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城市范文
时间:2023-03-22 17:0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城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去青岛时我四岁半,大海的美景我闭上眼睛还能想的出.那海风,海浪......
我和妈妈乘火车来到青岛.一到青岛甜润的空气迎面扑来,街道很干净,有好多海产品.我去饭店吃了好多螃蟹,牡蛎.
第二天,我们去栈桥看海.早晨,海面风平浪静,过了一会儿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鲜红的颜色把大海也染成红彤彤的.白云像迟到了一样匆匆忙忙的穿好白衬衫来上岗.这时太阳也不像刚才耀眼.
我脱下袜子赤足走在沙滩上,沙滩软绵绵的,像海绵一样柔软.我在沙滩上兴奋地走,身后留下一串串小脚印,海浪拍打在我的小脚丫上,好凉呀!海浪冲走了我的脚印却给我带来了一些礼物----贝壳,岸上的贝壳有粉的,黄的,紫的,白的......真是五彩缤纷.
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尖利的呼啸,海浪似千百乘铁骑,像海岸猛烈地攻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银盘似的月亮刚露出笑脸,看到这种情景,它害怕地颤动了一下,又躲进云层.所有的星星也都生气的闭上眼睛.这些都被不知疲惫的大海看见了,于是,它慢慢地停止了奔腾,冲击.美丽的月亮又从云层里露出了笑脸,星星听不见那可怕的声音了,它们把眼睛睁开,调皮地眨着.
篇2
长江之滨壤接两坝,有一座城市叫小溪塔。你用年轻的魅力,展示夷陵的繁荣发达。
你有胜过刘谦的魔术手法,让发展大道穿越梅子垭。你在冯家湾变出一个长江市场,又在黄柏河上让四桥飞架。
你是荆楚大地瑰丽的奇葩,你是璀璨的明珠光耀三峡。你迷人的风采,引来中外的客商纷纷安家。
蓝天白云之下,我爱美丽的城市小溪塔。哪怕你来自天涯海角,到了这儿就像回到了家。
篇3
1、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犹如三块翠玉镶嵌在碧水之中。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
2、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3、白天,灯柱上的灯闭了“眼睛”,到了晚上,一串灯都亮了,那灯光洒在池水里,池水就像飘着一层白银,真美极了。
4、花坛过去,有一座奇形怪状的假山。假山上有个亭子掩映在绿树丛中。它的柱子是红色的,亭顶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亭子里的天花板上画着许多美丽的图案。几位童颜鹤发的老爷爷正在里面下象棋,欢度着幸福的晚年。喷水池的那边有一条长廊。长廊里面,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作画,有的人在谈天。 啊!这仙鹤喷泉,这鲜花绿树,这亭子假山……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人民公园的一角,多么迷人啊!
5、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好像水晶宫,灯火辉煌,宽敞明亮。
6、下班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路人,车水马龙的街道,及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谱成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惊愕交响曲”。
7、照明灯洒下桔色的光晕,整个商场显得典雅、素洁,仿佛步入长长的画廊。
8、登览万春亭环顾远眺,只见南面故宫的金色琉璃瓦顶,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西面的白塔似一只白玉瓶,北面的亚运新村高楼林立。
9、一走进自动开启的宾馆大门,人们仿佛不是进入了宾馆,而是来到了充满鸟语花香的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大自然的景象,近处,花草繁茂,清泉潺潺,红鲤青卿,漫游其间。远处,假山重叠,怪石嶙峋,山上有亭,翘角飞檐,金顶红栏,小巧玲珑,煞是奇绝。亭下有泉,先成渠水,汩汩流出,倏然间,又沿山崖飞流直下,形成飞瀑,宛如玉带轻飘,明珠四溅,演奏着一曲天然交响乐。山上铁树峥峥,棕榈青青,新竹吐翠,芭蕉含情。各种鲜花,争芳斗艳。
10、街中心设有一个大花园,五颜六色的彩旗拉起了花园的围墙,空中绳子上挂着五彩缤纷的彩灯,一闪一闪,好象是缀满珍珠的彩带。
11、在荷花盛开季节,茶亭公园内绿树成荫,荷包满塘,清香远溢,令人流连忘返。 茶亭公园永远微笑着等候您的到来!
