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06: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搬迁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任务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任务目标
完成扶贫搬迁任务520户、2080人。
(二)建设内容及要求
1、房屋建设要求。被迁户新建房屋地基坚实,设计科学;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户平达到100平方米以上,砖混结构;配套建设沼气池、厕所、栏圈;房屋建筑风格以徽派或明清风格为主。
2、土地配置要求。对有土安置的搬迁户,搬迁后的住地与原住地距离较近的,可保留原住地的耕地及山场,只解决新的宅基地;对不能回到原地耕种的搬迁户,由迁入地解决宅基地和口粮地以及必要的林地。口粮地配置面积人平0.5亩以上。
3、产业发展及转移培训要求。围绕被迁户家庭增收,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和庭院经济。特色产业按人平1亩高效经济林园的目标进行规划并落实到位。对搬迁户的劳动转移培训给予优先安排、倾斜照顾,力争每户培训转移1人以上。
4、配套设施建设要求。在搬迁户落户的同时,配套建设交通、用电、通讯以及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
5、公共服务要求。对搬迁户新型合作医疗关系、户口、子女入学、社会救助等服务及时转移办理,并确保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二、工作原则
(一)自主自愿、自力更生原则。在政府引导下,搬迁对象必须自愿申请搬迁,自力更生。
(二)公开公平原则。依据扶贫搬迁对象六个认定条件,将搬迁对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扶贫搬迁与重点村建设相结合原则。将县政府分配的年度搬迁计划与重点贫困村建设相结合,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扶贫搬迁与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残疾人建房相结合原则。将危房改造和残疾人建房纳入扶贫搬迁范围,整合资金,提高特困户和残疾特困户的建房补助标准。
(五)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集中安置,以便配置搬迁户生产生活资料,降低搬迁成本。
三、认定条件和程序
(一)认定条件。扶贫搬迁对象为录入国家“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的,且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地位重要、“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的贫困农户。具体条件为:①25度以下的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5亩的;②常年年人均生产粮食不足250公斤的;③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④受自然条件限制不宜修公路,或修公路代价高于扶贫搬迁的;⑤居住地水源匮乏,取水点水平距离在1公里以上或垂直距离100米以上的;⑥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后面临新的生存危机的。
(二)认定程序和要求。相关乡镇(场)对照扶贫搬迁认定条件,以村为单位进行全面摸底,逐户识别,按照“户申请、村认定、乡审核、县审批”的方式,在村内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禁搬富不搬穷、优亲厚友现象发生。搬迁扶贫要向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单亲母亲户、贫困党员户倾斜。
四、安置方式
全部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在不脱离原有生产资料的前提下,集中安置搬迁户,每个集中连片搬迁点不少于10户,否则不予认可。扶贫搬迁迁入地建设要结合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放线施工,统一建筑风格,逐步形成居民小区。要以居民小区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农村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时间安排
4月上旬为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4月下旬为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公开公示、申报审批阶段;4月底以前,以乡镇为单位将扶贫搬迁对象花名册的电子表格上报县扶贫办备案,扶贫搬迁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报县扶贫办审批;5月至10月为组织实施、建立档案阶段;11月为基础设施配套、乔迁新居阶段;12月为验收兑现阶段。12月上旬要填好扶贫搬迁户新老房屋照片对比卡。对比卡一式两份,一份报县扶贫办备案,一份村级存档。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扶贫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太宁为组长,扶贫、发改、财政、交通、民政、水电、农业、林业、畜牧、国土、劳动、教育、卫生、公安、建设、残联、供电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负责扶贫搬迁规划审批、督办检查、验收兑现、资金落实等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工作。相关乡镇(场)政府(管委会)也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严格程序,细化措施,分步实施,确保完成扶贫搬迁任务。
(二)筹措补助资金。扶贫搬迁按人平2000元(户平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由县政府从扶贫资金中统一安排,同时捆绑使用危房改造资金、残联残疾人建房资金,提高农村特困户、残疾人建房补助标准。不足部分由乡、村和农户自筹解决。
(三)配套相关政策。依据鄂政发〔〕16号文件,对搬迁户应承担的税费实行减免政策。国土、公安部门只收取办证工本费;财政、建设、林业等部门免收各种规费;教育、卫生部门解决搬迁户子女入学、就医问题;交通、水电、电力部门解决通路、饮水和用电问题;林业、农业、畜牧、劳动部门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和搬迁户劳动力培训转移问题。
(四)组织专班验收。相关乡镇(场)要于11月底对照县政府办当年下发的《扶贫搬迁验收考核办法》进行自查后,向县政府提出扶贫搬迁验收申请。县政府将依据申请组织验收专班逐村逐户逐项验收。对程序操作不到位、对象认定不准确、搬迁质量不够高、措施配套不得力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年度搬迁计划,并在全县通报。
篇2
一、提供合适的位子。“有为”才能“有位”,但“有为”也需“有位”。班组长要激发下属的安全生产工作潜能,首先要为下属选择合适的位子,把下属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去,通过岗位锻炼激发下属的安全工作潜能。有的职工平时在班组里是个不起眼的人物,看不出有什么能耐,但在被选到了一定的岗位、担任了一定的职责之后,某一安全方面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平庸多半是被放错了位置。每个下属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关键是班组长如何扬其长避其短,通过平时的接触了解,发现下属的潜能,并根据每个下属的特长来安排合适的位子,把其放到最能发挥安全生产能力的岗位上去。另外,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呆久了,势必产生惰性,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容易模式化,创新的激情会下降。这时,班组长要适时把下属放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磨炼,用不同的岗位锻炼下属,从而激发下属的安全创新意识。
