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04: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证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证报告

篇1

第二条凡从事和参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报告书的审查工作。

报告书的审查权限原则上与取水许可审批权限相一致。

第四条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报告书经流域管理机构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水利部审定。

(一)跨流域(特指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取水的;

(二)取水许可审批的总水量超过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情况下,新增取水的;

(三)项目取水存在重大争议,且流域管理机构提请水利部审定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和兴建大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日取水量5万吨以上)的建设项目,其报告书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查。

第五条除第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报告书的分级审查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六条需水利部审定的报告书,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水规总院)代部审查。

水规总院应按本规定组织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意见、专家评审组意见、专家评审意见及审查修改后的报告书及时报部审定。

第七条从事报告书审查工作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水规总院(以下简称审查机关)应严格依据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按照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组织报告书审查工作,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第八条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向具有报告书审查权的审查机关提出书面审查申请,申请时应附具以下材料:

(一)报告书一式二十份;

(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委托合同;

(三)审查机关认为应提交的与审查工作有关的其他材料。

按照第四条规定应当由水利部审定的报告书,业主单位直接向具有取水许可审批权的流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完成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水利部审定。

第九条审查机关应自收齐送审材料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

予以受理的,审查机关应对审查方式和审查时间做出安排,并通报有关单位;不予受理的,应向业主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报告书审查一般采取会审方式,由审查机关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代表召开报告书审查会。

对取水规模较小、技术较为简单或遇特殊情况不能召开审查会的,可采取书面函审方式,由审查机关书面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审查机关应结合地区和专业审查工作的需要选聘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并指定专家评审组组长。

专家评审组人数为单数且不少于5名。其中从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库中选聘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专家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十二条审查机关应距审查会召开10日前将报告书送交专家和有关单位审阅。

第十三条报告书审查工作采取回避制度。参与报告书编制咨询工作的以及其他有利害关系需要回避的专家不得参加审查活动。

第十四条审查机关应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并结合建设项目特点确定审点。

第十五条评审专家应提出署名的专家评审意见。专家评审组应出具由组长署名的专家评审组意见。

审查机关应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和有关单位代表的意见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抄送有关单位。其中报告书经评审需要修改的,业主单位应补充修改。审查机关审核后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审查机关认为必要,可组织现场查勘,对存在重大问题的,应提出专门调查报告。

第十七条参加审查工作的专家和单位代表应维护业主单位和报告书编制单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妥善保存有关技术资料。审查工作结束后,应将报告书等有关资料退回审查机关。

第十八条审查机关应自下达受理通知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

逾期不能完成的,须说明理由,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延长15日;对取水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影响较大的报告书审查时限,经报请水利部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应于审查工作结束后20日内,将下列材料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审查机关的审查意见;

(二)专家评审组意见;

(三)专家署名的评审意见;

(四)经审定的报告书(包括书面材料和电子版);

(五)与审查过程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审查机关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审要求,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视具体情况组织复审。

(一)业主单位对审查机关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

(二)项目取水与第三方有利害关系的,且第三方对审查机关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

(三)其他单位或组织对审查机关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

第二十一条水规总院在审查水利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时,对流域管理机构审查的报告书有不同意见,且未能协商一致的,应当提请水利部复审。

第二十二条审查机关违反本规定组织审查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禁止审查机关越权审查,越权审查的报告书审查意见无效;从事越权审查的审查机关应当对越权审查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从事报告书审查工作的评审专家,弄虚作假,的,由审查机关停止其审查活动。其中属于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库中的专家,水利部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取消其评审专家资格。

第二十五条业主单位提供审查的资料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的,所造成的后果由业主单位负责。

篇2

1、__乡概况

__乡位于怡溪支流至沅江的入口处,全乡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47人,水陆交通方便,森林覆盖率达85%。有可开发利用水域面积2.8万亩,养有各类网箱20__0口,其中出口加工型—鱼种美国斑点叉尾鮰6950口,有拦网养鱼13处5000亩水面,水产业可年产成鱼6000吨,可创年产值7000万元,是我省最大的水产养殖之乡。

2、__供电所基本情况

__供电所的前身是__水电管理站,成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管理机构,用于清浪乡挖鱼槽小水电站的电源,属乡级管理企业单位。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的竣工,借助移民的机遇,一九九四年将我所的电源接入国家电网,直接由沅陵电力局代管,我所逐步建设成了正规化的基层农电管理机构。

