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3 19:5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题研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探讨在lnternet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以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相关实施案例。
课题成果将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对改革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作为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由国家设置,需要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规定的基本框架,来规划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的方案。我们岗厦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有两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基于lnternet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亟待上级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
3、研究方案
(1)、基本理念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2)、基本目标
探讨“基于lnternet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
(3)、具体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②如何以综合主题研究和综合项目(活动)设计的方式,组织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我校《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④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方法;
⑤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案例;
(4)、研究重点
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以及与学科整合的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探讨。
(5)、创新之处
在于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从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5、预期主要研究成果
篇2
理论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市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0月,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贝尔格莱德》中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公认目标:“促进全世界人类去认识并且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
根据环境和环境教育概念的内涵,以及《贝尔格莱德》中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之精神。将幼儿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目标确立如下。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环境责任感,并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3.寻找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了我园幼儿环保意识的现状;
2.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主要成因及其分析;
3.探索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方式;
4.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等途径、方式、方法的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重点是: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
难点是:幼儿环境教育方式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对象是:2.5—6岁幼儿
范围是: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小朋友群体。将在本园环境教育质量上综合一般的班级,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班级为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幼儿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幼儿实施环保培养程度及其影响,幼儿环保行为发展主要原因。为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的过程的实录,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七、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9月——.1月幼儿环保意识状况调查问卷;
a.拟订家长调查问卷方案;
b.准备调查材料,实施调查;
c.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材料和结果
d.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3月——6月
a.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b.根据方案,实施实验;
c.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d.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论文等。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9月——.9月
a.总结各班研究成果
b.修改总体研究报告
c.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
等待结题、验收,准备相关材料。
八、课题成果形式
九、课题组人员分工
篇3
三年级:
1、学习目标。(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2)摆正自己在班级(或小组中)的位置,肩负起自己的责任。(3)掌握学习技能,克服自卑,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4)能集中精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人格目标。(1)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2)学会观察别人的优点,能接受别人的批评。(3)懂得宽容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并体谅他人。(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性情。
3、生活目标。(1)了解消费常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2)培养处理日常班务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四年级:
1、学习目标。(1)增强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调整学习情绪,具有良好的进取心。(3)增强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懂得与他人交往应遵循的准则,尊重他人人格,友好的与亲人、老师和同学相互沟通和交往。(2)能向别人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焦虑,争取别人帮助(3)能谅解别人的不足,在老师与家长地指导下,学会指出他人不足的方法。
3、生活目标。(1)增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3)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五六年级:
1、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2)能及时调整学习情绪,克服考试紧张心理。(3)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能在成绩面前,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较强的自信心。(2)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别人的不足。(3)能理解别人,真诚待人。
3、生活目标。(1)培养生活中的独立自主能力。(2)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实施途径的工作目标:
1、使学生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达到优良水平。
2、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挑战性、进取性、合作性等个性特征以及创新人格,具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
3、研究探索编写更适合小学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4、探究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方式方法。
5、深化家校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6、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7、探索“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的方式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
2、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3、研究编写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二)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4、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创新、能创新,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
(三)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对待人生。
2、帮助个别学生克服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3、做好个案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4、出版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成果集。
(四)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
