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31 10:5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确权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原则,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到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40%以上。至2013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三、技术路线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界限确认以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资料、图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指界资料,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成果不能满足此次所有权总登记发证要求,需增设界址点,可按原《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定的界线和方向,由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现场指认和设置界标,重新签订边界协议书,用于所有权登记发证。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现场标定和测量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以1:5000或大于1:5000比例尺为基础图件,作为所有权调查、发证和建库依据。已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的国有农场林场和其他国有土地,直接以登记确认的界址为依据,确认相邻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属界线,未土地登记发证的按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或实际使用范围认定界址,确认相邻的农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以行政村为单位,由各村委会组织对二调图件实地丈量,核实土地长宽尺寸及面积,对存在问题的宗地由专业作业单位进行更正。村庄地籍调查图件比例尺采用1:500。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设立机构。市政府成立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及土地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各镇(街道、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组织协调。
2、制定技术细则。依据《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借鉴外地经验,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技术细则》。
3、制定土地确权的有关政策规定。国土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土地确权的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市集体土地确权办法》并组织施行。
4、收集资料。复制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收集1:10000或1:5000基本比例尺正射影像图或数字线画图。设计印制有关的调查表格及登记表格。
5、编制经费预算。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及《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测算标准及说明》,参照外地工作经费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所需工作经费进行科学测算,编制经费预算。
6、选定专业作业单位。为保证工作质量,将通过公开标,选定专业作业单位,完成调查测量及数据入库,确保按时完成调查和发证任务。
7、搞好培训。选择3-5个村进行工作试点,采取以干代训的办法,对镇(街道、区)、村、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操作办法,取得工作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开展。
(二)实施阶段
1、通告。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关于我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内容包括:确权登记发证范围、期限、登记区划分、申请登记应提交的材料及其他事项。《通告》同时在各行政村张贴。
2、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按市政府统一部署,各镇(街道、区)负责辖区内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调查确定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界址调查确定的部署与组织落实,村委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各村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作为指界人,按已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定权属界线和走向,与专业测量人员实地勘测定界,现场设置界标,埋设界桩;村与村未签订土地边界协议的,以实地共认界线勘测定界,同时按规定完成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工作。跨镇村土地边界的现场指界,由镇(街道、区)工作办公室负责通知有关各方共同出席指界,完成图件和协议书盖章确认工作;跨县市有关村土地边界的现场指界,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安排。出现土地争议的,经协调双方未达成一致的,实测争议土地范围,单独绘图统计造册。
确定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由各村委会负责组织完成权属和界址认定、宗地长宽尺寸及面积复核、资料的收集审查和指界人的签字盖章确认等工作。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只测量上图、统计造册。
指界人应按要求进行现场指界,完成权属和界线的确认。未出席指界的,以到场指界一方指界结果为准,未出席指界的一方要求复核的,勘测定界费用由其承担。
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国有土地及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采用解析法(GPS定位技术)实测界址坐标,个别可采取图上量算或数据库求算坐标。
3、建设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建设数据库,并据此开展所有权、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4、编绘宗地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地籍图,生成权属调查表。宗地划分、宗地编号、地类编号、界址点编号、宗地图编绘及要素内容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5、申请确权登记。登记申请人按照登记机关的统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土地登记,填写登记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资料。
6、初审和公告。土地登记机关工作人员按规定完成对土地登记申请及所提交的资料进行权属审核后,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和初审意见,按土地登记的要求将拟登记的宗地情况在所在的行政村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为15天。
7、审批和颁发证书。公告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且符合登记条件的,由国土资源局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签署审核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确权登记,颁发证书。
8、切实做好对有争议地、插花地、飞地及无权源土地的处理。镇(街道、区)负责调处本辖区集体土地的争议,对协商调处不成无法确认权属边界的土地,单独绘图统计造册,暂不确权发证;插花地及飞地能够确认权属的一并登记发证,暂时无法划定权属的维持现状,统计造册;对无权属来源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只调查上图,统计造册,暂不确权发证。
(三)总结验收阶段
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总结;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发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总结。
1、成果资料管理、数据汇总、检查。国土资源局负责集体所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登记成果资料的整理、检查和数据汇总工作。镇(街道、区)要组织对本辖区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检查,确保土地登记合法、准确、有效,总结检查报告提报市国土资源局。
2、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权属调查、地籍勘丈、内业计算和成果、登记发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编制等步骤进行质量评价。达到要求的报市国土资源局初验,通过后申请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五、工作成果
1、文字资料:工作方案、工作总结、有关文件、会议资料等。
2、图件成果:反映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村庄地籍图、宗地图。
