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20:4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乳腺癌化疗方案

篇1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081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 其在相对早期便可发生全身扩散, 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上通常将新辅助化疗作为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用方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院为探讨TA及TC两种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采用TA方案与TC方案两种方式对接收的14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且效果显著,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144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A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且本组144例患者术前均经针吸穿刺病理诊断证实为局部晚期乳腺癌;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2例。观察组患者最小年龄33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44.5±2.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31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2.8±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72例患者采用TA方案治疗, 即给予患者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35 mg/m2紫杉醇治疗, 用药前12 h及用药前30 min应分别给予患者20 mg地塞米松治疗, 并应在用药前30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40 mg苯海拉明治疗及静脉滴注150 mg甲氰咪呱治疗;给予患者紫杉醇静脉滴注治疗时应严格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推注40 mg/m2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观察组72例患者采用TC方案治疗, 即给予患者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600 mg/m2环磷酰胺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他赛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行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抗癌药物临床研究原则》附件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可将其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四项,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以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为依据进行判定[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72例患者中骨髓抑制24例, 占33.3%,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33例, 占45.8%, 胃肠道反应23例, 占31.9%;对照组72例患者中骨髓抑制36例, 占50.0%,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45例, 占62.5%, 胃肠道反应38例, 占57.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该病属于全身性疾病, 其在相对早期便可发生全身扩散,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已逐渐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社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 随着新辅助化疗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 新辅助化疗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已成为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方式[3]。给予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肿瘤新生血管闭塞, 使肿瘤扩散延缓;同时该治疗方式还可有效消除患者全身其他部位微小转移灶, 并有助于缩小肿瘤, 减少手术创伤, 进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4]。

TC及TA方案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常用方案, TC方案中多西他赛可有助于微管蛋白与微管蛋白二聚体间丧失平衡, 从而可将癌细胞分裂在G2/M期停滞, 直到患者死亡。环磷酰胺属于烷化剂类药物的一种, 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其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 可对DNA的合成进行抑制, 尤其是对S期作用更加明显。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进而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TA方案中紫杉醇则是紫杉醇植物的针叶和树皮的提取物, 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且对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研究还表明该药物还可避免微管在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发挥细胞毒效应, 进而可有效的对肿瘤细胞的分裂繁殖进行阻止。而柔比星则可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进行有效抑制, 并可促进其诱导凋亡。因而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尚未明确标准, 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陆颖.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11):854.

[2] 乔江华, 焦得闯, 卢振铎, 等.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因素的10年回顾性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14(18):1401.

[3] 郝静, 赵鹏飞.多西他赛与阿霉素和环磷酰胺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 30(4):303.

篇2

[关键词] 心肌蛋白Ⅰ;心电图;乳腺癌;阿霉素化疗;心脏毒性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3-17-02

Value of Cardiac TroponinⅠ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Measurement in Prediction of TA-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UANG Jie LI Simin LIANG Jinhua

Cancer Center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njiang 524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ardiac troponin I(CTn I)and electrocardiography measurement in predicting TA-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137 breast cancer patients,to investigate the heart rhythm,the voltage of R wave,the change of ST-T by 15-lead ECGs and serum CTnI concentrations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before and after each cycle of the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serum CTnI concentrations of patients were(0.014±0.012)ng/L and no abnormal ECGs before the chemotherapy. After the first period of chemotherapy,the second course and the third course, the serum CTnI concentrations of patients increased to(0.034±0.013)ng/L、(0.121±0.046)ng/L、(0.238±0.128)ng/L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 LVEF reduction by over 10% were 36、54 and 71 separately. Furthermore,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ECGs were 82.5%、55.47% and 40.0%. Conclusion CTnI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can be a useful marker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TA-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Cardiac troponin I;Electrocardiography;Breast cancer;TA;Cardiotoxicity

新辅助化疗是降低晚期乳腺癌局部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及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1]。临床研究发现,泰素+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但Swain等[2]研究表明,阿霉素类药物累积会造成患者心脏毒性,当接受剂量达到500mg/m2时,出现CIIF的比例高达16%,接受累积剂量为400mg/m2、550mg/m2、700mg/m2的阿霉素类药物治疗时CIIF的发生率分别为5%、26%、48%。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使用TA(泰素加阿霉素)方案对13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通过心肌钙蛋白I和心电图预测其对患者的心脏毒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并住院的乳腺癌患者137例,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8例,梭形细胞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42岁,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未使用胺碘酮、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亦未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化疗前LVEF大于60%。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紫杉醇175mg/m2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入,维持1d后,阿霉素50mg/m2,加5%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给药前6h服地塞米松10mg,30min前肌注异丙嗪20mg,静脉推注西米替丁30mg。每23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化疗前1d及每次化疗周期完成后第2天使用促凝管静脉采血,2h内测定血清中的CTnI浓度,分别标记为M1~M4。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第1、2、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心脏毒性事件定义为:LVEF较化疗前下降幅度超过10%[2],出现CIIF[3]。化疗前、化疗完成后3d、1周和1个月时,采用15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描记同步15导联体表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观察指标: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R波低电压、T波低平、ST段抬高或下降、QT间期延长、房性早搏(PAC)、室性早搏(PVC)、房室传导阻滞(AV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血清中CTnI浓度的变化