12、一进公园,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那绿色的山连着绿色的水,绿色的水倒映着绿色的山,再加上山顶白塔耸立,岸旁杨柳拂动,湖光山色,异常美丽。
13、月明星稀的夜晚,家家户户的窗户里射出明亮的灯光,就像天上的群星陨落人间。
14、机场真大啊!椭圆形的飞机跑道旁有一片空旷的草坪,正中央有一座华丽的航空指挥台。
15、公园一角的景色美丽极了。近处,池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绿宝石。湖正中,有一朵绽开的粉红色的石荷花。荷花上站立着一只用水泥塑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它右脚站立,左脚抬起,扑扇着翅膀昂着头,从嘴里沙沙地喷出像柳条一样的晶莹透明的水花。那一缕一缕珍珠般的水花,在阻光下显得五彩斑斓,时而来的一阵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
16、看,公园的一角有多美。园中的百花在争芳斗艳,那杜鹃花、牡丹花、月季花放出一股股扑鼻的浓香。百花前面是一个湖,淡蓝色的湖水清澈见底,好象是一面镜子,又好象柔软的蓝绸缎。湖的中心有一个荷花型的喷泉,栩栩如生的假荷花上,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从远处看像真的一样。湖边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假山,千姿百态。假山前面有一个漂亮的亭子,亭子里坐满了人,他们有的在谈话,有的在休息。亭子对面有一个走廊,走廊后面有许多松树、柏树、杨树、梧桐树,这些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在朝人们含笑点头。
17、忽然,所有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在马路上,街道像镶嵌了一串美丽的珍珠,过路行人的身上仿佛都披上了漂亮的彩衣。
18、唐乐宫以它那新颖、独特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每一位来古都西安游览的客人。在宫前,游人们赞叹不绝地观看那翘起的飞檐。它们有的像将要腾空飞起的雄鹰;有的像顽皮的小猴子,骄傲地翘起了美丽的尾巴:有的像奋起的金蛇,把头伸向蓝天。
19、体育馆建筑在群众路旁,这是一座长八角形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平方米。建筑外表美观大方;墙壁下半部分用乳白色的瓷砖砌成,上半部分完全由玻璃板拼成,屋顶采用先进的薄壳屋顶,屋架是由无数根大大小小的钢管和钢球焊接而成的,安装时采用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整体吊装法。
20、天福大酒店象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市中心,最奇特的要算楼顶上旋转式餐厅了。只要坐在餐厅里,一小时内旋转一周,全福州的风光便可尽收眼底。
21、花坛旁是平坦的水泥道。我走在水泥道上,透过前方苍翠的树叶,挺拔的枝干,看到了一幢幢楼房有规则地分布在四周。这里还有碧绿的草地,微波荡漾的湖水,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色古香的亭子。
22、夜色中,更富有神秘的色彩,在四周景物的衬托下,大桥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观,五座高如铁塔似的灯群就像五个星座一样,把整个桥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23、东方宾馆的东边是越秀公园,林木苍翠欲滴,高大的电视塔,巍巍古朴的五层楼,耸立在越秀山巅,秀丽壮观;西边是流花湖公园,处处红花绿树,碧水盈盈,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北面是宾馆正门,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隔路相对;往北看,友谊剧院,国际电讯大楼,广州火车站,高大建筑物一座连着一座,气魄十分雄伟;向南望去,整个广州城的风光秀色都一齐映入眼帘。
24、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古城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
25、我家对面的王府饭店就像玉皇大帝的灵霄殿,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26、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金沙江两岸,像是保卫钢城的威武士兵。
篇4
