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07: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1)课题:(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doyoudoonSaturdays/Sundays?Ioftendohomework,readbooksandwatch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Sunday,dohomework,readbooks,watch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doyoudoon…?I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
二、结语
篇2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讲授章节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授课单元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授课对象 药学系各专业 所在系部 药学系
二、学生特点的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
1.授课对象是药学系各专业大一学生,学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理论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章的学习;
2.前面关于滴定分析实验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3.结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学生更能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1.学生虽然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但是从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于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依然模糊不清。
2.从实验课中学生的态度和操作能力等情况来看,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很高,乐于在实验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章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2.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3.了解碘量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
1.掌握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3.学会判断滴定终点。
4.熟悉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5.了解碘量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研究实例,采用讨论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产生教学的真实体验。
课下要和学生多交流,交朋友,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的课,才能学好,才能建立学生学好本门学科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内容
内容:
1.间接碘量法测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实验原理。
2.间接碘量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重点:间接碘量法基本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会判断滴定终点。
难点:配合演示实验强化学生对滴定终点的判断。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
本实验内容以实验演示与提问式、讨论式、自主式学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理论讲授、实验演示、习题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究,互相提升教与学的能力。
播放魔术视频“可乐变雪碧”,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碘的氧化还原反应),带着这个问题导入本章课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我们所学的基本化学理论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现象,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分析实例,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课堂的气氛,把情感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举例、提问、练习、分析、讨论、总结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对迟到学生提出警告,并计入形成性评价考核中的扣分项。
2.实验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基本操作,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并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端正实验态度,如果使学生豁然开朗、身心愉悦,那就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本身也会有强烈的成就感。
3.对于实验报告存在抄袭或涂改数据的现象,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
4.加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和实验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或课件
1.黑板(白板)设计: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思考题]
2.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有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原理,结合课程特点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魔术视频“可乐变雪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间接碘量法的实验原理(实验中颜色的变化等)。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①联系生活,问同学们“咖啡”能不能变“牛奶”?
②讲到淀粉指示剂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实验中加入的时间。
课下互动:
①课后思考题: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学生课后查文献。
②课后讨论总结:
氧化还原滴定与其他几种滴定法的异同点。
八、教学改革
首先,实验课教学需要加入多媒体,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补充最新的知识前沿,开拓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
其次,多媒体教学文、图、声、色、像并茂,同时又有动画展示以及超文本链接补充教学内容,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实际生产、检测等操作过程搬到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摆脱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
九、自主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
1.教材:池玉梅,分析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孙毓庆,胡育筑,分析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
潘祖亭,黄朝表,分析化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网络学习资源:
篇3
1.1教学设计思想
此节课将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伴性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1.2学习目标
1.2.1知识目标
①了解伴性遗传的应用。②概述伴性遗传。
1.2.2能力目标
①培养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遗传学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色盲情况的了解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②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优生优育方面,增强提高人口素质的责任感。
1.3重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
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求5个学生代表到黑板用遗传图解书写人类红绿色盲形成的主要婚配方式。同时未抽到的学生动手参与,对同小组学生的遗传图解进行评议。
(2)从学生感兴趣的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特点引入,指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根据红绿色盲形成的主要婚配方式,了解家族遗传,学绘遗传图谱,用直观、简洁的方式表达,使学生掌握遗传图谱类型题的解题规律。
2 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学生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师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教材内容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以人类的红绿色盲症为例,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
4 教法设计
①利用教学课件,结合教学课件,采用探究、讨论相结合模式,利用资料分析和遗传图谱,采用“质疑-讨论问题-表达-交流-结论”的教学方法。
②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巩固。
5 教学过程
5.1引入新课题
教师活动: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阅读P33“人类红绿色盲症”的资料:道尔顿发现色盲症……
学生活动:阅读。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5.2引导探究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亲身体验。
教师活动:指出对红绿色盲的调查,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色盲的发病率为0.5%,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并要求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教师讲解
教师活动:原来这种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教师出示思考题: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说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学生活动:写男、女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设计意图:学生规范书写染色体的基因型,并予以练习、巩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基因型及表现型的规范书写方式。
5.4引导探究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分析与上述基因型及表现型相关的婚配方式有几种。
出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写出各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练习画遗传图解(分组每组找一个人上黑板进行书写)。
设计意图: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5.5强化学生知识,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思考题:对遗传图解进行分析,色盲遗传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作答正确的地方给与肯定,对学生归纳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地方给予指正并用多媒体显示遗传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患者是男性多于女性?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修正并用多媒体展示分析过程和结论:
因为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女性只有XbXb才表现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色盲多。
教师活动: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但有隐性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区别、比较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特点。
教师活动:伴性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除了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人的血友病、外耳道多毛症、芦花鸡羽毛上的黑白横斑条纹、雌雄异株植物(如女娄菜)中某些性状都是伴性遗传。其中人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该性状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并得出答案。
教师活动:我们研究伴性遗传有什么意义呢?请阅读课本P37,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了解伴性遗传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篇4
关键词: 微分中值定理 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 讲练结合
一、课程设置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
《应用数学》是我院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车辆工程系、电子电气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及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等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其他课程和实践中使用数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次课的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微分中值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是导数应用的基本内容.微分中值定理是获得可导函数单调性判定方法的理论基础.单调函数在《应用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函数单调性的讨论是解决诸如“用料最省”“产值最高”“质量最好”“耗时最少”等最值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学院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压缩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把培养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通过图形直观降低理论难度,重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极值的概念.
