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8 13:0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工作方案

篇1

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统一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不断完善权属登记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并轨的基础信息设施,架构集应用、宣传、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在全县居于先进行列的政务、业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信息公开统筹兼顾原则。以公开为原则,对我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工作所有非信息及部门的相关规定,分别在我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分步实施原则。创新部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运行方式,以上网运行为原则,构建覆盖我局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权力的电子化机制,保证部门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的要求真正实现。

(三)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原则。按照县政府统一规划,在局机关及所属二级机构同步实施,在本系统内整体推进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行政权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原则。以建立房地产市场和重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全面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做到规范标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节约高效。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设立专门机构(信息中心),抽调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局系统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设置,为局系统信息网络及其设备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要指定专业人员从事信息录报工作,由局办公室牵头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三)凡涉及我局的所有行文在纸质材料上报签发的同时,一并由相关领导进行网批。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小结及宣传报道等在纸质材料上报的同时均需实行网报,信息宣传稿件每月不得低于3条,并记入年终考核。

(四)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每天登录进入办公系统,浏览信息,收阅公文,及时准确安全地处理好公文,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具体任务:

1、人秘股(办公室):主要负责国家、省、市、县近年来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我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汇总及网报,所发通知及文件需一并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下发。

2、交易中心、产权产籍股、开发办:尽快实现房屋权属登记系统与市局数据库的联网。结合我县房产部门工作实际,适时开通网上房地产,实行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网上签约和备案。适时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

3、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推广使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扩大统计覆盖面,实现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以及全县保障性房源的有效监控,及时全县房改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

4、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实现科学的账户管理、快捷的资金划拨、动态的信息反馈、简易的信息查询,提高维修资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效率,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建设企业、政府主管机构和专户银行提供高效的交互平台。

5、物业管理股:主要负责全县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以及小区业主的网上投诉。

6、住房保障股:主要负责全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基本情况及近期动态。

7、工程股、工程技术股:主要负责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公告、政策法规、质量管理及建设动态。

(五)信息中心具体确定1名文件收发员和系统管理员专门负责电子公文的传输、接收和网络维护等工作。及时对全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的具体事宜及相关数据进行网上,对各相关职能股室具体业务和相关材料网上下载工作和信息工作进行动态考评,积极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四、组织实施

建立我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抓紧推进落实。

(一)组织领导。局成立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人为信息员,确保我局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步骤。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1、制订方案阶段(3月28日~4月5日)。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办公室。

2、实施建设阶段(4月5日―4月30日)。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据《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电子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分头组织实施。

①根据县政府提供的“市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统一的电子平台系统,对各权力运行流程进行明确,建立对外受理系统,完善全局系统的网站建设。

②对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子系统的正确、准确运行工作。

篇2

一、新时期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房产档案管理部门尽管都已利用计算机来对房产档案进行管理,但并没有实现完全的信息化,还需要人工来进行整理,而且在保存上还采用的是纸质档案,人工进和查找和计算机检索并存,这种管量方式已经无法与当前新时期房地产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作为房地产管理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房产档案信息进行掌握民,确保权属信息的真实可靠,则实现房产档案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在当前新时期,加快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与当前房地产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目前在我国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宏观经济发展及调控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其责任越来越重。随着房产档案利用率的增加,房产档案被查询、翻阅及复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就导致档案原件的寿命在不断的减少,在利用过程中所给档案材料所带来的各种损伤不可避免,所以为了实现对房产档案原始资料的有效的保护,确保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前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三)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

目前各个房产档案管理部门,其房产档案的库藏量都十分巨大,这就导致在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不能短期内就能全部完成,这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其不仅需要建立与纸质档案一致并同步更新的电子文件复本,而且还需要构建具有超大存贮能力的房产权属电子档案数据库,在进行房产交易、抵押和登记发证业务过程中还需要支持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生成、电子化查询及调阅工作,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房产档案电子化查询的需求。推动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艰巨性,所以需要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规范和创新,确保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二、搭建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

(一)加快房产档案信息采集平台建设

为稳妥做好档案资料物理形态,符合信息化环境和目标的转化,目前数字房产管理共享系统得以开发应用,这是一套能够充分体现房产档案原貌的数据采集整理、扫描录入的数字房产管理共享系统,通过整理录入至系统内,将实体档案案卷利用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扫描,对历史久远、不宜扫描的纸张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形成图像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建立电子影像档案。实现图档有机结合,使档案信息组织形式发生本质变化,由原先的纸张上顺序的、线形的方式转变为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使档案“数据仓库”丰实起来。