3、调查统计表册:以行政村为统计单位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未确权登记宗地﹙含有争议宗地﹚及国有土地的权属面积统计表;以镇(街道、区)为统计单位的集体所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未确权登记宗地﹙含有征地宗地﹚及国有土地的权属面积汇总表。
4、土地登记资料成果:土地登记申请表及有关权源文件、土地登记审查表,土地登记申请审核情况公告﹙存根和照片﹚,土地登记卡、归户卡、土地证书签收簿,宗地图﹙界线相邻各方签字盖章﹚、坐标册等资料。
5、数据库成果: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调查数据、登记数据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及土地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指导、协调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日常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推进工作落实;财政局负责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组织完成专业作业单位的投标工作;各镇(街道、区)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组织落实,负责调处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二)保障工作经费。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收费标准,严禁借机乱收费,加大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专项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三)加强质量检查。市国土资源局要切实加强对各镇(街道、区)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的管理,确保资料全面、完整和规范,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好的经验作法予以推广。
篇2
关键词:土地确权;两田制;破解;难题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57
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威海市把破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难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把科学指导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把公平公正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生命线,积极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对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1 收益均等、社区融合破解园区村工作难点
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带来的挑战,文登区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以“社村融合、收益均等”为核心内容的确权登记颁证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确权登记时不记载家庭承包地面积、地块、区位等信息,只记载家庭共有人信息,由村委会向农户发放“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证书”,作为村民权益的证书。文登区小观镇所属南海新区整体规划的22个村全部采用此种模式,涉及农户5800户,1.5万人,家庭承包地总面积17.33hm2。由镇政府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逐年递增100元,增至3000元为止不再递增,并为其家庭成员办理失地保险,使其年满60周岁后每月享有300元的保险金。由村委会为农户每人每年发放10kg食用油、100kg面粉、25kg大米。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群众拥护,确权登记颁证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成效。
2 土地股份社化解园区村土地确权工作难点有成效
针对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占地多的问题,荣成市崂山街道办事处在调研的基础上,广泛自征求群众意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解决园区村土地确权面临的难题。工作中,他们严格遵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依据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以土地入股的模式,引导村民签订土地入社《申请书》,注明入股土地的位置及亩数,将农户已流转的土地,每亩折算为1股,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的股权,用股权证代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村民手中,由合作社对外租赁,所得租金按入股土地分配给农民。崂山街道小迟家、鲍家庄等7个村采用此种模式完成土地确权工作,群众反映良好,工作进展顺利。
3 因村制宜破解两田制工作难点
3.1 “优先确权,多寡结合”均土地
文登区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反复征求镇村2级及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建议,探索出了“确定基准、优先确权、民主自愿、多寡结合”的确权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先对分配均等的人口地进行确权登记。
3.2 土地找差治理“两田制”
荣成市荫子镇头甲村在充分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找差的办法治理两田制土地不均问题,取得较好效果。该村在镇政府工作组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该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3 土地找利解难题
荣成市滕家镇康家村针对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两田制问题,多次召开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土地确权方案,逐户走访农户,了解村民对这次土地确权的想法。
4 作股量化破解城郊村确权难题
文登区针对城郊村人均土地面积很少,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现状,坚持创新思路、统筹协调,把确权登记颁证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结合起来,把土地这一资源性资产作股量化,增加地少农民和无地农民的实际收益,既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又把承包经营权变成了收益权,间接实现土地收益的均等化。文登区天福办事处架子山村经村党员、村民代表表决通过,享有股权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人享有1个整股,土地股权量化每400m2做为0.1份股权,耕种土地的农户人均达到400m2的不增加土地股权,不足400m2的农户,按照实有面积比例分配土地股权,无地农户每人增加0.1股,土地股权随着土地被征用的面积随时进行变更。确权登记颁证时,有地户按照实际耕种面积进行确权登记,无地户不进行土地确权登记,但记载其土地增加股份的数量。
通过积极地探索与努力,威海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难点破解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威海市314个确权难点村的工作难点全部得到了积极梳理和有效化解,工作中很好地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保护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了农村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拥护。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土地确权;农村问题;解决对策
一、农村土地确权的概述
农村土地确权是指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范,公平公正的对土地相关权利的归属进行确定,其中的“权”通常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他的一些权力。在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时,要遵循其基本原则,也就是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尊重历史的三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考虑到农民的意愿想法,尊重历史与现实,充分保证土地确权工作的高质量进行,切实可行的推动农村土地工作的_展。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问题,处理好农民之间的关系,充分保障农民的权利与利益,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推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农民土地权利;其次土地的相关证件可以视为一种资本;再者土地的稳定可以促进其流转,并且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最后有利于纠纷的化解,调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简化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确权的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迁,使得本地的留守人口数量逐年增高,而在这部分人口中,老人和幼童的数量占绝大多数,由于文化限制等因素,使得这部分人口的关注重点并不是土地相关的产权,而是相关的利益分配,因此加大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困难程度。由于农村现居住人口对于土地确权的认识不足,并不知道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这就使得在进行土地确权工作时,农民的态度不积极,从而影响了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不利于农民的权益保护。另外一点就是证件所具有的法律权益,对于现居住农民而言,理解较为困难,原本的工作目的也无法顺利达到,这都影响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质量问题
