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05 00:0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篇2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反思
有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厌倦,学生对音乐课充满无奈,以至于对音乐课失去信心,我不禁陷入深深地沉思久久不能停息,音乐作为一门美育的重要课程,应该给学生带来的是快乐和美的体验,而现在的音乐课堂是无聊的、无趣的、甚至令人厌恶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音乐的要求过高,而是因为音乐课堂不够重视,公开课和平时课堂差异巨大,公开课几乎都是老师呕心沥血和很长时间试教得来的,而平时上课都几乎是敷衍了事,两级分化,造就了学生们所说的索然无味、无聊至极、使人懊恼的音乐课课堂。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上使学生感受快乐、感触音乐带给学生们的美感使学生们在音乐课上能够不由自主的加入老师的课堂中来,与同学们欢乐的互助,实现快乐与学习共同进步,这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发展的目标。
一、让孩子找回上好音乐课的自信
我们要走进孩子们的寰宇,要给孩子们多一点的微笑,跟学生交朋友,让其充满自信!很多学生并不是讨厌音乐课,而是对音乐课堂没有信心而失掉兴趣的,这就须要我们老师去给予更多的爱心和关怀!谁都不愿整天面对一个面无表情的人,老师的微笑不仅能留给学生深刻的映像还能带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寰宇去,就要和学生一样,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对音乐的观念,了解学生的想法,知晓他们对美的感受、领会他们的需求,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快乐的上课,在课堂上感受美,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教师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感受快乐。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首先就需要老师摆拖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并不是机器,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一样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能在课堂上建立优异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快乐、在课堂中感受美。同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让音乐课,融入当代音乐,捉住学生审美观,时常的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山歌、民摇及相干教学中,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优秀的翻唱、生动的讲授去打动学生们的内心.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必须要注重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开拓学生们的视野,需要老师“以情激情”,这样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学.那么这样就会变成活泼、杰出的学习气氛,也就达到了杰出的效果.最直接的勾引出学生的情感,这些都取决于老师教学的科学性、技巧性与多样性,以及基本功水平的高低。
三、刺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刺激学生的学习的渴望性,使学生对音乐渴望,使学生自主的去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要想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就必须去关注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细心观察与备课了!备课考察的是我们老师的功底,只有备课了,这样才知道重点难点使这些重点变得生动,让学生感受快乐;使音乐课上得有滋有味!学生的兴趣爱好其实很简单,但是要激起他们的兴趣需要老师绞尽脑汁去完成,可以把难懂的节拍变成好听的童谣;可以把死板的乐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把难唱的歌曲使其在律动舞蹈中学会;把难以明白的管弦乐曲在动画片中获得领会……有了这些宝贝,学生们的兴趣必定高涨。
四、做个热爱音乐的音乐老师
老师更是要存眷自身,不仅需要要热爱音乐,还需要和学生做朋友,才能让学生和你一起在音乐的国度里畅所欲言!老师不仅要对音乐热爱,还要让自己学生对音乐热爱,热爱音乐的老师才能使学生共同热爱音乐,做一个热爱音乐的老师,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引起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
五、总结
想要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必需要走出传统教学理念,作为老师不仅要做好本身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找出适合学生最优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感受快乐、体验美感、丰富想象力。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中,在学生的世界中,播种、培育、收获。使学生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刘燕.《浅谈怎硬拍苋醚生感兴趣》 学术刊期 《软件(教育现代化)》
篇3
1.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创造的方法
自古以来,听歌就是人们学习歌唱的一种有效方法。人生的第一首儿歌不还是通过听学会的吗?时至今日,听唱法还是大部分人用来学习歌唱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将听唱教学引入课堂。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悉了歌曲的调试、调性、节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将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唱训练,学生会对音乐诸要素如节奏、音程、时值有一定的积累,待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他们就会从听唱学习走试唱学习。
2.听唱教学法的一次实践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教学中,我先请学生欣赏一段歌曲,请同学猜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什么样风土人情,介绍了这首歌的主要特点-----进行曲节奏,然后将歌曲分为两段,让学生逐段边听边学,每小段播放两遍,由于我事先提出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唱比赛,学生都听得特别仔细,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录音机一起唱了。等两段完全学习完毕,让学生再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录音,并由老师作一些简单的讲解与错误纠正。十五分钟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伴奏下完整地演唱歌曲。在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之后,将歌曲的重难点旋律抽出来作为视唱曲目当堂完成。由于已有听歌的基础,视唱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视唱质量的提高又对学生的演唱起到了良好指导作用。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学生唱的旧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过去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任务现在只用一个课时就基本完成。
篇4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老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老师专业程度的一个标志。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音乐课堂教学面对平行班多,班级、学生不定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很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我们教学的生命力不是简单“复制”而应是不断“刷新”,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努力成长。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1.反思教学理念
