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储备范文

时间:2023-03-27 04:0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物资储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物资储备

篇1

一、基本原则

1、县政府负责本县的应急物资储备

2、政府储备与商家储备相结合原则。帐蓬、棉被由政府统一储备,矿泉水、衣物主要由商家储备。

3、一次性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依据制定储备规划目标,分三年到位。条件成熟的可提前实现储备规划目标。

二、工作目标

1、救灾帐篷储备,鉴于帐篷储备成本高,加上救灾帐篷属国家民政部统一调配专用物资,全县共储备70顶。应急需要时,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调拨。

2、棉被根据市民政局分配我县0.1万床的任务分三年完成。

3、协议储备矿泉水0.07万箱,衣物0.5万件。矿泉水、衣物与较大经销户或者生产厂家鉴订供货协议解决储备,但生产厂家必须经省、市质监局认定。县储备物资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承担,分三年完成。

三、工作步骤

1、县应急储备规模由县政府统一安排,一次性规划,有序推进。根据分三年到位的计划,由县民政局编制县民政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任务表,将储备数量、品种细化分解落实到位。

2、明确物质储备工作责任。县年棉被储备400床的任务,由县财政列支专款,办理政府采购。县政府应牵头落实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工作责任,民政部门负责储备物资的购买,财政部门按照储备任务安排资金,年的储备任务在年3月底前完成。

3、抓好储备计划落实。按照《县民政局编制县民政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任务表》确定的储备数量、品种,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抓好应急储备计划的落实,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当年储备物资入库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救灾帐篷储备和使用及回收管理。救灾帐篷是中央储备的重要救灾物资,动用、调拨有严格的报批程序,对救灾帐篷的管理要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帐篷回收管理的通知》号)要求,制定更为详细的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办法及调运保障制度,确保储备的应急物资保质保量和及时调拨。

篇2

关键词:应急物资;突发事件;储备体系

一、引言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流为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应急物资是应急物流实现的核心环节。因此研究应急物资体系,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应急物资分类和体系

1.应急物资的分类。按照用途可将应急物资分为生命支持、交通运输、防护用品、照明设备、工程材料类等十三类;按照需求的原因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五类;按照使用紧急程度分为紧急级、严重级和一般级三类。紧急级指对挽救生命财产损失,稳定局势起关键作用且极重要的物资,严重级指对减轻灾害损失,缩小灾情范围非常重要的物资,一般级指有利于灾害救急,减轻灾害的损失且必要的物资;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类和专用类。通用类物资适合一般情况下救灾工作的普遍需要。专用类物资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从社会角度看,应急物资包括政府、企业、市场、非政府组织等储备的物资。政府储备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核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把应急物资调往事发地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企业储备是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出资的方式委托企业进行应急物资储备或者企业根据自身风险特征自行储备物资;市场储备是将市场流通的应急物资纳入应急物资储备中;非政府组织也进行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但因起步较晚,储备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从储备模式看,应急物资储备分为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合同储备。实物储备是将应急物资以实物形式储存在仓库中,突发事件发生可随时调用。生产能力储备是通过和企业签订协议,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能按协议要求迅速生产、转产或研制救灾物资。合同储备是通过与已有物资的部门或单位签订合同,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调用这些物资。

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储备分散,缺乏统筹管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机构尚未统一,不同系统和灾种间存在独立管理、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等问题。除此之外,应急物资储备的主体是市级和突发事件易发的县级人民政府,客观上造成地区间储备的差异。

2.储备数量和种类不足。中央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远不能满足巨灾需求,应急物资储备的布局也不合理;地方缺乏足够的物资储备,储备的数量和种类不足,甚至大多数县级政府尚未进行应急物资储备。

3.储备设施和手段落后。由于应急仓库的建设资金由地方自筹,受到资金的限制,大部分应急救灾储备仓库的建设尚不完善。此外,储备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救援物资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不同地区互联互通困难,难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4.相关法律规范缺失。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应急物资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法规涉及面有限,空白较多且针对性不够。大多法规仅规定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没有扩大到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

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途径

1.健全应急物资联动机制。政府部门要建立应急物资调运的联动机制,确保储备在各部门的各类应急物资能够快速有序的参与救援。地区间应通过应急物资联动机制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相邻地区可根据应急物资需求的相似性联合储备物资,确保突然事件发生时可紧急调用物资。

2.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要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定各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的比例关系,统筹安排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有效配置应急资源。选择合适的储备方式,力争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社会效益。

3.改善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充分利用现有仓库资源,调剂仓库容量余缺,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对物资储备仓库布局的统筹规划。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建立信息共享的大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物资储备监测、应急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确保应急物资及时调拨供应。

4.健全应急物资法律保障。在法律上明确应急物资运转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等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物资流通标准,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应急物流项目,推动应急物流社会化,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和推动应急物流各领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子雪等.提高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1,(2).

