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31 21: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县管学校:
接市教育局通知,10月18日至31日,省教育厅将对各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照《2018年全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工作表》内容,做好相关迎检准备工作。需要准备内容如下:
一、工作汇报
各中心学校、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幼儿园)、县管学校都需准备2018年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汇报材料要认真对照《工作表》中落实教育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情况、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情况、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情况、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情况等5项主要内容(第5项仅工艺学校需准备),汇报内容要有具体数据支撑,确保真实准确。
二、政策明白人
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本校、本辖区的政策明白人,必须要对教育资助政策、学校基本情况、春期和秋期建档立卡学生人数、建档立卡学生接受资助情况等内容做到“一口清”。
三、档案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扶贫档案要认真整理完善、装订整齐,要有封面、目录及对应内容,使用同色抽杆夹、档案盒保存。档案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情况、年度工作计划、上级相关文件等;
2.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3.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情况;
4.建档立卡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回执卡;
5.教育资助政策“两节课”制度落实情况。每学期两次,含教案、照片、总结等内容。
四、相关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教育脱贫专项督查工作,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汇报材料经校长签字背书后报中心学校存档,各中心学校、县管学校汇报材料和秋期开学“两节课”总结经校长签字背书后于10月22日下午下班前报教育扶贫专班办公室,上报情况列入10月考评。
篇2
按照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责任考核的程序安排,今天我在这里作2007、2008年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期间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及教育工作目标实施情况的述职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我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我认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两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作为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我们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并共同探讨、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凡是教育工作的议题,政府常务会议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并优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为掌握教育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我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教育部门制订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为学校办好事实事。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抓好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部分学校校舍破旧、教学设施配置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压缩其它方面开支,优先保证教育投入,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我县投入危改资金1955.65万元,拆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18919.8平方米,维修、加固48798.2平方米,新建校舍1947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农村c、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任务。危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近两年,我们还先后投入资金1079.8万元,完善中小学“新装备”工程,为学校安装了98个电教平台,购置了578台学生电脑和教师办公电脑,使高完中的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1。同时,进一步完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语言室、电工实验室、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建设、添置图书等,目前我县各学校的设备设施基本完善,教育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抓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受地理条件和人口居住等因素的影响,我县中小学校布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扩大中小学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教育部门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两年来,我们先后撤并了山、散、远的42间“麻雀型”农村小学和1间初级中学,使我县中小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两年来我们共筹资5300多万元用来扩建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心学校,并由此增加了9600多个优质学位,为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保障,从而推进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县坚持从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们建立了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有效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县从未拖欠教师工资;为稳定教师队伍,我们对教师实行特殊岗位津贴,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执教,目前我县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农村教师专业岗位补贴高于城区教师,使广大教师安心工作,稳定了教师队伍。二是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培训工作,两年来先后选派14位校长参加省级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和省级名校长培训,2位校长到珠三角学校挂职锻炼,选送55位校长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等,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学校领导班子。三是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先后选送了28位教师参加省、市名教师培训,××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培训教师达2580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目前我县高中专任教师本科率77.6%,比2006年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8.05%,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解决山区教师紧缺和学科不配套问题,我们近两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181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城区中小学派出教师138人次到山区中小学支教,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目前我县教师数量符合省定标准,没有顶编县聘代课教师。
四、抓贫困学生救助,巩固“普九”成果
我们为巩固“普九”成果,全力抓好贫困学生的帮扶救助工作。经过调研,发现我县一些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仍然存在因贫辍学问题。我们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两年来,共发放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资金406310元,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临时生活补助48846元,“智力扶贫”了187位中职学生,减免学费25.8万元,2007年秋季和2008春季中职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5289人次,我县承担158.23万元,已落实到位;2007年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人数115273人次,免费金额1958.7564万元,2008年免费义务教育人数为123556人次,免费总金额达2149.8692万元,其中我县承担部分为195.87564万元和214.98692万元全部落实到位;扶助困难学生956人,补助金额26万元。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五、普职并举,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我们认真抓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做到“两架马车并驾齐驱”。一方面,在抓普高教育中,我们把增加普高优质学位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抓好“扩容促优”工程,两年来先后投入2597万元扩建7所普通高中,目前全县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到92%,全县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为250人。2007年11月,高级中学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使我县普通高中教育走在全市前列。2007年高考,高级中学廖海华同学以××州市第二名,东山中学××县新城分校陈润同学以××州市第三名的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结束了我县高中学生20年来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历史。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抓好职业高中教育。两年来,我们共筹集资金836万元新建第一职中实训大楼和学生宿舍楼,投入400万元添置设备设施,通过举办“初三分流班”、“高三分流班”“职教扶贫班”等扩大招生规模,2007年县教育局和县第一职中被市政府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第一职中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中”的复评验收,职业教育亦走在全市前列。
六、创教育强县,推进教育现代化
篇3
家访,这个曾经充满了温情,饱含着成长中无数回忆的家校沟通形式,今天却颇受争议。那么,在多种家校电子沟通方式冲击下,在应试教育功利化驱使下,在各行各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今天,教师还在家访吗,你认为家访还有必要吗?
