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16 06:2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篇2
一、改变观念,营造氛围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而言一直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这是由于以下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图书资源缺乏。前些年,我在乡下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有限,有的学生想阅读课外书籍,却找不到想读的书。后来,进了一中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虽然很多,阅读的条件也很好,可真正的利用率却有限。其次是教师观念淡薄。很多语文教师只死盯着几本教科书不放,即使是高考要考的名著,也大多只局限于让学生做做相关的练习,忽视了对名著文本的掌握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对语文课内知识的操练与掌握之中,把学生圈定在繁杂的题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次是学生兴趣缺失。许多学生迫于各门学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或者有时间也被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如网络游戏等)吸引走了,因而学生越来越远离课外阅读。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解决这一沉重的话题找到了很好的依据,阅读作为语文新课标中的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成为检验评价语文教学、考察学生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考试命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应高度重视。本学年以来,我校为了促进师生们阅读的风气,专门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校长亲自在开学初的教师大会上给教师们作了读书总动员,并举行了“介绍一部好书”教工演讲比赛,在高中部举行了“好书伴我行”演讲比赛,在初中部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及《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竞赛,并给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书橱和一定的书籍,倡议每个学生带一两本书来充实班级的小“图书馆”,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制定计划,合理安排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时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学初制定一定的课外阅读计划,严格挑选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显得十分重要。在计划里,学生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方面。
1.确定本学期应看完哪些书。学生应有计划地看完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尤其是高考要考查的那几部,如《三国演义》《孟子》《论语》《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家》《子夜》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2.确定本学期至少要完成多少数字的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但这还只是最低水平,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阅读量。
3.确定时间的安排。如何既确保量的完成,又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很重要。这里的时间包括平时上课期间、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的时间大致应作如何安排,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
此外,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等都要罗列进去。这阅读计划应一式三份,学生自己留一份,另两份分别交给老师和家长,以便定时进行检查和落实阅读的情况。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每个学期应开设一两节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开学初,我专门拿了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是浏览以及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要略读或浏览,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该记些什么内容,如何写读后感,如何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等。如读《西游记》,我对学生提出两点目标要求:(1)了解章回体小说和神话小说的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认真分析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2)体会作品中联想、想象手法的运用,感受矛盾冲突的作用。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步入阅读的正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对阅读也就更感兴趣了。
2.自主阅读课。每周应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这种课学生很喜欢,他们有一种自由感、超脱感。这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学生所读之书,必须由教师把好质量关,符合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标准的书才可以读,把不良作品拒之门外。
3.成果交流课。当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时教师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将自己认为好的读书笔记拿来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自己阅读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我还让学生每周摘抄1000字以上的短文,然后每人都把自己的“手抄文”装订成册,在全班交流。我班学生黄丽娟每次写读书笔记都非常认真,每次都用工整的篆书抄写,做成读书文摘的形式,注明其出处、文体、作者、摘抄时间,然后是优美语句、阅读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的最前面还有目录。她的读书笔记在班上一展出,立刻在全班学生中间引起了轰动,大家竞相效仿。通过成果交流会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优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可以激发后进生奋起直追的念头。
4.作品欣赏课。教师可选择名作进行欣赏。如学到《曹操献刀》这一课时,教师可挑选《三国演义》中一些能体现曹操性格的章节如《败走华容道》《官渡之战》等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等进行分析,这种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分析人物的方法,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一定的检测和评价激励制度
课外阅读能否落到实处,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个检查可以由语文教师、家长(教师可利用开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要求,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经常在家里督促学生阅读并适当给予检查)、语文学进行。
1.每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数量及质量进行抽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出评价,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做得不够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2.通过学生的成果交流课,听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听他们的阅读感受,听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的提出来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有了一定的压力,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部分由学生自己来打分进行评价。
3.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结合高考中课外名著阅读的题型,出一些相应的练习给学生做。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
篇3
一、阅读是一种遇见
