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23 13:3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

篇1

一、散打运动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散打比赛和录像,在激烈的对抗中体能差的运动员往往出现“推脱”与“搂抱”的现象,防守无力,进攻无效,被动挨打,最终丧失斗志,导致比赛失利。相反,体能好的散打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可以积极躲闪,寻找机会,主动进攻。尤其是在比赛的第三局,当对手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的运动员能增强信心,合理运用各种技战术有效进攻得分,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可见,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在大负荷、高强度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

二、散打运动项目的特点

现代散手比赛分3回合进行,采取3局两胜制。每回合两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共8分钟。双方运动员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转移,斗智、较技,互相捕捉对方的弱点以所长制所短来进行比赛。每局两分钟时间里,双方运动员根据临场情况,充分运用自身运动特点,进行攻击、迎击、防守反击。这不仅要综合运用体能、技能与智能和对方对抗,还受到现场观众氛围的影响。局间休息时间较短,机体体能不能及时恢复便进行下一局比赛,这需要最大限度地动员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因此,散打运动是一项动作犀利、技战术复杂多变的大负荷对抗性项目。其特点是比赛时间短,负荷强度大,间歇时间不充分。

三、散打运动的供能特征

散打运动中重要的三个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特点是运动开始时最早起动,最快利用,具有快速供能和最大功率输出的特点,是从事短时间、剧烈运动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是发挥爆发力的主要供应系统。散打中拳法、腿法、快摔及组合技术就是爆发力的体现。糖酵解供能系统是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时的主要能量系统,在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后,糖酵解过程被激活,肌糖原被迅速分解参与供能,是2分钟以内最大强度运动的供能系统。散打局间休息为1分钟,根据运动生化理论,磷酸原能量供应体系完全恢复需要2―5分钟的时间。糖元乳酸供能完整的恢复时间是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因此,回合之间的休息时间,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供能系统不可能完全恢复。运动员必须具备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这对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水平要求很高。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中低强度长时间的运用。由于散打比赛总时间是5分钟或8分钟,因此,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散打比赛中也起着一定作用。由散打运动项目特点可知,散打运动属于三个能量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的混合供能运动。

四、散打运动体能训练的对策

(一)发展ATP-CP系统的训练

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提高ATP-CP能量供应水平极为重要。运用散打专项训练手段,设计最佳速度负荷和力量负荷让其在5-10秒完成,间歇为30-90秒,随着训练水平提高,适当缩短间歇,但最短时间不能低于30秒。根据渐进的超负荷训练原则,适应训练时,提高运动强度,使负荷重新达到超极量,但运动时间仍控制10秒之内,提高重复运动组数或适当缩短休息间歇。

(二)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

散打竞赛极量与亚极量运动不断交替进行。现代散打比赛的供能主要来自无氧代谢,无氧代谢的水平直接影响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运动员应结合散打专项训练,心率以180次/分的强度,时间为1分钟(乳酸浓度达到12mmol/L左右),休息4-5分后,再重复训练,使血乳酸水平重新上升到12mmol/L左右,重复3-4组,使身体适应这种持续较长时间的血乳酸刺激,从而提高对乳酸的耐受力。当乳酸耐受力适应以后,应以同样的强度和时间,增加重复次数,从而提高速度耐力。

篇2

【关键词】排球;专项体能训练;竞技体育

当今世界的排球水平发展迅速,无论是在技战术特点还是其竞技水平,都已经进入了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趋势良好。在当今排坛,任何一支高水平排球队都具备良好的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而这些要素中,体能是基础,是关键,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保障。在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排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专项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指的是为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所采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体能训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为专项运动素质的充分发展以及掌握、改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专项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科学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提高技战术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本环节,是运动员承受高强度负荷训练和比赛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基本保证。

2 排球运动的专项素质

2.1 力量素质

当代排球比赛向着高度化、速度化发展,进攻速度逐渐加快、进攻高度逐渐提高。从而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挥臂且力量大、快速弹跳且高度高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相对较长的滞空时间,而良好的快速力量和腰腹肌力量正是排球运动员获得这些能力的力量基础。

2.2 速度素质

排球运动员应具有快速反应和快速动作的能力。排球运动的场地范围较小,加之当前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日趋快速多变,进攻节奏快、变化多(世界优秀男排运动员扣球球速每秒约30米以上,跳发球速度近似于扣球,而且有旋转、飘晃等不同性能)。这些迫使运动员不论在进攻还是在防守技术动作上,都必须具有很快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因此,可以说速度素质是排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中心环节,速度素质和快速力量是排球运动员应优先发展的运动素质。

2.3 灵敏与协调素质

高度的灵敏与协调素质是排球运动员灵活处理场上各种来球的基础。排球比赛,运动员的位置要轮转,来球时高时低、或快或慢、变化万千。不仅要顾及前后左右,还要上能应付空中变化,跳起做各种动作,下能倒地做各种击球技术,要求倒得快、倒得巧,既能起球又摔不着。这些都要求有高度的灵敏与协调素质。以速度和力量素质为基础的灵敏性和协调力,是围绕着准确处理人与球的正确关系而发挥的,这是排球运动的独特之处。

2.4 耐力素质

排球比赛属间歇运动形式,即短时间爆发式的身体运动被短暂的间歇休息分隔开,由多次短促的、完整的、用力的、较高强度的有球技术(传、垫、发、扣、拦)和较长时间、稍低强度的无球技术(暂停、换人、局间休息、死球等)所组成。良好的耐力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始终如一地发挥技战术的基础。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相结合,移动耐力与弹跳耐力相结合,是排球运动员耐力的特殊形式。

