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

时间:2023-03-20 22:3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的小兴安岭

篇1

4、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理解夏季部分中较难的词句。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分三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读懂课文的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学,自读读通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2、简介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二)指导自学。

1、自读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投影出示生字词)

chōunèlùyìngfēng

抽出嫩绿小鹿倒映封住

yánóngshèxiàsuān

严严实实浓雾宿舍献出酸甜可口

guÌxī hūzhǎnglí

名贵膝盖呼呼脚掌来临

2、师范读。

3、指名说出本课有6个自然段,再按自然段为序接读课文。

4、指数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二、引导读议,深究读懂一、二自然段

1、提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议课文,我们已知道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文章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呢?

2、读议第一自然段

(1)、启示: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什么?

②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很多?

(2)、让学生说说

(3)、教师点拔: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并指导第1自然段,体会“绿色的海洋”这句话(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小兴安岭的树最多,那么,春天的小兴安岭怎样?我们继续学习第2自然段)

3、放映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重点读议课文第2自然段(春季),指导学习方法。

(1)、投影出示:“春天的小兴安岭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边观察边自读课文,思考:第二自然段有6句话,分别从几方面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春天的景物。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①读第一句,想想:春天的树木长得什么样?

②什么是“抽出”读原句,体会用“抽出”比用“长出”好在哪里?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过渡:同学们,那其他景物各是什么样?)

④师生合作读后几句。

⑤看图片想象春天的画面。

师问:小兴安岭的春天怎样?(美)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欣赏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2)、齐读(带着欣赏欢愉的口气有感情地读)

6、总结谈话

1、大家对第1—2自然段都理解得很好,学习热情高,都争着发表意见,值得表扬。

2、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春天的美丽景色,下面大家按照刚才学习春天的方法,来找出小兴安岭的夏、秋、冬的美景。

三、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1、出示季节和景物的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到对应的景物后填表。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3、教师相机讲解三个季节的景物。

4、出示按季节顺序填好的景物概括,学生齐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出示选词填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总结全文

1、回忆小兴安岭的美景,体会理解“美丽的大花园”。

2、回忆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体会理解“巨大的宝库”。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

语文世界是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我们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那么,如何让“美”闪动在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呢?我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着。最近,刚执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发现美

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能带领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我们曾随着课文的学习游览过风景优美的黄山,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另一处美景,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去感受大自然那美的点点滴滴,好吗?首先,谁愿意用美的声音和美的感情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首优美的音乐配合。”通过如此情境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语文课堂之中了,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徜徉在作品特定的意境中。学生在优美而缓慢的音乐中初步了解和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寻美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融入文本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学生自由朗读初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接下来让学生“开火车”练读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读一读,并用四字词语造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及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并且,使学生感知了语言美和文字美。

三、品读词句,理解美

理解美,就应该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就应该推敲作者遣词的独特匠心。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2~5自然段,边读课文边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词语,与小组成员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分享一下通过读课文,你心中的小兴安岭美在哪里,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四、总结升华,创造美

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时,我引导学生:“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吗?”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什么样子的,真美呀!”有的学生说:“老师,现在,我真想画一画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的学生说:“看到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后,我的心情真好,真想唱一支歌赞扬一下她的美丽!”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篇3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春的雪中花;夏天的清凉地;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洁白的世界。我喜欢小兴安岭的冬天。

冬天来了,我读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后,让我常常梦见那迷人的雪景里:白皑皑的雪山;茫茫的雪野;洁白的小路;如缎的小河……这就是小兴安岭的冬天——一个雪的世界。你看,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的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自己的洞里.一场雪过后,小兴安岭被洁白的雪盖住了,树上积满了雪,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树木的枝条,千姿百态,有长长的,绒乎乎的,像胖娃娃的手臂;有的缀满大大小小的绒球,似乎你大喊一声,它们就会”扑通扑通”滚落下来,这里简直成了一个童话世界.群山的雪景,林中的野生动物更可爱.这时,各种动物出来觅食.有机灵的野兔,有迅跑的豹子,笨重的黑熊;还有滑翔在树丛里的飞龙,野鸡……暮色苍茫,勇敢的鄂伦春人打猎归来.