2.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能运用.
3.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难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图形直观直接得出微分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和一定数量的练习,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重视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整个黑板分左中右三大栏,左栏用来书写新课知识要点,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两个推论、函数的极值及极值点概念、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单调性判断定理等;中栏右栏用来书写即写即擦的内容,如例题示范和课堂练习讲评等.
以下是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导数,它描述函数随自变量而变化的瞬时变化率.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函数的导数了.本章我们开始学习导数的应用.
[新课讲授]§3.1微分中值定理
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y=f(x)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在闭区间[a,b]上连续;(2)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或.
推论: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内满足f′(x)0,则在(a,b)内(c为常数).
推论:如果对(a,b)内任意x,均有f′(x)=g′(x),则在(a,b)内f(x)与g(x)之间相差一个常数,即(c为常数).
[课堂练习]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y=4x-5x+x-2在[0,1]上的正确性.
[新课讲授]§3.2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极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的统称.
极值点:使函数f(x)取得极值的点x称为函数f(x)的极值点.
注意:函数在一个区间上可能有几个极大值和几个极小值,其中有的极大值可能比极小值小;函数的极值概念是局部性的,它们与最大值、最小值不同.
定理(极值点的必要条件):设函数f(x)在x处可导,且在点x处取得极值,那么.
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必是驻点,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如:在x=0处.
对一个连续函数,极值点还可能是尖点(使导数不存在的点).如:在x=0处.
定理(单调性判断定理):设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那么
①若在(a,b)内f′(x)>0,则函数f(x)在[a,b]上单调增加;
②若在(a,b)内f′(x)
例:求出函数f(x)=x-lnx的单调区间.
答案:f(x)的定义域是(-∞,0)∪(0,+∞),单调增区间有(-1,0)和(1,+∞),单调减区间有(-∞,-1)和(0,1).
例:试证当x≠1时,e>ex.
思路:令可证f(x)在(-∞,1]上严格单调减少,在[1,+∞)上严格单调增加.故对任意x≠1,有即e>ex.
[课堂练习]
1.证明当x>0时.
提示:令,则在[0,+∞)上单调增加,所以,当x>0时,有即即这时.
2.求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答案:函数的定义域为(-∞,+∞).减区间为(-∞,3),增区间为(3,+∞),极小值y(3)=-.
[课堂练习及讲评](略)
[本课小结]
1.中值定理.
2.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概念.