我供电所成立以来加强规范化管理,从不抓安全到狠抓安全,从不知安全到深入学习安全知识;每年每月组织学习《安规》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操作规程’,逐批抽调职工到上级部门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职工的自身素质,安全防范意识和业务水平,使我所成为了一支安全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农电队伍。

20__年伊始,我所正式被沅陵电力局接管,我们的人、财、物全部交与沅陵电力局农电服务公司管理,随着农电管理体制大改革的实施,于20__年2月正式并入五强溪供电所。

二、成立__中心供电所的必要性

1、现五强溪供电所供电区域广、交通条件差、综合管理措施很难到位。

现五强溪供电所供电区域西南部与沅陵镇交界,北部与大合坪、七甲坪相邻,东南部与官庄,五强溪交接,线路之远、区域面积之大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并入五强溪供电所统一管理后,我乡供电最远的变台距供电所有80多公里,而且只有水路可行,坐船大约要4个多小时,管理极为不便。

2、__供电条件恶劣、用电量大、仅设一个营业网点难于管理到位。

我__供电区域范围的10kv线路有210多公里,400v及以下线路有500多公里,陪电变台有83台共计容量3210kva,用电客户7500多户,人口21000多人 ,年用电量达300kwh左右。 由于__属库区移民乡镇,本来供电复杂,供电环境恶劣、只设立了一个营业点,相对在很多方面管理可能会出现漏洞,供电所的综合管理很难实施, 又加上我所临近的肖家桥乡,从20__年开始全乡的供电都是由__供给,从而更加增加了我所的供电区域和管理难度。

三、成立__中心供电所的可行性

1、35kv变电站建成使成立__中心供电所的目标切实可行。

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35kv的变电站位于__集镇,与供电所连为一体。该变电站今年底将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共设计4条出线,辖管__乡、肖家桥乡、高坪乡、清浪乡四个乡镇,共计区域面积599.77平方公里,辐射50个行政村,499个村民小组,总计用电客户1.4633万户,人口4.9119万人,有10kv线路348.33公里,400v及以下的线路780.5公里,供电台区153台,年用电量1353.22万kwh。所辖四个乡镇都是在沅陵的中东部,彼此相邻,而__乡地处四个乡镇的中心是设立中心供电所的理想位置。

2、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加速发展使成立__中心供电所的工作势在必行。

__供电所所辖的__、肖家桥、清浪等乡镇是我县开发的水产和茶叶两大库区产业的主产区,特别是__、肖家桥两乡随着产业的做大做强需要建设大型的成鱼加工厂和茶叶加工企业。因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网改造的逐步完善,要求农村电力、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断的加强,而我__供电所和另外三个供电所因当前的区划管理体制矛盾束缚了其工作效能地正常发挥,防碍了当地电力保障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所从五强溪大所分离出来重新设立__中心供电所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解决距离偏远给管理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杜绝一切管理工作漏洞,更有好的提高供电所的自身建设能力、管理水平和电力利润。

四、__成立中心供电所的管理模式和工作设想

篇3

关键词: 高层建筑;长悬臂结构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南京市河西地区。项目总建筑面积29072.9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574.1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498.83平方米。建筑效果见图1。

图1 建筑效果图

拟建工程为办公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1层地下室,地面以上12层,模型典型剖面见图2。6-7层间及11-屋面层间纵向设置型钢混凝土桁架,腹杆采用方钢管,桁架挑出长度为15m,高均为8.4m。7-11层间悬挑部分梁柱采用型钢混凝土,并穿层设置斜拉杆,拉杆采用方钢管,层高3.9m。

图2 模型典型剖面示意图

二、结构体系

拟建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1~5层为长48.0m,宽45.6m的规则矩形平面,1、2层层高5.2m,3~5层层高4m;6层以上东西向两端各挑出15m,南北向两端各收进12.3m,形成一个长78.0m,宽21.0m的矩形平面,6层、11层层高8.4m,7~10层层高3.9m;主楼平面规则,竖向不规则,层高变化较大,挑出、收进尺寸都比较大。根据本工程特点,在竖向连续部位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墙,下部加厚,上部减薄来避免6层由于层高突变形成薄弱层;在与悬挑桁架相连的四角设置4片长混凝土墙,保证结构的抗扭刚度并平衡悬挑楼层引起的附加弯矩。悬挑部分6~7层间、11~屋面层间设型钢桁架,腹杆采用方钢管;与之相连的主楼周圈均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柱,腹杆采用方钢管,形成一个封闭的桁架,以更好的平衡悬挑楼层引起的弯矩。悬挑部分7~11层间梁柱采用型钢混凝土,并穿层设置斜拉杆,拉杆采用方钢管;与之相连的主楼第一跨内设置斜拉杆,拉杆采用方钢管,梁、柱均采用型钢混凝土,以平衡穿层斜杆的内力。悬挑部分桁架斜杆及穿层设置的斜拉杆均采用拉杆,以平衡悬挑端重力荷载作用,受力明确,典型剖面见图3。