啊!多么壮美的景色,小兴安岭的冬天!

深圳市滨海小学三年级:冯子琦

篇4

春天的小兴安岭十分美丽。春天,万物复苏,嫩草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到处的花草树木长出了嫩叶、嫩芽,开出了鲜花,大地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嫩草。小兴安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林子里,雄鹰在空中翱翔,松鼠在林间跳跃,猴子在载歌载舞。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蝴蝶在美丽的花头上站着,好象在赞美花朵的美丽。鲜艳的花引来的许许多多的蜜蜂,他们在五颜六色的花朵上向大地展示着他们优美的舞姿,花儿陶醉了,也轻轻地舞动着。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空气真清新,我爱大兴安岭的春天。”动物们正在林子里欢庆春天的到来。但是他们不知道,一场厄运即将降临在它们的家园上。

为了膨胀的私欲,一些当地居民叼着烟,拿着斧头和锯子,浩浩荡荡地奔向大兴安岭,准备在林中来一次“大扫荡”。当他们抡起斧头向大树准备砍去时,空中的鸟叫声顿时响砌了整个树林,鸟儿们正在哀求人们:“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求求你们别砍了,请手下留情吧!”但是,贪婪的人们并不听劝告,斧子重重地落在了树身上,“咔嚓”一声,一棵百年大树倒下了。贪婪的愿望使他们失去了理智,他们抡起斧头一个劲儿地砍,两眼冒着金光,口中不住地念着:“发财喽!发财喽!”一棵棵树在动物们的叫喊声中倒下了,最后,这里就剩下了一排排树墩,是那么的凄凉。鸟儿们在空中哀鸣:“还我家园!还我家园……”

看啊,这就是小兴安岭的命运!原本是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如今,只剩下一片孤独的树墩,留下的只是一群鸟儿的仇恨!

篇5

在初读了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景的。那么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在往常,教师一定是按由“春”到“冬”――课文的排列顺序来逐段学习。这样教师牵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于是,对孩子们说:“你最喜欢的是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呢?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个季节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能用语言表达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当当小导游;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季节描绘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出感情。如果有其他好的方式也可以。当然,这些活动都要在找到体现小兴安岭美景的词句后进行。”接着,学生们个人独立默读思考分小组合作学习到其他组采访学习方法。

下面是学生交流汇报的课堂实录片断。

1、师: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生A:我喜欢夏季。我用当小导游的方式学习。(生带小红旗上台。按树木、浓雾、阳光、野花的顺序介绍夏景。)

师:你为什么能把夏景介绍得这么美呢?

生A:我读了课文好像看见了茂密的大树、乳白的浓雾、五颜六色的野花。一切都那么美,所以我想带着大家一块儿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2、师:还有喜欢夏季的同学吗?你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B:我也喜欢夏季。我是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的。(展示画)

师:还有哪些孩子也是用画一画的方式来学习夏季的,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一睹为快。(几位学生展示作品)

师: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B:我画了很多长着茂密叶子的大树。因为课文中说“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还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所以,我画了枝叶繁茂的大树。(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生C:我画了各种颜色的野花。我觉得课文中描写的野花非常美。

生D:我画了阳光下的森林,因为树木太茂盛了,所以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树梢,像利剑一样。

生E:我画了山谷中升起的浓雾。因为课文中说“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所以我画的森林是模模糊糊的。

师:画得太美了。你们想去看看浸在浓雾中的森林吗?(出示课件)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F:森林里,树木、花草、动物都看不清了,好像都泡在牛奶中。森林四周飘散着乳白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师:听了你的描绘,老师也陶醉了!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吧!