为此,《今日教育》记者走访了重庆沙坪坝、南岸、江北、北碚、江津、綦江、南川、秀山等区县,选取了优质学校、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农民工子弟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70%的学校等五类学校,对它们进行了深度调研。
优质学校
不规定≠不作为,家校沟通超越方式的局限,追求更有效
[调查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 重庆市第一中学
[调查采访] 树人小学位于重庆传统教育强区沙坪坝区,是城市优质示范校,荣获过“全国家长示范学校”的称号。校长杨志渭在回答中很在意区分“家访”和“到家访问”两个概念。他认为,增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的沟通现在比过去已越来越强,但到家访问的次数已越来越少。他的回答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开始。
《今日教育》:有人说,今天传统的家访处境尴尬,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杨志渭:今年春节,我开车与哥哥一起下午3点出发,在相隔15公里外拜访了两家亲戚,两家亲戚之间又相隔五公里。给两个亲戚拜了年,晚上七点赶回家里吃饭。一方面我们很高兴,因为过去如果没有两晚三天我们走不完两家亲戚,效率明显提高了。另一方面,虽然钱物比过去送得多了,但亲戚间没有过去那么亲了。这是不是与今天家访的处境十分相似:节奏快了,以拉家常的方式获取的亲情、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杨志渭:学校对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有硬性规定。不过,到家访问只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方式,对于方式我们应当给予教师和家长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们更看重的是沟通的效果。
《今日教育》:教师和家长对于家访的看法,你的了解是——
杨志渭:说实话,今天老师和家长都不愿在家里交流了,这种形式使家长和老师都有点别扭。这很像我们住进楼房后,很不愿带朋友到家里玩一样。原因有四:一是沟通的渠道多元化——电话、班级博客、飞信;二是家长比过去主动来学校的时间多了,家校沟通的目的不一定要通过在家里见面才能实现;三是社会节奏加快,现在的老师学习、工作和知识能力的升级换代压力比过去大多了,忙碌也是事实;四是现在老师家访可能比过去教本村孩子时距离要远多了,到家访问有困难。更何况有多少家长愿意教师到家慢慢聊,有多少家长愿意将几套房子的地址告诉老师?多少家长愿意放弃自己挣钱、应酬的时间来陪老师?恐怕老师以完成学校规定任务的家访也要预约吧。需要预约的不再是家访,很可能是“工作汇报”。所以要求家访也不是城里多数家长的要求。
《今日教育》:那么,你认为家访还有必要吗?
杨志渭:当然还有必要,但这种必要更多是针对个别学生。毕竟面对面的沟通,与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相比较,花的时间精力会更多些,感情上靠得更近些。但是愉快沟通的前提是双方都有想沟通的意愿。而且不要指望到家访问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无独有偶,与树人小学相距约10分钟路程的重庆市第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学校,老牌名校,家访在这所学校的境遇与树人小学大体一致。重庆一中办公室主任张群力告诉记者,学校对于家访并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同时他也介绍了学校引导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系列活动。
《今日教育》:我听有家长说,3月22日学校有一场文明礼仪大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也邀请家长参加。请问这样的活动是偶尔举行,还是有计划安排的?
