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28 10: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骆驼祥子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诗竹,四川人,教师,文学爱好者。
我们每个人都是祥子,只是,我们有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权利。而祥子没有。
祥子,怀揣着在城里扎根,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的梦,加入了车夫的队伍。初来乍到,健壮的身板,勤劳而年轻,在车夫队伍中,算是上等车夫了,为其他车夫艳羡的一族。从短期目标看,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并且,他很快拥有了自己的车。但是,人的得失总不由人,外界的因素总是充满变数,制约着人的努力。祥子也不例外,他的第一辆车很快就因为战乱的来临,而被大兵抢走,人也被大兵捉住,限制了自由。好在,他逃了出来,并且无意中得到了三只骆驼,换了三十五元钱。对这全部家当,他倍加珍惜。他盘算着,用它来做第二次买车的本钱,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应该不会太难。但他万万没想到,因为主顾曹先生的事儿,连累自己的积蓄被侦探抢了去。他的心受到重重一击,但坚韧的祥子没有倒下,他决定再次重振旗鼓,第三次为买车而奋力一搏。但,虎妞又成了他人生的拦路石。虎妞的精心设计引得他酒后乱性,在现实的逼迫下,不得不与虎妞成亲,随着婚姻的到来,开支的增大与身体的衰退,以及最后虎妞的死亡后的丧葬费,让祥子彻底沦为一个无产者与失败者,他再也没有条件为命运翻身。
大兵、侦探、虎妞等等外界社会因素的强大力量,消解着祥子的努力,主宰着祥子的命运。祥子在追求“车”这一理想的过程中,受尽身体与心理的折磨,在人生的枷锁中,他的追求显得软弱无力,在对前途越来越渺远的疑虑中,在日复一日踮起脚尖伸长脖颈的眺望中,心中的车却如影子般越来越渺远而不可触摸。他努力的意志渐渐被动摇,以致他终于向现实屈服,读者心中铁人似的祥子逐渐瓦解,他开始变得从众、庸俗、自私、市侩、无赖,得过且过……
这样一个上等车夫,终于被命运的洪流裹挟,淹没。其他中下层车夫的命运与追求,就更不堪一击。朝不保夕的生活,煎熬着他们的身心。他们不愿回到一贫如洗的乡下老家,因为那里的土壤更贫瘠!
但是,城市却始终将他们拒之门外!
怎么能怪他们的不思变通?生在乡村,从小没有学习一门技艺的条件,没有富二代一样可以继承的产业,没有基本受教育的机会,只有一身筋骨,强壮或衰弱,只有短浅的目光,狭隘的观念与胆小懦弱的性格。诚实劳动,用汗水去追求美好生活,是他们最朴素的人生观。没想过攀比,没想过炫富,只想在城里有一席之地,有一个生存下去的空间,然而,这一切最终化为了泡影。一个又一个车夫的希望升起,一个又一个被生活掐灭。汗水换不来好的生活,泪水更没有容身之所。要强的精神,撞在坚硬的现实之墙上,反弹回来,伤得更重。他们的所谓希望与梦想,只是现实面前的一个笑话,渺小而不值一提。无助、贫穷、寒冷,是他们忠实的伴侣,愁苦、怨怼、暴戾,充斥着弥漫着这一阶层,谁也没有逃出劳苦的网,谁也没有余力去帮谁一把,贫困线上的挣扎成为常态。只有死亡边缘的人,才会在他们中间激起一点微澜,得到一鞠同情之泪。
这抗争的人,这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的车,这被淹没的祥子们!
篇2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给孔子的一封信,草船借箭缩写,“小骆驼祥子读后感快
星星已经淡下去了,东方天边上开始放白了,这时候天际变化得很快,渐渐白得晃眼,接着从地平线上开始一抹一抹地放射出红纹。骆驼祥子读后感快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
篇3
史人物,给孔子的一封信,草船借箭缩写,“感恩父母”小骆驼祥子读后感短广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骆驼祥子读后感短广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三唑仑片三唑仑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党
篇4
青年农民祥子由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上自己的洋车。终于,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祥子攒钱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可是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从此,祥子便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坠落。正如本书所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我不由地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祥子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可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奸诈,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
读到这些内容,我感到悲伤、愤怒。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一开始奋发向上要强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后来的堕落。
篇5
众所周知老舍是个喜剧作家,但是《骆驼祥子》却是他的悲剧作品。
这本书记叙了主人公祥子来到城市打拼,渴望着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旧社会是十分黑暗的。祥子经历种种磨难——辛苦买的车被抢,钱被孙侦探骗走,虎妞难产去世,小福子自杀。这种种的不幸全部加在了祥子这个原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年轻人身上,他最后在这个黑暗社会的熏陶下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小混混。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大,在旧社会单靠自己一人的努力是无法安身的。
篇6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它给人知识、力量,它指导人怎样去生活。选一本好书,用心去品读,静心去品读,细心去品读。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精彩开头
开门见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出我心中的阳光,它就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读后感)
内心独白
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巧用修辞
宁静温馨的夜晚,我坐在窗前,静静地读着这本《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文字优美,插图栩栩如生,向我们讲述了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美丽故事。这些故事如粒粒珍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又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眉心飞语】
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截了当地点出《城南旧事》一书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内心独白式开头,用一连串的假设和扪心自问,引发下文对海伦・凯勒的顽强意志的描写;巧用修辞式开头,将一个个民间故事比作“珍珠”“春雨”,写出了民间故事的璀璨夺目和深远影响。
精彩过渡
联想过渡
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上等9路公交车的憨厚的阿甘脚下,身边是来来往往的人。我想,这是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纯洁而美丽。(《阿甘正传》读后感)
顺承过渡
手捧《朝花夕拾》,感受着鲁迅先生对过往的温馨回忆,对那些人、那些事的深情怀念: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长妈妈,异国他乡给予真诚关怀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结局令人扼腕的范爱农,曾经无限神往的“百草园”……(《朝花夕拾》x后感)
承上启下
