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23 00:0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篇1

苏尼特右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苏右旗联社”)为推进普惠金融,进一步提升客户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效提高信贷质量,逐步提升信贷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自开展全域授信业务以来,成果显著。截止到目前,已对xx个嘎查进行信用村评定,对全旗农牧户xxxx户进行信用评定,扫街入户行动落实了xxxx户,对全旗15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企事业单位也已走了xxx户。

苏右旗联社在本次全域授信活动中创新了贷款的模式,从过去的等客上门变为送金融服务上门。我们下乡送贷款专项行动,创新了农牧民贷款的模式,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为农牧民提高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疫情以来,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经营问题的,我们也通过全域授信这项业务对其发放合适的贷款,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共出动100余人次开展走访评定工作,走访个体工商户数达到了70%以上,授信1128笔,额度达到9200万元。期间发放农牧户贷款944笔,8621万元;发放个体工商户贷8笔,71万元。

在走访过程中,苏右旗联社在还对精准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以及草原金融轻骑兵品牌进行宣传。同时,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追寻和改进。

篇2

一、要牢固树立金融在经济工作中的核心位置

金融是调节资金、集聚资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金融是投资增长的动力。投入靠项目,项目要靠资金。没有资金,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看得到、吃不到。金融机构通过贯彻国家信贷政策,给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金融是企业成长的“血液”。企业无论是在初始阶段,还是要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目前,我们还缺乏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广大中小微企业起步晚,单体规模小,自我积累十分有限,在发展过程中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强。有的企业,银行只要在贷款上稍微紧一紧,就会感到日子很难过,甚至运行困难。金融是群众致富的帮手。现在,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尤其是近几年各种支农贷款、创业贷款、小额贷款不断推出,为群众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支持金融部门工作。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政企银企合作,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全市各金融机构新增存款41.9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8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47.09亿元,同比增长29.08%,位居五市第一;仅在去年7月份召开的银企合作推进会上,就落实信贷资金49.08亿元。在全国信贷投放趋紧的形势下,的贷款新增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充分表明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是到位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金融部门各位同志的辛勤汗水,是大家顾大局、识大体,积极运作和精心经营的结果。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金融部门和机构表示热烈地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金融机构和部门以及金融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金融业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金融发展的水平还不高,金融机构布局不尽合理,县以下金融机构缺乏(海原还没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营业网点),一些偏远山区乡镇在金融服务方面还是空白;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金融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高利贷、民间非法集资等干扰正常金融秩序的现象也还存在;无论是干部还是老百姓,传统的金融观念多,现代的金融理念少,运用中长期地方债、企业债券、基金和资本市场等现代金融手段撬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推进和谐富裕新建设的起步之年,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牢牢把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16日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4%左右,并将适度增加信贷投放(专家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左右)。因此,央行自去年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今年2月24日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由21%回落至20.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则降至17%,一次性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进入市场。经济专家分析,存款准备金率还很有可能再次下调,这都明显透露出放松流动性的信号。随着新一轮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家将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切实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空间。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牢牢把握经济的主动权,正确处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推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与地方发展同心、同向、同力,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准确把握金融服务方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要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上做贡献。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不仅是金融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把扩大投入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抓有效投入。4月份,我市将掀起黄河金岸项目建设大会战,工业园区东扩区基础设施项目、金阳银阳光伏产业及制造发电项目等40个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旅游业也将迎来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开工打造世界沙漠博览园、万里黄河第一漂、千年党项第一村等一批精品旅游工程。希望各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按照信贷资金增幅高于GDP增幅10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跟踪服务,认真研究措施,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加快投放进度,提高项目贷款到账率,做到“早贷、快贷、贷好”,力争2012年全市新增贷款超过50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二要在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上出真招。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将大力扶持能源、化工、冶金、光伏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五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锦宁公司、中冶纸业等10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骨干企业,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倍增目标。希望各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拿出具体措施,投入真金白银,多为企业想办法、解难题,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工艺革新、产品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响品牌,引导企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三要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求突破。中小微企业是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希望所在,也是资金困难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全市开展的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中,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希望各金融机构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和满足大中型企业需求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经济收益与社会责任、即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把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既抓大、也扶小,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向困难企业伸出援助之手,真正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任务来认真对待。要充分发挥各银行已设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作用,创新贷款模式,改进贷款审批程序和服务手段,提高企业贷款融资效率。通过贷款贴息、信用担保、中小微企业联合增信等手段,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要在金融惠农促进民生改善上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希望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创新,重点关注“三农”、民生领域的金融需求,力争县以下网点逐步恢复和扩大,并认真落实各项消费信贷政策,探索个性化金融服务手段,不断丰富群众理财渠道和理财产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居民消费。要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旧城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等,提供差别化金融服务支持。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