二、位置明确的目标。用安全工作目标激发下属的安全潜能就是经常给下属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通过设置阶段性的安全工作目标,使下属工作有压力,奋斗有目标。适时给下属分配安全任务,提出安全工作思路,规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标准,下属就会感到有事干、工作满负荷,有一种充实感。不过。设置的安全工作目标要适当,目标过高,下属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就会产生放弃努力的想法:如果过低,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班组长的职责是出主意、用好人,要善于调动下属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不能什么事情也“一竿子插到底”,抢了下属的“活”。班组长要有意把一些该放手的安全工作交给下属去办,比如,请下属代替自己主持“安全活动日”,让下属出面解决某个棘手的安全问题,由下属独立完成某项安全操作任务,故意设置一些难题考验下属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等。在企业里经常发现这么一种情况:有些班组长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下属却闲得要命,班组长自己累不说,下属也变成“传话筒”、“留声机”,也有怨言。如此班组长,又怎么能充分发挥下属的安全潜能呢?
三、创造宽松的环境。一个人安全潜能的发挥主要靠主观努力,但也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激发,而信任、理解和宽容是最好的激励措施。班组长要开明,善于放手,充分信任,多让下属放“单飞”,为下属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有创新就会有失误。对下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某些不足,班组长要持宽容态度,要有为下属揽过的胸怀,让下属针对安全工作现状大胆发表真知灼见,鼓励下属冒尖,宽容下属某些不违反安全生产大原则的失误。对有关针对下属的不当非议要及时给予说明和抵制,以消除下属安全创新的后顾之忧。班组长的信任能激发出下属持久的安全生产工作热情,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班组效力。有的班组长对下属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满意,总是担心下属干不好、干不了,那样,下属就永远不会有发挥安全工作潜能的机会。
四、营造竞争的氛围。在班组安全工作中,其实,下属之间也需要有竞争对手。班组成员之间在和对手的竞争较量中,沉睡的安全工作潜能更容易发挥出来。班组长要善于为下属培养安全生产竞争对手,营造竞争的氛围,让下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有些班组由于缺乏竞争的氛围,下属长期处于“衣食无忧”的环境之下,慢慢滋生了一种依赖和惰性心理。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推移,不仅许多安全工作潜能未能发掘,就连一些显能也渐渐消磨掉了。这不仅是班组成员的悲哀,也是班组长的悲哀。
篇3
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结合《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主动服务,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工作服务跨越发展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二、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1、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乡镇组织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复核,于月底前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本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
2、及时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和村(居)群众转移预案。各乡镇应结合本乡镇防灾工作实际,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的通知》(政办〔2007〕62号)的要求,在3月底前修订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对新增的和险情发生变化的隐患点,应及时修订、完善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并在当地村(居)公布实施,同时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群众转移预案》的防御范围包括:地质灾害点、不稳定斜坡及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
3、搞好基层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应全面总结去年防灾的经验教训,根据实际,制订、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组建并演练好以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基干民兵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配置好专业监测仪器,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分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4、做好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警示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各乡镇应当组织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补缺补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处。要查清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查清原地质灾害点险情是否加剧;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是否填写规范、是否发放到位;查清灾害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是否变化、到岗到位、是否思想稳定,若变化应及时将名单和联系电话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编、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措施部署、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查清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应急装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查清灾害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设置完毕。同时,要利用检查、巡查的机会,对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进行识灾、辩灾、避灾等知识的讲解,对汛前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记录,并落实整改好。在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应当严格按照《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人员排查、监测和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灾情、险情,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工作,使各责任人了解灾情、明确任务、监测到位、负起责任。