[2]张永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研究[J].管理学刊,2010,(6).

[3]杨文娟.区域应急物资储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刘利民,王敏杰.我国应急物质储备优化问题初探[J].研究与探讨,2009,(2).

[5]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6]曹卓君.应急物流中物资储备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7]姜玉宏,颜华等.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研究与探讨,2007,(6).

篇3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U664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水量猛增,城市污水的处理,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工艺使用过的水进行处理,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不危害环境水域甚至可以重新使用的目的,这一点关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由于我国的淡水资源极其缺乏,污水处理后的二次应用对于解决城市供水量不足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自动化系统引入污水处理过程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是将污染物与污水分离,将有害物质转化为可回收利用的物质,目的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通常有三个步骤:预处理、一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用水还要进行深度处理。

1.1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主要是物理处理过程,污水需要依次经过格栅、泵房、沉砂池。在格栅过程中,通过设置过滤网将大块的物质拦截下来,防止大块物质对系统的破坏;在泵房中,主要是运用机器对污水进行抽升以便提高水头,保证污水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流过后续的处于较低地势的处理构筑物;沉砂处理应用重力学的常识,根据不同体积密度的杂质流速的区别将污水中携裹的砂石和颗粒物剔除。

1.2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应用物理处理法通过初级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降,通过沉降将污水中50%左右的悬浮物除去。

1.3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包括曝气池及二次沉淀池,采用好氧技术,通过专用曝气装置对曝气池供氧,微生物将部分污染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转变为CO2和H2O;二次沉淀池对微生物进行沉降,并通过管道和泵将微生物回送到曝气池,二次沉淀后的水基本可以使用。

所谓深度处理,是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加氯等操作进一步提高水质,以满足高标准的受纳水体的要求。另外还要对污泥进行处理,通常状况下,需要对污泥进行浓缩、消化、脱水以及堆肥或家用填埋,即通过机械浓缩后进行厌氧中温消化,经过脱水缩小体积,有利为继续堆肥进行运输。

2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原则与发展

2.1应用原则

计算机网络系统、PLC 站、仪表检测系统加组态软件是当前主流工业控制模式,其在污水处理机械自动化控制方面广泛应用。当进行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系统组成设计时要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工艺特点展开,一般首先考虑“现场无人值守,分站少人值班”原则,并且要满足以下要求。

(1)选择在严格的工业环境下能够安全、可靠性高以及稳定性好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2)污水处理系统必须符合当前先进的控制模式,例如现场总线技术等。

(3)污水处理设备必须方便扩展,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通信方式灵活。

(4)自动控制系统具备较好的实时性,降低控制滞后带来的影响,对不同工作状况拥有较强的适应性。

2.2我国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发展

相对于国外进口污水处理设备,国产设备只能满足污水处理的基本功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先进性的研究方面总体水平偏低。其中,先进性主要指设备自动化方面,该方面国内外差距最大。我国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应用起步较晚,直至九十年代,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才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污水处理自动系统有如下特点。

1)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水平很低,大部分是靠手动调节;近几年,随着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控制模式的引入,国内污水处理设备参差不齐,依然是手动控制模式与自动控制模式并存;

2)国产在线检测设备的稳定性能较差,不能长期可靠运行;

3)污水处理厂各个站点间无信息交换,无法满足“资源共享”的原则;

4)无法对整个处理厂区内的设备实时监控,大部分数据需要人工记录;

5)国内污水处理设备的互换性、通用性较差。

3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涉及到污水处理的达标率、处理成本以及污水处理量,本文针对这三项指标对城市污水处理设计了包含污水处理控制装置、污泥处理控制装置的控制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包含生产计划与调度、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过程性能分析等管理网络服务系统。

3.1控制网络服务系统

控制网络服务系统的设计系统包含了两个PLC工作站,以及若干与之相对应的I/O站点,两个PLC工作站分别设置在水区及污泥区,构成水区和污泥区两个子控制系统。在水区工作站中,在旋流沉砂池、终沉池内分别设置了I/O站点对污水进行采样和物理化学分析,工作站对整个装置的启动及停止进行控制,并对药剂的用量、微生物及污水的回流量进行实时操作,同时对污水的微生物含量、污泥的分解率、污水的PH值、悬浮物浓度、污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控,计算下一步骤中药剂的投入量及污水的处理量等等。污泥控制工作站中,对污泥的浓缩以及加药进行控制,具体流程与水区相似。工作站负责污水处理的各种具体操作并得出污水处理的各项指标,将其及时反馈到管理网络服务系统。

