的学习掌握以及对新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自主科研创新的能力。
其次,实施主辅教员制。考虑将企业工作技能课程分为技能部分,分别安排一名主教员,二至三名辅教员。培训时,主教员负责讲解理论和动作要领,辅教员负责演示动作、指导学员分组练习,讲解、演示、练习同步进行,使参训员工听有示范、学有指导、练有竞争,切实将知识和技能学到手、练到家。
再次,落实教考分离制度。一是要明确教和考的职责分工。即考试命题、阅卷由主管培训的部门负责,平时的培训由学校组织实施。
五、坚持长远发展,创新培训保障
(一)建立专兼职教员库。按照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择优选拔、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与企业工作对口、涵盖多个学科的专兼职教员资源库。一是建立教员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专、兼职教员评优、晋升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员、教师一专多能,并熟练制作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二是整合专职教员队伍。将理论素养高、企业技能精、教学能力强的人才吸收进专职教员队伍,不断更新专职教员队伍人才结构。三是加强兼职、外聘教员队伍建设。从基层企业、一线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骨干员工中选聘兼职教员,负责协助专职教员承担本单位、本工种日常性、基础性、专业性的培训任务。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创造培训条件,提升办学功能。
篇3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遏制会计造假,维护经济秩序是《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近年来,株洲市以“大监督”理念为指引,认真履行监督职能,逐步构建并完善了“条块分割、纵横联合、查处并重”的会计监督机制,为维护全市财经纪律,促进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是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
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职能能否充分履行,监督效能能否充分发挥,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根本所在。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党组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积极落实“三个到位”和“五个必须”,为株洲市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组织保障。一是将财政监督事项纳入局党组例会,定期通过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向领导汇报有关监督检查工作、交办事项和督办监督事项的落实情况。二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全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力推进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创新是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
为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保障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株洲市围绕监督平台、工作机制、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的一些成绩。
一是按照“大监督”理念的要求,努力搭建会计监督检查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市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政绩考核,出台了《株洲市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政纪考核实施细则》,将考核指标细分为非税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财务管理3大块50多个考核点,对全市90家一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集中考评,评出一定比例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其落实整改。通过政绩考核的平台,既调动了预算单位规范管理的积极性,又把各个层次的监督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财政监督效率。二是制定了“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处罚”的“三个统一”工作机制。通过“三个统一”有效减少了检查处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了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条块分割、纵横联合”的会计监督工作机制。即在充分征求被检查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采取单位自查、多部门联合检查、上下级联动检查、群众举报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会计监督网络。2011年经群众举报,株洲市财政监督检查处联合市纪委对株洲市XXX厂进行了“小金库”专项检查,共查出违法违规资金240余万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处罚。四是建立会计监督公示公告制度。每年会计监督检查前都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并上报省监督局,确保了监督的公正、公开。通过公示公告,扩大了会计监督的社会影响,同时对预算单位起到了震慑作用。2011年株洲市共对18家单位进行了查前公示,对存在严重违纪违规现象的2家单位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告。五是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对被查单位的定性、处罚,首先由检查组提出初步的意见,财政监督处负责整理与核实,然后交由法规科会签,最后由局领导签发,对重大和复杂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从而保证检查处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找准重点是会计监督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
一是开展针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专业性强、难度大,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收支监督。株洲一方面通过建立报备信息异常约谈机制,督促会计师事务所提高管理水平和执业质量,将会计监督渗透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控中。另一方通过查阅底稿、实地调查和延伸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株洲市近两年新设立、新合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人员和业务变动频繁、报告数量异常、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报备的会计事务所进行检查。2011年株洲市重点抽查了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专题检查调研报告。二是每年选择1-2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其是否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挪用专项资金、虚报预算支出、使用假发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障国家资金安全。2011年开展了针对全市重点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全市抽检36家单位,共查处违规问题金额6435.4万元。三是针对财政监督存在的监督盲区进行检查。由于体制原因以及财政监督自身力量有限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财政监督的死角,而这些区域往往是问题多发的地方。例如,株洲市本级有各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20余家,成分十分复杂,有的完全是利用行政资源获取丰厚收入的单位,且与主管部门财务关系不清,资产转移随意,脱离了财政监管。为摸清情况,规范管理,2010年株洲市专门组织力量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检查整顿,出台了《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市级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纳入财政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统一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降低了财政风险。
二、当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凸出问题
