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18 10:3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法所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ygfox”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司法所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榆山司法所在县局党组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从狠抓制度建设、注重职能发挥、强化管理规范为突破口,认真履行司法所各项职能,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有序发展。
紧紧围绕“大美平阴”建设,监管有力,服务升级。按照“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要求,切实加强调委会组织建设,推进智慧调解,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41个,其中:街道调委会1个,城市社区调委会16个,村调委会24个。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中建成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长-单元长”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五岭社区创建桑姐调解室,针对性地摸排设立人民调解志愿者,如刘官庄村成立和事佬协会加入到调解员队伍。组成由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司法牵头,多部门及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参加的联合调解组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2020年街道、村(社区)两级调委会调解矛盾纠纷119件。
紧紧围绕“法治平阴”建设,创新普法、深化改革。2020年是“七五”法治宣传教育收官之年,榆山司法所以民法典宣传为契机,继续加大对法治宣传学习培训和贯彻执行力度,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和有关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增强人民群众、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开展普法宣传5次,3000多人次参加普法教育。促进行政机关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榆山司法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坚持依法管理、分类管理的思路,严格落实分级处遇管理制度。同时,利用电子设备监管(“APP在矫通”、微信)系统掌握矫正人员的行踪,做好动态分析,彻底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做到了基本情况清、行动去向清、社会关系清。
篇2
首先,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检查、验收司法所建设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县首批灵龙、张家、庙沟三个司法所建设在市、县发改委和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当地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努力配合,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少花钱建好所原则,进行司法所建设。三个所已全面竣工使用,现就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立足县情、因地制宜、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司法所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全县辖25个乡镇,204个村、3个社区、73646户、28.7万人。现有建制司法所25个。由于司法行政机构恢复较晚,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司法所无独立办公用房,办公是乡镇分给的一小间住房,宿办合一。有14个司法所住的是四五十年代的民房,房屋破烂不堪、低矮潮湿。全县司法所现有住房250平米,人均不足10平米,“一人一所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2004年国债投资建基层司法所,为我县司法行政工作迎来了大好机遇。我县灵龙、张家、庙沟三个司法所,经过项目申报、审批,成为首批兴建的规范化司法所。三所共投资25.36万元,其中,国债投资21.6万元;政府拨款2万元;自筹资金1.76万元。购置司法所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总计433.7平方米,其中灵龙司法所199.53平方米,系两层八间砖混结构办公楼;张家司法所一层四间109.71平方米;庙沟司法所一层四间124.46平方米,与当地乡政府办公楼一体。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转让协议、评估报告、公证书“五证”齐全。室内整洁美观。各类制度齐全,三个所面貌焕然一新。
二、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具体解决司法所建设问题
一是首批3个基层司法所建设立项批复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柳宪军任组长的基层司法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实施前,于2005年3月23日由柳县长亲自主持,召集县计划发展局、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我县基层司法所建设的相关问题,并通过县政府办公会议纪要作出7项决定。在建设过程中,市司法局金局长、方局长和县政府柳县长、政法委张书记等市县领导多次深入实地了解情况,督促进度、解决问题,所涉及的三个乡镇领导更是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具体事宜。
二是基层司法所建设是国家的国债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少、标准高、时间紧,从项目申报审批、启动实施到正式建设和规范管理,分别得到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县计划发展局及时审批上报项目书,局长梅光显、项目局长王庆水亲自到省上跑申报,并减免了部分评估费用;县财政局及时拨付前期配套资金,用于前期项目申报之需;县城建房管所、商洛正衡会计师事务所和县公证处派专人到基层勘察办证,在评估资产和办理公证等方面都是鼎立支持,并减免部分费用。
三是作为基层司法所设施建设的主管单位——县司法局,更是思想统一、上下一心,抢抓机遇、齐抓共管。局长到分管局长更是集中精力全力抓,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前任支部书记李汉成和财务会计江爱勤等同志全力以赴抓此项工作。局机关一班人与基层司法员分工负责齐心抓,跑部门报项目,下基层促进度,驻工地守质量。尤其是到7、8月份,进入最后决战阶段,结合本县实际局班子成员进一步统一思想促认识,变压力为动力,顶烈日冒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大到抓工程质量进度,小到办公用品的购置,从每一个细节抓起,精打细算,发挥有限资金最佳效能。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三个崭新的司法所成为三个乡镇事业单位的一个亮丽工程。
三、以国债投资建所为契机,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司法所是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多项职能,发挥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市司法局《关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始终认真落实司法所建设“四规范”要求,将业务工作规范化同基础设施规范化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首批建成的3个司法所,在抓好房屋设施和办公设备的同时,还着力抓了以完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主的业务工作规范化,统一制作规范上墙人民调解、普法宣传、依法治理、工作学习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度16项,统一规范业务报表、文件资料等业务8项,为基层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创了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四、存在的问题:版权所有