五要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上下功夫。金融安全,人心才能安定,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越是在经济环境偏紧的时候,越是要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内部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增强化解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稳妥处置不良资产,真正把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相关部门要始终保持对高利贷、非法集资和非法证券等各类金融犯罪进行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防止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要高度关注大中型企业的运营情况、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高度关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市场风险敏感性等指标,加强动态监测,研究制定预案,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快速反应,抓早抓小,千方百计把问题和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由于突发因素威胁到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信用环境、投资发展环境优劣的直接体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全市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吸引金融资源的向心力和附着力,不断推进金融持续快速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自觉把金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经常听取金融部门的工作汇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工作管理体制,为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金融、研究金融、运用金融,树立现代金融和金融法制观念,自觉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做到科学发展金融,依法管理金融。各单位要加强金融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金融政策理论和实际工作水平。各金融机构要广泛开展金融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社会公众了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工具、消费金融产品。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要切实加强银行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协作联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同银行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定期召开银企合作项目推介会、金融形势运行分析会和金融座谈会,通过沟通和交流,积极为银行推荐更多的好企业、好项目,及时研究金融政策和金融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在银行和政府、企业之间构建起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间步调一致、协同行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篇3

一、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贫困村高于全镇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镇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稳定实现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决战三年,通过“三个全覆盖”,实现“一个不掉队”,即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有劳动能力扶贫对象产业帮扶全覆盖、无劳动能力扶贫对象保障全覆盖,到2017年底,实现全镇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3.具体任务:2015—2017三年内,全镇农村贫困人口分别逐年减少1184人、693人、618人。到2017年底,贫困人口降至520人左右,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强化工作措施

(一)核定对象,精准识别到位

一要分类对号扶持。对已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次进行核准,逐村逐户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对“关系户”、“人情户”坚决予以清除,对已脱贫的及时予以销号,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经核查,目前全镇1028户3015人贫困人口,大致分为A、B两类:A类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有805户2658人,可通过产业、搬迁或劳务等帮扶方式达到脱贫目标;B类是指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家庭,有223户357人,只能完全依靠政府保障措施实现衣、食、住无忧目标。三年扶贫攻坚,要集中力量强攻A类贫困户脱贫销号,保障B类贫困户基本生活。

二要分年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镇、村要逐级分解落实三年决战任务,对每年计划要求精准脱贫的A类贫困户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使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决不能让扶贫任务悬空。

三要分户规范建档。定期更新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建立扶贫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供帮扶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查询,做到资源共享。

(二)因类制宜,精准施策到位

一要全力打好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围绕解决交通、水利等“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加速实施“五项工程”。其一,加速实施自然村通达工程。在每公里省补助10万元、县配套2万元的基础上,县、镇再分别配套6万元、2万元,确保到2016年底,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交通口要负责抓好落实。其二,加速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今明两年分别完成199户、200户,确保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改造任务。规划站要负责抓好落实。其三,加速实施自来水农用水工程。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全面实施农田灌溉规划,规划项目实质性向贫困村倾斜,力争到2017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贫困村较大连片农田有效灌溉问题。水务站要负责抓好落实。其四,加速实施农网改造工程。优先安排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到2017年底以前全镇贫困村电压低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供电所要负责抓好落实。其五,加速实施村庄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每个贫困村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村庄整治、生态建设。