图3D、F轴剖面示意图

三、结构分析

1、悬挑部分楼层板应力分析

ETABS模型中,板采用只考虑面内刚度的弹性膜单元,取消刚性隔板假定,六层~屋面层悬挑部位在恒载、活载工况下板(板厚100mm)在水平作用下楼面板面内应力较小。从分析结果可知:在活荷载作用下,悬挑部分各层板内均为压应力。在恒荷载作用下,悬挑部分各层板内局部产生拉应力,但拉应力很小,最大仅为0.0015MPa。因此悬挑部分楼层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楼板,仅作双层双向配筋加强。

2、悬挑部分斜拉杆轴力分析

在分析计算中不考虑板的效应,板厚输入为0。由于本工程平面规则对称,选取典型桁架进行内力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桁架各杆内力符合设计意图,六~七层间、十一~屋面层间桁架斜杆受力最大,对其一根腹杆内力做简要分析。

3、悬挑部分竖向地震作用分析

竖向地震作用在SATWE软件中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3.1条所述方法计算,对本工程结构总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约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3.9%。ETABS软件中用竖向振型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计算了前15个振型,竖向地震作用下(常遇地震),悬挑部分的内力进行重点计算分析。

4、悬挑部分挠度验算及楼板振动对舒适度的影响

挠度控制

本工程悬挑长度度较大,进行挠度验算。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悬挑部分最外点竖向变形约为36mm,。

,挠度计算满足要求。

竖向自振频率fn控制

本工程悬挑长度度较大,进行了楼板振动舒适度验算。计算时,参照相关资料,有效分布活荷载办公取0.55KN/m2,有效重力荷载=4.0+0.55=4.55KN/m2。有效重力荷载下,悬挑部分最大竖向变形约为32mm,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fn,计算如下:

参照2009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第3.5.6条:办公、旅馆跨度大于9m的楼盖,其自振频率不宜小于3.0Hz。本工程楼盖竖向振动频率满足此条要求。

峰值加速度控制

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的峰值加速度计算和限值如下式:

式中,― 接近楼盖结构自振频率时人们行走产生的作用力(KN);

― 人们行走产生的作用力(KN);

― 结构阻尼比;

― 楼盖阻抗有效重量(KN);

― 重力加速度(9.8);

― 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限值(9.8)。

计算时,参照相关资料,取0.3KN,取0.05,得:

所以,本工程人行走引起得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小于办公环境下的峰值加速度要求0.005。

5、结构中震计算结果及分析

由于本工程悬臂长度较大,对与悬臂桁架相连的框架柱墙设置了中震下的性能目标:中震弹性。本工程中震用SATWE程序计算,中震动参数取规范值:特征周期Tg=0.45s,αmax=0.23。中震下构件的计算时,与悬臂桁架相连的剪力墙在底部加强区为小偏拉构件。为此在剪力墙的端部设置型钢,摘出剪力墙的设计内力,按型钢剪力墙偏心受拉截面设计。

6、结构大震计算结果及分析

由于悬挑部分结构的冗余度很低,没有多道防线,对于承受悬挑部分重量的主要构件:悬挑部分受拉的斜杆,保证大震下受拉不屈服;与悬挑部分相连的墙柱,保证大震下受剪不屈服。

桁架悬挑部分受拉斜杆大震作用分析时,此部分大震分析用ETABS程序计算,大震动参数取规范值:特征周期Tg=0.50s,αmax=0.50。在分析计算中不考虑板的效应,板厚输入为0。由于本工程平面规则对称,选取一榀典型桁架内力图进行分析。悬臂桁架及向内部延伸部分的腹杆在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轴力,恒载、活载工况下杆件内力。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六~七层间、十一~屋面层间桁架斜杆受力最大,再对其一根腹杆内力做简要分析。

四、针对结构不规则情况采取的加强措施

本工程竖向不规则,为较少见的长悬臂结构,为此结构设计作了许多分析和设计,确保结构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满足我国抗震规范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结构计算分析

1)采用两种不用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SATWE和ETABS,进行整体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和比较,确保计算分析结果的真实可靠;

2)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地震波选用PKPM程序自带的两条天然波(TH2TG045、TH4TG045)和一条人工波(RH1TG045);

