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14 15: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革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艺技改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主持胃仙—U片裂片问题技改工作.。经观察研究,发现该产品的裂片现象主要出现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压片后立即产生裂片。第二阶段是在储存过程中产生裂片。针对第一阶段的裂片现象,我们首先对其产品处方进行研究,发现辅料在处方中的比例仅占到约5%,而主药氢氧化铝及三硅酸镁的可压性较差,这个应该是该片可压性差,较易裂片的原因之一。为完善产品处方,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原则下,我们筛选了适量微晶纤维素及羟丙纤维素作为填充剂加入到处方中,使辅料在处方中的比例跃升到10%,提高了产品的可压性。并且选择羟丙甲纤维素作为粘合剂,大大的减少了裂片率。针对第二阶段的裂片现象,在分析处方成分特性时,发现内层片主药维生素UII具有易吸湿的特点。如果外层颗粒的水分过高或包衣过程干燥不够,包衣膜不完整,就会使片子在储存过程中因内层片吸潮后膨胀而产生裂片。针对以上总结的原因,我们在生产中,格外关注干燥温度、水分、包衣效果等要素。提高一系列努力,我们取得746.4万片(共连续8批产品)不裂片的阶段性胜利。但遗憾的是在生产今年第9及第10批时又有裂片情况,并且裂片率高达10%—12%。说明这仍需我们努力。
2、主持氯霉素片处方工艺研究工作。该产品长期存在易裂片及产品溶出度不稳定的质量问题。通过对其产品处方进行研究,发现其填充剂不够理想。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原则下,我们通过辅料筛选,后来在维持原片重的情况下,选择了删除部分辅料,适当增加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以增强片子硬度及助溶。今年正式将该处方应用于生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子硬度较好,无裂片情况。不仅产品收率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连续两批产品的溶出度平均值均大于90%,(标准为不小于70%),较往年批次溶出度平均值提高了15%—20%,并且较为稳定。
3、主持驱风痛片处方工艺研究工作。该产品是一个中药产品,长期存在崩解时限超标且包衣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原处方基础上进行改良。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原则下,针对片子崩解时限超标的情况,我们在原处方基础上内加了0.08%的硬脂酸镁,增加了颗粒间的孔隙率,助于崩解剂通过颗粒间的孔隙产生毛细管作用,有助于片子崩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片子包衣效果不佳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药浸膏粉在制粒时,如乙醇溶液中水的比例过高会导致软材过硬,这是中药浸膏粉的特性所致。颗粒过粗硬会导致压片时片面太粗糙,继而导致在包衣过程中因片面粗糙不够细滑使得包衣粉不能很好附着在片面上。找到原因后,我们加强了制粒环节的监控,合理配比制粒时用的乙醇溶液的乙醇与水的比例,使软材不宜太黏,制得的粒较松软,压得的片子片面细滑。片子包衣效果不佳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4、主持四环素片处方工艺研究工作。该产品长期存在易裂片的质量问题。通过对其产品处方进行研究,发现其填充剂只有玉米淀粉,并且比例仅为8%,并且只以水作为润湿剂制软材,再无粘合剂。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原则下,经筛选后,我们选择羟丙甲纤维素(3%)作为粘合剂,以增加产品的可压性。小试的效果很好。今年正式将该处方应用于生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子硬度较好,无裂片情况。不仅产品收率方面得到提高,而且生产连续两批产品质量较好。
篇2
一、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现场会情况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今年4月24日在景洪召开的全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模式、深化改革,我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相关相关单位学习传达景洪会议精神,并就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安排,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确保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情况
按照省州要求,为保证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宣传部、人大、人事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积极开展对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动员。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开展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全面推进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抓方案制定。按照改革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及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制定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抓基础数据的清理。切实抓好乡镇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的清理、乡镇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四抓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计算机、网络等有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基层财政所的同志吸收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农村;五抓工作纪律。切实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乡镇和村组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纪律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机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财政所人员配备管理及工作职能情况
县下辖七乡三镇,10个财政所。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我县推开后,乡镇财政所划归财政局管理,通过县财政局与人事局摸底调研,我县财政所编制核定定为每所5名。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总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岗位。各岗位按照规定交叉任职,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总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据管理员。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治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总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治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票据管理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三、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
1.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情况
