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11:5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工作方案

篇1

一、公务员培训

(一)培训内容

1、把弘扬公务员精神贯穿培训工作始终。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其品行、作风和能力直接影响小康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素质的灵魂,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32字公务员精神。通过培训就是要造就一支具有公务员精神的公务员队伍。

2、抓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培训,使广大公务员知晓《公务员法》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奖励制度、惩戒制度、辞职辞退制度和保障制度。

3、把公务员通用能力和行为规范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4、按照省上要求,抓好公共管理之《公共经济》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试工作,9月15日前完成。

(二)培训方式

市县分级负责。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市级机关科级干部的培训,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培训由各部门负责实施。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一)培训内容

1、认真实施“653工程”。国家提出年起,用6年时间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5个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重点培训300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按照国家“653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尤其要抓好现代管理、职业道德、信息技术、最新科学理论、创新能力等公共科目的知识培训,。

3、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训。

(二)培训方式

按照属地管理,市县分级负责。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全市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市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专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市卫生局、市教育局负责其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区(市、县)人事局负责本下去中级及一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集中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之一。经组织安排,事前向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到基层、生产第一线提高技术服务、参加“三下乡”活动的,事后报人事行政部门确认,也可以计入当年继续教育学时。

每年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80时学时。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成绩登记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作为年度考核和技术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培训管理者及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者先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培训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本局选送一批学历高、业务精的干部出去学习,拓展领域,更新知识,充实师资库,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四、规范培训管理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省、佳市关于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以探索社会工作制度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为目的,以岗位需求为取向,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发展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自愿者服务、群众受益”的运行机制,推动我市各项事业科学跨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试点探索、三年打开局面、五年初见成效”的总体思路,整合各类资源,组建社工队伍,开展社工培训,争取在社工持证上岗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制度和社会工作激励机制,完成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等工作任务,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我市社会工作的开展。

三、试点范围

在社区管委会和中心敬老院建立试点,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四、试点内容

(一)科学设置岗位,优化配置人才。结合本单位社会工作实际和从业人员的现状,科学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制定岗位标准,确定任职资格。一是内部转任。注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通过内部交流,把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熟悉热爱社会工作的人员转到社工岗位上来。二是公开招聘。对从业人员不足的社工领域,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到社工岗位上来。三是“义工”补充。建立健全义工招募、建档、培训、表彰和激励机制,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模式,构建起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机制。

(二)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培训基地。社会工作在我市是一个新生事物,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为此,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社工队伍,提高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一是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培训,举办社会工作知识专题讲座,造就一批既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悉本职工作业务,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二是广泛发动相关干部职工以及社区的从业人员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初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人才。三是以职业技术学校为基地,鼓励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在职进修,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社工作用。从基础抓起,从身边事做起,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需要帮助的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领域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5月)。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安排试点工作。深入基层,了解从事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人员的状况,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实施方案,下发有关单位,并上报佳市民政局。

(二)实施阶段(2011年6月-11月)。根据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组织人员开展社会工作的知识培训,参加全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制度。

(三)总结阶段(2011年12月底前)。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不足,提出下步工作计划,并形成书面材料报佳市民政局,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工作经费,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尽快开展社会工作。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主动支持、关心社会工作人才开展工作,为他们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试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决定成立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民政局(敬老院、殡仪馆)、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局、市政工程处、园林处)、社区管委会、安监局、教育体育局、文广新局、卫生局(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残联、公安局、司法局、妇联、团市委、职教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行政服务中心、计生局、各乡镇政府。

(二)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对从业人员不足的社工领域,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到社工岗位上来。通过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对社会工作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专业水平考试,制定落实激励机制,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培训和登记管理工作,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的社工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各项福利待遇,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篇3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训提高,转移输出,回引创业”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农民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用得着、能赚钱的适用技能培训,确保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2.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年龄、务工需求等分别进行摸底统计,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3.坚持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办班、发放学习资料、广播、板报等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就地就近方便群众。

4.坚持适应市场,注重引导的原则。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订单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跟踪维权等服务。