5、完善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灾情报告等制度,在汛期要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若逢台风、暴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镇、村干部应在岗到位。凡发生地质灾害,必须及时报告县总值班室、防汛办和县国土资源局,保持信息畅通,处置迅速,报告及时。
6、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处置。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各乡镇应及时启动气象预报预警响应,准时发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通知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台风和强降雨过后,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
7、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各乡镇要按照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要求国土资源所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系统上传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8、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根据政办〔〕225号文件精神,对能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隐患的,各乡镇政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治理方案,经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篇4
整治依据:
《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的通告》《市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区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方案》及市、区政府有关文件。
整治范围:
西至快安片区,东至罗星街道与亭江分界线,南至闽江,北至后山高程100米等高线,含天马山、君竹山。
整治时间:
1、2012年8月17日-9月20日宣传动员阶段。
2、2012年9月21日-9月30日丈量清点阶段。
3、2012年10月7日-10月15日自行关闭拆除并发放奖金补贴阶段。
4、2012年10月15日-10月31日前组织强制关闭拆除全部清场结束。
领导机构:成立罗星街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挂靠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村委会是本辖区禁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切实负责起相应职责,包村领导及相关包村工作队应积极配合,督促禁养工作。
整治步骤:
1、宣传动员:由村委会、包村干部及其相关人员联合进场动员,并发放相关的通知书。
2、清点丈量:由区农发局、罗星街道联合派人员进场清点母猪、小猪;由区土地局、罗星街道联合派人员丈量猪场面积。
3、经费发放:由罗星街道与养殖户签订关闭协议,公示相关内容,猪场拆除后发放相关经费。
工作时限、补偿标准奖励办法
1、2012年10月10日前按期自行关闭并拆除的,属于2000年以前建设的养殖场予以补贴100元/m2,并发放奖励金40元/m2;属于2001年至2004年7月31日之间建设的养殖场予以补贴60元/m2,并发放奖励金40元/m2;2004年8月1日后建设的养殖场不予补偿,发放搬迁奖励金40元/m2.
2、2012年10月11日后,组织相关部门对未按期关闭、搬迁的养殖场断水、断电。2012年10月11日至10月31日,自行关闭拆除的,属于200年以前建设的养殖场予以补贴100元/m2;属于2001年至2004年7月31日之间建设的养殖场予以补贴60元/m2;2004年8月1日后建设的养殖场不予补偿。
篇5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定期召开“四大家”领导联席会、市扶贫攻坚指挥部会议、各镇(办、处、区)以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落实镇(办、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书记责任,加大考核激励和监督问责力度,强化了责任体系。明确了“4个70%”的要求,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70%的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70%的党政干部主要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精准扶贫,各镇(办、处、区)及市直部门年度考核中精准扶贫工作占70%分值,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扶贫攻坚约束机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的行动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了“1+N+M”的政策体系,对精准扶贫各项扶持补贴政策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扶贫工作纪律及约束机制,保障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面推进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1、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易地搬迁任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17571户57065人,**年在建、完工及搬迁入住16545户52520人,占总任务的94%。其中:在建户数5946户19124人;完工及入住10599户33396人,超省下达9100户任务的16.47%。
2、全面精准发力脱贫产业。一是按人均补助10000元标准,整合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年共下拨产业发展资金1.88亿元,有30583户97267人用于发展产业。二是探索共赢模式,推进产业培育。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金融企业支持贫困户贷款、发展新兴产业、筹建农产品扶贫超市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3、全面实施医疗扶贫。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年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9307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973.41万元。**年正在着手优化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健康扶贫对象住院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且个人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门诊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4、全面开展教育扶贫。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举办了多场外出务工现场招聘会;为1135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资助台账,发放补助资金772万元,为1943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358.13万元。