青春是诗。高中学生更富于激情和生气,满怀希望,向往明天。用美好的书籍改变他们的生活,让精神的圣大照亮他们的心灵。阅读和时光一同塑造和改变着我和学生。高二学生经历了高一入学的训练,开始了最愉快的个性化阅读的黄金时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忘形的读到悟理。我事先定下规矩,读书必须有“四有”:有选择,有感悟,有笔记,有交流。高中学生作业繁多,于是我鼓励他们挤时间读书、化整为零。让时间不在电视机旁度过,不在梦中白白溜走。边读必须边思考,边做读书笔记。读书是为了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否则,就如鲁迅所说“读死书就是害自己,一开口就害人”。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厢记》是一部悟书,读书最快乐。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我自己先做示范,如何选择好书,适合这个阶段的少年青年读的书,然后在阅读中记下精彩段落和语句,哪怕只言片语的感悟,也要持之以恒。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当定期交换好看的读书心得。《时文选粹》共十辑,南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非常好看。用阅读行走人生,可以培养内心的力量。一卷温暖的好书,让我和学生懂得阳光的沉默。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一切会有改变。没有欢乐的日子,阅读便是欢乐。热爱文学的人,是内心强大的人。
二、电影提升审美能力
走近经典电影,才知其魅力无比。在讲授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战争板块《一个人的遭遇》《辛德勒名单》时,及时补充好莱坞经典大片《战地钟声》《魂断蓝桥》《西线无战事》,让学生领悟到战争可以毁掉一切美好的东西,了解反战的主题,珍爱和平,热爱美好的生活。讲授必修课《一滴水与一滴眼泪》《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给学生播放《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电影,欣赏外国名著的浪漫特点及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名著改编的电影,用声形并茂的方式,增强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他们对人物的感知;同时,艺术形象的完美,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促进其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学生的鉴赏力不分等级,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努力向上向善的愿望。观看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可以激发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促使他们练写影评,从现代角度看经典如何成为经典,很有意义。
三、碰撞触发智慧的火花
新课程所期待的课堂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课堂。因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十分急迫。课堂是生命成长的地方。立足于平行班的课堂,立足于现有的教材体系,在生命相遇过程中、问题的碰撞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非常灵动地闪现出教育智慧,不急躁、不拔高,用我们的学识修养吸引学生,温暖他们、鼓励他们,督促他们发展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曾引用一位历史老师的话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带动进步慢的学生。学生的高度取决于教师的高度。例如教授选修课《史记》时,我引导学生趣读《史记》:淳于髡――怎样给领导提意见?樊哙――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吃猪肘子?高渐离――你死了,秦始皇交给我吧。李广――有些错,永远不能犯。郦食其――文雅的不行,就来粗野的吧。吴起――问世间情为何物,废物。赵襄子――玩的就是冷幽默。伍子胥――用我空洞的双眼,目击你的死亡。吕雉――中国第一只凶猛的野鸡。
读史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不唯时,唯史;不唯事,唯实;不唯势,唯是。《史记》使学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感受到人物在历史中的徘徊与挣扎。在社会中,人都是矛盾地生存着,每个人都通过主动或被动接受,定下自己生命的基调,又在时代的碰撞下衍生出若干的变奏。历史,对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有一定的意义,至于意义的大小,就看各人的感悟了。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宏大的气魄,即使熟知史事,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选修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从中总结规律,从更高的层次看待历史,把历史知识、智慧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感悟历史。历史毕竟是人的历史。历史生态中的人物,是最有魅力、最值得回味的。语文教学只有与生活和生命产生深刻的共鸣,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四、写作放飞自由的思维
在教室里,我为学生设置了一块写作园地。卷首语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没必要为离开的人而放弃。这一处园圃自有她的季节――只为等待她的人而美丽!”
这块园地用来发表学生的美文或只言片语。如对联:“苹果因阳光而红晕,人生因攀登而精彩”“门对清波天上水中双日月,眼观世物绿肥红艳即文章。”如写景句:“春风欢怜着桃花,瓣瓣都是爱。”学习了沈从文的《边城》,学生写道:“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般等候着的衣襟。”如抒情句:“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还有:“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优美的文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经典作品中读出来并付诸实践的。美好的人文情怀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经典作品的氤氲书香中熏陶出来的。好读书、读好书,才能达到人文素质与语文成绩的双赢,学生才能具备健康的素养与生花的妙笔。
篇4
一、构建阅读氛围,提升阅读技巧
中学生自身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应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来构建语文阅读课堂。首先需要的是构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利用声音、图画和视频的综合优势来丰富阅读环境,将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相关知识、朗读样带、同名影视作品片断、作者人物纪录片等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另外,有些中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不太成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精读、泛读、略读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r间,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一阅读技巧特别适用于中学生,而且结合不同的阅读形式,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如略读、泛读文章需明确文章段落或整体的大意,精读文章需能详细了解文章的内涵、人物、意义等。
二、丰富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来创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模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比如阅读问答模式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规定好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而游戏化的阅读模式在于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竞技性的、互动性的小游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读写结合的模式能够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促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散文的仿写,以让学生领悟阅读学习对写作的作用,并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分层阅读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需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观察和分层,了解哪些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哪些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完成阅读学习,从而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阅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应是动态的[1]。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毕竟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内容有限,学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可以每学期都给学生提供一个书单,书单上列出适合当前年级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书籍的选择应该多元化,从国外的《鲁滨逊漂流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等到国内的《子夜》《平凡的世界》《秦腔》,从人物传记到科学探索等都应该有所涉及,学生也可以根据书目的推荐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给出一定的指导,比如哪一本书需要精读,并写出读书笔记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就当前来看,教师还应推荐学生多读一些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比如《论语》《诗经》等,以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2]。
