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演说稿范文

时间:2023-04-08 07:4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职演说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2年9月校长就职演说稿一个教授被任命校长,对个人而言是一个大的变化,对愿意当官的人来说,这也是值得高兴的。然而对我则未必如此,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将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想当官的、一类是不想当官只想做学问或搞技术的,另一类则是随遇而安,没有明显偏好,既可以做官,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我肯定不属于想当官的。我在我的一本 书中写到,我认为我本质上是一个学者,在法学院做教授才是我的归宿。而离开行政位置后这几年2012年9月校长就职演说稿

一个教授被任命校长,对个人而言是一个大的变化,对愿意当官的人来说,这也是值得高兴的。然而对我则未必如此,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将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想当官的、一类是不想当官只想做学问或搞技术的,另一类则是随遇而安,没有明显偏好,既可以做官,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我肯定不属于想当官的。我在我的一本

书中写到,我认为我本质上是一个学者,在法学院做教授才是我的归宿。而离开行政位置后这几年做教授的日子,我确实有一种归宿感。因为我认为自己是在做自己愿做的,而且有一定价值的事。对于到西政当校长,我曾一度犹豫,因为我缺乏做官的偏好,对任何官位都缺乏较大的兴趣。但是我后来仍然表示愿意试一试。因为,我还是想做点事,想为西政做点事。可以说,我到西政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不是来当官的,而是来做事的。来西政做事,说一句好听一点的话,就是报效西政。大家知道,我是西政七八级的学生。我们年级搞同学录,每人写一段话,我说我在西政从本科到博士,读书十年,创了七八级之最,而且是唯一的一个。西政培养了我,还给了我不少的荣誉。而且据我所知,西政的教职员工对我回西政寄予了比较大的希望。我被重庆市教委选择并被市委、市政府任命,我感谢教委和市委、市政府对我的信任。但我也知道,有关方面之所以不拘一格,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原因之一是根据学校上下对我的反映以及接受,因为过去教委和市委对我并不熟悉,而且我并不属于重庆市管的干部。因此,我的另一个想法是,尽力而为,不辜负市委、市教委,以及教职员工们对我的信任。然而,教职员工的信任和希望,对我是一种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一种沉重感。我觉得,我个人能力有限,我非常担心自己做不好工作,辜负大家的信任,老实说,心中一直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一个原因,是自己缺乏学校管理的经验。甚至还没有进

入这样一个话语系统。所以,我到西政以后,对工作的打算,首先一条是学习和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否则盲目决策拍板,只会有害工作。因此,大家可能不会看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我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实实在在地做些工作。做学校的工作,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好在我们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党委的领导,有党委一班人的协助,而且有在座的诸位学校工作骨干的支持,我想把工作做好还是有一定条件的。要做好工作,班子的团结、干部之间的团结是一个关键。我希望大家抛弃过去的恩怨,一心想工作,我本人争取在这方面带头做好。在班子内部搞好团结协调,对学校的干部,只以德才和实绩为评价标准,不考虑亲疏因素。 我认为,西政这几年的工作成绩明显,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如人才的流失等等。而且这些问题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不具备地缘上的优势——你既不象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又不象上海广州是经源自*济前沿,还不象成都,偏安一隅生活比较“安逸”。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一是西政这样一个全国重点院校的名声和多年来的学校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积累;二是重庆作为直辖市以后的发展势头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还有一点更为重要,西政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有一种振兴西政的责任感。这一点,我认为和很多学校不同,比如我原来工作的四川大学,大家各自干自己的事,谁当书记、校长、院长,普遍不太关心。西政则不同,人人关心西政建设,即使毕业学生也是这样。只要我们把这种心力凝聚起来,而且学校建设的方向与措施得当,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振兴行政。西政振兴,是市委、市教委的希望,也是全国法律界法学界的希望,更是我们西人的希望,因为它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利益相关。鉴于新的学校领导班子已经组成并开始工作,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做好工作。最后请大家对学校的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篇2