从化疗前1d到化疗完全结束,我们分别得到548个CTnI数据和548个LCEF数据。在化疗前,患者血清中的CTnI值在0.014ng/L左右,化疗第一次结束后,患者血清中的CTnI值已经达到0.034ng/L左右,且LVEF下降超过10%的患者人数达到36例;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加,第二、三次化疗结束后,患者血清中的CTnI值分别达到0.121、0.238ng/L左右,且LVEF下降超过10%的患者人数也增加到了54例和71例。见表1。

2.2 体表心电图的变化

在化疗前,137例乳腺癌患者心电图没有明显异常,各相关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接受化疗3d、1周、1个月后分别有82.5%(113例)、55.47%(76例)、40.0%(5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化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逐渐下降(P<0.05),主要是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R波低电压、QT间期延长、T波低平、ST段抬高或下降、PVC、PAC、RBBB;但AVB的变化不明显。见表2。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乳腺肿瘤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根据乳腺肿瘤的性质和分期,应用以蒽环类、抗癌类抗生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等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能够降低或延缓乳腺肿瘤患者的死亡[3]。但蒽环类药物会对患者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心脏毒性为最严重的副作用。有文献报道[4],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要显著高于其他蒽环类药物。使用阿霉素可诱发脂质过氧化,微粒体巯基氧化,使Ca2+-ATP酶转运受阻,从而引起心脏毒性[5]。Cardinale等[6]研究发现接受高剂量阿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2%的患者出现CTnI升高。检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最准确方法是心肌活检,但是费用高及有创性制约其临床应用。采血并检测血清中的CTnI浓度,可以有效、快捷地检测心肌受损情况。

在我们的研究中,开始化疗第3个月时患者LVEF下降超过10%的比例为51.8%(71/137),通过进一步研究,在对化疗结束后24h内出现CTnI异常的患者进行最长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这部分患者CTnI与LVEF的下降有相关性(r=0.87;P<0.0001)。Roland等[4]认为当出现LVEF下降幅度超过10%或者LVEF≤50%,出现CIIF可能性增大,因此当出现上述心脏毒性事件的时候,应予以停用蒽环类药物或进行药物干预。

通常情况下,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也可由其他原因所致。本研究对象的137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化疗前心电图无异常。TA标准化疗3个疗程后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52例。结合CTnI浓度检测等临床情况,提示有可能出现了心脏毒性,因此,当随着化疗剂量的增加而出现不可逆性的心电图改变时,应马上降低剂量甚至停药,并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心肌。总之,在化疗上使用有含阿霉素的化疗方案时,给药方式应为小剂量持续性给药,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更应严格把握好阿霉素的总剂量。另外阿霉素尚能引起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梗死,有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本药时也应注意。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认为,心电图联合CTnI作为一种化疗过程中心脏毒性的预测、监测手段,不仅简便实用,而且重复性好,能够在有效监测阿霉素药物产生心脏毒性作用的同时,节约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一举两得,可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延龄.乳腺癌中新辅助化疗的作用[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27(6):324-326.

[2] Swain SM,Whaley FS,Ewer M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trials[J]. Cancer,2003,97(11):2869-2879.

[3]张俊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药物保护[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140.

[4] Roland T. Handbook of Cancer Chemotherapy[M].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1999:103-105.

[5] Meinardi MT,van Veldhuisen DJ,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early cardiac damage induced by epirubicin contain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locoregional radi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J ClinOncol,2001,19(10):2746-2753.

篇3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多西紫杉醇;吡柔比星;疗效:毒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a)-008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E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63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LI Donghua

The Seventh Department of Innternal Medicine, Dujiangyan Medical Center, Sichuan Provinc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E (Docetaxel, Pirarubicin)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63 cases of stag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were given TE plan (specificall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75 mg/m2 Docetaxel, d1,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50 mg/m2 Pirarubicin, d1) a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3 courses, 3 weeks for each cours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after 3 week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84.13%, among which, 5 cases (7.94%) were CR and 48 cases (76.19%) were PR;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mainl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alopecia. The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bearable after treatment and didn't affect surgery du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plan of Taxol combined with anthracycline has 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relevant toxicity can also be tolerated, thus it is an effec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has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Docetaxel; Pirarubicin; Efficacy; Toxicity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发病率日趋年轻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用于乳腺癌术前的一种辅助化疗模式,目的是缩小病变,降低肿瘤分期,争取手术机会。国内有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也有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63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多西紫杉醇加吡柔比星联合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63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在我院有可靠、完善的临床记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化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化疗同意书。肿瘤临床分期根据AJCC TNM 2002版分期,经病理学(针吸细胞学检查)、实验室、乳腺彩超及/或钼靶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年龄31~66岁,平均(44.5±4.6)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33例绝经前患者,30例绝经后患者;浸润性导管癌53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腺癌1例,髓样腺癌1例;TNM临床分期:ⅡA期4例,ⅡB期15例,ⅢA期23例,ⅢB期21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90分。化疗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ECG、胸片检查均正常。