春季桃花开,夏季芙蓉俏,秋看枫叶红,冬雪弄梅竹,四时不同景,四季不同天。对于四季分明的北京来说,赏花是永恒的主题。北京的赏花习俗由来已久,当年慈禧太后对白玉兰花喜爱有加,每年春季都会去颐和园赏玉兰花。如今,公园已经成为北京市居民平日休憩散步的主要场所,在公园内举办各类赏花节,吸引市民拍照,游玩的同时,也成为了公园自身的主要特色,赏花期间,也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
随着盛夏来临,一年一度的海淀区圆明园荷花节开幕。数十余种荷花品种在圆明园亮相,除粉白色荷花外,“爱江南”、“白菊”“红菊”“披针粉”等各类颜色和式样的荷花品种更是丰富了整个园区的景观,这些种类繁多的荷花将圆明园装点成了出水芙蓉一般的俏佳人。行走在园区内的道路上,尽管昔日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了一片废墟,但是残留的土垣和地基隐约可见当初的繁华奢靡。圆明园的文化氛围和荷花俏丽的形象,让单纯的园林景观多了一些文化意蕴。
除了送人以美,对于旅游节庆来说,根据不同花期在公园定期开展的赏花节,也是非常具有投资回报价值的。参加赏花节的种植园会拿出自己培育的最新品种与游人分享,如果有机会,游人也可以将这份美丽抱回家;公园优良的绿地环境和怒放的鲜花成了新人的天然婚纱照背景;当然少不了摄影师端着专业的大炮在公园内泡上一天;画家执起画笔专注地绘画。不久之后,这些美丽的作品将出现在公园内,或者北京某个艺术展览馆里。当然,更少不了以赏花节为题材而出现的钥匙链、明信片等纪念品……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北京各地才会纷纷举办各种赏花节,桃花、梨花、海棠、荷花、白玉兰……层出不穷。就读北京大学园林景观专业的岳华对北京各大区县的赏花活动深有感触。来自外地的她,最先知道的就是香山红叶节,而遍布于郊区县的桃花节也很有吸引力,春季赏花,夏秋采摘,整个农村的经济效益全都丰富起来了。而荷花节则是她最喜欢的,圆明园清幽、原始的景观,构筑了独特的氛围。她认为,各种植物观赏节,有自己的特色最重要。
朝阳区园林局大望京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大鹏说,在公园管理方面,朝阳区有一个规定,叫“一园一品”,就是希望每个公园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主要通过植物来完成,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颜色和特质,搭配在一起,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虽然未必能像九寨沟黄龙一样姹紫嫣红,但是不同的树种和花色,配以水体景观的打造,就足够让市民在城市内欣赏到之前在遥远的景区内才能看到的景观。公园在园林绿化上做足功夫,对于公园服务职能的发挥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在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里,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一片又一片公园绿地,便是人们难得的绿肺。观赏植物的节庆举办,让公园在不同的季节,给游人以不同的惊喜,人们在公园内呼吸、行走、赏玩,城市公园带给城市居民的,是身心的调节,是精神的放松,这其中的意义,远厚于经济回报。
篇5
人生恰如一首歌,成长则是它美妙的变奏曲。
人生恰如一幅画,成长则是它美丽的点睛之笔。
回忆过去,我们都是从幼雏般的孩子成长到了今天的你我。如今高高地个子与青春的洋溢,都是成长的痕迹。一朵花,它不会生来就如此美丽,它是由一颗种子,在阳光或雨露的滋养下,才破土而出。它是由细细的根须吸水和养份才茁壮成长,它是由风雨吹打和太阳的照射下才含苞待放。成长需要过程,而过程才证明了成长的美丽。
我,曾经还是幼嫩的孩子,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历练给予了我长大。成长中,我必定会有不顺心的事,成长过程中,我必定会有快乐或兴奋的事。是成长教会了我“胜不骄,败不馁。”是成长教会了我要“面对现实微笑。”成长是美丽的而成长也是艰辛的。但,经历了艰辛的风雨,成功的美丽便会再一次绽放,正如积极者说“风雨是雄鹰飞翔于天空的翅膀,没有它,飞不出美丽的弧线。”雄鹰不去勇敢的飞翔,没有风雨的洗礼则永远不会有快乐的翱翔,而成长若没有艰难的过程又怎会拥有它那独特的光彩。
篇6
见到程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时尚而伶俐的小姑娘,坐下细聊后,才发现这个时髦女孩的骨子里藏着深厚的“中国底蕴”。从小被妈妈“逼”着学习各种传统艺术,手把手教授刺绣,放弃钢琴选择二胡;放弃芭蕾选择中国古典舞蹈;去贫困地区献爱心,必须要亲手将日用品交给小朋友。妈妈从小“处心积虑”的培养,期望她不仅要具备大家闺秀的气质,更要有一颗善良懂得分享的心,点点滴滴汇积秀外慧中女人的基质。这一切深入程的骨髓,现在每拍完一部戏,她就会自己跑到贫困地区,用劳动所得,力所能及地帮助那里的孩子。她说,“看到孩子们露出的无邪笑脸会比拥有一件奢侈品更开心!”
