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01: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试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试工作方案

篇1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科学施肥技术的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为主攻方向,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支撑,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逐步推进和技术指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原则,突出主要农作物、主要区域和主要技术环节,全面推进科学施肥工作。

20*年免费为1亿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4亿亩,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争取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及补贴资金的通知》(农办财[20*]25号)和《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101号)要求,密切配合当地财政部门,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协调安排测土配方施肥所需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经费。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规模和面积。

(二)强化基础工作,构建完善支撑体系。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及补贴资金的通知》(农办财[20*]25号)要求,配置必要的化验分析仪器、数据处理和技术培训设备、应用软件等,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需要。要加强化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认真开展农户施肥现状调查,及时了解农民施肥情况,跟踪掌握实施效果。要广泛开展肥效田间试验,逐步摸清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建立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开发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三)加强技术指导,创建标志示范区。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逐村逐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确保技术指导到位。要优先对农业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重点户等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大户带动,使广大农民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和小册子,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农民参与和学习的兴趣。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工作制度,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要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让广大农民看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显著成效,以点带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四)总结成功经验,探索企业参与机制。各地要认真总结测土配方施肥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和完善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着力解决配方肥区域性较强、小批量需求与肥料规模化生产、批量化供应之间的矛盾,努力扩大配方肥施用量。要根据各地实际,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定点企业招投标办法,提倡以省级为单位进行招投标。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更多的肥料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营销,鼓励和支持肥料企业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构建基层肥料直供网络,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肥料。

(五)评价耕地地力,深化科学施肥工作。各地要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地力评价工作,以摸清本区域内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研究不同耕地类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和土壤退化原因。要建立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为建立科学施肥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测土配方施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性高,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要将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摆到突出位置。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分解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成立技术指导组,并整合农业行政、推广、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资源,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指导。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要在当地主流媒体和农业门户网站上开辟测土配方施肥专栏,进行重点宣传和连续报道。要采用现场会、明白纸、宣传周(月)、流动广播车等形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做法和成效,努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三)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完善强化支持政策,有针对性解决面临的问题,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奖惩制度。各地要制定和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益。要加强肥料质量监管,特别要注重对配方肥生产过程的监管,逐步建立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保证配方肥质量。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和趁机哄抬肥料价格的现象发生;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及时予以通报并限期改正,对问题严重的项目单位,坚决依法依纪处理。

四、农业部重点活动

(一)下达2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保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服务春耕生产,2月份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申报2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及补贴资金的通知》(农办财[20*]25号),3月初批复各地上报的项目实施方案,预拨项目资金。

(二)建立部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制定《国家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工作指南》,设计观测调查表格,确定观测点和内容,组织培训观测点人员,定期收集观测点信息。

(三)编印全国培训教材并举办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班。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教材,编辑出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管理办法、典型经验汇编。4月份,举办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分层次、分环节对省级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开展肥料配方师培训与鉴定工作。

(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集中宣传。组织开展春季、秋季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活动,邀请中央有关媒体,组成采访小组,分赴有关省进行采访。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专栏进行连续宣传报道;结合农时季节,在农民日报《种植业专刊》组织5-6期测土配方施肥专版;继续编发《种植业快报》测土配方施肥专刊。

(五)开展小麦、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调查。5-6月份对冬小麦,6-7月份、9-10月份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分别进行调查;同时,每半年对定点农户施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全面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果。

(六)召开测土配方施肥现场经验交流会。5月份、9月份分别组织召开测土配方施肥现场会,观摩现场,交流经验。

(七)召开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经验交流会。组织召开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经验交流会,了解和掌握配方肥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八)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督促检查。8—10月份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督导各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检查补贴项目实施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篇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以提高科学施肥技术的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为主攻方向,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和技术指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突出重点作物、重点乡镇和关键技术环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调查、采集土样,现代测试方法分析化验,建立耕地质量数据信息库,计算机专家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数据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建立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收,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项目工作任务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基础数据采集量相当庞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概括起来主要是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十一项工作。