2.5 柔韧素质

排球虽然不像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等项目对柔韧性要求那么高,但排球运动员在某些情况下的跨、展、拉、弯等动作的幅度比较大。如跨步垫球、扣球的展腹等。如果具备较好的柔韧性,不但利于提高和发展技术,能扩大控制球的范围,而且也可以避免和防止肌肉和关节韧带拉伤。

3 排球专项体能训练原则及注意事项

体能是排球竞技能力的基础,也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项目中实施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可以促进改善排球运动员的动作连贯性、击球力量和速度、拦网和扣球时的弹跳力和滞空能力、接发球和接扣球时的反应速度以及倒地后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可以说体能训练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3.1 排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时,在运动负荷的安排上,应增大体能负荷强度,适当减少体能训练的时间,符合现代排球比赛的结构特征、代谢特征和机能特征。

3.2 力量训练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形态、场上位置、个体特征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并且在力量训练中应突出速度因素,不要片面追求负荷量和难度,关键是在动作正确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重点突出速度。

3.3 身体训练一定要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与所采用的技战术特点相适应。身体训练应循序渐进,训练负荷逐渐递增,使运动员始终处于不适应状态,不断打破运动员的极限,建立新的极限。

3.4 在一节力量训练课中,其安排应遵循从大肌群训练至小肌群的训练。在常年或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小肌群训练的不间断。另外,力量训练一定要全面,上下肢、前后肌群要平衡发展,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要成比例,主动肌、协同肌与对抗肌的放松训练要纳入力量训练计划中。

3.5 速度训练可遵循“超负荷”原则在负重力量训练后,利用肌肉剩余兴奋的惯性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既可发展力量,又可发展速度,使神经始终处于灵活控制中,防止产生动作僵硬和不协调。例如在进行杠铃训练后立即转入徒手的,与所运用的技术动作相似或相同的练习,利用肌肉剩余兴奋的“惯性”动员比平时徒手练习时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提高运动能力。“超负荷”训练应采用先阻力,后助力,先向心,后离心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洪满,葛春林,牛国刚.排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用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1(3).

篇3

互动之前的安全提示

活动时间应该安排在宝宝喝奶或者吃辅食半小时以后进行。

选择宝宝情绪饱满时活动,如果宝宝感到不适需要马上停止。

同一种活动,不同的宝宝完成的效果会有差异。所以,要具体分析宝宝当前的能力''每一种活动都可以有较长的“预备期”,让宝宝有个适应过程。

宝宝最好不要连续做多个互动训练,每次以1~2个为宜。

活动之前请给宝宝热身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然后给宝宝做一个快速的全身抚触吧,依次从头发、额头、小脸、耳朵、鼻子、嘴巴、肩膀、胳膊、小手、肚子、胯部、大腿、小腿、最后到脚趾。如果宝宝不喜欢老老实实地躺在那儿抚触,也可以随着音乐摇摆、爬行,目的是活动一下宝宝的四肢,为体能训练做好准备。

亲子体能互动训练开始!

踢跃式后空翻

锻炼目的:身体平衡性,运动感,敏捷性

1 妈妈坐好并屈膝,膝关节与地面保持90°。让宝宝站立靠在妈妈小腿上。

2 让宝宝抓住妈妈大拇指,或妈妈扶紧宝宝的身体,妈妈向上向下摇晃小腿。

3 重复3次后,妈妈用力向上踢腿,同时双手伸向宝宝腰部,抓住宝宝胯部,向后帮助宝宝完成后空翻运动。

安全提示

1 妈妈踢腿的力度应与宝宝体重成正比。宝宝体重越重,踢的力度要越大。

2 在进行后空翻时,妈妈双手可滑向宝宝上背部,托住宝宝肩膀处,保持宝宝站立。

手倒立

锻炼目的:上肢力量,抓握力量

1 使用低杠或家中易于宝宝抓握支撑的物体。宝宝面向妈妈坐立或站立,双手握住低杠。

2 妈妈抓住宝宝胯部,轻轻抬起宝宝身体至倒立姿势。

3 保持3秒钟,然后将宝宝放回原来姿势。

4 动作成功,庆祝—下!

安全提示

1 抬起宝宝至倒立姿势时,注意不要让宝宝的头部撞到低杠。

2 在倒立过程中,若宝宝双手松开低杠,可抓住宝宝胯部,移到旁边区域,再将宝宝放回原来姿势。

3 根据宝宝手臂力量的大小,可适度减少双手抬起的力度。增加宝宝双臂的力量,但要时刻留意宝宝出现松手的现象。

尾骨平衡

锻烁目的:腹部力量,身体控制力

1 让宝宝水平躺在父母面前,父母一只手托住宝宝颈背部,另只手托住宝宝小腿。

2 轻轻地抬起宝宝,保持v字形,重复4~5次。

安全提示

1 宝宝进行V字形运动时,臀部始终接触地面。

2 根据宝宝腹部力量的大小,适度减少双手抬起的力度。

下山喽

锻炼目的:身体运动感,促进血液循环

1 父母坐在地板上,双腿伸直。

2 让宝宝平躺在父母腿上,头枕在大人脚踝处。

3 父母双手握住宝宝大腿处,握紧,缓慢弯曲双腿至V字形。

4 然后再缓慢伸直双腿,反复做2~3次。

安全提示

篇4

关键词:篮球训练 体能训练 重要性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34-01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从中找到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强度高、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员只有保证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对训练规律、技巧研究还不够,训练也没能得到普遍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简化、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脱节的实际问题。