张群力:是有计划安排的。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一起互动,全面育人。比如我们还有学雷峰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孝敬孝道活动、扶贫济困活动、读书交流活动、文艺汇演活动、体育比赛活动等等,里面都有家长们的身影。
《今日教育》: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张群力:通过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一方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教师及时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学校征求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调查故事]
3月7日,树人小学二年级(1)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教师——班级里的苗爸爸。今天,苗爸爸进行的是电脑知识的讲解。这是这学期杨老师和家长一起开展“苗爸苗妈进课堂”活动的第一站。
对于杨老师的认识更多是从她的班级博客“一棵苗中队”中来。全班家长中百分之百都会不定期打开这个班级博客,了解班级的最新动态。通过这个博客,二年级(1)班的家长和杨老师结合得更紧密。
打开《苗爸苗妈进课堂》的博文,可以看到开学之初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我们知道,老师和家长是同事关系,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教育的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您的孩子。我们也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当然,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的苗爸苗妈也在进步与成长。”杨老师一直坚持,在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上教师主动效果会好一些,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帮助孩子,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
3月14日晚9点多,重庆一中初一年级的班主任韩世坤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咨询如何与同学相处的问题。“孩子进入初中已步入了少年,自我意识加强,再加上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同学之间争执不相让的情况时常都有。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学会尊重对方。”韩老师的解答让家长十分满意。像这样的沟通,一周有时会有七八次。据了解韩老师所教班的家长文化程度高,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当孩子成长中有烦恼时,他们都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韩老师坦言,像这种家长有需求的交流效果通常会更好。
[调查思考] 城市优质学校中对于家访没有硬性要求,但是这并不代表学校对于家校沟通的不作为。事实上,这类学校在家校沟通过上已超越了方式,追求的是更有效。
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学校
家访规定“双百”,却苦于缺少配合
[调查学校] 重庆市江津区清溪沟小学
[调查采访] 清溪沟小学是一所山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生占70%以上。校长毛子宪就是清溪沟人,对于家访这个问题,毛子宪想得更深,带领教师做得更多。
《今日教育》:学校教师现在还家访吗,学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吗?
毛子宪:我们提出了家访达到“双百”,即家访100%学生,100%教师都要家访,并且要求有家访记录。
《今日教育》:目前这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毛子宪:最大的困难是隔代家长问题,孩子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家长多为文盲,基本上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家校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今日教育》: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家访?
毛子宪:至少家访可以真实地了解一个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助于教师更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这些家长虽然帮不上忙,但是家访能让他们支持学校的教育。
《今日教育》:这么说来,在清溪沟学校教师承担了家校共育中更多责任。
毛子宪:的确,我们教育的重心就是养成教育。我们有一个可亲可敬的教师团队,像父母一样管这群孩子吃、穿、住、行、病。孩子入校后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今日教育》:空巢的现实无法改变,学校对家校共育有什么更积极的打算?
毛子宪:一是我们在学校设立了4部“亲情电话”以加强孩子、家长、学校三方联系;二是抓住家长逢年过节的机会进行有效家访,然后电话跟进。这些举措都收到了一定效果。
[调查故事]
清溪沟小学的代凯红是重庆市首届“最可敬可亲教师”。在她与留守儿童充满爱的故事里,家访就像一座七色的彩虹连接着家和校,如暖暖的春雨滋润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心。
2011年代凯红刚刚接手了一个班,班上一个叫小东(化名)的孩子学习抛锚了,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有一天小东偷了别人的东西被发现后,索性偷偷跑回家不来了。放学后,代凯红叫上一个认识路的孩子去家访小东。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接待了代老师,交谈中得知那是孩子的外公外婆,他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小东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外公说:“他要读就读,不读就算了,我不敢逼他,要是逼出了什么事情,我负不起责……”最后代老师带着失望、心酸、无奈回了学校。
回来后代凯红反复想,“不能就这样放弃,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能就这样让他毁了自己”。于是,代老师一次次和小东的父母打电话:“找再多的钱都是为了孩子,家财万贯都换不回孩子的良好品行……”小东的父亲一回来就到学校跟代凯红聊了很久。小东又回到学校。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东一天天变了——爱学习了,爱帮助人了,成绩一天天好了,期末还考了个“双优”。
[调查思考]“双百”规定却苦于缺少配合,家访的尴尬也反映出当前农村空巢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面对这一群特殊学生,家校合育的担子严重倾斜压在学校这一边,这也考验着学校教育的担当能力。
农民工子弟校
争议在这里暂停的客观原因是农民工家庭对于家访有强烈的需求
[调查学校]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小学
[调查采访]滨江小学被江北区政府确定为首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招收学校,是重庆市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当我们把家访这个有争议的话题抛给校长刘志时,反馈是:在学校家访很受欢迎,家校共育效果显著。
《今日教育》:学校招收的农民工子女占全校生源比例是多少?
刘志:95%以上。
《今日教育》:为什么家访在学校没有争议?
刘志: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性质——农民工子弟校。农民工离开家乡来到城里打工,有一所学校专门招收他们的孩子读书,他们对学校十分信赖,很支持配合学校的家访工作。另外教师通过家访走进孩子的生活空间,了解他的家庭环境,更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学生转变喜人,教师工作有成就感。当然,针对学校教育对象的这种特殊情况,我们提出了“办民工满意学校”的号召,树立“办农村孩子乐园,做民工家长亲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抬头走路,埋头学习,动手做事”的校风,家访在这里发挥出了教育正能量,所以各方都满意。
《今日教育》:学校有哪些举措提高家访工作的教育效果?