(三)工作目标。2010年,选择马树镇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试点,实现每户农户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全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计划培训3000人次,其中,务工技能培训730人次,确保有280人以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务工引导性培训1360人次,经营能人、种养业能手培训910人次。

二、培训时间、内容与方式

(一)培训时间。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1日。

(二)培训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年满16周岁至5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木工、支砌工、缝纫、电工、家政、烹饪、机修、电焊、刺绣、竹艺编织、水晶玻璃工艺加工等各种务工技能培训。同时,着力抓好经营能人、种养业带头人的适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按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目的,增强夜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就近组织农民集中在乡村夜校开展务工培训,培训后建立完善培训就业台帐。

(四)教材编写。培训教材由参与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按农民所需的技能培训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编写后,由县人力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定稿,培训时做到培训人员人手1册。

(五)课程设置。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时,力争使每一位参学人员学懂、学会、能运用;发放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应不少于20天,其中,理论知识占1/3,实践操作占2/3;经营能手、种养业能人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六)《职业资格证》发放。由培训机构自主选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组织考评考核,发给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县人力办要监督鉴定发证整个过程,确保鉴定发证真实有效。

三、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2010年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共投入资金66万元,其中,整合中央和省级培训资金5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0万元,县级按10%的比例配套6万元工作经费。

(二)资金使用。培训经费按照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省、市投入的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培训补助,开支教师授课费、培训耗材费、技能鉴定费等,县级配套经费主要用于夜校培训工作经费。

(三)资金管理。夜校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培训资金要培训一期结算一期,确保让老百姓受益。教师授课费以期为单位,有乡村两级证明、县人力办检查验收证明,方可报账支付。培训耗材的采购由县财政局、人力办、马树镇分别抽人组成询价采购小组,统一采购,建立夜校培训物资采购表。夜校试点培训任务完成后,由县审计局进行审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2010年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是市政府在市人大二届六次全会上向与会人大代表承诺办理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各相关部门和马树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夜校培训的资金、师资、设备、人员到位,力求举办一期、成功一期,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县人力办要负责师资到位,做好市场订单、跟踪问效和维权服务等工作,每月向市人力办报送夜校培训工作情况。镇、村两级要切实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不同工种、不同专业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转移输送等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取得实效。

篇4

一、工作目标

实现初步普及普通话,要做到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全局同志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局主要工作用语和服务用语。实现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文字政策和文字应用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使用字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各类公示牌要文字规范、字型完整。

二、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局机关各科室、区人才服务中心。

三、评估内容及要求

评估内容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工作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具体要求见《武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四、评估结论及考核标准

评估结论分为先进、达标、不达标三种。

基础性指标中的制约性指标全部达标,非制约性指标得分达到80,且鼓励性指标得分达到50的为“先进”;制约性指标全部达标,非制约性指标得分达到70,鼓励性指标得分在50以下为“达标”;制约性指标任一项未达标,或非制约性指标得分在70以下为“不达标”。

五、评估规程及操作办法

(一)自评整改(20__年9月30日以前)

1、动员部署。通过全局动员部署,使全局同志了解和掌握国家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和评估检查的有关要求,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相应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落实责任分工。

2、向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报局评估实施方案。

3、自查整改。对照《武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进行自我检查评估,按要求逐步改进工作,提高全局对语言文字的管理水平和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

4、在自评整改的同时,按照《武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资料建档说明》及《评估资料建档参考目录》的要求建好资料档案。

5、以文件形式向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交评估申请及自评报告(9月30日以前)。

(二)接受常态评估(10月底以前)

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我局自评整改工作符合要求,通知我局进行“常态评估”,我局接受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不定期随机检查评估。

(三)接受认定评估(11月20日以前)

在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我局具备接受认定评估条件后,按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定的评估时间及日程安排,接受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听介绍、查资料、访谈交流、实地检查与测评、汇总评分、分析总结以及集中反馈等认定评估。

(四)接受复评回访(12月20日以前)

认定评估结束后,对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提出的意见抓紧整改落实,以接受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应用以及资料的建档情况的复评回访。

篇5

一、社区工作人员

1、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包括经过法律程序选举当选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社区党支部(党委或党总支)书记、专职副书记和委员。