(二)稳步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存储处理平台建设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因为数据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资源之所在。数字房产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分三层体系架构,分别建立产权产籍综合业务数据库、实物影像数据库、政务综合数据库及图形数据库。房产档案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码成像技术,采用数码影像为基础的全数字化档案管理、集中管理体系下的档案网络化管理手段,实现档案影像信息共享,无纸化的办公体系。把档案管理所有业务全部纳入了微机管理,系统采用简洁的单窗口方式,人性化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易于档案工作人员更能轻松地掌握和维护。

(三)严密布局房产档案信息传输平台建设

建立基于internet的局域网,局域网使计算机把各科室紧密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各业务管理环节及管理要素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相互协作及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无阻碍传输,利用业已建立起来的房产档案信息库,进行档案的编目、标引,建立自动检索系统,由计算机辅助进行档案的接收、存储、整理、鉴定、库房管理、借阅利用、统计等,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建立局域网时,我们充分考虑了网络速度、保密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等多方面的因素,构建牢密的计算机安全保障机制框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切实做好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篇3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逐年扩大。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在建)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由此产生的住房保障档案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住房保障档案信息进行保管和利用,不断提高住房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住房保障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住房保障工作效率,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市住房保障档案现状要求信息化管理

住房保障档案是指在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或者依法取得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主要包括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和住房保障房源档案。按照住房保障对象档案“一户一档”,住房保障房源档案“一套一档”的原则,共整理归档住房保障档案一万余份。随着保障性住房的逐年增多,保障性住房档案也越来越多,仅2013年新增各类住房保障档案2000余份,已有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住房保障档案利用的复杂化、多样化和及时性要求,因此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迫在眉睫。

二、住房保障档案自身特点要求信息化管理

(一)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动态性

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方式决定了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由于保障对象家庭收入、财产、住房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不断变化,为加强监督管理,住房保障机构需定期对住户情况进行年检,并更新档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障能力,申请和保障标准不断调整;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住房保障形式和制度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等,只有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把这些动态性的资料记录下来,完整的归档。因此,住房保障档案的动态性要求对其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实用性

保障性住房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准入门槛的设定、申请材料的判定、申请人资格的审查、退出机制的完善等都需要一连串的档案数据作为依据。保障性住房在发生产权变更、产权纠纷、住房拆迁、住房改变用途等情况时,都需要查询住房保障档案,因而,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实现保障性住房档案的信息化工作,能够避免实体档案的损坏或丢失,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住房保障档案的实用性要求对其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关联性

住房保障档案具有关联性的特点。住房保障档案的关联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同一批保障性住房房源档案共用一套或几套原始材料,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二是由于存在价格补差、产权变更等情况,同一权利人的住房资料可能存在于多份档案中;三是保障性住房届满进入二、三级市场后,将产生新的房地产权属档案。住房保障档案的关联性会造成住房保障档案中多套房屋共用一套公用资料、同一个权利人的住房资料也可能存在于多份档案中的现象,只有通过信息化技术才能将各类材料建立起关联,从而系统、准确地反映房屋的状况。因此,住房保障档案的关联性要求对其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对我市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住房保障档案特点,确定档案内容。

根据《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及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实际,住房保障档案具体内容初定如下:

1、住房保障对象档案,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住房状况和收入、财产状况证明;审核材料:包括审核表,审核部门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审核记录;实施保障材料:包括轮候记录、实施保障通知书、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买卖合同、货币补贴协议等相关材料;动态管理材料:包括对住房保障对象基本情况和住房、收入、财产状况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核材料,变更或者终止保障等动态变更材料。

2、住房保障房源档案,情况材料:包括房屋来源和权属证明材料,房屋地址、所属项目或者小区名称、保障性住房类别、房号、户型、面积等情况记录材料;使用管理情况材料:包括房屋承租人、租赁期限、租金标准、租金收缴,房屋购置人、购置价格、产权份额,租售转换、上市交易,房屋入住、退出交接手续等情况记录材料。