一是由于司法所建设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工作中走了不少弯路;
篇3
2020年上半年已经过去,社区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直接领导下,本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完成了各项法律服务和法律活动,通过法律顾问这一平台,以运用法律知识为导向,法律顾问在“法治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现将2020年上半年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切实做好了法律顾问的日常业务工作
1、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法律顾问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涉及居民集体诉讼、上访的案件,涉及社区群众重大经营决策和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执法问题,涉及社区居民违法行为,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事项,涉及社区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群众的其他重大事项,及时报综治办、司法所。
2、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法律顾问对服务对象社区、企业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普法讲座。
3、实行一事一记制度。法律顾问要将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结果详细记载到登记簿和法律顾问工作系统中,做到一社区一卷、一事一记。
4、实行每月工作汇报制度。在每月底将总结该月工作的具体情况,交由社区主任审查盖章,再上交司法所汇报情况。
二、工作成效与亮点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不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实现多赢的创新工作方式。本社区将法律顾问工作与、普法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多项工作职能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活动,主要有:
1、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增强居民法制意识。
本社区利用广播、画展、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普及《宪法》、《婚姻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居民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存在问题
篇4
一、基本情况
我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启动后,迅速在我市两个试点区展开。从两个区的开展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两城区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市(区)后,区委、区政府均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两个区司法局均制订了严密的计划,确定了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并派专人随省厅和市局同志一起到兄弟单位进行了学习考察。
(二)领导机构健全。目前,两城区的33个街办(乡镇)都成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
(三)社矫工作者队伍加强。两城区各司法所多是一人所,为适应工作需要,两城区采取聘用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的办法,选聘具有法律经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员充实到社矫办公室,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还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发动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有威望的同志加入到社区矫正志愿者行列,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两城区33个街办(乡镇)司法所共有专职人员33人,社矫辅助人员39人,社矫志愿者147人。
(四)工作措施有力。两城区各司法所均能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道(镇)、社区(村、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制度上,两个区都出台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方案)》、《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矫正对象须知》等规章制度,力求工作规范。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矫正试点期间两个区共117人接受社区矫正,经过矫正工作人员扎实有效的矫正帮教,没有发生一起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现象。矫正对象能够较快地融入社会,部分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还走上了致富路。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是:
(一)、社区矫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立法的滞后给工作开展带来了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全面推进等方面的一定的难度。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依据是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客观上存在名义主体和实际主体分离现象,公、检、法、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省际、市际之间的衔接都存在一些困难。
一是在目前立法依据不足情况下,有关部委的现行规章中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缺乏系统性。致使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在工作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是工作主体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人民警察法》以及有关规章中涉及社区矫正的条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例如从现实看,社区矫正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来实施,这无疑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但现行的法律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这不仅与公安机关既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而且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责权不一,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力的地位。矫正对象大多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地根本不向司法所报告,由于司法所执法主体权,社区矫正工作者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程序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监狱办理假释、监外执行的手续繁复;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信息不能及时;对人户分离的对象,户籍地与居住地之间缺乏衔接等。