3.2管理网络服务系统

管理网络服务系统中设计了一个中央工作室,中央工作室与工作站相连接,接收来自工作站的有关污水的各种信息,并对工作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在中央工作室的计算机中安装了特定的监督控制和系统优化软件系统,通过这些软件,计算机对污水处理的状况进行分析,绘制出污泥微生物含量、污水PH值、微生物含量等图表,并对各种指标的走势进行预测,估算污水处理的进度及当前的水质状况,同时能够预计工作站的运行状况,检验工作站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并对工作站及污水处理系统下发下一步的工作指示。同时,同样工作室对污水的处理量、机器的耗电量、折旧状况以及药剂的投放量进行统计,计算每吨污水的平均处理成本,并对成本进行控制。这一远程监管系统,在发生危险状况时,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并提供报警信息,提高了污水处理的安全性。

3.3机械自动化设备

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分为通用、专用两种,其中专用处理设备占主导地位,投资比重约占 60%。通用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污水处理风机、污水处理阀门、污水处理水泵等;专用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械拦污设备、刮泥设备、搅拌及曝气设备、离子交换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等。按照污水处理流程和处理流程划分,城市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其中一级处理也称为预处理。

4城市污水处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针对性分析

4.1城市污水处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

城市污水处理厂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现场情况又是极其的复杂,传统的依靠人工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处理效率极其缓慢,而且由于污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较多,可能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另外,由于人工操作偶然性较大,造成污水指标误差较大,处理后的水质不统一,合格率低。这些问题都能够通过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很好地解决。首先,这一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污水处理成本。这一系统能够精确地进行药剂投放,对设备的维修、折旧、故障进行很好的处理,比如在某市污水处理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中,使每吨水的处理费用节省0.3元左右。另外,该自动化系统得出的信息还可以在财务系统中使用,节省了后续成本。其次,这一系统加强了集团公司对下属项目公司的监管。中央工作室的设置使集团公司掌握污水处理最真实的数据,方便对下属的绩效进行考核,有利于公司的管理,生成的各种数据信息方便保存,能够作为日后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最后,这一自动化综合系统提高了污水处理的速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势必会继续增长,这对污水的处理必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该系统在系统升级和污水处理方面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4.2城市污水处理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我国运行中遇到的困难

然而,功能如此强大、优越性如此明显的污水处理系统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污水的处理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其原因是综合性的。首先,我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高端的技术必然需要与之相对应的高端人才,然而受我国目前特殊的人才结构影响,能够应用并妥善处理该项技术的人才还是略显不足,该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次,购买设备的成本较高。虽然该项处理技术能够极大地节约污水处理的边际成本,但是,由于目前污水处理采用的系统仍是先前的,新系统的应用需要购置大量软硬件,前期成本较高,而污水处理中成本的回收期较长,这一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普遍应用受到阻碍。最后,我国的污水处理体制不健全。城市污水不仅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更大部分是工业污水,然而,由于环保意识不足,惩罚力度不够,很多工厂将污水偷偷排放到河流中,使得污水实际处理量远远小于该系统能够甚至应该的处理量。

5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该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受到阻碍,但是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法律执行力度的加大,该系统必然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技术方面仍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下一步的需要,同时应该尽可能的培养相关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技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功,周玲玲,戴晓虎,董滨.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途径[J].水处理技术,2012(04).

[2]王芳,黄光.基于Profibus-DP总线的城市污水处理控制系统.[A]电气自动化2012(3).

[3]杜彬,后宏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A]环境管理2011(4).

篇4

一、基本原则

1、各自负责与资源共享相协调原则。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分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各自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同时,建立各通信运营公司间应急通信资源的互换调度机制,在本网资源有冗余情况下,可调度给其它资源缺损的公司应急使用。

2、集中储备与分级储备相互补原则。县电信公司负责本公司全县范围内应急物资储备的计划与监督管理,并集中储备必要的应急装备与物资,确保中心城区通信应急保障和支持乡镇应急通信工作;各通信公司根据网络情况储备部分应急物资,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储备能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原则。各通信公司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与水平要根据本公司通信网络及业务的情况而定,要综合考虑公司网络与业务的发展,相应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数量。

二、储备目标

按照应对Ⅲ级(黄色)通信保障应急需要,各通信公司根据在网设备的0.5%要求进行光缆等物资的储备,确保中心城区和乡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保障应急通信和通信恢复工作。

三、储备任务

当前,我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拥有各类基站(包括村通基站、小灵通基站、CDMA基站、移动与联通GSM基站)290多个,本地网光缆总长2500多公里。

各通信分公司必须备有以下资料:1:50万省、市、县级地图;各自相关业务分布图;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通信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器材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清单;相关部门(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

根据储备目标,年各通信分公司(县公司)要储备以下应急物资:

1、电信公司:小型发电机15台;各类光缆2公里,各类别接头盒3只,各类尾纤20根、各类套管20只、各类备件20块等物资。

2、移动公司:小型油机11台;各类光缆20公里,各类别接头盒14只,各类尾纤150根、各类套管100只、各类备件25块等物资。

3、联通公司:小型油机10台;各类光缆1公里,各类子管500米。

从2011年开始每年根据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对本公司应急储备物资品种及数量进行合理调整和补充。