5、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截止**年底,保障人数16592人,发放低保金2592万余元;医疗救助16398人次,发放救助金1218万余元。
二、**年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突破、实现三年脱贫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更加注重激发内生活力,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1、村出列、户脱贫任务全面启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是:确保35290人达到“三有两不愁七保障”的标准脱贫销号;确保40个重点贫困村达到“四确保九有”标准脱贫出列;六里坪、丹赵路、三官殿、新港四个镇(办、处、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他镇(办、处、区)做到尽可能多的村实现整村脱贫。
2、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扫尾。严格督查考核,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和推进路线图,确保2月底前所有建房全部开工到位,5月底前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任务全部完成,7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扫尾。同时还要确保资金安全和房屋质量安全。
3、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一是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按照人均三年6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确保户户有可持续的收入门路。二是稳步推进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抓好、抓细、抓实柑橘低产园改造工作,抓好核桃、中药材、茶叶等主导产业,在**年工作基础上,确保**年有变化,2018年见成效。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市场主体+增收示范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着力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市场主体,重点发展2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就近帮扶带动近3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每个村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家新型市场主体,培育20户以上的脱贫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四是金融扶贫进一步发力。推动村金融扶贫工作站进一步扩面,增至100个,为贫困户贷款提供审核把关和信誉担保服务,确保贫困户真正能实现“免担保、免抵押、信用小额贷款”的目标。
篇6
按照国道xxx段经常性收费公路工程建设推进要求,需要对xxx村、xxx村约153处房屋、建筑进行征收拆迁。为顺利完成xxx拆迁任务,根据《国道xxx经营性收费公路项目征收拆迁补偿标准》x政字【2016】31号文相关规定,结合xx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拆迁范围与期限
xxx涉及拆迁安置的情况如下:xx村5户,xx村2户,xx村46户(处);拆迁具体四至范围根据拆迁红线图确定;拆迁期限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二、拆迁补偿安置方式及原则
xx根据上级要求及工作实际,拆迁安置方式大致分为两类,即货币安置和集中安置。
(一)货币安置办法
货币安置办法是指以货币的方式补偿被拆迁房屋及其附着物等,不再选择集中安置自建。
1.适用范围:①xx村、xx村等两村涉及的搬迁户;②xx村非唯一住房户;③红线内的唯一住房户;④自愿放弃集中安置的xx村搬迁户。
2.补偿标准:按照xxxx号文相关规定,结合xxx价格认证中心作出的评估价格进行补偿。
(二)集中安置办法
集中安置是指以货币的方式补偿被拆迁房屋及其附着物等,并在集中安置点按照“先搬迁,先选择”原则挑选宅基地,进行房屋自建。
1.适用范围:xxx村红线内的唯一住房户,即征迁户所住房屋为xxx村唯一住房。
2.补偿标准:需要集中安置的搬迁户,补偿标准按照xxx文相关规定,结合xxx价格认证中心作出的评估价格进行补偿。
3.安置地点:新建护村坝内。
4.宅基地分配原则:①坚持“先搬迁,先选择”的总原则;②所有征迁户,必须准备相关手续,即宅基地证、房产证、批条、原生产队下放土地手续等一切可证明土地属性的手续、证明等;③未能提供相关手续的,由村民代表评议其房屋的合法性;④安置地宅基地分配按照拆迁顺序进行,即第一个拆迁的唯一住房户,第一个挑选宅基地,有两户以上唯一住房户同时拆迁的,抽签决定挑选顺序,按照抽签顺序挑选宅基地。
三、其他事宜
1.一宅多户等问题:征迁户必须提供相关手续,如分单、地契、卖契等。所有征迁户,按照2019年为界,家中有2个及2个以上20周岁以上未婚或已婚男孩,且均为唯一住房的,原则上可以申请多处宅基地。
2.拆迁房屋权属问题:国道xxx红线内外,所有补偿到位的土地及宅基地、闲散空地、空闲宅基地等,一律归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占用。
篇7
2020年建设规划局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明年的工作进行谋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制定工业聚集区及周边区域排水方案
针对工业聚集区排水不畅的问题,园区管委会、水务、交通、住建、国土等部门对工业聚集区排水进行了多次研究,由唐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勘测设计,制定了聚集区排水方案,方案按照工业聚集区为10年一遇、周边区域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规划设计,环工业聚集区排水网路,即环区水系。
2、谋划启动工业区三批征地工作
根据玉田工业聚集区现有存量土地情况,为积极做好项目用地储备,结合园区规划,拟启动第三批征地工作,为引进项目提供发展空间。计划征地范围包括:
1、工业聚集区
(1)拟征焦化厂次干路东侧、湖城连接线以南玉田镇八里庄、沈张庄两村土地约计382亩。
(2)拟征焦化厂次干路东侧、湖城连接线以北至工业聚集区一期东、北边界,孤树镇小定府、郭庄子村土地约计1467亩。
以上共计1849亩,约需资金1.1亿元。
2、工业园区
(1)锐晶光电科技西侧、北侧土地,共594亩,涉及彩亭桥镇东王庄、玉田镇富乐村两村土地,土地性质为耕地。
(2)同仁堂南侧、西环路以西、薛官屯村以东、南环路以北土地约360亩,涉及玉田镇薛官屯、东姚庄两村土地,其性质为耕地。
以上共计954亩,约需资金1亿元。
3 、积极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努力扩大园区经济总量
重点抓好区内新建、续建项目,切实搞好各项服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
1、全力盯办在建项目,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盯住兴民钢圈二期、雨神灌溉二期、泰宇重工、唐钢二氧化碳提纯、林科恒业(益利精细化工)、美艺印刷包装等在建项目,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搞好各项服务,以保证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2、加大拟建项目盯办力度,促其早日落地开工。重点抓好目前已经签约的诚远印机、金天章纸业、晶玉电子设备、胜利二期、德业环保、炎达电力、宣威木业、皓盛4S店等项目,推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3、做好项目跟踪督导,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列入拟观摩的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抓好各方面工作,以确保在项目观摩评比中取得好的位次。