篇4

【关键词】多西他赛;表柔比星;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原发病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治疗相当困难,而且预后差[1]。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已得到多方面发展,对乳腺癌的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全身性的综合治疗。新辅助治疗是全身性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2]:消灭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使部分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转为可手术病例;增加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机会;可根据化疗后临床及病理结果判断预后,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抑制手术后残余的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我院自2007年5月-2010年9月共35例LABC患者应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46.5岁,均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中Ⅱ期19例,Ⅲa期10例,Ⅲb期6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3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粘液癌5例。术前病人均应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治疗2~4个疗程。所有患者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Kamofsky评分80分以上,心肺功能及肾功能基本正常。

1.2 化疗方案

化疗方案为T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80mg/m2,环磷酰胺500mg/m2,,21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根据WTO实体瘤通用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CR+PR为总有效率。

1.4彩超观察

分别于化疗前、后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相同的增益条件和探头,并摄片比较。以化疗前彩超体积测量比手术前肿瘤体积缩小>50%为化疗有效。

2结果

2.1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35例患者均接受了2~4个周期的TEC方案化疗,CR 8例(22.9%),其中2例(5.7%)为病理完全缓解(pCR),PR 22例(62.9%),SD 5例(14.3%),临床有效率达85.7%,3例经TEC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因疗效评价未达PR而更换化疗方案,其余32例在新辅助化疗4周期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5例行乳癌保乳术,手术切除率为100%。

2.2不良反应

主要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35例患者经治疗后,30例(85.7%)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4例(11.4%)和2例(5.7%),经用G-CSF 治疗后骨髓功能很快恢复,未延误手术时机;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24例(Ⅰ~Ⅱ度脱发为68.5%)、恶心呕吐 19例(54.2%),口腔黏膜炎6例(17.1%),部分患者出现液体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肝、肾毒性反应。

3讨论

研究表明[3],新辅助化疗不仅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且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低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密切。术前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理论上认为【4】:①新辅助化疗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肿瘤负荷和组织反应性水肿,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降低复发率;②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病灶及亚临床灶,抑制手术引发的肿瘤增殖刺激,并对微小病灶有一定的杀伤作用;③容易使肿瘤局部达到有效浓度,控制医源性转移;④帮助术后选择化疗方案,并评价预后;⑤防止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标准化疗方案【5】。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出现显著提高了乳腺癌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和剂量累积毒性限制了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表柔比星是新一代蒽环类半合成抗癌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的改变,抗肿瘤活性有所提高。临床研究表明,与阿霉素相比,其EPI治疗指数高、毒副作用低,尤其是心脏毒性、骨髓毒性低【6】。多西他赛是新一代紫杉类化疗药物,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合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和杀伤作用,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有活性的药物之一。TEC方案已被证实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有显著疗效,毒副作用小[7-8]。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5,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35例LABC患者中,临床有效率达85.7%,毒副作用可耐受,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肝、肾毒性反应,与文献报道相仿。综上所述,TEC方案应用于LABC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治疗耐受性良好,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灿铭.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M]//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1-272

[2] 王成刚.新辅助化疗[J].山东卫生,2005,7:54-5.

[3] 邵志敏,李俊,吴灵,等.术前化疗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学杂志,2000,22(4):296.

[4] 管卫华,龙英,御宝铭.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国外肿瘤医学分册,2001,28(3):233-235.

[5] Fisher B, Brown A, Mamounas E,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local-regional disease in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8[J]. J Clin Onco,l 1997,15(7):2483-2493.

[6] Greg L, P losker, Diana Tanids, et al. A review of is, tpharthacodynathic and phythacokinefic propetties, and therepeutic use in cancer chethotherapy[I]. Drugs 1993,45:788.

[7] 沈镇宙,柳光宇,苏逢锡,等.多系紫杉醇加表柔比星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26-128.

[8] R an asw any B, Povoski SP, Rhoades C, et al. Phase Ⅱtrail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followed by epirubicin in stage Ⅱ/Ⅲ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5,93(1):67-74.