今天,大家一致推选我为乡人民政府乡长,我非常激动。在此,对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于今年元月5号来,时间虽短,但与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情厚意,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将把作为我的第二故乡。对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不想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愿将感激之情化作一腔热血,倾注到的各项事业中,不遗余力和同志们一道把的事情办好。“不求今生今世做多大官,但求每天每日干点事。”“不求今日明拍手,但愿他日暗点头”,这是我做人为官的基本信条。当有一天离开后,同志们和人民能想起我,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既然人民选择了我,我将义无反顾,竭尽所能,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第一.勤奋干事。干事才能成事,实干方能兴乡。我一定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虚心向老领导、老同志,向长者智者能者、向班子成员学习,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汇合集体的力量。形成干事的合力。我一定以负责的精神面对困难,绝不怨天尤人,绝不回避推诿,我一定以扎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督促检查,责任到人;关健时刻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我一定以坚持的韧性务求实效。坚持抓住重点工作不放松,抓住主要矛盾不放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坚持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力争把的事业做得更扎实,更到位,更有效。

第二,一心为民。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也是公职人员的衣食父母,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落实到为民服务,为民解难,为民造福,保民安宁上来。我会永远牢记赋予我们的职责,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坚持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我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施政理念,尽最大的可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会时刻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作自己的事情来思考,来办理,切实做到心中装着百姓,脑中想着百姓,一切为了百姓,带着良心和感谢干好工作。

第三,接受监督。我将切实摆正位置,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委的决策;始终坚持法律至上,带头学法、知法、用法,绝不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牢固树立人大意识,坚决执行人大通过的决议、决定,认真负责地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的临督,虚心听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意见。积极主动地开展民主协商,自觉接受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四,廉洁从政。人民给我提供的是干事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一定做到一清二白为政,绝不拿原则作交易,绝不以权力谋私利。坚持制度管人,按原则办事,不搞特权,我一定强化修养,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仰不负党,俯不愧民。

我深知,自己的视野、能力和水平与要担负的职责相比还有差距,我决心倾尽全力,扎实工作,以勤补拙,以廉立身;我深知,在全球影响加深,宏观调控趋紧,瓶颈制约凸现,区域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既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十分艰巨的工程,但只要全乡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奋斗,创业创新,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干不成的事,因此,我衷心地期望各位代表,在座的同志们能给予我一如既往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篇3

非常感谢局党组、局领导给了我这次担当重任的机会,我的心里感觉是沉重大于高兴,责任大于名声,做为一个单位的带头人,一个领导班子的班长,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这里我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们车站这个新的领导班子,向局领导表态,一定要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重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车站的工作做好,向局领导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客运总站是交通局的一个窗口,更是XX市的一个窗口,汽车站的工作搞的好坏影响重大,搞好车站的工作领导班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与在座的各位同志努力工作更是分不开的,因此做为新的班子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团结一心、共同拚博,带领导大家一起,努力工作,积极奉献,树立我们交通局也是XX市服务行业的窗口新形象。

客运总站成立三年多时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前任站领导的幸勤工作下,在各位站务员同志们的努力配合下,各项工作均在走上正规,各项制度也逐步健全,总站的各项工作曾经得到了省、市、局、处领导的肯定,我们做为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让环境更加优美,让工作更加规范、让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让服务质量更加提高,让我们的荣誉继续保持。

篇4

尊敬的领导:

我叫,毕业于大学专业,将调任公司办公室秘书职务。对办公室秘书这个工作岗位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认识,请领导批评指正。

先谈一下我个人。我的为人比较低调,办事比较认真,信奉“明明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原则。无论做任何事,无论在任何时候,我对所从事的工作都从不张扬;无论大事小事,我一律都会认认真真地对待。我还是个善于学习,敢于挑战困难的人。我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很快地提升自已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那么我们就适应不了这个社会,被淘汰是必然的。在日常工作中,我非常重视自我修养、重视学习。我更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用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使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同步提高。干工作时我能够全力以赴,讲求效率和效益,同时我还能以严谨的职业操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我也很重视集体利益要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原则,不因公肥私,不谋私利,不循私情,。。。。。在日常工作中,我能够做到把个人利益抛开,顾全集体利益。