(二)开发专用软件,加强档案数字化加工。

目前我市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仍使用市档案局统一要求的《永乐文档一体化通用软件》,电子档案以Excel条录形式展现,实际查找仍需翻阅纸质档案,给档案的查阅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急需更新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保障性住房档案的数字化按处理方式主要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和音频视频资料数字化。对于普通的纸质档案,可利用扫描仪进行处理;对于音频视频档案,可通过模数转换软件将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息。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效率、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工作新理念,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侧重于具体的档案实体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档案管理工作若仍停留在“以纸质档案为主”的状态下,仅仅侧重于具体的档案实体管理,则与时代的要求及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2.信息处理设备软硬件更新不足

由于信息处理设备软硬件的更新不足,档案信息资源的格式相容性不够高,一些电子文件得不到适当处理,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数据库建设不够立体,有的仅限于数字化录入和归档,信息资源分散,检索途径单一,势必影响工作效率。

3.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隐患

信息时代下,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黑客及病毒的威胁,如果不及时提高安全意识,疏于管理,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档案数据的丢失、档案资料遭到非法访问等。

4.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全部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更新,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关于改进措施的建议

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加以改进。如何采取改进措施,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是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的新课题。以下是关于改进措施的一些建议:

1.积极推进档案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的数据不断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当采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朝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档案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转变。积极推进档案管理模式转变,推进档案管理以手工为主的传统手段,向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管理手段过渡。

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以纸质档案为主”的状态,仅仅侧重于具体的档案实体管理。要结合具体需求和信息化发展要求,积极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将档案管理与电子化、信息化紧密结合,要从档案的形成到归档处理都有效使用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2.进行信息处理设备软硬件更新

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进行信息处理设备软硬件更新。

建立更为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其更加适应信息化的需要。着力于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容,丰富检索手段,改善检索效果,档案信息能够迅速自动完成登记、汇编、检索、补充等多项工作。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平台,各个不同科室的档案人员也能够在安全登录相应的用户名之后,进入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档案信息数据的调用也更加方便,不仅为档案信息的使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还使档案信息使用率得到提高。

在档案存储设备的选用方面,做到及时升级更新,保持硬件设备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更加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同时,加强行业及部门间的沟通,积极促进实现彼此的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通过对信息处理设备软硬件更新,加强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优化管理过程和管理体系。积极改变原本局部的、封闭的信息资源,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达到充分、合理、安全地为档案服务利用,改善了档案管理过程,档案利用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3.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保障

遵循严格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安全的原则,强化安全防范过程。

制定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守则,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守住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注重软硬件日常安全管理,制定实施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制度。管理人员及时通过相应的管理平台,针对所上传的数据来掌握当前设备运行的状态,并且对各项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客观。在加强软硬件的日常维护管理当中,充分做好数据保护、备份、更新工作,保障软硬件安全运行,消除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隐患。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技能

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需要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与知识结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技能。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同时也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

档案管理人员应培养和增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更新观念,充实信息化技术知识,提升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档案管理工作等各个环节,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继续坚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有计划地选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鼓励档案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增强信息化管理技能。

继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保持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档案学术研究与档案业务探讨。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探讨档案管理工作,理论指导实践,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深化学术交流,使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规定、新理念、新技能,保持思想理念和管理技能的与时俱进。鼓励档案人员发扬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加强档案理论研究。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认清自身素质与新形势对档案工作需要的差距,坚持积极探索、学习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结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发现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做到积极改进,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篇5

摘要: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大趋势。文章分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为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机遇,从地方院校特点出发,指出了当前地方院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重点和对策。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大趋势。文章分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为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机遇,从地方院校特点出发,指出了当前地方院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重点和对策。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化 地方院校 共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和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新的发展引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信息化为传统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

长久以来,提到档案管理,往往使人联想到档案室、档案橱、档案袋、文件夹,与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搭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给传统档案管理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通俗地讲,就是在档案管理的入档、保存、查询、利用等各个环节,运用现代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方便、快捷、安全地处理、管理、开发利用的过程。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占用空间小、对保存环境要求低、不易损毁、存储方便、查询快捷、易于复制、利于传播、方便共享的优点,通过计算机、服务器就能存储海量的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介质档案,给传统档案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1.改进储存保管方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管期限。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储存、保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也是有效补充。它能避免传统档案保管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的弊端,如受潮、虫蛀、灾害风险等,也能杜绝因档案反复查询、借阅等容易造成的遗失、损坏等隐患。原始档案与数字档案相结合,甚至根据保管时效、重要性等选择只保存数字档案,将大幅度节省档案保管场馆与经费,为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