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方向标,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研究众多成功教师的成功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气流、高尚的师德和精到的教学艺术外,在他们身上更有比我等普通教师有超前的教学理念,诸如:“启发式学”、“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反思学生的学习达到了审美要求了吗?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的服务?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吗?在教学《小乌鸦找妈妈》时,创设小乌鸦找妈妈情景,运用故事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在学习歌曲时运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反思日常教学行为
不确定性是新教材和旧教材比较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点。在过去我们可以凭借着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面向学生,或者说“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改下由于教材、学生、过程和结果都表现出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只能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指导者。这需要教师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
3.反思教学方法
教无定势,学无定法。时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兴趣浓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能坚定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念;对学生做出合理公平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同时我们也应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否只注意所谓好的“白天鹅”,而冷落了一次次举手又一次次被忽视的无奈的“丑小鸭”,让全体学生都从中受益。在学习《愉快的梦》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3/8拍子的节奏及含义再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6/8拍子。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使学生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学生通过划拍子和敲打拍子的方式感受6/8拍子的节奏型,使学生更容易感受节拍、节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反思学生学法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主动投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中,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教师感到惊喜!
5.反思学习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是有较大差异的。我们应当让孩子用自己的心智在大人的指导下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把重点放在过程上而不是学习结果上。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1.增强反思的意识
盲从是人的一种共性,反思往往是迫于外界的某种压力。作为历史教师反思自已靠的却是责任感和道德心。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的物,而是正在成长,会思考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
2.提高反思的能力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革命,同样,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历史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途经很多:自学理论、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讨论等。
3.掌握反思的方法
①课堂小结。最常见的方式是教师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往往能够最迅速地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堂小结最有效的写作时间是在刚上完这节课时。因为此时的感触最为鲜明,要趁热打铁,如果隔了几天,可能感触就完全不同了,淡化了。而且每一个平行班的课程相同,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应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来写课堂小结,我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感受到一班、二班如此之不同,我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引导的方式呢?
②案例分析。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篇5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单元《十二生肖歌》为玩一玩的内容。其实玩一玩的教学模式在音乐课程中还处于摸索的过程,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会经历一些思想的撞击。比如是该以学唱歌为主还是应该以玩为主,如果以玩能不能获得知识,这样的游戏是不是没有提议性。怎么才能有的放失?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的操作中不难有一些问题。我亲历了有郑老师参与的“玩一玩”课堂,执教老师是熊瑛老师上的《旅游车》,课后听了郑老师的评课,感触颇深。其实熊老师的前面课堂还是比较活跃的,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在教的过程发现她的游离不定,到最后就发现,是歌也没有学会,孩子也没有玩好。看似重玩的环节,却时刻必须提醒执教又不能忽略教的过程,因为自己知道学生必须在你的课堂学有所获。其实在选择《十二生肖歌》为考核课之前我有些后怕,害怕组织教学不太好的我,一节课下来课堂乱七八糟,还好师傅给予了我不少鼓励。
我在二年级试教过一节,当时的教案以重唱环节为主,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再进行表演。但是那节课只上了20分钟,因为我发现自己完全拖不下来了,学生已经失去了完全的主动权,这样的音乐课失去了快乐的意义。后来在肖老师的帮助下,把语言进行了规范,环节上进行了处理,可是整体感觉仍然还是以教唱为主。其实我一直比较挣扎,到底应该怎样处理更适合玩一玩的课程模式。肖老师的引领课上完后,我结合了自己身上的不足。首先、语言上我没有办法赶上师傅,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课堂语言一直都不太精练,其次、组织教学上我无法应对及时改变的课堂。我大多时候是去备这份教案,而没有了本色的特点,致使我无法超越自己,总在所有的条条框框内进行。不敢想象我自己去上这一课,会呈现怎样的课堂。我又归纳了教案,抓住自己上课的一些特点,把整个教案的顺序进行了颠倒,把玩放在了前面,学放在了后面。通过表演、做游戏、师生互动和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里学习了新知识。
一节课下来,我感受到学生们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参与了活动并且学会了学习。我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却带来更多的深思。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想今后的过程中我要有更多的挑战与摸索,不只是“玩一玩”,怎样在课堂中体现现代教学的课程标准,针对低年段的学生,怎样应用随机的教学方法将是我无比宽广的探索过程。
篇6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创新模式;教学反思;高校
随着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比较研究的陆续展开,关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体系化,音乐教学工作也因此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在未来世纪里必将充满活力和乐为人知。[1]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在经过多年的归纳、总结、恢复之后,逐步建立起了内容丰富、体系充实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此为视角,对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反思。