4、谋划建立中小企业园
根据目前洽谈项目需要,为保证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少、市场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项目入区,拟利用焦化厂次干路东侧、湖城连接线以北的1467亩土地谋划启动中小企业园,吸引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等一些中小项目入区。需修建焦化厂东侧次干路向北延伸道路,并在区内修建一条东西道路,同时在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渠,以满足入区项目需要。
5、积极推进东辛庄子村搬迁工作
为彻底解决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与东辛庄村部分居民卫生防护距离不足问题,以确保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省环保局和省安监局的验收,实现企业合法经营,按照环评批复要求,需要对距离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1000米范围内的不符合安全防护距离的居民进行搬迁。为此,我们建议:
1、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县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孤树镇、园区管委会、住建局、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就焦化厂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2、明确责任分工。建议由孤树镇政府进一步摸清该村各项底数;关于安全卫生防护距离问题,建议由相关部门拿出具体意见。
3、研究确定工作方案。根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意见,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呈报有关县领导和相关会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2021年工作谋划:
1、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吸引力和承载力。玉田聚集区现正在修建排水建设工程,预计在2013年底完工,届时聚集区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并提升了园区的竞争力。
2、谋划建立中小企业园。根据目前洽谈项目需要,为保证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少、市场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项目入区,拟利用玉田聚集区1467亩土地谋划启动中小企业园,吸引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等一些中小项目入驻,提高县城产业聚集区,促进经济发展。
3、谋划启动聚集区第三批征地工作。根据玉田工业聚集区现有存量土地情况,为积极做好项目用地储备,结合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拟启动第三批征地工作,为引进项目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
篇8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让人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放心水”的要求,加强*水库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和巩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完成*水库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工作,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通过台州市验收,报省政府批准。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6月)
1、广泛宣传
2、成立领导小组
3、制定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7月-9月)
1、调查摸底
2、污染整治
3、保护区划定
4、水质监测
5、设立标记
(三)验收阶段(2009年10月-11月)
按验收要求进行自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完善,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总结、技术总结、图片制作、归档等工作,申请验收。
四、主要任务
(一)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收集保护区内有关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水文资料、发展规划等,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有关要求,依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情况确定*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明确一、二级保护区范围,标界立碑。
(二)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7月底前完成*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猪、牛、羊存栏3头(含)以上,鸡、鸭200只(含)以上或有奶牛饲养的所有畜禽养殖场点的调查统计,出台关停搬迁方案,2009年9月底前完成关停搬迁。
(三)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积极培育生态农业,努力调整种植结构,严格控制库区内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引导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绿色认证,相关单位要停止对现有库区内经济作物发展的扶持政策。
(四)保护库区生态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应优先考虑搬迁。进一步健全库区环卫保洁体系,加大对环卫专用设备购置的投入力度,使库区生活垃圾实现“日日清”,不留卫生死角。加强生态公益林培育和山体植被保护,提高涵养水源能力。
(五)加强水质监测。设置相应的水质监测断面,按规范要求进行布点监测,并结合近三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变化,编写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报告。
(六)强化日常监管。制定《*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确定一、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及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同时要严把*水库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加强环境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饮水安全。