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精确度不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土地确权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撑,同时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但纵观我国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很多地区面临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确权工作的质量。其次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严重,这严重阻碍了土地确权工作的进行。再者由于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土地确权均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地区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土地确权的内容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能够正确的指导确权工作的进行,为以后土地纠纷和问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三)人地矛盾以及历史遗留问题
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四荒”土地问题。农户在进行“四荒”土地开垦时,并没有法定的手续与允许,因此在有关部门进行土地确权工作时,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土地纠纷与矛盾,如果不合理处理该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其次由于村委换届或者是相关部门人员发生变动时,容易导致档案资料出现问题,像这种遗留问题,给土地确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还有就是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以及自然或非自然因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制约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
三、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制度,加强宣传,夯实思想基础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农民认识到土地确权的作用与意义,明确相关的工作流程,夯实群众的思想基础,切实可行的保障农民的权利与权益。再者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发动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农民认识到土地确权工作以及法律的保障作用;同时要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工作方案,对于易出现的问题要制定好应急方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让农民放心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二)推动土地确权工作的质量建设
一方面要重视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投入,引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土地信息收集、土地测绘等工作,同时安排相对专业的人员负责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强化责任制,对于每一环节、每一项工作的安排都要确定到人、确定到事,统筹协调,有章可循,保证工作环节的质量,推动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再者要加强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对于土地确权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监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加强考核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工作的良性竞争,促进土地确权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提高土地确权工作的质量。
(三)正确对待遗留问题,处理好矛盾纠纷
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不仅是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问题、等,同时也存在自然或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问题、农民问题等,因此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的对待问题,改变不良之风,积极为人民服务,切实可行的保障农民权益。再者对于出现的人地矛盾、村民纠纷等问题,我们要及时的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听取人民意见,必要时设立中间机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卿秋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基于湖南郴州龙海村的调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甘敏,张敏敏.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篇4
1、项目建设。市林诺工贸有限公司项目是由镇风坪村雷涛先生投资建设的年产500000套防火门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生产场所位于黄金工业园南园华友标准厂房。是市第二家由市消防队认定的生产厂商。目前公司生产设备已基本到位,用工约100人。目前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000万元。
2、基地建设。①千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种粮大户实施,农口部门服务的大型产业化示范基地。以种粮大户为平台,覆盖行政村。总面积达到了11326亩,基地优质水稻亩产分别为,早稻503.64公斤,晚稻553.5公斤,基地生产的大米经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颁发了证书。通过万亩示范基地的带动,全镇优质水稻面积达到了21040亩,取得了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②宏成养鸽基地,基地设于红光村,目前有养鸽大棚3个,年出鸽8万多羽,年收入100多万元。
3、土地流转。镇政府指导流转大户成立了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协会,负责协调指导全镇的土地流转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全镇共流转土地面积11324.33亩。其中耕地9120.33,占耕地总面积38.2%。
4、品牌创建。辉祥果蔬专业合作社取得的“幕埠山”牌商标今年已经取得申报争取知名商标,今年力争成为省级著名商标。继续做大做强这个品牌,支持“幕埠山”商标农产品安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份额。
5、合作组织。今年以来,我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不断壮大。一是注册成立了新祥养殖家庭农场、利丰牲猪养殖家庭农场和盛宏养殖家庭农场三家家庭农场;二是新成立了2个合作社,全镇现有农业合作社21家。
6、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点六个,涉及6个行政村中的6个村民小组,共有296户,1135人。共拆除空心房326间,计268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拆旧任务。改水完成296户,改厕完成了296户。完成了“一拆二改”工作任务,目前已全面启动了“改房、改沟、改路”工作。
7、高山聚集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高山聚集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工程涉及六个行政村10个小组,市资金规模控制数603408元,实际完成投资金额683549元,全镇上下全面落实了工程责任制度,制订了工程建设方案,按照饮水工程方案要求对建设点进行经常性现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督促整改,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质量,保障饮水安全。