目前,两城区的矫正对象基本上是由本区所在法院判决后通知各司法所接收,而对于外地法院判决到本区的社矫对象,两城区司法局至今未收到过相关的法律文书,导致这部分矫正对象漏管、缺管现象严重,矫正工作也就无从开展。目前多数街办的社矫对象人数已呈逐年萎缩的地步。常此以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可能将难以为继。四是矫正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支撑。目前,在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帮教工作中,由于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良的矫正对象,社区矫正组织一一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矫正对象的奖励,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社区矫正组织没有法律授权等因素,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社区矫正工作基础建设薄弱
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的新工作,从外省先期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地区经验看,要保证 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司法所须有3人或3人以上才能兼顾工作,须有独立的办公室实施矫正和存放档案,须有通讯、交通装备和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开展。但由于客观原因,两城区各司法所基础建设均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司法所人力相对薄弱,社矫辅助人员偏少且队伍不够稳定。司法助理员普遍存在“一人一所”的状况,且司法助理员在承担司法行政多项职能工作的同时还兼有街办(乡镇)安排的任务,人手少、任务重,使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难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二是缺少基本装备,有的街道办公经费较为紧张。目前,两城区大多数司法所无车辆、无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工作装备,个别所连基本的独立办公用房也未解决。在办公经费上,我市社区矫正经费与兄弟省、市相比相差较大。上海市人头经费定的标准是6000元、苏州市社区矫正经费标准为3000元。我市两城区矫正对象均无人头经费可言,由于经费的紧张,导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正质量。
(三)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还未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公、检、法、司、人事等多个职能部门就工作衔接、经费保障、矫正对象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零漏管、脱管。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两城区社矫工作大多是由司法所独立承担,有的职能部门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一些配合不到位的地方,而仅仅依靠司法所单打独斗,矫正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在全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启动会上,省、市领导强调: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按照“做表率、走前列”的要求,振奋精神,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贵阳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这项工作。建议市、区两级成立党委分管领导为主任、分管副市长(副区长)为副主任、公、检、法、司、财政、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局,以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相关事宜,指导、督促、检查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各街办(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改造以及考核工作;同时建立经常性的工作汇报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权责
法院应当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充分使用社区矫正措施改造罪犯。检察院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公正。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的管理和考察以及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助工作。乡(镇、街道)司法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考察,对违反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加强社区矫正的衔接工作,建议将社区矫正内容纳入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财政人事部门加大财政和人员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重视基础
当前要做的是搭建好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这个平台。社区矫正需要一支懂法律政策、熟悉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专业知识的队伍。根据现在的条件,社区矫正依赖三类人员: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建议党委、政府根据司法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加强司法所力量,配备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由懂业务的人员担任。其次,配齐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现在云岩区配备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做法是一个司法所招聘一至二名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但因待遇太低(每月每人500元标准)而无法稳定队伍。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可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区安排一定的事业编制,用于招聘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配备到各镇(街)司法所。编制不足的可以考虑招聘合同制的人员加以落实。此外,壮大社会志愿者队伍,尽量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青年学生、村(居)社干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从事社区矫正志愿工作。
(四)加大财政保障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支持是很难完成的。从两城区试点情况来看,经费显得严重匮乏。建议可以借鉴外地做法,在保证车辆、通讯、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备、社矫辅助人员工资福利到位的基础上,按社区矫正对象人均1000元或以上的标准由区(县)财政安排工作经费,用于培训、指导、管理、奖励等,并列入财政预算。
篇5