1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1.1 保证大负荷比赛的需要

一定要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训练时间,通过高强度、大负荷的体能训练,改善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机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普遍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保持整体运动能力。只有对篮球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模拟比赛,才更加有利于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改造与潜力开发。

1.2 促进身体健康

用科学可靠的体能训练,提升运动员速度、耐力、弹跳力,有效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在各项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长跑、蛙跳等常规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改造,完善机体功能、提高运动员机体外界适应力,更好地为篮球比赛服务。

1.3 发挥篮球技术基础

篮球项目比赛战术是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在比赛中,要求每一名队员都要有强大的体能,只有体能耐力达到战术要求,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配合好其他队员,才能发挥个人作用,很好地完成一场比赛。如果其中某个运动员体力不支,就会影响战术效果,直接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

1.4 延长运动寿命

随着人类年龄增长,各项机体功能不断下降,体能也是一样,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限,只有保持强大的机体机能,以坚实的体能做后盾,才能延长运动生涯。要想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保证高能量,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以此改变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能力,使各机体器官延缓退化,加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 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计划性训练不够

一项好的篮球体能训练是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体质、外型制定科学训练计划,但事实上,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还是一概而论的,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运动员,使个别运动员产生运动过度疲劳,体能进度缓慢降低了运动信心,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这种训练结果的不理想,从本质上导致各项篮球比赛的失败。世界著名篮球教练哈里斯认为,中国篮球队的问题就是体能训练没有计划,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方案,从而保证运动员力量,从根本上找到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2.2 力量训练为主的简化手段

直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达不到训练目的,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损伤。特别是在篮球体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先慢后快的训练,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盲目性较大。通过单纯的田径体能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奔跑的速度与耐力,高强度的单项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个别器官进行大负荷刺激,导致了身体部分器官负担大,如果时间加长,就直接造成疲劳或意外训练伤害。

2.3 专职训练人员少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各级部门和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比国外的体能训练,我们就能看到差距,国外体能训练已经细化到如何对每一块肌肉进行训练,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明确的训练,训练手段极其简单笼统。同时。我国各级篮球队教练员配备不足,有的队只有一名或两名篮球教练,并且教练还要在负责运动员战术、体能训练同时,照顾运动员日常生活,极大地占用了教练员时间和精心,导致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日常生活混乱结合,训练效果可想而知了。

2.4 缺少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机体能力不一样,要在培育运动员的过程中,发现个例,不能一概而论,既误了素质好的运动员,又加大了体能差的运动的运动强度,不能良好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单一,使体能训练方式常年不变,导致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混淆,基础性训练不牢,只有在一般体能训练达标后,进行技能专项体能训练,才能达到协调,提升整个团队的运动成绩。

2.5 对主要特征认识模糊

我国各级篮球训练人员对篮球比赛特征和规律把握不好,还存在认识模糊的情况,只重视比赛战术,觉得只有好的战术才是篮球比赛的根本。其实不然,高强度、超负荷的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奔跑,如果说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能,如何能完成一场比赛,只有把体能训练做到平时,加强训练方法,掌握好训练强度,才能在比赛中有一个良好的机体能力,避免出现半场时就体力不济,退出比赛的情况。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才是运动员比赛的基础,才能在篮球训练中达到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目标。

3 改进篮球训练方法

在各类体能训练中,要掌握好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协调、科学、系统性,勤于发现个性化运动人才,注意因材施教,通过良好的训练方法,扎实做好比赛基础训练。

3.1 耐力训练法

长时间比赛会感到疲劳,一定要在体能训练中加强耐力训练,通过长跑不断强化机体耐力,提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机能,以此强化肌肉耐力,使身体能量不断提升。

3.2 弹跳力训练法

良好的弹跳力再加上奔跑和反应速度是一个合格运动员的基本能力,训练弹跳力时,要充分调动起全身肌肉群、韧带、关节等的活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3.3 力量速度训练法

力量与速度训练主要是对上下肢、膝、腕部的训练,产生运动器官肌肉群力量,平时要通过立定跳、跨步跳等进行训练。

3.4 加强营养

高强度的训练,使机体滚滚而来加大,只有在体能训练后,增强食物营养、注重休息,才能有效有缓解疲劳,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

4 结语

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结合运动员差异性实际,通过科学的计划,深入推进篮球体能训练理论更新、技术与战术创新,科学提升运动员体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提高比赛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体能训练

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也就是身高,体重,胸围迅速增长,而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呈持续下降。这些重要指标的下降令人堪忧,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指出,大部分孩子体质状况可以总结为4个字:“软、硬、笨、晕”。软:肌肉软,硬:关节硬,笨:长期不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晕:前庭耳蜗神经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表示,“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如不高度重视起来,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将成为‘民族之忧、民生之痛、国家之患’”。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形成的应试教育现状,必然以牺牲青少年体质为代价。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小学学生所承受的学业压力比较大,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体育削弱,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学校体育政策与制度保障缺位等。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以来体育大纲的影响,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种种表现,主要是就上体育课而上体育课,缺乏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技能教学,没有从教育思想上和行动上把执行新课程标准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体育教育之中。而在体育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内容陈旧、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度不合理、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体育课的目的不确定等。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即是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