8、信息化工作。2014年我镇共有农村信息化中心站1个,8个行政村、2个农村经济合作社成立了信息化服务站,目前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工作开展正常。信息及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起到了促进作用。新创办的村级农村信息化服务站都已落实了办公场所、信息人员,按照市农工部的工作安排,及时开展工作。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6月24日市动员会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制定了《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指导组、工作督查组、维护稳定组。各村也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实施组。到目前为止13个村,全部制定了方案,召开了动员会,159个组全部成立了议事小组,召开了户主会,表一、表二全部填写完毕,目前勾图指界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篇5
关键词:柳河;农村土地权属;处理
中图分类号: D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47-1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下发后,我县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县。按照国家、省、市农村土地确权发证文件要求,我县立即着手组织实施,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选取典型全面铺开,不断探索求创新,切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目前,我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79994宗,登记发证率达90.1%。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242宗,登记发证率达86%。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2826宗,登记发证率达99%,较圆满的完成了农村土地产权调查登记工作。现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出现的争议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 我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基本情况
柳河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历史沿革始于1950年全国。解放初我县依据《法》将土地分给农民私有;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农户自带私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加入合作社土地所有权;1958年成立时,土地所有权是其发展的高级形式;1962年实施《农村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时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过渡到生产队土地所有权形式。经过1982年和1996年两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将时的生产队转变为村民小组。目前,我县现有集体土地261774公顷,2854宗地分别归属于219个行政村的1680个村民小组。我们对于面积准确、四邻无争议的2826宗地,依法进行了登记发证。其中村内小组之间土地插花现象严重的198宗地,经相关小组协商确认后按共用宗地进行登记发证。村内村民小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经济核算的16宗地,经村委会申请确认后,按村集体进行了登记发证,实行组有村管。其余2612宗地都发到了村小组。对于界线不清,存在争议且暂时无法调处的57宗地,在不影响登记进度的前提下,采取搁置争议,暂缓登记。
2 我县农村土地权属争议的情况和处理办法
我县在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调查核实发现土地权属争议57宗,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对这57宗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地块,全部进行了核查,逐宗处理。对时间久远暂无法短时间内解决的,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归纳、登记备案,计划将在今后集中一段时间加以解决。上诉情况可归纳为两大类。
2.1 历史遗留土地争议问题
2.1.1 土地政策调整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调解协商轮流使用和登记备案暂时搁置的办法,以后逐步加以解决。
2.1.2 原始登记发证错误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发现一宗、纠正一宗、登记一宗”的方法加以解决。
2.1.3 行政区划界线存在异议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协调民政部门共同现场勘验,先确界后确权再予登记。
2.2 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土地争议
2.2.1 村内小组插花地现象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由乡镇政府牵头,村小组之间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在登记申请书上签字,按共用宗地登记发证。
2.2.2 季节性河床改道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按双方约定,利用GPS测量界线和争取整治项目,协调河道管理部门通过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2.2.3 国有林地与集体土地权属界线争议问题 对此类现象按有争议的宗地暂时搁置,不予登记。
3 我县农村土地权属争议急需解决的问题
(1)部门之间缺乏配合,一地多证界线不一致的问题;(2)军事用地与农村土地权属争议问题;(3)国有水库的淹没线和河道行洪泄洪界线问题;(4)国有公路、铁路用地与集体土地权属界线的问题。
4 我县农村土地权属确权登记工作对策
4.1 对所有权登记进行复核
由于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出现书写、装订、图件等错误,通过复核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4.2 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对铁路、公路、部队和农村土地界线出现的纠纷及时加以解决,避免矛盾继续激化。
4.3 实地权属界线在工作底图上难以标记
工作底图(卫片)采用的是spot5影像,分辨率仅为2.5米,由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无法分清村民小组权属界线。不像平原地区对村民小组界线容易判读,只能利用地方的CROS基站进行实地勘测,增加了繁重的工作量,建议国家对山区县(市)放高分辨率的工作底图。
4.4 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发证方法,对于插花严重的小组补发汇总证书
第一套是按照每个小组的宗地单独发证,这样每个小组存在多本证书,各宗地具置不易判别。另一套是按照小组内所有宗地发一个证书,这样可以容易辨别宗地的具置。
4.5 档案管理
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同“金土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完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和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实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4.6 建立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动态更新制度
篇6
一、统一思想,成立组织,明确责任,构建多方合力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014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省、市土地确权文件精神,要求充分认识和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部署,是一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确权登记档案将是中国未来不动产登记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法律凭证和依据作用。管好确权登记档案是一项庞大的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按照全市确权工作部署,我县分级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县委农工委负责日常工作、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管理部门等多方配合的工作体系,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县委农工委协调县国土资源局收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以及大地控制点、地形图、地貌图、正摄影图等基础测绘资料。各乡镇村负责收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资料,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台账、已经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依法变更的有关合同、申请和审核资料,以及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失的会议记录、决议和表决结果等。县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文件材料归档指导工作,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二、摸底调研,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增强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软实力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县站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新农村的高度认识确权档案工作,管理确权档案。针对地形复杂、地块零散、二轮延包时以地定产、以产分地等客观因素给确权工作带来的实际困难,确权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下乡调研、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二轮土地承包现状,以及二轮延包时的承包合同、土地面积台账等档案保管情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及发放明白纸、公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乡镇、村骨干人员培训班,培训确权颁证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登记程序、工作流程、系统操作方法和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业务知识,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做到依法办事、规范行事,保障确权工作顺利开展。
