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13 17:3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生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一行莅临我市,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调研,并对“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考察指导军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双管双助”工作。这是对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支持。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主任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近年来,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总体思路,以迎接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特别是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出一系列保增长促民生的有力举措,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2148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地域财政收入342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亿元,增长20.7%。
人口计生工作是基本国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我市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薄弱环节,统筹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年1月至年9月,我市年均人口出生率为9.11‰,自然增长率为2.73‰,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十一五”规划控制性指标。
当前,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低生育水平时常反弹的新形势下,我市人口计生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存在不少问题。衷心希望主任和各位领导对我市计生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指示精神,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改进工作,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同志们,刚才,大家观看了市人口计生委工作专题片,区和航空兵12师作了工作汇报,严宝发副政委讲了重要意见。主任在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的人口计生工作和军地“双管双助”工作,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就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对工作的关心和厚爱。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主任的讲话精神,总结推广先进单位典型经验,加强同驻鲁部队沟通联系和密切协作,拿出具体意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不断提高我市人口计生和“双管双助”工作水平,为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和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为了更好的把工作做到实处,成立了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二、深入基层、定点帮扶
我局通过积极的努力,深入基层调研各村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最终确定镇村为我局重点帮扶的对象。
三、注重实效、多管齐下
我局为更好的把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方式对进行帮扶。
1、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极力配合村委,组织好9个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各屯分别召开了群众会议1次,落实好村民理事会、保洁员及村规民约等制度,发放垃圾桶,建好垃圾池,设立警示牌、宣传牌、做好宣传标语及沿路村屯送给垃圾车等,共折合人民币4万元左右。
6月28日上午文体局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镇开展了“美丽·城乡同行”暨人口与计生定点帮扶村人口计生工作主题实践活动,廖书记对《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十条”管理规定》进行了分解、细化。详细解说了开展“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开展清洁乡村提出了我们要做的三件事,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就如何做好这三件事提出了六点要求,即集中整治、形成长效;干部引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社会共建;做好这三件事要达到的四个目标,即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会后和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按照“五要六不准”的议事规则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村级发展规划的打算以及目前发展中的困难,对他们的建议和规划提出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目前遇到的困难,表示我们能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也给予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地帮助。
8月23日前文体局村屯及关心搞卫生2次(每次20多人),并总共送给垃圾桶70个及12500元资金建好垃圾池,送给150块宣传警示牌,文体局驻村指导员亲自组织参与樟树头屯群众搞卫生1次。
2、文体局驻村指导员每月到村屯指导人口与计生定点帮扶村人口计生工作至少5次以上,为新村建设还多次到文体局、新农办、水利局、林业局、卫生局、旅游局、农业局、农机局、住建局等多个单位争取项目资金。
3、今年以来,配合村委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争取到项目资金及完成情况如下:
(1)向上级争取樟树头魅力新村建设项目(期间文体局驻村指导员集中樟树头群众开会动员宣传5次),协调整资金100万元,已完成。
(2)向上级争取水泥300吨,搞好白头岩村屯道路硬化建设7000多平方米,总投资40多万元,已完成。
(3)争取屯总投资18万元一事一议道路硬化700多米(已完成),20万元的400多米路段及公厕改造。
(4)向水利局争取到资金4万元修村、农田水渠400米。
(5)向农业局争取资金投入4万元在龙村种植80亩示范油葵,投入5万元在樟树头屯种植200亩油菜花。
(6)向文体局争取到资金2000元,新农办2000元,配合镇政府及村委组织好党员、积极份子30多人去区,村考察学习活动,提升党员素质。
(7)“七、一”前,向文体局、水利局党总支争取到资金4000多元,配合村委组织党员、积极份子共40多人,学习宣传十精神及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
(8)向上级争取建设示范农家乐1个,太阳能路灯5盏。
篇3
县公安局支持计划生育文明执法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公安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坚持“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执法理念,在抓好本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主动摆正位置,与人口计生部门一道开展文明执法活动。