1、野外调查。坚持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通过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掌握耕地地力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为指导农户长期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采样测试。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我县山地地貌特点突出,耕地土壤分九个土类的状况,以行政乡镇村组为基本单位,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每80-100亩采集一个土样,同时对所有采样点进行GPS定位,全县采集土样4000个左右。并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分析化验土壤氮磷钾、有机质、PH值、中微量元素等参数。

3、田间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布置田间肥料效应小区试验20个,分别在玉米、土豆、魔芋、油菜、水稻作物上进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养分供应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不同的施肥分区及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及施肥指导提供依据。

4、配方设计。成立技术专家组,负责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异,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审核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作物施肥模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议卡。

5、配肥加工。依据配方,以单质、复混肥料为原料,生产或配制配方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农民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卡自行购买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二是认定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由定点企业按配方加工配方肥,建立肥料营销网络,向农民供应配方肥,农技部门指导施用。推荐和鼓励配方肥加工和销售企业采用市场化运作、工厂化生产和网络化经营的运作模式。

6、示范推广。根据全县农户地块养分和作物种植状况,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由各项目乡镇农技人员和村委会发放入户,并由户主签名确定,同时建立农户应用台帐。全县确定举办10个测土配肥示范样板村,其中玉米4个、土豆2个、魔芋2个、油菜1个、水稻1个,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引导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自觉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配方肥。每个示范样板点做到“四个一”:即设立一个标示牌,设置一个宣传栏,组成一个技术工作专班,建立一片示范对比田块。

7、宣传培训。

①集中培训。县农业局在春、秋组织开展两次大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每次培训时间5天,参训人员为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骨干,使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拥有3-5名测土配肥技术推广骨干。

②发放技术资料、配方施肥建议卡,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户,指导到田,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③充分利用电视、*网、*公众网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④县农业局每年召开现场会2次以上,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扩大测土配肥技术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⑤开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热线,向全社会公布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热线电话:0718-3220610。

8、数据库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采用规范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以野外调查、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田间试验和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历年土壤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测土配方施肥宏观决策和动态管理基础平台。

9、耕地地力评价。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成果资料,完成图件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力等级评价、成果图编制等工作,构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县域内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成果汇总成册,形成公共资源,便于广大农民和相关单位查阅应用。

10、效果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施肥效益和土壤肥力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获得农民反馈的信息,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对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每个季度上报一次。

11、技术研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肥料配方、数据处理、专家咨询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二)2007年主要工作任务

1、我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2007年全县计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2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21万亩。重点在玉米、土豆、魔芋、油菜、水稻等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项目区每个乡镇建立3个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全县在业州、高坪、红岩、花坪、龙坪设立5个国家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

3、完成野外调查耕地40万亩,采集化验土样4000个,代表耕地面积近40万亩。

4、设置田间肥效对比试验示范点20个,在玉米、魔芋、土豆上开展3414试验15个。

5、确定我县主要作物的施肥配方,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5万份,使测土配方施肥入户率达到100%。

6、组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两次,每个乡镇培训3-5名测土配肥技术推广骨干。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示范村的培训,每个村培训农民200人次以上。

7、建立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对野外调查、农户施肥状况调查、测试分析和田间试验示范的数据全部录入电脑进行规范管理。

三、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该项目的实施是一项惠及“三农”的重要政策和技术措施。县成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加强领导,坚持乡镇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篇3

一、集团制服分类:

1、行政管理人员:包括公司经理层、部门经理及行政人员。

2、生产职员制服:包括生产一线员工、班组长、队长等。

3、警卫职员制服:包括集团警卫人员及销售部警卫人员。

4、后勤职员制服:包括食堂、保洁职员。

二、主要设计要素:版权所有

1、质地:均采用朴素自然易料理的面料,不主张采用毛料。

2、色系:采用诚信、理智的蓝色系,或庄重、古典的黑色系,或谨慎、谦和的灰色系。

3、款式:各大类别制服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呼应。

4、胸牌:原则上采用集团成立时的亚可力材质工作胸牌。

三、人员统计:(见附表)