一、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声乐和器乐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技能技巧涉及到声乐和器乐两个大的类别,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声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因其天然的顺应人类的天性,能够在人类活动中形成共鸣,通常作为音乐教育的关键途径。[2]因此,声乐教学通常能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也最容易得到这一群体的接受与参与。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声乐学习是器乐学习和音乐欣赏的基础性环节,不可或缺;器乐与声乐不同,是作为人类情感间接表达方式存在的,一旦学生能够借助乐器进行音乐表现,其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就得到了充分提高,其自我表现的欲望也能够得到满足,这对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信念是大有帮助的。[3]由此可知,声乐和器乐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表现技巧,学生经过相关的技术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音乐创造力有明显帮助。
2.音乐欣赏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作为听觉与时间的艺术,通过音乐欣赏能够对学生的音乐音响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联想以及想象能力、理解认识能力等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这是因为,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通常从音响感知出发,在进入到感情体验阶段之后,能够唤起想象和联想,最后借助理解认识不断领悟音乐的思想与意境,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音乐欣赏教学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这一教学任务的实施,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审美实践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从中获得音乐的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甚至产生追求音乐旋律美、表现美的欲望。[4]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感受音乐美、进行音乐欣赏时,如果增加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其审美观念更加客观和高尚,审美情趣也会因此而得到加强。此外,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3.音乐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音乐知识应该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语言知识。前者以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共性突出为主要特征,学生需要借助文字概念对其加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该类知识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其判断、推理和记忆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能够为日后进行音乐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音乐语言知识)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5]实际上,在音乐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规律化的音像是信息输入的主要元素,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其表象,并在听觉和想象的参与下,使整个知识的获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知,通过对音乐语言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升其想象力,同时也能为音乐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和教师对乐理的认识缺位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音乐教学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钢琴基本功,都是在西方音乐技术理论的主导下进行的,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因此认为西方音乐理论才是纯正的理论,相反,我国的传统音乐则变成了落后音乐的“代名词”。[6]这种狭隘的对传统音乐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是对西方音乐的过度推崇,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不公正。一些教师在教授学习西方乐理知识的过程中,对其中与中国传统乐理知识相关的部分并不关注,或者认为简单介绍下中国传统乐理,就完成了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这种做法和思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实际上,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理论,在很多层面上都已经超越了西方音乐。尤为重要的是,这一音乐体系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之后,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规律,不但在律制、记谱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难以模仿的特征,即便在乐理的系统性和规整性方面,也逐渐体现了中国传统乐理的“中国特色”。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对此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他们的部分人群已经失去了对传统音乐中民歌、传统调式音阶和本体论的兴趣,甚至将其归入到知识古老和乏味的队列,严重影响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工作。
2.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差异性显著
从一般意义上讲,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会在其所学专业的领域内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知识,在整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十分雄厚,所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很多学生并且对此形成全面的了解,部分专业的学生甚至对其十分陌生。这种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彼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事实能够说明———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强化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解决这一瓶颈时,需要克服大量困难。[7]比如,不同专业的学生会传统音乐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也会因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对传统音乐课程形成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传统音乐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加以宣扬和传承,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了解基本课程内容的情况下,逐渐强化和升华对传统音乐的理解。