2、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

3、社区居委会、社区党支部(党委或党总支)班子实行交叉任职,职数根据社区规模控制,一般3000户以内职数为3—5名,3000户以上职数为5—7名。确因工作需要,社区可聘请社区工作人员和工勤人员,但必须经街道、乡、镇批准,报区民政局备案。

4、社区工作人员分为组织下派人员、单位委派人员、“两保”兼职人员和专业社区工作人员四类。前三类人员的工资、奖金和三项保险的公费部分由派出单位和原渠道负责解决,工资、奖金低于专业社区工作人员的部分在社区经费中统筹解决。专业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标准为主任、书记不低于1300元/月,副主任、副书记不低于1200元/月,委员不低于1100元/月,同时必须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其工资和三项保险公费部分在社区经费中统筹解决。

5、社区工作人员奖金以岗位责任轻重、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年限等为依据,可在100元/月至300元/月之间拉开一定档次,在社区经费中列支。

二、社区工作经费

6、从年元月起,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财政对现有的社区分别按每个社区每年平均工作经费4万元、6万元、4万元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

7、各街道、乡、镇应根据区民政局核定的社区个数,按每个社区每年平均14万元的资金总额对各社区进行统筹安排,列入财政预算,并负责落实到位。年终,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将对社区经费到位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三、社区财务管理

8、社区经费实行“自主管理,集中核算,逐笔审批,定期审计”的管理办法,由社区自主管理使用,街道、乡、镇财政所集中核算,由社区报帐。

9、社区经费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街道、乡、镇设立独立的社区经费帐户,市、区和本级负担的经费以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社区的专项资金、各类拨款、赞助经费均由此帐户存储拨付。每个社区独立核算,确保经费到社区专款专用。社区经费实行半年度和年终两次拨付方式。

10、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开支必须坚持社区居委会主任“一支笔”签字审批制,重大项目开支和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实行社区居委会集体决策,社区民主理财小组监督,2000元以上的资金使用必须向街道、乡、镇报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工程、大宗办公用品采购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

11、街道、乡、镇要确保本级负担的社区经费足额到位,区有关部门将对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区对街道、乡、镇年度绩效考核。

12、街道、乡、镇内审计站对所属社区居委会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审计,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对社区经费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审计。

四、其他事项

13、村改社区后社区工作人员是否执行本办法第3条规定的工资标准由街道、乡、镇按程序决定。

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保健意识,预防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发生。

二、体检对象

县扶贫办登记在册的7-64周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按患慢病情况分为两组,执行分组健康体检标准:

(一)一般人群:县扶贫办登记在册的7-64周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非慢病患者;

(二)慢病人群:县扶贫办登记在册的7-64周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慢病患者。

三、体检项目和费用

(一)一般人群体检项目

1、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

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

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

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

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3、健康指导。告知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4、30岁以下人群可以不检查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项目。

(二)慢病人群体检项目

1、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

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

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

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

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头颅CT、胸片。

3、健康指导。告知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三)体检费用

体检费用按照慢病人群300元/人,一般人群100元/人的标准执行。

四、体检地点

(一)城区三个街道低收入人口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由卫计中心统一组织医院安排体检;

(二)各乡镇低收入人口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由卫计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原则上在所在地乡镇医院进行体检。

五、体检时间

(一)宣传发动:2021年6月31日-7月31日

(二)组织体检:2021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

六、体检流程

(一)县卫健局健康扶贫办公室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名单,发放至各乡镇(街道)卫计中心和乡镇医院。

(二)各乡镇(街道)卫计中心根据名单,通知体检对象在指定时间携带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健康体检;

(三)体检前,对未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体检对象要现场建档。

(四)体检结束后,各医院将低收入人口体检反馈报告交卫计中心,由卫计中心统一反馈至低收入农户;

(五)各医院将体检结果归集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由健康团队根据体检结果对体检对象进行健康指导。

七、部门职责

(一)县卫健局健康扶贫办公室(医政医管科)负责健康体检工作的统筹组织和督导检查工作;