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方面,星甸镇司法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活动,送法到农户,带动了农民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盘城镇开展“党的政策、法律、科普知识、文明民谣”四入户活动,并成立专门队伍,走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此项活动列入年终目标考核。永宁镇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由镇司法所出卷,发给中小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沿江镇对弱势群体宣传法律,提供法律服务。永丰乡举办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培训班,学习有关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法律法规。珠江、永宁、石桥等镇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对教徒进行法律宣传教育。
在安置帮教方面,顶山镇设立“安置帮教基金”,对确有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泰山镇同民政等有关部门联系,为生活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浦口街道推行“三个一点”,即政府拨一点、单位支持一点、家庭补贴一点,对有残疾或生活无着落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经济救济补偿。桥林镇为无房居住的“两劳”释放人员建房并联系安置工作。沿江镇同南钢、扬子等企业联系,为“两劳”释放人员设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乌江镇每年召开二次帮教对象座谈会,五年来,该镇没有发生重新犯罪现象。
在基层调解方面,珠江、泰山两镇坚持每月一次调解主任例会,一次纠纷排查,共同讨论疑难纠纷,对重大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利用调解室采用模拟调解庭方式调解纠纷。盘城镇以村、组干部组成“四员”即宣传员、调解员、安全员、信息员,定期定时开展活动,维护本镇的安全和稳定。浦口街道将辖区48个单位、9个社区的调解组织划分为三个片,分片管理,定期召开片长会议,分析社情,讨论调解案件。顶山镇规定重大疑难纠纷必须在基层调委会调处,如有上交,年终考核将对调委会扣分。
司法所紧紧围绕乡、镇、街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业务,尤其是在开展法制宣传,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帮教安置“两劳”回归人员,预防重新犯罪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半年共宣讲法律47场次,受教育45985人次,直接调解纠纷86件,协助调委会调解纠纷6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4件,502人。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11件,全部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安置“两劳”释放人数53人,安置率89%。司法所工作得到了乡、镇、街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办公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桥林镇陆镇长用“四围绕、四抓”,即围绕目标抓措施落实;围绕中心抓职能发挥;围绕教育抓疏导防范;围绕自身抓素质提高,对司法所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这也是其他乡、镇、街党委、政府对司法所的评价。
通过调研、检查,也发现司法所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目前农村正处在一个发展转折时期,但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安置帮教、基层调解、法律服务,特别是依法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职能发挥都明显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显得被动应付。2、工作的深入还不够。有的司法所工作只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扎实深入下去,村(居)委会包括单位、学校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有些纠纷调解、安置帮教、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台帐不健全,明显反映出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更谈不上工作的创新。3、工作信息还不够畅通。司法所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很多特色和亮点,但没有及时总结交流,使整体司法行政工作难以活跃,有声有色。4、司法所长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司法所长负有带领、发挥一个乡、镇、街范围内的普法、治理、调解、“两劳”、法律服务组织队伍职能的职责,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专业技能。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疏导,为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把依法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的一个切入点,采取联合调解、调解庭调解或者依托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应及时排查发现的问题苗头,预防矛盾发生特别是对重大恶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定期排查,依靠党政组织超前预防,及时处理。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民间纠纷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现状及特点,把握矛盾的动态信息,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准确建议,及时开展治理,通过以上工作为党委、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版权所有
篇6
2020年6月17日
根据上级要求,**自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现就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镇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相关软硬件建设。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政法、卫计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卫计、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残联、卫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和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村(社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措施,积极推进。一是强化基层建设,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完善办公室(咨询室)、档案室等各项配套;村级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管理小组,同时。。。。等5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社会工作室。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册。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格落实每月一随访制度,督促患者落实服药;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每季度一随访制度。现全镇在册的206个精神障碍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7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构建教育矫正、化解矛盾、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四大体系,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突出重点,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加强对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指导力度,加大宣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满足老百姓对法律方面的需求。