3.传统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缺位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庞杂的音乐系统,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等,这些音乐分支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比如,民间音乐又可以按照其表型形式进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以及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再如,文人音乐能够按照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的形式进行教学;宗教音乐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传统音乐这一庞大的音乐框架时,要想获得对其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教学组织和引导。[8]但是,我国部分高校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选择方面显得十分局限,大部分高校将其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对中国民间音乐的集中学习方面,其他传统音乐未予以必要的关注,甚至不去提及。这种简单的教学处理办法并不利于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也会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负面影响,使之难以清晰明白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进程,也无法在音乐实践中彰显更多的传统文化。
三、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传统音乐种类为划分
1.宗教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宗教音乐都得到了稳定的传承,无论是佛教音乐还是道教音乐,都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人类文明的产物,在宗教音乐中蕴含了大量的与文化、经济、政治等相关的元素。因此,在宗教音乐教学中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形成全面、正确的理解。[9]比如,在佛教音乐教学中,要对发端于东汉年间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事实加以重点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除了有佛教文化外,还有独具印度和西域风格的佛教音乐,这类音乐在与中土风情结合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民间音乐,既具有中国民族音调,也满含西域风格。因此,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了解宗教音乐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所蕴含的文化要素是十分必要的。
2.宫廷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在我国,从上古三代到清末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千余年的历史,在与政治、宗教、军事等因素的关联和融合下,其内容和韵味更加浓厚,成为统治阶级的专有音乐。因此,在宫廷音乐的教学中,要按照不同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工作。比如,在按宫廷音乐的演奏场合进行区分时,要向学生重点介绍外朝音乐与内廷音乐的区别与联系。那些在臣朝会办事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属于外朝宫廷乐范畴,在皇帝和后妃生活区域演奏的音乐属于内廷宫廷乐范畴。而按照宫廷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燕乐与雅乐两个类别。前者主要表现音乐的娱乐特征,有一定的变化性;后者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功利特征,保守性更强。而按照功能性质加以划分,就要在典制性音乐与娱乐性音乐之间进行权衡和区分,前者要体现当权者的威严与典礼的隆重性,后者要能够起到愉悦身心、供人欣赏的目的。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宫廷音乐的分类相对繁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控制教学学时。经验表明,其中的任何一个分类都应至少占用两节课的时间,否则,教学效果不显著。
3.文人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长期的传统音乐教学实践表明,文人音乐教学需要以古琴音乐教学为重点。其中,琴歌的教学工作要借助琴为演唱伴奏,琴曲虽然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不需要任何伴唱,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琴论是古琴音乐理论,中国的历代文人对其作出了突出贡献,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创作、演奏、音律以及音乐美学等都因此而大放异彩。此外,古代的琴谱也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这是因为,琴谱凝结了古代众多文人的智慧,无论是减字谱的创制、保存还是后世的出版,都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直接相关。
四、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中国传统音乐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与西方音乐形成了鲜明对照。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对现有的传统音乐教学予以考量和反思,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的提升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为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
1.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传统音乐
实践证明,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对待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才能在比较和对照的过程中,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为此,需要对我国传统音乐和欧洲传统音乐的不同发展轨迹予以正确认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民间音乐的作用,其次要对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对西方国家传统音乐加以介绍,尤其是其宗教音乐,更是对其音乐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然,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还应对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传授方式、音乐理论与音乐美学等加以必要的区分。
2.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要对“传统”二字加以重点关注,但是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比如,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对传统音乐教学予以改革,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技术的应用等。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传统音乐教师教学的效率,还能改善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通过资源的调整与重组,使学生能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音乐知识和技能。
3.对中国传统音乐鼎盛时期予以重点关注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音乐在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高校传统音乐教师要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重点关注,尤其是传统音乐鼎盛时期的成就,更应该通过教学组织和引导,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音乐学习的真知灼见。比如,有必要对汉代的相和大曲、相和歌和琴曲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对元杂剧、南戏、元曲以及文人琴歌等加以全面关注;对明朝戏曲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包括昆腔)等进行系统性的讲授,以此发扬我国传统音乐的精华。而在音乐理论方面,也应全面关注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比如可以对魏末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讨论和发扬,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继承和发扬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传统音乐成果,使之在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海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1).