再谈一下工作岗位的打算。办公室秘书一职,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有些压力;还是一个机会,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非常珍惜也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我将把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工作的热情,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精心准备,扎实苦干,一丝不苟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将遵守四个原则:一精,二细,三准,四助。一精:就是做事要精力集中,精心准备,精细安排,把所从事的岗位,铸造成精品岗位,把每一件领导交付的事情,打造成精品工程;二细:就是办事要细心,工作要细致,要多为领导考虑,多替集体着想,事无巨细,一律认真对待,决不马虎;三准:一是要干标准活,站标准岗,严格按标准规程作业;二是办事做人要有严格的准则,一诺千金,时间要准,数字要准,要严格遵照工作的进度;四助:就是要成为领导的助力、助手,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勤跑腿,多汇报,当好参谋助手。

篇5

大家上午好!

我们不模仿别人,但我们要做别人的典范。在市场竞争中,能为其奋斗的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都不会受阻拦。我将提供多种方法使大家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我并不依赖规章制度,反而更为依赖我们大家的爱公司如家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和困难。然而,尽管我们习惯于安逸的生活而不贯劳苦,但大家的勇气却来自天生而非训练所得,所以我们能够面对任何挑战。挑战在人生中比安逸会更加美妙和愉快。在挑战中,我们能够探求事物的真伪,认清真正的才智人士,我们从不向任何违背公司利益的人卑躬屈膝,以求安逸,我们要以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以公司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公司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能够做到这样,我们的公司就会蒸蒸日上。

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使我们目前所经营的项目,能有效地开展起来,使我们公司在尽快的时间内,完成资金积累的过程,向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发展和壮大迈进。

我们的事业:在目前每一个对我们发展有帮助的企业或个人,我们将继续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并重视我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公司的信誉,以及不断扩大我们的经营范围和提高在市场的占有率,高新技术产品将继续其他的生命力和主导地位,成为我公司的先驱,其他系列产品将继续开发和发展,特别要注意资产收益的优化。很可能我们将从事现在尚未涉及的行业,在选择新的经营领域时,我希望所进入的每一个市场必须有足够内在的增长潜力,保证这种进入的光辉的前景!

我们将孜孜不倦地去调查那些能给我们公司带来效益的产品和顾客,以及相匹配的服务!

我们的顾客:公司全体成员应注重我们公司的信誉和形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记住“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个信条。迅速建立起客户服务平台,市场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也是我们活动的舞台,我们必须在这个舞台上赢得顾客的信赖并取得市场经营的成功!

我们的基准线:我的财务观点并不复杂,但要自始至终的实现财务目标。在目前和今后的市场中,仍需要大家的努力和责任感,去完成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和公司的发展!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他,只有热血、辛劳、和汗水。我们面临着漫长而艰苦卓绝的道路,我将尽我所能,为了我们的事业,不懈的努力,要问我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成功!你们肩负的是我们公司的未来!不管道路多么漫长,多么崎岖,我们一定要夺取胜利,没有胜利我们就不能生存!我也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一切将不再存在!此时此刻,我认为我有权要求所有的人都能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同甘共苦,群策群力,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

过去已是历史,明天只是目标,而我们就更应该注意的是今天。

篇6

the world is very different now. for man holds in his mortal hands the power to abolish all forms of human poverty and all forms of human life. and yet the same revolutionary beliefs for which our forebears fought are still at issue around the globe--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of man come not from 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 but from the hand of god.

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 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 to friend and foe alike, 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born in this century, tempered by war, disciplined by a hard and bitter peace, proud of our ancient heritage--and unwilling 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 to which this nation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in order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this much we pledge--and more.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 unit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 divid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for we dare not meet a powerful challenge at odds and split asunder.