生(全体):感情朗读“夏”段。

以上教学片断,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二、以读为本,注重情感朗读过程的指导

朗读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教学体现了读的层次性。首先要读正确,读准字音;其次,读流利,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三,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景色美;最后,读出感情,通过理解、想象,把体会到的美丽景色读出来。

下面是教学“冬景”的课堂实录片断。

1、师:(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小兴安岭的春季也一样迷人。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师:请用“读一读,演一演”方法的同学,大胆地来展示自己吧!(十位学生朗读、表演)自我评价朗读,互评。

4、生G:我认为自己读得好。“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读出了春天充满生机,对春天赞美的感情。

生H:我也读得好。小溪清凉、透明,我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5、师:读到这里,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I:小溪淙淙地流着。“淙淙”是指什么?

生H:“淙淙”是小溪流动的声音。哗啦哗啦的,可以说非常动听。

师:非常好,那我们把小溪欢快的心情读出来吧!

生(全体):感情朗读写小溪的句子。

6、生J:我认为××(生G)没有读出小鹿的活泼可爱。我来试一试。(带动作)

师:大家也学着他,带上动作把小鹿的活泼可爱朗读出来吧。

7、师: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体会春季美的吗?(边出示课件边范读)

生为师鼓掌。

师: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读好的吗?我边读边想: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什么都是新的。枝条刚刚抽出,树叶刚刚变绿,小鸟在枝头欢叫。小溪也苏醒了,唱着动听的歌。小鹿在春季到来后悠闲地散步、喝水、梳妆。空气多么清新,大自然多么美妙啊。于是,我把我想象到的和眼前出现的一幅画面加上自己喜爱的感情读了出来。相信大家能比我体会得更好,自己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配乐齐读。学生读得十分陶醉。)

以上教学片断,把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想象、表达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文章潜词用句的优美与精妙,领悟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三、课件制作的丰富多彩,也是教学本课的一大特色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如“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这一句中,“苍翠”一词较难理解。我播放课件,让学生看白桦和栎树的黄叶纷纷飘落,而松柏是那么绿,那么庄严。显然,通过画面来理解“苍翠”就不难了。看了课件,再来用语言描绘秋景,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冬季,“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在课件中,学生听到了风声,看到了白雪皑皑的大地,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隆冬美,并将感受到的美通过语言表达了出来。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学生语言的积累转化为了运用。

总结全文时,大家又把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课件欣赏了一遍。在美好的想象中,感受着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篇6

1.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

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2.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3.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篇7

伊春广表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地理结构,为摄影师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拍摄选择。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小兴安岭独特的云海,领略库尔滨河壮丽的雾凇、大箐山日出,汤旺河落日,又可以感受秀丽的湿地风光,休闲的金山鹿苑,美丽景色不一而足。

带岭大箐山

大箐山为小兴安岭第二高峰,海拔1203米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是拍摄雪松雾凇的最佳季节。山顶没有住宿的地方,只能在带岭区内住宿。出发前,要在网上查好日出时间,提前一个半到两小时出发。大雪过后只有四驱并有雪地胎的越野车才能到达山顶。山顶有一铁塔,为最佳拍摄角度。在塔上,日出前后冬季气温为零下40多度,除服装要绝对保暖外,一定要事先考虑好相机的保暖措施,否则温度过低易导致相机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多带几块电池,把备用电池放在贴身的地方,或者在相机底部电池部位贴好热贴。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丰林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建设研究与推广项目示范区,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加入世界生物圈网络最早的保护区,2006年,被列为全国示范保护区之一。

丰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165.4公顷,总蓄积461万立方米。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保存了我国目前最典型最完整的原始红松林。在保护区内的山顶上,设有一座护林防火望塔,塔高37米,距离五营区8公里,是夏,秋两季拍摄原始森林云雾的最佳角度。摄影器材可以带全些,长、短镜头都有用。