依法行政,把好户籍管理审查关口。一是严把新生儿入户审查关。专门制定了《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并与县人口计生局协商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生婴儿入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凡是新生儿入户的统一实行入户申报制度,必须先由所在单位、镇计生办审查盖章后,凭《生育服务证》或《生育证》、《出生证》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属政策外生育的,必须有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和县人口计生局的审核意见。,全县公安系统共受理出生婴儿入户登记5231人,由于把关严格,杜绝了政策外生育对象不接受处罚并随意入户的现象发生,对控制违法生育反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严把户口变迁审查关。对农转非或户口迁出、迁入对象,一律要求原户籍所在人口计生部门审核签字把关。凡没有人口计生部门的审核意见不得办理,凡政策外生育没有全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不得办理。三是严把户籍信息审查关。在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计生家庭特别扶助政策和农村独生女高考、中考加分政策过程中,县公安局都抽调专人加班加点,采取管段民警、派出所分管领导、户政科民警三级审核制,对享受政策的目标人群户籍性质、家庭成员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在工作中,全县公安机关始终做到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贯彻“服务与管理并举”的理念,做到严格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
保驾护航,当好计生执法坚强后盾。该县公安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积极为计划生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用足法律手段,做到参与不越权、执法不违法、配合不失职,及时受理和查处妨碍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案件,全力维护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好人口计生部门的坚强后盾,为计生执法保驾护航。近三年以来,共协助查处阻碍人口计生干部执行公务案件2起,治安处罚2人。积极支持人口计生部门依法行政,对于干扰计划生育执法和侵犯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确保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范执法,发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牵头作用。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在工作中,全县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制度,以开展“户口整顿”、“两实全覆盖”等专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求社区民警在开展流动人口清理登记的同时,认真查验暂住人口婚育证明;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计生政策,增强外来人员遵守人口计生法规的自觉性。二是细化调查登记。紧紧依托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坚持登记暂住人口验发暂住证与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同部署、同落实。为了确保这项制度执行到位,各派出所与管片民警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流动人口计生证明查验人员名单,配合人口计生部门推行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房管人”工作模式。及时对出租屋及行业场所内的暂住人口进行调查登记,不断提高登记率。把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为育龄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时,首先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对育龄妇女登记造册,及时向人口计生部门反馈相关信息。三是优化信息采集。,县公安局将全县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等各类治安信息(包括流入时间、基本情况、婚育状况等)全部录入了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对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计生管理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去年7月,该局户政科、各派出所依靠公安人口信息数据库,全力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开展了计划生育全员人口信息录入、核查、更正工作,确保人口计生部门各项基础信息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同时,还建立了出生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每年定期与人口计生部门核对出生人口信息,确保了出生人口上报的准确性。
篇4
(20__年3月20日)
这次北方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安排在济宁召开,充分体现了农业部领导对我市的信任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必将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为便于各位领导检查指导,现将济宁市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情概况
济宁是山东的17个省辖市之一,现辖2区(市中区、任城区)、3市(兖州、曲阜、邹城)、7县(泗水、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梁山)、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5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663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18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是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文化遗产,曲阜、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已确定在济宁兴建。
资源优势明显。境内拥有30多种矿产,煤炭储量25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电力装机容量920万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淡水资源充沛,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三孔”、“四孟”、水泊梁山、中都佛苑等景区景点在海内外素享盛名,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宁还是山东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金乡大蒜、鱼台大米、梁山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具有较高知名度,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区位交通优越。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是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原与沿海的重要枢纽。京九、京沪、兖石三条铁路,京福、济菏、日东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在境内交织成网,即将兴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济宁设有站点,改造扩建后的济宁机场年内即可通航,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千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内河航运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山东著名商标、93个全省全国名牌产品和5个上市公司,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240家、过亿元的39家。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兖矿集团、小松山推、如意毛纺、菱花味精、雪花集团、太阳纸业、鲁抗医药、银河胶带等一批骨干大型企业保持了在全国同类企业的领先水平。我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20__年全市gdp达到1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1.2亿元。