我县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了乡镇一级财政,将全县10个乡镇作为县级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后,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代行县财政局的相关职能。
2.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情况。
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全县财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工资、保运转”为首要目标。自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乡镇一级全部纳入了经费包干,定额定编标准化管理,收入任务不再纳入考核范围,其中人员经费按全额预算;社会保障缴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公务费按照人均元的标准执行;车修费每个乡镇一个车编按10000元的标准执行,其他业务及办公费按区类划分8-12万元不等。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左右,“吃饭财政”的状况依旧得不到大的改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现有财力难以维持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基本的下乡及其他县级部门执行的补助标准乡镇一级依然难以实现。
篇3
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各地认真落实“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顺利推进改革。截至7月底,全省已有6693个村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有改革任务村总数的57.7%;完成改革面积5077万亩,占集体商品林应改革面积的65.8%;完成集体商品林林权登记3006.1万亩。在前期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基础上,南平、三明两市积极开展林改“回头看”,不断完善改革成果,巩固改革成效,共完成“回头看”面积2413万亩。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林业发展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问题,变革、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福建省的林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一是社会投资造林持续升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使林业经营者对林木享有充分的经营自,“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解除了林农发展林业的后顾之忧。通过林木林地流转,盘活了林木林地资产,解决了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实现了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林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提高了林业经营效益。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林业税费、林政资源管理、林木种苗等配套改革,优化了林业发展环境。所有这些变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信心,刺激了林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活力大大增强,社会投资造林持续升温。各地造林营林投入逐步由过去的集体为主、国家补助,向外资、个体、联合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全省新造林中非公有制比重已超过50%。南平市个人造林比重从1998年的不足25%提高到去年的65.6%。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州市南靖县今春造林个人的比重都在90%以上。
二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过去的“干部林”如今变成了农民的“自家林”,林农对林业的经营管理更加关心,森林资源保护责任感明显增强。改革后,各地森林资源管护力量大大增强,管护面积大大扩展,盗砍滥伐林木现象得到较好遏制;林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也明显增加,群众自发开展森林防火积极性显著提高。一些长期从事林业管理工作的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森林资源是少数人在看管,现在则是千家万户在监督。过去森林火灾是“老人放火、干部打火、群众观火、领导恼火”,现在是群众一见山火,就主动往山上冲。如尤溪县,群众自发成立了护林防火协会,每年每亩按0.2元交纳联防费,专项用于森林火灾的扑救开支。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全市林政案件为1251起,刑事案件64起;2003年林政案件下降到920起,刑事案件下降到48起;2004年前6个月,林政案件仅260起,刑事案件21起。
三是林农收入稳步增加。改革后,广大林农对林业有了经营自、产品处置权和收益权,许多竹产区农民“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林农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既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林区不安定因素,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林农收入稳步增加。通过林木林地流转,一些不善和不愿经营林业的农户,通过转让山林经营获得资金,干起了种养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据永安市统计,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191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7.6%。永安市洪田村赖兰亭等联户经营组对达到主伐年龄的150亩马尾松、273亩杉木林流转给他人,获得收入43万元,除留下必要的造林费用外,人均分得6130元。林业对解决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村集体收入有了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地所有权在经济意义上得到了体现。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分成部分林木产品收益,使村集体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既维持了日常管理的必要开支,而且解决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公益事业,保障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推动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武平县捷文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村里每年林业的收入不足4000元,农民对林业的分红想都不敢想。现在一年村集体林业收入可达58万元。村里3个五保户,每年都得到定量口粮供应和生活、看病等补助,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权制度改革,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途径和抓手,为农村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找到了出路。