好基因更要好保护
程的肤质很好,近距离也几乎看不到毛孔,她说原来的皮肤状况更好,一颗痘痘都没有长过。由于拍戏需要长时间带妆,彩妆对肌肤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毛孔长时间得不到畅快的呼吸,受到阻塞,就会滋生细菌和炎症,产生痘痘和粉刺等肌肤问题。不拍戏的时间,基本素颜,出门只涂抹防晒和隔离霜,不再制造多余负担,尽量让肌肤多多休息。另外,每次上妆之前,都会自己先涂一层隔离霜,再让化妆师上妆。质地轻薄的产品,不但能有效隔离彩妆对肌肤的伤害,更让后续的彩妆与肌肤服帖,上妆效果更好。因为隔离霜消耗量巨大,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产品,会一下囤积很多。
健康的美丽才长久
程认可由内而外的健康美丽方式,一有空就会自己煲汤,放入猪脚和黄豆,含有高浓度的胶原蛋白,最会让肌肤保持水弹弹;如果不忙,每天晚上都会泡脚,先将花椒包放入煮沸的水中烧开,水温适度后放在木桶中,泡脚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强体内循环,对体寒的女人最有帮助。熟悉她的朋友,晚上过了十点,就不会给她打电话,因为一定是关机,没有特殊情况,程会准时十点钟上床睡觉,顺应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拒绝流连夜色生活。
篇7
她们,是人大代表,是政协委员,也是美丽的女人。她们为什么能在享有事业成功的同时,又能长葆青春?5位政协委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们对“美”的理解和修炼。
秀外:补足水才能“水水嫩嫩"
张晓梅委员干练又不失妩媚的外形,是对她“美容女王”和“中国美容经济女掌门人”两个头衔的最佳诠释。
“护肤,补水,健身”,张晓梅把自己的美容保养经验概括成6个字。
“在防晒的重要性前面加上一个‘最’字一点也不夸张。”张晓梅强调说,“很多女性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在美容护肤上,但往往忽视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其实,把防晒工作做好了,90%以上的皮肤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每天早晨出门前都会涂上防晒霜,是张晓梅的护肤必修课。“紫外线会把皮肤晒黑这只是个表面现象,更严重的是它是导致皮肤衰老的第一大天敌,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使用防晒霜,因为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强,不仅能穿过厚厚的云层,还能穿过玻璃的阻隔,对我们的皮肤造成时时刻刻的威胁。”
补水则是护肤的另一要旨。“补足水的女人才能美得水水嫩嫩的。”张晓梅说,“从补水的角度来说,喝矿泉水、白开水是最好的,茶水、咖啡、酒精等饮料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引起皮肤缺水和干化。”
“自己榨取的新鲜果蔬汁其实也是最适合补水的饮品。”张晓梅说,新鲜果蔬汁所含的水分子结构与人体细胞的水分子结构非常相近,因此很容易被吸收。
健身也是张晓梅每天早晨的必修课之一,她紧张繁忙的一天,通常都是从跑步机上开始的。
很多人都会以各种借口来拒绝运动:没时间、怕花钱、没场地。张晓梅说,其实,别把运动健身当成一件郑重其事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在小区里跑跑步也是很好的健身方法,每天只需要半小时,坚持下去,你就会看到自己容光焕发的样子。
减压:“顺其自然"就是滋养
现代女性需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张晓梅提倡用“腹式呼吸法”来帮助人体排毒,释放压力。
练习腹式呼吸,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用鼻子而不是用嘴呼吸,把气慢慢吸入腹部,越多越好,然后屏住呼吸,接着慢慢吐气,这样坚持下去,呼吸会更深更长,可以帮助体内的废物充分排出。
10年前,张晓梅因为工作压力和强度太大,感到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这时一本美国专家写的关于素食的书打动了她,“如果你想改变现在的健康状况,可以试着选择素食……”
就这样,10年的素食坚持下来,张晓梅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对她来说,选择素食是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
汪明荃委员的解压方法则是“顺其自然”。如今正值花甲的汪明荃衣着简洁,发型也没有刻意修饰过,丝豪没有“美人迟暮”的沧桑感。
汪明荃说:“对脸部最好的呵护,恰恰是不要在脸部上刻意地下工夫。”她解释说,与其总是哀叹自己又皱纹新生,不妨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女人懂得顺应自然规律,感受天地自然的造化,对容貌是最好的滋养。”
“顺其自然,但决不是说不思上进。女人要有事业的追求,有人生的目标,同时,又让自己不违背自然的力量。”汪明荃补充说。
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华的减压方法是听音乐。“护士主要工作就是服务病人,工作强度会很大,需要一种非常好的心态,很多时候病人的痛苦也会感染护士,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很难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李秀华因此养成了听音乐的习惯,“国外的医院病房、手术室都会有轻音乐,都是一些舒缓情绪的曲调,一方面能缓解病人的痛苦,也能调节医护人员的情绪,慢慢也就养成习惯。”