四、保障措施

1、建立通信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制。成立县通信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信息中心、县电信分公司、县移动分公司、县联通分公司的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通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各通信公司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制定储备计划并落实。

2、强化物资储备管理。各通信公司要根据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年初要列出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按物资管理的要求建帐立卡,建立信息化的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保障库存必需的储备物资品种与数量。

3、建立厂家供应保障机制。各通信公司要加强与物资储备相关产品生产厂家及供应商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便捷与顺畅的渠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迅速从多个地方调集所需的应急物资。同时,对通信设备建立完善的维护保障机制,设备发生故障,原厂家必须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保证在短时间内修复或提供替代品。

篇5

1.1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证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证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证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3结论

篇6

关键词:最短路;应急物资;网络计划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相关地区需要储备一定量应急救灾物资,以保证及时满足救急需求,及控制灾害损失扩大的速度。由于应急救援物资的需求时间、品种、数量等方面都是不可精确预测的[1],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容易面临物资储备不足,或某类救援物资的库存量过大的问题。

应急物资订货提前期可以认为是零,由于应急的重要性,延期到货的成本非常高[2]。目前在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求和流程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3]。本文借鉴运筹学中对最短路问题的研究思想,将处于应急状态下的储备中心的进货计划抽象为一个有向网络最短路问题,在确保满足应急物资能够及时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对应急物流系统库存管理环节的成本进行优化。

1 问题描述

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预测与现实需求的不对称性[3],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往往会面对某些救援物资的事先库存不足需要“订货”。这些供不应求的物资的“订货”,在应急时间要求下,容易发生过量的订货,导致过剩的库存不仅引起不必要的系统运作成本,还影响其他地区的储备中心对于这些物资的供应。因此,这类物资的进货及持有库存量的管理,无论是对于应急救援供应工作的展开,还是对于系统成本优化,都比其他救援物资更需要优先考虑。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此类物资的库存问题。

本文将实际应急物资库存问题做一定程度的简化,假定应急事故发生后,某灾区的储备中心在连续供应救援物资一段时间后,物资A开始进入紧缺的状态。该储备中心对这类物资实际供应的历史数据,得到灾区在未来一个较短时期L对物资A的需求量D。同时假定,储备中心在L时期有已确定的,派遣车辆运送物资的计划,这些计划将L分成更短的若干时期,每个时期对物资A的需求为di・D=d1+d2+d3+d4;L=T1+T2+T3+T4。

将L细分出来的每个时期看做一个时段,储备中心的供应目标是满足各时段对物资A的需求。将时段的起始时间定义为储备中心对包括A以内的救援物资进行装载,运输的时间点。设定第一时段的期初库存为储备中心对物资A设定的安全库存,由于救援物资的缺货成本被视作无限大,因此,当各时段期初库存达到安全库存时,即以0表示该阶段的期初库存,以表示不使用安全库存。

储备中心通过将派遣车辆将库存运送至指定地点来满足各时段对包括A在内的物资需求,并通过向其他物资中心调货来补充库存,在这里,我们设定物资A不存在订货提前期,即发生订货的同时,物资A的库存即得到补充。受灾当地物资储备中心从其他储备中心调运物资A,最终送达灾区整个过程发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内容:(1)在调运物资A之前各个环节的运作费用;(2)物资A从某一储备中心调运至另一储备中心的费用;(3)物资A从物资中心运送至灾区的费用;(4)库存费用。

由前文的假定可知,受灾当地的储备中心在时期L已有确定的车辆派遣计划,考虑必须满足各时段物资A需求量及运输成本最小化两个目标。于每个时段运送物资A数量分别等于该时段的需求量可以使时期L的运输成本最小化。因此我们只需考虑(1)(2)(4)构成的总成本。

2 问题的一般形式及求解

某地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为满足受灾地区需求,对已达到安全库存的物资A发起紧急订货(调货)。根据物资A的历史供应数据,结合储备中心未来几个时段的车辆派遣计划,储备中心确定了接下来每个时段送往受灾中心的物资A的数量。如果发生订货,则调运物资A所需的单位运输费用为a,运输物资前发生的各项运行费用总和为s,单件物资A的单位库存费用为b.假设初始库存为0,问题就是:储备中心应如何安排订货计划,可以保证及时给受灾地区运送足够的物资A,同时使物资A到达受灾中心的成本最小。储备中心所做的决策是“什么时候发起订货”及“订货量为多少”,实际上就是物资A的库存管理问题。通过合理的决策,可以优化物资A送达受灾地区的总成本。