五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新的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一些传统的林业行政管理方式逐步被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所取代。永安市成立了林权登记管理中心,集林权登记、产权交易、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与市林业局人、财、物脱钩,自负盈亏,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使林权管理与产权交易实现了规范有序运作。改革也使林权证的内在价值得到了体现。尤溪县成立了森信林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目前,已受理林木抵押担保贷款24笔,发放贷款470万元,为扩大林业经营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在福建省健康、稳步、有序推进,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是福建省坚持“举改革旗,走创新路,千方百计激活福建林业”的成功实践,也是福建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成果。综合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主要有以下一些成功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取得成效的关键。集体林权制度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再调整的复杂工程,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福建省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列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动员部署会议,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安排改革工作,并多次专题听取汇报,研究推进改革的方法。各市、县(区)、乡(镇)党政领导都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改革工作,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抽调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改革第一线,加强相关政策、法律和业务培训,加大改革经费的投入和监管,保证了改革质量和进度,确保了改革成效。
(二)明晰林业产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取得成效的根本。一“权”激起千层浪。福建省以明晰产权为纽带引发整个林业的改革,抓住了林业的核心,找到了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明晰林业产权,是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取得成效的根本。从林业发展历史来看,长期以来,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关系不明,农民并不能从村集体林业经营中得到收益,林业生产经营粗放,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经营效益低下。林业产权关系不清,已成为制约集体林区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加快集体林区林业发展,必须明晰林业产权,明确林业经营的权责利关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是从明晰林业产权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入手,抓住了林业产权这个牛鼻子,从而牵出了整个林业改革的“牛身子”,实现了林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三)充分依靠群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取得成效的基础。群众是改革的主体。福建省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级改革方案、招投标方案、收入分配方案等各项重大改革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在具体操作时,要求各地要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做到改革程序、方法、内容三公开,严禁暗箱操作。对各地在改革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允许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集体智慧,探讨多种解决途径。充分依靠群众,既增进了广大群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了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来,推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展,而且保证了群众的利益,确保了改革质量,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分类指导,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福建省各地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对林业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福建省并未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本着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在群众对山地依赖性强的地方,坚持做到实物意义上的“耕者有其山”,原则上进行均山,解决群众就业和收入问题;在群众对山地依赖性一般,集体又有一定面积山地的地方,则采取多种形式,本着先村内、后村外的原则,在保证有耕山意愿的农民有山可耕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内部或外村能人、经济组织参与承包山林;在群众对山地依赖性不强,或没有什么依赖性的地方,则允许由企业或大户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实行规模经营,明晰林权,一步到位,实现货币形式的“耕者有其山”。
篇4
一、“五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院长竞聘制。在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中,各县(市)均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评审组、宣传组、命题组、监督组,全面负责竞聘工作。整个竞聘过程包括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治院策略演讲、综合考评、公示等7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按严密的程序,由纪委、组织、人事等部门组成的监督组全程监督,宣传、广电等部门组成的宣传组在县有线电视台、有线广播适时报道,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原任院长在竞聘前一律免去职务,真正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对竞聘上岗的院长管理上,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县卫生局与竞聘上岗的院长签订3年的聘用合同(包括6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或任期满后,对其院长岗位重新进行公开竞聘,实现了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的统一。
(二)岗位责任制。按照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科学调配、因事设岗、依岗定责”的原则,首先对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业务范围,进行科学设岗,即中心卫生院设岗8—10人,职工10—15人;一般卫生院设岗5—8人,职工8—12人。其次按照每个岗位的工作实际,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制定岗位目标责任书,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实现了人员有岗位、岗位有目标、考核有依据。
(三)全员聘用制。按照乡镇卫生院职工全员聘用制实施方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协商一致的原则,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由职工[!]个人提出申请,通过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考评、卫生院职工测评,由院长择优聘用,被聘用人员由院长发给聘书,聘期3年。未聘用的人员按待岗对待,待岗期限为半年,半年内待岗人员不参与医院内部分配,待岗期满仍未被聘用,按离岗处理。