护目:让你的眼神充满内涵
“眼睛美重在眼神,这些是一个人知识、素质和气质的流露,是无法通过修饰获得的。”做了几十年的眼科大夫,全国政协委员,武警总医院眼科主任吴海洋说。
眼睛是人们审美重点,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双方的眼睛总不免相遇,“一见钟情”、“暗送秋波”等都要靠眼睛,一双漂亮有神的眼睛可以淡化其他部位的缺陷,起到“一美遮百丑”的作用。
吴委员说,在过去,人们认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双眼皮是最美的。这可能是受欧美国家的影响,因为欧美国家的人多是大眼睛双眼皮。有一部电视剧《爱上单眼皮男生》,说明单眼皮也很美丽、很时髦。人们认为,单眼皮的人简练利索、单纯而俏皮,大智大慧、有眼光、有远见等。
“我们整天看眼睛,无论是大双眼皮还是小单眼皮的眼睛,实际上都好看。眼睛是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只要自己内心有东西,比如气质、素质、知识,那么,什么样的眼睛都好看。”
吴委员指出,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素质修养,这样的女性才最美丽。
在美丽和健康之间,女性往往难以两全其美。比如现在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女生尤其是外表漂亮的近视眼女生,认为戴一副框架眼镜会影响美丽,就会选择戴隐形眼镜。“其实,我们眼科大夫最不主张戴隐形眼镜,因为那对眼睛有损伤,可能会导致结膜、角膜感染。”
慧中:常对自己说声“没关系”
“女人要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宣泄苦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理事,医学心理学教授戴秀英委员说。
今年50岁的戴秀英去年3月5日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被一辆私家车撞倒,当即晕倒在地,到北京天坛医院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后的她走路摇摇晃晃,并失去了一头秀发,整个人胖得变了形。但仅仅一个月后,她就重返工作岗位;整整一年后的今天,人们又在两会上看到了神采奕奕的戴秀英,大家都说她比以前更漂亮了!
戴秀英说,女人要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宣泄苦闷。“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遇到忧愁困难时,可以把这些告诉别人,或许别人并不能为你解决什么问题,但这种倾述会让你的一个忧愁变成半个。同样,把你的快乐也和别人分享,你的一个快乐就会变成两个。”
篇8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使万千农村大变样。
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
“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过去,农村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说起“下乡”,常常意味着落后、艰苦。如今,漫步在浙江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街道、白墙黑瓦的民居互相掩映。村民们自豪地认为,“现在村里的条件,只会比城里好,不会比城里差”。
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重点,浙江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十年中全省农村添置垃圾箱(房)112万个,建设改造农村公厕2.3万个,实现生活污水治理311万产,新增村内主干道3.2万公里,县和乡镇每年安排保洁经费达8.7亿元。该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打造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2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美丽乡村、风情小镇遍地开花。杭州市提出“全域景区化”,13个风情小镇共申报建设项目203个,投入达29亿元。
村庄整治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全省已实现等级公路、邮站、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和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5%,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7%。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让村里人拥有优美风光的同时,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