篇5

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科以异长春花碱、氟尿嘧啶加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5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2~59岁,中位年龄46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4例,其他18例。er阳性28例(53.9%);pr阳性28例(53.9%)。侵及1个器官或部位者12例(23.1%),2个器官或部位者9例(17.3%),≥3个器官或部位者31例(59.6%)。曾经行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48例,放射治疗46例,内分泌治疗46例,术后化疗47例,其中28例用过cmf方案,19例用过caf方案。出现转移后用过蒽环类方案化疗28例,紫杉类方案化疗9例。

1.2 治疗方法 异长春花碱(nvb)25mg/m2 静滴,d1、d5;氟尿嘧啶(5?fu)1 000mg/d,持续24h静滴,d1~d3;四氢叶酸钙(cf)100mg/d,静滴,d1~d3,在用5?fu前;顺铂(ddp)20~30mg/m2,静滴,d1~d3,21天为1个周期。

1.3 评价标准 (1)近期有效率:治疗结束后,按who有关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2)生存期:从化疗之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3)缓解期:自开始判定为cr或pr起至肿瘤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时间;(4)毒副反应按who公布的标准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

2 结果

2.1 肿瘤相关症状的改善 治疗前22例患者有疼痛,18例功能障碍,15例气喘,17例需要使用吗啡;化疗后19例(86.4%)患者疼痛减轻、消失,有气喘及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得到改善。原需服用吗啡类药物者,治疗后可全部停用。

2.2 近期有效率 全组共化疗177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范围1~6)。6例行1周期化疗,其中1例因ards、1例因骨髓转移血小板、白细胞严重减少而终止治疗,4例因其他原因拒绝继续化疗;另46例治疗至少2周期。故全组可评价疗效46例,按意向治疗分析(itt)52例计算,总有效率为71.2%,其中cr率为26.9%,pr率为44.2%。

2.3 生存期和缓解期 随访至2003年12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16个月),其中化疗有效者为16个月,无效者为10个月;中位缓解期为7个月(95%可信区间5~9个月)。

2.4 毒副反应 全组52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其中1例在化疗第13天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合并ards死亡。该患者48岁,为左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肝、肺、骨、胸膜转移,放射性肺炎。治疗前有干咳、胸痛、气喘,无发热,右肺呼吸音减弱,但无干、湿性罗音,血像白细胞正常。经用甲强龙及化疗后,患者以上症状消失,但第10天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无感染征象,第13天并发ards,经抢救无效死亡。全组白细胞下降率为100%,其中ⅰ~ⅱ度47.4%,ⅲ~ⅳ度52.6%;血小板下降率为23.1%,贫血发生率为78.8%,大多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6.2%,其中ⅰ~ⅱ度71.2%,ⅲ~ⅳ度23.1%;周围神经毒性、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34.6%。

3 讨论

本组2/3患者有肝或肺转移,而且71.2%患者先前用过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化疗,预后不良。而异长春花碱是治疗乳腺癌公认的较为有效的药物,有文献认为其单用即可取得与cmf方案相当的疗效。nole及orlando等[1,2]报告以异长春花碱为主,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其总有效率为73%,其中19%获完全缓解,肿瘤进展时间6.8个月。我们应用该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结果发现86.4%的患者疼痛减轻、消失,气喘和活动功能障碍等全部缓解,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客观疗效方面看,该方案总有效率为71.2%,其中26.9%患者达完全缓解,与orlando及nole等报道的结果相近。血液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其中ⅲ~ⅳ度为52.6%,明显高于orlando及nole等的结果,主要与我们所用药物剂量较大、合并骨转移者较多有关。非血液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及便秘,发生率与上述文献报告的相近。我们未观察到明显的手足综合征,可能与患者接受化疗周期数少有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异长春花碱为主,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是有效安全的,可作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解救方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此老年性乳腺癌的治疗将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已被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和生存率的一项中介指标。大部分乳腺癌疗效分级系统都采用病理完全缓解这一单独的指标或将其与临床疗效结合,对疗效进行分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月到2007年6月间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或标准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分期、化疗和未化疗分组观察3年生存率及化疗耐受性,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预后进行分析,以其指导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46.5岁,均为单侧乳腺癌。临床TNM分期:ⅡA期17例,ⅡB期50例,ⅢA期31例,ⅢB期28例。均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胸透或胸片、肝脏B超等未发现肝脏、肺脏等脏器的转移。把上述12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ET组和CAF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ET组:表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持续1 h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CAF组:5-FU 500 mg/m,静脉滴注,第1,8天;多柔比星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第1天,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格雷司琼、甲氧氯普胺、西咪替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ET组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4 mg,2次/d,口服。化疗期间给予心电监护,若白细胞数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术前化疗,ET组63例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40例,稳定无变化2例,进展病例1例。CAF组63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9例,稳定无变化3例,进展病例2例。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毒性反应 本组化疗的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在化疗期间经应用恩丹西酮、利血生、鲨肝醇、参芪片等药得到纠正。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远期疗效