(四)绩效工资制。卫生院内部分配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以职工出勤、下乡、技能、承担工作量、接诊人次为依据,推行“固定+浮动”的管理办法,对乡镇卫生院院长根据《乡镇卫生院院长聘用合同》,对年度考核合格的院长其工资按现行的工资标准执行,并享受卫生院年终结余的20%作为奖励待遇;对考核不合格,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按照聘用合同,免去卫生院院长职务,其院长岗位面向本县卫生系统公开竞聘。对卫生院职工按照签订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量化管理,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作为职工年度考核结果,以此为依据,将职工全部工资的30%作为绩效工资进行合理分配,使职工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实绩和劳动贡献挂钩,拉开了分配档次。
(五)资格准入制。自实施“五制”改革后,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在职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安排聘任到医护岗位,不得直接参与医护工作,限期三年内通过全国医师执业或护士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限期三年内通过全国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考试,三年内不得直接从事医护工作。三年内取不到职业资格证的医护人员暂不聘任,按照待岗对待,不享受医院内部分配。
二、“五制”改革的成效
一是管理水平有了提升,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自下放到院长,工作主动性得到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想方设法开展新业务,拓展业务范围,同时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和进修,使一些闲置设备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二是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
篇5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四年,是中央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税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镇在上级税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始终把原原本本落实税改政策、实实在在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执行政策不走样,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控管理,有力地巩固了税费改革成果,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基层干部满意“三满意”。现将我镇2004年税费改革实施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辖35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843人,版土面积285.11平方公里,其中计税面积24778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青苔关、拥门关、吊桥河、黄柏山四个国营林场村的税收工作由我镇负责指导,全镇税改户数达9019户。2003年全镇农业税正税134.72万元,附加26.944万元,农业特产税29.13万元,附加5.826万元,共计196.62万元,人平税负59.87元,亩平税负65.24元。2004年农业税正税76.9828万元,附加15.3965万元,合计92.3793万元,人平负担28.12元,亩平负担37.28元。此外,2004年全镇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1.8万元,发放中稻良种补贴资金31.1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做好税费减免、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2004年中央和省里出台了取消了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及附加三个百分点以及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为了确保这些政策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施中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即:坚持政策公开、减免补贴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坚持政策统一,严禁随意调整税率、扩大范围、变更政策;坚持程序过程公开,规范操作。在具体分解落实过程中,我们按照“进村、入户、上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户粮食直补按照2002年税改数字进行登记造册,并公示公开,为了核实准中稻面积,本着“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及时从农技、农经、财税等部门抽调了20名专职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全镇的中稻面积逐户逐地进行核实,切实履行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农民签字认可、张榜公布的程序,接受群众监督。并直接发放到户,避免存在中间舞弊环节。同时,为了确保税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我们又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听、看、查、谈”,走访了近千户农户,实地查看张榜公布表,认真听取了农民的意见,核对了农民档案的有关数据,并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以上措施,有力确保了农税减免到位,粮种补贴到户。
2、规范征管行为,积极推进农业税收征管改革
税改后,我们积极探索建设新的体制下税改征管体系,按照“八到户”、“十不准”的要求,坚持专业化征收为主、乡村干部协税护税为辅的原则,切实履行农税征管、执法的主体职责,进一步规范征管行为,为加强税收征管,我们在原财政所基础上成立了征管所,组织力量对全镇农户税收据实核定、并集中填写《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于4月份以前全部发放到户。同时,我们改进了农税征管方法,采取“三定”(定时、定点、定额)为主的方式征收税款,全镇39个纳税单位全部推行了送税制,在送税制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票据管理,做到一户一票,一税一票,杜绝打白条。此外,对于少数外出打工户和困难户纳税的难题,我们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三不准”的行为准则,采取寄信和上门征收的办法,积极动员外出打工户和困难户想尽千方百计,缴纳税款。到年底,全镇92.4万元的税收任务已全部入库,为全镇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强化“一事一议”和“两工”的审批管理
税改后,“一事一议”和“两工”的征收使用是税改后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狠抓“一事一议”和“两工”使用审批入手,坚持有事才议、无事不议的原则,认真做好审查监管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全镇39个单位都按照规定程序确定筹资筹劳项目预算。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经管站审核,由镇政府报县减负办审批。经县减负办审批,全镇39个单位有28个单位进行筹劳,共计预算筹劳14.5万个。有8个村进行筹资,共计筹资7.59万元。二是严格控制标准。经批准的8个“一事一议”筹资单位,筹资标准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内。28个村“两工”使用单位筹劳标准都控制在劳平10个之内。三是严格使用用途。经“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严格按照批准项目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结算。“两工”使用主要用于防洪抢险、公路维修、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严格及时公开。各村将筹资筹劳提取、使用、结算情况采取召开会议、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严格监督管理。镇经管站将加强各村筹资筹劳监管力度,进行定期审计,确保筹资筹劳按政策规定提取、使用和结算。