2.方便查询、复制,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通过提供佐证和相关资料,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决策的科学化,而且能为相关领域的调研分析、文献研究提供研究对象和证据资料。尤其应该指出的是,随着对档案的开发利用,随着档案信息共享的提升,“死档案”变成“活数据”,其重要性将获得极大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将极大地方便档案的检索查询、复制引用,从而使档案的信息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在线检索、联网共享将使档案功能产生质的提升。孤立的档案资料,经过信息化的处理手段,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成线成网,实现联网共享,将在大数据、云计算等背景与平台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档案工作和档案功能产生质的飞跃,其重要性将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步显现。

二、地方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主力军,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地方院校都占全国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但与全国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院校在办学条件、经济实力、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难以适应信息化需求。

1.重视程度不够。受办学条件、资金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地方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起点低,底子薄,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档案馆藏面积不足,设备陈旧,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的档案管理仅限于人事档案的保管和公文的保存,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无从谈起。

2.投入不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需要经济实力作为支撑。部分地方院校因为扩招和新校区建设,负债累累,有限的财力被优先用于保障教学、科研,作为小配角的档案管理自然投入不足,限制了场馆建设、信息化设备投入、人才引进和培养。

3.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首先是受管理体制及缺乏标准化的限制,档案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实现校内联网、共享;其次是档案管理以传统方式为主、原始档案为主,多数未经过数字化处理,不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再次是即使经过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往往不能实现在线查询检索,未与社会联网,没有实现共享,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效能。另外,地方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协调、标准规范相对滞后、管理人员素质不平衡的问题,不适应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加强地方院校档案管理的重点和对策

加强地方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立足院校实际,根据本校的经济实力和工作基础,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逐步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纸质档案管理。首先从思想上重视档案工作,提高对档案信息价值的认识,逐步完善档案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其次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档案标准化建设,按统一标准,及时做好相关档案的入档、采集、保管,把分散在各部门、各院系的档案集中管理;另外,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很长时间内纸质档案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特有的法律效力及原始凭证性质非电子档案能够替代,不能因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趋势而忽视纸质档案的管理。

2.加大信息化投入,强化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档案的收集、归档。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投入,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逐步开展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信息化处理,实现纸质文件、照片图纸、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同时,重视对电子档案、电子文件的采集、归档工作,发挥电子方案方便检索、存储、复制、传播的优势,作为纸质档案的有效补充。

3.逐步创造条件,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通过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库建设,利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校内查询、检索、共享。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权限、安全通信等手段,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和在线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4.突出院校特色,提高档案信息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度。无论是综合性院校还是专业院校,虽然发展水平不同,办学历史有长短之分,但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在办学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育了自己的重点学科和培养方向。发挥本校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做好有特色、本校特有档案的管理工作,如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历史名人、校史沿革等档案管理,能发挥档案的独特价值,为学校的发展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俞志华,王军宁.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78-81

[ 2 ] 孙桂秀.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J ] . 科技信息,2007(35):481-482

[ 3 ] 郭鸿雁. 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J ] . 商丘职业学院学报,2012,11(4):119-120

[4]高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5):184-185

篇6

整改工作完成情况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第4项(序号8)反馈意见指出,“菏泽市监管不严,规划手续不全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工艺的成武中远化工有限公司,在未经任何整改的情况下仍在正常生产”。收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销号责任,经排查我市不存在此类问题。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2020年7月,日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2020年日照市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日工信函[2020]41号),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条目规定的要求,通过完善能耗、环保、质量、技术、安全综合标准体系,实施综合标准评价,并严格常态化执法,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推出。

(二)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日照市蓝天保卫战攻坚方案><日照市碧水保卫战攻坚方案>《日照市净土保卫战攻坚方案><日照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攻坚方案>的通知》(日办发〔2020〕9号)要求和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会议精神,为做好我市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本着“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工作力度,明确淘汰清单,组织区县工信部门迅速对需要淘汰的工业炉窑及炉膛直径3米(不含)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展开排查摸底工作。经排查,拆除3台自制工业炉窑、34户砖瓦轮窑企业37支轮窑,并在省工信厅网站公示。

(三)对落后工艺装备退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先后到长岭镇建材缸瓦厂、宏进缸瓦厂、宏开缸瓦厂、小店镇沂蒙瓦厂、福星瓦厂等企业现场查看砖瓦轮窑拆除情况,做好“回头看”,确保落后产能彻底退出。