本组随访24~72 h,中位随访60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T组(A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92.1%(58/63),高于CAF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79.4%,50/63),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Rochefordiere等认为年龄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作为乳腺癌中的特殊群体,老年乳腺癌有其研究价值[1]。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肿瘤治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有人称其为早期化疗、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全身治疗模式[2]。这一模式的提出是与术后辅助化疗相对应的。我们在应用体会如下:采取新辅助化疗后,确实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肿瘤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在切除原发肿瘤前进行全身化疗,为客观评价化疗药物的疗效提供了最重要的体内证据,是一次难得的体内药敏试验。若治疗中使用的化疗药物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或消失,则预示着远处存在的亚临床病灶也会对这些化疗药物敏感,表明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案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3]。与之相反,如果原发肿瘤没有缓解,预示着在治疗的早期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负荷大,血管丰富。如果直接进行手术,或者达不到理想的切除范围,使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或者切除范围过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首先接受全身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分期和负荷,使患者既能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活质量。

在具体应用中,Carey等应用2003版AJCC乳腺癌PTNM分期系统,对132例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4],根据乳腺残存癌的范围及累及腋窝淋巴结的数量,并结合中位期为5年的随访结果。评价这个修订版PTNM分期系统对于预测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的价值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03版AJCC乳腺癌PTNM 分期系统对于判断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远期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都有较强的相关性[4]。因此提示这是一种有价值、重复性好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可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和腋窝淋巴结残存肿瘤的评估,从而预测肿瘤的远期复发和患者的长期生存。Carey等的研究结果为我们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临床医师通过病理报告就可作出较为可靠的判断,用以制订或修改后续化疗方案。我们运用了ET与CAF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许多大型的国际随机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0%左右,两组治疗前后的毒副反应也相差不大,但是CAF方案的3年生存率明显好于ET组。

总之,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有重要联系,ET和CA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可手术乳腺癌中获得较高疗效,而且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ET方案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是优于CA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53-255.

[2] Paaschburg B,Pedersen A,Tuxen MK,et al.Treatmeri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Ugeskr Laeger,2008,170(14):1133-1138.

[3] Fisher ER, Wang J, Bryant J, et al. Pathobio logy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 reast and Bowel (NSABP) protocolB -18. Cancer,2002,95(4):681-695.

篇7

为什么需要化疗?

乳腺癌是由于乳腺上皮组织发生恶变而形成的恶性肿瘤。恶变后的癌细胞生长繁殖会失去控制,并且在条件成熟时还会向机体的其他部位扩散和转移。这时的乳腺癌已不是局限于部位的肿瘤,单单依靠以局部作用见长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或(和)放射治疗已鞭长莫及,力不从心。要对付这种已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全身性疾病,理所当然要采取能在全身起作用的治疗方法。化疗就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方法。

具体说,被确诊患了乳腺癌的病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早期乳腺癌,这类病人经过充分的手术治疗后,其中有一部分病人不再需要进一步治疗,但另有一部分病人,还要按不同情况进行一段时间的化疗(称辅助化疗)。二是局部晚期的乳腺癌,这类病人往往因为肿块较大,一时尚难以进行充分的手术治疗,需要先用化疗来缩小肿块(称新辅助化疗),为手术准备条件。三是转移性(晚期)乳腺癌,这类病人就诊时,除了局部有病灶之外,还会有淋巴结和体内部分脏器的转移病灶,较多见的是肺、肝和骨骼。这时,化疗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可见,大多数乳腺癌病人都需要化疗。

乳腺癌化疗常用哪些药物和方案?

经过大量的实践,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化疗已形成了两种标准方案。一种方案是采用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CMF)。另一种方案由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CAF)。前者有效率为40%~60%,后者可高达50%~80%。经过这两种方案治疗后,约有五分之一病人的病情可彻底缓解。有效者的疗效可保持一年左右。

近年来不少新药相继问世,先后有异长春花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最近又推出了赫塞泼丁和希罗达,这些抗乳腺癌新药大多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在不同方面弥补以前化疗的不足之处,有的可以使乳腺癌化疗的疗效进一步提高,有的能克服原有药物的耐药性,给乳腺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如何才能获得最好效果?

首先,应当在综合医院的肿瘤科或肿瘤专科医院就医,因为有经验的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诊断和选择化疗方案大多驾轻就熟。然而,问题往往出在不少病人或家属顾虑重重,常出于一些道听途说的理由,拒绝化疗,以致束缚了医生手脚,爱莫能助。所以病人接受化疗的态度要坚决。

其次是用药剂量要有保证。当前,在病人中常有“小化疗”和“大化疗”之说,言下之意是“宁小勿大”。实际上,乳腺癌的化疗是先计算每个病人的体表面积,依此再计算能达到治疗效果的剂量,所以说这是“量体裁衣”,“老少无欺”的。

最后,化疗效果的好坏还与所用化疗的时间间隔以及疗程次数有很大关系。无故拖延规定的化疗时间,或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做做停停,甚至中途退缩,都可能使原本能够达到的效果失之交臂。

一般来说,化疗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前,大多经过缜密的分析和考虑,既要了解病人的年龄大小、病变范围、发展速度,还要检查病人的内分泌状况(月经和内分泌受体情况),然后作综合评估。常常是对于年龄较轻、肿瘤发展迅速的病人先用化疗。而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病情进展又相当缓慢的人,则还可先考虑另一种全身性治疗――内分泌疗法。