[2]李建林,崔晓娜.中国传统音乐创新教学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普敏,洪江.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与新的教育理念[J].音乐天地,2014,(1).
[4]孙桂芸.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新思路的探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林春曙.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祝景建.让探究与创新融入传统音乐教学[J].科教文汇,2010,(12).
[7]张帆.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改革方向研究[J].大众文艺,2014,(1).
[8]刘雅琴.高师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篇7
一、课改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的公开课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的钢琴伴奏几乎消失,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作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多媒体?难道常态教学就应该如此吗?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那是不可能的。我不否认多媒体教学能大大扩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觉、视觉、知识量,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但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模仿的感受。再如,伴奏,录制好的伴奏听起来可能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它有死板不灵活的缺点。当学生学唱时,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灵活地随着学生走。并能通过强弱、快慢的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及钢琴伴奏在引导学生初学歌曲时比伴奏带更有感染力。
二、课改实践中课堂教学的体会
1.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合适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例如,在《龙的传人》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听由王力宏演唱的流行版的《龙的传人》。同学们都显得很激动,也很开心,都跟着音乐唱了起来。气氛很活跃。听完后,我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是由谁演唱的?演唱方法是哪一种?”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显然他们很喜欢这首歌。接着我又播放教学中使用的由男声合唱的伴奏带,并提问:“这两种唱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就这样,同学们经过认真聆听,不但学会了这首歌,而且还学会了不同唱法歌曲的情感对比。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这种相互联系,相互迁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材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努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一课时,我准备了一些人物脸谱,采用分组和抢答的形式,让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我问:“大家知道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他们是谁吗?”学生兴趣很浓厚,甚至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轻松地学会了很多知识。我还给学生范唱了《说唱脸谱》中的一段。有的孩子开心地跟着一起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加深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同学们都很投入,分析得也很好。音乐学习的关键就是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感受音乐的魅力。
3.语言艺术是渲染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
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从而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因此,音乐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就显得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可见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语言不单指说话,还包括其他多种形式,如,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肢体等。这些都是无声语汇。但同样都能起到传达感情,传达信息的作用,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
4.灵活、多变的练习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识谱,对于农村音乐教学来说,还有很多问题。我曾做过调查,在小学、初中阶段学谱的学生少之又少,更不谈识谱了。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了几种方法:(1)让孩子们在书本上把唱名标好,然后教唱。这样能让学生先熟悉唱名。(2)在课前练习时,降低识谱难度,教师可写一些简单的乐句。让学生试唱,可增强其自信心。(3)尽量不标或者少标唱名演唱。(4)布置学生课后练习音高、音准。如爬楼梯或者使用柯尔文手势。(5)在学习较难的歌曲时候,采用先唱词,后学谱的方法。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们的识谱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8
关键词:钢琴教育 反思型 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65-02
一、反思型教师的含义及培养的必要性
1.反思型教师的含义。什么是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指在认知方面表现为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反思方法并在生活中运用;在情感方面,反思型教师应具有反思的积极态度、反思的勇气以及情感的敏锐性;而反思型教师的意志特征则表现为能够完成反思这一艰苦的过程;在行为方面,反思型教师能将自己所反思的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改变自己的实践以及将反思行为习惯化。
2.实现传统钢琴教师教学观念转型的必要手段。培养反思型教师的一个要点就是要培养教师的思维,让教师的思维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培养教师在教学教育中懂的反思,懂得创新,反思实现了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双向流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更有利于促进钢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能够实现钢琴教学传统观念的转型。
3.是推进钢琴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方式之一。在教育中,不管是钢琴专业还是其他专业,都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教育,使得教育改革的成效不是很明显。传统的钢琴教学教育注重的是理论,实践性较少,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是实践性教师的培养,与理论型教师是对立的,实践观则是对传统钢琴教学理论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也是教育改革发展进步的标志,因此可以这样说,培养反思型教师有助于推进钢琴教学教育改革。