(一)重罚款轻惩人,导致财政监督职能弱化。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主要通过处理处罚力度和实施效果来体现。长期以来,财政监督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惯性模式,多以罚款了事,而直接针对单位责任人的处分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处理大案要案时,检查人员往往思想包袱较重,致使检查无法深入到底,这也是一些单位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处罚依据不够明确。目前财政监督处罚处分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条例。这些法律条例只是对相关违法行为处罚处分进行了总体上的规定,但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仍然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可对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个处罚的尺度弹性太大,罚多罚少不好把握。
(三)检查以突击型为主,缺乏有效的常态化监督机制。以往的会计监督检查多以一阵风式的突击检查为主,检查过后相关违纪违规行为又死灰复燃,无法达到“查处一个,治理一片”的效果。从每年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所查处的案件数量和涉及的金额可以看出,常规的突击性检查并不能有效减少相关违规行为。
三、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思路
(一)转变观念,强化监督意识。一方面,作为会计监督牵头者的专职监督机构要强化监督意识,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做到敢于查、善于查、深入查。同时,各业务管理机构要树立监督意识,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维,积极配合并参与会计监督检查。
(二)内外并举,建立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财政内部,要完善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反馈情况,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对外要加强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提高监督成效。二是加强日常监管。业务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各自归口单位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专职监督机构要对业务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再监督。三是加强监督成果的利用。把检查成果作为编制和调整部门预算、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制定的依据。同时对检查成果利用情况进行登记,规定检查成果利用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利用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问效。
篇4
4月8日,通化市东昌区人大组成了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昂为组长的视察组,对区人民政府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区人民政府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三家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区人民政府注重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纳入工作日程,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全区制药企业可生产剂型21个, 品种2196个。其中,自主研发产品780个。东昌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吉林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主管区长为副组长,各成员部门为主体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制定科技创新鼓励政策,成立了东昌区经济技术顾问团、人才服务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和区、乡(镇)街、村三级技术市场服务网络等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政策咨询、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贡献率。人才科技兴区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积极落实《东昌区关于对业绩突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政府津贴的暂行办法》,区政府对区内所属企业中的45名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政府津贴,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两年来,共申报各类专利208项,授权239 项。24个项目成功获得吉林省专利发展资金支持。工业创新成果转化增效益。如:万通药业自主研发的万通筋骨片,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在同类药品销售中居全国首位。
视察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探索建立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宋丽娟)
篇5
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文化和旅游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继续实施好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文化和旅游科技领域重大战略和现实需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能力和效能提升。
聚焦需求、技术引领。聚焦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科技需求和应用场景,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部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集成应用创新项目。
激活主体、整合资源。有效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间资源整合与有机联动,构建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二、推荐范围
项目应以文化和旅游发展重大战略引领和各地方现实需求为导向,推动行业技术集成应用创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项目分为定向推荐项目和自由推荐项目两类。
三、组织管理
(一)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统筹项目的申报、评审、入库、出库委托实施和验收等管理工作。
(二)各省(区、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文化和旅游厅(局)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推荐以及自由推荐项目的过程管理和验收。文化和旅游部各有关直属单位、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各文化和旅游部参与共建院校可直接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仅限本单位项目。推荐单位应对所推荐项目的资料进行审校并对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可适当对项目进行配套经费补贴。项目委托实施后,各推荐单位要指导和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认真履行项目合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考核指标,并参与项目验收工作。
(三)项目申报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按照签订的协议,落实配套条件,履行各项条款,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按期结项。
四、申报资格
(一)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事业法人单位。注册时间为2020年3月30日前,科研组织能力较强,运行管理规范。申报单位只能通过1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二)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1961年3月30日后出生,须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项目。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不含合作单位。
(三)项目应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具有前期工作基础。项目实施期应为1—3年。原则上不支持已完成项目。
(四)项目原则上须有配套经费,申报单位负责落实。
(五)项目申报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五、申报推荐及委托实施
(一)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制定并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年度推荐通知,面向行业公开征集项目。
(二)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推荐通知,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项目申报平台”(简称申报平台)网上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应聚焦问题,整合相关领域优势创新团队,明确项目目标、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思路及工作进度安排,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三)推荐单位通过申报平台对申报单位提交材料进行审查推荐。