所谓体育,是以增强体质和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对身心培养为目的的教育。学校体育的价值和作用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与多元功能。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教育活动。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硬件设备资源或主要学科教学及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体质体能与身心素质水平是体育工作的主旨所在。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体能是指人的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体能训练是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体能训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得到全面提高,运动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大量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为专项运动素质的充分发展,以及掌握、改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专项成绩创造条件。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充分发展与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从而深刻影响和促进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专项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能训练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没有体能,技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心理能力则成为无的之矢,竞技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一、篮球运动运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1)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从生物的方面来看,训练时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负荷刺激,是对运动员的有机进行生物改造的过程。持续系统的负荷刺激使得运动员的身体产生适应的变化,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得到改善,从而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能够适应高强度的篮球比赛。随着体能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对负荷刺激要求也越来越高。竞技运动的发展表明,科学的运动负荷和系统的体能训练使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能不好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的后程,失误频频,不敢主动进攻,导致比赛失利。相反,体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刺激比赛中,可以积极跑步,主动出击,与其在比赛的后半程,当别人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运动员乃能防守时积极主动,进攻时快速奔跑,主动抢位,创造战机,最后取得比赛色胜利。

(2)优秀的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为什么美国的NBA能够雄称于世界,一是他们有优秀的篮球技术,,还有就是他们具有强壮的体魄,优良的体能。来看一看著名中锋张伯伦,他身高2.14米,100m的成绩是10.7s,400m是47s,跳高是2.04m。“强盗”博克斯的原地起跳是1.4m。“飞人”乔丹的原地起跳达到1.2m。我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与国外的水平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而最大差距是在体能和对抗能力方面。

二、现代篮球体能训练的主要特征

(1)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篮球比赛越来越刺激,身体对抗程度越来越高,运动员的体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与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推导是分不开。“分析各项运动的世界纪录的历史可以看到:一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总是有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指导思想在骑着重要的作用”。

(2)高科技设备作保证,现代篮球是有科技含量的很高的仪器设备和器械作保证的,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高科技成果不仅应用于训练过程的定量控制和定性控制,而且在制定训练计划中也用上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运用计算机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指标的变化,运用新型材料制作合适的运动鞋,高科技含量的饮料和食谱等。

(3)现代篮球体能训练重视训练后的恢复,现代篮球体能训练的运动量一般都很大,科学表明只有在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高。大运动量以后,运动员机体产生的疲劳于是很重的,因此这就对训练后的恢复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在安排训练负荷的同时,要考虑到产生疲劳的程度,训练后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恢复,怎样保证最佳超量恢复,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保持。

(4)现代篮球体能训练的国际化特征 现代篮球的体能训练中,引进外国教练,借鉴别人的先进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从科技发达的国家引进高水平的体能训练是使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提高的捷径。如我国国家篮球队就从美国请来高水平的体能教练,几家俱乐部也分别从国外引进体能教练。

三、现代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原则

(1)力量训练是基础的原则 现代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篮球运动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身体力量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要进行大负荷的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在比赛中合理利用技战术几乎是不可能。力量训练是运动员技战术和体能训练的基础,始终贯穿于运动员长期的训练中。在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要重视全身各个肌肉力量的相对均衡同步发展与关键部位肌肉力量的提高,尤其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早期要注意不要让局部肌肉最大力量超前发展,保证在篮球运动中各个部位力量发挥与技术表现的均衡性。

(2)速度训练是核心的原则 篮球运动中的跑步与田径运动中的跑步不同,在篮球运动中跑动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看同伴的位置又要注意对手的位置,跑到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侧身跑、后退跑、转身跑、变速跑等。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其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不一样的,作为训练的教练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篮球运动员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速度。在篮球运动中,跑步的启动速度、加速跑步和速度耐力是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

(3)体能训练与篮球技战术相结合的原则 篮球运动中的体能训练是为其技战术服务的。体能训练只是手段,合理有效的完成技战术才是最终目的。在平时的身体训练中应当要有明确的专项特点,体能训练只有与专项技战术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其训练目的。但是,优秀的教练员应当认识的,体能可以弥补运动技能的欠缺,尤其在运动的后半程,体能可以使运动技战充分发挥,优良的体能能有效的遏制对手,最终夺取比赛的胜利。

(4)体能训练系统性原则 优良的体能是篮球比赛取得胜利的法宝,是运动员技战术成功运用的保证,运动员身体机能是在长期的重复训练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必须有计划、系统地进行长期地多年的训练,它贯穿于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始终。

篇7

关键词:竞技运动;体操;体能训练

1 体能的概述

体能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德国人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身体适应,日本人称为体力,香港、台湾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体适能”侧重于身体健康、大众健康。

陈道明等指出:日本的“体力”一词的相当于是我国的体质这一概念;刘新华也持同一观点,他同时提出,在日本,对体力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有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概念和松田岩男等的定义基本一致;狭义的概念只是指身体的能力,把身体的活动作为重点,认为体力不包括精神的能力。多数赞成广义的概念。

1.1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的关系

对于一般体能的训练,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的发展运动员的五项基本素质,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人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发展,同时可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打下基础。

1.2体能的构成因素

构成体能的三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此三者之间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却也彼此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任意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动,都会影响体能整体的水平,此三因素之中,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因此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运动素质为训练的基本内容。

1.2.1竞技体操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概念

田麦久在其专著《运动训练学》一书中这样解释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于内部的形状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等、围度胸围、腰围、臀围、腿围、臂围等、宽度肩宽、骸宽等和充实度体重、皮褶厚度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各肌肉及心脏纵横肌的形状与横断面等。

