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17 08: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救灾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救灾工作汇报

篇1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汇报材料

为做好近期防汛救灾工作,某某县严格按照政府关于对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迅速反应,扎实抓好各项防汛救灾工作,切实增强防灾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全面排查灾害隐患,积极做好抗灾救灾预防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全方位狠抓落实。迅速成立防汛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共下设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和四个应急处置小组。成立青年志愿突击队,充分发挥青年干部的先锋作用,明确各应急小组负责区域,各小组协调配合,明确分工,确保为防汛救灾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是领导负责,全天候值班巡查。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党委班子、各单位负责人加强排查力度,强化汛期灾害隐患点的检查排查力度,切实做好防灾、减灾、预灾工作。迅速制定《防汛救灾应急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应急方案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落实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保证值班人员全天候通讯畅通,做好监督和巡查工作,确保防灾减灾工作不出任何纰漏。

三是强化宣传,全过程提升意识。充分利用内网、微信联络群、宣传栏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防汛减灾防御知识,加强汛期灾害隐患点防治知识宣传,进一步增强全体税务干部对防灾减灾的认知度,不断强化自我防灾、自我救灾的意识。进一步落实应急报告制度,迅速反馈防汛工作落实情况,持续推进防汛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篇2

一、受灾情况

入汛以来,我市先后多次遭受暴雨、风雹和山体滑坡灾害。尤其是10月28日以来,由于持续强降雨,我市遭受了198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可预测、不可抗拒的大面积山洪、滑坡、泥石流山地灾害,致使大量房屋倒塌,农田被毁,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毁损,__县城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汉江洪峰两次大大超过警戒水位,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损失。

1、降雨强度大。全市平均降雨量高达83.8 毫米,部分县区高达 152.6 毫米。降雨导致汉江干流和各主要支流出现重大汛情, 汉江流量达到15200m3/s,超出警戒流量5200m3/s;__城区两次一号命令, 汉江沿线两次组织紧急撤离淹没区群众17728户、61588人。

2、地质灾害频发。全市因灾发生滑坡、泥石流20__多处,迫使44839户,186232人紧急撤离,其中百亩以上的滑坡、泥石流达420多处。

3、受灾范围广。灾害使全市10个县区都遭受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灾害涉及全市135个乡镇,受灾人口142.3万人,成灾79.6万人;农作物受灾124.5万亩,成灾70.5万亩,绝收28.5万亩。因灾死亡 24人,失踪51人。

4、灾害损失严重。因灾倒房37375间,涉及15234户、55181 人;损坏民房79714间,涉及27540户、100591人;紧急转移安置 29130户、101235人。特别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冲毁干线公路 12.5公里;冲毁通讯电缆214杆公里,光缆180公里;冲毁堤防959处、171公里,小水电站27座,水文站17个,塘坝296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6329万元。

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入汛以来,市委、市政府及时安排部署了防汛工作,组织力量对沿江城镇、病险水库、滑坡险段和危房校舍等重要部位进行了多次全面检查,逐一制定防汛预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夯实了防汛抢险工作责任和措施。灾害发生后,全市上下紧急动员,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展了抢险救灾工作。

1、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灾情发生后,市级领导迅速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赴灾区一线实地指挥抢险救灾;受灾县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了防灾预案,开展抢险救灾和查灾排险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的最前沿,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冲锋在前,承担了急难险重任务,把灾害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2、认真安排灾民生活。我们把保障灾民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按照实物救灾的原则,采取由县乡政府负责,以村组为单位,党员干部包干到人的办法,逐户逐人安排灾民生活。

3、严密防范地质灾害事故。针对山体土壤含水饱和,续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增大的情况,我们果断采取了防范、抢险和治理措施。一方面,对各县区山体滑坡情况尤其是新发生地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居住在危重滑坡险段的群众,果断实施了撤离,对有滑坡隐患和险情的地段,落实了监测人员、监控责任和防抢预案,确保一旦出现险情,人员能够迅速安全撤离;另一方面,对已出现的滑坡,及时组织群众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同时,在省地质专家的指导下,初步对宁陕县城周边的重危滑坡山体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人员回撤和县城清理的初步意见。