库尔滨风景区

库尔滨位于伊春市红星区,最佳摄影时间为春季和冬季。每年的5月中旬,含苞怒放的兴安杜鹃花面积之大被称之为‘花海”,场景壮观,粉红色的花朵与翠绿的松柏交相辉映,鲜艳欲滴,赏心悦目。库尔滨雾凇因库尔滨河而得名,库尔滨河由梅山,西丰,阳光、克林丰桦和翠北6条主要河流汇聚形成,发源于伊春友好林业局,经逊克县注入黑龙江,河流长达300多公里,形成的雾凇面积可谓中国之最。近年来,库尔滨雾凇受到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的青睐,每临冬季,美丽的库尔滨盛妆以待笑迎四方朋友。

拍摄时注意做好保暖措施,摄影器材更要做好低温下的各项准备工作。

金山鹿苑

金山鹿苑位于伊春市金山屯区,距离金山屯区约4公里,是伊春市重要的风景游览区。最佳拍摄季节是夏,秋两季,最佳拍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拍摄时建议多用广角镜头,能充分涵盖环境特色。勿穿红色等鲜艳的衣服,因为苑内的鹿群为半野生状态下饲养,惧怕色彩鲜艳的服装和强烈的动作。

五营翠北湿地

五营翠北湿地是伊春众多湿地中的最佳首选,拍摄季节为春,冬两季。春季拍摄要带好水靴,冬季要穿好雪腿,以防灌雪。冬季温度为零下27度左右,对摄影器材影响不大。湿地拍摄要多用广角镜头或者使用接片,能突出其宽广。五营翠北湿地也是鸟类的天堂,如果您是位乌类摄影爱好者,别忘了带上超长焦镜头,一定会给您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快乐。

燃烧的春天

每年5月中旬,正是兴安杜鹃花盛开的时节,在那山野之上沟谷之中,彩云霓裳,万紫千红,而绘就这一幅美景的是小兴安岭的市花――兴安杜鹃。小兴安岭百里林带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被誉为杜鹃花海”。若逢春雨,骤然一夜之间层林皆染,姹紫嫣红,使人陶醉,令人迷恋。

浓郁的夏天

丰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以红松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山峦起伏,流水潺潺,刚劲挺拔的红松遮天蔽日,呈现一派原始森林的壮丽景观。茫茫林海,清净幽雅,空气清纯。清晨,兴安岭的大小山峦间到处弥漫着淡淡薄雾,呈现出壮观的云海奇景,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为摄影人的天堂。

在夏季,穿行于山林的还有7D0多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弥留山涧。山迷人,水更迷人,水绕青山,美哉无穷!

缤纷的秋天

每逢秋高气爽时节,林都伊春小兴安岭的五花山便尽显她妩媚的容颜,各种秋叶,漫山遍野,尽展秋色,异彩纷呈。

黄,是五花山的开始,随着秋的不断加深,五花山的颜色也不断地加深。在五花山的变化过程中,最让人倾倒的是枫叶,枫叶由秋初的老红逐渐变成鲜红,像片片朝霞飘落在山顶,山坡和山脚下。这时落叶松也开始变得金黄,耀眼夺目,就像一条巨大的丝织就的黄绢,飘荡在九月的艳阳下。红松鱼鳞松棒子松还是照旧不动声色,伟岸的绿。枫的鲜红、落叶松的金黄红松的绿,三原色绘成了轴兴安林海五花山的优美画卷。

在伊春南部的朗乡林业局,有一处拍摄五花山的好去处――朗乡万松岩风景区。作为原始的乔木观赏区,这里共有植物600多种,包括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囊括了小兴安岭主要的乔灌树种。因为这里林木资源丰富,秋季的五花山色也最为绚丽多姿,色彩缤纷的五花山在镜头里写满了小兴安岭的娇俏与惊艳。

典雅的冬天

冬季来临,雪花飘落,把晶莹的美、蓬松的美,恬静的美层层铺落在北方的小兴安岭――伊春。冰雪的世界,冰雪的乐园。在这冰天雪地之间,还有酷似童话世界的雾凇奇景――库尔滨雾凇。