如果,你还只是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中,还在反复看着剧中人物的神奇故事。不如关上电视,翻开原著。因为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尽情地飞扬。(《西游记》读后感)
【眉心飞语】
联想式过渡,用一个联想的场景,暗示出阿甘的纯洁善良;顺承式过渡,回顾鲁迅笔下童年生活的一幕幕,每一件往事都寄托了无限的情感,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鲁迅先生的描写;承上启下式过渡,承接上文电视剧《西游记》的热播,引出下文写原著的文字之美,前后连贯,过渡自然。
精彩结尾
归纳总结
《名人传》这本书,让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应当多想想《名人传》中那些人的精神品质,让我们的人生也充满意义。(《名人传》读后感)
自然收束
待到夕阳西下,采撷一朵晨花,那是一段带露的旧时光;手捧《朝花夕拾》,坐在凉亭的木椅上,任春风梳理秀发,沏一盅香茗,与鲁迅一起去回味一个人,一件事,一座城……怎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呢?(《朝花夕拾》读后感)
画龙点睛
所以,在稍纵即逝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应像夏花般绚烂地盛放,给自己一个无悔的季节!(《骆驼祥子》读后感)
【眉心飞语】
归纳总结式结尾,点明《名人传》一书带给人的精神启迪,总结概括了名人事例的深远影响;自然收束式结尾,以一幅恬淡的生活画面作结,洋洋洒洒,悠然自得,怡然自乐之情跃然纸上;画龙点睛式结尾,言简意赅,在祥子的悲惨人生中体悟到要珍惜青春,把握人生,让生命绽放光彩。
篇7
书是一阵风,吹散烦恼乌云;书是一阵雨,滋润心灵成长;书是一声雷,惊醒恶梦回头;书是一丝光,指引前进方向。世界读书日,愿书伴你快乐一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必读名著,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必读名著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
迅
4、《骆驼祥子》老
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孙漂
流记》(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9、《童年》(俄)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篇8
关键词:比较 阅读 名著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85-02
我曾看到过一则材料《世界读书日:各国阅读现状PK)),文章介绍了中国、英国、日本、冰岛等不同国家的阅读现状,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阅读的兴趣越浓。反观我国对近年社会阅读氛围,民众认为“越来越淡”者居多,比例为40%;认为“越来越浓”者为31%,另有18%的认为“没变化”,越富有的人越认为读书无用。看了这则材料,不得不令人深思,读书真的无用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意识到该怎样改变我们国人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尤为重要的。我在农村学校从教十几年,对农村孩子的阅读更是担忧,诸多农村家长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会不会读书又无所谓。再加之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之时,更多的孩子选择的是网络,迷恋的是游戏。
自新课改以来,初中语文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与以往不一样的是,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两至三本国内外名著,而且在中考中也增加了名著的题目,简单的以选择题形式,如2011年的金华语文中考卷名著题:以表格的形式判断作品、人物、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搭配是否正确。难的如2010年的金华语文中考卷名著题: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其中两段材料分别选自《骆驼祥子》《简・爱》,如果学生没有看过作品,是难以解答的。只有走进名著,学生才能对答如流。然而令教师举足无措的不是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而是如何让学生对所推荐的名著感兴趣。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内容之多,人物之杂,语言文白相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农村学生没有阅读的基础,要走进名著天地,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享受阅读的味道,感受名著的魅力。
比较,是唯物辩证法常用的分析方法,由于客观事物相互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角度,甚至是立体交叉的。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名著,可以提高他们养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深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一部曲: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比较
我在阅读周汝昌《献芹集》一书中,曾经看到作者在书中介绍《红楼梦》这部电影,他赞美了演员的演技,尤其是电影的两位主人公,他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栩栩如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即使是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也会为之动容,这就是电影的魅力。的确,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影视作品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它比文学作品更直观,理解起来较文学作品更容易,能够让人更快地感受人物形象,感知故事。但他也指出了电影作品的不足之处,尤其在细节的处理上,比如书中有个情节是宝钗扑蝶,在影片中却成了宝玉扑蝶,这与人物形象有些不符。
在评论时大家尚且知道利用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比较,我们也何不利用这一巧妙的方法带领学生阅读呢?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电影,电视剧更是人们喜欢的娱乐。对名著的拍摄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就《西游记》都已有三个版本。而且学生的生活与电视、电脑紧密相连,甚至许多电视台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往往会在假期轮番播放《西游记》《水浒》《红楼梦》……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在电影、电视中先熟悉作品中的人物,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与影视中不同的细节。
我们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晚自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可以给学生播放改编自名著的影视作品。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推荐的名著《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而且小说的主旨是学生难以把握的。要促使学生去阅读这本小说,我就利用张丰毅主演的《骆驼祥子》让学生在晚自习时观看,让他们从影视中感知原著中的人物,了解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然后顺势利导,让学生看原著,在此基础上,选择烈日暴雨下的祥子拉车的内容让学生比较,学生在这时候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是能够认真地分析,通过朗读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影视的直观带给学生的是视觉盛宴,而文学作品主要是借助形象的文学语言丰富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写作能力。影视中可以给人直观的是祥子、虎妞等人物的个性,对环境的展示虽直观但难以给人真实感觉,尤其是烈日这一独特的环境,“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作者抓住街上的柳树、马路、尘土、狗、骡马等景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烈日下炎热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是影视作品无法言喻的。