(四)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在受理推荐后,组织形式审查和评审,择优确定拟遴选入库项目。
(五)文化和旅游部对拟遴选入库项目进行公示,并依据公示结果通知,与承担单位、推荐单位签订项目合同。
六、项目管理
(一)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得延期。
(二)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经费一次性拨付。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须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三)项目实施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骨干等重大事项的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应经推荐单位同意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
(四)对有重大调整须更改或中止合同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推荐单位同意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核准后执行。
(五)对不接受监督检查或未按合同执行的项目,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视情节分别采取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撤销项目等处理方式。
七、项目验收
(一)合同约定完成后的3个月内,由项目承担单位向推荐单位提交有关验收材料。定向推荐项目应经推荐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自由推荐项目由推荐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后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复核通过后予以结项,其中文化和旅游部各有关直属单位、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各文化和旅游部参与共建各院校承担的项目须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二)验收材料应包含验收申请、验收报告及有关成果材料等,其中前两项材料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制作统一制式表格供项目承担单位填写。验收报告中应明确经费决算情况,文化和旅游部经费、推荐单位经费应单独列支。
(三)验收方式可根据项目情况采用会议审查、通讯评审、实地考核等。验收专家应专业匹配、来自不同单位、副高级专业职称或行政副处级(含)以上,不少于5人。验收执行回避制度。
(四)验收经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其中自由推荐项目验收经费标准由各推荐单位依据本单位有关财务规定自行研定。
(五)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对首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可在30日内经项目推荐单位审核同意后向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书面提出二次验收申请,并在一年内做出改进,按程序再次申请验收。若未再提出申请,视同不通过验收。
(六)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管理部门将视情况追回已拨付经费,同时取消其单位三年内承担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资格。
八、其他
篇6
关键词:金华市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现状 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03-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金华市机动车总数已超100万辆,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新增约16万辆的速度逐年高速增长。机动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已经占了城市空气污染物的近30%,大气中的PM2.5约1/3来源于道路源污染。因此,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对深化金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金华市打出“六记重拳”全面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1)创新模式,完善排气检测体系。截至2014年6月底,全市具有环保检测资质的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已覆盖7个县(市、区),共计9家、29条检测线,其中已建设升级为简易工况法检测线的有20条;市区、兰溪、永康、武义等地均已启动排气检测机构扩建和检测方法升级,以满足国家、省排气检测的要求;义乌市于2013年8月份在全省率先进行了路上排气遥感检测,翻开了金华市机动车排气路检崭新的一页。
(2)精心部署,开展环保标志核发。金华市环保标志核发工作于2013年7月15日,全面实施。之后通过开通机动车环保标志委托申领双向快递(EMS)平台、简化环保标志申领方法、设立移动申领窗口、增加临时工位、延长工作时间和开设代办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方便车主首轮申领环保标志。截至2014年6月底,实现了全市全覆盖,共核发环保标志80多万张,核发率已超80%。
(3)有序推进,落实区域限行管理。市区车辆区域限行,2013年11月4日公告,12月10日起市区一环内对黄标车实施限行;出台“黑烟车”举报办法,鼓励市民举报限行区域内的“黑烟车”;抓好限行区域的路查监管工作,开展公安、环保限行路查劝导宣传行动;落实环保标志管理执法,2014年5月29日再度执法公告,7月1日起实施执法。截至2014年6月底,金华市已实现了市区和所辖7个县市黄标车限行措施的全实施。
(4)管促并举,督促车辆注销淘汰。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车辆注销淘汰规定,实行强制淘汰;另一方面按照于2014年7月出台《金华市区黄标车淘汰补助实施办法》实施机动车淘汰补助,“管、促”并举的推进高污染机动车尽早更新淘汰。截至2014年6月,全市2014年上半年已淘汰黄标车近9000辆。
(5)严格规范,提升车油质量标准。于2013年7月1日向社会公告,明确在金华市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注册登记和转入登记的机动车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现阶段相应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推动实行了车用汽油国Ⅳ标准,并积极向出租车和公交车等高频使用的车辆推广清洁燃料和替代燃料,推进广泛普及甲醇汽(柴)油和混合动力公交车。
(6)奖督结合,推进油气回收治理。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市284家加油站,除搬迁的27家之外,均已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建设;57辆油罐车,已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建设;3座储油库,其中2座已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建设、1座已关停汽油储油业务。
2 目前金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律法规未健全、难操作
目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适用的法律法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一部上位法。其他《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和《金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虽然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规范了各部门职责,但由于属于行政规章,法律效率低,部门约束力差,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致使出现机动车排气检测规定与安全检测规定互相矛盾、3个机动车年检周期未年检车辆强制注销的判定标准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导致金华市在各部门协作联动和工作整体推进中问题较多。
2.2 协作机制未形成、缺合力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安、交通运输、环保等多个部门,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多部门配合,共同协作。但目前各部门间自上而下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尚未形成,且上级部门对各自相关工作未给出明确的指导实施意见,致使基层部门工作开展缓慢且相互间步调不一致,从而导致整体工作部门联合推动困难,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合力难以形成。
2.3 思想观念认识浅、不重视
多年来政府和广大群众关注最多的是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但对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关注,致使个别县(市)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到位,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造成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困难大、问题多。