3)悬挑部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悬挑部分楼面板采用考虑面内刚度的弹性膜单元,楼板按应力分析结果进行设计;

5)悬挑部分考虑整体升温和降温引起的温度应力,并参与多遇地震组合。

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针对本工程悬挑长度较长,悬挑楼层较多,对悬挑结构的关键部位提出较高的性能设计目标。

3、特殊部位楼面板处理

悬臂部分楼面板厚100mm,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保证板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有效传递水平力。

4、提高结构延性

在满足承载能力计算的前提下,在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如主楼周边落地框架柱、悬挑部分及与其相连的框架柱墙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

五、结论

根据概念设计理念,运用多种计算手段,完成了对本不规则工程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重要受力构件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当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后,结构的延性也会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4

审计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进步,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如今,会计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进一步分析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能够迅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其经营效益。

一、国内企业会计审计现状及其意义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控的专业性、综合性不断增强,会计审计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未能实现合理管控,导致企业处于分离状态,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权益,设立了会计审计体系。这一机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本身的经济行为、监管财务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各个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尚未成熟,和预期的会计审计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够帮助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外,也可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强化会计审计,令相关人员依据有关制度行事,能够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经由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化,提早发现企业中有关机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设立会计审计体制。会计审计机制的确立,有利于保障经营管理者及董事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目的。对此,企业需要设立严谨的内部审计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和职业管控双管并立,导致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模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工具之一,承载着监控企业决策合法、不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职责,而审计体制同管理机制的失衡,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了应有的监管职能,双向性的服务体系令内部审计失去了有效性和独立性。

(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不同于其他审计。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由决策者进行管控,而审计部门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受领导束缚,致使审计机构独立性丧失,也无法合理地审计企业的经济行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此种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正常运行,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三)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国内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不少财务人员缺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一些法律常识等,难以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因会计审计工作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每名员工密切相关,它的职能范围也很广,通常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兼备多种知识储备。而现今的大部分会计审计人员还暂不具备这些能力。

(四)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审计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的问题,由于会计审计形式的转变和创新,其由常规的财务审计逐渐向责任审计等方面扩展,然而不少会计审计人员依旧停留在以往的作业模式当中,无法熟练运用相关经验,缺少风险意识等。

三、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

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工作的力量,企业应当继续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为此,首先必须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可以借助网络科技来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令各项资金的配置情况更加明晰,便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国家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增强企业审计部和财务部的联系,保障监督机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这一点是保障内部审计的重要举措。会计审计是监管企业经济行为的关键对策,更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构成部分。所以说,审计部门必须具备独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丰富审计形式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审计队伍,是保障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强化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综上,当前企业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须更加注重会计审计工作,继续深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论文范文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篇5

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决定学校的方针政策,学校只为政府服务,丧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

(一)立法滞后,质量文化缺失

用法律来规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依法治教,让高校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法规,但是在教育质量保证方面仍然缺失,除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有所提及外,再没有其他涉及。《暂行规定》制定于1990年,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无法对市场经济下高校的质量体系加以界定和规范。我国也缺乏良好的质量文化,对质量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不是很强烈,权力高度集中、崇拜权力的官本位、中庸的道德理念都是制约质量保证的枷锁,高校迫切希望通过健全立法来保证教育质量。

(二)政府“一刀切”,质量评估流于形式

政府支持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我国政府自上而下对高校一管到底的“一刀切”体制,对高校而言就成了绊脚石,政府的经验主义就如走马观花,往往失灵。在评估上,人员非专业出身,信息不完全,带有明显的权威性,评估效率低下,评估结果失效,缺少监督与制衡,不能体现评估的公正性。学校内部也被这“无形的手”控制,缺少内在的动力,为了迎合政府的评估需要只做表面功夫,而在教育质量保证上流于形式。

(三)质量保证目的偏狭,内容本末倒置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中,政府的方针是“评中改,评中建,以建为主”,评估的结果决定学校的建设资金。一些学校对着政府的指标一项一项落实,结果项项优秀,评估结束就懈怠起来,不能把评估指标当成常规工作。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高校办学思想、师资、教学建设、教学条件、管理五方面进行了规定,但在保证教学质量上,只规定了“学风、教学效果”两项,重于形式,而轻视教育质量的保证。

(四)质量保证方法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按“设定指标—量化测定”的模式统一实施。这种模式局限性比较大,以点带面,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性。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缺乏对高校的深入了解;忽视后续评估,评估前后反差较大,教风学风滑坡严重;评估的结果处理不合理,有时不向外公布,有的高校为了得到好的评估结果,出现一味迎合等不良现象。质量保证方法的不科学性违背了用评估来提高教育质量的初衷。