(四)扎实做好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技术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先进制造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施新一轮高质量工业技改行动计划。2020年1—12月,日照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2.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8.2%,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43个,当年完成投资突破150亿元。钢铁及配套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产业投资增幅有较大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会同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坚决做好相关领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同时,结合2021年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全市工作方案,持续做好该项工作推进落实。

 

 

篇7

一、财务稽核是深化财务实时管控的有效途径

1.着力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从五个方面加强市县公司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一是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明晰预算职责,提高预算精度;三是抓实资金对账,确保账实相符;四是注重业务协同,落实财税政策。五是严格投资分析,提高资产有效性。

2.提高市县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成效。针对财务实时管控中各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发现内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控制薄弱环节,采取有较强针对性的内控手段,提高控制能力,改善控制效果。

3.依托财务稽核,着力夯实管理基础。一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账卡物一致性、转资及时性、期末银行未达账等会计基础工作逐项进行规范。二是规范会计核算。对转资及时性、成本费用列支合规性、往来款清理等会计核算逐项进行规范。三是落实财税政策。对营业收费、电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逐项进行落实。

二、推进财务稽核的三个统一,深化实时管控

改变稽核的组织方式,财务稽核由县公司上移至市公司开展落实,重点抓好三个统一,以提高稽核成效。

1.统一组织。一是稽核工作市公司组织开展。市公司在分析省公司通报的财务实时管控情况的基础上,分月组织开展市县公司财务稽核工作,轮流交换稽核主题。二是财务稽核上下形成合力。提高稽核的独立性,实行在线稽核与线下访谈结合,减少稽核过程干扰,上下达成稽核共识,较快形成合力。

2.统一实施。一是制定方案。编制稽核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内容,确定实施重点。二是重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统筹考虑人员配置、重点工作安排以及工学矛盾,在市公司本部安排专门的工作场地,为统一稽核提供各方面条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是稽核工作全面覆盖、突出重点。

3.统一稽核标准。一是确定工作标准。在制定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稽核事项明确稽核要点、抽样数量,明确质量标准。二是严格复核。实行稽核记录二级复核(组长、专责复核)、稽核报告三级复核制(组长、专责、部门主任复核)。三是工作形成闭环。明确工作流程,形成准备、实施、报告、评价、改进完整的工作环节,按流程逐项开展落实到位。

三、推动稽核与内控实现有效融合,挖掘内控缺陷

1.稽核与内控实现有效融合。一是形成完整的稽核内控流程。形成了流程节点清晰的稽核内控流程,完整地体现了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考核监督五要素。二是形成了市县查、改、评、控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内控在问题稽核的查、改基础上,深入评、控,管理的深度、广度都得拓展。三是稽核与内控相互促进。稽核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成果相互利用,共同堵塞漏洞,规范管理。

2.密切业财融合,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深化前端业务环节问题根源追踪和彻底解决,按月开展内控自评价工作,以流程为载体,以风险点为关键进行全业务链缺陷查找。

四、今后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1.以信息化手段强化财务实时全过程管控。围绕基本经济指标和核心业务,继续完善财务实时管控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县市公司经济业务的指标值变化监控,完善分析与预警功能的模块建设,切实做到对偏离目标值的指标实时预警。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第三条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及节能新技术发展等情况,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将根据重点用能行业特点制定下发相关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支持范围、技术要求等内容。

第五条申请享受补助资金支持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

(二)项目已经审批、核准或备案;

(三)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四)符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其他要求。

已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资金支持的项目,补助资金不再支持。

第六条补助标准原则上根据示范项目投资规模并综合考虑节能效果、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由企业提出资金申请报告,按属地原则报项目所在地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企业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省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汇总,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九条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上报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确定支持项目和补助资金。

第十条财政部将补助资金预算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并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补助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督促示范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效果。

第十二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的地方,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追回相关项目的补助资金,责令地方财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整改,并视情况对相关省份给予一定处罚。

第十三条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国发〔2010〕23、〔2011〕11号和鲁政发〔2010〕77号文件精神,以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立足点,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通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在全市工贸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实现安全达标;2015年底前,所有工贸企业实现安全达标。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一般事故隐患能够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

(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较大以上事故明显下降,各类伤亡事故不断下降,2015年工贸企业事故总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12.5%以上,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三、工作步骤

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

各县区安监局要摸清本县区工贸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数量、规模、种类、从业人员、生产工艺和安全管理等,并根据全市工贸企业安全达标的整体部署,制定本县区“规模以上工贸企业2013年底前达标、所有工贸企业2015年底前达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和工作保障措施。要做好宣传、动员、部署工作,使广大工贸企业了解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工作任务,督促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对照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评定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各县区已达标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的创建达标工作。