二、“三农”工作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摆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切实做到了不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而放松粮食生产,不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而动摇农业基础,不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忽视城乡统筹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狠抓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认真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__年全市粮食总产395.6万吨,棉花产量15.8万吨,瓜菜产量1068.2万吨,水果、肉类、禽蛋、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林牧渔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5271元,比上年增加680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扎实有效。
(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一是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先后设立扶持欠发达县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及时足额落实上级惠农政策配套资金,去年市县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总额超过13亿元。二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以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为凭据,理顺明确了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确权关系,并根据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研究建立了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鼓励支持土地入股经营,引导分散闲置土地向经营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三是切实兑现各项政策性补贴。粮食直补做到了丈量土地、补贴标准、应补数额“三上墙”,良种补贴采取了招标供种,粮食、农资补贴全部实行齐鲁惠农一本(卡)通直接划拨到农户,农机补贴通过申报备案,凭
购置手续由所在县乡财政直接兑付。四是巩固发展农民减负成果。全部免除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统一为每个农户发放了负担卡,明确按政策规定应负担的内容、数额。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一步规范,先后取消了“收取乡村公益事业金”、农村“两工”等农民负担事项,全面落实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和村帐乡管、年度专项审计,从制度上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二)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加强。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搞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全市各级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每年均在3亿元以上。启动实施了骨干河道治理、大中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先后兴建一大批农田排灌设施和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4.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现有机电井13.8万眼,基本达到每50亩地一眼机井;平原井灌区大面积推广防渗渠系或管道节水灌溉,引湖、引黄灌区实行机井提水和建站引水双配套。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20__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50万千瓦,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92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9.94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1.56万台,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探索出秸秆还田为主,秸秆饲料、秸秆能源、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炭化等多措并举的高效吸收利用新模式,去年全市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就此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三)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严格把好基本农田控制红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0万亩。千方百计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突出抓了48万亩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目前全市粮食单产达928斤,其中吨粮田达到330万亩,有120万亩小麦单产超过1000斤,100万亩玉米单产超过1200斤,其中小麦最高产达到1472斤,玉米最高产达到2060斤,粮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着眼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产出效益,集中培植大蒜圆葱、食用菌、瓜菜、苗木杞柳、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10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系列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力促一批专业村、专业镇和规模化种养基地加速发展。20__年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86.7万亩,其中瓜菜480万亩、比上年增加79.95万亩。林果业发展到94万亩、增加10万亩。生猪存栏量244.7万头,肉蛋奶和渔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6.7%、63.3%和4.5%。全市已形成各类特色专业村100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发展到2760处。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扩能和新项目建设,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21家,扶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0余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年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带动种植基地410万亩,养殖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全市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处,金乡大蒜市场已成为全国大蒜价格形成中心,鱼台大米市场成为北方最大的稻谷交易平台。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程”,确定了瓜菜清洁种植、畜禽健康养殖、优质果品、有机食用菌、水产生态养殖五大重点,研究制定了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拿出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建设奖补、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推广、农业品牌认定注册。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办好市县两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向广大农户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实用技术。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49处,面积33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486个,认证面积218万亩;建成市级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三大检测中心”,质检中心、质检站发展到13个,产地检测点56个,农产品质检基本实现全覆盖。20__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2%。