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

从高校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质量保证模式对教育的发展有所制约,借鉴先进的做法,尽快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一)权力结构进入市场化策略

高等学校由政府管理,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丧失了竞争的活力,改革构建时首先要给予高校充分的自,让高校具有“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市场特征,让社会、市场来对其进行质量约束。在高等教育市场中,学生是消费主体,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比较详尽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其就业提供帮助,培养学生消费者的观念,允许其自由升学和转学。要强化高校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来赢得生源,提高师资力量,获取办学经费,通过优胜劣汰留下优秀资源,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高校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政府的培训部门在人员、经费、专业水平上相形见绌,因此应该改变现有做法,成立大量独立的外部评估机构。高校可以自由选择某些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自己进行长期有效的评估,而评估的“声誉”则是获取生源、资金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参与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改革中,包括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三大主体,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高校的重组,实现监督、发展共驱动,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

1.政府:从严格控制到有效管理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是办学者、管理者、监督者,对高校事务绝对的统包统揽。一直以来,政府和高校就是“上级与下级、管理与被管理、颁布命令与无条件执行”的关系,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多元化打破了这种单一“行政管理”的秩序。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合法地位以及应尽的义务,多种形式地建立评估系统,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共同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政府要摒弃“管制”的做法,形成服务的意识,为高校提供支持、咨询和服务,对人员进行培训优化,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保证高校教育质量。

2.高校:从他律到自律

在现行模式中,高校基本上没有发言权,质量评估人员、方法、程序,都受政府控制,院校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更谈不上学术自由。作为高等院校,在市场机制下,要主动建立自我保证机制,积极地开展自我评估和外界评估,向外界证明其质量和效率。院校的自我评估,可以使学校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界应成立相应的协会、学会等,建立学术界的质量认证机构,通过定期、随机和持续的教育评估,让专家学者来衡定教育质量的优劣。高等教育界的行业自律,对其成员起着协调、约束的作用,也能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风气。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尽快建立起自律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从缺席到参与

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中,社会一直处于旁观地位,在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建立有效的社会组织对高校进行研究、咨询、评估、指导和监督,是实现管理科学民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既能及时沟通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系,又能及时纠正政府违背规律、脱离实际的干预行为。社会组织类似于中介,应由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专家组成,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能够公平公正、科学地进行评估。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社会机构宜采取“通过政府,选择专家”的启动策略,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和方向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形成有特色和优势的评价机构,利用新闻媒介、网络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监督,促进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政治策略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目的中,强调“评中改,评中建,以建为主”的原则,对工具性目的考虑较多,教育质量考虑较少,教育性目的有所偏失。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我国高校要向多元性教育目的转变,特别是关系人才质量的实质性目的,通过院校自我完善,实现质量的提高与改进,使质量保证的目的和高校的办学目的相一致。在质量保证内容上,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各司其职,各环节并重。政府是高校的资金支持者,是高校的主要投资商,从整体上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把握;高等院校是生产者,是高等教育质量过程的负责人;用人单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检测者:三方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程保证。近年来,我国虽然成立了十多家半官方的专业性评估机构,改变了以往政府独家评估的模式,但这类新生机构的作用还非常有限,其生成与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独立性和专业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低,改革建构的力量有待加大。此外,改革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重组建构必须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以及不可忽略的历史因素。只有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建立起专业、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加快高校改革的步伐。

(四)质量保证程序与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策略

1.确立规范化的质量保证程序

规范化的前提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民主、开放、公正。审视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程序,有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政府、社会、高校要针对这些采取措施加以改革,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价值。在评估人员构成上,应由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的代表共同组成;在操作系统中,评估工作包括专家小组的组成、评估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评估意见的形成等;在方案制订时,专家小组要依据政策和标准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评估方案;在评估过程中,专家小组要举行座谈会,与不同层次的人员座谈,实地参观研磨,深入教学前沿聆听,提出评估意见,形成完善的评估结果,向主体汇报,并及时反馈,制定出修改方案、调节措施。

2.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使之科学合理。要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院校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横向上,制定出研究、教学、应用等类型的教学标准;纵向上,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制定出标准;在实行评估时,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对于不同专业、层次在标准的制定上要有针对性;在使用权重系数以及加权求和的方法评估时,要结合概括性代替那些无法评价的内容,如创新精神。