当地政府利用库水资源沿河兴建了库尔滨、宝山、白石和乌一四座水力发电站,发电排放的热水达零上4度。从此库尔滨河清澈见底的河水终年不冻,遇到冬天零下20多度的高寒气温便产生了美丽壮观的雾凇,发电站下游近百公里长的河两岸银装素裹、晶莹剔透。那浩瀚的原始森林,像白雪公主样美丽的白桦林真的令人陶醉,让人眷恋。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媒体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其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本能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 多媒体激发思维兴趣

学生思维兴趣是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注意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是思维活动产生的前奏。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通过画面、色彩、音响等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时得意洋洋的形态及它们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公鸡比美的过程。由于把多媒体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文字材料转变成直观、形象并且富有趣味、优美的动画过程后,学生被屏幕上那色彩斑斓、富有趣味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对动画的内容产生了好奇,从而其注意力非常集中。随着动画剧情的不断发展,学生在不断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对公鸡的比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急于想知道啄木鸟及其他动物不愿与公鸡比美的原因,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他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意思及其他问题。这样,能够在寓教于乐中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

2 多媒体满足思维欲望

多媒体能穿越时空界限,提供多种丰富的材料,再现多种学习情境,它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开辟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新途径。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声音,把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精美画面声形并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作诗时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课件仿佛真的看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时学生通过创设的意境唤起了对诗境的联想,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体会了诗人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怀,也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瀑布那雄伟壮丽的气势,从而更深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充分满足了学生思维的欲望。

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最初学生对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很难理解,这时我播放《桂林山水》教学视频,顿时学生被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清净画面所深深吸引了,此时此刻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学生的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充分满足了学生参与思维的欲望。

3 多媒体简化思维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缺乏,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经常会造成偏差,以致会产生错误的思维,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则能用多种途径再现事物形象的优势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降低了学生理解难点时的思维坡度。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因为学生在平时对火烧云没有仔细观察,所以对课文中描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颜色不能深入理解。此时我通过投影片的播放,各种形象和颜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通过投影片的模拟让学生通过文字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次领略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多样与变化多端,弥补了原来对真火烧云没有认真观察的不足,从而能帮助学生简化在理解课文时冥思苦想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

4 多媒体化解思维难度

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最难的就是进入抽象思维。而运用多媒体就能有效地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化解学生理解课文时思维过渡的难度。

例如,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这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内在联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在联系比较困难,因此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课文讲诉的顺序,出示“长满绿叶的青藤上,挂着几只可爱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许多小虫”、“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个落了”的几幅投影后,接着又同时将“长满绿叶的青藤”和“小葫芦变黄了”两幅投影展示出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只有枝叶茂盛,葫芦才长得又大又好”这一内在联系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轻松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由直观向抽象的过渡,化解学生在理解中的思维难度。

5 多媒体升华思维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他们非常容易受课文语言的感染。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为课文有效地创设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感情。

例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用多媒体逐一展示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让学生在图、文学习观看的基础上亲身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接着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同时再展现小兴安岭的全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小兴安岭树木茂盛、一片葱茏、幅员辽阔的景色,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文中把小兴安岭比喻成绿色海洋的原因。通过图文的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兴致高涨,仿佛置身于茫茫林海之中,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真挚感情与小兴安岭展现出的诗情画意般的秀美风光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美的愉悦,又升华了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

6 多媒体锻炼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锻炼,让学生成为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具有创造力的人。

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学生通过对饶有趣味的多媒体课件的观看,对公鸡比美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啄木鸟、青蛙、蜜蜂等动物为什么不与公鸡比美;老马对公鸡所说的话代表什么意思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教学适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以上问题,经过引导交流,让学生明白啄木鸟、青蛙、蜜蜂不与公鸡比美是因为它们非常勤劳地为人类做事。老马对公鸡所说话的意思是,“公鸡虽然外表美丽,但是成天游手好闲,不想着为人民造福,最终是不美的,而只有心里美才是真正的美”。经过这样的引导和交流,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又让学生明辨了是非美丑,进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篇9