1、提高现代家庭教育质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
2、针对问题家庭开展心理咨询。
3、探讨新形势下现代家庭教育模式。
4、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探讨理论培训的方式,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5、构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
(五)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懂得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
2、让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3、引导小干部自觉在同学们当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遇事的处理方法。
(六)小学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具有自尊、自信和较好的自控能力。
2、能愉快的胜任教学,与学生、家长、同事有良好的关系。
3、具有广泛兴趣、果断、机智,有领导才能,有幽默感。
4、坦白、公正、真诚、热情尊重学生,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五、研究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各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以下类型:
1、应用研究 2、个案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各子课题组长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各子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2)各子课题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各子课题进一步实验研究,并写出实验报告,总课题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完成总课题实验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
(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七、成果表现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活动课教材及教师用书
3、校刊及研究论文集
4、个案研究典型案例集锦
八、课题研究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新能
副组长:谢绪友 张晓毛 叶仕红
成 员:黄明芳 刘 芳 管雪君 王德良 李桂华 伍邵华
周进良
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谢绪友
副组长:刘 芳 周进良
成 员: 朱 莉 陈雅琴 张 艳 瞿利云 徐晓云 许小丽
篇4
一、课题的提出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 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 课题 负责人
学校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数学科 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黎素清
语文科 勤积累 促写作 谭炳森
英语科 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李桂源
科学科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 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 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践--理论,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
2、实施研究阶段: 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七、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08年3月。
八、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 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刘少玲 女 43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负责人
总策划、监督
朱世文 男 34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织实施
(组长)
策划、监督
李醒群 女 39 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李泳锋 男 33 小学高级教师 英语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林小红 女 40 小学高级教师 中文专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黎素清 女 31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数学科)
谭炳深 男 32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语文科)
李桂源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英语科)
吴小勇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自然教育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负责科学科)
欧阳伯祥 男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徐小燕 女 28 小学一级教师 小教英语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欧阳志莺 女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陈丽君 女 25 员级 小教数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李丽霞 女 24 员级 小教语文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82
0引言
构建高职院校安全防控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有利于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安全防范习惯与安全素养的养成。勉强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力量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课外体育训练项目由于保障体系不完善,保护措施不足,各种意外伤害容易发生,这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忧虑,同事给学校教学带来难度,因此,构建安全防控体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教育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如果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教师带来教学的压力,使体育教师不敢开展有创造性的职能训练,对职能训练存有畏惧心理。学生也会因为惧怕不安全因素,降低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找理由逃课不参加训练,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这些都会影响高职院校职能训练的有效开展。职能院校的职能训练承载着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项目人才,因此,我们要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控体系,从而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使高职院校职能训练回归正常、回归安全。下面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和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1.1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忍耐力和意志力,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防护不重视,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不适宜高危险系数的体能训练项目,安全意识淡薄,且不将实际情况告知老师和学校,硬性坚持训练,导致训练时肌体受伤。有的学生对老师交代的训练规则不够重视,训练过程中违规操作,甚至和其他同学打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2部分教师安全意识不高,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不准确
影响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中教师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部分老师安全意识不强,在引导学生的训练过程中疏忽大意,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与经验,对学生训练要领指导不够精准,造成学生训练时操作不当,规则不清,导致学生训练受伤事故的发生。在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后,个别教师缺乏对突发事故处理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延误了学生受伤的及时治疗和处理,致使学生伤情发展严重,是安全事故升级,这是体育教学的大忌。
1.3家长不合理的培养理念是造成伤害事故的间接因素
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想进任何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形成等待和索取的惯性思维,从小没有吃过苦,意识薄弱,缺乏毅力,做事没有持久性。在身体锻炼上强度不够,饮食不合理,使孩子身体健康状况不良,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项目的训练效果。个别家长为了满足孩子要求,到医院开具虚假身体情况证明,让孩子逃脱体育训练项目,成为孩子不能很的“帮凶”,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防控体系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是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院校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所关注,是高职院校保证体育教学安全的有效途径。
2.1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体育教学的安全环境
借鉴国内外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防控体系和机制,首先要从环境安全入手,具体包括体育器械的维护与保养、训练场地的布置、安全牌提示、体育安全文化的渲染等四方面,构建高职体育安全防控体系。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能感受到安全管理的氛围与环境,按照体育训练规律组织各项活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