3.建立、完善制度

篇6

在新形势下,怎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支部的发展服务,这一直是我们支部关注的问题。根据党委、宣传部年初的工作安排,按照党委的部署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进行准备,就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和组织落实。层层动员发动,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了宣传、学习、讨论、评价。现将“大讨论”中我们支

部具体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不破不立,立而求新,这或许就是市场经济一条游戏规则。在此情况下,个人的思想要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党支部一接到“大讨论”文件,就召开了支委会和班组长骨干会,向大家传达了文件精神,大家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认为思想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影响全局、统率全局,对迎接新挑战、促进新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一变,地阔天宽,观念不发生转变,其他各项工作都直接受到制约和影响。

二、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努力转变,力求更好。

团结是一个班子、一支队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前提,是发挥整体功能不可或缺的基础。支部书记万满珍在原来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在她的领导下,我们党支部更着重地强调“团队精神”。经过学习,大家思想更新了,也充分认识到了实际工作中团结的重要性。并且,支部各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工作中体现出了“团结、高效、求实、创新、拼搏”的财政精神,把讲原则、讲纪律、讲制度基础上的团结放在了第一位。

同志们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相互加强了沟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

对于干部,支部改变说教为主的工作方式,通过组织他们参加“拓展训练”,提高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进了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工作。

而干部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在换位思考中意识到自己有哪些旧观念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新观念是需要树立的,摆正了自己与单位的关系、明确了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树立了新的财政观念。愿意努力去学习新的东西,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力求更好。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找借口的少了,发牢骚的少了,责任感增强了,都力争成为一个勤奋敬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三、工作扎实,作风严谨,形式多样,宣教全面

为了使干部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而不是流于形式,支部结合“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宣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干部观念的改变成为自身的一种本能。为了让干部易于接受,支部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工作。为此,先后组织了写心得,参加“科学发展放光芒”演讲比赛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问卷调查等活动。在活动中,演讲比赛共评出了获奖者8名。汇总心得47份,问卷调查78份。最后,支部对心得及问卷调查得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支部掌握了职工对“大讨论”活动的认识水平,知晓了职工思想观念的真切动态。因面能针对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以便让思想工作做到实处,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党支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还组织开展了学习“工作中的三个标点符号”、“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没有任何借口》和《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内容。以期提高职工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品位,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人为本,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所有的一切最终还得通过干部自身的工作起作用。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支部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方式,从几个方面加强了工作。

1、感情的含量。就是要有包容性,善解人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干部感到可亲可信,这样所讲的道理才易让他们接受。

2、民主的含量。即是在民主氛围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至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干部。

3、素质教育的含量。干部要全面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从多方面入手,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五、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 同时,支部和领导班子充分利用会议、学习、讨论等时间,向干部阐述“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的文化理念。努力让干部理解其内涵,用财政的发展这一事业去统一干部的思想。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统一中凝聚力量,形成团结向上的合力,在

篇7

论文关键词 社区矫正 法律监督 调查报告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根据2009年“两院两部”的《意见》,明确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主要包括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被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豍。最新的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对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这也是我国法律首次提及社区矫正。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1.户籍人口纳入社区矫正的人数。截至2011年4月25日,某区(不含Y新区)户籍人口共纳入社区矫正对象为38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1人。其中所纳入的社矫人员当中,某区政府所在街道人数最多为九人。到目前为止,有一名矫正对象发生再犯罪事件,除两个街道无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外,其余街道均接受了矫正对象。

2.社区矫正对象服刑类别。纳入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刑人员类别共有四种,其中缓刑21人、假释9人、剥夺政治权利6人、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2人。

3.社区矫正对象所触犯的刑法罪名。社区矫正对象所触犯的刑法罪名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类罪名当中,分别为贪污受贿类(受贿、行贿)、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类(涉毒案件、涉赌案件)、侵犯公民人身权类(故意伤害)、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类(走私、非法经营)以及侵犯公民财产权类(抢劫、诈骗)。特别是贪污犯罪等职务犯罪类占了总数的34%。

二、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现象严重

2010年1月份至2011年4月,某区院接收到本地、外地法院以及监狱寄达的户籍人口适用社区矫正法律文书为60份,应纳入社区矫正对象的户籍人数为60人。而通过社区矫正办统计数据来看,这段时间实际纳入社区矫正的人数只有10人。这说明还有50人没有纳入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或者漏管的比例高达80%,值得引起重视。各街道中出现脱管、漏管人数最多人数为Z街道,达15人之多。最少的街道为分别各一人。