二要全力打好特色产业扶贫攻坚战。认真对接县里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有机茶叶、果子狸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一,实行扶贫资金到户。对干部重点帮扶的A类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一次性扶持产业发展补助资金5000元以上,按规划分批实施,3年内全覆盖。同时,整合其他各块资金,形成“5000+ⅹ”的资金放大,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其二,实行产业奖补提标。在我县现有产业奖补政策范围内,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奖补标准,即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县定奖补产业发展规模的,按现行县定奖补政策基础上加奖50%,实现“扶贫”和“壮大富民产业”双丰收。其三,实行产业信贷试点。按照万办字〔2015〕65号文件要求,在2个试点村中开展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在开展试点的同时,县财政每年再安排6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存入县农村信用联社,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贷款范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同时还要开展普惠金融试点,县“财政惠农信贷通”对吸纳贫困户达到30%以上的经营主体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倾斜,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其四,实行服务体系创新。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围绕个人发展壮大型、产业合作社入股型、家庭农场带动型等三种产业发展类型,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抱团取暖,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而长效的收益。加大对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出租、联营,资金入股等方式进行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80%以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另外,积极发挥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XX湖生态旅游等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力争在年内打造1-2个乡村旅游扶贫点。

三要全力打好搬迁扶贫攻坚战。其一,在引导上体现群众自愿。对地处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通过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多方支持,扎实推进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城区、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2015年计划搬迁移民城467人,其中:深山区移民搬迁230人,生态移民237人。其二,在方式上实行集中安置。扶贫搬迁的移民原则上一律实行集中安置,主要在中心镇(村)以及城区园区进行集中安置。其中:县城东湖小区安置点计划安置移民城215人;县工业园区安置点计划安置移民城42人;圩镇安置点计划安置移民210人,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中心村申报建设移民安置点小区。其三,在资源上做到整合用活。交通、水利、供电、教育、文化、新村办、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倾斜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把移民搬迁安置用地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专项安排用地指标。列入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范围的要落实土地收益分配政策,搬迁移民可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政策补助。搬迁移民户可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就业部门对移民进行免费培训,园区办根据移民需求,帮助移民实现“一户一人”入园就业,解决其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四要全力打好智力扶贫攻坚战。主要做到“三个倾斜”:其一,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教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县教体局每年定期安排优秀的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完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2017年年底前每个贫困村至少要建成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其二,资助力度向贫困生倾斜。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县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XX中学招收1-2个高中励志班,XX二中招收1-2个初中励志班,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励志班上学,励志班学生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生活补助1000元,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三本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三,职业培训向贫困户倾斜。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除实行免费教育外,在校期间每人每学年给予生活补助2000元。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扶贫对象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五要全力打好劳务扶贫攻坚战。主要采取两个途径进行:其一,购买公益性岗位实现安置就业。积极探索政府通过购买环卫、园林、保洁、治安巡逻、农村公路养护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每年拿出30%以上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给贫困户选择,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其二,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实现鼓励创业。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六要全力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主要是完善四大保障制度:其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范围。其二,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B类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政府代缴范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代缴,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其三,完善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县政府出资为B类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合作医疗保险,让贫困户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和大病保险保障。其四,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三)结对联系,精准帮扶到位

一是健全部门“不脱贫、不撤兵”的驻村联系机制。按照万发〔2015〕3号文件要求,县领导和县直单位定点帮扶“十二五”贫困村工作继续执行到2015年12月底。同时,提前安排县领导和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十三五”贫困村,从2015-2017年,一定三年不变,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现全镇3个“十三五”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各帮扶单位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力争三年之内消灭“空壳村”。年内,各帮扶单位要安排每个挂点村不少于2万元资金用于帮助该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部门要探索开展向“十三五”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以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贫困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队长相统一的有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作用。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帮扶任务和责任,驻村单位没有完成扶贫任务的,驻村帮扶工作不撤兵。