(二)乡镇(街道)卫计中心负责统筹组织辖区内健康体检工作。乡镇(街道)卫计中心主任为辖区内健康体检第一责任人。各卫计中心负责辖区内健康体检宣传发动,通知体检对象在规定时间携带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安排好村卫生室现场体检、乡镇医院同村卫生室衔接以及健康扶贫档案建立工作。

篇7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框架下,加快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行公共服务,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以数据建设为核心,以工资管理为基础,建设“进、管、出”全程信息化、部门联动、公共服务的全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努力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原则。全市统一建设,实行市级集中,统一软件、统一网络、统一流程、统一标准,反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

坚持一体化原则。整合人事管理资源,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反对独立系统、信息孤岛;

坚持共享协同原则。实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健全业务流程,反对条块分割、业务独立;

坚持流程优化原则。以信息化引领管理方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反对僵化固化、一成不变;

坚持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行网上服务,搞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2014年10月底前完成数据建设并实现与省联网,同时完成基层网络建设,全面上线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年底前完成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测试,在2015年上半年逐步上线,基本实现人事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和办理。下半年实施信息系统改造升级,搞好业务流程调整和优化。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先独立运行,运行平稳后在2015年下半年并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完善共享协同机制,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

二、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框架下,紧密结合人事管理实际,以计划管理为导向,突出“职位”和“岗位”在人事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以人员基本信息为载体,以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为双核中控,以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人员调配、安置为四轮驱动,以工资管理为核心动力,以业务管理为能量循环传导,强化协调配合和业务联动,实现人事管理与社保、就业、仲裁、监察等业务的共享协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的整体优势。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人社部门审批三层架构开发网络版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单位和主管部门使用系统单位端办理业务报送和审核,人社部门使用系统中心端办理业务审批、确认,实现人事业务网络化管理。

(一)数据库建设(2014年10月底前)。

按照统一的数据指标体系,以工资管理系统为基础建设市级集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基础数据库。

各县(区)按统一标准提取原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含历史业务数据),上报市人社局信息中心进行统一比对分析,将不规范数据列出清单,发给各县(区)进行整理。数据通过校验后,迁入一体化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库建设。各县(区)负责原工资管理系统数据的提取、上报和整理,市人社局负责数据校验、迁移和入库。对于数据质量差和无数据资源的县(区),要尽早搞好网络建设,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数据采集,确保按期完成数据建设。全省数据指标后,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补充采集,10月底前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数据库建设,并与省人社厅联网。

(二)工资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10月底前)。8月底前完成系统开发和本地化改造,市直和各县(区)分别于9月底前、10月底前上线应用。完成数据建设后及时启动一体化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均从网上办理人事业务。原系统需同步运行,并及时对原、新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待新系统运行平稳、通过验收后原系统即可停止运行。

工资管理系统上线后,与工资待遇有关的人事业务,经人社部门职能科室审批、单位网上申报、主管部门网上审核后,工资科负责网上审批确认。以后随着其他人事管理系统模块的上线,逐步将网上审批权限分配到相应职能科室,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

(三)网络建设(9月底前)。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对VPN网络及安全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支持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网VPN方式与市数据中心联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在9月底前向市人社局信息中心申请机关事业单位用户注册,完成机关事业单位联网和授权应用。年底前对机关事业单位实施电子证书注册,签发“人社系统UK”,从明年1月1日起将系统调整为UK登录模式,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四)其他系统开发、应用(年底前完成开发,明年上半年应用)。

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发人事计划管理、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调配管理、安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业务系统模块。年底前完成开发和本地化改造,2015年上半年逐步上线应用。各牵头科室制定工作方案,搞好业务数据采集,建立业务流程,组织全市统一应用。

(五)运行机制和统一业务平台建设(2015年下半年)。

1、系统改造升级和业务流程优化。各职能科室牵头搞好业务调研,对信息系统提出本地化需求,经统一论证后实施本地化改造升级。通过各项业务信息共享和一体化机制,统筹推进信息系统的网上业务管理,实现流程再造,改进管理方式,规范业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内部各人事管理业务机构之间的协作联动,确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进人计划管理、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调配、安置、工资审核等各项人事管理业务中,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2、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基本平稳后,通过实施数据和系统整合,并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与社会保险、公共就业、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业务的信息共享协同机制,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初步形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