2.4 机构队伍欠完善、不齐备
目前,全市仅市本级和所辖义乌、浦江单独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机构,且各县(市)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的人员普遍较少、流动也大。除此之外,金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系统性工作刚起步,从事机动车排气检测和油气回收治理等这些专业技术性较强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很匮乏。
3 创新六大体系,构筑六类监管,全面强化金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下一步,金华市将创新出“制度规范化、考评制度化、工作信息化、部门协作化、队伍梯队化、宣传系统化”六大体系,构筑起“精细化、奖惩式、自动化、联动制、持久型、公众性”六类监管,全方位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3.1 建立制度规范化体系,实现精细化监管
(1)出台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管理规定。该规定旨在对全市排气检测机构建设规划编制,以及排气检测机构的委托、续延、变更和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明确和规范,使金华市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机动车排气检测工作从申请资质、变更续延,到能力建设、日常检测,再到内部管理、外部监督均有规范可执行。
(2)制定车辆排气维修管理规范。结合金华市实际编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维修管理办法。该办法将明确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维修业务的维修机构所应达到的等级标准和所应执行的标准规范等。并把维修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技术性能指标纳入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排气维修列入车辆维修单位二保内容,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气维修,完善对车辆排气维修行业的准入与管理,确保排气超标车辆能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
(3)编制油气回收治理工程运行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和日常运行标准,列出治理单位和业主应建立的运行管理制度、台账体系和人员监督备案机制,并要求各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业主对油气回收治理工程要开展日常运维巡查和年度检测工作,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的出台利于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业主按规定落实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日常运行,便于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操作,助于保障油气回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3.2 建立考评制度化体系,施行奖惩式监管
(1)拟定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考评办法。对全市具有资质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每季度一次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每年一次的年度考核考评,并将监查考评结果作为环保检测资质续延、扩建和开展特定业务的评判依据,对监查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检测机构将给予一定业务工作限制;对监查考评结果优秀的检测机构将授予先进检测机构称号,同时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来确保检测机构按规范开展排气检测工作。
(2)拟定车辆排气污染治理维修机构考评办法。采用自查和抽查、排气污染治理维修考评和其它维修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具有二类以上资质的机动维修机构开展考评,并将监查考评结果作为机动车维修资质续延、升级和维修业务扩展的评判依据,对监查考评结果不合格的维修机构将不予续延资质;对监查考评结果优秀的维修机构将授予先进排气维修机构称号,同时享有优先升级维修资质或扩展维修业务的权利。以此来保障维修机构按规范开展排气污染治理维修工作。
3.3 建立工作信息化体系,打造自动化监管
(1)完善机动车排气检测和复检监控系统。使系统能全程视频监控检测机构检测行为;能随时查询车辆检测数据和通过率,以及复检车辆排气维修信息;能即时查询各检测站设备运行情况,各站、各条检测线检测人员开机、校准、运行及检测数据报告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能通过输入车辆牌号,远距离调用车辆检测数据及检测时间等资料;能自动存储检测车辆和复检车辆排气维修资料;能自动生成检测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汇总报表;能自动告警提醒有异议的数据记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部署机动车环保标志验证系统。在新购、转入机动车领取车辆悬挂车牌和核发年检合格证书的窗口部署与车辆管理系统联通整合的环保标志验证系统,并依托该系统建立环保标志前置审验机制。即通过扫描环保标志上印制的二维码,读取车辆环保标志信息进行验证,只有在环保标志通过验证后,方可通过年检。
(3)建设非绿标车区域限行车辆查控系统。建立公安、环保机动车非信息及时共享机制,并向现有道路交通监控平台和“警务通”系统中即时导入环保标志信息,同时增加监控平台和“警务通”的限行区域自动识别和车牌筛选、抓拍等功能,建成限行区域监控网络和车辆查控系统。
(4)开发车辆尾气治理监管系统。对现有系统进行拓展,增加整合排气检测和复检监控及车辆尾气治理监管功能模块,并通过信息数据交换,实时同步具有车辆尾气治理资质的维修厂的控制参数、维修项目表以及维修车辆的有关数据;及时跟踪高排放车辆的维修记录,记录包括故障原因、处置措施、处置时间等信息;按时出具维修报告;及时上传至环保和交通运输部门。实现对车辆尾气治理信息的跟踪与采集,进一步规范车辆排气维修和复检工作。
(5)应用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控和集中地抽检系统。将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控和集中地抽检系统,分别与环保部门机动车排气检测监督管理和环保标志管理信息系统及公安部门车辆管理系统联网。在开展道路尾气监测时,应用遥感监控系统,以避免道路拥堵;在同步开展集中停放地尾气监测和安全检测时,应用集中地抽检系统,以实现高效便捷。
(6)研发黄标车淘汰管理系统。该系统作为机动车排气检测监督管理和环保标志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公安部门车辆管理系统及商务部门车辆报废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实现对通过政府补助、注销转出、主动报废和管控倒逼等措施淘汰黄标车的实时分类统计分析和自由跟踪监控管理,为黄标车治理淘汰任务完成情况提供实时报告和及时预警,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信息辅助和数据支撑。
3.4 建立部门协作化体系,落实联动制监管
(1)联合实施高排放车管控。针对黄标车淘汰,由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向环保部门提供各自所属和监管车辆信息,环保部门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梳理出黄标车信息,并协助其督促淘汰;针对“黑烟车”举报,在根据举报办法采取限期接受排气检测和维修的基础上,由环保部门向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通报其管辖范围内被投诉举报的“黑烟车”信息,再由其落实进一步的管理监控或淘汰更新措施。形成“所属部门直接管理、环保部门辅助监控”的高污染排放车辆联合管控机制。
(2)合力强化标志管理执法。公安交警部门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执法,并适时会同环保部门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抽检监察。
(3)协作开展运行管理监查。由环保、交通运输、商务、质监等各相关部门遵循各自监管职责,分别牵头,联合其他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尾气治理维修厂和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治理回收工程开展定期日常巡检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检查的情况记录评分,发现的问题限行整改,违法的行为依法处理,并及时落实后督查工作。
3.5 建立队伍梯队化体系,着眼持久型监管
(1)实现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机构市县全覆盖。在各县(市、区)单独设立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及技术机构,配备充实的专职人员,建立一支既懂行政和法律知识,又精通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业务的队伍。