四、费用估算控制:

1、行政管理人员类:(春装)西装—元;衬衣—元;领带—元

2、生产职员类:(春装)元/套

3、警卫职员制服类:(春装)元/套;

4、后勤职员制服类:(春装)食堂人员—元/套;保洁人员—元/套。

五、时间计划表:

3月1日—2日:统计人员,完成并确定方案;分选各公司类别人员数。

3月2日——3日:筛选制服样品、价格及定做厂家,确定各类制作人数。

3月4日——5日:确定最终面料、款式、价格、厂家。

3月5日——16日:厂家制作。

3月17日——17日:全部交工并移交各公司办公室。

3月18日——19日:调换或修改。

3月20日:服装制服全部到位。

六、人员工作安排布置:

负责人:版权所有

各公司办公室负责人:

篇4

通过对各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进一步推动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及相关部门关于做好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工作的部署,充分发挥这项政策在当前扩大消费促进生产和惠农强农的政策效果。

二、督点

(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问题的意见》([2008]134号),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财建[2008]680号),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的通知》(财建[2008]862号),财政部等11个部委《关于印发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的通知》(财建[2009]155号),财政部等11个部委《关于开展2009年家电下乡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财建明电[2009]9号),商务部等9个部委《关于开展打击借“家电下乡”等名义制售假劣产品专项整治的通知》(商秩发[2009]382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45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的通知》(工信部电子[2009]80号),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通知》(国质检执函[2009]53号),工商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工商明电[2009]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配合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9]276号)。

(二)督查内容。

主要督促检查各地工作组织部署情况、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情况、补贴资金兑付情况、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电下乡工作组织和部署情况。主要包括家电下乡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及部门分工协作情况,家电下乡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家电下乡宣传月等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及农民认知情况等。

2.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管理及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情况。主要包括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数量增长情况,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与价格情况,家电下乡产品售后服务情况;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备案情况,销售信息登录情况,开具发票情况;地方有关部门开展产销衔接、市场监管、产品质量检查、产品和服务投诉处理等方面的的情况。

3.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情况。主要包括本地区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具体操作办法是否便捷,财政补贴资金审核兑付进度是否高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骗补行为确保资金安全等。

4.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工作经费保障情况,销售网点定额补贴落实情况,对建立完善家电下乡网络奖励政策落实情况。

三、督查组的组成和督查地区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牵头组成督查组,以全国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督查组名义开展工作。组长由牵头单位部级领导担任,参与部门派司处级干部参加,每组5人左右。督查地区为补贴兑付率排名靠后的省份且百户购买率偏低的省份。具体分组情况另行通知。

四、督查方式

每个组督查2-3个省份。督查组要听取省份家电下乡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的汇报,深入县市、乡村,了解基层工作组织部署情况,抽查销售网点产品销售及登录等情况,抽查乡镇财政所兑付农民补贴情况,了解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听取各地有关部门、企业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督查工作结束后,督查组要同省份家电下乡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交换意见,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五、时间安排

2009年10月15-30日,各督查组分赴有关省份开展督查工作。具体时间由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协商确定后,提前5天通知全国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全国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知相关省份做好接待等工作。

六、情况反馈

督查工作结束后,各督查组于2009年11月10日前将督查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以及对督查省份交换意见的书面材料一并提交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于11月底前形成书面汇总报告,会签各成员单位后报国务院。督查组交换意见的书面材料作为年终评比的参考依据之一。

篇5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人民政府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质监局、市物价局、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环保局,负责指导各县(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有关工作。

各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负责各自辖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站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建设目标