3.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孙薇荣等.微积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1 教材分析
1.1 课程背景及地位
《CoreDraw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IT蓝领实用系列教程”。这个软件主要是运用在平面设计的领域。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上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实际需要,逐步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各种实用技能。该项目课程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自主编制的。
学生们在这节课之前,已经模仿制作了课本中项目一的《设计与制作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里的三个任务,包括制作企业的标志、企业的信封和企业的胸牌。因此本课设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软件技术去自主设计完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具体任务。本节课程在整个教学中是相当重要之处。
1.2 知识目标
了解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的概念、主要用途、分类以及它的重要作用。
1.3 专业能力目标
利用矩形工具、椭圆工具、文字工具进行设计制作企业标志以及信封、信纸、等常见的企业VI元素。
1.4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作品的设计和创意,体现学生的才智和创新精神;在作品的制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1.5 社会能力目标
学会团队协作、沟通、正确评价,加强对工作完成的时效性。
1.6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学校的标志和应用部分,加强学生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潜移默化的进行爱校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1.7 教学重点
设计与制作“南宁三职校”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1.8 教学难点
设计标志的同学需要掌握好时间,整个团队的速度才不会被脱慢。
1.9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分层教学法
1.10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话筒、相关图片及课件
2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约30%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并能自主模仿制作教学案例。约50%的学生学习能力较薄弱,但能通过文本阅读模仿制作教学案例。约20%的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都相当薄弱,连自己看课本理解步骤过程能力都不具备,以至于学习兴趣较低。
3 教学过程
(一)引导(5分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复习“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标志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对这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课的任务和其他资料准备,展示评价标准。为我校设计“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简称VI):主要包括有标志,以及信封,信纸等一系列的应用要素。按组来进行制作,最佳作品会在学校舞台旁边进行展示。引导落实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小组讨论标志设计元素及颜色的搭配等VI元素。
(设计意图:学生上一节课已经模仿制作过中国银行的VI,为什么这节课我还要再让学生们做一次VI,而且是自己设计制作我们学校的VI呢?因为,单纯的说教法不适应中职学生的特性,他们不喜欢看课本,不喜欢按照课本的模式来学习,课本上的练习很快就会忘记,这样很难达学习目的——培养平面设计的技术性人才。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到“做中学”这个理念,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发展,而让他们为自己学校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好的作品可以进行展出,既有实用性又能调动出他们的良性竞争意识。
(二)制作前准备(5分钟): 落实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小组讨论标志设计元素及颜色的搭配等VI元素。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分析,我把学生按照2+3+2原则进行分配,2人学习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3个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2个能力较差的学生。其中组长一人负责工作任务的分配,项目整体的协调工作,和最终方案的决策。项目解说1人,由组内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其余同学按项目内的任务分工来设计制作。)
(三)决策(5-10分钟):学生阐述制作方案,教师对他们的制作方案进行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阐述,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设计和制作VI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极大的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实施(40分钟):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主设计师完成标志设计,小组讨论通过后运用到其它组员制作的应用部分,并将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教师督促设计标志的同学要控制好时间。
(设计意图:老师在学生有技术性难题的时候进行点对点的技术指导,而对他们的设计思路不进行点评和参与,尽可能的不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保证他们作品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应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小组自评(10分钟):各组派代表对本组作品进行创意讲解和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设计意图:每个小组派上来讲解的代表,都能讲出本组设计及制作技术的亮点、美感和优势,通过学习,他们学会团队协作、沟通、正确评价,并且加强了学生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潜移默化的进行爱校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六)由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组成大众评委,对小组作品进行点评和打分。(设计意图:由于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他们的作品已经大量的被企业所采纳,同时,他们是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对作品的点评,我们的同学对他们的意见更加信服。)
(七)学校领导给本次课程中分数最高的小组发放聘书:为我校“珊石笑”月饼厂设计月饼盒。
(设计意图:通过校方对同学们的认可,给予我们承接月饼盒设计的工作,并承诺给予设计费用,激励同学们努力的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并把它运用的实际的工作中,可以为自己带来切实的利益和收获。
(八)课后每位同学独立填写任务报告书。使他们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信息点。
4 教学反思
据听课的老师普遍反应,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小组自评环节。每个小组派上来讲解的代表,都能讲出本组设计及制作技术的亮点、美感和优势,通过学习,他们学会团队协作、沟通、正确评价,并且加强了学生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潜移默化的进行爱校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篇6
摘要教学方案虽然不是教学的具体实施,但是对教材精心研习,对程序慎重选择,并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能为为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很好的前置性参考方案,对教学实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认真设计教学方案,为教学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设计;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知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成果,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有限的40分钟的教学效率。部分教师上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没有充分搞好教学设计的结果。那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呢?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考虑的。
一、教材的研习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和参考依据。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精心设计出教学方案,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钻研大纲,明确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首先要看的就是这堂课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等。这就是说,小学数学老师备课时,要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然后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之后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整体考虑,系统分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要遵循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并且及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
3.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重点明确了,还需要有效突破难点,这就要求精心设计和选择方案突破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程序的选择
1.遵循认知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习的规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向前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我们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程序。