2、采取各种方式,加大有关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不同时期的法制宣传和经济合同把关工作,当好各领导干部的参谋助手,完成法治街道阶段性实施的创建工作。
3、加强对我街道辖区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与各相关职能站办所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和临时性任务。
针对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特点,根据街道__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制定并实施__街道“守法律、讲诚信”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方案。一是普法宣讲团为保伏桥村、南苑社区开展普法讲座各一次,向失地农民、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讲解了“物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街道机关干部是普法重点对象,依据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考核制度,街道制定了机关政策理论、法律学习计划,每周组织干部集中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内容有党的十报告、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自治区法制宣传条例等内容,止目前组织考试3次,学习考核情况记录在“六五”普法登记手册。三是构建法治宣传平台、拓展宣传阵地,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街道依法治理办公室人员照片、电话、工作职责在各村居宣传平台上全部公开,及时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内部和街道两旁的宣传栏,以及新华购物广场、银凤市场、保伏桥新村、西门早市等法律宣传点,结合综治宣传月、土地日、禁毒日、法律宣
传日、安全生产宣传日等重大活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7场次,累计编印和散发宣传材料近2万余份,主要宣传了《计划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合同法》和《法律援助条例》《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紫园社区和园丁家园社区还利用学生寒、暑假,请交警队、良田工商所领导到社区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课3场次,各村居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我是普法宣传员”主体教育活动,主要讲授交通安全知识,收到良好效果;针对辖区失地农民较多的实际,采取电影、黑板报、标语等形式,集中在各村村直接向失地农民宣
传拆迁安置条例、《宪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政策法规;为了使广大居民在接受法律知识普及过程中,更广泛、更直接的取得效果,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今年共悬挂横幅70条,制作展板21块宣传8场次,播放法律题材电影3场次,开展中小学生法制讲座、演讲比赛2场次,自办法制宣传文艺节目在五里台新村、保伏桥、6个社区文化广场巡回演出2场次;与法制新报合作开设五里湖畔社区法律宣传点,揭牌仪式上,市司法局、法治新报、辅德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与街道共同开展了法律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向居民和学生送法律书籍,提供法律咨询,并慰问困难群众。结合美丽银川和法治区创建活动,在长城路两侧制作普法漫画专栏,在辖区主干道路两侧刷写标语30副。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和任务,积极参
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等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先后制订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员学习制度》、《人民调解工作接待制度》等20余项规章制度。 共排查矛盾纠纷181起,调解民事纠纷152起,成功调解纠纷149起,成功率98%。重点针对今年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挡工、上访事件,实施三调联动,进行排查处理,成功调处拆迁,以及家庭、邻里土地、房屋纠纷110起,处理案件19件,通过耐心的说服和调处工作,没有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刑事案件。
完善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本辖区现共有刑释解教人员34人,__年新增刑释解教人员9人,已对刑释解人员进行回访5次。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密切联系要求各居(村)相互配合,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两头包、双列管”切实做到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到位,管理到位,争取做到不疏、不漏、不留死角,全面落实安置帮教各项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辖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共有社区矫正对象58人,今年新增27人,解除矫正9人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谈话室,不定期的回访8次,组织公益活动7次,组织村居干部、社区矫正、刑事解教人员32人到市劳教所进行警示教育活动2次,与市劳教所签订互相帮教协议书1份。
篇8
一、认真传达贯彻全县“五老”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及时召开党委扩大会,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日镇召开党委扩大会,就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并就2010年全镇“五老”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二是调整充实了关工委组织,鉴于部分关工委成员单位人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关工委组成人员。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人办事。
二、深入学习贯彻省委28号文件,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
自年月县关工委学习安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即省委28号文件)后,镇党委中心组专门就此文件进行学习,同时镇党委要求全体党政班子成员要提高对关工委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要支持和关心关工委工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各村、单位关工小组要深入学习省委28号文件,认真开展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镇关工委召开会议专门对省委28号文件进行学习、贯彻,并结合学习了《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章程》,从而提高对关工委工作认识,增强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心。
三、积极开展“双创建”工作。