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contro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 we shall not always expect to find them supporting our view. but we shall always hope to find them strongly supporting their own freedom--and to remember that, in the past, those who foolishly sought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

to those peoples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 for whatever period is required--not because the communists may be doing it, not because we seek their votes, but because it is right. 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 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

to our sister republics south of our border, we offer a special pledge--to convert our good words into good deeds--in a new alliance for progress--to assist free men and free governments in casting off the chains of poverty. but this peaceful revolution of hope cannot become the prey of hostile powers. let all our neighbors know that we shall join with them to oppose aggression or subversion anywhere in the americas. and let every other power know that this hemisphere intends to remain the master of its own house.

to that world assembly of sovereign states, the united nations, our last best hope in an age where the instruments of war have far outpaced the instruments of peace, we renew our pledge of support--to prevent it from becoming merely a forum for invective--to strengthen its shield of the new and the weak--and to enlarge the area in which its writ may run.

finally, to those nations who would make themselves our adversary, we offer not a pledge but a request: that both sides begin anew the quest for peace, before the dark powers of destruction unleashed by science engulf all humanity in planned or accidental self-destruction.

we dare not tempt them with weakness. 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employed.

but neither can two great and powerful groups of nations take comfort from our present course--both sides overburdened by the cost of modern weapons, both rightly alarmed by the steady spread of the deadly atom, yet both racing to alter that uncertain balance of terror that stays the hand of mankind's final war.

so let us begin anew--remembering on both sides that civility is not a sign of weakness, and sincerity is always subject to proof. let us never negotiate out of fear. but let us never fear to negotiate.

let both sides explore what problem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ring those problems which divide us.

let both sides, for the first time, formulate serious and precise proposals for the inspection and control of arms--and bring the absolute power to destroy other nations under the absolute control of all nations.

let both sides seek to invoke the wonders of science instead of its terrors. together let us explore the stars, conquer the deserts, eradicate disease, tap the ocean depths, and encourage the arts and commerce.

let both sides unite to heed in all corners of the earth the command of isaiah--to "undo the heavy burdens ... and to let the oppressed go free."

and if a beachhead of cooperation may push back the jungle of suspicion, let both sides join in creating a new endeavor, not a new balance of power, but a new world of law, where the strong are just and the weak secure and the peace preserved.

all this will no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100 days. nor will i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1,000 days, nor in the life of this administration, nor even perhaps in our lifetime on this planet. but let us begin.

in your hands, my fellow citizens, more than in mine, will rest the fin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our course. since this country was founded, each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has been summoned to give testimony to its national loyalty. the graves of young american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service surround the globe.

now the trumpet summons us again--not as a call to bear arms, though arms we need; not as a call to battle, though embattled we are--but a call to bear the burden of a long twilight struggle, year in and year out, "rejoicing in hope, patient in tribulation"--a struggle against the common enemies of man: tyranny, poverty, disease, and war itself.

can we forge against these enemies a grand and global alliance,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that can assure a more fruitful life for all mankind? will you join in that historic effort?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ank from this responsibility--i welcome it.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of us would exchange places with any other people or any other generation. the energy, the faith, 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 w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ho serve it--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ruly light the world.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篇7

大家晚上好,首先在此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我是来自08市场营销班的郑杰友,我也很荣幸的能担任新一届校团委办公室主任一职,首先,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给了我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回望着我从我的母校来到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认识到了许多优秀的干部,优秀的老师,他们教会了我许多许多的东西,如果不是这一切的发生,或许今天的我就不会站在这个庄严的舞台上。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卫队是我们学校的三大组织机构,无论我们是在哪一个职位,本身来说都是对我们的一种锻炼,我很荣幸我能为我们学校这个优秀的队伍献出我的一份微薄之力,从我就职的这一刻这一秒起,我会尽心尽职的做好的我的本职工作,和各位优秀的干部一起将我们的学校建设的更加的团结与强大。