4、抓紧抢修基础设施。采取群众会战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办法,紧急组织施工力量,尽快恢复“三通”。

5、扎实开展生产自救。在做好灾民生活安排、严防地质灾害续发、抓紧抢修“三通”的同时,迅速组织县乡干部深入灾区,带领群众广泛开展生产自救,加强受灾农作物的秋田管理,切实抓好秋季成熟农作物和林特产品的采收工作,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尽力增加灾民收入。

三、今后一个阶段全市工作重点

总的要求是: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一手抓生产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面夺取抗洪救灾工作的胜利,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

一是扎实安排灾民生活。进一步以村为单位,逐户逐人摸清底子,继续实行党员干部包抓等有效措施,分阶段安排好灾民基本生活。在采取救灾简易房、分插安置、投亲靠友等措施的同时,迅速启动灾民建房和抢修工作。继续抓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医疗,能安全越冬。

二是抓紧抢修基础设施。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投工投劳,迅速抢修水毁公路、电力、通讯、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抓好中小学危房校舍的排危加固工作,确保师生安全;采取学生分流、就近转学、外地寄学、腾出公房、搭建临时校舍等办法,确保灾区的每一名学生9月15日前全部能够正常上学。

三是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迅速深入农村,组织发动群众加强受灾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抢收成熟秋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产品。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和灾民参与基础设施抢修,千方百计增加灾民的现金收入。

四是继续抓好防汛防灾。严密注意灾情 ,加强预测预报;对全市山体滑坡情况和防滑措施再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有针对性地采取监测、防范、抢险、撤离和

综合治理措施,确保不出现因山体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五是确保经济建设方面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努力创造条件,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超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建设任务,拉动经济增长。

四、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市这次灾害涉及的范围大,损失相当严重,目前气温下降较快,灾民安置和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有几个问题恳请省委、省政府帮助解决:

(一)关于灾民生活安置和建房补助问题。一是全市因灾需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9130户、101235人,需紧急转移安置资金500万元;二是全市有142.3万人受灾,成灾79.3万人,新灾造成缺粮群众达20万人,通过余缺调剂,邻里相帮等办法可解决10万人口粮问题,仍需国家口粮救济10万人,入冬前需救济粮450万公斤,需口粮款700万元;三是全市灾民越冬棉衣缺口10万件,棉被缺口7万件;四是全市因灾造成3730人伤病,其中重伤病人员932人,请求省上帮助解决灾民医疗防疫补助款200万元.

(二)关于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问题。一是我市国省干线公路的恢复请尽快安排资金,力争年底前恢复到灾前水平;二是农村公路水毁修复问题,请求省上补助抢修费用500万元 .

篇3

一、城区防汛抗洪积极备战

共抽调30名干部职工,分为两组,分别由副局长、两位同志带队,自6月22日起,参加社区、社区防汛工作,24小时不间断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城区汛情。

二、防汛石料供应全力保障

为保障防汛石料的充足供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早行动早部署,在汛期来临前提前在公司和石料厂备料10万方(20万吨)。近日,随着防汛压力的不断增大,按照县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共抽调党员干部11名,分为三组,由副局长同志带队,全力保障全县防汛石料调配供应。截至7月22日,已向各镇圩口发车4200余车,抢运防汛抗洪石料95000多吨。

三、堤坝除草清障争分夺秒

根据县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一时间组织了60余人专业队伍,配备专业清障设备,自7月18日起,发扬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连续三天在白石天河白山段、同大段开展背水面除杂除草和溢洪道清障工作,累计割草清障堤坝约15公里、近20万平方米,切实做到堤坝树木、高杆作物“三面光”,确保了巡查抢险道路的畅通和巡堤查险的需要。

篇4

去冬今春以来,××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降水较往年减少。全乡供水水源可供水量严重不足,很多水源点干涸。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森林火灾频发等情况。面对百年不遇的干旱,××乡认真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的各项要求,全乡上下紧急行动起来,切实抓好抗旱各项工作,现将抗旱救灾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前全乡受灾情况

按20__年3月10日统计的数据,油菜播种面积8500亩,受灾8500亩,成灾5380亩,绝收260亩;马铃薯播种面积6500亩,受灾5900亩,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受灾2800亩,成灾1400亩。全乡20688个人口,有17020人饮水困难,有293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二、乡人民政府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情况( )