2.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问题与思维是形影不离的。因此,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创造和思维训练的过程。
3.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专家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具体教学,要结合多方面实际来选择方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新课改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设计选择方法时,切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选择。
三、主体的考虑
篇7
【关键词】牛津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设计方案 探讨
在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迎来了崭新的面貌,词汇教学便是其中之一。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加以优化完善,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就《牛津初中英语》而言,它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英语教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词汇量更大、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陈旧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更好地展现英语学科的拓展性、科学性。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帮手,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而言,存在一系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这方面,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学习对策指导的重要,过分重视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以牛津英语教材而言,词汇量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而在记忆这些词汇的时候,学生大都死记硬背,效率极其低下,只能短时间记住这些词汇。更严重的是,一些学生连基本的音标都不能准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拼读单词,混淆不同的词汇,花费大量时间,能够灵活应用的词汇却很少。其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把重心都放在语音语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教学生读新的词汇。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毫无兴趣,不主动进行学习,阻碍了英语词汇教学。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对后期的巩固扩展引起重视。教师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把所有记忆词汇的方法一次性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而在后期教学中也不注重对应的扩展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二、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1.需要进行预设性的“前设计”。就前设计而言,它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预设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任务、教学整体状况等各方面。一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全方位认识一系列相关的因素,比如,教学原则、教学主体。由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需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创设对应的语言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进行具体化的设计操作,更好地呈现不同单元词汇的操练。就词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形是其关键所在。因而,在词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安排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音教学,规范学生的读音,并引导学生以单词读音规律为切入点来拼写单词。二是:教师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把单词所表达的意思更好地呈现给学生。对于这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以图片、视频为媒介,把抽象的词汇知识形象化,展现给学生,比如,关于自然灾害课文的学习,Natural disasters。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各种自然灾害,并认识到其危害性。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生词、词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拆装复合词、反义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学会对生词的意思进行猜测,还可以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趣味性。以“summertime”为例,它属于复合词,可以利用拆装法,即夏天的时间。由此可知道该单词是夏季的意思。
2.中设计和后设计。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具有即兴性特点的“中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即兴设计。因而,在词汇教学中设计方面,教师要从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出发,以教学情境的多变性为媒介,进行即兴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话离题是一种常见现象。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到原有的话题上,有效避免课堂内容严重偏离教学轨道,浪费有效的课堂时间。在后设计方面,需要充分展现其反思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完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对于这方面,教师需要经常进行总结,明确词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艾宾斯遗忘曲线所具有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指引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就牛津版初中英语词汇而言,词汇之间的复现率非常低,词汇量很大,教师需要进行系统而具体的教学设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应的教学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明确初中词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不断完善已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它能够完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更加科学的记忆单词,能够灵活应用,注重语言知识之间的连接性,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能使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知识的应用,不断提升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新时代下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聂进梅.浅谈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51.
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是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一、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财务会计》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提供了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既是会计知识体系的主体部分,又是企业会计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课程。
财务会计实践课程是为《财务会计》课程配套设置的,是《财务会计》课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该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角色的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学生可以更快的融入其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
二、实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财务会计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为原则,按实践工作岗位设置教学模块,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课堂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使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为专业能力服务。
实践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感性认识规律,让学生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中主动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按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是“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凭证传递——会计报表”。注重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构建,充分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课程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阶段并设置相关课程:第一阶段为课程讲授前的会计岗位认知实习;第二阶段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会计分岗实训(校内实训室)和会计岗位实习;第三阶段为课程学习后的综合模拟实训(校内财会模拟室)与顶岗实习(某公司、企业)。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
(一)会计分岗实训
在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创造了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按照实际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来组织,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把每个会计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中,单项实训中建立了出纳、往来、固定资产、财务报表等多个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针对某一个工作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某一模块涉及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同时通过综合核算模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进一步熟悉各岗位的技能要求。