根据《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市红花岗区、汇川区、新区和县已于2010年由省环保厅按照规划分别审批并委托资质1家检测站,4家检测站中红花岗区、汇川区、县已于2011年1月建成投运,新区检测站正在建设之中。其余11个县(市)按照规划将分别建设1家检测站,其中仁怀市、赤水市、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湄潭县规划于2011年建成,正安县、桐梓县、务川县、道真县、习水县规划于2012年建成。

三、实施步骤

(一)机动车排气检测站资格确定。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省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机构委托管理制度”的通知》(黔环发[2009]3号)并结合辖区实际,我市机动车检测站资格确定分别按照县确定、市把关、省审批三个程序办理:

1.县确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社会第三方投资建设的模式要求,由各县(市)领导小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排气污染检测站建设单位。

(1)各县(市)领导小组根据省环保厅《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印发“省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机构委托管理制度”的通知》(黔环发[2009]3号)及本方案,制定本县(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实施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2)按照各县(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实施方案并根据省环保厅《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所明确的建站数量,各县(市)领导小组依照相关程序公开确定建设单位,并及时上报市环保局。

2.市把关:市环保局对各县(市)上报确定的建设单位,根据本文第四条要求,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技术审查并上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对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的建设单位由市环保局报送省环保厅审批委托,对经审定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原上报县(市)并说明理由。被退回的县(市),应对退回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按程序重新组织确定工作。

3.省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印发“省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机构委托管理制度”的通知》(黔环发[2009]3号),省环保厅对上报的机动车建设单位进行最终审批,经审批合格的建设单位,由省环保厅按照相关要求下达审批文件并颁发《省在用机动车环保检测委托书》。

(二)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

经省环保厅依照规划审批并下达委托书的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单位,须按照省环保厅规定要求开展建设并及时投入营运。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机动车检测站的建设以由各县(市、区)环保局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县(市)环保局要加强对辖区内检测站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要求推进建设,并及时完成相关验收手续后投入运行。各县(市)环保局要加强同当地公安(交警)、交通、物价、质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办理收费许可、计量认证等手续,并创造条件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促进辖区排气检测工作顺利推进。

(三)机动车排气检测站日常监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机动车排气检测站日常监管由各县(市)环保部门统一实施监督管理,公安交警、物价、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负责相关业务监督管理。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物价局、市质监局要积极协调省相关业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监管职责,积极指导各县(市)业务管理部门抓好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监督管理,并对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

四、申请单位资格要求

申请参加检测站资质竞争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办公和检测场所的有效土地租凭合同(租凭期10年以上)或所有权证明复印件;

(三)拟建站厂区平面规划图复印件;

(四)环评报告书(表)及其批复。

五、检测站建设要求

(一)符合省环保厅《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固定的机动车环保检测场地,场地面积应在60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有四条以上检测线(其中两条轻型汽油车检测线、一条重型汽油车检测线,一条柴油车检测线,并预留一条摩托车检测线场地);

(三)所选场地应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城市整体的规划要求,并靠近辖区内交通主干道,进出道路适合各类车辆通行,位置尽量考虑选择远离居民住宅区、应避免噪声与废气对居民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所选场地应符合“便民原则”要求,方便广大车主前来办理排气检测业务。

六、委托资质管理

(一)《委托书》由省环保厅统一制发,有效期3年。

(二)委托资格的变更、注销,必须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省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机构委托管理制度”的通知》(黔环发[2009]3号)有关规定办理。

篇6

为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治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住建部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决定开展为期1年的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并印发《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 2020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策划方案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施工扬尘治理,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解决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物拆除工地施工扬尘突出问题,提高建筑施工标准化水平;建立施工扬尘治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遏制施工扬尘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主要工作

各级城市管理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根据职责分工,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施工扬尘治理工作。

(一)监督建筑工程各方主体主要责任落实情况。

1.建设单位的主要责任。建设单位对施工扬尘治理负总责,应当将施工扬尘治理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相关内容,并及时足额支付。