3、建立部门共享机制。根据上级部署和部门联动的需要,及时完成工资系统与财政部门统发系统对接,为组织部门分配工资系统用户权限。随着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推进,逐步与组织、机构编制系统对接,建立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努力推进与组织、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作联动。

4、建立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制度,保障系统运行高效、安全和可持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市人社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协调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建设和技术培训。各职能科室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建设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纳入一体化,切实明确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相应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调研、开发需求、数据采集、流程建设、组织实施和推广应用工作。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关键问题和重要事项进行会商,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建立定期通报和会商机制,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加强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督导指导。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数据集中与系统集中、纵向集中与横向互动、系统集中与业务协同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市级集中”和“省级集中”。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纳入“金保工程二期”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搞好统一建设。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软件开发、设备购置、运行维护等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各县(区)要按标准配置信息化终端设备,保障人事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运行。

篇8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切实履行公务员主管部门法定职责,积极参与全市依法行政工作。逐步提高人事法治水平,持续推进人事依法行政,建立结构科学、主体合法、权责明确、程序严密的行政执法体制和严谨、高效、便捷的行政监督体制,确立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形成科学、民主、法治相统一的人事行政决策制度以及权力与责任挂钩的人事行政决策、运行机制,切实做到人事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各类人事争议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人事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或制裁,人才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全市人事系统尊重、崇尚和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全市依法行政工作

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实现执政为民的要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及市政府《意见》对公务员观念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充分认识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在加强市区政府依法行政中的能动作用,完善全市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强化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建设,提高全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同时,以政府人事部门的积极作为参与全市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等专项工作,推进市区政府依法行政。

(一)将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市“五五”普法规划,健全领导干部专题法制讲座和集中培训学法制度,建立市、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

责任处室:局教育培训与对外交流处牵头,公务员管理处配合。

工作目标:联系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大人事任免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明确有关制度规范并切实加以落实。

(二)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公务员学习《决定》,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明确其确定的主要任务,增强贯彻实施《决定》,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责任处室:局教育培训与对外交流处。

工作目标:联系市政府法制办明确有关制度规范并切实加以落实。

(三)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录用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制度,对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公务员,由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政府法制机构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保证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40小时的法律知识学习。

责任处室:局公务员管理处牵头,教育培训与对外交流处配合。

工作目标:联系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法制办明确有关制度规范并切实加以落实。

(四)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工作要求,为完善行政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选拔推荐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

责任处室: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工作目标: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有关工作要求选拔推荐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五)按照市政府法制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要求,参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对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调整执法权限,下移执法重心,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公务员管理问题,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提出政策意见和处理建议。

责任处室:局公务员管理处。

工作目标:履行公务员主管部门职责,按全市统一要求派人参加各项专题调研和专项改革工作,相应提出政策处理意见。

三、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人事依法行政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局公务员依法行政自觉性

《意见》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依法行政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要求各政府部门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深入学习《决定》和《意见》。对照《决定》对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分析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责任处室:

1、局人事处负责报告局党组组织局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决定》和《意见》;

2、局机关党委牵头、局政策法规处配合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全局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决定》和《意见》;

3、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落实人事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组织全市人事系统公务员学习《决定》和《意见》,总结我局依法行政情况并按规定上报市政府。

工作目标:购买学习辅导教材,组织集中学习,适度开展宣传。

(二)建立健全重大人事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研究制定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程序、听证、合法性审查以及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增强人事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力度,落实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处室:局办公室牵头,政策法规处和人事处配合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

工作目标:研究制发相关制度规范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完善人事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按照《*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和市政府统一要求,及时审查人事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做到人事行政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策规定,无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的现象发生,无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人事行政管理服务对象义务的现象发生。

建立人事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定期清理公布制度,对超过有效期的规范性文件,按规定程序宣布失效,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文件规定或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或废止。

责任处室: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局办公室及相关处室中心配合。

工作目标:发文落实人事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定期清理等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组织清理建国以来我局制发的人事行政规范性文件,汇总整理各处室中心初步意见,按照全市统一清理标准,提出清理审核意见,报经局领导审定后报市政府法制办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或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四)完善人事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政府人事部门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杜绝以收费、罚款等方式筹措行政执法经费的做法。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