我会和大家一起做到一心四爱的精神,一心是一颗感恩之心,用一颗感恩之心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是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我们要时时刻刻的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是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所以要时时刻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人,我们工作起来才会更加的愉快。四爱;一爱是爱自己的职位,不负学校对我们的期望,将自己的职位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的爱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跟各位优秀的干部一同努力学习进步,以求在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二爱是爱自己的团队,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团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我们才能将我们的团队建设的更加的团结。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由一个一个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优秀干部所组成的,是需要团队的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一起共同努力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因为只有团结,我们的团队才会更加的具有凝聚力,不论是在什么的情况下都会打不垮,推不倒,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团队。三爱是爱行动,平常做事要积极,主动,学校交给的任务认真的做到最好,无论是谁,在整个团队的建设中做好一个带头的作用,因为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团队,胜不骄,败不妥,合理的分配任务,让每个人都动起来,都能在整个团队中有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可以真正的找到一个可以发展自我的舞台,积极的开展活动,遇到难题一起解决,在开展活动中互帮互助,争取每一个优秀的干部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四爱是爱完美,当然,我们不可能将我们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真正的完美,之所以这样说,不是说真正的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完美,而是希望借用完美的标准来更快的提高我们团队在各方面的办事效率与办事的质量,以争取用完美的标准来让更快的使我们的团队进步。

一心四爱是我们智通人才的职业精神,就是这种职业精神创造出了像我们智通人才这样一个优秀庞大的队伍,就是这种职业精神创造出了我们智通人才的品牌,创造了我们的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创造出了智通人才的优秀学生干部,创造出了今天优秀的我们。

篇8

各位同学,大家应该都知道日本和以色列吧。两个发达国家,两个颇具争议的国家,我们今天不看它们的负面因素,俗话说看人要看别人的长处,学学它们积极的因素,这两个国家的成功有其相似性,跳过外部因素美国的扶持与支持外,这两个国家得以昌盛还有其内部因素,我个人认为内部因素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民族危机意识,第二,国民教育与责任感的灌输。

翻开世界地图可知,以色列三面被阿拉伯国家包围,另一面是地中海,退无退路,但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它一个国土面积极小的国家却打赢了四场中东战争,在经济,军事实力上是无可争议的中东霸主,究其根源,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民族危机意识。

日本一个颇具争议的国家,但其在二战期间重创美国,尤其神风敢死队,一个个开着飞机撞击美国航母,与美国航母共葬身大海,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神风队员连死亡都不畏惧,是他们的文化体制,是他们对天皇的绝对效忠,是强烈的责任感,说句心里话在座的诸位,如果是军队中的将领,企业中的领导,谁不喜欢有强烈责任感的士兵与员工呢?

大到国家如此,小到个人也如此。

在座的诸位,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在此我把我个人思考的与父母的关系,与大家分享,跳过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还有利益关系,父母支持我们上大学,就像是我们的股东,试想一下,我们的表现如果让父母彻底失望的话,现在父母突然撤资,在座的诸位,有谁还能笑的哪么灿烂,整天的混日子,我想大家此时会深切的体会到生存危机。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为有血缘关系,亲情关系,我们的父母不会这么做,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旦断粮大家如何应对呢?

如果你们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我是你们的职员,我每天都在消耗你的财富,而不是在为你创造财富,你们会毫不犹豫的让我失业。

世界是属于我的,也是属于你们的,但归根结底世界是属于有能力的人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斗吧!为我们明天的幸福生活,为我们明天的世界从现在开始奋斗吧!

治班理念;

篇9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科学型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其侧重于工程实践与生产应用,是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我国自1997年开始试点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已有244家培养单位获批在相关工程领域开展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并行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成为各培养单位日益重视的问题。本文将针对现存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过程和学员特点

1.培养过程特点

(1)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都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以此保证学员能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一般来讲,工程硕士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为500个学时左右,多采用周末上课或集中学习的形式。课堂讲授内容比较充实,教学节奏紧凑,要求学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学习内容。

(2)工程硕士学习年限灵活,一般为3-5年,较多学员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分段式学习方式,即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安排,阶段性地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阶段的任务。

2.学员特点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因此,工程硕士的学员大多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经验。