二是健全干部“不脱贫、不脱钩”的结对帮扶机制。按照精准扶贫、扶持到户的总要求,确保全体党政机关干部对全镇10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全覆盖。2015年从A类8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74户产业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较强的贫困户进行产业重点帮扶,科级干部继续采取“1+2+2”(即每位干部每年新帮2户,巩固帮扶2户)的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正股级干部采取“1+1”方式进行结对帮扶,其余的9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党政机关干部的一般联系帮扶户,按照副科级以上干部“1+8”,正股级干部“1+6”,其他干部“1+4”的方式进行联系帮扶。2016年和2017年科级干部和正股级干部每年分别从各自的一般联系帮扶户中选择适合产业帮扶的对象进行产业重点帮扶,到2017年底,全镇产业重点帮扶对象达到222户左右,占A类贫困户的50%左右。产业重点帮扶和一般联系帮扶的具体目标和考核奖惩分别为:其一,重点帮扶县里每年从1000万元省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800万元左右用于干部重点帮扶工作,给予每户重点帮扶贫困户50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帮扶干部必须根据“干部学用技术”活动要求,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上门解决实际问题,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镇里将依托农技信息和指导平台,实现农技信息共享,同时有效监督帮扶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学用技术”帮扶工作。帮扶干部应每月至少1次深入到帮扶户家中指导扶贫,年底在确保每户贫困户5000元的帮扶资金不流失的前提下,通过一年的帮扶,当年能见效的项目必须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当年不能见效的种植业项目要达到新建5亩或垦复扩种20亩的规模,成活率达到90%以上。将依托结对帮扶网上短信平台,将领导指示精神、阶段性工作安排、帮扶督查情况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帮扶干部。同时要完善干部结对帮扶考核办法,既要考核当年的帮扶成效,还要采取“回头看”的督查形式,对往年的帮扶对象进行跟踪问效,实行帮扶干部“帮扶问责制”和“脱贫申报制”,即每年要对干部往年帮扶的对象进行“回头看”,如果帮扶对象未脱贫,则原帮扶干部要继续帮扶,第一次继续帮扶的帮扶资金由帮扶干部所在单位安排解决,最少不低于5000元/户,帮扶干部经过第一次继续帮扶后,帮扶户如已脱贫,则由帮扶干部向县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申报验收,经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派人到户实地审核确认后才算帮扶任务完成。如果验收再不合格,帮扶户还未脱贫,则进行第二次继续帮扶,帮扶资金由帮扶干部所在单位及帮扶干部个人各出50%(个人出资部分由县财政统一在干部个人工资中扣除),如果经过三年帮扶,属于帮扶干部工作不力而造成帮扶对象仍未脱贫,则对帮扶干部作出组织处理。在帮扶过程中如遇帮扶干部镇内工作岗位正常调整,帮扶对象不变,任务也跟着落实到帮扶干部新的工作岗位,确保帮扶对象不脱贫干部帮扶不脱钩。其二,一般联系帮扶,干部在联系帮扶时要密切联系群众,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利用“干部学用技术”活动所学知识,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利用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根据贫困户发展需要帮助贫困户到合作银行办理小额贷款,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镇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对干部的联系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对联系帮扶时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进行上门帮扶等帮扶不力的行为要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并以此作为干部推荐使用时的重要依据。

三是健全扶贫对象“不脱贫、不销号”的跟踪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跟踪管理,做到“不脱贫不销号”,落实三年决战脱贫任务,确保用三年时间消除各贫困村的绝对贫困现象。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因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对扶贫项目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措施。为确保“精准扶贫,决战三年”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原“镇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增设大决战活动办公室及党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搬迁扶贫等八个工作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见附件5),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各镇直单位都要建立帮扶小组,把扶贫攻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村、镇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落实责任措施,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镇党委、镇政府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每个季度调度一次扶贫攻坚工作。

2.强化资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注重整合涉农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要安排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村点60%安排在贫困村,支持扶贫对象搬迁移民、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研究制定并落实好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惠政策,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提高扶贫到户资金占扶贫资金总量的比重,确保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优先受益。要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避免贫困村因无力自筹配套资金而无法实施基础设施项目,或因农村公共设施项目建设而产生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