责任处室:局办公室。

工作目标:明确制度规范落实政府要求,保证人事人才工作经费。同时,联系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落实人事行政处罚罚款收据和账户管理等事宜。

(五)严格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目前,涉及我局工作职责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湖北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市驻军干部随军家属工作安置办法》、《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等法规性文件。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政府人事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现象,做到既不越权又不失职,确保《公务员法》等人事人才政策法律法规得到正确有效执行。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侵害人才权益、扰乱人才市场秩序、影响人事人才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

责任处室:

1、局公务员处牵头,工资福利与退休管理处、教育培训与对外交流处、人事争议仲裁办配合,落实《公务员法》确定的各项制度规范;

2、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及其相关政策法规;

3、局政策法规处、人事争议仲裁办负责落实《劳动合同法》确定的有关制度规范;

4、局教育培训与对外交流处负责落实《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5、局流动调配处负责,人才服务中心配合落实《湖北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市驻军干部随军家属工作安置办法》;

6、市职改办牵头,局职称处、人事考试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审中心配合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7、工资福利与退休管理处负责落实《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工资福利与离退休管理政策法规;

8、市办、处、自主择业办、培训中心负责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管理办法》、《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法规;

9、局人事争议仲裁办负责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等人事争议仲裁法律规章政策性文件。

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起草相关制度规范,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各类人才合法权益,配合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机构、部门机构妥善处理人事行政复议、诉讼、仲裁以及事项。

(六)规范人事行政执法行为。

1、政府人事部门在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过程中,要遵循立案调查等法定程序,使用统一执法文书。对作出行政决定的事实、依据、理由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必须如实告知;

2、深化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梳理量化法律、法规、规章中有裁量幅度的人事行政许可条款,依法规范人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积极实施三步式执法程序,防范和化解人事行政争议;

3、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适时推行网格化行政执法方式,努力解决基层行政执法机构岗位不固定、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消除人事行政执法盲点和死角;

4、按照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记录,对不同市场主体实行分类动态管理,既严格执法、履行职责,又不执法扰民。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完善人事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

责任处室:局流动调配处。

工作目标:按全市统一部署不断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做到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

(七)加强内部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认真贯彻《*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定期梳理人事行政执法依据,明确岗位执法职责,切实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

2、建立健全人事行政执法质量评议考核机制,根据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推行动态量化考核并纳入政府绩效目标管理体系;

3、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责任人员,依照《*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予以严肃处理。

责任处室:

1、局人事处负责明确岗位职责事宜,并采取措施落实《*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2、局政策法规处负责梳理执法依据,起草人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指标体系,组织执法检查,并配合局人事处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工作目标:有安排,有总结,有落实,杜绝出现故意或重大过失违法执法行为。

(八)接受外部监督,树立和维护人事依法行政良好社会形象。

1、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的同时,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拓宽公众意见反映和诉求渠道;

2、完善人事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建立依法行政统计制度,定期对行政决策、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制宣传培训、政府法制组织体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总结并面向社会公布人事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3、依法受理处理人事案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公开程序,健全机制,加快人事政务网站及其信息的维护和更新;

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案,依法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责任处室:

1、局政策法规处牵头,各处室中心配合,落实依法行政统计、报告制度,依法受理处理人事行政复议案件,组织相关处室参加行政诉讼并履行行政诉讼判决裁定;

2、局办公室负责制定人事和人事行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面向社会公开,按规定办理人大、政协议提案,依法受理处理人事和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事项。

工作目标:规范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受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真调查依法处理投诉举报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市政府打造法治政府的决心。积极参与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是政府人事部门参与全市重大决策的渠道之一,持续推进人事依法行政更是建设法治人事,保障人事人才管理秩序,维护人才合法权益,优化人才环境的重要工作,是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贡献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全局同志高度重视积极作为。

篇9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统一印制的《瑞安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瑞安市37个乡(镇、街道)接种门诊从事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现状调查。