2.2有利于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构建体育安全防控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首先,学校要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管理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方法和时间安排;其次,对体育项目潜在的安全情况进行过程控制;最后,通过监测评价体系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筑防控安全风险的防线,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管理的体育安全防范模式。
2.3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防控体系,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预防和控制。由于体育训练本身的危险性,发生安全问题在所难免,但建立有效的体育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预防是防患于未然的前期措施,后期补救是被动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安全防控体系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指导非常重要,在训练环节中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等都建立相应的目标和计划。对学校相关部门、教师的职责明确界定,对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部门之间、教师之间推卸责任,保证有效推进体育安全工作,减少和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2.4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安全防控体系为体育活动引入一种安全管理模式,是对教师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有效总结,将过去消极预防的被动行为转变为人人参与的主动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为高职院校提供一条体育安全的有效途径,使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克服了教师安全工作无从下手的迷茫情绪。通过体育安全防控体系的运行,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参与预防的良好局面。
3构建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的要点分析
3.1构建科学的安全体系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依赖于科学的运行机制,没有一个合理、灵活的运行机制,体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建立运行机制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目标设置,学校要根据教学情况,设置安全教育目标,定制定详细的计划;二是对于安全防控体系运行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处理;三是加强体系评估工作,及时消除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3.2落实教师岗位责任制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工作者,教师的责任意识是教学活动安全管理的基础,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对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教师要负责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标准,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的安全责任进行考核,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安全管理
构建安全防控体系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学生按照科学的操作规程进行体能训练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在教学活动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告知教师,以便做好应急处理,对于训练场所、体育器械、学生身体状况与教师多多沟通,及时消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安全预防素质
高职院校要规范学校的文化环境,在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管理。首先,学校要从制度上保障安全防控体系的运行,制度建设是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其次,加强安全宣传和安全标识的运用,教会学生安全防范、安全保护技巧,教学中安全防护措施的佩戴及使用,以文化建设升华安全管理。
4结语
体育安全防控体系是高职院校顺利实施体育教学的保证,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教材背景:课题组主要研究《新标准英语》,学生生活题材,包括个人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国外人的相处等。同一题材在全套教材中重复出现,但其内容逐步扩展加深,螺旋上升。我们的低段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快乐英语教材,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新标准三年级起点教材。本教材单词和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全部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本套教材几乎课课都配有图画,这为看图说话提供了便利,通过图片引出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可以用图画展现学生本课的主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势和神态等,并对这些东西做出合理的解释,联想和推测,达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
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经历旺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求知欲高,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强,善于模仿,敢于开口,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但自规性比较差,容易培养兴趣,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是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时,他们更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看图说话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儿童在思维方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能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开口。另外,以图画为桥梁,启发学生“借图说理”,逐步实现从叙事到说理的过渡。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
(3) 有利于师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标中要求,低段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听、读的基础,可见情景教学中看图说话的教学方法,是听、说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意,达到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学会说话的目的。
在课标语言技能中:一级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故事。
二级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依据:在9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提出了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原理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并揭示了其所依据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制。在此后的几年里,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理论又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一条最基本的智能发展的规律,就是当人们具有某种水平能力的时候其大脑中必有相应的分类知识的结构,即图式(schemata)。如果一个人大脑中确有某种水平的图式,他必能表现出相应水平的能力。这种图式主要由三种知识构成:⑴陈述性知识,即陈述、解释什么是什么的知识;⑵程序性知识,即面对什么问题怎么办的知识,经过练习可以转化为智力技能;⑶认知策略知识,即如何监控、指导自己思维的程序性知识,经过练习可转化为认知策略。
4.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能够制定出看图说话的策略。
(2)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5. 研究对象及方法
5.1 研究对象: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5.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比较典型的提问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借鉴有关理论或实践研究结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
(2)自然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不同提问方式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等。
(3)调查对比法:通过实验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和英语综合能力是否提高的调查,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5)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问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一些针对小学四年级有效提问的理论经验,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
6. 关键词的界定
小学英语 看图说话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7. 课题研究的内容