三、以点带面,协调联动,及时跟进,解决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单位多,涉及层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我县切实加强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协调,各部门各尽其职。2014年,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指导隔河头镇、龙王庙乡试点村完成确权登记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随着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推开,二轮土地承包签证档案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由于乡镇、村二轮土地承包签证档案大量遗失、损毁,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提供利用,“一个行政村至少上百户,一户至少复印四页”的工作量无疑落在了县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肩上。为切实解决难题,2015年,县档案馆专门增加了查档人员,配备了专用打印复印一体机,同时,优先对二轮土地承包签证档案进行数字化,一路开绿灯,对试点乡镇、村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热情、主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提供了重要佐证,避免了“无证可依”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了档案在整个确权登记工作中的保驾护航作用,使档案工作与确权工作同步、有序、协调发展。
2015年,县委办、政府办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规定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县政府办转发了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确权登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原则、任务及业务规范,增强了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多种形式,监督指导,检查验收,促进确权登记工作与村级建档工作有机结合
自2011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了监督、指导、检查力度,全县41%的行政村完成了规范化建档工作。其中15个村实现了“档案数字化”,达到了“五有一能”省级示范村标准。我县的新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而确权登记工作的前沿在乡镇行政村,“确权登记档案”也将成为村级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县、乡、村三级协同创建的民生档案资源。因此,“确权登记档案”能否达到齐全、完整、规范化,直接影响着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进程。
2015年,县档案局(馆)根据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下发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办法(试行)》、《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试行)》,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明确土地确权档案保管期限和整理归档细则,要求各部门各村严格落实,从制度上保障档案工作有序开展。确权登记档案共分为四大类:综合管理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解类、特殊载体类。土地确权登记类档案采取一户一件、一村(组)一卷或多卷的形式整理、编目。后续形成的确权、流转、银行抵押贷款等应归档文件不断补充到对应的农户档案中,实现动态化管理,充分实现档案资政惠民的价值。
篇7
关键词:权属调查,数据库建设,集体土地,ArcGIS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土地集体所有权,一般指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处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的权利,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1]。
根据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文件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国土资源全面信息化、立体化的今天,按照传统惯例所进行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审批以及发证等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对现有土地进行宏观的监察和管理,全面调查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信息、并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建库工作已成为一个紧迫性的话题[2]。本文讨论了基于ArcGIS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希望能给相关同事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1 ArcGIS
ArcGIS是Esri公司集40余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咨询和研发经验,奉献给用户的一套完整的GIS平台产品,具有强大的地图制作、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空间信息整合、与共享的能力[3]。具体如下:
(1)空间分析
ArcGIS for Desktop包含数以百计的空间分析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将数据转换为信息、以及进行许多自动化的GIS任务。例如:计算密度和距离、执行高级的统计分析、进行叠加和邻近分析。
(2)数据管理
ArcGIS支持130余种数据格式的读取、80余种数据格式的转换,用户可以轻松集成所有类型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用于几何数据、属性表、元数据的管理、创建以及组织。例如: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创建和管理Geodatabase数据模型。
(3)数据管理制图和可视化
ArcGIS无需复杂设计就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地图。在ArcGIS for Desktop中,用户可以使用:大量的符号库、简单的向导和预定义的地图模板、成套的大量地图元素和图形。
依据强大的编辑工具,可以降低数据的操作难度并形成自动化的工作流。高级编辑和坐标几何(COGO)工具能够简化数据的设计、导入和清理。支持多用户编辑,可使多用户同时编辑Geodatabase,这样便于部门、组织以及外出人员之间进行数据共享。
(5)高级影像
ArcGIS for Desktop有许多方法可以对影像数据(栅格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用它作为背景(底图)分析其它数据层。可将不同类型规格的数据应用到影像数据集,或参与分析。
2 建库流程
基于ArcGIS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界址测量、权属调查、数据库建设、成果图件编制、检查验收以及登记发证等。建库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ArcGIS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流程图
3 数据库建设
3.1 资料收集
(1)权属调查资料的收集
1、历年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包括图件、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等;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确权、发证的资料;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部门调处、裁决土地权属争议的生效文书和资料;
4、土地征用、划拔、出让、转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资料;
5、《山界林权证》等相关资料;
6、其他与权属调查相关资料。
(2)现状调查资料的收集
1、行政界线等各种界线资料;
2、二次土地调查历年年度变更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外业记录手簿等资料;
3、铁路、公路、河流、水库、林地等有关资料;
4、其他相关资料。
(3)其他相关资料的收集
1、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等调查资料;
2、以往调查时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滩涂、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为集体土地,或对其所有权是否有争议等情况的资料;