(七)建立事故应急处置机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内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由当地政府牵头实施,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及时消除污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水库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协调创建有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具体负责数据统计分析、水质监测、宣传报道、档案整理等。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我县农用地转用指标严重不足的矛盾,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现实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和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位于城镇规划圈外的国有工矿废弃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拆旧建新和土地复垦,将整理新增的农用地、耕地面积,等量核定为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直接置换用于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促进用地布局优化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即通过下达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周转指标(简称挂钩周转指标)来进行必要的控管。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农用地面积归还,归还的农用地面积不得小于挂钩周转指标。
三、工作原则
(一)符合规划的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确保项目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布局更合理,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并科学确定挂钩项目区,合理布局项目建新区和拆旧区,适度控制建新拆旧规模,引导城乡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并尽量避免城乡建设中的二次拆迁。建新区建设占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加强与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增减平衡的原则。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建新地块中建设的集约利用水平应高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拆旧地块复垦为耕地的数量不少于、质量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相合。
(三)先易后难的原则。项目区应优先选择当地群众积极性高、资金有保障、具有建设用地整理(拆旧)潜力的地方开展工作。通过示范,先易后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四)依法自愿的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工作必须依规依程序报批,项目区选址布局要实行认证、听证,充分吸收当地农民和社会各界意见;项目区实施过程中,涉及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调整、互换,集体土地征收,以及农民补偿安置的,要实行公示,以切实维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合法权益。
四、工作内容
(一)拆旧地块调查
拆旧地块主要包括:农村空闲宅基地,乡镇集体企业闲置地,废弃的农村道路及其它闲置农村建设用地;国有工矿企事业单位停办、关闭、搬迁后的废弃地,废弃的学校、铁路、公路用地;停办、关闭矿山的尾砂库、露天采石场、采矿工业场所、塌陷区等。拟于近期抓紧对全县各乡镇所有符合要求的拆旧地块进行调进摸底,并将拆旧地块落到相关图件上编制一套《*县拆旧地块分布图》,同时对所有拆旧地块进行面积统计,形成《*县拆旧地块面积汇总表》,对各拆旧地块现状以及整理方向和整理资金投入预计进行登记,编制一套《*县拆旧地块登记簿》,形成图、表、簿相对应、详实可靠的*县拆旧地块情况档案资料。
(二)建新地块选择
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规划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当前工作指导思想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城镇、村庄规划,共同落实选择好建新地块。
(三)编制实施方案
在完成“拆旧地块”的调查摸底和“建新地块”的选址落实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编制,并落实专项资金,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项目申报。
(四)项目组织实施
按照经上级批准的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完成“拆旧地块”的土地整理,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后归还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8月16日—8月30日)
1、成立机构
成立*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蒋湘晖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小艳任副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交通局、建设局、规划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挂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挂钩工作相关政策,从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中落实挂钩项目专项资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国土资源局内),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冬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编制和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配合做好项目实施相关工作。
2、资料准备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准备挂钩工作所需要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县乡社会、经济、自然等历史和现状相关资料。
3、资金筹措
落实资金来源,合理安排经费使用,保障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顺利进行。
(二)拆旧地块调查摸底阶段(20*年8月16日—9月30日)
1、实地调查“拆旧地块”;
2、编制《*县拆旧地块分布图》、《*县拆旧地块登记簿》及《*县拆旧地块面积汇总表》;
3、选择确定20*年度申报项目的“拆旧地块”。
(三)落实建新地块阶段(20*年8月16日—9月30日)
根据“拆旧地块”规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规划局选择落实好20*年度申报项目的“建新地块”。
(四)项目申报阶段(20*年8月—9月)
1、制定20*年度我县“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初步方案并申报;
2、编制20*年度挂钩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3、组织有关听证。
(五)组织项目实施阶段(20*年11月—2009年10月)
1、“建新地块”项目建设实施;
篇10
一、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有效解决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难的问题