调查分析教材图片特点,看图说话的有效实施方法,以及方法在学生实际学习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如出现问题如何改进。
7.1 教材图片特点。
《新标准英语》是由外语教学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联合组织编写的完全符合最新《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一条龙”英语教材。a.教材体现了,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英语,都要遵循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 b.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NSE,强调“运用语言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强调“跨文化教育”,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教材编写的基础; c.教材充分体现了美育渗透特点; d.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特点; e.教材充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曾强调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翻开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文字是图片的具体描述,插图是文字的形象体现,图文并茂,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课文插图都是课本编写者精心选配的,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它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小学生对新鲜的、生动的事物的刺激需要,还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对文章进行了重要的诊释和补充。利用课文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7.2 依据分析教材总结出的方法:
(1)要注意描述图片的正确步骤;
(2)把握看图说话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导之以“法”;
(3)借图引导,呈现新知;
(4)借图巧练,操练新知;
(5)借图巩固,拓展创新;
(6)借图升华,总结主题。
7.3 检测研究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如表1)
表1
一年级“看图说话”不设场景或只是简单的场景,着重对于角色特征和角色行为的描述,通过孩子对图片的视觉认识,训练他们对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大小、名称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年级“看图说话”中角色相对单一一些,但是引入了比较复杂的场景,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看图说话”角色有所增加,由此带来的角色行为也就多了,且图中的角色行为、动作比二年级难一些。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故事形式,把图片内容连接起来,场景多样,涉及的物品也较多。
四年级“看图说话”涵盖角色,场景,角色行为各方面,角色一般都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要求学生在把对话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变成有情节的小故事,从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看图说话”通过形象有趣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教师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教会孩子要学会团结合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以此提高孩子的语言学习及流畅的表达能力。
六年级“看图说话”为连环画的形式,在对整个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场景和角色行为进行识别和描述基础上,更要注意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和陈述。要发挥想象,构思人物和心理活动。
8. 研究过程
8.1 提出阶段:(2012.3-2012.4)
1)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落实管理体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8.2 实施阶段:(2012.5-2015.4)
1) 初级阶段:低段年级的实施(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2) 中级阶段:中段年级的实施(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
3) 高级阶段:高段年级的实施(2014年5月-2015年4月)
三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如下:
1)制定教研活动安排表
2)学生前测,分析学生成绩
3)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分阶段教材、图画特点,找规律
4)课堂观察,可行性方法的实施
5)对总结方法进行修改
6)收集积累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实施阶段总结:
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尝试在同年级其他班推广。
8.3 结题阶段:(2015.5)
1)总结研究的经验
2)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3)申请结题
9.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 a.通过对新课题的研究,要求全体成员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新的教学 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把自己新的经验及时介绍给大家,以供成果共享。
b.撰写优秀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综合成果:a. 搜集学生作品编写学生作品集
b. 搜集教师课件,完成教师音像作品集
c. 汇集、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论证 结题。
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 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e.进行优秀研究成果评比。
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力求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10.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表达
10.1 提出阶段:问卷调查、实验前期测试及分析。
10.2 实施研究阶段:撰写学术性或经验型论文、反思、案例,可见视频。
篇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效指导和促进当前工作,更好地推动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二、课题申报
1、申报范围:各申报单位可重点参考《*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围绕本单位、本系统和本行业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实际开展研究,也可大胆创新,提供更广范围、更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课题。
2、申报步骤:各申报单位要按照团省委下发开展课题研究申报的通知,于*年2月15日前填报《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见附件2),申报全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年度立项课题;团省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全省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评审,并于2月底之前将课题立项通知下发给各申报单位;各申报单位于6月底前将课题研究成果上报团省委参加评审。优秀成果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分别颁发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3、课题研究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全省各级团干部,关心共青团工作、对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有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为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研究课题申报。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共青团组织应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
2、要充分发动基层,注重吸收理论界、社科界从事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参与课题研究。各课题研究组在组织研究过程中要力求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不断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真正使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3、各申报单位申报的《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均一式两份,同时将申请书电子文档通过邮件发送到团省委宣传部邮箱(邮箱地址:)。申报工作咨询联络:团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办公室:
四、*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
1、农村青年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共青团的工作方式研究
3、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4、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文化建设研究
6、共青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策略研究
7、青年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8、共青团组织青少年参与生态安徽建设的策略研究
9、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10、高职院校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1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及对策研究