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竞技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要求相对较高,它不但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利于比赛动作的完成,还要符合相应美学特征。此项群运动员(以女子为例)的体型特征一般为:身体匀称、五官端正,“个小体轻”但又不会太矮,手脚大。太矮不但会影响动作的幅度和动作的优美程度,而且也还会影响跳马、自由操等项目的技术的完成;手脚大可以保证平衡木更为稳定。

1.2.2技体操项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评定无法用肉眼直观看出来,主要通过一些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来体现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差异,检测需要借助与需要检测的身体指标相应的科学仪器来完成,不同的生理指标所反映的相关身体机能不一样,不同的运动项目根据其运动项目特点,其身体机能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不一样。

一般为了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例如我们需要检查运动员的肺功能,那我们常用的检测指标有慢肺活量(S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由肺活量(MVV)等;血红蛋白值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运动员在运动时,利用氧的能力;心电图的测试图及相关数据能帮我们了解运动员的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还有一些相关的无氧、有氧工作能力、肌力、肌电图、血乳酸、血糖、骨密度等的测评。这些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都能科学地指导教练员进行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1984年,刘慧荣、秦孝梅等在《对我国田径、游泳、排球、体操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体操运动员心肺功能较差,可能是项目特点的要求,但为适应长时间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是很重要的。

1.2.3竞技体操项目运动素质

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力量素质根据不同专项所需力量素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从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出发,竞技体操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能力,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大的最大力量,另一方面要求运动员体重不能过大,即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相对力量。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不同运动项目对速度素质的要求不一样,对于竞技体操来讲主要是注重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常做的练习有: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若干次俯卧撑,快速“两头起”,原地跳起快速转体等练习。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竞技运动中,大部分运动项目都需要持续较长时间,运动员需要保证竞赛中动作强度和较好的动作质量,就必须要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作为基础。竞技体操中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要求较高,需要以最佳技术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优秀的体操选手一次训练课中可完成30~50套完整练习。

柔韧素质一般可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项柔韧素质。专项柔韧素质指的是各类专项所应具备的符合专项的柔韧要求。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竞技体操运动员在灵敏素质方面的要求也较高,竞技体操中男子6项、女子4项,其在竞赛中经常会遇到器材,场地及现场观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及时对此类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合理的应对措施,就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灵敏素质作为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支撑。

2 竞技体操项目体能训练

2.1竞技体操项目运动属性及特征

体操项目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北京奥运会的辉煌战绩令世界有目共睹,竞技体操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难,其在比赛中的成绩评定主要通过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的难度、质量、美势和稳定程度为依据来评定成绩。体操项目的运动特征可概括为“高、难、险、美、飘、稳”,其中“高、难、险”是竞技的核心,“美、飘、稳”是得分的关键,也是难美类项群运动形态的主要特征。

现代竞技体操的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完整的比赛规格包括有资格赛、全能决赛、团体决赛、单项决赛4种比赛。男子体操包括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6个项目,女子体操包括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操4个项目。如果运动员4种比赛都能够参加的话,那么男运动员就需要进行24项次比赛,女运动员则需要参加16项次比赛。对于竞技体操来说,技术是其最主要的制胜因素,但是良好的体能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如此大运动量的比赛强度,对我们体操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对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体能训练这部分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竞技体操体能训练方法及手段

2.2.1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有5种: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等动收缩训练、超等长收缩训练和循环训练法。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可分为两种工作形式,一种是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另一种是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与向心训练相比,退让训练能克服更大阻力,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制动力量”,在竞技体操中经常会有借助制动来完成技术动作的要领,那么做一些相应的退让训练就可以发展四肢的制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保证动作质量。

超等长收缩的练习有助于发展体操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超等长收缩的训练对体操运动员技巧串的完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区别于其他力量训练的优点在于产生的兴奋高度同步,强度大而集中,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时参与工作,使肌肉产生短促而有力的收缩。

力量训练的手段:负重练习(运用杠铃、壶铃、沙袋等训练器械练习);对抗性练习(双人顶、推、拉等静力性对抗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拉力器、橡皮带、蹦床等);发展关节的力量素质及核心稳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

2.2.2速度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如在体操训练中,教练员常常用助力提高运动员完成某一技术环节是的动作速度。例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若干次俯卧撑,快速两头起,原地起跳快速转体等。

(2)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例如在体操自由操的成套练习时,教练员常采用口令或拍手等信号来提醒运动员成套完成中应着重注意的节拍或技术动作的要领等。

(3)缩小完成联系的空间和时间界限。体操的团身转动速度与身体的团身半径有关,半径越小,转速越快。

2.2.3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机体是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来吸取氧气的,一般未参加过运动训练的人主要以加快呼吸频率来提供机体氧气的供给,而高水平运动员主要以加大呼吸深度来改善对体内氧气的供给。各个项目的运动员都应加强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协调一致的训练,呼吸节奏紊乱无序会打乱动作节奏,最终影响运动成绩。

(2)在耐力素质必须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外界环境如气压过低,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都将对个人耐力产生极大影响,在外界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耐力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一个运动员的意志力是否足够坚强。

(3)耐力素质训练特别是体操项目的耐力训练,应该充分考虑到其运动训练周期相当长这一因素,在耐力素质的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年龄阶段这一影响因素,注意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科学分配及侧重阶段,抓住每位运动员耐力素质提高速度较快的阶段,发展好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为以后的比赛打下基础。

(4)发展耐力素质的活动多种多样,如登山,骑自行车,活动性游戏及球类运动等。

2.2.4柔韧训练的方法及手段

(1)柔韧性练习基本上采用拉伸法,主要有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在体操训练中,常常把这两种拉伸法结合起来,更能达到效果。