(六)农村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每年坚持承诺为民办好10件实事,去年集中为农民群众解决了关系生产生活的15个方面实际问题。突出抓好“水电路气医学”项目建设,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3400多个行政村、400多万农民用上自来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执行到位。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685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在139个乡镇、2185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一池三改”,10.9万农户用上了沼气。改造建设138个乡镇卫生院,建起5738个农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县市区,参合人口566.4万人、参合率96%。先后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76.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村教师工资实现县级统筹发放。狠抓农村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建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建立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制度。为2162个农村贫困户改造新建了住房,为1660个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了轮椅,为1661个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免费手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以青年农民为重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去年新增转移就业20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215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三、春季农业生产情况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落实“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夏季丰产丰收、农民持续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突出加强麦田管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进行安排部署,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查看小麦苗情,检查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情况。针对今年冬季干旱少雨、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实际,超前组织农业专家开展调研,拿出了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的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同时针对上游地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多、气流传播快、小麦品种抗性差、发生危害重的特点,安排农业部门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及早备足药物、药械,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目前全市小麦长势良好,大部分地块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绿色越冬、返青正常。一、二类苗面积占到80%以上,越冬期平均苗量61万,起身期达到73.6万。
二是深度推进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准要求,分门别类加强对全市113万亩大蒜、20万亩圆葱、5万亩早春马铃薯、6万亩甜叶菊、1万平方米食用菌的生产管理。采取麦田间作、蒜田套种、保护地栽培等措施扩大越冬菠菜、速生叶菜和早春瓜菜生产规模。目前全市春季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余万亩,其中温室大棚菜13万亩,大中拱棚菜51万亩,麦田、蒜田套种1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余亩。
三是组织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在认真抓好兖州、梁山两市县承担的农业部和省政府小麦、玉米、大豆高产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市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小麦、玉米“十、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培植高产典型和超高产地块,推广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目前全市优质高产小麦播种面积达420万亩,落实优质高产玉米播种计划200万亩。
四是着力优化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科技入户、“三下乡”和科技特派员活动,区别不同层次强化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早春种植的棉花、地瓜、花生、马铃薯、瓜菜等作物,向农民面对面地进行播种、育苗技术指导,不断扩大种子包衣、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各类先进适用配套技术的推广面积。
五是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及早安排组织春季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膜、药械货源,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农资经营放心店实施挂牌经营,目前已做好了175万亩棉花、50亩地瓜、65万亩水稻以及100万亩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种准备和农资供应,基本满足春耕备播需要。
篇5
一、抓学习强素质,为开展计生工作奠定了基础。计划生育工作面广量大,业务性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和新的岗位要求,从到任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注重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及其他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执法求实效,开创了计生工作新局面。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年多来,我坚持以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契机,通过标语、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加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遵守计生法规的自觉性,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依法查处违法生育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基本国策的严肃性,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大了后进村的转化力度,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推动了计生工作的开展。