(2)学员生源行业背景比较复杂,毕业院校和专业背景不同,背景知识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由于离校时间过长,或本身基础薄弱,部分学员学习和掌握研究生课程的难度较大。

(3)学员大多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面对繁忙的工作以及家庭的影响,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

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很多高校在执行工程硕士教学过程时,参照或照搬科学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讲授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工程实践需要相脱节。另外,面对学员复杂的行业和专业背景,并没有对其采用差别化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一成不变,课程设置也不够灵活。

(2)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和企业对学员的实际需求有出入。企业往往希望学员通过学习以后,能迅速培养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尽快地为企业创造生产效益。而高校在培养学员时,更注重其理论和学术水平的提升,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生产的需要。

(3)由于工程硕士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只能利用有限地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校导师进行沟通交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同时,导师在校一般都承担有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深入到企业中去对学员进行指导。相比之下,导师对全日制硕士进行的学术指导要比工程硕士细致。

(4)工程硕士都是在职学习,受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之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难度比较大,部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和深造的积极性,最终往往会使学员降低自己本身的要求,演变成仅仅为了获取学位证书而学习。

(5)双导师制度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的一大特色,在贯彻落实时却容易沦为制度上的摆设。学校导师缺乏对学员本人所在单位和实际从事工作的足够了解,企业导师也没有完全参与到学员日常学习和论文研究过程中,而且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学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6)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一般都直接来源于生产和科研工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不论是从论文格式还是论文本身的研究水平上来说都质量堪忧。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一种严谨的、规范性的科学文献,需要学校、企业和学员本人在整个论文研究过程中高度重视。然而,个别学校和导师忽视论文研究阶段的过程管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等过程流于形式,对论文内容审查不够严密,造成现在不少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达不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1)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将本领域前沿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工程实践及工程管理能力。在工程硕士培养工程中,学校还应当主动加强与送培单位、企业导师、学员的沟通和交流,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协商制订既具有学校特色,又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培养方案,实现培养方案的差别化。

(2)为了更好地解决学员工学矛盾,高校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的周末学习和集中学习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员工作和课程学习之间的冲突,但仍很难保证学员的课程学习时间。建议高校能在周末学习和集中学习之外,让更多的教学老师进入到企业中进行教学活动,采用现场授课的方式,给予企业和学员更多的便利,从而进一步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

(3)高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双导师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只有切实落实双导师制,使学员的学位论文在学校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才能使其论文质量得到保障,且具有专业学位应有的特点和优势。

(4)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进行工程实践,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如何抓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关,是整个培养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建议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审查制度应该与科学型硕士区分开来,可成立专门的“工程硕士论文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在培养方案设置、论文标准制定、论文选题审查、论文质量监督、答辩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性工作,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同时,可单独成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组,负责在授位审核之前从申请授位的学位论文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论文进行盲审,盲审主要考察论文研究内容与所属领域是否一致、论文题目是否与研究内容吻合、论文内容能否支撑论文题目、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要求、论文格式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等内容。盲审结果将作为学位论文修改、答辩或延迟答辩以及是否授位的重要依据。评估组成员可由本校在职和退休专家或委托第三方组成。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英语;创新

一、推进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是其主要功能。学生学习英语也是要实现交际的目的,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旨。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以教为主, 以考为纲; 重识记, 轻能力”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需要大量的英语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也不断在推进,这也为听说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交流,而英语听和说是最基础的交流方式,它应该成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是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以“听说先行,读写跟进”的教学改革模式是适应目前高职教学需要的有效措施。全面推进英语听说教学改革能够转变师生的语言教学观念,促进师生有效课堂互动,避免教师“一言堂”现象,改变多年来“哑巴英语”的教学尴尬现象,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生生源不尽相同,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生、三校生(技校、中专、职高的毕业生)和小专生。由于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及英语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模式的不同,造成学生英语水平的巨大差异。笔者对辽宁金融职业学院13级金融系、会计系、信息系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英语基础好,有较强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能进行日常口语交流的有19人,占总数的9.5%;英语基础较好,能阅读一般性文章并能够简单进行日常交流的有68人,占总数的34%;其中基础一般,能基本读懂一般性文章,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日常交流的有69人,占总数的34.5%;基础较弱,能看懂简单文章,但是口语交流吃力的28人,占总数的14%; 基础薄弱,几乎不懂英语语法,不能进行口语交流的16人,占总数的8%。