假设在时段t物资A的订货量为xt,期末产品的库存为it(i0=0)。考虑所有可能的订货计划,可以得到一个L时期的由期初到期末的有向网络图。

储备中心将未来的某个时期按照车辆派遣计划分成了几个时段,并决定了各时段向灾区供应物资A的数量。储备中心在各时段期初发起订货(调运)时,订货的数量可以是满足一个或多个时段需求的。网络中的弧表示储备中心在时段期初的订货数量可以满足时段的需求,根据假设,瞬时到达的物资将在被运走,剩余的将作为备用储存,需要计算其库存费用,其它有向弧表示的意义以此类推。所有头尾相接,将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连起来的有向弧线集即为一种满足几个时段物资需求的订货方案。

为弧(i,j)的权,表示第i时段订货量为时所导致的费用,包括其他物资中心为调运物资A发生的运输费用、发生在运输前各个准备环节的费用、该地储备中心储存物资A的库存费用。即:?棕ij=s+dixi+?撞■■CtIt;

其中:It=di+1+di+2+…dj-1;Ct=Tib。

综上所述,求得最佳的订货方案,维持合理库存,使得物资A到达灾区的费用最小,就相当于求得上述赋权有向图从首节点到末节点的最短路。

最后可以采用Dijkstra标号法对赋权有向图进行最短路求解,首先定义个参数值,物资A的单位运输费用a;运输物资A前发生的各项运行费用总和s;单件物资A的单位库存费用b;各时段时长。用MS Excel对给定数据作简单处理后即可得到各有向弧的费用,然后用Dijkstra标号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就可以得到最短路以及弧的组合,这样就可以得到储备中心需要在什么时段发起订货,可以使得各时段对物资A的需求被满足的同时,总费用最小。

参考文献

[1]Beamon B M. Humanitarian Relief Chains: Issues and Challenges[A].Proceedings of the 34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San Francisco,CA,USA,2004.

篇7

一、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和救灾物资界定

(一)工作原则

在*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重要物资的供应,包括协调组织物资的采购、调拨等。

(三)救灾物资界定

根据救灾所需,结合经贸部门职能范围,确定猪肉、食盐、药品;速冻食品、熟食品、矿泉水、包装食品;雨具、手套、水鞋等劳保用品;手电筒、电池等照明器材;竹笼、编织袋、麻绳、铁锹、铲等工具;编织布、土工布、彩条布;铁线、铁钉;汽油、柴油、煤油等为抢险救灾物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指挥组由市经贸局副局长香秀杏任组长,市、区两级经贸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指挥组下设办公室(详见附件1),指挥组接受*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的统一领导。同时,成立*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组。

(二)机构职责

1.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的主要职责:当市内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等上级部门发出的执行指令,保障持有三防部门证明文书的各级三防指挥车辆和抢险救灾车辆的油料供应;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供应,掌握物资供应单位的储备情况,确保救灾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并尽快调出物资支援灾区,保证救灾的物资需要。

市经贸局:负责联系市级物资供应单位,当灾害发生时统一组织、协调各区和市级物资供应单位救灾物资的调出。

区经贸局:负责落实本辖区内救灾物资供应单位及救灾物资的协调、组织、供应、调出。

2.救灾物资应急供应组的主要职责:按本预案确定的救灾物资范围,负责联系落实救灾物资供应单位,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供应,落实救灾物资采购的货源,确保灾害发生时救灾物资的供给和调出。

*市食品有限公司、*市*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市华丰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冻猪肉的储备、供应。

广东省*盐业总公司、*市恒达副食调味品有限公司:负责食盐的储备、供应。

*市*农场、*市顺生墟岗家禽畜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活猪的储备、供应。

*市医药有限公司、*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市国正医药有限公司:负责急救药品的储备、供应。

*公司金城速冻食品厂:负责熟食品、速冻食品的储备、供应。

市兴华商场、升平百货有限公司、顺客隆商场有限公司、*民润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负责雨具、手套、食品、矿泉水、照明器材等的储备、供应。

佛塑集团经纬公司:负责编织布、土工布、彩条布的储备、供应。

*市禅供劳保用品有限公司:负责雨具、手套、水鞋等劳保用品的储备、供应。

市供销集团、市五金公司:负责协助联系竹笼、编织袋、麻绳、铁锹、铲等工具和铁线、铁钉的储备、供应。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中石油广东*销售分公司:负责汽油、柴油、煤油储备、供应。

上述单位按照分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工作部门及职责,落实专人,认真落实储备计划,落实采购的货源,做到临危不乱,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并能随时调出(冻猪肉、食盐、活猪、药品按市原定储备计划数,其他物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

三、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救灾物资供应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原则,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市经贸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的指令统一指挥、组织和协调救灾物资的供应工作。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经贸局,经区政府批准启动区物资供应应急预案,并根据当地区政府和三防指挥机构的指令,在第一时间做好救灾物资供应的准备工作。同时,各区应及时将有关救灾物资准备及调出情况报告市经贸局。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各区及有关单位救灾物资供应的信息报送,应快速、准确,重要信息立即上报,若一时难以准确把握,先报告基本情况,后抓紧补报详情。