2.施工单位的主要责任。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施工扬尘治理责任制,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并严格实施。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工地公示施工扬尘治理措施、责任人、主管部门等信息,并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送施工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3.渣土运输单位的主要责任。渣土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工程渣土(建筑垃圾)运输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使用合规车辆,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人员管理。

(二)监督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1.施工场地。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工地设置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要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施工现场出口处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驶出的车辆进行清洗。

2.施工废弃物。建筑土方、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建筑物内垃圾应采用容器或搭设专用封闭式垃圾道的方式清运,严禁凌空抛掷。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土方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

3.施工物料。在规定区域内的施工现场应使用预拌制混凝土及预拌砂浆。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或砂浆的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降噪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三)监督其他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1.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拆除。拆除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降噪、降尘措施,并及时清理废弃物。

2.市政道路施工。当市政道路施工进行铣刨、切割等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扬尘措施。灰土和无机料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应洒水降尘。

3.空置建设用地。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3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三、时间安排

(一)部署阶段(4月10日前)。各地对本地区施工扬尘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市、县主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各类建筑工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摸底,建立各类建筑工地项目清单、台账,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二)实施阶段(4月11日至11月30日)。(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要认真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文明工地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施工扬尘治理,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并于每月底前向我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住建部将抽取重点地区进行实地督查,督促地方完善治理措施,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全国施工扬尘治理工作。

(三)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要认真总结施工扬尘治理的经验、成效,并及时向我部报送。在此基础上,我部将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并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城市管理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施工扬尘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统筹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监管执法。要综合运用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和远程监控等手段,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畅通举报渠道,通过数字城管、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受理施工扬尘方面的群众举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企业,严肃查处,并记入诚信信息系统。对工作落实不力、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视其情节和后果,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三)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预案,制定不同预警级别的相应扬尘控制措施,编制工地停工清单,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责。根据当地政府的空气污染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应对预案,并进行督导检查。

篇7

化验分析这项工作是每一化工企业都离不开的。由于化工企业是连续、稳定并和生产同步的,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物料活动、物料反应,经常还伴随着高温、高压等条件,并且活动介质多数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通过化验分析数据来指导工艺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其必要。多年来从事化验治理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化验分析数据对安全生产的作用为例,说明其对化工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指导作用。

一、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必要条件,由于化工生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操纵要求严格,如果治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错误, 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轻则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重至造成人员伤亡,工厂毁坏。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现在化工就不吭能够健康正常的发展。 全生产时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上风,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

二、缺乏化验分析导致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缺乏原料数据分析,以至于原料的不稳定性事故多。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2)缺乏生产过程数据分析,造成生产过程事故多。化工生产中的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四周的反应都易引发火灾事故。

(3)缺乏控制数据分析,设备破损引起爆炸泄漏。生产原料的腐蚀、生产压力的波动、生产流程中的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惫性损坏以及高温、深冷等导致的压力容器破损;设备设计不公道或加工工艺存在缺陷,都易引起事故发生。

三、案例分析

1.某煤气厂利用汽化剂(氧气和水蒸气)制取粗煤气,粗煤气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低温甲醇洗涤,合成甲醇后,甲醇吹除气(主要为甲烷)作为城市煤气。该厂在制备氧气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碳氢化合物这一重要指标,假如这套万立方米空分装置在空气分离过程中,液氧、液氮、液空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没有及时进行放空置换处理,就会造成空分塔的内爆。化验分析提供的超标数据没有引起生产工艺职员的重视,曾经发生过空分塔的内爆,设施损坏。通过强化化验数据的管理,生产控制职员在化验员提供的正确数据下精心操纵,从而杜尽了类似事故的发生。