(2)组织相关学习培训活动。不定期组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排气检测技术、尾气治理维修、油气回收工程运行维护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活动。组织省内外考察,学习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展调研和民主恳谈。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交流,邀请座谈等形式,就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帮助基层环保部门切实解决困难。认真梳理调研对象提出的建议和建议,帮助改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4)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小组。启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通过推荐选拔,抽调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排气检测、尾气治理维修、油气回收治理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成立相应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在为金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的同时,也进一步培育增强金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人才队伍。
(5)组建机动车排气检测协会。协会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全市各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共同参与组建,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实现协会增进检测机构交流合作、维护检测行业合法权益、推动检测质量技术进步的作用。
3.6 建立宣传系统化体系,开展公众性监管
(1)编印资料手册宣传。组织印制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知识读本,编发宣传资料和相关政策解读宣传页,分放在车管所、机动车检测机构和环保标志申领窗口供车主取阅。
(2)借助社会团体宣传。与金华市各大车友会联合,发动车友积极参与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并通过合作开展绿色行车、宣传巡游和环保车展等活动向广大公众发放宣传材料,解答提问。
(3)组织主题活动宣传。一是设置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开放日。二是组织绿色低碳骑行活动。三是实施黑烟车有奖举报活动。
(4)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除了新闻媒体和平面媒体,还积极借助新兴媒体,利用公安短信平台及“金华市环保局”等官方微博和微信信息,达到滚动宣传的效果。
(5)依托网站互动宣传。在金华市人民政府和金华市环保局等门户网站上及时上传政策法规、重要信息和宣传知识等,并开展“网上座谈”和“网上对话”等互动活动,切实发挥好网站互动宣传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理论和信仰教育的有效渠道,对于推动新形势下的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着力培养立场坚定的青年者意义深远。目前,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以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高校思政课作为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和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关联紧密。实践教学做为高校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部分,对于高效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根据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广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是理工科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
“教学做一体化”是著名学者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念中国化的成果。民国时期,黄炎培、陶行知、等著名学者均师从杜威,并将其教育理论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教学做合一”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做一体化”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被引入部分学科,并得到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何谓“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做”三个要素是一个紧密关联、循环互动的统一整体:“教”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学”是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和归宿,“做”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教学环节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是适应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范式,更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师生共同围绕着“做”,实现师生双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针对学任务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含义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是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广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就实践教学一体化来看,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模式,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教”(理论与方法)、学生的“学”(实践方法与技巧)和师生共同的“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过程)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见,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理论与信仰,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理工科高校普遍推行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经费、师资、管理、运行等问题,造成教学环节中存在形式主义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包括资金保障、制度保障、舆论保障、领导保障和基地保障的长效机制。然而,在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对于人文学科态度冷漠,缺乏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机制保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领导不重视、经费没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基地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沦为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当然,高效缺乏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尚未上升到其应有的高度,仅通过一份调研报告进行成绩考核的方式注定不太科学,对学生调研报告质量不足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降低了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2.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由于理工科高校人文学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等方面更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比较有限,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经验与实践能力。此外,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压力较大,造成思政课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职称评定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和社会热点驾驭能力,造成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脱离社会热点和专业背景、抄袭现象普遍和报告格式不规范等明显问题,未能够引起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改善。
3.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种形式。校内实践基本上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图片和视频等单一教学形式;校外实践基本上是到红色景点进行参观考察,各种社会调研、学术交流等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占主流,且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在实践题目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取方面基本上,并没有体现出区域理工科高校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的鲜明特点,也缺乏与各地实际发展现状和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