(一)认清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村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这场硬仗,把保障人畜饮水作为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科学调度、开源节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深入村组作好调查研究,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和宣传正确的抗旱防火知识,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引导群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迅速组织群众掀起抗旱救灾热潮。要加强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年高体弱、五保户、孤儿等重点人群的摸底调查,对重点人群的饮水要落实相应的帮扶制度。为了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乡党委、政府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抗旱资金,专项用于抗旱。对还有水源点的村,要及时抓好调查和汇报工作,以便于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使用抗旱资金,将有限的经费在抗旱救灾的刀刃上,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乡人民政府购买管件1600米,解决了桃花村鹅抱一、二组,水江六个组,跑马六个组,2500余人的饮水问题。花费2800元维修××人饮工程机,解决了××村、××中小学及乡机关近人的吃水问题。乡人民政府组织了抗旱工作队下到各个村检查旱情,就目前旱情造成的群众饮水和口粮困难的受灾人数做好登记,建立需救济人口台账,于3月15日报县民政局。对缺乏劳动力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力解决饮水困难的家庭等做好登记,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确保上述对象有水吃,重点解决鳏寡孤独家庭的饮水问题。建立灾情报送网络,明确各村支书或主任为灾情联络员,每周二、五向乡人民政府报受灾人数、饮水困难人数、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救助的人数。

篇5

一、目标完成情况

元至六月份,共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5155个,占我市目标任务的72.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9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43人、领取优惠证再就业616人、公益性岗位161人,分别占我市目标任务的106.4%、96.3%、92%、80.5%。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执行十七大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再就业工作季调度、月分析,把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市有关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做好现行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确保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充实完善,不断提高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水平。我们始终把再就业政策继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协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在兑现各种补贴、税费减免方面搞好服务,确保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切实享受到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截止年,共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1本,财政部门为42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1187990元,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为248名再就业人员减免工商管理费、税收28万元。

(三)夯实基层,加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在平台硬件建设上,一是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二是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标牌全部按标准统制作;三是将各项工作制度制成图版,全部上墙张挂;四是将工作内容、服务流程制成图版进行公示;五是所有社区全部制作政策宣传栏和信息栏,及时、快捷地最新就业再就业政策和求职用工信息;六是为市区所有街道社区全部配备了微机、打印机,并与市人力资源市场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市、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在平台软件建设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面及时掌握辖区内城镇劳动力资源、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情况,做到五清(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和八帐(即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帐、再就业优惠证卡台帐、公益性岗位开发配置台帐等),并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劳动保障协管员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例如北关街社区岳明鹤同志,熟悉劳动保障有关政策、法规,掌握本职工作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环节。经常深入社区走家串户,对下岗失业人员基础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有效帮扶,使5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走进辖区内企业督促合同签订和参保率,扎实做到对辖区内所有情况心中有数。

目前全市已有15个社区通过郑州市考核,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省领导小组的考评验收。

(四)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增强就业再就业能力

一是为加强对劳动保障协管员的管理,强化劳动保障协管员业务知识,我局在元和四月份对全体劳动保障协管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将采取专家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三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就业再就业业务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推动全市劳动保障协管员专业化队伍建设;二是为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市将推行“订单式”的“定点招生、定岗培训、定向就业”培训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2期、劳动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5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36人,培训后实现就业662人。

(五)开发岗位,集中帮扶,积极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我们高度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一是为进一步解决好我市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2008年1月与3月,我局分别面向全市新招录了50名交通协管员和33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拖底安置;二是我们将再就业援助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结合起来,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年龄、技能、文化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台帐,做到一户一表、一人一卡;三是定期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跟踪了解其就业再就业情况,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四是与市工会联合,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特困群体发放“爱心超市”购物卡,每人每月可领价值五十元物品;五是通过集中援助与常规化援助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等形式,逐步建立形成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效援助机制。截止目前我们按照“认定一户安置一户”的要求,累计共安置“零就业家庭”28户37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2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六)以人为本,简化程序,认真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发放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措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一是通过印发政策宣传材料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对能够集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贷款项目,给予大力信贷扶持;三是采取创业培训与小额信贷相结合、集中办理小额贷款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四是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同时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银行,联合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极大的方便服务对象。