(2)竞技体操其独有的项目特点对专项素质有著极高要求,发展肩部、臂部、腿部和脚部的柔韧性的主要手段有:压、搬、劈、摆、踢、绷及绕环等练习;发展腰部的柔韧性主要手段有:站立体前屈、俯卧背伸、甩腰及绕环等练习。

2.2.5灵敏训练的方法及手段

(1)让运动员在跑跳过程中准确迅速地做出各种动作,如变速跑,各种躲闪及突然起跳等动作。体操训练可以利用专项器材来辅助做一些训练灵敏素质的游戏。

(2)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如利用体操器械做各种较复杂的动作等。

(3)各种改变方位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做出复杂应答的游戏等。

3 结论

竞技体操体能的物质基础在于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体能训练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结构,竞技体操体能训练必须要适应运动员的比赛需要,其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因此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必须要符合竞技体操运动的动作技术要求,在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发展所需各项专项体能。在力求满足竞技体操运动对专项体能需要的同时,还要求对技术的发展有正向迁移的作用,使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周萍.竞技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初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刘瑞.女性竞技体操对女子身体形态美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3):99-100.

[4]刘慧荣,杨天乐,陆绍中等.对我国田径、游泳、排球、体操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4,(04):203-211+254.

[5]吕万刚.试论竞技体操训练方法手段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1):37-38.

[6]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7]胡亦海.竞技运动特征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篇8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 体能训练 跆拳道训练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以下肢腿法攻击得分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其运动特点为攻防快速多变,对速度力量、对抗性及技能性要求极高。跆拳道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训练与实战中能够学会攻守技术,并且运用攻守技术有效地打倒对手,因此,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主要是以提高学习者的速度、力量、反应以及协调等能力为目的。但是,目前跆拳道运动的体能训练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人们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体能训练的方法一直以来都很单一,尤其是体能训练与专项的结合不够。

一、体能训练的含义和内容

一直以来体能的含义受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探讨,认为体能训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身体训练,也不是单纯的专项身体训练,它应该是国人在实践中中西结合的创造,要充分地体现训练思维的分化与整合。

体能主要是指运动员的一个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文所分析的跆拳道体能训练主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改善运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以及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最终达到提升运动者的身体机能的目的。在实际体能训练中,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六大方面:第一、力量素质训练;第二、速度素质训练;第三、柔韧素质训练;第四、心理素质训练;第五、灵敏性素质训练;第六、专项素质训练。总的来说跆拳道的体能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训练中的作用

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提升技能的基础,只有体能训练到位了才能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一般来说,体能是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训练中,通常把跆拳道运动定义为单一的技能类运动项目,但是随着跆拳道发展的不断更新与变革,尤为在实施电子护具后,跆拳道的对抗形式更具激烈,技战术运用更加多样化,单一的体能训练已远远跟不上时代革新。在跆拳道训练中,如果运动员能够重视体能训练,那么将能进一步提高其攻击和防守的技能战术,为实战对打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对的不重视体能训练的话,运动员根本不可能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掌握复杂多变的运动技术,更加不可能在实战比赛中发挥高超的运动技术,赢取最后的胜利。因此,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往往在技战术训练水平上相比没有根本差别,真正的差距在体能、心理和对抗能力等方面。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

跆拳道训练中的速度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的重要,提高了速度将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在进行速度训练的时候,运动者最好是把速度力量训练和完善动作技术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运动员的跆拳道动作,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速度,使动作与速度完美地融合。例如,在进行两人实战的时候,可以采取单次或多次数踢,当然也可以运用如皮条、身体负重等负重器材手段来提高下肢的蹬地启动能力。

(二)提升力量的训练方法

跆拳道训练中的力量训练主要有三大内容:第一最大力量;第二速度力量;第三力量耐力。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身体肌肉全面均衡发展,促进运动员身体的整合力发展,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最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做具有协调性的训练动作、急停、急起动以及杠铃训练等,通过这样的锻炼方式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充分调动身体的每块肌肉协同运行。另外,也可以进行负重练习,如绑沙袋跑、背器械跑等负重训练。

(三)提升耐力的训练方法

跆拳道训练中的耐力素质主要包括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耐力提高能够提升运动员身体的摄氧、输氧以及用氧能力。在实际的训练中,一般提升耐力主要是通过采用持续、匀速负荷和变速负荷等方法来训练,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的负荷强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心率控制在150~170次/分左右。另外也可以采取10―30秒力度快踢或1-3分钟的变速快踢等方法进行训练。

四、关于跆拳道训练的体能训练一些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观

运动员想要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平常的训练中一定要长期有规律地进行系统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获得一定的高水平体能后,如果不再进行体能锻炼的话,身体素质很难保持原来的状态,因此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观。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运动员要充分理解跆拳道训练的特点,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把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相互结合进行练习,只有在加强基础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施行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

(三)提高体能训练课程的趣味性

在实际训练中,可以把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练习,采用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摆脱体能训练的枯燥无味,增强跆拳道体能训练课程的趣味性,使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充满快乐和激情。

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提升技能的基础,只有体能训练到位了才能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因此跆拳道的训练方法要摆脱传统的单一性,把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相互结合进行练习,从而促进跆拳道训练的体能训练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姜冠军.我国男排二传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2]袁林,袁雷,袁吉.国外优秀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理论、方法与有效手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10).

[3]万树平.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9).