12、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13、青年统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4、青年外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5、村级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6、中小企业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7、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8、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乡镇团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21、城市社区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22、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23、违法犯罪青少年教育挽救对策研究
24、流动团员管理状况及对策研究
25、团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6、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监测机制研究
27、大学生的防范与应对机制研究
28、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9、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30、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31、中学共青团工作项目体系建设研究
32、市场经济背景下“青年中心”建设研究
33、外出务工青年教育、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
34、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35、共青团与青年NGO组织合作模式研究
36、安徽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37、安徽青年运动史研究
篇8
关键词:中考体育 ;课堂 ;提高 ;教学质量
1.前言
学校教育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健康素质的高度重视。实施体育考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方案实施后体育课堂分析
由于广州市中考体育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学校要求体育教师按照初中体育教材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地进行体育课教学和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全面发。同时掌握一些项目的运动技能,为体育中考做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打破了初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就针对体育中考的内容要求进行上课的传统。尤其初一初二就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其结果是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违背体育教学的初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上完体育课只会觉得辛苦、乏味,根本谈不上会喜欢体育课。[1]这种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的形式脱离了正常的教学大纲,使得学生们仅在考试的几个项目成绩突出,却未学会其他的体育项目,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了。这种情况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并为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学生到了初三学校还会安排行政和班主任协助,行政和班主任的加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在体育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态度也更好了,对体育课的质量大大提高。
2.2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针对广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考体育,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征订体育教学方面的材料、组织到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等。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已制定的计划进行管理:要求体育教师备好课,上课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的每个环节中,同时也要做好体育的安全措施,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不仅促进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体育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地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学生的反响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积累实战经验,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水平。[2]
2.3家长对休育课意识的加强
以往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上体育课,认为孩子只要文化科成绩好,其余的都不重要。上体育课让小孩随便玩玩便可,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且在周末或假期,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辅导班,也不让他们去外出锻炼。就在家长的默许或鼓励下,很多孩子都是只能在家里面玩,不能到“外面野”,孩子们就此迷上了各类数码产品,“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这些现代化娱乐方式都在侵占着学生本就不太富裕的课余时间,与体育活动一起“争抢”学生,导致了很多的学生体质差的原因。然而随着广州市体育中考的深入开展,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现大部分家长都已意识到中考体育的积极意义了。不仅仅是为了中考的分数,关注孩子的健康才是头等大事。有些家长平时也会自觉的督促子女去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者,促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以学生平时上体育课也会自觉的动起来,自然对体育课的质量有所提高。
2.4学生态度的转变
实施体育考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意。然而现实中的学生都是迫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于体育中考的升学压力,紧紧围绕着体育中考两个项目进行强迫性的训练,被教师和家长牵着鼻子走,结果使学生不明确锻炼的价值,在被动的情况下把体育中考当成一门应试科目,又增加了一项负担。教师和家长双管齐下,叫他练什么,他就被动地练什么,无论自身身体素质好坏或是否有学习兴趣,就是练,体育课练了课外活动还是练。久而久之,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同学,产生了自卑感,结果对体育课没有兴趣,产生厌烦心里,恐惧上体育课,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直接阻碍了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中考体育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也激发了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3]有了体育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参与。体育课积极参与也促使任课教师进一步增加了责任感,不仅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课外活动时间也能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又密切了师生关系。所有这一切都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体育课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3.意见和建议
3.1广州市体育中考并不是想给学生增加压力,而是为了加入体育分数让初三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为将来拥有健康的身体奠定基。应多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自然就会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体育课的上课质量。
3.2利用比赛训练法组织体育教学能在较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在较复杂条件下完成动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学生能吃苦耐劳自然提高课堂质量。
3.3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准备好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课堂质量就提高了。
3.4根据学生要求,在体育课中增多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广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因此广州市中考体育的“指挥棒”并不可怕,而且事实证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想应该齐抓共管,多方认真对待,学校严格管理,教师认真负责,共同促进学校体育课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体育课来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大从.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2006.19-20
篇9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方案