请各县区安监局于2011年8月4日前将本县区工贸企业达标工作方案报市安监局(方案要包括本县区工贸企业总数、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标工作计划安排等)。

第二阶段: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达标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要全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成自评工作,并提出复评申请。安监部门要集中力量组织对提出复评申请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到2012年底,要力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有50%以上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到2013年底,要确保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第三阶段:工贸企业全部达标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

所有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对照相关评定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在2015年底前,所有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全部实现安全达标。

四、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评定标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经了轧钢、冶金焦化、烧结球团、铁合金、氧化铝、电解铝、水泥企业评定标准,2011年底前还将陆续制修订并颁布实施炼铁、炼钢、冶金煤气、有色重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延压加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制造、造纸、家具、白酒、啤酒、乳制品、食品、纺织、烟草、商业、现代物流商贸等评定标准。对于国家安监总局已制订或即将制订的评定标准,各县区要严格执行。

对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尚未制订评定标准的行业(领域),原则上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和省局制订公布的评定标准执行。

(二)严格考评工作程序

考评程序主要包括:企业自评和申请,现场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安监部门进行审核公告,安监部门或评审组织单位颁发证书和牌匾。

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审核公告;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由省安监局审核公告;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由市安监局审核公告。

(三)认真确定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组织单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评审组织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二级、三级评审组织单位由省安监局确定,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单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二级、三级评审单位,由省安监局审查确定,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后,予以公布。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可自主选择评审单位开展评审工作。

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安全评价(咨询)机构等单位的作用,原则上具备相关资质和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成为评审单位。

(四)加强考评管理

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严格考评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规范考评工作,严把考评质量关。对于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评审单位,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取消评审资格。

(五)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法规、标准的宣贯培训。安监部门和广大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贯培训工作列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以培训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企业培训。安监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关键问题。企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基层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岗位达标。

(六)树立典型示范

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在每个行业树立典型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各县区已有达标企业,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我市有效开展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树立标杆和样板。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安监局设立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区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集中精力抓好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带动其他各项安全监管工作。

(二)积极推进达标建设

各县区要按照达标工作方案的安排和要求,指导和督促企业、评审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评审工作,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质量,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或聘请熟悉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单位或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对照相关评定标准,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查找隐患和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确保企业通过自评达到评定标准的要求,并依照有关规定向安监部门申报。已达标的企业,要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做到持续改进和升级,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基础、基层抓起,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作用,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杜绝“三违”行为,实现岗位达标,以岗位达标推动企业达标。

(三)加强检查指导

一是结合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工作方案的落实,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度,及时掌握达标进展情况,提高达标进度和质量。

二是通过举办宣贯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深入企业宣传辅导、答疑解惑,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新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

三是适时组织召开不同形式、层次、行业和区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专题座谈会,交流经验,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分类指导,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四)建立和落实约束、激励机制

一是要把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并作为对各县区政府及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依法推动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安全达标与安全行政许可、监管频次和行政处罚等挂钩,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安全监管促进安全达标。

二是要结合各县区实际,建立和落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激励机制等政策措施,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项目立项审批(核准)、采购招投标、保险费率、融资贷款、信贷信用等级评定、现代管理企业评定、劳模评选和企业申报上市、上市公司增发等涉及企业利益和企业荣誉的事项挂钩,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监管执法、评优评先、奖惩考核、事故处理及“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区别对待达标企业和未达标企业,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五)加强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加强对工作进展的实时管理,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动态信息,提高考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区安监局每季度末要向市安监局报送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向市安监局报送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信息。

(六)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

一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思想内涵、目的意义的宣传,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10

关于对工业企业料堆场督导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积极防治扬尘污染,根据市工信局及省工信厅《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料堆场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成立了工业料堆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料堆场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通知要求,我们对县内主要企业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

我县有三家铸造企业,现已全部改用电炉,没有煤堆,并且这三家企业早在两个月前就都已经停产,暂时没有露天材料存放。

鑫珠陶瓷的煤及石料都是入库存放,符合省工业企业料堆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负责人表示,要严格按照《河北省工业企业料堆场监督管理办》完善料堆管理,没有配备的设施会尽快配齐。

至信化工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是PVC树脂、氢氢氧化钾,经检查都已入库存放,库存很少,公司已停产一个多月,没有散放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