三、教学做一体化视角下理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学院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将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尝试构建一套实现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广大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政课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要把它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或完全分开。此外,理工科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体制,增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效果。因此,理工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要把社会实践与区域经济区建设、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型农村社区等热点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大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2.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理工科高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能忽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与确立的重要时期,理工科学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还不太成熟,对于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指导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引导等环节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理工科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努力实现一种教师有效指导(原则与方法指导)与学生独立完成(调研与考察主体)有效结合的长时段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3.实现基地教学与虚拟教学的统一。为了丰富实践教学资源,理工科高校不断探索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诸如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翻唱红歌、体验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分析等有效形式,改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各个地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适时开拓校外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基地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课外阅读与资料搜集、聆听校外专家讲座与报告等活动。由于在教学经费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压力较大。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难题,理工科高校可以充分挖掘虚拟教学资源,积极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平台或网络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河南省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设置经典文献、红色影片、教育基地、交流论坛、网络课堂等板块,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平台的虚拟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还可以提高全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广泛性,进一步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要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不是别的,只能是人本身。”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理工科高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积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入耳”“入脑”“入心”“入行”,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服务于地域经济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素质坚定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胡洪波,段咏梅.“教学做一体化”的哲学思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篇8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现代工程制图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研究,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设计,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现代工程图学 教学做一体化 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Learning-Doing New Teaching Model of Vocational Modern Engineering Drawing Based on Improving Vocational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city
SHAN Lan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engineering graphics, on this basis, study the knowledge and capacity of modern engineering drawing system, make the scenario design of teaching-learning-doing integration, build the platform of a wide range of practice, thereby enhanc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 modern engineering drawing; teaching-learning-doing; scenario design
0 引言
目前各行各业高级技术工人的大量短缺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蓝领”、“灰领”创新人才。现代工程制图学的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现代工程图学例,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设计,构建合适的平台与设定合理的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适应科技迅速发展。
1 目前现代工程制图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应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设计,三维建模软件、二维设计软件的运用与制图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知识与能力体系都是相互交叉的,现在的大部分院校教学中都是把这几门课独立开设,少部分把制图和二维设计软件合并,但三维建模软件课程还是独立开设,这样做浪费了大量的课时。
1.2 学生特点
目前中国90后的新一代独生子女学生虽然都具备思维活跃的优势,但又普遍存在以下不足:(1)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缺乏自主思考的习惯及能力;(2)遇到困难极易退缩;(3)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但缺乏学习的方向;(4)较之于本科学生整体素质较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工程意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较深入的思考,加之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以及课时的缩水,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较普遍,导致现代工程图学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1.3 教学方法、手段方面
现代工程图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习题练习是现代工程图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无法想象出真实的空间三维空间模型,作业难度大,作业抄袭现象很严重,厌学现象比较多;另外作业的正确率很低,对于教师来说,批改制图作业,讲解习题都是事倍功半的工作。