回收工作:为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运作,切实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通过定期回访、业务分析、提前催告等贷后跟踪服务,加大对到期资金的回收监督力度,还款率达到100%,实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过我们宣传教育,目前仍有部分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陈旧(存在着挑岗位,不愿吃苦,怕受累的现象),给我们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技能也不适应企业用工要求,很难找到合适和满意的工作岗位;三是社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企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认识不够,工作上不能配合,对下岗失业人员存在偏见,在招工时不愿接收下岗失业人员;四是还有个别乡镇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摆上重要位置,研究不够,抓得不紧;五是关于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上级非常重视,但工作难度较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建议小额担保贷款任务要同时下给金融部门。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力度。对照省、郑州市创建标准,年底前我市24个社区在社区就业、平台建设、政策落实、社区基础信息管理、社区就业服务和其他工作等6方面全部达标;

二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拓宽小额担保贷款渠道,强化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更好地条件;

三是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协调各相关局委,将这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确保安置质量;

四是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培训工作。一是根据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基础情况,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开展“定单式”培训,全面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二是积极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聘请郑州市培训处有关领导授课,对取得SIYB创业认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其优先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扶持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篇6

一、紧急成立机构,夯实责任。5月13日县抗震救灾紧急工作会后,镇党委立即召开党委成员会议,安排部署我镇抗震救灾工作:一是调整了以党委书记和镇长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二是制定了三岔镇抗震救灾紧急预案,下发抗震救灾工作安排意见;三是对党委成员进行了分工,辖区内实行领导包抓制,明确了党委成员责任,严明了干部抗震救灾工作纪律。

二、深入现场、摸查灾情。党委会后召开镇机关干部会,会上安排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明确了干部24小时工作值班纪律,任何干部不得有私自脱岗想象的发生,抗震期间干部不得请假,镇机关实行24小时动态检测值班制度;二是要求镇干部在会后立即深入村组,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要逐户对出现的灾情进行排查,在查灾、核灾、救灾时,要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灾情统计工作无误差,无错报,漏报现象的发生;三是干部要在入户排查灾情的同时采取入户宣传和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做好防震救灾宣传工作和群众的思想顾虑解释工作,不传谣、不信谣稳定群众的情绪;四是机关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要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精心组织,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松劲懈怠思想,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五是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县团委、卫生局、体育局、技术监督局、黄金公司、烟草公司准时来到我镇开展灾情核查和灾后生产自救工作,他们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入到310户受灾户家中,开展慰问和灾情核查工作,黄金公司为我镇苇子坪村捐款2000元,用于购买防震物资。目前,我镇干部群众人心稳定,灾害生产自救正在有序进行中。

三、全力救灾、重建家园。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民灾后的生活困难,及时协调资金,为全镇310户受灾群众分别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用品以及现金等,截止目前共发放面粉65袋,现金1000余元,发放彩条布700余米,蜡烛1000余支。搭建临时帐篷200多个,协调群众住房185户.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目前我镇受灾户情绪稳定,正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紧张有绪的灾后重建工作。

篇7

__*分局20__年在建工程项目执法监察自查自纠

工作汇报

根据市局纪委“关于对全局在建工程项目开展执法监察活动的通知”(萍路纪字[20__]13号文件)精神,我局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严格自查自纠,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分局20__年度在建工程廉政监察工作得到认真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对市局开展的在建工程项目执法监察活动,我分局领导非常重视,作为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好落实。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分局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公路、纪检、财务等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在建工程项目执法监察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小组,党政齐抓共管,专职纪检监察员严格监督把关,各业务科室认真落实岗位职责,确保了十三项自查自纠工作内容的落实。

二、齐抓共管,认识到位。

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分局领导及时召集分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及分局工程管理人员在班前会上进行了认真学习,将文件精神、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传达到每个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使大家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强化全体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廉洁意识。

三、措施得力,落实到位。

我局20__年重点工程项目主要有:319国道安保建设工程、萍六线五陂下油路罩面大中修工程及萍麻线油路罩面大中修工程。其中319国道安保工程完成防撞墙1500余米;铺筑水稳硬路肩10.8公里;摊铺路肩油面10.8公里。完成萍麻线大中修工程2公里,完成机械摊铺油路罩面6.6公里计59400平方米。萍六线五陂下油路罩面1.5公里。