(三)指挥和协调

当市批准启动应急预案时,立即作出如下应急反应:

1.由指挥组有关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及供应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通报灾情,传达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应急办号令,布置抢险救灾的具体工作。同时各物资供应单位要保持与市经贸系统有关人员、物资生产企业的联系。

2.各区及各物资供应单位应在布置任务后的最短时间内(具体根据指挥要求),按救灾物资目录上报库存数,同时终止正常业务的调拨供应,听候物资供应指挥组的安排。

3.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研究解决应急情况,多渠道筹集救灾所需物资。

4.要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在启动应急预案时,指挥组及供应组的各成员应24小时开手机,各相关单位要留人24小时值班。

(四)物资调拨要求

1.应急预案启动后,全市相关的救灾物资由指挥组统一指挥调拨;物资供应单位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听从指挥,按照分工要求落实计划、储备;确保运输车辆设施完好、油料充足,保证物资调拨;对缺口物资,要及时采购并落实货源。

2.救灾物资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救灾物资调拨后,调拨单位列册经指挥组审核后统一报市政府结算,事后归还相同物资或以相应资金抵偿。

(五)其他

1.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及应急供应组如成员变动或成员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市经贸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供应指挥组办公室。

篇8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协调运作

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发生后,能够提供应急物资,将灾害产生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应急物流体系针对于应急物流建设情况,形成一整套的发展体系,保证应急物流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较为严重,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加上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或是其他因素影响,导致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几率相对较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并对现有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缺陷予以完善,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智能化水平,是防控重大自然灾害,降低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关键举措,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应急物流特征分析

应急物流建设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其特征与紧急事件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关于应急物流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1.突发性

应急物流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而这些紧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应急物流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它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的具体情况,快速制动,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支援,从而对灾害产生的危害进行降低,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随机性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这就导致应急物流发展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它需要很对于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们在对自然灾害预防过程中,只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控,但是无法对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发生形态进行把握。例如在汶川地震爆发之前,专家们虽然预感到了地震,但是却无法准确认定,从而导致汶川地震发生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在进行抗震救灾过程中,面临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需要结合灾区情况,进行物资供应。这种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也给应急物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紧急性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并且重大自然灾害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在进行救援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较好的把握。应急物流针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的特征,必须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应急物流能够在第一时间运输现场,从而对灾区人民进行有效救助。从这一点来看,应急物流紧急性较强。

4.多主体性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人们在抗震救灾时,不单单包括了政府机关,还涉及到了医院、社会、普通民众等多个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全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对其进行了救助。可见应急物流建设,需要对其多主体性的特征予以把握,从而对救援物资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快速地运输到救援现场。

5.经济性较弱

应急物流建设,主要考虑到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a损失,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应急物流具有紧急性的特征,其必须快速制动,这就使其对物质价格的考虑降低,以时间作为主要考虑点。

二、当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急物流预案欠缺考虑,在实际抗震救灾过程中,组织系统的能动性较差,导致物流资源整合面临一定的困难,限制了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尚未建设健全的应急物流预案

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理过程中,我国会成立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并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建设完成后,需要对灾区情况进行考虑,并且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较为仓促,导致物资运输效率降低,不利于快速地进行救灾,势必会导致灾害区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较大的问题出现。同时,应急物流建设缺乏预案,导致物资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存在。缺乏应急物流预案建设,无法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进行发挥,导致应急物流体系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快速制动能力较差。

2.并未充分关注组织系统的作用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临时救援组织的重视度较高,缺乏对常设机构作用的关注,导致在救灾时,原有的组织结构作用未得到发挥,可能影响到组织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缺乏有序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独立性较强,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3.分配渠道限制急救作用的发挥

在进行赈灾物资分配过程中,分配渠道较多,导致配送效率较低,从而使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多渠道的物资配送体系应用,导致调配的秩序较为混乱,使得调配成本增加,调配效率降低,给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4.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较差

智能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未得到发挥,人工管理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由于忽略信息系统管理的效率性,导致应急物流管理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难以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无法发挥资源最大化配置优势。

三、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分析

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对于应急救灾的重要性,能够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控,并能够对灾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救灾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该关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使相关信息进行告诉传递,从而为应急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组织体系建设

在进行应急救灾过程中,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组织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能够形成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的应急组织模式,能够对应急救灾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要注重对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协调,能够构建一个权威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对应急救灾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保证应急救灾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组织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第一,构建应急物流预警办公室,这一办公室的决策机构为各级国家政府。各级国家政府在应急预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各个部门的职责,能够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生险情后,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物资供应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可靠。

第二,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能够对应急物资运输救灾地区进行有效指挥,保证物资快速运达,以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下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应急物资配送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办公室,保证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快速制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就应急救灾工作进行较好的协调,从而对灾情进行有效控制。