2 适合高职学生的现代工程图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应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设计,三维建模软件、二维设计软件的运用与制图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知识与能力体系都是相互交叉的,现在的大部分院校教学中都是把这几门课独立开设,少部分把制图和二维设计软件合并,但三维建模软件课程还是独立开设,这样做浪费了大量的课时。
现代工程图学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培养空间想象力以及绘制工程图样和识别工程图样的能力。空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分为六大模块,具体是:(1)实践与认识;(2)制图的基础知识;(3)投影基础知识;(4)基本体及组合体;(5)专业制图知识;(6)零件测绘。模块四结合三维特征造型软件的特点,介绍一些特征模型。
采用模型、多媒体,二维软件、三维软件教学取代传统的板书,使之更加形象、生动、有效。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课堂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应用的模拟,减少大量二维和三维软件课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软件自学能力。
3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班级授课和CAD社团学习相结合。每个学生根据入学时间和专业设置都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班级,授课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这种行政班级布置作业和问题,安排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年级或学生意愿组建社团或竞赛小组就某些问题开展活动,并在课堂上让社团成员,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探索学习经验,提高自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4 提升制图与设计能力模式的研究
制图与设计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课外学习环境,设定一个合理的课外学习目标,建立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是提高制图与设计能力的关键。
4.1 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制图与识图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制定了一份日常任务工作单,重点解决平时绘图的校对工作。具体做法是:做练习时,让学生们保留作图轨迹(淡细线);由教师面授5位班级学生当周的绘图作业;这五位同学(全班学生轮换)再核对班级其他学生的作业,并签名、填写工作任务单;全体学生核对答案和批改人员及教师讨论;工作任务单的填写质量和班级成员评价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做即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又解决了教师批改作业耗时低效的矛盾。
平时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试着测绘,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测绘任务,首先是木模的测绘,主要锻炼三视图的表达;到实体零件的测绘,主要锻炼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最后结合竞赛的目标,进行装配图的表达及拆画的任务。
4.2 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
制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更早更快更深的投入到制图的实践工作中去,是提高技能的良好手段。
大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引导他们组织CAD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社团以大二年级学生为组织活动的中坚力量,通过一定的选拔,吸收大一年级的新生力量,大三年级学生协助指导、策划活动。通过社团一个常规性活动内容是自习课指导大一的制图。通过这个常规活动,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大一学生学习制图的效率,另一方面锻炼了二年级优秀学员的表达能力,增加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凝聚力,为其他平台的构建创建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科技竞赛,很多内容都和制图能力有关,特别是机械设计竞赛,每年有规律的组织学生参加,同样是大二主力、大一协助、大三指导,这样的机制一旦形成,加上卓有成效的成果,形成了工程设计、工程制造的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信心。
高校的挑战杯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吸收好的学生参与,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不但帮助教师完成科研工作,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结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施现代工程图学创新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现代工程图学》“教学做一体”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CG357
参考文献
[1] 张碧霞.工程制图教学中立体思维的培养[J].重庆:高等建筑教育,2005(4).
[2] 殷燕芳.论工业设计制图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
篇9
跨入新世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一时间,在全国各行各业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和弘扬统一企业文化(即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要求,面对建立“五统一”企业文化形势任务,公司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做好传播工程、落地工程和评价工程做出一些思考与探索。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建立企业文化载体现场职工书屋3个、流动职工书屋6个、图书角2个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其中,创建省总、全总职工书屋示范点各一个;创建省总、国网劳模创新工作室各一个。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载体;探索
1 企业文化载体职工书屋过去与现在对比(公司机关职工书屋)(如表1)
2 科学优化企业文化载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2.1 结合工会职能任务,选定企业文化优秀载体
工会工作主要有劳动生产、民主管理、宣教文体、班组建设、自身建设等几方面重大工作,其中,最能够直接面向职工群众、最具有文化工作性质、最能展示先进文化特征且能常年持续开展活动的项目,无疑是职工书屋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我们选择把它们作为企业文化载体的主要原因。
2.2 结合工会资产优势,选取具有实力的企业文化载体
在公司工会评选企业文化载体之前,公司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就初创了图书馆和技协办,虽然存在办公设施条件差、资金投入少等不利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占有一块得以发展的场地以及一大批劳模先进群体人员。通过不断充实完善,我们把他们打造成了职工书屋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文化阵地,并取得多项具有创新精神文化工作业绩。
2.3 结合受众文化和创新性选择企业文化先进载体
职工普遍接受过初中及以上国民素质教育,具有读写能力和走进图书室接受文化熏陶基本条件;其次职工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没有哪一项活动载体能尽兴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职工书屋藏书上万,种类丰富,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职工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第三,作为职工群众的先进代表劳模及其工作室,是以技术创新活动为支撑的活动项目,它的创造性能极大满足职工探索需求,创新性的理论产生最能代表新的文化,从而引领企业文化新方向。
3 着力创建形式多样的职工书屋、完善企业文化落地工程
3.1 结合企业组织体系,进行职工书屋布局选点,深入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工作
公司现有5个分公司、13个项目部,按照公司职工书屋三年规划全部覆盖总体要求,我们依据工会组织单位的设置,参照送电、变电、土建专业特色,计划每年建设5个职工书屋。2012年建成现场职工书屋3个、图书角1个、流动职工书屋2个、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2013年建成现场职工书屋2个、图书角2个、流动职工书屋1个。职工书屋阵地遍布省内外工地,基本满足了基层单位构建职工学习场所需要。
3.2 上下共建,完善设施,为职工建设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按照基层单位提供硬件设施,工会提供软件的原则,近两年我们选取了8家条件成熟的单位,建立了现场职工书屋和图书角,购置了书柜、阅读桌椅、空调扇、进行了墙体美化等工作,为职工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3.3 认真调研,精选良书,最大限度满足职工不同需求