0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尤其IT产业,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人才不仅要有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计算机专业学生理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应用性、实践性又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配置管理等技术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掌握。本文将通过自身教学体验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就《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1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1.1教学条件的准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有的实训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基础上需要改善实训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工具等教学硬件资源,充分运用一些演示软件、模拟软件、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网站等组织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老师需要较高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应为专任教师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也可聘用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相关项目的兼职教师。
1.2课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应采用组长负责制,并明确规范组长职责及成员间的协调关系。组长应全面负责该课程,既要抓好授课又要组织好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精心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制定实训课程质量标准和编写实训指导书。该组其他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协助组长不断完善该课程设计开发。
1.3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把课程设计为十三个项目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项目学习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序号
项目内容
学时
地点
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观
4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二
数据通信、OSI的物理层/标准网线制作
6
三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组建
8
四
网络层/IP地址、子网掩码的配置及网络地址规划
6
五
传输层及应用层/常见命令使用
6
六
交换机的原理及配置
6
七
子网规划/VLAN子网的划分
6
八
路由器的原理及配置
6
九
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基本设置及用户管理
6
十
Windows Server2003环境下服务器配置及应用
6
十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命令及管理软件的使用
4
十二
网络安全知识、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配置
4
十三
篇10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之 “家乡·社会·文学”
二、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课改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作为乡镇中学,结合本镇教育现状,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我深切的体会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严峻性。学生阅读面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不高,亟需改变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拓宽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而大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实施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他们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有的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更有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追求学生的应考成绩,根本不从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不能立足于学生终生素养的形成,不能立足发展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悖于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有悖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有悖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有悖于教师的职业职责。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着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践研究,期望解决以上问题,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
三、理论依据
崔峦在《《/SPAN>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文中指出:“日本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是超越学科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则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和日本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因为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它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综合。要完成综合性学习,起码应具备资料的搜集能力、资料的分析判断整合能力、与同伴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探究性论文的写作能力、汇报展示能力和资料分类积累能力。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上,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二是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内,而是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向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四、课题界定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五、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初步构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体系。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研究建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地开掘本地潜在的本土资源,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注重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角度去研究,使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体现语文学习的有序性、阶段性和渐进性。
3、研究建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案,改善现行教育范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让成绩成为改造教学过程的自然结果。
六、研究对象
七——九年级的学生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收新鲜事物,喜欢探索、乐于实践,并且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综合性学习以其新颖的学习方式,开放的学习环境、多样的实践机会,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历问题的提出、设计、操作、成果表达和检验等探究过程,体验过程、积累经验,掌握问题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并通过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炼,提高语文素养。
2、师资条件
2011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省级课题的结题,语文组陈允红校长、王孝珍老师参与其中,积累了课题实践的宝贵经验,为本课题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允红校长作为我校语文学科的包组领导,对此课题的实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保证研究经费的投入。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人曾获得过历城区教学能手的称号,陈允红校长是济南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各年级的备课组长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组内成员有课题实验的激情和精力,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环境条件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课时保证。校图书室比较丰富的藏书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资料搜集。学校附近有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四门塔、九顶塔、涌泉以及丰富的乡土资源,社会资源比较广阔。
八、研究内容(课题设计)
1、主题设计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立足于“语文味”和“综合性”两个特点,我校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家乡·社会·文明”为总课题,根据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历程,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本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下设三个主题,分别是:走进美丽的家乡、走进广阔的社会、走进灿烂的华夏文明。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开阔语文视野,关注身边的语文元素,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主题及子课题设计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