第三,构建完善的组织协调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完善,可以从建立一种由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国家组织协调机构--省级组织协调机构--市级组织协调机构--县级组织协调机构,国家组织协调机构对省级组织协调机构进行控制,省级对市级进行控制,市级对县级进行控制,这种层层控制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各个部门在进行物资运输和救灾管理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储备体系建设

结合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特点来看,其具有紧迫性和随机性的发展特征,为了保证快速地针对于灾区情况进行救灾工作,需要对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工作予以把握。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预知性,能够对灾情进行分析,并结合预先储备、临时采购、接受援助的发展原则,保证物资获取快速、高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需要设置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采购中心和应急物资接收中心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职能需要明确化,以保证其在应急救灾过程中,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1)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主要针对于储备物资进行管理和储存。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会根据可能发生的灾情情况,进行日常的物资储备,一旦在发生灾情后,能够派上实际用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要注重提升物资储备规模,改变原有的规模小、来源单一的问题,使救灾物资准备更为丰富,以满足救灾发展需要。

(2)应急物资采购中心

应急物资采购中心的建设,针对于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而言,当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存在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根据储备计划和实际情况,事先进行物资采购。同时,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启动紧急采购程序,保证物资采购能够具有较好的效率性,并且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预知性和预防性特征。

(3)应急物资接收中心

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不单单需要考虑到常规的物资储备和物资采购,也需要对救灾过程中的社会各界捐助物资进行较好的接收。应急物资接收中心的建设,针对于接收的物资进行快速分拣、分级、包装等工作,保证接收的物资能够快速地运输到灾区。

除此之外,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以中央政府作楹诵模各个地方政府进行辅助,保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同时,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时,要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

3.信息化建设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应急物流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时,要注重对原有的物流运输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对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满足救灾实际需要。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GPS系统和遥感系统进行应用。GPS系统主要包括了主服务器、路由器、用户三个部分;遥感系统涉及到了GIS服务器、服务器、防火墙三个部分。GPS系统和遥感系统需要结合,对网络进行利用,保证数据信息有效的传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了日常管控、决策辅助、信息基础、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系统,以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优化,从配送线路优化、配送内容优化、配送资源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提升物资运输的效率,使救灾物资快速抵达救灾现场。

四、结束语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组织结构建设、储备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保证应急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制动,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关系到了应急救灾过程中,能否对灾情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并根据灾情信息,快速地进行应急物资运输,保证灾区人们能够得到物资,维持正常的生活。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以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1]黄晓凤,孙丹.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5:58-59.

[2]田昊.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01:96-97.

[3]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J].理论月刊,2010,04:87-89.

篇9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卫生局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我市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市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健全卫生应急组织体系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我市对卫生应急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对我市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进行决策部署,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涉及卫生问题的应急处置;组建了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每个机动队明确带队领导,下设信息检测组、传染病控制与消杀组、污染中毒处理组、医疗救治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对每个队员配置了应急箱,准备了应急物资。同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相应建立了本单位、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机动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

 二、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强化防控措施,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规范指导我市卫生应急工作。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了检测能力。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我局狠抓专业人员的强化培训,围绕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了相应培训计划;按照关口前移、培训乡村、整体提高的培训思路,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进行卫生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业务人员的卫生应急意识、补充更新了卫生应急知识,提高了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四、保证应急物资储备

    根据《山东省卫生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意见》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着一专多用、专兼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在市疾控中心新建、改建应急处置“八室一库”,即应急处置指挥室、疫情室、资料室、办公室、学习室、值班室、消毒室、准备室和物资储备仓库。配备应急处置宣教专用电视、音响、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等工作设备;为应急队员配备个人专用值班用具、个人防护设备、采样设备、取证设备和应急救治箱、应急采样箱;配备应急处置专用车辆。人员、车辆24小时待命,保证随时可以出发处置突发疫情。按照标准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检验试剂即耗材、季节性疫苗、应急药械、检测设备等,作为卫生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

为确保全市卫生应急工作系统化、制度化,编制《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汇编》,涵盖了应急报告、信息公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制度29个,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配合经信部门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对储备物资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救治、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器械的储备,实时跟踪国内公共安全的形势和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增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储备。应急物资储备由专人负责,设有专门的物资储备库并标有明显标识,并按照相关制度要求严格管理储备物资,应急物资调用有序并及时补充。此外,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五、开展演练,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

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加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处置能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组织、技术、程序、装备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了应急处置演练。组织开展了模拟“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演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应急处置演练。按照拟订的演练方案,从接报疫情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动队→做好装备工作→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核实诊断、确定疫情→划定疫点→采取措施(传染源管理、易感人群保护、疫点消毒、采样检测)→完成调查处理报告等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了演练操作,应急机动队成员在演练中按规定程序认真操作。通过演练,进一步验证了我市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疫情报告程序、应急指挥能力、现场防护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区消毒隔离、医疗救治水平、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应急储备物资调动等能力,机动队成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