四、完善阅读评价,增强学习自信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需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关心、鼓励和引导,因此,教师还应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阅读评价。教师应将自身放在“导学者”的位置上,对学生阅读的结果、效果做出必要的、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并在之后避免同一问题的发生。另外,教师还应与学生多加强交流,并多给学困生以鼓励,增强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教学,从而达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有必要广泛应用生本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文精神;阅读教学;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35-1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灵魂。传承人类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语文教学过于关注考场,教学资源中富含的人文精神营养大量流失,人文关怀缺失,人文思想淡薄。这与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以及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教育目标相悖。以下为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一、在课文教学中突显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托。苏教版高中入选课文几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它们形质兼美,在审美愉悦、情感熏陶以及人文精神塑造等方面都具有典范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充分突显课本中的人文性因素是有条件的。语文教师籍此教给学生以审美体验,在感受中培养起学生的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寻找到人生意义和自我定位,为其今后书写大写的人格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朴实的情感。培育与唤醒学生珍爱亲情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份情感或漠然,或淡然,并不珍惜。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与呵护。他们好幻想,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烈,与身体相比,心智发育滞后。加之高中阶段,他们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叛逆的情绪,比较自尊、敏感,比较任性而缺乏理性。他们对于父母的教育引导往往不以为然,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如何引导这样的学生与老师自己沟通,与父母沟通,如何让这样的学生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则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文问题。
江苏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一套人文主义思想熠熠生辉的好教材,富含学生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人文营养。笔者在教学中总是不时有惊喜的发现与感动,它们也因此成为笔者教学的人文精神感召,并给以更多的教学灵感与创造。
二、在课外阅读中濡染人文精神
阅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因作品充斥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令人陶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是在铸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塑造学生美丽的人生。语文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类思想的丰富与崇高,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并让他们逐渐懂得阅读在人生中是多么有趣而重要的事。
文学名著在陶冶读者情操、培养良好品质和优秀个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通过课本中名著节选的拓展,引导学生对原著的阅读与领悟。比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等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史记选读》、《西厢记》、《巴黎圣母院》、《静静的顿河》等一批中外名著,指导学生学会与司马迁、王实甫、莎士比亚、雨果、肖洛霍夫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交谈,接受他们的告诫与引领。通过开设班级读书之窗、课堂交流会、读书征文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纯洁的爱情、无间的亲情、崇高的友情的向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批其他名著。如茅盾的《子夜》。在外国作家中,不论是巴尔扎克、罗曼·罗兰,还是果戈里、托尔斯泰,他们都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用敏锐的目光和生动的情节,无情地解剖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阅读这些名家的作品,会使学生倍感幸逢盛世的宝贵。教学中,笔者还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深化这样的体验,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人间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经验。
三、在写作训练中张扬人文精神
笔者指导学生写作,是要学生能放慢自己的脚步去观察生活,捕捉美好的瞬间,思考生活的烦恼,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写作中,大胆而独特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用人文精神去观照生活,通过记叙一次旅行,描述一次偶遇,评价一次争论,记写一次挫折等,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张扬独特的个性;让写作训练成为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写作是以情感参与为主的个性化的表达活动,它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它不应只关心“写作”本身,我们要把作文教学变成学生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要想方设法地把写作训练化为学生表达健康情感的主要手段,让写作成为学生人文精神的演绎,成为他们今后人生的依靠。
篇6
名著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作品,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 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考设置名著试题,是对学生是否真正通读了名著的考查,是“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的命题理念的体现,更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题中的应有之义。
一、高考试题综述
近五年,有福建、江苏、江西三个省份的高考语文试卷设置了名著试题。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名著试题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时间。对名著的考查,福建、江苏两省已有5年,江西也有2年。可以说,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
2.体裁。每年高考考查的名著都有古今中外名著名篇,涵盖范围较广,且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几部名著是每年必考的。三省试卷同时考到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家》等名著,福建卷都是长篇小说,江苏长、短篇小说都有,同时增加了诗歌和戏剧作品,考查范围更广。
3.题型。都设置了一道选择判断题,福建和江苏卷是五道题中选择两道错误的选项,江西卷则是四道题中选择一道错误的选项。此外,福建和江苏卷都设置了简答题,二者不同的是,福建卷是两道题中选做一道,江苏卷是两道题全做。
4.考点。高考名著试题着重考查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江苏卷还有分析鉴赏类试题,要求更高。
5.分值。选择题:福建和江苏卷的分值是5分,选对一个2分,全对5分;江西卷是3分。简答题:福建卷是5分,江苏卷是10分。应该说,名著试题的赋分还是较高的,尤其是福建和江苏两省,特别重视对名著的考查。
二、设题角度分析
这里分别从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类型题目错误选项的设题角度来分析。
(一)选择题
1.张冠李戴——弄错对象。
【典型例题】
(1)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2010年福建卷)
(2)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2012年江西卷)
【试题解析】
(1)宝玉探望的是“宝钗”而非“黛玉”;“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的应是“莺儿”而非“晴雯”。
(2)楚狂接舆遇见孔子是实,但批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是荷蓧丈人,误在人物关系上的张冠李戴。
2.时间错位——内容混乱。
【典型例题】