2.国家城市煤气标准规范规定,煤气中的氧含量小于1%,假如氧气含量超标,集聚达到6.6%的爆炸极限值,当碰到高温、高压或管道设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火花时,就会发生爆炸。某化肥厂在煤制气过程中,由于分析职员在量取色谱峰高时出现差错,分析数据不能代表生的实际情况,致使工艺职员没有及时调节工艺参数,从而导致管道爆炸,造成整个净化工段全部变成废墟的严重后果。根据这一事例,该厂对化验系统的所有分析职员进行了安全学习教育,化验职员能够自觉抵制人情数据;引进了更精密的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气体分析,严把化验分析质量这一关。杜绝了风险,成为优质的城市煤气,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由于生产工艺职员同化验员失职,对于灰分超标和限下率超标时,数据不上报,或改动后上报合格数据,造成了事故隐患。 为了保证化验分析数据的正确,通过巡检、复检、抽检和实检制度,制度规定从事化工分析的技术员,保证化验分析结果万无一失,每月由领导牵头进行一次复检,假如查出题目,追究到底。使化验分析的结果更加正确无误,保证了工厂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四、预防措施

(1)把化验分析的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四周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间隔、水源情况等因素,增加分析检测和数据采集设备,从而能够及时获取数据,避免或减轻事故发生。

(2)把化验分析的原理严把应用于建厂和设备选型。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透风、防泄漏、防爆等条件和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并能进行数据采集和检验,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和检验和检测分析。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检验和检测分析工作安全。

(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和预案避免分析。化工企业从业职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纵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进步职产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纵技能 ,进步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并进行预案避免分析方案, 通过采样,检测和分析的方法避免预案发生。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检验和分析,杜尽责任事故。从领导到治理职员,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检验和分析检测,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由于治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治理环节严谨,基本可以杜尽责任事故的发生。

篇8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 问题与对策 火灾救援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63-01

公安消防部队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时发现并弥补部队救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趋势。该文详细地解析当今公安消防部队在实施火灾救援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便于安全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剖析消防部门现阶段火灾救援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1 公安消防部队人员素质与结构

现阶段,公安消防部队的一线指挥人员主要来源于消防中专学校,而毕业于大学的指挥人员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基层指挥员来说,还需要深入学习,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应注重专业理论研究型干部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干部培养体系。部队存在具备实战经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人员因服役年限到期而退役的现象,这有损消防部队的整体战斗力。随着专业人才的不得已退役,新进人员缺乏经验,消防部队出现难以承担消防任务的现象。抢险救援专业人员的流失,已成为消防部队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消防部队一线救援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灭火救援前线缺乏足够的士官。消防队员在进行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中,依赖的不仅是充沛的体力,还有娴熟的技术技能,消防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抢险救援工作的成败有着直接影响。而随着灭火救援工作日益凸显更难、更急、更险的特点,人员素质对于灭火工作而言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面对日益严峻的火灾救援形势,我国公安消防部队与灾情相匹配的消防警力却还有着很大缺口,消防人员总数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及万分之十。近年来,国家虽然对兵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但却出现了消防基层中队执勤实力的减弱的状况,不符合改革的初衷。基层选配的士官多为通信员、卫生员等,一线救援岗位上士官的比例还不满足实际的救援工作。战斗人员中士官的缺乏,越来越难以满足处置高难度灾害事故的需要。

1.2 消防器材、通信设备出现不适应实战的状况

一般来说,针对常规的灭火救援任务,公安消防部队配备的消防器材还是基本能满足需求的。可是,随着愈来愈严峻复杂的灾情形势,一部分消防装备已经能满足灭火救援打大仗,打恶仗的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在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制约着特种消防器材的采购配备工作。无法购置性能优良的消防设备,对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是不利的。

1.3 灭火救援工作中的通信保障

公安消防部队在进行灭火救援工作中,通信装置是上级指挥人员向一线救援人员传达指令的重要环节。保障通信畅通,有利于救援队伍间的相互协调,有利于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消防部队存在的通信保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信设备管理不到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而对于新通信设备也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在救援现场中,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第二,消防工作中通信技术落后,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通信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技前进的脚步,依然靠着如对讲机等传统的设备进行救援现场的通信。第三,通信手段缺乏多样性,对于较小的灭火救援任务,消防部队通常采用常规的无线电台,可当奔赴大型救援现场时,无线电台可能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大型救援现场较为复杂,人员多,众多因素对无线电台的干扰也多,不利于信息指令的传达。