(二)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是通过一个企业某月份实际会计业务的模拟,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会计各岗位业务的核算,进而全面、系统、完整、综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处理会计实务的动手操作能力。
该部分实训课程可设置八个小组,前七个小组分别按出纳员岗位、往来结算核算员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员岗位、资金核算员岗位、成本核算员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员岗位、会计主管岗位设置,由学生根据实训要求及提供的实训资料单独完成,第八个小组为某一小型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由老师派发原始凭证,各小组完成各自岗位的业务核算,并能把已编制的凭证传递到其他相关岗位。在独立的实训课中开设仿真的工作岗位,学生不仅掌握工业企业里每个岗位的业务核算,还能处理好单个岗位与其他岗位的业务联系,真正把企业的财务部门搬到课堂上,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三)考证指导设计
目前,《财务会计》是各类社会考试和选拔考试的重要考试科目。比如,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等都以财务会计学为考核重点。会计专业的考试项目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专业资格初级证书,前者是学生必须取得的,后者鼓励学生获得,但不做硬性要求。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特别强调实践性的课程。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直是本专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实物引导法、过程教学法等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五、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
为了使整个实践教学顺利实施,必须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考核方式。实践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情况。首先进行阶段性成果验收,即:每组提交一份实训设计报告,要求包括实训准备、实训内容分析几部分最终结果,而且每组内实训设计保持连续性,最终以实训总结及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六、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实施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潜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篇9
关键词: 数字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教学方案
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两大块内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是根据已知电路确定其所实现的逻辑功能,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是根据实际问题所要求达到的逻辑功能,求出实现该功能的最简逻辑电路图,两者是相逆的过程。其中,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逻辑门电路、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和逻辑代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编码器、译码器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掌握这节内容是学好数字电路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这一部分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前提条件,我通过几年的电路教学,总结出了该课题的教学方案,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引入课题
通过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根据电路写出各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化简和变换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得到逻辑功能),我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并提出问题:“当遇到实际的逻辑问题应如何解决?”让学生推导出解决该逻辑问题的步骤,发现其实它就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逆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举例:利用基本门电路实现一个三位判奇电路。
解题过程:(1)分析题目: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输入情况和输出情况,本题中用A、B、C作为输入变量,用F作为输出变量。当三个变量中有奇数个变量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列真值表
((4)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电路图
2.通过学习上面例题的解题过程,布置一道类似的题目:设计一个四位判偶电路,请学生完成,并请2位学生上黑板解题。
3.请学生观察刚才两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发现两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归纳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
(1)分析题目的逻辑关系,列出真值表。
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正确地列出真值表,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关键,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设计的正确与否。一般把引起事件的原因作为输入变量,把事件的结果作为输出变量,再以二值逻辑的0、1两种状态分别代表变量的两种不同状态,并根据给定的因果关系列出真值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2)根据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具体方法为:①由真值表中找出使逻辑函数输出为1的对应输入变量取值组合;②每个输入变量取值组合状态以逻辑乘形式表示,用原变量表示变量取值1,用反变量表示变量取值0;③将所有使输出为1的输入变量取值逻辑乘进行逻辑加,即得到逻辑函数表达式。
(3)化简表达式。
为了使逻辑电路中包含的逻辑门最少且连线最少,要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求出描述实际问题的最简表达式。一般采用逻辑代数公式或卡诺图进行化简,但当逻辑表达式较复杂时,采用卡诺图化简更快更简单,且出错率低。
(4)根据题目要求画出逻辑电路图。
根据简化后的逻辑表达式,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如果对所用逻辑门电路有一定限制,就需把表达式变换为与所选门对应的形式,最后选择合适的门电路替换表达式中的运算符号,即可画出逻辑图。
4.分析刚才的例题,电路要求由三种基本逻辑门电路组成,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能否用其他学过的门电路实现它们的逻辑功能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起来作总结。我针对三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可以发现例题的表达式可以写成:F=ABC,从而得到如下的电路图。
从上面两个电路图可以看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不是唯一的,利用不同的元器件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电路图。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最简单最实用的电路呢?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它有一个标准,利用SSI电路进行设计时,最简的标准是所有门电路的数目最少,输入端数目也最少;利用MSI电路进行设计时,最简的标准是MIS电路集成块的个数最少、品种最小、连线也最少。只有了解了这个标准,学生在设计电路时才能得到最佳电路。
三、课题总结
1.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
分析题目列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化简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设计时应该根据标准得到最佳电路。
上述就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整个教学方案,当然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关,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广大教师一生追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电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10
账务处理程序 是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账簿组织是指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之间的相互关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从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一直到会计报表的编制,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不同的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目前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其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凭证和账簿的设置:
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记账凭证可采用通用格式,也可采用收、付、转三种格式。账簿一般采用三栏式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三栏式总账,明细账可根据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
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4.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5. 日记账、明细账分别与总账定期核对;
6. 根据总账、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手续简便;总账能系统地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便于分析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