发放订书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形成采购指南,同时邀请基层兼职图书管理员一并到书店或图书城进行选购,并按配送比例安排人员、车辆将各类图书、音像等资料送到工地现场,满足了职工图书资料学习所需。
3.4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职工阅读兴趣
近两年来,我们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职工读书心得作文比评、职工赠购书(与书商合作,进厂销售)和假期职工子女阅读等活动。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既调动了职工群众的读书积极性,又提高了职工群众文化修养水平,为企业潜移默化培养了人才队伍。
4 严格评价工程,打造优秀文化品牌
4.1 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职工书屋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施者
工会领导高度重视,实施了坚强领导。除成立领导组外,将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纳入了工会年度全局性或重点工作计划中,有关责任部门按月度分解任务具体实施,并制定年度考核细则考评。实现工作有布置、有实施、有考核完整闭环管理。
4.2 依规行事,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规章制度
主要有《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书屋管理制度》、《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书屋考核办法》、《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书屋阅读竞赛活动细则》、《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书屋图书配送制度》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各项规章制度10余项,做到了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依规行事、有据可查,且档案清晰、资料齐全、记录完整。
4.3 开展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评选工作,跨入了行业排头兵
篇10
一、主要活动与成效
名师工作室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为统领,聚焦教育教学热点和疑难问题;以示范引领为特征,促进骨干教师在名师引领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辐射作用;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骨干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一)理论熏陶,提升学员人文素养
为满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半年来,我们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以理论熏陶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人文素养。
第一,人格感召,树立榜样。工作室主持人在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他人,以敬业精神树师表形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全国和本地知名专家、学者、名师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以及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以此来感召全体学员。
第二,研读专着,理论引领。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学员的理论基础,我们开展了“共读教育专着,感悟教育精髓”的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结合实际找书读,聚焦问题读透书,读书心得连经验,交流共享谋发展。目前,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并逐步学以至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磨砺,提高学员的教学水平
工作室坚持聚焦教学课堂,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半年来,工作室学员分别在黄陂前川一小,盘龙二小,汉口唐家墩小学上了5节较高质量的观摩课,示范课。他们的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如潘伟文老师教授的《秦兵马俑》张弛中透出圆润,朴实中现出华彩;张兰娇老师教授的《李子核》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学得开心,习得快乐;夏琦云老师的一堂《雪》,犹如一杯茗香袅袅的“香茶”,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张珍老师执教的《中国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每节课都充分体着老师们的教学睿智。课前备课也好,课堂生成也好,都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启迪智慧,碰撞思维,沟通心灵的教学资源和契机,让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让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每堂课下来,都是那样收放自如,圆满完整。
(三)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走研究之路,使每位老师都能“研究出成效”。针对教学教改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工作室拟定了《小学语文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建构研究》,《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方法的评价》等课题作为本工作室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各课题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之中,并力争有成效。
(四)展示交流,搭建骨干教师发展平台
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半年来,工作室共组织成员外出听课和参加研讨活动5次。这些学习交流活动,使工作室成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增长了见识。正如学员甘红枝老师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中所写的那样:“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上课、听课、评课、讲座、研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我们告别了独自学习的艰辛和枯燥。每一次活动我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每一次活动我都受到启发和教育,每一次活动的高质量和圆满成功都让我感受到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但是每次活动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热情。我们奔走于每个工作室成员的学校,除了教学研究,我们还了解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除了学校之外,我们还了解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气息。我们感受着学习的过程也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五)注重博客网站建设,扩大信息交流
名师工作室博客,既是工作室展示名师风采和成果的一扇窗口,又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挥辐射和交流的功能。因此,工作室从筹备到启动,我们就十分重视博客网站建设工作,今年3月,工作室正式建立博客并启用。博客设有名师简介、学员风采、工作动态、名师在线、经典评课、教学反思、理论前沿、教海拾贝等近二十个栏目。工作室充分利用博客网站容量大、空间大、信息快的特点,将工作室工作简报及时上传,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精品教案,教学论文等通过网站进行交流。目前,我们的博客网站共上传各类文章190多篇,有一万三千多人次点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种种原因,名师工作室工作尚有进一步完善之处。这主要表现为:工作室活动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具体计划有时不能按期进行,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全面实施;工作室成员自身水平、研究能力存在差异,对整体工作有所影响;如何引导区域学科发展方向,并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名师工作室以后的各项工作,我们应朝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科学规划,解决工学矛盾
工作室要认清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现状、找准教师培训需求,加强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增进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寻求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