我们正在按照领导重视好、组织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关工活动开展好、活动效果好的标准创建五个好关工委。在全镇开展“六无三有”关工先进村(社区、学校)创建活动。会后我们将在活动正常化、档案资料收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活动收到明显效果。
四、扎实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篇9
近年来,城中居委会人民调解工作在镇司法所的直接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指导下,抓宣传、树正气,抓重点、带一般,抓源头、促全面,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经过居委会调解委员会和多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未出现一起因调解不力而民转刑或上访事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健全组织网络,明确责任分工
城中居委会是多年的文明小区,也是多年综合治理的先进单位,但是他们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根据上级的要求,治安形势的变化和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组织网络,适时建立一支以居委会干部和派出所警区民警及治安积极分子为主要力量的调解委员会,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分片包干,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有了问题不推诿,有了矛盾大家解。同时,还明确了各街巷的行政小组长和夕阳红义务护巷队队员为辖区的义务调解员,发现有民事纠纷要及时调解,或者迅速向居委会报告,真正使人民调解工作做到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到防微杜渐
加强市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做好民主调解工作的基本要求。城中居委会每年对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都有专门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今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市民学校这块阵地,开展“每月一法”和“每月一堂道德课”活动,聘请县政法委、司法局、镇直有关部门及派出所人员分别讲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利用黑[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网,更多原创!]板报、墙报、戗牌及时宣传,营造人人学法律、个个讲道德的浓厚氛围。此外,还根据任务、季节的不同,先后四次向居民散发《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真正做到宣传到位,覆盖全面。另外,结合上级要求,在全社区普遍开展了“好婆媳”、“文明户”、“特色文化户”、“优秀调解员”、“先进治安积极分子”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正气。
三、及时发现苗头,预早做工作
民间纠纷和矛盾,易抓住苗头,早发现、早解决,防止事态扩大。城中居委会利用居委会干部,警务区民警下社区,以及行政组长、信息员的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工作,消除矛盾。如有一次,居委会干部在下社区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户居民正在筹备砂子、水泥准备粉后墙。根据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这户村民与后一户有些小矛盾,他们估计两家可能会发生矛盾,便及时找到双方做工作,达成谅解协议,避免矛盾的发生。此外,他们还实行每月预测分析会制度,根据季节变化,城市建设要求,预测下面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平时发现的情况,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使小纠纷不致于酿成大矛盾。
篇10
一、领导重视,认真落实“四制”
办事处与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村与村民组,村民组与十户联防代表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管理、层层抓落实,达到了“社会稳定共享,治安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为了抓好落实,我村制定出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对综治工作完成较好的村民组授予“平安村民组”的称号,并对该村民组长给予物质奖励,对综治工作完成不好的村民组长给予处罚,严重者撤职处分。
二、认真排查和消除不安定因素
村成立了不安定因素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全村范围内进行不安定因素排查,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排查出的问题登记造册,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建立了不安定因素信息网络,各村民组有信息员,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的苗头并汇报到村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逐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到办事处共同商讨解决,使各类不安定因素早期发现,及时解决,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了我村大局稳定。
三、积极努力开展创安活动 村委为确保创建“平安XX”工作落到实处,投入近6万元,公开竞聘专职巡逻队员4名,保证了人员的工资、待遇落实,配备了专用巡逻摩托车两辆、面包车一辆、照明灯、警棍,购买了人员服装、头盔、扩音器、报警器等巡逻器械,村委门口装上了灯箱并显示出报警电话。完善了警务区的硬件设施。村委门口设有专门值班室,村委的巡逻队员每晚对全村范围内巡逻,检查督促各村民组“十户联防”工作开展情况。在各村民组的主要路口安装了路灯,每个自然村配备专用巡逻打更房,认真开展了“十户联防”工作,按照“十户联防”名单分组进行义务巡逻打更,形成了主动性,自觉性,这些工作开展以后,杜绝了可防性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活动
对我村辖区内的企业,蓝天集团,污水处理厂、燃气电厂生产经营中的“四乱”,个别群众强包强建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严厉查处,开展了集中整治盗割通信电缆的专项活动。由于企业占地期间征地协议未完善,群众起哄、阻路等问题,通过说服教育,协商,矛盾得以化解。确保了企业的顺利建设和运行,树立了我村良好的治安形象。对学校周边的小商贩,不安全食品进行严格查处,使小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五、做好“普法”工作
对广大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普法教育,今年共发放法律知识读本近2千册,传单5000多份,出版报6期,进法律学习班的有1000多人次,刷新标语15条,过路横幅10条,在小学生教育中添加了法律课,每年的3月份、9月份聘请司法人员为小学生开展法律讲座,使他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为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六、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工作
我村有“劳改劳教”人员6人,村成立了“帮教”领导小组,每年对“两劳”回归人员开展两次谈话回访活动,这项工作我们都是一一落实到人,对他们进行长效管理,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帮教方法。平时我们通过单位、家庭成员、派出所、村民组长、村委会多方面配合的帮教方法,经常走访、了解、关心帮助教育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了解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思想上有什么顾虑,帮助他们谋职业,找致富门路,讲解法律知识,送去了法律知识读本,使他们改过自新。该村6名“两劳”回归人员,都已走上了勤劳致富奔小康之路,解决了党和政府及其家庭人员的后顾之忧。
七、推行治安防范责任有偿承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