针对以上工程,10月13日至10月23日,分局分局执法监察领导小组依据工程建设中所签订的“双合同”内容,针对在建工程项目中有无质量安全问题、工程建设资金使财务结算过程中有无违规问题以及工程建设廉政监察落实情况等十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纠工作。从自查自纠工作来看,我分局319国道安保工程、萍六线五陂下油路罩面大中修工程及萍麻线大中修油路罩面工程项目均无违规违纪情况。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均严格按照上级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及交通建设项目执法监察规定严格监督,严格程序,严格管理,纪检监督参透到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预结算等全过程,在上级的工程检查验收中,我局的在建工程质量优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分局的所有在建工程均是先立项后开工建设的。并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管理规定进行招标议标,在建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坚持“工程建设合同”与“廉政合同”一起签。与此同时,分局还派驻专职纪检监察员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工程建设廉政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有效预防了工程建设中建设资金使用、财务结算、工程款支付等方面违纪现象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我分局还对在建工程进行了建档管理,强化了在建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今年,我分局对每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招标投标、公示、合同签订、工程款使用、材料采购、工程验收、工程款结算等每一过程都建立了管理档案,确保了在建工程管理程序合法化,廉政监督科学化、档案管理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

通过这次在建工程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我分局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强化了在建工程的纪检监督力度,强化了工程建设中的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预防了在建工程中的职务犯罪,同时,确保了我局在建工程项目质量,树立了公路建设工程廉政形象,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公路检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8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农村低保、社区建设和救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低保、社区建设和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我市农村低保、社区建设和救灾工作。刚才万春同志、忍厚同志和平祥同志分别结合各自职能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确保年底前按新标准实现“应保尽保”

按照省市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低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全面推进,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今年的任务是,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将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村低保人数达到7万人,月人均补差25元,共支出保障资金1050万元。当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引起高度重视,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

二是要科学制定保障标准。我市在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初期,遵循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全市的保障标准确定为上年度国定贫困线,即年人均纯收入625元。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财力的限制,多数县市区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部分地区还存在平均主义现象。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今年10月份起,全市农村低保执行新的保障标准为不低于国家公布的上年温饱线,即年人均纯收入693元。为此,各县市区要依据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结合本地区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和财力状况,按照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报上市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变化等情况,适时、适度对保障标准进行调整,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标准评价体系。

三是要合理确定保障对象。据统计,去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大约有24.7万人。各县市区要迅速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录入微机,为搞好农村低保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要在进一步细化家庭收入项目、提高收入核实准确性的基础上,首先从保障最困难的群体做起,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人数,做到既保证政府对缺乏劳动力的农村贫困家庭的有效救助,又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群众积极创收增收、勤劳致富。

四是要严格落实资金投入。要继续坚持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的原则,建立良好的资金筹措机制。今年,中省财政对我市农村低保的补助资金达2000多万元,市财政安排680万元,为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奠定了基础,减轻了县级财政的压力,但应该看到,我市农村低保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讲保障标准仍然较低,保障范围仍然很小。因此,借鉴城市低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市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分别按上年可用财力的1%安排农村低保资金,以刚性政策保证各级对农村低保的投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农村低保工作稳定有效地开展。

五是要注重加强规范化管理。农村低保制度是群众普遍关心、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惠民政策,事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各县市区要借鉴城市低保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工作中注意不断规范和完善机制,在规范和完善机制中全面推进工作。农村低保对象的申报、审核,必须严格按照家庭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初审—县(市、区)民政局审定的程序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坚决防止平均主义和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发生。要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县市区民政局和乡(镇)每半年对低保家庭收入情况审核一次,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出有进,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六是要做好各项制度的衔接配套。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性的“兜底”制度,与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救助制度相比,在救助对象和保障功能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既不能相互替代,又需要衔接配套。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把各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构建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二、着力抓好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提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社区是基层民主管理最基本的单元,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加强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逐步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是当前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加快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按期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近年来,我市利用民政部实施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多方争取和筹集资金1200万元,为全市84个社区建起了办公和活动用房,建立了6个社区服务中心,并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各县市区特别是秦渭两区采取多种措施,在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民主自治、扩大社区扶贫济困和再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社区建设仍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目前全市还有52个社区没有办公和活动用房,超过二分之一的社区达不到国家规定的200平方米办公和活动用房的最低标准,大部分县市区和街道没有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网络化建设滞后,工作经费较少,工作人员待遇偏低。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府服务的向下延伸,制约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当前要抓紧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快启动步伐。各级民政部门要抽调专人,尽快落实规划选址和建设资金,抓紧动工,抢抓速度,加快进度,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二是要提高规划层次,做到“功能齐全、经济实用、美观庄重、科学超前”。三是要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力争建精品工程。