二、钢琴教学中影响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因素
1.学校因素。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的关键在于学校,因此如果在钢琴教学中,学校过于依赖传统教学的话,会导致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陷入寸步难行的状态,但是反之的话,如果学校对于在钢琴教学中大力支持和培养反思型教师的话会使得反思型教师培养的进度更加快。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要好好把握和利用学校这个因素。
2.教师因素。教师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同样在大学钢琴教育教学中,老师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老师是影响钢琴教育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许多大学的钢琴老师的教育教学大都过于传统,都是遵循经验和理论,实践性比较少,缺乏“反思性教学”,这就导致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的困难加大了,所以要想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对教师这个因素的把握和应用,加强对其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型改变。
三、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培育反思型教师
1.在钢琴教育教学中改革备课制度,实现合作中反思。在钢琴教学中像许多老师基本都是忙于各种关于学校和班级的事务,通常都是很少有时间进行相互交流的,特别是关于教学,学生学习状况的交流,更别说是反思,因此培养反思型教师,就需要进行备课制度的改革,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补短,在钢琴教育实现“集体研课、分工备课、资源共享”,才能够实现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反思。
2. 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建立反思交流制度,明确反思内容和范围。传统的钢琴教学中,老师通常都是进行定型的教学,就是我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负责接收,至于效果好与不好无关紧要,特别是在大学,“只要及格就好”的想法不仅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连一些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需要我们加强老师的责任感和反思,建立反思交流制度,全面地了解教师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通过集体讨论与反思,同时还要明确反思的内容和范围,确保反思的正确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在钢琴教学中反思型教师的培养。
3.在钢琴教学行动中与行动后反思模式的培养。行动中与行动后的反思模式培养是指老师在钢琴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与情境进行思考与反思,思考是否在教学中有什么不足。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创建独立的教学情景模式,提高反思质量,促进反思型教师的培养。
四、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反思型教师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现阶段,不仅有利于促进钢琴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反思型教师,让他们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向阳;浅谈反思性教学的环节、变量与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2] 田发银,赵金梅,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节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音乐课 多媒体教学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已广泛运用于音乐学科教学中。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琴”的单调,以独特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喜爱。目前很多老师都能够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反思一:多媒体课件是否“非用不可”?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将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了视野,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据调查显示,有85%的学生都喜欢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此外,由于在赛课时使用多媒体的课获奖率高,因此凡是公开课、示范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否则就会被认为落伍、没档次。
使用多媒体固然好,可使用多媒体的课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吗?多媒体课件就“非用不可”吗?如果一节课使用多媒体和不使用多媒体效果相近,而且不使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用呢?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审美是在聆听中鉴赏,在鉴赏中感悟。教学中是音乐自身的魅力在感染着学生,而不是教师所给出的画面。教师的语言和所出示的画面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有时过多、过繁杂的画面恰恰影响了学生的听赏,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认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发现不使用课件的效果也很好,因为该作品基本上是按照梁山伯、祝英台从相识、相爱到化蝶的故事情节来展开的,于是我从故事情节入手,在故事中展示音乐,交代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矛盾冲突、戏剧化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原始,但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听”上,以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要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来决定。例如,在教授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了解音乐大师、介绍学生从未见过的中西乐器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眼见为实”,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当时当地的音乐文化。
反思二:有多媒体课件,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吗?
传统的音乐教学基本功包括:声乐、钢琴、视唱、舞蹈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优美的歌声,那种边弹奏、边演唱的传统做法,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既是教师自身才华的展示又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可是,在多媒体教学中钢琴的伴奏被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范唱也被视频资料或音频与画面的结合形式所代替,整节课中既没有教师的琴声,更听不到教师的歌声,教师仅仅是站在电脑旁操纵课件,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我常常在想,这样的课语文老师会驾驭得比音乐老师更好,因为他们的语言功底比我们好,这样的“人机对话课”还要音乐老师干吗?