特殊困难移民大多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要想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往往需要花上成百甚至上千万资金,有的地方饮水困难,由于附近没有合适的水源,就是想帮助他们解决也往往无从下手,上学难、就医难等各种难现象更是相当普遍。如莲花县的反上村小组原有村民29户,居住在与湖南攸县相邻的深山中,距319国道约10公里,要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除村民自身投工投劳外,至少需要扶持3DO万元,户均超过10万元。修水县的杨家塘村小组,每到干旱时节,就要到1公里外的山脚下挑水吃,肩挑背驮,年年如此。该县上庄村由于地处偏远,孩子们每天需要往返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上学。村里如果有人生病了,必须先用‘滑杆’将病人抬着走上几十分钟的山路,然后再到外面找车去医院,往往需要花上几个小时。要是得了急症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通过搬迁进城镇进园区后,交通不便行路难的问题解决了,起早贪黑上学难的问题没有了,肩挑背驮吃水难的问题不见了,翻山越岭就医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同时还能省出大笔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生产,帮助移民创业致富。
2、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有效解决移民就近创业就业问题
特殊困难移民由于大多生活在深山区和库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源匮乏,生存条件恶劣,难以通过就地扶持发展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搬迁进城镇进园区后,一是可以就近进入园区企业打工就业,二是可以依托城镇发展服务、餐饮、零售等产业,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如莲花县御景湾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在县城工业相对集中的二环路地段,安置点四周有实惠电子厂、四新鞋厂、金泰特种材料厂、森美农材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该点移民中素质较高且有一技之长的移民自主创业或外出务工赚大钱,拖儿带女不能长期外出的群众(主要是家庭妇女)则可在附近企业打工就业。据调查,御景湾安置的移民,户均有1.8人在企业上班,在解决移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也缓解了园区的招工难问题。一举两得,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有效解决移民增收难问题
特殊困难移民居住地大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发展生产相当困难,群众收入水平较低。搬迁进城进园后,他们依托城镇和园区创收增收条件更好,自主创业就业的渠道更宽、门路更多,更易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还是以莲花县城御景湾移民安置点为例,搬迁前,移民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库区和深山区,收入普遍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搬迁进城进园后,由于移民更加勤劳肯吃苦,一般人不愿干的活(如城市清洁工、城市建筑帮运工等)他们也肯干,工作机会更多、就业空间更大,一般家庭妇女在不离家的前提下,也能就近进园区打工,既能照顾好家庭,又不耽误赚钱,因此,移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普遍达到1-1.2万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五六千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之冠。
4、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显著提高原安置区移民环境容量
由于历史原因,移民安置地的山林和水面大多被划拨给国有林场和水库管理局,移民只有很少的山林地,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林地,更别提水面了,造成移民群众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随着人口的增长,移民群众的耕地资源也日益匮乏,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地方比比皆是,通过搬迁进城进园安置,搬迁的群众得到了发展,而他们腾出来的耕地、山林地等自然生产资源又为留下来的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如鄱阳县的新庄和立新组,共有耕地129.6亩,山林地432亩,搬迁前人均只有耕地0.3亩、山林地1亩,搬迁后,移民人均可增加耕地0.5亩,达到人均0.8亩,增加山林地1.7亩,达到人均2.7亩。这些耕地和林地可通过流转、置换等形式,转由未进城群众进行耕作,极大地增加了原安置点的移民环境容量,提高了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这些移民群众利用增加的耕地和山林地,可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油茶、茶叶、果业、花卉苗木和大棚蔬菜等产业,勤劳创业,发家致富。
二、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工作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制定方案,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组织保证
深入推进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工作,是按照十提出的“四化”同步推进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章康华主任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这项工作牵涉面广,协作性强,因此,各地一定要加强领导,任务重的地方要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管,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要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就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搬迁对象、安置方式、配套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金筹措、政策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各项工作技术要可行、资金有来源,目标能实现。
在这方面各地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如赣州市为彻底解决“水上漂”移民搬迁上岸进城区、进园区、进乡镇、进中心村安置问题,成立了专门的搬迁领导小组。与这项工作有关的上犹、崇义两县也相应成立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各有关部门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搬迁工作方案,任务明确,分工细致,措施到位,有力地推动了“水上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广开渠道,落实资金,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资金保障