4、全力推进配套改革,确保了镇、村、学校的正常运转
税费改革后,镇村收入相对减少,如何做到“三个确保”,关键是配套改革要同步推进,坚决到位,不拉后腿,做到减人减事减支,从根本上减轻群众负担。第一、加大了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撤销了镇教育组,调整了全镇中小学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辞退了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勤人员67名,全面实施了教育“一费制”。经过精减后,全镇中小学共有公办教师252人,退休教师67人,财政供给297.8万元,省拨公用经费21.66万元,基本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二、加大了政府机关改革力度。一是清退了临时工、编外人员15人。二是撤销了四个总支和办事处,设立了五大办。三是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双向选择、末位待岗、竞争上岗等机制整合干部队伍。镇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19人减为9人,镇干部总数由原来的68人减至44人,其中离岗学习1人,转岗6人,三放活13人,提前退休离职退养4人。每年在职及退休干部工资、分流人员基本生活费、加上年费用支出需要131.65万元。通过财政包干、转移支付、政策性增资、上级扶持资金及发展企业,我们取得收入131.65万元,基本持平,保证了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第三、合并了事业单位。由原来的七站八所15个事业单位精减合并为8个。第四、加大了村组改革力度。对村干部职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编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编制4人的规定,撤销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镇共精减村组干部350人,每年节约开支1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资总额50.8万元,费用及支出17.3万元,五保及优抚支出33.2万元,合计支出101.3万元。村级收入108.18万元,转移支付50.4161万元,两税附加32.77万元,村办企业纯收入25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需要。
5、有效化解债务,减轻了村级负担
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是巩固农村税改成果的关键举措,为化解旧债,遏制新债,我们一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并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全镇各村债务进行清查、核定、冻结,实行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债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方法,采取有效途径化债:一是划转债权化债。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结对互抵,冲销集体负债128万元。二是盘活资产化债。主要将村级集体闲置的固定资产,经村民代表会同意,公开进行拍卖,用于化债60.73万元。三是清理挤水化债。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对形成的村级债务逐笔审核,挤出债务中的水份,全镇共挤水化债7.18万元。四是发展增收化债。鼓励创办村级资源型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发展增收化债的目的。全镇通过发展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化解债务28.16万元。五是削减高息化债。主要是对民间借款,在清理核实基础上,按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计息。六是节支化债。全面落实村级零招待费制度,实行报刊限额征订,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并将转移支付资金、两税附加、村级集体收入节余部分,全部用于化债,此举共化债12.14万元。通过采取上述化债途径,全镇共化债291.6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5%。
6、加大农民负担的检查、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网络
一是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两费附加管理使用体系。我们坚持两税附加由财政部门按照“一票两项”的方法,随正税一并征收,并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专门帐户上,不抵税,不代扣,按村设帐,镇管村用,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对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的优抚补助款按时按标准登记造册,发放到户。
二是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我们在村帐站管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工作,把全镇35个村的资金和帐务统一归并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资金和财务统一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管理松懈的难题。
三是建立农民负担监督审计管理体系。一是规范填写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并告之农户凭卡缴税,卡外负担有权拒交。二是公布农民负担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将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以村为单位,采取办公开栏、开群众会等形式,公布了税费任务详细分解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三是加大了涉农部门收费监管力度。镇政府专门成立了规范部门收费领导小组,建立了涉农收费公示栏,对涉农部门收费在全镇各村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规范教育、土地、城建、计生、畜牧、外贸等部门收费行为。四是进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去年,镇政府先后组织三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查税费任务分解是否做到镇村组户四对口,查负担监督卡是否全部发放到户,查是否搭车收费和加码收费。通过检查,有力的确保了全镇农民负担政策落实到位。版权所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我镇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改革中存在和面临一些不容忽视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税改后镇村收支缺口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债务负担沉重,化解难度大等等。因此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搞好税费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今年,中央在去年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我们将从讲政治、讲大局出发,不折不扣的将减免、补贴、优抚等政策执行到位。
篇6
近年来,我局以提升国有泵站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加快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为动力,转变观念,靠管理出效益,原创:不断增强水管干部职工的岗位热情和责任意识,促进水管体制改革。下面将我市工程管理及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情况
(一)转变观念,加强工程管理
××市境内白洋淀千里堤防洪堤总长69.138公里,主要河道131条,全长732公里;建有节制闸61座,桥梁698座,电力排水站12座;下设9个工程管理站、6个河道堤主闸涵管理所,管理人员共计65人,主要负责全市的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