篇8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乳腺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51-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逐步上升。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患者,化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自2004年9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35例,疗效确切,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7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预计生存期>3个月,Karnofsky评分>60分。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4例,状癌6例,黏液性癌3例,髓样癌2例。免疫组化:ER(+)/PR(+)9例,ER(+)/PR(-)12例,ER(-)/PR(+)7例,ER(-)/PR(-)5例,受体情况不详2例。其中肺转移13例,肝转移12例,骨转移10例,其他部位转移18例。有单个部位转移13例,多部位转移22例。全部病例均为术后应用蒽环类方案化疗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用AT方案10例,FAC方案9例,CMF方案9例,AC方案7例。

1.2 治疗方法

多西他赛注射剂70 mg/m2加入0.9%生理盐水150 ml,静脉点滴≥60 min,第1天,顺铂20 mg/m2加入3%氯化钠250 ml静脉点滴,第1~4天。用多西他赛前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 mg,每天2次,连续3 d。化疗前常规使用止呕药。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疗效按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CR+PR),临床获益率(CR+PR+ SD)。毒性作用按WHO毒性标准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35例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CR 2例,PR 16例,SD 9例,PD 8例。有效率51.4%,临床获益率77.1%。近期疗效与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及数目等无关,但与行为状态评分有关(表1)。

2.2 毒副反应

全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Ⅲ~Ⅳ度粒细胞下降占37.1%,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恢复正常,贫血及血小板下降多数在Ⅰ度~Ⅱ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5.7%,但Ⅲ度仅有4例,应用抗5-HT3受体止呕药症状能缓解,无发生Ⅳ度恶心、呕吐。未见过敏、体液潴留等。全部病例都能按期完成治疗(表2)。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姑息性为主,由于生物学特性,相对其他晚期肿瘤,这类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常常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其关键在于对化疗的反应。晚期乳腺癌患者大多数经过多程多方案化疗,尤其是含蒽环类方案很多已耐药或达到心脏毒性累积剂量,因此寻找有效、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不少新药研制成功上市,不断有新的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多西他赛是新一代半合成的细胞毒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促进微管集合并抑制其解聚,导致微管束排列异常,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多西他赛在体内外抑瘤活性上优于紫杉醇,对紫杉醇耐药的细胞株不产生交叉耐药[1,2]。它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具活性的药物之一。对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单药的有效率为41%~48%[3],作为二线用药,它可以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疗效优于含阿霉素的联合化疗[4]。顺铂与多西他赛作用机制不同于蒽环类药物,且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国外文献报道两药联合用于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5]。

我们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35例,有效率51.4%,临床获益率77.1%,其中包括10例用过AT方案(紫杉醇+蒽环类)化疗的患者,提示既往使用紫杉醇治疗失败者应用多西他赛同样有效。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一般状况,kps评分较高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kps评分低下者,而病理类型、转移部位、转移数目等因素与疗效无关。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对症处理可缓解,不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珏,吕加国,朱驹,等.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化学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3):178-180.

[2]孙燕, 李维廉, 管忠震. 泰素蒂治疗晚期乳腺癌和肺癌[J]. 中国新药杂志, 1998, 7(3):165-167.

[3]Krasteva Ruseva R,Zaliariev Z.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docetaxel plus cisplatin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sistant to previous anthracycline treatment[J]. Ann Oncol,2005,16(suppl 2):279.

[4]Sparano JA. Taxanes for breast cancer: an evidence based review of randomized phase Ⅱ and phase Ⅲ trials[J]. Clin Breast Cancer, 2000,1: 32-40.

[5]Park SH, Cho EK, Bang SM, et al. Docetaxel plus cisplatin i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sistant to previous anthracycline treatment: a phaseⅡ clinical trial[J]. BMC Cancer, 2005,22:21.

(收稿日期:2007-09-26)

篇9

【摘要】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乳腺癌26例,化疗方案紫杉醇70~80 mg/(m2·d)静脉滴注,第1、8天;卡培他滨1 800 mg/(m2·d)分两次口服,第1~14天, 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CR或PR者继用至4~6周期。结果 2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RR 50%(13例),其中CR 3例, PR 10例;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6.9% ,其中Ⅲ度7.7% ,无Ⅳ度发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84.6%,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是一个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可耐受的方案。

【关键词】 乳腺癌;紫杉醇;卡培他滨;药物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oxicities of paclitaxel and capecitabine (Xeloda) combination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Methods 2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TAX 7080 mg(m2·d) for day 1 and day 8 and capecitabine 1 800 mg/(m2·d) twice daily for day 1 to day 14 , repeated every 3 weeks.Results Twentysix patients were evaluated.An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50% , complete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3 patients, partial response in 10 cases. The major toxicities including myelosuppression and nausea/vomiting. Leukopenia was observed in most of patients(76.9%)and grade Ⅲ leukopenia in 2 cases of the 26 patients(7.7%) ,no grade Ⅳ. The rates of vomiting were 84.6% , and were tolerable. There was no death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Conclusion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Xeloda) regimen is effective and tolerabl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paclitaxel,capecitabine,chemotherapy