2 解决公安消防部门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2.1 提高一线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干部配备结构

针对日益繁重复杂的灭火救援工作,通过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养,合理配备基础指挥人员,提高整个救援队伍的战斗力。一线救援人员要努力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基础指挥人员可从大学中选拔优秀人才,尤其是与救灾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消防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地方公安消防部门可以委托专业院校为其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指挥人才,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指挥人员火灾现场的组织救援能力。对于在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富有实战经验的人员要破格聘用,不必受服役年限的束缚,保证这些宝贵的业务骨干。

2.2 强化通信保障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应重视通信保障工作,建立完善的通信指挥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工作。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改善通信设备的通信能力及适应能力。在当今,手机智能化的时代,要利用好新颖的技术手段,解决特殊环境下的通信难题。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悍的通信服务保障队伍,对新设备进行有效的运用和维护,发挥设备的最佳性能。另外,开发多功能化的信息平台,推动信息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发展。利用便捷快速的信息平台,高效率地向消防队伍提供信息指令,保障一线战士的生命安全,提供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

2.3 建立完备的救援联动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府应与社会相关组织企业建立抢险救援工作联动机制,发动一场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的“人民战争”,利用全民的力量,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相关立法机构还应进一步完善灭火救援的法律法规,为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破除现有的公安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境,建立一个以公安消防部门为中心,社会组织或个人积极参与的灾情联动机制,去除当前消防部门消防灭火工作独木难支的尴尬现状。

3 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公安消防部门的消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当前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便于适应新形势下的灭火救援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门灭火和抢险救援的职责,灭火抢险是消防队伍的神圣使命。依靠的科学技术,转变工作思维思路,解决好自身问题,努力提高消防队伍战斗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虞益元.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人才队伍建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 30(11):59-60.

篇9

1 手术前

1.1 术前对患者的访视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要做到亲切和蔼、举止端庄,给人以信任感,但同时一定要注意交流时的保护性语言,比如当患者或家属问到手术的危险性或手术所需的时间等问题时,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给自己留些空间。详细了解患者既往治疗资料,可对术中高危操作起到有效提示和防范。术前对病人进行宣教要准确,包括禁饮食时间等,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第5 条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为手术差错。

1.2 术前对手术器械的管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应每天检查灭菌后的器械、辅料包等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应将器械严格按传染病手术处理;每个器械包的灭菌条码均要保留,能粘贴的要粘贴在记录单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客观、可核实的证据。对医生自带的器械及物品原则上不用,厂家外来租赁器械需认真检查,重新按规范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

1.3 术前接患者

术前接患者时要做好查对工作,依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防止接错患者;注意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生化检查、皮肤准备,对于准备不完善的患者,手术室可以拒接;术前患者有皮肤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生或病房护士;患者随身的贵重物品应交其家人或病房护士保管,不能带入手术室。禁止一车多个接送病人,禁止病人自己行走入手术室,禁止病人和病历分离。

2 手术过程中

2.1 手术中病人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1]。

2.2 术中易出现越职行为

手术室护士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时却成了医疗事故的隐患。如术中麻醉医师外出请巡回护士帮忙看患者,外科医生请护士拉钩、剪线,甚至帮忙接电话等行为,虽然看起来不是大事,但如果此时出现事故,追究起责任来,护士也难脱关系。往往由于能力不及出现一些“好心没干成好事”的情况。有时有些护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却让其他人员承担也容易引起纠纷。因此,护士必须干护理工作,护士只能干职责内的工作,不能越职。新毕业护士必须通过国家进行的护士注册考试成为注册护士,并且在独立工作前要 经过专门的手术室业务培训,严格考核,各项要求达标后才能单独值班。实习护士不能独立工作,必须在专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有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应由高年资护士承担护理工作。