采用Epi Data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全市从事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共有106人,分布于37个乡(镇、街道)的54个接种门诊。

2.1性别、年龄分布

106人中,男性58人,女性48人,男女比例为1.21:1。年龄在30岁以下的17人,占16.04%;30~39岁的42人,占39.62%;40―49岁的31人,占29.25%;50~59岁的16人,占15.09%。

2.2职称分布

106人中无高级职称者;具有中级职称的1人,占0.94%;具有执业医师职称的29人,占27.36%;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36人,占33.97%;具有执业护士职称的7人,占6.60%;具有其他职称(药学)的4人,占3.77%;无任何技术职称的29人,占27.36%。

2.3学历分布

106人中,本科学历11人,占10.38%;专科49人,占46.23%;中专29人,占27.35%;高中及高中以下17人,占16.0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其所从事的预防接种工作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承担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而瑞安市尚有31.13%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执业资格尚未达到法定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资质要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较易发生接种差错事故。熊桂华等报道,69例护理差错中,发生差错的人员以综合素质低、低学历、低职称护士占大多数。因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接种工作人员的配备数量也尚未达到规定要求。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每万人口中必须配备1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瑞安市本地户籍总人口117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40万人,由于历史原因,工作人员的编制配备仅按照户籍人口标准配备,未考虑外来流动人口因素,人员编制数量尚未达到规定要求,造成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容易发生不规范操作和差错,存在发生接种安全事故的隐患。

为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队伍和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特提出如下建议:

①科学设置岗位数量,合理增加人员编制,按照实际服务人口数的万分之一的标准来配备工作人员,以满足完成免疫接种工作任务和保证安全接种工作的需要。

②积极创造条件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高层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低学历、低层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逐步改善层次结构。

③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对新增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医学或护理学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经专业机构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

篇10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失能高风险贫困老年人的信息进行核实核准,做好失能贫困老年人的照护服务和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每一位失能贫困老年人都能得到基本照护服务,降低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风险。

二、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信息核查。

1.核查对象。登录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重点人群模块,获取本辖区内失能高风险贫困老年人的基本数据。对不在上述名单中,但存在失能高风险的其他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也要纳入此次核查范围。

2.核查方式。以本辖区内失能高风险贫困老年人的个案信息为参考,各基层单位要安排专门力量,采取入户调查、调查、信息比对、走访了解等多种形式,使用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评估失能高风险老年人健康状况。

3.信息填报。根据失能高风险老年人个案信息评估情况,及时登录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重点人群模块,对失能高风险贫困老年人信息进行失能评估操作,并提交评估结果(管理系统操作说明详见附件4)。

(二)协调保障。比对核查工作结束后,卫生健康局及时将核准的失能贫困老年人信息材料函告民政、扶贫和医保等部门,请有关部门落实失能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治和医疗救助保障政策。

(三)照护服务。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对失能贫困老年人的照护服务。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要确保失能贫困老年人及时获得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有条件的单位要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管理服务项目,上门提供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监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等医养结合服务。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失能贫困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加强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以及其他慢性病失能贫困老年人的签约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为失能贫困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

3.开展长期照护服务。加强对居家失能贫困老年人照护者的技能培训,提高照护水平,减少和推迟老年人功能丧失。

(四)监测预警。建立失能贫困老年人监测预警机制。要将失能贫困老年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健康扶贫监测预警范围,对其基本生活、医疗保障、长期照护等情况以及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进行动态监测,依托信息化手段实行挂牌督战,确保每一位失能贫困老年人都能得到基本照护服务,不因失能致贫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明确任务(2020年7月上旬)。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本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工作举措和落实标准。

(二)信息摸底、比对核查(2020年7-8月)。对照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大数据研判的高风险失能贫困老年人个案信息,逐一开展核查,核实核准失能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并将核实核准后的信息上报到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健康科。

(三)政策落实、加强服务(2020年9月起)。卫健局配合民政、财政、医保、扶贫等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按照规定程序落实对失能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帮扶政策,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长期照护等服务,加强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做到基本生活有保障、长期照护有安排。卫生健康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基层卫生健康科、老龄工作服务中心按各自职责落实相关工作。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