篇10

【关键词】电力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集约化管理突发事件

前言

江西省电力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多年来高度重视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物流处置工作,致力于增强对消极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物流经验。

国网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行物资集约化管理改革,中心与时俱进地深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成立了应急状态领导小组, 以物资集约化管理思维解决突发事件,在应急状态下制定完善周密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计划,保障物资储备充足。

一、建立应急评估

物资集约化管理状态下的应急评估就是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估系统,深入研究江西电网系统的应急处置要素构成、评估方法等,实施必要的量化分析,从而取得实效。

从物资集约化管理的角度而言, 应急物资处理是由计划、筹措、仓储、运输、包装和供给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和抢险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应急评估系统的各个要素落在各个主要环节上,反映了各个环节的规律、属性和特征。

应急评估系统包括灾前预评估、灾中可挽救性、可恢复性、可减缓性评估以及灾后实测性损失评估等。应急评估系统有利于中心的管理层制订出正确的战略方案,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流体系的包括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应急物资、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专业人员、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物流规章制度等。

建立良好的应急物流机制有利于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通畅、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受灾现场。江西电网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由外部协调机制、物资集约化管理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储备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构成。

外部协调机制。对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需要联系地方政府等部门配合对地区资源、周边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动员和调用;采取措施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物资集约化管理机制。应急物流中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机制一是通过集约化管理及时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处理意见或措施;二是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三是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供应商生产应急救灾物资。四是为灾情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机制。信息的及时搜集和传递是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手段。及时公布突发事件的信息,有利于缓解社会的紧张气氛,第一时问公开信息, 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

储备保障机制。应急物资的储备关键在于事前掌握江西电网仓储物资的布局、储备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做好储备物资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有效的物资储备可以大幅压缩救灾的时间,减少采购量和运输量,降低应急物流成本。储备物资可以使应急物资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区,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缩短应急物流时间,极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三、优化应急物流的流程

一是实效性与经济性原则。在电网遇到的突发事件中,应急物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急” ,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时限性要求都很高。应急物流主要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在确保实现应急物流时效性目标的前提下,适度兼顾经济效益原则。

二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突发事件大多是在环境恶劣、非常规作业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装备技术的应用得当是应急处置得以施行的必要条件。

三是专业性与社会性原则。中心下设物资综合部,每年都开展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这种专业化管理的做法成了提高江西电网应急物流体系效率的有效方法。由于在应急状态下,社会各方都会参与, 因此应急物流还具备社会化的特性,平衡好与铁路、公路、通讯、军队等部门的关系可以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四、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在物资集约化管理改革之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中心的应急组织指挥系统是由领导层根据应急小组名单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指挥部来完成,这样做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省级、市级、县级公司之间各自为政、灾情信息滞后、救援工作效率不高、指挥协调能力较弱等问题。

实行物资集约化管理改革之后, 中心可以根据灾情和优化的应急物流流程,在江西电网范围内,统一配置资源,协调各种关系,整合地方政府、电网企业、供应商等众多的单位,构建一个专业化的、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强有力的应急物流指挥系统。

中心要求应急物流组织指挥系统具备以下作用:收集与管理日常的相关数据信息,如应急物资的库存数量、结构、品种等;应急物流预案的制定、管理与完善;突发事件隐患的分析和风险评估;现场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应急物流方案的确定、优化与启动;对各种事故应急物流行动的过程再现与分析;应急物流行动的总体功效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等。

物资集约化管理中各级机构的关系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将以前的国网、省、市、县公司四级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变成了国网、省公司二级管理机构。国网、省公司二级纵向体系的构建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应急物流力量不足而加剧突发事件严重程度,或由于过多地动用应急物流力量而盲目增加应急物流投入的情况。

横向关系体现的是各级电网公司内部及公司之间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和责任分担问题。应急物流管理涉及基建、生技、营销、物资、财务、信息、安全等部门,不同部门如果不能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由于存在利益及职能等问题,协调难度大,会降低联合行动效率。

中心确立了江西电网特有的应急物流决策、指挥和处置力量三层应急物流指挥体系,理顺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当前江西电网的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可以相互兼容,使横向区域应急物流管理组织体系在高效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时,自然兼顾到分级相应的规定。

江西电网应急物流管理采取的是协作模式,在协作模式下,两层多级指挥系统各有职责,不产生冲突,且指挥系统物理分离、逻辑统一。

例如在20l0年6月份的抗洪保电期问,江西电网应急物流管理中的联动由省公司指挥中心、多个相关部门指挥中心和更多个基层远程协作终端构成,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在危机事件时进行协调、决策和监督。相关部门指挥中心侧重于对突发时间的快速反应,先期处置,基层远程协作终端作为省公司指挥中心的“传感器” ,负责传输信息、接收指令、并完成处置后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