乳腺癌是危害广大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0%~60%,近50%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联合化疗的有效率为30%~80%,平均生存时间仅18~30个月[1,2]。探索和设计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新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就显得十分重要。2005—2007年间我们采用紫杉醇(TAX)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2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6例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46岁。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具有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作为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转移灶经CT、MRI、骨扫描、彩超(仅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的淋巴结或皮下结节)或细胞学证实。临床分期Ⅲ~Ⅳ期,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其中7例为根治术后未行化疗复发转移者,19例继往接受过蒽环类化疗失败。全组绝经前8例,绝经后18例;激素受体情况:雌激素受体(ER)阳性16例、阴性9例、不明者1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10例、阴性13例、不明3例;骨、肝、肺及其他部位转移分别为10、3、6、7例;单个和多个部位转移病例数分别为9例与17例。心、肝、肾及骨髓功能基本正常。

1.2 治疗方法 TAX 70~80 mg/(m2·d)+5 %葡萄糖液500 ml 静滴3 h,第1天和第8天;每次用TAX 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为防止过敏,在用紫杉醇前6 h给予地塞米松20 mg 口服。治疗前30 min 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 肌注,西咪替丁 400 mg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 静脉推注。卡培他滨1 800 mg/(m2·d),分两次口服 ,第1~14天给予。化疗前15 min均给予恩丹西酮8 mg静脉推注止吐,并同时给予保肝、护胃等对症治疗,化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当白细胞总数下降至3.0×109/L或中性粒细胞下降至1.5×109/L以下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每例患者于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查CT、MRI、骨扫描及B超等检查,并评价疗效,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继用至4~6周期。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3] 进行评价。病灶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最大径之和缩小≥30%为部分缓解(PR),最大径之和增大≥20%为疾病进展(PD),缩小不足30%增大不超过20%为疾病稳定(SD)。不良反应按照WHO急性及亚急性毒性标准分为0(无)、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Ⅳ(极重)五级。总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肿瘤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疗效判断须经4周后确定。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符合条件的26例患者,每例患者接受2~6周期的联合化疗,中位4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PD)6例,RR为50%,肿瘤控制率为76.9%(表1)。 表1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评价

2. 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可逆性。Ⅲ~Ⅳ度骨髓抑制2例,未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4.62%,Ⅲ度者1例,无Ⅳ度发生(表2)。表2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不良反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目前仍是不易被治愈的肿瘤,因此任何姑息性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性的权衡都是应被考虑的重要因素。许多药物对乳腺癌有效,其中紫杉醇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且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已成为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和高危术后乳腺癌的重要治疗选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新抗肿瘤药物,作用于微管/微管蛋白系统,通过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并且通过防止去多聚化过程而使微管稳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紫杉醇对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达50%~76%[4]。已用过1种或2种化疗方案治疗过的难治性的转移性乳腺癌,使用紫杉醇后有30%的患者病情好转[5]。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氟嘧啶类药物,在治疗乳腺癌中具有高度活性。卡培他滨关键性临床及其后验证试验均证实其对乳腺癌治疗安全有效。对于转移性乳腺癌卡培他滨单药一线治疗的有效率30%~36%,蒽环类或紫杉醇类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卡培他滨单药二线有效率18%~26%,并且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较现在常用药物有明显优势[6,7]。

转贴于 随着近年肿瘤学的飞速发展及民众对癌症治疗的深入了解,目前多数患者术后遵医嘱行术后辅助化疗,因其经济性及有效性,蒽环类化疗药仍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方案,但由临床经验来看越来越多的患者对蒽环类药物出现耐药。紫杉醇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很少产生交叉耐药[8,9],故对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紫杉醇是首选药物。本研究全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50%,肿瘤控制率约76.9%,显示了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蒽环类失败的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后取得42.11%的总有效率,肿瘤控制率高达73.68%,亦取得良好疗效。由上述资料尚可看出该方案初治患者较复治者有效率偏高,但由于病例数较少未做统计学分析。

目前已有相当多临床报道研究蒽环类失败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如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紫杉醇联合顺铂等,大量资料证实多西紫杉醇骨髓抑制较紫杉醇为重,而顺铂胃肠道反应多数病人耐受性较差,影响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本组方案主要毒副作用为紫杉醇剂量限制性毒性——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均为可逆性,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升至正常,均未影响化疗。本研究将紫杉醇总量分第1、8天两次静脉滴注明显减低了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抑制程度。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84.6%,其中61.5%为轻度,无Ⅳ度发生,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本研究证实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Perez EA.Current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Semin Oncol,2003,26(Suppl 12):110112. [2] 申 戈,江泽飞,宋三泰,等.NVB联合PDD治疗蒽环类或紫杉类化疗后的晚期乳腺癌[J].癌症进展,2004,2(4):225257.