经过与市财政等有关部门部门统一协调,××市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工作已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堤防管理所做为纯公益性国有单位,人员工资是定额事业费;另一方面是我市每年由市政府拨款10万元进行闸站维修养护。虽然资金匮乏,但我局千方百计完成每年的工程养护及管理必要工作,确保泵站达标管理及泵站安全运行。
(二)多措并举、促进工程管理步伐
2003年以来我局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多种措施,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一是汛前组成专业维修队、进行培训、检查、维修养护工作;二是汛期组建突击抢险队,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负责闸、涵、扬水站等工程抢险救援工作;三是每年都对千里堤分步进行堤防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四是做好堤防文明生态管理。由于沿堤村庄较多,村民随意堆放垃圾现象严重,我局在2005年沿堤建筑70个垃圾池、并派专人专车清理;五是对闸所进行标准化建设,包括闸、扬水站的达标建设和宿舍美化、绿化院落等工作。今年对全市最大的××扬水站进行新建和场地统一规划改造,已于6月中旬竣工。通过这些措施,让全体干部职工增强了责任感,从而大大提高爱岗敬业意识,为工程管理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下步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水养水,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004年以来我们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种植、养殖、取土、占地经营等活动统一规划、审批、并收取有偿使用费。以更好地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开发好水利资源;具体是做到以堤养堤、以渠养渠,充分利用好千里堤管理范围内土地和河渠弃土做到有偿使用;同时我们又把该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中,确保了水利工程的持续性、长久性发展,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良性循环,逐步走出了河道“只有管的义务,没有养的来源”的困境。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管理中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面临管理粗放,一是堤防长,缺少管养人员和经费;二是分级管理中,各乡镇对桥梁工程、闸涵、泵站等水利工程的没有真正发挥养护管理的作用。三是河道堤防的资源还未被充分利用开发,对违法案件执法力度不够。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是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完成“定岗定编”及两费测算工作。二是正在筹划成立由主管市长为组长,水利、人事、财政、编办、发改委联合组成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三是把堤防管理所定为公益性水利设施事业性单位,力争财政按管理维护定额拨付管理和维护费用。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规划管理,推行管养分离改革
以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提高管理维修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水利工程管理与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管养分离”。在市管各站所抽调15名技术骨干组成专业维修队。主要工作:汛前对境内的闸、涵、扬水站等岁修工程的检查、维修养护,以及培训各站所人员安全运行知识;汛期突击抢修应急事件;日常维护千里堤堤顶、堤身和清理垃圾等堤防标准化管理工作。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彻底剥离出来,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二)加强执法,保证水利工程安全
一是强化执法力量,成立四个执法监察中队,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安全运行。二是积极协调公安部门,配合白洋淀水上派出所,严厉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活动,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三)合理利用,开发堤防有偿资源
针对农村河渠非法取土屡禁不止的问题,专项调研发现成因有二:一是由于多年干旱少雨,农民对河渠防洪除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守法意识相对淡薄。二是农村房基建设确实极少有取土空间(耕地法律禁止也舍不得、废弃地多半成为乡村发展工业用地),导致农民只能“避重就轻”偷挖河渠堤坡土。原创:同时由于多年政府不再组织义务工疏浚河渠,河道淤积普遍较严重,清淤工程量很大,水务局又没有专项资金可用。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疏堵结合”,在淤积严重的部分乡镇河渠上规划出年度取土段,由技术人员管理。按设计要求,在对取土量、取土位置进行严格规定和监督的前提下,允许乡村群众就近取土并收取少量取土费。并协同国土、林业部门,充分利用渠道、堤防资源,有序开发地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堤防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堤防的完整性。
五、加强领导,促进水管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水管体制改革对新的形势下水利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市对此工作十分重视,并排好工作时间表。
7月成立××市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8月协调各有关单位改革做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具体工作
篇7
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对于建立覆盖全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麒麟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区及时启动改革,积极谋划各项工作,整体平稳推进,运行状态良好:
一、开展重点调研,排摸人员情况。重点了解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单位性质、人员数量结构等情况。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参保范围和相关条件,全面清理应参保单位和个人基本情况,对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进行全面的审核与校对。
二、认真组织数据采集,确保信息录入准确。组织各单位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了三期培训,发放3000余份宣传资料,宣传相关政策,讲解业务经办流程。认真核对相关资料,表格,准确录入系统。截止2017年年初,我中心共录入参保单位320家,参保人员14400人,其中在职人员11300多人,退休人员3100多人。
篇8
文章摘要:辛勤工作的结果,魏平胜强调:望谟县在抓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要结合中央、省、州的顶层设计,根据望谟的实际,着力抓好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希望在下步工作中望谟县要加快县改革办编制人员的落实,配备好懂电脑、懂档案…… 小 大
12月29日,全县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会召开,州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魏平胜、县委副书记李文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和平、县政府副县长谢金金、县政协副主席周明智及县直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县委副书记李文胜向魏平胜一行首先汇报了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情况,督查组就督查情况作了反馈发言.