3、以往调查未处理或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情况的资料;
4、与调查要求有关的其他权属调查资料。
3.2 权属调查
3.2.1权属调查准备工作
(1)、宣传与动员
项目开展之初,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文发送到辖区各单位,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并了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政府公告,张贴于各村委会,积极宣传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及时间的紧迫性,积极推动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习与培训
开展权属调查前,作业单位和国土局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设计书,使参与人员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任务和工作重点,掌握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为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的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3.2.2制作工作底图
以1:10000最新影像图为基础,标绘调查范围界线、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制作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3.3 数据库建设
(一)建库准备
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
(1)编写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编制项目的工作方案及技术方案,明确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项目的技术方法、作业流程及要求。
(2)进行业务培训
组织学习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技术规程、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采集
主要包括定位基础图层、行政区划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土地权属图层以及栅格图层等各要素的建立、编辑、处理以及检查等;
(三)数据建库
数据建库工作主要包括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数据字典、数据索引以及元数据等;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转入Access数据库中;ArcGIS数据库管理系统与Access数据融合集成;对ArcGIS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试运行。经过多次运行调试,形成了ArcGIS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并保证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发挥正常。
3.4 成果编制
(1)、地籍图的编制
地籍图采用1:10000的比例尺,直接从ArcGIS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中提取地籍要素数据编制。地籍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和地物要素,具体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地籍编号、界址点及界址线、地类号、地理名称、单位名称、水系、道路、植被、地类界、与权属界线关联的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图名、图号、比例尺等。各地籍要素按规范和设计方案的规定表示。为便于成果应用,在数据库中保留地形要素层。
(2)、宗地图的编制
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所在的地籍图图幅号、地籍号、宗地编号、权利人名称、界址点及点号、界址线、地类号、宗地面积,以及相邻宗地界址线、宗地号、权利人和相邻的道路、水系等相关地物。宗地图还包括指北方向、比例尺、制图单位、制图员、审核员及日期等相关信息。宗地图直接从ArcGIS数据库提取图形信息输出,其注记齐全,各要素与地籍图保持一致。图幅规格可依据宗地面积和形状适当缩放,视需要确定输出图幅幅面。
(3)、数据汇总统计
数据汇总统计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利用ArcGIS软件数据汇总与报表输出功能,可以快速输出各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表。
4 几点看法
(1)、由于部分宗地没有明显的界标地物,也没有相应的坐标,因此很难在地籍图上标定其确切的位置。
建议在宗地发证时严格执行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的规定,如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者独立坐标系的,必须提供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者独立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两套成果资料,并提供转换参数,必须实地埋设界桩。
(2)、由于部分发证地籍档案资料不够齐全或归档不规范,导致部分宗地难以核实。
建议通过这次土地调查,进一步完善地籍调查资料和规范归档。
5 小 结
土地作为人类不可再生资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从两维平面地籍逐步向三维地籍发展,集体土地权属登记分层立体发证已进入实施阶段,权属调查内容也已从两维平面信息拓展到三维立体空间信息,本文细致叙述了基于ArcGIS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总结了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篇8
(一)狠抓资源保障工作,保护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全区耕地保有量3.998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0514万公顷。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界桩设立,逐级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二)狠抓责任措施落实,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1、主动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今年全区共上报乡镇建设用地1个373.1805亩和1个独立选址项目351.312亩。
2、严格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和政策宣传,印制了“申办设施农用地项目须知”宣传资料。进一步规范、简化申请办理程序,2013年上报了12宗设施农用地,区政府已批复了9宗。
3、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的力度。已上报李端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并通过省厅入库,待省厅批准立项后即可开工建设。
4、强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
一是积极申报。今年已组织申报27个土地整理项目,其中:正式立项的有15个;省中心已踏勘现场的有6个;2个立项资料已上报省厅;正在进行4个项目的立项资料制作。
二是积极实施。有3个区投资1个省投资项目已开始进行实施;有2个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机构比选备案工作;有6个项目(北域早茶基地范围内)正在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备案工作;有2个项目(北域早茶基地范围内)已立项;有3个省投资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工作。
(三)狠抓监管防治工作,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矿山安全检查,有力推进了“打非治违”行动。分局先后十余次开展了“打非治违”和煤矿专项大检查工作,并协助区工信局、区安监局开展煤矿关闭重组工作,强化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推进了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加大了安全巡查力度,特别是省政府泸州会议后,分局专门抽调了由局领导组成的检查组,深入矿山企业检查安全生产落实工作,全区煤矿按规定停产整顿外,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制度完善,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隐患。
2、加大地质灾害巡查力度,确保汛期安全。下发了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加大了地质灾害巡查力度,对全区9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逐一排查,从而有效地做好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着力加强汛期值班制度的落实,做到了有险即出,有事即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从而保证了上传下达的顺利落实,保证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