三、抓服务求创新,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以上级要求完善了育龄妇女微机管理平台,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县、镇信息互联互通;狠抓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制定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完善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双女户养老奖励扶助制度、免费为农村育龄夫妇生殖健康服务、开展扶贫救困活动等,促进了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的落实和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四、抓班子强队伍,机关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一是健全制度。通过认真分析计生办工作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管理、考勤、值班等多项管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的教育,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二是讲求民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同志之间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三是廉洁自律。作为单位负责人,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清正廉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格以党纪国法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督促自己为工作人员做出表率。
一年多来,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本人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一是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开拓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加之平时工作繁杂,学习抓得不够经常。二是工作有时有操之过急的思想,有急于求成的做法,对布置的工作,定的工作目标,督办、查办的不够细致。三是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干部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四是由于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工作比较忙,对同志们生活上关心的少,与同志们谈心交流的少,有时不注意工作方法,为了工作批评同志不留情面,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我自己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意识。积极引导各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各种麻痹松懈思想,自觉以国家法律指导和规范计划生育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计生政策,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平乡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二,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相结合的文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的构成日趋复杂等等,使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要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新措施、新办法,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反计划生育法的人和事,要依法查处,坚决维护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严肃性。同时,要继续深化优质服务工程,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提高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篇6
刘家河村共有1296人,268名已育龄妇女,是个不大不小的村的中等村。在实际工作中,刘家河村落以提高“三率”(即计生率、知晓率、满意率)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孕前管理、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三项重点工作,使刘家河村连续两年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一、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1、刘家河村实行两委班子成员包片制度,并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定期召开两委班员会议共同研讨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2、自年初,刘家河按镇生办下发月重点工作百分赛考核办法,从措施保障、规划统计、宣传教育、法制、药具、协会、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化整理。
二、加强孕前管理,将管理于服务之中
1、为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并为每名育龄妇女发放一块肥皂。
3月24日,请镇卫生院的大夫为刘家河村的266名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做了体检并体检发每人一块肥皂,村共投资312元。
2、加强孕检与服务。
对刘家河村的一胎、二女户,做到双月查月见面的管理方法,即每个月做一次试纸,一个月和她们见一次面,了解各方面情况,尽量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刘家河的热情、真情打动了姐妹们的心。就这样,刘家河每个月和她们见面,每两个月给她们做一次试纸。当有的育龄妇女出去打工、经商不经常在家,刘家河就到她们的工作地点去做试纸,即使有的育龄妇女一次找不到刘家河三番五次的去找,直到找到为止,只有这样,刘家河的心才能踏实。经过刘家河不懈的努力,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已婚育龄群众的配合下,刘家河村已连续两年无一违法生育,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的好成绩。
三、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育龄群众的知晓率
1、利用元旦春节期间有利时机,开展秧歌队汇演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知识;
2、2005年2月22日,在老年活动站开展独生子女家长运动会,使群众在娱乐中学到计划生育知识。
3、利用人口学校这一宣传阵地,定期对育龄群众进行五期(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避孕节育期、更年期)知识培训。
4、每周广播2次,宣传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等知识,
四、不断加大优质服务力度,提高满意率
春节期间,刘家河村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亲自送到她们手中,并为她们送去避孕工具、历书、年画等,同时为她们送去春节的祝福。
篇7
一、住房保障
2014年市下达我县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任务为:建设保障性住房6套(其中廉租房6套)和改造棚户区2637户(其中改造城市棚户区2637套)共2643套。现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套,城市棚户区2447套。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廉租房建设项目(6套):由于建设用地紧张,已将2012年和2013年—2015年廉租房及部分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统一设计、打捆招标、统一施工。故2014年6套廉租房项目选址在旧大桥桥头原交通局地块处。该项目已于2012年9月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装饰装修,预计2014年全面竣工。
(二)改造棚户区新开工建设情况(新开工任务2637套,现已开工建设2447套)
1.大酒店安置点及棚户区改造项目(761套):该项目选址在县镇,计划安置761户棚户区改造户,建筑面积约12345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435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2.县镇县中队地块棚户区改造项目(190套):该项目改造户数为190户,建筑面积约19100平方米。
计划总投资4123万元。项目已完成拆迁清地工作,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环评、节能审查、可研等前期工作,预计2014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