(二)出入境管理宽松,社区矫正人员轻易出境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服刑人员是不能出境(包括前往港澳特别行政区)。深圳市四部门制定的《深圳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中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司法行政机关通报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出入境管控”。我们在走访有关街道的时候,发现每个街道都不同程度存在社区矫正人员可以出境,例如某区某街道共接纳社区矫正人员5人,五人均持有《内地居民前往港澳通行证》,五名矫正对象最近一年以来均有出入境记录,最严重者罗某某,自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前往香港次数达15次之多,而且最长还在香港逗留3天之久。由于社区矫正人员仍处于刑罚执行阶段,如在境外又触犯当地法律,后果不堪设想,甚者更有损我国司法权威,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有效衔接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行的是“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豎这其中涉及的工作主体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矫正办)、公安机关、监狱等等。虽然社区矫正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司法行政部门,由于每个部门都只负责自身职责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就单凭四部门印发的《深圳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整个社区矫正工作难于正常运作。上述所出现的脱管、漏管现象很大程度是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缺乏,管理力量不足

作为社区矫正对象的执行主体,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明显缺乏,通常是一个社区只有一个民警(而且是兼职的形式),而作为社区矫正管理的社区矫正办也同样面临着管理力量不足的局面。以某区某街道为例,街道社区矫正机构一般隶属于街道的司法所,一般由一个公务员和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负责一个街道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在人员缺乏的情形下,街道一级的矫正办能做的就是应付上级的考核和检查,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管理以及考核奖惩难以很好完成。

三、解决某区社区矫正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法院等有关部门应及时向社区矫正部门寄发判决书

法院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在作出缓刑判决前,应委托被告人或罪犯户籍地的区级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庭前调查,了解被告人的实际住址和社会关系,如不满足适用缓刑条件,应及时收监执行,目前据了解,某区法院尚未出现过一起对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进行庭前调查。同时,法院在做出缓刑判决后以及减刑和假释裁定,应及时将判决书等有关法律文书寄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和公安部门,让街道社区矫正办和公安机关能及时掌握缓刑服刑人员的有关信息,避免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二)司法部门应定期将社区矫正人员名单报送出入境部门

调查中我们发现区级出入境管理部门无权对不准出境人员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录入的权限归市公安出入境管理处负责。区级司法机关应每月将社矫人员名单报送到市级司法机关,然后由市司法局统一报送到市出入境管理部门,从而有效杜绝社矫人员出境问题。

(三)定期召开公、检、法、司、监等职能部门协调会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较多,如果各职能部门只是生硬的按照《细则》上的条文执行,缺乏一个整体的有效协调工作模式,则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法律监督部门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因此,应该每年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工作协调会议,把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该协调的协调,该处理的处理。以保证此项工作制度能够在日后得到更好的落实。同时,应把社区矫正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社区矫正经费的投入,确保人、财、物到位。

(四)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矫正经费的投入

目前,法院对于部分主观恶性不大,悔罪态度较好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倾向于适用非监禁刑(缓刑)。2010年,某区院公诉部门共提起公诉案件5174宗7821人,其中提起公诉的户籍案件约为39宗54人豏。对户籍人口如果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都可以判处缓刑,换言之,2010年法院判处缓刑而应纳入社区矫正的人数约为50人。按照目前每个街道一个公务员一个社工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育。政府应加大力度购买社工服务,应按照一名社工对应两名社区矫正人员的模式,同时,应定期举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课程,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现阶段基层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进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现行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

在2009年“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中提及了“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发现有违法情况时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保证刑罚的正确执行。”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制定《社区矫正行为法》,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这一空白,我们能否能把社区矫正当作监外执行来实行法律监督呢?但纵观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就监外执行检察的相关规定就过于原则、笼统,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监督的效果不太理想豐。

(二)社区矫正工作主体较多,法律监督难度大

上文已阐述过,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的职能主体有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矫正办)、监狱等。如果要对他们每一个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有效监督,督促其做好其本职工作,这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过去,检察机关的监外执行法律监督主要是倾向于对监外执行罪犯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现阶段,由于社区矫正办承担了大部分社区矫正的工作,要对其每一个环节实行有效的法律监督,这一块法律监督工作对检察院来说,由于无法可寻,是一块从来没涉及过的真空区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五、如何完善某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一)尝试整合检察院内部人员,增加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力量

可以学习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在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模式,如整合全院检察人员的力量,把全院的中层副职以上领导都任命为社区矫正检察官,每月固定到挂点街道进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一方面改变了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人手缺乏的情况,增加了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人员力量;另一方面也很好的体现了检察机关深入基层工作的形象,密切了检群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推行“三项重点工作”。