3、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和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区财政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400余万元,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排危治理工程。其中象鼻街道大地村七组金滴水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通过验收,山哪吒行宫应急治理工程通过终验,观斗山地质灾害群治理工程、赵场街道金星村方石包、牟坪镇金银村3社大山滑坡、李庄镇高桥村3社崩塌等4处应急排危工程正在实施。菜坝镇油房坡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方案已上报省、市审核。已将山千佛寺、李端镇大山村桅杆坳滑坡、安阜街道杨湾社区荷花池崩塌等3处作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上报省厅。
4、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避险能力。共投入经费132万元,其中省级110万元、区级22万元,完成了3个地质灾害避险场所建设,11个避险点场地建设,组织了两批共40户村民地灾防灾避险搬迁工作。
(四)狠抓服务环境建设,夯实助民增收基础
1、做好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截止11月底,全区土地登记发证共计39575宗,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17726宗,集体土地使用权21705宗,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88宗,注销登记33宗,抵押登记23宗,抵押贷款20.91亿元,均高效务实、按期办结,严格依法保证了土地登记的权属合法、程序到位、主题正确,提高了土地登记公信力。
2、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土地颁证工作。按照省厅和市局的总体安排,我们于年底开始统一部署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今年是实施工作的最后一年。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其中:集体所有权颁证1970宗(完成率99.8%),宅基地使用权颁证97451宗(完成率85%,区政府目标任务为70%),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证380宗(完成率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工作经费到位不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立项多,需要投入的经费特别多,存在资金不足和部分项目经费存在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按计划实施和推进。土地报批、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经费也存在不足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项目多,任务重,工期紧,部分地方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认识存在偏差,重视不够,基础工作做得不细,致使项目设计、施工设计推进难度大,在建中时有阻工现象发生。
(三)农村宅基地颁证工作各乡镇(街道)推进情况差别较大,部分乡镇已达85%以上,个别乡镇只有40%。
三、2014年工作重点
(一)强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全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全履盖,做好已申报的立项工作,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投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作用;按时保质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任务。
(二)积极做好土地报批工作。积极汇报,多方努力,尽力争取用地指标。
篇9
陈亚军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1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试点申报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上述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申报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审,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 62 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一、试点的意义和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在中国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资源相对稀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也少有经验可鉴,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一方面,城镇化涉及面广、牵动全局,人口管理、土地制度、财税制度等重大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调整,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深化探索。另一方面,城镇化在地域形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阶段不一,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条件、发展任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的整体力量,又要善用“摸着石头过河”,激发基层的实践热情。《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央政府层面正在统筹总体规划、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着力调整优化全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同时,在全国一盘棋的总体部署下,还需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围绕城镇化发展共性与差异问题,选择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城镇,开展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改革试点,走出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道路,带动全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为鼓励指导各地根据中央命题,围绕还未形成共识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探索实践,2014年12月,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启动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确保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扎实推进。
二、试点的范围和任务
在确定第一批试点地区范围时,主要考虑是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主,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城市(镇)。经评审,最终从160余个申报城市(镇)中,择优选取江苏、安徽2个省和62个城市(镇)作为试点地区。从试点地区城市层级和类型看,计划单列市3个,省会城市7个,地级市(区、县)25个,县级市(区、县)25个,建制镇2个(不含县级以上试点城市的建制镇)。从试点地区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21个占34%;中部地区14个,占23%;西部地区18个,占29%,东北地区9个,占14%。同时,将启动第二批试点,试点地区将适当向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优先考虑改革意愿强、发展潜力大、改革措施实的中小城市、县、建制镇及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和国家级新区。
试点的核心任务是深化改革。对城镇化领域中一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如市民化成本分担、城镇化投融资、宅基地管理、设市模式等,优先开展针对性的试点探索,积小胜为大胜,为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阻碍,凝聚共识、摸清规律、铺平道路。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二是通过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三是在坚持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四是通过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调整优化政府纵向和横向职能分工,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五是鼓励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城市社会治理体系、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三、试点的措施和政策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试点的工作指导,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向试点地区倾斜。