方案做得再好,规划做得再细,计划做得再全,都必须要有资金保障,才能落到实处。因此,要做好搬迁扶持移民进城进园工作,帮扶资金就一定要筹集到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筹措,一是将中央安排给江西省的解决移民突出问题的资金专项用于搬迁扶持特殊困难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工作;二是从后扶结余资金、应急补助资金和库区基金中专门切块安排一定量的资金,专项用于解决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问题;三是和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及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相结合,解决一部分资金;四是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整合牵涉到相关部门的饮水、交通、电力、学校、医院等项目资金;五是要求各级财政安排一部分配套资金,通过多方面合作,多渠道筹集,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位。
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作到位方面,各县(市、区)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如武宁县,开展搬迁工作两年来,筹措资金26296.06万元,其中省级安排资金2194.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61.5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1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810万元,同时带动移民户自筹投入资金21520万元,搬迁安置移民1472户6270人,彻底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的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
3、部门协作,完善设施,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创造有利条件
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移民安置点的排水、道路、饮水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善,安置点对外交通、群众用电、移民子女上学及就医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否配套,直接关系到移民搬迁工作能否成功。建议充分调动城建、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电力、规划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现有政策基础上,优先安排,包干解决,确保移民安置点配套设施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利于移民生产,便于群众生活。
乐安县在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各部门资金,完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方面就很有心得。如该县下岭移民新村共安置移民268户1067人,规模较大,为完善新村的基础设施,县新村办把该移民新村作为新农村建设首选试点村,并倾斜给予了更优惠政策,把新村细分为六个新农村建设点,给予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县里还安排了县政府办、建设银行乐安支行、中国银行乐安支行、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等六个实力较强部门对这六个细分点挂点帮扶,同时整合其他相关部门资金,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0多万元。如今,下岭移民新村硬化路四通八达、下水道畅通无阻,自来水直通到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移民群众非常满意。
4、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就业支持
搬迁进城镇进园区移民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既然是依托城镇和工业园区搬迁安置,就要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做文章,充分依托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平台,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尽量出台优惠政策,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移民依托园区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做强企业,扩大就业方面,修水县就做得很成功,该县依托工业园区,不断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努力拓展园区平台,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广泛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有落户企业141家,投产企业104家,返乡创业项目达386个,带动了2万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5、加强培训,解决出路,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智力支持
搬迁的移民群众大多是特殊困难群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绝大多数人没有一技之长,搬迁进城镇进园区后,依托园区企业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掌握进企业打工必需的基本技能。建议依托雨露培训计划和江西省现有的移民培训计划,倾斜加大对搬迁移民的培训力度。各地也要采取学校培训、政府买单的形式,免费培训搬迁移民。通过培训,争取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在园区或县城就业。同时,多方开发和提供公益性工作岗位,重点安排搬迁移民中劳动能力相对低下的弱势人员就业。对有一技之长的移民,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他们自主创业,多渠道、多手段解决搬迁移民的生产出路问题。
加强培训,支持就业方面,乐安县就做了很有益的尝试,如为支持下岭新村的移民就业创业,解决生产出路,该县扶贫和移民办会同县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对不同的移民进行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先后举办大棚蔬菜、优质水稻、瘦肉型生猪等实用技术和电焊、电脑、缝纫、家政、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保证每户均有一人参加了培训,同时还组织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移民到南昌赣江学院、德能技校、女子学院等院校专业学习挡车、焊接、电子应用、茶艺、酒店管理等职业技能。对有创业能力但缺生产资金的移民,则向信用社担保申请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他们自主就业。该县还根据新村离县城不远,区位优越的条件,组织移民成立了便民务工队,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到市内从事搬运、基建、保姆、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培训,支持移民依托城区园区或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自主创业,基本解决了移民的就业和生产出路问题,真正做到了既能搬得出去,又能勤劳致富。
6、政策优惠,税费减免,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