刘志:一是家长情况详细登记管理。农民工家长工作不稳定,居无定所,中途换住址很平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访的工作难度。为此,学校开学之初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子女花名册,详细登记学生父母姓名、务工单位或场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现租赁房地址、房主姓名等情况,专门管理。二是对于家访的情况进行阶段评估。农民工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子女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差,需要教师反复细致做工作。对此,学校德育处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要求班主任带着副班主任一起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在规定时间内交还德育处,再由德育处进行统一整理和统计,对于现阶段的成绩给予表扬,对问题及时研讨对策。三是进行深度研究。学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中心城区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生成长问题研究”,历时四年,探索总结出民工子女教育的“呼吸式德育策略”等6种方法,为家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调查故事]
程梅是滨江小学“中心城区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生成长问题研究”课题的参研教师,研究方向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全面分析了学生情况后程梅选择了何冰冰、罗仁良、陈红利、王亮等5名学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这几位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最初的两三个月中,程梅对每一个孩子的家访少则2~3次,多则5~6次。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罗仁良说话能力增强了,陈红利没有因妈妈的离开而学习下降;王亮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在家访中尝到甜头的程梅开年之初就盘算下学期的家访:把全班45名学生家访完。片区这样划分:学校附近、大石坝、大庆村、盘溪和南桥寺。学生的选择:学困生、品学兼优生、贫困生、习惯有问题的学生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时间安排:放学以后、双休日和寒署假。
[调查思考]争议在这里暂停的客观原因是农民工家庭对于家访有强烈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认,主观上学校对于家访工作的细致管理、及时评估和课题研究,也为家访发挥出教育正能量增色不少。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
在寄宿制学校中通常会进行片区家访,学校家访的对象集中于单亲家庭的学生
[调查学校]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学(农村小学)、重庆市秀山县凤凰中学(寄宿制中学)、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民办寄宿制学校)
[调查采访]对寄宿制学校采访中发现了家访的一种变式即片区家访。
《今日教育》:请介绍一下学校家访的情况。
田勇(秀山凤凰中学副校长):学校推行全封闭、全寄宿制管理。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更多更大。家访就十分必要了。学校制定了片区家访制度,时间主要是安排在假期以及周末,一般一年一次。重点对象为特殊学生。
《今日教育》:为什么要进行片区家访?
郭晓娜(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校长,教育学博士):我校有很多学生来自区县,家长到学校一次不容易,没有办法多次和家长进行面谈。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每学期每个地区召开1~2次片区家长会。学校组织一个团队(一般是中层干部、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组成)。放假的时候护送学生回家,同时就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并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报给学校,学校再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
《今日教育》:个人家访和片区家访,你觉得两者有相通处吗?
郭晓娜:无论哪种家访都是一个普通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问题。这就涉及沟通的艺术:一是态度好,任何时间任何问题都不厌其烦与家长沟通;二是情商高,总是能够抓着最关键的问题,解答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最后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三是目标一致,所有方法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还有一点我个人认为很重要,那就是与家长沟通的次数很重要,当然根据情况不一定都是家访,平常QQ、电话多联系,慢慢地家长和老师成为朋友,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圆满解决,最终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调查故事]当金刀峡镇小学、秀山凤凰中学、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的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束后,学校提供的个案像事先约定好似的集中到了单亲家庭学生。在查阅了2012年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调查报告后,我们似乎找到了原因——调查显示,全市中小学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增多,共占10%。
汪兴会是金刀峡镇小学六年级一位班主任,班里39名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共有10人。汪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红(化名)的父母不到结婚年龄生下了她,母亲2岁离开家,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小红一直跟着年迈的婆婆生活。婆婆文化不高,对孙女缺少管教。
上学期,镇上的一位人大代表调研了解到小红到现在户口都没上,与汪老师联系。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小红的户口很快办好了。汪老师抓住这个机会找小红谈心,并动员全班同学都来帮助她,一学期下来,小红变化很大,同学们也愿意和她玩了。汪老师说:“对于像小红这样的问题学生,家访是教育的第一步。”
[调查思考]在寄宿制学校中通常会进行片区家访,片区家访能提高家访的效率。但无论是个别还是片区家访,良好沟通都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家访的个案集中于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今日教育》QQ群进行网络调查,进一步发现无论是哪类学校,特殊学生如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都将是家访的首选对象,因为这类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需要特别关注。
后 记
- 上一篇:乡镇妇联工作汇报材料
- 下一篇: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