[3] Tsuchida Y,Therasse P.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New guidelines[J].Med Pediatr Oncol,2001,37(1):1.

[4] Do nchower RC,Rowinsky EK.An overview of experience with taxol(paclitaxel)in the USA[J].Cancer Treat Rev,2002,19(Suppl C):6365.

[5] Lueck H,Minckwitz GV,Bois AD,et al.Epirubicin/paclitaxel(EP) vs. capecitabine/paclitaxel (XP) in firstlin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A prospective,randomized multicentre phase III study of the AGO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Lueck H.Breast Cancer I(Oral Presentation),Proceedings of the 4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tlanta,United States[J].J Clin Oncol,2006,24(18):517519.

[6] Ershler WB.Capecitabine monotherapy: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The Oncologist,2006,11(4):325335.

[7] Saeki T,Kimura T,Toi M,et al.A pilot PhaseⅡstudy of capecitabine in advanced or recurrent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Tokyo,Japan),2006,13(1):4957.

篇10

方法:对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08年至2011年48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及影像学分析,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3个疗程TAC方案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比较4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6例病理完全缓解(12.5%),15例达到CR(31.3%),20例达到PR(41.7%),7例达到SD(14.5%),临床总有效率85.5%。

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疗效,提高保乳手术机会,但针对患者具体不同情况仍具有一定差异,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TAC方案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88-02

乳腺癌是世界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地域不同,各国报道发病率有所差异,我国城市妇女发病率在0.5%以上,占恶性肿瘤首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1]。乳腺癌临床上治疗原则是采取手术治疗为基础,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近年相关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新辅助化疗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癌症复发率[2]。对于新辅助化疗方案国内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部分乳腺癌患者行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至2011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47.9岁。所有患者均行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可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病检结果大部分为导管浸润癌(40例)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15例),3例为特殊类型癌(炎性乳癌)根据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病灶的大小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其中CR+PR计算总有效率。所有患者AJCC临床分期标准均为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5例。ⅡA期者10例,ⅡB期者15例,ⅢA期者11例,ⅢB期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和肝脏彩超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治疗前均未进行过新辅助化疗。

1.2 所有新辅助化疗病人均进行乳腺钼靶及彩超了解病变以及区域淋巴结情况,患者于术前12周采取TAC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表柔比星70mg/m2+环磷酰胺600mg/m2+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化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化疗副反应,密切注意白细胞及肝肾功能,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新辅助化疗3次后评价疗效,并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术后继续进行TAC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定期复查,分析48例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远期康复效果。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48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化疗,6例病理完全缓解(12.5%),15例达到CR(31.3%),20例达到PR(41.7%),7例达到SD(14.5%),临床总有效率85.5%。

2.2 手术情况。48例患者中4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其中有18例达到保乳标准,患者拒绝保乳治疗,给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3 化疗毒副作用。化疗后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脱发等。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其下降率为65%,有15例为中重度骨髓抑制,经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后好转,脱发发生率高达95%,消化道症状主要以恶心呕吐或腹泻居多,恶心呕吐发生率75%,经止吐、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后好转。肝功能损害以血清转氨酶升高为主要表现,发生率为47.3%,经护肝治疗恢复正常。其他毒性反应还包括心脏毒性、口腔黏膜炎等,发生率较低。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治疗。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的一大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基础,但由于乳腺癌临床分期以及早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常常导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增高。目前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3],其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期[4],因此,新辅助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患者上能在通过术前化疗有效缩小癌症病灶大小,并可预防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其主要作用可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消灭微小转移灶;②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③缩小肿瘤病灶,降低分期,增加保乳机会;④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远处播散。

在本研究中,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及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传统CMF方案或两药联合化疗(TC、AC方案等)有所升高[5],但大部分患者经对症治疗后都能耐受,顺利完整治疗。

有相关文献报道,术前化疗可彻底杀灭微小转移病灶,使癌性病灶局限化,为患者大大争取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让部分全切除术患者有保乳手术的可能。但我们也看到,在本次研究中,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有7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情况,术后病检回报为轻度或无化疗反应,术后给予更换二线方案化疗,因此,新辅助化疗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近来随着靶向药物的进展,赫赛汀联合TAC方案化疗方案也诸见报端,其是否可用于新辅助化疗也待研究。

综上所述,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乳腺癌患者能大大增加手术治疗机会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婉虹,郭真真,黄益等.番禺区35—70岁部分妇女乳腺癌普查结果分析.广州医学院学报。20l0,38(5):54-56

[2] 康昆波.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55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月第10卷,第5期

[3] 郭小毛,梅欣,章倩.等.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中国癌症杂志,2006,16(6):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