第二部曲:历史作品与小说作品的比较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推荐的名著有16部作品,如诗歌作品《繁星》《春水》;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书信集《傅雷家书》;其中最多的就是小说体裁,有9部,占推荐名著的60%。小说这一体裁又有很多的分类,按题材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当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科幻、神魔、推理、言情等题材,最不受欢迎的是历史小说,如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如何让学生能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历史作品和小说作品进行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深入品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简而言之,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体。史学作品虽然也是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对历史事件进行的整理与还原,也含有个人的主观感彩,但与小说相比又相对的客观、公正。而且许多与历史相关的小说都有史学的基础,如《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它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编者在编排时很有特色,第五单元是古典小说,如《杨修之死》,第六单元是史学作品,如《隆中对》。而且编者在编写《隆中对》课后练习时也设了这样一道题: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参照课文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此题意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在教学《陈涉世家》时,也根据这一方法,寻找现代文学家矛盾的短篇小说《大泽乡》。这种比较不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不同文体的特点,更拓展了他们语文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阅读视野。
第三部曲:名家解读与自我解读的比较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每个人在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与个人的经验和阅历有关。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不光只用眼睛看,还要学会思考哪些文字语段是我欣赏的,学会摘抄。隔段时间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然而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缺乏基础,阅读量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学生在谈感受时内容比较单一,如“现在有多少人像杜小康那样,天塌下来也不服输、不畏困难呢?现在我们可以为了那些算错了的分数而流泪;为了别人抢了你的位置而流泪;为了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而流泪。还有多少人,在面对不如意的时候,遭遇困难的时候,受到别人冷嘲热讽的时候,把泪水默默收下,把悲伤化为坚强的动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这段话是我们班语文成绩优秀学生的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之后的感受,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只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
篇9
九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到小说单元后,特别设置了一节课作为小说单元的导读课。上课时间恰巧是下午第一节课,在一开始讲到小说的概念时,学生一起念到: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就提问到:同学们,你们说小说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有的学生答:是。有的学生答:不是。就告诉学生:小说的内容是虚构的。学生都侧着脑袋,若有所思,好像不是完全明白。不是不明白老师的话,而是不能很详尽地明白虚构和真实的区别怎么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这时最后一排靠边的两个男生,正枕着一摞书“午休”呢。
这时针对学生的疑惑,开始列举他们熟悉的内容。提问:《隆中对》大家学过,大家说说选自哪里?生答:《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就又问:《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出自哪里?生答:《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就此引导学生:那哪个是历史事实,哪个是虚构的呢?大家知道,对“三顾茅庐”的记载,《隆中对》中是五个字概括的:“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则用了大量篇幅来写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其中许多的情节和环境就是作者罗贯中自己想象出来的。学生有一部分已经在轻微地点头,表示听懂些了,但是还有许多学生神情恍惚。那最后一排的两个男生,依然趴着。
学生的困意还在,这节小说单元的导读课能否起到真正的导读作用,意味着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小说的学习效果,就又开始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看电视剧的时候,注意到电视剧一开始时剧名下面的字幕了吗?生:(抖擞抖擞了精神)看了,写的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就又问:还有其他的写法吗?生答:(又有一些学生身子坐直了,原来最后一排趴着的学生现在脑袋已经不侧歪着了,下巴顶到了课本上了)本故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就此引导学生: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种习惯非常好!同学们,小说就和电视剧一样,纯属虚构,大家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就是编导瞎编,导演胡导,观众过眼瘾嘛,哈哈。学生一个个身子坐正了,最后一排的那两个睡眼朦胧的学生眼睛也亮了。
篇10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张庄乡中学“书香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5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白斌
副组长: 李华 廖广华 张守俊 阮效磊
组 员:全体老师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三个月(约十一月、五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5月18日—6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二、颁奖:
由白斌校长对“读书节”活动做简单总结,教导处在总结大会上给各项活动的优胜者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