(二)逐步建立专属于检察机关的社区矫正对象台帐

对于被法院判处缓刑的本地户籍人员以及街道社区矫正办上报的社区矫正对象人员每月核对一次。重点核查两个单位上报的对象人员名单是否一致,并将上述两份报表汇总成一份包括矫正对象个人的基本信息、接受矫正教育情况以及特定事由有无事前备案等情况的台帐。确保矫正对象不会脱离监管以及了解到矫正对象最新的行踪,做好交付执行环节法律监督。

(三)不定期对各街道社区矫正办进行明察暗访

不定期到各街道社区矫正办进行明查,重点检查是否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台帐以及矫正对象措施的落实和矫正的教育效果,加强与街道一级社区矫正办的联系与沟通。在明查的同时,要做好暗访工作,对于台帐上登记的矫正对象要实行暗访,主要走访矫正对象住所并与其谈话,了解矫正对象的最新思想动态和矫正对象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有无出现脱离监管现象,对于部分严管对象要定时与其谈话,了解其是否按要求进行矫正,提升法律监督的实效以及确保法律监督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执行变更环节以及执行终止环节的法律监督。

篇8

今年暑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东区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传。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给我带来了特别深刻的影响。

一、实践目的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

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

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实践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

篇9

征集志愿的院校的招生章程一定要仔细研究,看其是以专业成绩排序录取,还是以综合法录取,考生要注意及时了解市高招办公布尚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余缺信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云南高校招生第六轮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云南高校招生第六轮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根据实际录取进度,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第六轮征集志愿工作定于8月5日、8月6日进行。本轮征集志愿涉及艺术、体育类二本及预科批部分高校,文、理科二本及预科批部分高校和三校生本科(二本)批部分高校。本轮征集志愿实行网上填报、现场确认。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2021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系统进行志愿填报,在填报截止时间前完成填报并提交,在确认截止时间前到高考报名确认点进行现场签字确认(中、高风险地区确认工作按照当地要求进行)。完成确认的考生志愿方为有效志愿。考生操作流程参见云南省招考频道“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

填报征集志愿的技巧1、密切关注,抓紧填报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获取各批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剩余计划的信息。一般考生所在中学也会及时通知学生。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的,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所以考生要尽早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2、量力而行,服从调剂

考生还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冲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学校”,往往更是抢手,如果分数不占优势,也很难被录取。尤其是参加本科批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冲刺名校而落榜的高分考生。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应“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

填报征集志愿的方法查询缺额院校:哪些学校招生不足,他们又有那些专业可供我们选择?这些信息从哪里来?这些信息都是学校和招生办负责通知学生的,一般学校会印发一个小册子,上面有征集志愿的学校和专业以及缺额的数量。如果学校没有通知你领取该信息册,你可以找老师索要,或者你你所在的省招生网上查询。

篇10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保障

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提出多年,但是成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不多见,成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更是少见。政策制度的制订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

一、制订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制度的必要性

1.“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制度是高校转型的需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后,肩负起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如何建设一支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需要以政策制度作为保障。没有一系列政策制度来规范,“双师型”教师培养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2.“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制度的制订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有效运行的需要。目前,针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在法律层面没有得到体现,“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制度的保障更是少见。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高校要制订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使地方本科高校所构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3.“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制度的制订是“双师型”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给许多来自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带来了挑战,其求学过程中的学习内容与模式已无法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实践技能的缺乏已成为教学中的短板。因此,地方高校要制订保障教师自身发展的制度政策,尽快弥补这些短板,重视教师自身发展,使教师向“双师、双能”方向发展。

二、制订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制度

1.制订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科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及与职业院校的区别,制订适合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标准,保证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地方本科高校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

2.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引入制度,引导教师参加各种技能鉴定考试。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放开引进与聘任条件,倡导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互兼、互聘,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兼职教师,以弥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足。我们鼓励高校教师“双师、双职”,到企事业单位兼职,参加各种技能鉴定考试,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3.健全“双师型”教师质量评价制度,侧重实践技能评价。我们要摒弃原有评价体系的偏颇,重点考评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淡化教师的学术科研标准。我们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身份地位,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在“双师型”教师的评职晋级、选先评优、出国考察进修、学术经费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4.完善“双师型”教师教学发展相关政策,促进教师终身化发展。我们要重视教师教学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制订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制度,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设计、开发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发展项目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化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是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提到议事日程上,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明杰,姜小凌.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新闻前哨,2016(4):62-64.

[2]盖琼辉,吕朝奠.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文教资料,2016(12):111-113.

[3]李娜.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特征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