(二)抓好试点示范,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稳步发展。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省政府在今年上半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今、明两年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在开展计生卫生服务、警务司法调解、社会救助服务、文化科技培训以及发展商业网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县市区要注意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推动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三、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完成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发生大风、暴雨、冰雹、低温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8次,造成全市13个县市区的124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1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8万亩,绝收面积17.5万亩,倒塌房屋14425间,损坏房屋16681间,因灾死亡6人,受伤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7亿元。由于灾情点多面广,灾害损失巨大,今冬明春困难群众生活救济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要以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落实。

第一,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区各级组织要在前段救灾工作的基础上,对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要逐户检查,主要检查转移灾民是否得到妥善安置,需要救济的灾民是否得到及时救助,各种救灾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务必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饮用水、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能够安全过冬。

第二,要抓紧重灾户的倒危房修复重建工作。今年中央将因灾倒房补助标准从每间600元提高到1500元,从资金上加大了对灾民建房工作的支持。各级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着眼于避灾、防灾、抗灾,尽快组织受灾群众搞好倒危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第三,要组织实施好“农民安居工程”。目前农村仍有一少部分困难群众无力自建或改造房屋,现有住房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为了彻底改善这些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省政府确定,将各级民政部门组织的减灾安居工程和发展改革部门的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扶贫部门的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水利部门安排的库区移民项目、林业部门安排的生态移民项目等统一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民安居工程”,计划利用5年时间,彻底消除农村居民无房户、茅草房和危房以及在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地带建设的居民房屋。省政府对这项工程的组织实施非常重视,将其作为“扩大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工程来抓,目前正在作具体的规划。待省上的规划确定后,我市各级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在木材、宅基地管理费、建房手续费、土地占用税、土地复耕费、土地划拨费、施工单位税收等费用给予减免,确保“农民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在全市乡镇、街道建立民政工作站,为基层民政工作搭建一个新平台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撤乡建镇和社区整合工作的完成,乡镇和社区管辖范围的增大,担负着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和救助保障服务工作的民政部门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全市约有各类民政工作对象55.7万多人(其中优抚对象2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4.7万人,城市低保对象9万多人),平均每个县区约有5—6万人,每个乡镇也约有3—5千人不等,平均每个民政助理员要管理14个村、社区居委会和3—5千人的相关事务。因此,各县市区要抓住我市取消、免征“两税”,乡镇不再催粮要款,工作人员“富裕”的机遇,遵循乡镇工作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在不增加编制、不加拨经费的情况下,统一和规范设置相对独立的基层民政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咸字〔2006〕48号关于《彬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精神,在全市乡镇、街道建立新的民政工作站,编配4—5个人。通过组织选聘和个人竞争上岗,隶属乡镇政府和县市区民政局双重领导,确保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确保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低保、社区建设和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低保、社区建设和救灾工作事关农村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第一,要迅速行动,精心部署。各级政府要把以上三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切实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分管领导要拿在手上,具体抓好组织实施。要把三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内容之中,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责任,严格考核。

第二,要阳光操作,专款专用。救灾救济款、农村低保资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等,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绝不允许挤占挪用,弄虚作假。市上有关部门在下拨各项资金时,对不按有关规定落实配套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的,可视情节调整项目计划,调减资金额度。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资金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效益。

篇9

一、目前全乡受灾情况

按2010年3月10日统计的数据,油菜播种面积8500亩,受灾8500亩,成灾5380亩,绝收260亩;马铃薯播种面积6500亩,受灾5900亩,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受灾2800亩,成灾1400亩。全乡20688个人口,有17020人饮水困难,有293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二、乡人民政府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情况