魏平胜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望谟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考核指标都有了较大提升,激发了改革活力、释放了改革红利,这是全县上下奋力拼搏、艰苦创业、辛勤工作的结果,魏平胜强调:望谟县在抓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要结合中央、省、州的顶层设计,根据望谟的实际,着力抓好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希望在下步工作中望谟县要加快县改革办编制人员的落实,配备好懂电脑、懂档案的人员充实到县改革办,开展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加强同州委改革办工作的对接,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县改革办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要抓好信息的宣传报道,让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要围绕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发挥望谟的优势,注重望谟自信,确保望谟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戴毅)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内容纠错]
篇9
我受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委托,向县人大汇报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鲁发[2006]3号)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2006年9月开始在全县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678.21万元,其中农民交纳881.36万元,各级政府补助769.85万元,为群众报销40.28万人次,报销金额合计为1444.06万元,其中住院病人4.25万名,报销金额1105.75万元。2006年9月开始,是我县成为省级试点县的第二运转周期年,全县共有36.3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2%,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800.74元,其中农民交纳363.86万元,县、乡财政补助109.16万元,省财政补助254.72万元,市财政补助73万元。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报销医药费566.96万元,其中住院病人21267名,报销医药费420.46万元,门诊病人52909人次,报销医药费146.5万元,住院病人中报销达到最高额4000元的有14名。报销比例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中心卫生所(室)、乡镇卫生院就诊,门诊医药费报销10%,各项检查费用报销40%。县级及以上医院的门诊费用不予报销。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是: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总费用的40%,最高报销4000元。在县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级医院住院的住院费用1000元至3000元,按25%比例报销;住院费用3001元至5000元,按30%比例报销;住院费用5001元至7000元,按35%比例报销;住院费用7001元至10000元,按40%比例报销;每人每年最高报销支付额4000元。2006年与2006年管理办法相比,有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为群众设立了家庭帐户,群众交纳的10元参加合作医疗资金,5元记入家庭帐户,用于门诊看病,用完为止。二是取消了县内转诊制度,同时增加了县级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群众在任何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都可以直接报销,方便了群众就医。三是资金筹集实行乡筹县管,统一使用,以充分体现互助共济。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某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某实际,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为为全县人民办的实事之一,列入了政府的重要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听取卫生部门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为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分管卫生的副职为副主任,吸收卫生、财政、审计、物价、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会,委员会下设合作医疗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从而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全面发动,宣传到位。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关键是让群众认识到加入合作医疗的好处,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推行合作医疗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宣传措施:一是层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每年7月初,县政府次召开由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卫生的副乡镇长、卫生院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会后各乡镇、各村也都分别召开会议层层进行传达贯彻。二是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每年统一印制10万张明白纸,发放到户。录制宣传磁带,出动宣传车辆,深入乡镇集市和村庄,大力宣传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这一新闻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在黄金时段每日连续播出。四是利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人,向周围群众诉说参加合作医疗的受益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真正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完善政策,规范操作。为加强对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在资金筹集方面,规定合作医疗基金由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对农民个人坚持自愿适度但不放任自流的原则,每人每年交纳10元,县乡政府补助3元;在资金管理方面,在县财政局设立专门账户,并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在就诊、转诊、费用报销方面,也制定了专门的政策,并镶挂上墙,交群众监督。特别是在药费报销方面,坚持随看病,随交款,随报销,在“一交一报”中,使农民现场体会到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在资金管理上,继续实行由乡镇统一筹集合作医疗资金,汇入县财政专用帐户,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向县政府呈报计划,经县长批准将全年基金总额平均到十二个月,由县财政局每月25日拨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每月26到28日由各乡镇合作医疗办公室上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严格核查,准确无误后于下月5日前拨付给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另外,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要求各乡镇每月公布一次资金使用情况,账目上墙,定期公示,取信于民。2006年4月底至5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开展了对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落实情况的专项调查,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四)、典型带动,稳妥推进。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我们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自去2006年6月开始在某镇、相衙镇进行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后,2006年8月在全县推广,经过一年的试行,取得了较好效果,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试点县,2006年9月开始,德州市政府和省政府对我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分别补助2元和5元,2006年省政府的补助增加至7元。从下年度开始,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我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的补助将增加至24元,市财政补助由2元增加至3元,如果加上县乡补助,我县下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的筹资额将达到40元,报销比例也将从25%提高到50%,封顶线从2000元提高到8000元。