篇9

关键词 特警学员 体能训练 训练模式构建

一、前言

在社会发展中,刑事犯罪率逐年增长,对特警人员能力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过程中,我国相关机构应培养特警人才。对于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是重要环节,只有构建完善的训练模式,才能增强特警学员的有效性,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构建新体能训练模式的实施建议,提高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效果。

二、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就特警学员体能训练现状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训练计划和训练时间安排相对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体能训练的有效性较低。例如,部分训练项目在上午或晚上执行,与学生运动生理学不符合,极易适得其反。其次,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比较传统,具有单一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在训练内容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再次,训练场地不符合体能训练标准,相关设备设施不健全,阻碍体能训练进程。最后,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考核标准不够合理。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进程中,以体能基础素质过硬为主要依据,但在后续训练中,未能充分挖掘学员的体能潜力,难以实现体能训练的真正意义。[1]

三、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的构建

(一)特警学员训练的主要内容

要构建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应确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确定训练的内容,从力量、速度、爆发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而确定内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训练是重点。力量训练中,主要考察学员腰腹肌、四肢肌的力量和相对的力量,是特警学员所具备的基本体能素养之一。速度训练中,主要通过30米、60米、80米等短距离冲刺跑进行训练,旨在提高学员的速度。爆发力训练中,是在速度训练基础上而言,能够进行爆发力等方面的训练。灵敏度训练中,教员可通过多种形式跑的结合、起跑等训练,对学员加强反应能力训练。柔韧训练主要对学员进行身体拉伸,为提高学员训练成绩和规避韧带损伤问题提供保障。

其次,针对特警学员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方法和手段加以确定,主要有课堂教授和自主训练两种。一方面,在课堂教授的体能训练中,教员针对学员实际体能素质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在适应学员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保证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以不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自主训练中,学员不能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训练,保证自主训练的有效性。例如,在力量自主训练中,每周进行2~4次的大力量训练。在自主训练中,可借助杠铃而完成训练,常见的训练活动有:负重蹲起、提铃、抓举等,对增强学员自身的体能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针对特警学员构建体能训练模式,应考虑训练的负荷变化情况,其参数依据主要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等。所谓的负荷量,是特警学员在训练实际中所承受的最大负荷量。在体能训练中,教员有必要对特警学员进行针对性的负荷量考虑,保证训练负荷量在学员承受范围内。在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中,有必要靠负荷强度的因素,即学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例如,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5公里负重越野,为学员制定的合格时间是26分钟。

最后,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进行周期安排,主要有中周期和小周期两种。一方面,小周期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以7~10天为基准,在训练期间,旨在考虑学员身体的适应能力,以发挥小周期的过渡性作用。另一方面,中周期的时间相对较长,能够不断提高学员的身体适应能力。

(二)基于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构建

从专项体能训练视角来看,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能够满足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需求,有助于提高特警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首先,设定综合体能训练方法,既能弥补传统体能训练的不足,又能实现体能效果的最大化。其次,针对核心力量而加强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设计,对强化核心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核心力量体能训练中,主要可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徒手训练方法,如侧卧平衡、俯卧平衡等;二是基于器械的训练方法,如大小腿夹球仰卧起等。最后,在专项素质训练中,主要针对速度训练而言。影响速度的原因相对较多,如反应能力、肌肉力量、爆发力等。对此,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可采取障碍训练、负重训练、恶劣环境下训练等方式实现,如组织特警学员进行蛇形跑等,有助于提高特警学员的专项素质水平,增强特警学员的自信心。

(三)基于年级的体能训练模式构建

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基于年级的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注重对警务技能的提升。构建科学的体能训练模式,能够从训练理论到训练实践,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满足体能训练的需求。尽管特警学员经过特殊选拔,但学员之间仍然存在个体差异性,因而从年级视角对体能训练模式加以构建具有必要性。首先,初期体能训练中,注重对体能的储备。基于此,教员应根据学员实际而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培养学员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意志等。其次,中期体能训练中,注重对学员体能的激发和开发,如每周组织一次负重越野的耐力训练,对学员加以有效的体能训练。最后,后期体能训练中,注重以力量、速度、协调性训练为重点,满足实战训练要求。[2]

四、特警学员体能特征的分析

(一)抓握能力

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抓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特警学员必须具备的体能特征之一。在抓握能力考察中,教员必须对学员进行抓握能力训练。为提高特警学员的抓握能力,有必要通过以下训练方式而达到训练目标。首先,对特警学员进行单杠和双杠的训练。根据学员的实际特点而制定训练目标。以“引体向上”运动为例,要求学员向上时,必须使下巴部位高于杠;在向下时,要求手臂拉直。对于25岁以下的特警学员,以每组8个的成绩为合格。特警学员具备较高的抓握能力,能够增强上肢力量,使其在任务执行中更具适应能力。

(二)攀爬能力

攀爬能力是特警学员必须具备的体能特征,只有具备较高的攀爬能力素质,才能在未来执行任务中,保持身手敏捷和具备良好的攀爬能力,以出色完成任务。例如,在高楼攀爬中,既是对特警学员胆量的考验,又能锻炼其攀爬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素质。在攀爬训练中,先是引导特警学员进行必要的俯卧撑训练,以锻炼身体的肌肉;再是引导特警学员在训练场地中的建筑物上利用绳索进行直立向下和倒立向下的训练,逐渐引导学员充分借助高楼本身的落脚点而做徒手攀爬训练。基于此,不断培养和提高特警学员的攀爬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特警学员,满足特警队伍建设需求。