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14个推进新型城镇化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对推进试点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二是对当前及下一步推进试点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三是制定出台关于2015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在加快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探索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加快探索市县“多规合一”制度等4个方面提出支持试点的具体政策。四是联合开发银行、农发行、农业银行分别制定金融支持试点的具体意见,指导部分试点地区编制融资规划,在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上向试点地区倾斜,允许试点县级市(区、县)所属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五是在其他各类相关试点优先考虑城镇化试点地区,在部分试点地区组织开展了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建制镇示范试点、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低碳城(镇)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六是向符合条件的试点地区下放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定价权,实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价格政策,探索更加灵活的价格管理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七是加强对试点督促指导,支持在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晋江市开展试点地区经验交流,组织对试点地区进行一轮实地调研督导。
四、试点的进展和成效
各试点地区按照国家批复的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具体工作,总体上试点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建机制、定方案,齐抓共管促落实。东莞市为加强试点统筹协调,建立了组织领导、部门联席会议、简报专报和工作督导等四大机制;曲靖市根据试点任务设立了专项工作组,分头推进试点工作。广州市制定的试点三年实施方案提出24项具体举措、12项扶持政策;宁波市按照试点的六大领域任务安排了27项2015年度重点推进工作,并制定了工作任务分解表;龙港镇编制了“1 +7”;试点改革方案,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和2015年实施计划;株洲市将综合试点任务细化成28项指标,建立了可供考核的指标体系。
二是推户改、强服务,有序推进市民化。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保障,也是试点的首要任务。如,武汉市建立了市民化成本动态监测制度;沪州市设立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金。每年安排资金20亿元以上;兰考县确定了成本动态调整方案,前三年以政府负担为主,后三年逐步增加企业和个人分担比重。在搞好成本分担的基础上,一些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水平,部分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也有积极进展。如,广州市将积分入户指标从11项减少到5项;深圳市光明新区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的公共服务已有40项;晋江市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等30项市民化待遇,办理人口达到110万人。
三是降门槛、拓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为应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负债水平高企等问题,部分试点地区利用财政投入杠杆效应,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如,广州市与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合作设立了规模各200亿元的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一些试点地区还大力推进PPP模式,如,广州市提出的首批40个合作试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200亿元;安顺市成立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融资工作协调小组、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专项小组和PPP中心。
四是抓协调、促融合,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广州市建立了“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编制了《“三规合一”技术规定》,核对处理了城规、土规近30万个差异图斑。盘活了128平方公里存量土地资源;莆田市编制了多规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以“土规”定指标、“经规”定目标、“城规”定坐标、生态建设规划定底线,实现了“一个城市一个空间,一个空间一个规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的资本变为资产,资产变为资金,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房屋产权制度体系,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工作原则
(一)保护农民权益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按照《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的规定,由农民自愿申请登记,不得强制要求登记,一切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农村房屋登记发证过程中,不以各种名目乱收费,变相收费,增加农民负担。
(二)依法确权登记
农民申请房屋登记,应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对合法建造房屋的房屋所有权人,按照“先地后房”“房地一致”的原则进行登记,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宅的政策,对超过一户一宅的房屋、附属用房、违法占地建设和城镇居民在农村购房或违法的房屋,一律不予登记。
(三)简化程序,服务到户
符化办事程序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实地逐户调查、摸底、测绘,收取房屋登记相关资料,现场填写房屋登记申请表,工作一次到位,避免多次扰民,做到便民、利民、减轻农民负担。
三、工作方案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工作专班。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县房管局成立了农村房屋产权登记推进工作办公室,各乡镇组建农村产权登记专班,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一名领导负责,乡镇规划、建设、国土及各村(居)民委员会为成员,房管局落实专人从事具体业务工作。
2、业务培训。对相关工作人员,基层干部,业务骨干进行一次农村房屋登记相关法律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训练掌握农房登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工作任务,操作规程、标准和要求。
(二)实施阶段
1、调查摸底。房管局派驻工作人员进入各乡镇,在各乡镇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进驻各村(居委会)对房屋现状进行调查测绘,理清权属,对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研究解决方案,逐户收取相关登记资料、申请人签字,并登记造册(此项工作在2016年底前完成)。
2、测绘公示。委托测绘公司或我局派驻专业工作人员实地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房屋的状况、房屋权利人及测绘面积以村(居委会)为单位进行公示,经公示后群众无异议且经村(居委会)确认后进行登记(此项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
3、登记发证。各工作组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房屋登记造册,将登记相关资料送到县房管局村镇股,经工作人员审查并录入登记信息,审核合格后登记发证)。
4、2015年底前完成对全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巴山新居聚居点房屋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测绘、公示,对经权利人申请、手续齐全的房屋登记发证。
四、工作保障
(一)人员保障
1、县房管局成立了农村房屋登记推进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30人(其中测绘公司人员20人),负责全县农村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2、全县43个乡(镇)546个行政村(居委会)涉及22万户农村房屋产权,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工作在我县刚起步,县房管局在乡、镇无延伸服务机构,靠现有的工作人员无法完成这项艰巨工作,因此各乡镇要成立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工作组,由乡镇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各村(居委会)参与、配合、支持。
(二)经费保障
1、测绘费。全县农村房屋约22万栋,每栋平均约200平方米,共计4400万平方米,若委托测绘公司专业测绘,按每平方米测绘费1.36元的最低收费标准,共计要求测绘费6000余万元,如果农户不缴纳,应由财政解决。
2、工作经费。由房管局派工作人员现场调查、测绘,三人一组,按每组每天平均调查、测绘10栋房屋预算,每栋房屋需补助工作经费33.00元(3×110÷10),加上下乡车费平均按每人每天10元预算,完成一户农房登记需43元。全县约22万农户房产,调查、测绘结束需工作经费约950余万元。
- 上一篇:治乱工作方案
- 下一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