三、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
我们目前的筹资还是由政府组织引导,通过宣传发动,一次性筹集完下年度的专项基金。一般情况下,从筹集完资金,到下年度运转,时间很短,多则一个月,少则几天。问题是:筹上来的这么多的钱到底是哪村、哪户、哪一个人的?在考核验收时,很多乡镇参合率达到了80%以上或更多,资金也都到位了,可有很多群众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其一;第二,乡镇政府作为筹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几十万元资金,通过农民自愿交纳实现,是不现实的。有的乡镇政府对这项工作虽然很认真,采取先垫付、后筹集的办法,但却付出相当大的工作量,到最后也不可能完全筹齐。也有的乡镇难免存在“拆东墙补西墙”,反过来说,拆了的“东墙”,早晚还得补,至于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补,那是另一个问题。第三,筹资结束、运转开始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患病后,报了销,受了益,没参加的明白了是真事、是好事,想参加但没处去交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大门不是每天都开着的。总之,在资金筹集上的问题一是政府统一组织筹资,时间短,筹资快,但很难落实是谁参加的;二是存在先垫付,后筹集,或者先垫付后撤资;三是群众不能随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基金管理
在基金管理方面,客观上各项财务制度基本上是健全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如果都遵守这些制度,应该是出不了大问题的。从目前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从乡镇筹集开始,到入县财政专户这条“入”的线,没有问题,“出”这条线,从县财政专户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再到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也没有问题,因为专项基金还处在封闭运行之中。从医疗机构到病人,这个区间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定点医疗机构在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方面总体上是:县级医院好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好于村卫生室。难管的根源是合作医疗基金存在“大锅饭”和“憎多粥少”的现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个人或是单位负责人,总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医疗机构追求的也是经济效益,他们几乎没人考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的问题,有觉悟看大局的负责人能够按制度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觉悟低只看局部或个人利益的,问题就多了。其表现一是医疗机构对病人身份核查不严,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该报销的也报,只要增加单位收入就行;二是“搭车”收费,对该享受合作医疗报销的病人,开大处方,用贵重药,做重复检查,还有的吃“提成”、拿“回扣”,导致病人医药费用增加;三是故意造假,虚报冒领。
三、下步打算
根据下年度提高后的筹资标准,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民的报销比例,并以宁政发[2006]25号文实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实行家庭帐户制度。2006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争取达到98%以上,继续为农民设立家庭帐户,农民每人交纳的10元记入个人帐户,用于门诊看病,用完为止,用不完转下年度使用。同时继续实行县内无转诊制度,群众看病在全县范围内的任何定点医疗机构都可报销。经县级医院会诊同意转市级以上医院治疗的,回县级医院报销。
2、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实行滚动筹资办法。2006年由政府组织,按全县农村人口的100%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9月1日后(即省级试点县第三年度开始运转后),农民群众在任何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从报销的医药费用中预交全家下年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同时签发下年度《就医证》,2007年以后,不再由政府组织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推进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10月11日区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市中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实施方案》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将此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了专题党委会和镇村干部及驻镇单位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省市区相关会议精神,宣传并学习了《市中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班子成员开展集体谈话和个人谈话,将党政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各班子成员同步开展镇干部、退休干部、村干部、辖区部分知名人士谈话,大力宣传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确定了分管领导,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主动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同时,安排部署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清理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配合改革。
三是认真调研,科学实施。严格按照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前期调研,由镇班子成员包村包片负责召开干部座谈会、群众院坝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科学研判判此项工作,并及时向区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动态,进一步宣传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操作办法、具体步骤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办法,确保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四是引导舆情,防范风险。分片分村及时收集干部群众舆论,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支持改革工作。同时准确把握保密与宣传的界限,突出本镇干部职工和基层群众两个重点,掌握好宣传工作的时度效力,认真做好方案制定、征求意见、组织实施等工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改革开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