(一)认清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村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这场硬仗,把保障人畜饮水作为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科学调度、开源节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深入村组作好调查研究,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和宣传正确的抗旱防火知识,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引导群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迅速组织群众掀起抗旱救灾热潮。要加强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年高体弱、五保户、孤儿等重点人群的摸底调查,对重点人群的饮水要落实相应的帮扶制度。为了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乡党委、政府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抗旱资金,专项用于抗旱。对还有水源点的村,要及时抓好调查和汇报工作,以便于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使用抗旱资金,将有限的经费在抗旱救灾的刀刃上,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乡人民政府购买管件1600米,解决了桃花村鹅抱一、二组,水江六个组,跑马六个组,2500余人的饮水问题。花费2800元维修Xx人饮工程机,解决了Xx村、Xx中小学及乡机关近2000人的吃水问题。乡人民政府组织了抗旱工作队下到各个村检查旱情,就目前旱情造成的群众饮水和口粮困难的受灾人数做好登记,建立需救济人口台账,于3月15日报县民政局。对缺乏劳动力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力解决饮水困难的家庭等做好登记,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确保上述对象有水吃,重点解决鳏寡孤独家庭的饮水问题。建立灾情报送网络,明确各村支书或主任为灾情联络员,每周二、五向乡人民政府报受灾人数、饮水困难人数、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救助的人数。

篇10

5分钟火速通关

2008年5月17日(周六)下午,身着藏蓝色海关查验服的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总署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盛光祖风尘仆仆出现在成都双流机场。

14时45分,一架载有西班牙政府捐赠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飞机落地。刚刚从北京飞抵成都才两小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盛光祖署长就亲自到机坪指挥关员迅速办理有关手续,5分钟后通关手续办结,救灾物资火速运往抗震一线。

5月18日,盛光祖署长来到都江堰市,在地震废墟上看望了成都海关抗震救灾抢险突击队,并到成都海关后勤基地考察灾情。随后,盛光祖一行驱车赶赴绵阳海关,看望了在受损的办公楼内坚持工作的全体关员,还详细察看了办公楼外墙、报关大厅、各办公房间受损的情况,并走进绵阳海关院内的避灾帐篷,慰问关员家属和群众。

5月19日,盛光祖署长听取了成都海关关于“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后,要求成都海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作风,打好抗震救灾的持久战,针对特殊时期的具体情况,要确保实际监管到位,把做好救灾时期的各项工作与落实全国海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大力支持四川实施开放合作战略。随后,盛光祖一行赶往成都海关驻邮局办事处,看望慰问现场关员。中午,盛光祖会见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并代表海关总署向四川人民致以慰问。

匆匆的行程、朴实的话语,盛光祖带去了全国海关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与慰问。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其实,在四川汶川地震刚刚发生后,全国海关就迅速行动起来了。

5月12日,海关总署迅速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由署长盛光祖任总指挥的海关总署抗震救灾指挥部。成都、西安、兰州、重庆海关按照《海关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全国海关启动应急通关程序,设立专门的救灾物资报关窗口,实行非工作时间物资应急通关24小时在岗值班,确保物资随到随放。成都、重庆关区各口岸24小时开放,为抗震救灾物资的快速通关、维护对外贸易正常秩序提供支持。在成都双流机场开辟专用通道,对进出境的救灾、医疗队及专家以及随身携带的救护医疗设备给予通关便利并快速验放。同时,海关总署经与外交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协商,于14日下发通知,明确进口直接用于救灾的捐赠物资等可以特事特办,由进口地海关先凭民政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等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函及救灾捐赠物资清单,先登记放行,后补办相关海关手续。

24小时绿色通道

5月12日,双流机场虽然于地震发生后关闭,但在当天晚上21时就重新启用。双流机场海关旅检关员包括在家休息的关员闻讯均立即赶赴现场,做好进出境航班及旅客行李物品的验放工作,保证进出境通关顺畅。到次日凌晨,双流机场海关共验放进出境航班8班,进出境人员1000余人。5月13日,成都海关全体关员到岗正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