(1)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后,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双双与赵辛楣等人一道前往三闾大学任教。他们一行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热情和真诚欢迎。(《围城》)(2008年福建卷)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便鼓起勇气当面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玛丝洛娃宽恕了他,并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复活》)(2008年福建卷)
【试题解析】
(1)方鸿渐与孙柔嘉同赵辛楣等人一道“前往三闾大学任教”是“订婚前”而非“订婚后”发生的事。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并没有向她求婚,他是第二次探监时表示要“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的。
3.误析性格——曲解形象。
【典型例题】
(1)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2009年江苏卷)
(2)聂赫留朵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2012年福建卷)
【试题解析】
(1)赵七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但九斤老太和他不一样,她只是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不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只能说是保守思想的代表。
(2)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他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同时也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对革命者(政治犯)充满敬意,因而说“鄙视”他们是不对的。
4.混淆情节——不明细节。
【典型例题】
(1)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2009年江苏卷)
(2)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甫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2011年福建卷)
【试题解析】
(1)“终于保住了马林鱼”与原文不相符。主人公圣地亚哥并未保住马林鱼,而是回到岸边后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鱼骨架。
(2)吴荪甫并未赶走屠维岳,而是从屠维岳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中看到了他的可为我用性,所以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他。
5.判断失误——无中生有。
【典型例题】
(1)《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2010年江苏卷)
(2)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2011年江西卷)
【试题解析】
(1)哈姆莱特复仇的行为主要是为父亲报仇,“为了争得骑士荣誉”是无中生有。
(2)小说中,贾宝玉最后出家的结局的确与那“一系列人生变故”有关,但说他“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却是子虚乌有。事实是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高中了。
(二)简答题
1.情节概括型——简要概述典型的故事情节。
【典型例题】
(1)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2009年江苏卷)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2011年福建卷)
【参考答案】
(1)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2)答题要点: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③第二天,埃及女人趁她外出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④隐修女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⑤她四处寻找未果。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伽西莫多)。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2.分析形象型——简要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典型例题】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2009年江苏卷)
(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010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1)吝啬鬼,投机商,暴发户。
(2)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
3.理解语句型——对重要语句进行深刻分析。
【典型例题】
(1)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的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巴金《家》)(2008年福建卷)
(2)《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0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1)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风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
(2)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
4.分析鉴赏型——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合理的分析。
【典型例题】
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2012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同:都认为革命有罪。异:看客们嘲笑愤怒,夏四奶奶痛苦伤心。
5.识记辨别型——对作品、人物等基本知识记忆的考查。
【典型例题】
(1)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2008年江苏卷)
(2)《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2011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1)夏瑜——《药》;九斤老太——《风波》;闰土——《故乡》;单四嫂子——《明天》;陈士成——《白光》。
(2)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
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认真阅读原著,强调时效性和有效性
1.合理安排时间。复习备考的任务重,时间紧,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安排时间来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集中阅读,见缝插针,抓紧课外活动时间和其他零碎时间进行分散阅读。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加强方法指导。“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要用‘心’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思考作品的意义。”所以,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文本。
①注重精读,记住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姓名、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此外,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品评价类的文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
②比较阅读,适当给学生播放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了解文本与影视之间的不同,学会鉴赏评价。
③读写结合。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标记、摘录、批注点评等,学会做读书笔记,并坚持不懈。
3.熟悉命题方向。老师引导学生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进行研读,让学生逐渐领悟命题意图,熟悉考点,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来指导阅读。
(二)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
1.做选择题方法。
①注意标志性词语,如人物名称是否调换、时间顺序是否颠倒等。高考很多题目的设误上就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置换,从而达到“迷惑”学生的目的。
②仔细琢磨情节内容。题中的表述应与原著一致,任何曲解情节的内容都是错误的,需要仔细看清每个细节。如2009年江苏卷中说,主人公“终于保住了马林鱼”,是错误的,原著中是说“只剩下一副鱼骨架” 。
③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试题中容易出现与小说人物性格并不相符的表述,似是而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2.做简答题方法。
①明确题目类型和题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是纯粹叙述故事情节,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都要首先予以明确。
②调动知识储备,回忆相关情节,在草稿纸上拟写答案要点,理清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