3.镇安置点及棚户区改造项目(1533套):该项目为镇城区范围内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户数为1533套,建筑面积约14562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58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全面开工建设。
4.镇熊猫广场棚户区改造项目(153套):该项目改造户数为153户,建筑面积约19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8万元。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县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1、道路:水泥路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目前,为优化道路网,一部分乡村仍在新修或扩展老路。
2、垃圾处理:在全县的农村垃圾收集上,现有三处垃圾处理设施正在修建,待工程完成后,农村的生活垃圾将得到合理处理,使农村环境的到改善。
3、村小:为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目前灾后重建中的村小建设共计有13所已全面展开。
4、医疗卫生方面: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在各乡村均设有医疗卫生点。
篇8
大会认真总结了全省民政工作。2009年全省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成果显著。保民生实现新跨越。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月保障146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多人,月人均补差140元,比上年提高10元。农村低保初步实现了对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等重点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月保障262万人,比上年增加52.5万人,月人均补差49元,比上年提高7元。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40所、村级“五保之家”300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万人,集中供养率达20%。医疗救助开展顺利,全省已有60%的县市区建立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援助“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发展模式,全年共发放救助金5亿多元,救助340万人次。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制,全省全年救助19万多人次。救灾应急能力逐步提高,全年紧急转移安置灾民55万人次,下拨救灾资金5.34亿元,帮助3.98万户倒房灾民恢复重建了住房,并启动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帮助2.3万户农村贫困居民新建和维修了住房。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社会福利事业扎实开展,全年共实施“明天计划”手术110例、“重生行动”手术153例,手术康复有效率100%;为334名肢残困难群众无偿安装假肢矫形器。积极开展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全省已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56个,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20多项养老服务,全省各级拨款近3000万元为贫困老人居家养老购买服务。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省市县三级安排专款在600多个乡镇、村启动试点,全省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保稳定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不断深入,全面完成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任务,推动全省98%以上的村开展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开展“难点村”治理,我省被评为全国“难点村”治理先进单位。认真开展城市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省有9个城区、10个街道、30个社区被民政部命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进展顺利。社会组织建设健康发展,全年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500个,并积极指导社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国首创社会组织党建“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得到民政部肯定。加强执法工作,依法查处了67个违法违规社会组织。成立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委员会,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促进了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保发展发挥新作用。加强民政设施建设,全年完成了240所敬老院、300所村级五保之家、25所福利院、33个殡仪馆、7所救助管理站、156个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加强行业经济管理,认真履行政策引导、行业监管、市场培育等职责,促进了社区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社会组织中介服务业、殡葬业、福彩业的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民政行业经济实现收入40多亿元,缴纳税收3亿余元,其中福彩纳税达5000多万元。加强行政区划界线管理,开展湘渝线和省内5条市级、43条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维护了边界稳定。
强基层呈现新面貌。全省有11个市州先后召开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党政主要领导听取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政工作,有13个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加强民政工作的决定。绝大多数县市区党委或政府召开了研究民政工作的专题会议,并有40%左右的县市区出台了加强民政工作的文件。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全省乡镇民政干部增加一倍以上,社区(村)专(兼)职人员42776人。基层民政经费、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抓廉政取得新成绩。在省纪委五次全会、全省作风建设特色工作推介会和省纪委派驻机构工作座谈会上,省厅均作了典型发言,并再获2009年度全省反腐倡廉先进单位称号。
会议安排部署了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2010年我省民政工作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惠民生,着力提升“三个群体”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水平。城市低保巩固应保尽保,全省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150元以上(含物价补贴);农村低保根据困难家庭收入测算情况,加大救助力度,原则上不再扩面,主要在规范管理、提高标准上下功夫,力争全省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50元以上。提高优抚安置对象待遇,落实和完善优抚安置政策,积极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提高救灾应急水平。进一步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弱势群体福利水平,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努力改善城市“三无”老人、孤残人员的生活。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力争全省分散供养五保户年人均供养标准不低于1200元。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各县市区要全面建立“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五位一体的新型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五保户在乡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医疗“零支付”的做法。提高临时救助水平。