(三)跑步急停

在体能训练中,跑步急停是特警学员的重要体能特征,能够对学员的反应能力加以锻炼。所以,教员应针对学员进行必要的跑步急停训练。例如,在日常跑步训练中,教员适时为学员发出停止的口令。如此,学员必然受惯性因素的影响,使身体向前,对特警未来执行任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员对学员进行跑步急停的训练中,不仅可使学员注意力集中和锻炼自身的反应能力,而且经长期训练,可减少惯性因素对学员的影响,对未来执行任务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五、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的有效实施

(一)邀请专业人才指导

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要使训练模式得以有效落实,有必要邀请专业人士对体能训练加以有效指导,对实现身体素质上的突破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对于体能训练强度,教员应听取专家的意见或建议,针对训练周期而合理设置训练内容、制定训练计划等,保证体能训练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激发学员潜能,鼓励学员勇于突破自我。其次,通过开展专家座谈会,鼓励教员与专家共同探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相关问题,在经验交流中,以弥补体能训练的不足。最后,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体能训练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对增强体能训练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完善相关设备设施

要促进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完善相关设备设施,为体能训练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建造有效的模拟区域空间,有助于对特警人员攀、爬、跑、跳等综合素质进行必要的检验,能够适应环境发展。在特定的场景模拟中,能够最大限度激发特警学员的潜能。其次,对体能训练中的相关辅助器材加以完善,并注重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确保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保证学员的身体健康。[3]

六、结语

当前,通过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现状看,存在不足问题,阻碍了体能训练的发展进程。因此,有关人员应进一步对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从专项体能训练和年级体能训练两个视角构建新模式,确保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以全面提升特警学员的综合素质。为保证体能训练模式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应积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体能训练指导和完善相关设备设施,提高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效率。

(作者单位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芸萱.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及野外综合训练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

[2] 田为将.特警学员专项体能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

篇10

[关键词]:皮划艇 运动员 体能训练 特点与实践

一、皮划艇项目对于体能的要求

作为一个重要的体育项目,皮划艇运动员成绩的好坏与其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竞技能力可以将其解释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运动项目的不同该种竞技能力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它通常是由运动员的体能、项目技能、比赛中的战术应用能力及一定的智能和心理素质构成的,上述诸种因素在某一专项运动中综合体现出来。而运动员的体能则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与其身体形态及其身体素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所指的是他的机体外部形态,而身体的机能则是对于其机体器官功能的关注,而身体素质则是在其活动的时候所表现的各种基本的运动能力。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评价,我们常关注力量、耐力及其速度和灵敏度等相关指标要素,以此来判断其素质的好坏。身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三者间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对运动员的整体技能产生影响。

对于皮划艇运动员来讲,其身体特征是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时所要监控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皮划艇运动员会有身材高大、体型较为粗壮、其膀较宽、手臂较长等特征,并且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符合该种身体特征的运动员,才能够在皮划艇项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从身体的技能特征来讲,连续的长时间耐力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它要求对运动员的机体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使其能够储备更多的能量,并且提高其代谢能力,实现耐力水平的提升。而从身体素质来看,皮划艇需要高强度的有氧能力基础,在运动的过程中以无支点桨的滑动来带动船体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能够完成一定的肌肉工作,实现身体力量的协调运用。皮划艇项目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便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以满足皮划艇运动中对于力量和速度的要求。

二、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

皮划艇运动是一个速度与技术有机结合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竞技技术,在日常训练中,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便有一些针对性的特征。

在训练时,结合项目竞技的特点,运动员训练时会有针对静速起航的体能训练。皮划艇静速起航所需要的是力量所带来的速度,在通关该种初始的力量给予来获得船体运动的初始速度后,持续的力量给予是速度增加的重要保证。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关注的是运动员的力量锻炼及其力量转化为速度的最快途径。训练中,以力量和速度的最快获取作为训练目标,最大限度的锻炼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对于身体机能的训练也是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比赛中对于运能员身体机能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以专项训练的形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以奔跑联系等来提高其摄氧水平,使其能够具备竞赛所要求的身体机能条件。

皮划艇运动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在日常的训练中,将协调性训练与其他的体能训练相结合,实现协调能力与专项技术训练的紧密结合。在运动员整体素质训练的同时,注重其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其综合技术展现的形式来考察该种训练效果,实现身体素质训练和协调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能训练的目标。此外,体能训练中还应注重运动员柔韧性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对于其动作的完成及其比赛结果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日常训练中,将柔韧性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等相结合,实现其身体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从而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现

皮划艇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及其素质有着较高的影响,其日常的体能训练也是多方面且相互联系的,在运动员体能训练时,便要结合该项目对于运动员体能的要求及其训练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皮划艇项目对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较高,在体能训练中,要加强有氧训练项目,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比赛中的力量要求。通过增加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肌肉运动能力,增强其瞬间力量的突破应用。同时,将各项训练进行有机组合,以有序的形式展开身体机能训练,实现运动员自身体能的全面提升。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注意训练的安全。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样的,对于身体耐力等也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在训练时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员的训练量,实现一种持续健康的发展状态。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比赛不同环节对于身体素质和力量的不同要求,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在这过程中使得各项技能和身体机能的训练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每个环节的训练有机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水平。

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皮划艇运动不仅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条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将技能训练与之结合,将不同的技能体现在体能训练中,并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实现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的综合提升。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使训练的更具目标性和指导性,使得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更具专业性和连贯性,从而保证其更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在体能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机能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从量到质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使其在竞赛过程中呈现出较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姜泳,洪静.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与实践[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2)

[2]王季春,邵军.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途径探究[J].运动,2012(14)

[3]叶小平.皮划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