根据调查,有近80%的学生都喜欢听教师范唱,更愿意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歌唱。而多媒体课件替代了的歌声,教师示范的现场感丧失了,有些视频音频资料中的演唱在情感表达、音准节奏方面和教材的要求不同,不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中的歌曲伴奏速度较快,它通常是在学生学会歌曲以后使用的,是不适合初学歌曲时使用。而钢琴伴奏却能够根据需要配合教学,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时加强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可见,音乐教师还是要加强基本功练习,并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中自如运用。
此外,目前各学校的硬件配置有限,很多学校只有上公开课才能使用多媒体教室,更多的常规课,还只能在一架琴、一块黑板的音乐教室进行,有的学校连音乐教室都不够用。因此,硬件也决定了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反思三:设计多媒体课件容量的依据是什么?
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教师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上很多内容,繁琐杂乱,费时耗力,且教师写板书的这段时间学生注意力又容易分散。而使用多媒体,教师只需课前把要在黑板上抄写的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点击鼠标把影像呈现在视屏上,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从而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可如果过于夸大了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的优点,则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我听了一节名为《意大利风情》的公开课。教学重点应是教唱歌曲《桑塔露其亚》,可整首歌学生仅学唱了三遍,中文还没唱会又要用意大利原文唱,还要学用竖笛吹奏《桑塔露其亚》,最后还有一个舞台活动的展示。如此紧凑的安排,如此密集的信息量,教学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时间紧迫,每一个子教学内容都没能扎扎实实地完成,很多学生都明显跟不上。
试想,一节课仅仅只有四十五分钟,在这四十五分钟之内,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的教学重点又是什么?没有时间的保证,没有一遍一遍的练习,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的措施,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就能完成我们所设定的教学重点,他们不是神仙,是人,是学生。教师一遍记不住的内容就不能要求学生记住,教师三遍学不会的歌曲就不能要求学生三遍学会……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决定,要推己及人,不能一味地拔高。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常常会发现:有些课件,你一看,就知道它的主人查了很多资料,花了很多心思,从音乐到美术,从文学到历史、地理,知识之渊博令人赞叹。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让人满意,内容的繁杂恰恰忽略了教学重点。有一次,我在准备《让世界充满爱》这节公开课时,也碰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郭锋创作《让世界充满爱》时受到了美国歌曲《We are the world》和台湾歌曲《明天会更好》的影响,所以我很想让学生听一听这两首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心路。可是一试讲才知道连介绍带听这两首歌就足足花费了20分钟,而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学习运用表情术语、演唱形式知识来表达歌曲,用歌声唤起人们的亲情、友情……如果我仍然按原思路进行的话,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时间太仓促,不能保证学生能学会这首歌,而且所有的教学内容没有重点。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舍弃它们,虽然为找它们花去我几天的时间,甚至让我的计算机染上病毒,但我还是决定放弃。修改后的课,少了几张幻灯片,节约了十二分钟的时间,可是却可以让我更细致、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从容地准备师生互动。
我认为不论是常规课还是多媒体教学课,教学重点都要牢牢把握,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该内容的实现。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做到大容量、省时省力,但也要考虑“度”,量的多少要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我认为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应依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富有激情的范奏、充满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是电脑永远也代替不了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选取资料,合理安排,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也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教学成就,但在进一步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高校音乐教学仍然存在对音乐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等问题,亟待完善与解决。要想使高校音乐教学真正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服务,为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而服务,我们就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促使音乐教育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一、更新教学理念
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媒介,音乐教师只有在教学理念上实行深刻的变革,才能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先进理念的指导。首先,高校音乐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近况以及思想状态,努力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的构建提供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动力。其次,高校音乐教师要将传统意义上的重视传授基础知识的教学理念转向为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应当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利用对音乐的感悟更加直观地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再者,高校音乐教师要努力与其他高校的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汲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加强教学之余的学习,努力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为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完善提供充足的活力源泉。
二、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高校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详细一点来说,高校音乐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听音乐、练乐谱的枯燥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的、趣味十足的多媒体课件,将静态的音乐素材转换成动态的表现形式,在更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拓宽音乐教学的手段。还有,教师要通过构建班级专属的网上交流平台、QQ、微博等一切现代意义的交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和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为多媒体教学的完善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而且这样的交流方式也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尊重他们隐私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音乐教师也能够掌握最新的关于学生和教学的动态,可谓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完全排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求音乐教学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巧妙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穿插到教学工作中去,促使多媒体技术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
三、开展研究性教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