促改革,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效能。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筹备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抓好821个“难点村”治理,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特色的“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解决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发挥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观察点作用,探索试行行业协会、基层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新办法。进一步推进民政管理机制创新。
强服务,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在农村要依托乡镇敬老院继续开展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使符合条件的乡镇敬老院逐步发展成为集院舍助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深化和拓展城乡社区服务。着力发展城中村、新建小区、困难群众相对集中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小区等社区服务,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镇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加强和改进婚姻登记服务。推广结婚登记免费颁证制度,坚决杜绝借婚姻登记强行开展有偿婚姻服务等问题的发生。大力推进殡葬等公共服务。
夯基础,着力提升民政发展后劲。加强基层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切实解决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和经费短缺问题,切实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促进基层民政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省本级继续集中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150所乡镇敬老院、20所县(市)福利院(福利中心)、20所救助管理站、15所殡仪馆和50个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化建设,提高为民政对象服务的能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抓规划,着力提升科学发展实力。做好执行“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尾工作。研究编制“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为完成2010年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民政干部,一要服务大局,争取支持。要多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促进他们对民政工作更加了解、更加支持,力争每年党委、政府听取1-2次民政工作专题汇报,争取每年出台1-2个加强民政工作的政策文件,逐步帮助民政部门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影响工作开展的资金、设施、编制、体制等问题。要善于争取优惠政策支持。要抓住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搞好调研,深入思考,拓宽视野,创新思路,谋划出一些好的点子、好的项目、好的载体,争取和吸引上级在民政领域进行投资、进行试验,从而获得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要继续争取多方配合支持。
篇9
宣传部在这半年中积极配合进度组织了几次活动,其中包括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协助学校组织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笑脸征集和创意摄影评比活动,与学生会秘书处共同举办的两部之间积极合作,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到位,没有考虑到许多客观因素,导致活动初期,作品征集过少。但在本次活动中让人欣慰的由于活动题材新颖,具有吸引力,意外征集到除泉城学院以外的其他学院学生的优秀作品。最后征集到作品经部长干事共同讨论选出优秀作品以海报形式新颖展出,得到师生们广泛关注,活动举办较为成功。
2.月底的校运动会中,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数张,组织制作了拉拉队“泉院必胜”党旗板块。校运动会上成功展现了泉城学院的风采和魅力,组织制作较为成功,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为泉城学院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了一份力量。
3.月份济南出现第一例患者,院团委紧急部署宣传部组织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宣传部组织宣传海报、小型流感知识海报的制作,并组织安排在宿舍、学办、餐厅、图书馆内张贴,切实保证了流感知识的宣传力度,达到学院的要求。
4.校舞蹈大赛初赛,与体育学院共同完成舞台背景设计,自主完成了幕布设计工作。
篇10
一、强化教育,提高认识
我院于6月5日至7日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依法规范人员服务行为,在全院形成“依法治育”的浓烈氛围,真正做到计生法律法规人人皆知并自觉执行;与此同时,强化对院领导班子、B超室、妇产科人员及马荡分院等人员的学习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明确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基础管理,落实重点制度,明确要求大家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凭证流引产管理制度。凡计划外怀孕对象流引产必须持镇计生办出具的《计划外怀孕流引产通知书》,计划内怀孕对象申请流引产,需持县级以上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出具的终止妊娠的医学鉴定,经县计生委审批领取《计划内怀孕流引产许可证》。全县只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计生指导站在查验上述有效证明后,方可施行流引产手术,我院对此要做好宣传、引导和配合工作。坚持凭证接产管理制度。对来我院作胎位检查、住院分娩对象,要求B超室、妇产科等相关科室和人员严格查验服务证。围产期保健卡、住院病历、分娩登记簿等都必须记载服务证号码,对服务证正在办理之中,无证、人与证不符、证件有涂改、无照片、无钢印及急产妇未带证的,先按常规程序收住入院待产接产,入院后当班人员必须立即向医疗组长、分管院长或院长汇报,并立即与镇计生办实行“一级汇报”,必要时向镇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或县计生委联系,同时将汇报情况、处理结果记载于专项登记簿,以备查验,绝不瞒报漏报。坚持B超检查管理制度。我院依法加强对B超等可用于性别鉴定的医疗设备及相关技术使用的管理,设立警示标示,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杜绝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现象,对大月份孕妇确因诊疗需要作B超检查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填写服务证号,医疗组长把关,经分管院长核准后方可检查,且检查时双人在场。班外开机一律实行“双锁制”和院长或总值班人员在场制,同时明确B超申请单及诊断单保存五年以上备查。坚持《出生医学证明》统一扎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县卫生局《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程序,由接产当事人如实填写《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登记表》,经分管院长核准后,由院长加盖单位公章与围保卡一起由专人负责到县妇幼保健所统一办理。坚持计生有关信息上报制度。及时做好计生有关信息上报工作,明确相关人员责任,认真、准确、及时填报“两禁止”和围产儿报表,对出生婴儿注明性别,如实填报新生儿总数。两种报表在每月5日前由专人上报至县妇幼保健所,为防止谎报、漏报、瞒报信息而造成严重后果,院明确相关人员填写上报时由分管院长审核后,再由院长签字把关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报出。
三、明确责任,严肃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