(二)应试英语教学模式造成“哑巴英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越来越缺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高考的英语试卷上并不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学生在一套套的试卷中忽略了英语听说的训练,一味地学习语法、攻克阅读、研究写作,这些原因最终造成学生的“哑巴英语”。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大都学过至少八年的英语,可是他们惭愧地说他们语法也没完全掌握,阅读和写作业马马虎虎,最害怕的就是英语听力和口语,特别是在上课时害怕老师让他们回答问题,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好似茶壶煮饺子。

(三)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理念一直滞后,听力和口语表达往往是分离的,听力大多选择题,内容与口语不相关。听出正确答案后没能更好地运用于口语表达。而口语练习部分,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将重点句型背诵下来,可是没有意识到没有语言环境的机械意义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将巨型活学活用并用于日常表达中,语言才能真正得到应用和理解。此外,学生在课堂语言表达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从“羞于开口”变成“不敢开口”到最后的“开不了口”。久而久之,学生更加缺乏听说的信心,缺乏对英语听说课的兴趣。

三、创新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研究

(一)选择适用的听说教材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教材是媒介。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版本比较陈旧,内容缺少职业特色,且听力与口语没有相关性,缺少必要的联系。而口语部分的训练更偏重于最基础、最简单的常规用语,与学生的实际工作没能很好的衔接。传统的英语听说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往往偏于“程式化”。程式化的教材 教师易教, 学生易记,有利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这种编排模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教材的选择应以实用为主,特别要突出职业特色,与今后就业相关。高职英语听说教材要突出应用性,要将语言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做到学以致用,要以听说为主,并兼顾读写。此外,虽然教材的使用者是高职的学生,但仍然要与时俱进,不能忽略了趣味性。

(二)建立视听说一体的听说学习环境

建立现代化视听手段是提高学生听说兴趣的必要举措,视听说一体的语音环境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可以提高听说学习兴趣,同时减少了师生面对面授课时的紧张感和焦虑心理。视听说一体的听说环境也可以实现学生间的交互学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可以收听走遍美国、新概念等原版英文材料,纠正英语发音,并且可以通过图像信息加深学习印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上传不同的听说学习资料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还可以让学生用录音的方式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口语表达情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有环境、有材料、有指导和有收获。

(三)创设实践情境学以致用

高职课堂所学的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学有所用,才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到实践中去练习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因此,高职听说教学应该不断创设实践情景,给学生营造听说的语言环境,加强听说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学校可以将英语听说课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交流和合作。例如,我院金融系的金融英语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实践,学生可以进行外事接待实践、外事活动的合作策划、收发英文邮件等等。通过这样的情景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训练有了相应的语言环境,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校园内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进行听说练习,比如打电话到酒店订房、办理入住及退房、电话的留言及投诉的记录及回复等等。教师可以将情景实践训练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中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完成情景训练。

(四)改革英语听说教学评估手段

高职院校传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测试方式主要是以笔试的形式为主,侧重对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知识的考查,忽略英语听说方面的测试。这就评估手段势必造成学生重语法、阅读轻英语听说的学生方式。久而久之英语的交流功能被忽视,听说技能得不到有效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得不到培养。英语听说评估手段的改革不仅要加强听力方面的标准化测试,还应该注重英语交流方面的评估,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加强英语口语练习。例如英语演讲、辩论、复述、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模式的评估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比重,结合每单元的学生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表演。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和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采胤杉.听说教学改革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及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06(2):33-35.

[2] 丁天华.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整合[J].科技信息,2009(6):164-165.

[3] 江友君.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研究设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128-129.

[4] 舒丹丹.探索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新方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51-54.

[5] 王欣蕾.高职英语听说方面的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