2.3 术中记录

术中护理记录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步骤、质量与效果,并为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等,医院不得拒绝”。病案资料作为医疗文书,手术护理记录已成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具有法律效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如果医方丢失病例资料或涂改、伪造、销毁病例资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良好习惯,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书写记录要求书写,保存有关资料,保证护理记录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①入室评估不全面 如患者入室时皮肤有受压表现、褥疮等,护士在记录单上无记录,则评估不准确,前列腺肥大患者在入室前已留置尿管体现有持续导尿的情况,护士没有记录,这些潜在的问题,为发生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②记录不清、随意涂改。 记录单写错时禁止涂黑,应将错误处划线,改正错误后签名,一张记录单涂改处不可超过一处,添加物品时不可在原数字处涂改,应在远数字后写加多少。③记录内容,与医师记录不一致 护士记录内容均要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记录一致,内容要相符,包括术前诊断、所进行的手术名称(尤其是多部位手术)、出室的生命体征、引流量、输液输血量、尿量等 ,术中临时医嘱医生应在术后及时补上,护士应立即执行并签名,执行时间与开医嘱时间过长,需承担治疗不及时、延误抢救的责任④记录不完整 记录应全面无漏项,器械灭菌合格单应粘贴在记录单上、人工假体、骨科钢板等植入物、一次性吻合器等均要有产品合格证、批号等一式三份,一份粘贴在记录单上,一份随病历由病人保存,一份由手术室保存并记录,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纠纷。

2.4 术中器械、纱布等物品的核对

手术物品的管理,医生、护士均有责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要由器械 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术中添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填写在护理记录单上,以防忙中漏记。发现器械缺失应立即查找,应做到器械、敷料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及深部切口前查、缝皮前查、缝皮后查、器械清洗打包前再查[2],确保体内无异物存留。

2.5 术中或术后病理标本的管理

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贴上标签,核对通知单,最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所有病理报告均以正式文字报告为准,包括快速冰冻切片报告。实践中仍有一些医院快速冰冻结果以电话方式通知,如传达不准确,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及医疗纠纷。

3 手术后

3.1 术后患者交接

术后巡回护士应亲自将麻醉患者送回病房,将患者及携带物品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静滴管和引流管等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并要求病房护士签字。

3.2 正确处理患者隐私

手术室护士由于治疗和手术的需要,常会了解某些患者的隐私,如生理缺陷、既往史、个人嗜好等,尤其是对器官切除的手术、未婚先孕的宫外孕等手术,要求护士无论是在术中或术后都不得拿患者的隐私开玩笑、不得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或隐私。

3.3 合理收费

术后收费应规范、准确。医保、新农合等病人应在报销范围内合理使用耗材,高值耗材术前应与病人签订使用同意书。急诊病人实行绿色通道,先抢救后交费。

4 总结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在自己实际工作中与法律相关的潜在性问题,在维护病人权利的同时,能够懂法、守法,用法律、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以帮助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10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区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监测任务

区体育局牵头组建监测队,实施监测采样工作,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

三、监测内容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我区监测对象为,中青年及老年人(20-69岁)。

(二)监测要求和内容

本次监测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1、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将按照省市体育局对区级体育工作考核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平年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的需要,进行抽样测试。

2、全区监测样本应均分配在各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全部人员均为抽样对象。

3、全区共测试3000人,区开发区及各镇的测试任务见附件1。

4、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常规体质测试(11项测试指标),各类人群检测指标见附件2。

四、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份)

1、培训人员

2013年5月上旬前,完成区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2、制定工作方案

2013年5月上旬,区体育局拟定《2013年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3、落实器材

2013年5月中旬,监测器材全部安装到位。

(二)测试阶段(2013年5月~9月)

区开发区及各镇需按照本方案和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本地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三)数据处理阶段(2013年9月份)

2013年9月下旬,区体育局将体质监测数据报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六、工作要求

区开发区及各镇文体中心积极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纳入2013年度区级体育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