一、引情入境、感知美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的情感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陶冶的。在教学中应通过引读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实体,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从而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万千景象,感知美的无处不在。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语言,创设美感的环境,引导学生去领悟树海之美。文章第一节中“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一句,要求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激发自己的想象,用具体的形象去感知,体会由数不清的红松、白桦和栎树汇合而成绿色的海洋,使学生的眼前出现风吹林海碧波翻滚的壮丽画面。这时森林的博大和起伏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这一句就能让读者体会小兴安岭的特点,然后,再通过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景色来具体感受林海的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了美的感知,为欣赏美和追求美提供了保证

二、理解语言、欣赏美

欣赏美能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体会的美是肤浅的,并不深刻。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并得到深化,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很密切,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说特定的语言是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去欣赏,通过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挖掘、比较理解词句的妙处。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重点是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描绘。在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是描写荷花的,第二句应该继续描写荷花,作者为什么描写荷叶挨挨挤挤,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文中“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中,“饱涨”换成“膨胀”行不行?让学生理解“饱胀”能表达花骨朵里有股劲儿似乎想尽快地展开自己的花瓣,表现一种生命的力量。同样,“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把“冒”换成“长、挺、开、钻”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冒”字形象地描绘了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使劲生长出来的样子。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词句。用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仿佛身临荷池欣赏盈盈荷叶、烁烁荷花。只有经过语言的细细品味和琢磨,才能用心去欣赏荷花的亭亭玉立,情态有别,才能感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朗读、体验美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产生共鸣,激起感情的波澜,体验文章的美,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荷花》一课是以荷花的清香为起点,以荷姿为线索,最后以美点题。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又以想象自己是一朵荷花及风吹来和风吹过的情景,表现作者从“物我两忘”移情为“物我同一”的境界,表达了“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宛如一首歌,一幅画。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着力创造美的氛围,尽量地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随着朗读从情感上深入荷池,体验满池荷花散发着缕缕清香,蜻蜓飞舞,游鱼嬉戏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再加上配,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发挥想象、创造美

篇10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有变化的时空群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和启发者。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创设情境,引导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探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推动创造性的学习,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较难体会,所以根本不感兴趣;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图片、录音、影视等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引发学习兴趣。

1.1借助图画想象。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弄清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众星拱月"的理解,再远观图画,分辨哪是"月",哪是"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图想象,谈观感,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壮观。

1.2借助音乐想象。学习第三自然段,在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的基础上,我配上音乐朗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微闭双眼,边听边想象。音乐声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然后让他们谈谈在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领略了圆明园景观的辉煌。

1.3借助影视想象。"侵略者是怎样毁灭这座艺术宝库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教师用低沉悲愤的语言作"旁白",放映电影《》中侵略者"抢掠""毁灭""放火"等片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侵略者是怎样抢掠、毁灭这座艺术殿堂的。此时,老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情动情,拨动着学生心灵的琴弦,加深了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认识,象这样根据课文重难点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对于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感悟也就能水到渠成了,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很快地使学生进入了探索新知识的境地。

2.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自学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后,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自学,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书,从中体会感情,明白道理。如,课文《五彩池》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尽可能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默读,轻声读,带着问题读,让学生咬文嚼字,逐词、逐句、逐段理解课文,细致地揣摩,品赏课文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充分讨论,适时指导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并非图表面热闹,学生的讨论也非七嘴八舌乱说一气,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展开讨论。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尽情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因势利导,对他们弄的闪光点予以鼓励性评价。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学习汇报小兴安岭美丽所在时,我及时追问:"你认为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丽?"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学生的争论。有的说春天最美丽,有的说夏天最美丽,有的说秋天最美丽,有的说冬天最美丽,他们各自引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有关段落说明其美丽所在。学生在讨论时,我不予马上小结,而是予以恰当地鼓励与评价,并进一步引导:"如果作者不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只写你们自己喜爱的其中的情节,好不好呢?为什么?"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豁然开朗,不仅完整地理解了课文,同时悟出了从整体到一般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