科学规划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设施齐全的浙江农村成为周边地区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青山绿水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等活动广受欢迎,为农民带来不菲的收益。
养生经济、运动经济、文创经济,还有农房出租、会堂入股等物业经济,来料加工、旅游品加工等劳务经济……一大批“美丽产业”在浙江乡村异军突起,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关民富”局面正在形成。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职业转移、居住集聚的趋势,浙江按照“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培育中心村”原则,行政村数量从初期3.5万个减少至目前2.8万个,占行政村总数12%的中心村居住了28%的农村人口。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篇9
“城市吞噬着地球,耗费巨量能源……照此发展下去,需要10个地球才能支撑。”2007年,在环保纪录片《第11小时》中被称为“世界生态建筑之父”的保罗-索莱里警告世人。
“这千百年来造就的一切,亟待蜕变,刻不容缓。”2009年12月,在北京前门的一个艺术中心,来中国参加论坛的、90岁的保罗・索莱里如是说。
1800年,全球拥有1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一个,而1900年就有13个,可到了1990年已经有300个。城市吞噬着能源,污染着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新交通、新生活方式的口号怎么兑现?在索莱里眼中,中国恰是最适合开始这场“蜕变”的土地:跳过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让城市以线性发展、向高空发展。
这便是保罗・索莱里的城市主张,简约线性城市――建起20层或更高的连续城市带,可延伸至几公里;用步行实现交通;用太阳能照明、取暖、制冷,用光电能系统生产清洁能源,用风能发电机为城市制造可再生能源,甚至还用“能源坡”使城市农业成为可能。
这不是一个空想,在此之前,他已经成功建成了一个乌托邦般的城市实验室――沙漠中的阿科桑蒂(Arcosanti)。
拒绝汽车的城市实验室
早在半世纪前,索莱里就提出了“arcology”的概念:ecology(生态)+architecture(建筑)――所有热源、冷源和生活所需通过建筑设计,运用物理效应而获得,这最终能得到一座真正自给自足的绿色城市。
他从没停止过对城市生态与社会问题的研究――1956年,他定居斯科茨代尔,像工人般光着上身筑土打基,倾力打造了他的第一个生态建筑科桑蒂;1970年,他干脆在亚利桑那中部沙漠区,买下4000多英亩的高地,开始他最具野心的作品阿科桑蒂,将他的生态建筑理论实体化。
索莱里认为人类对机动车的依赖恶化了环境污染、空间拥堵和人际隔离。因此阿科桑蒂试图通过建造一个立体的、步行的城市,这个城市拒绝向外扩张。“我认识到必须对无边蔓延的城市进行彻底改造,将其建成紧凑的、整合的、立体的城市。”索莱里认为人们想在远郊散居的同时拥有高效公共运输系统,这纯属痴心妄想,“我们的社会拥塞着汽车,其数量即将突破6亿。更有甚者,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文化,势必导致居住地分散,更无可避免地隔绝人际来往、扼杀新兴事物,打破文化与文明相得益彰的状态。”
根据索莱里的生态建筑理论,阿科桑蒂的建筑物功用复合多样,利用太阳能实现照明、取暖和制冷。大部分人喜欢采用下面的说法评价他的城市:“公寓、商业、产品、技术、开放空间、工作室、教育和文化场所都仅在咫尺之遥,与此同时人的隐私权得到最大保障。”
世界生态建筑之父的“索莱里风铃”
索莱里一直主张城市要绿色,高整合、低消耗,反对无序扩张、能源浪费和人际疏离。遗憾的是,索莱里虽然绘制过无数建筑手稿,但几乎无人为他的城市实验买单,因为它们总被看成人们经验之外的城市。事实上,他靠出售自己用陶瓷或青铜制作的“索莱里风铃”,以及演讲和授课费来维持实验――1950年,索莱里在意大利承接设计一座名为CeramicArtistica Solimene的大型陶瓷厂,如今已是意大利的历史性地标。在那段日子,索莱里曾以陶瓷艺术家的身份工作,他制作的陶瓷风铃、青铜风铃和雕塑方面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游客购买他的“索莱里风铃”,他就用来做研究经费。
“多年来,我们的实验主要受阻于没有足够庞大的资金支持,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真正争取大部分民众和国家的支持。我们并不试图为城市发展提供终极的解决方案和模式。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这个实验室,来反对一些基本理念,并将它们系统化。这些理念可以落实到任何一个城市中来。”索莱里说他非常小心,避免任何人为的因素阻碍它的缓慢发展。
生态建筑之父的思想令不少人着迷,已经超过6000多名志愿者专程赶赴阿科桑蒂搞建设。60~80位居民长住于此,而且还有家庭在这繁衍了下一代。他们承担设计、建设、景观、维护、烹饪、木工、金属锻造、陶器、园艺、交流和管理等工作,尽管薪水比美国最贫困线高一点,尽管整整造了40年,才刚完成规划的2%,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人知道阿科桑蒂,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志愿者成为阿科桑蒂的居民。
学建筑的日本人田村富昭70年代中期一看到索莱里的建筑作品就着迷了,他申请加入了项目。1975年他去阿科桑蒂跟随索莱里至今。他说索莱里让大家特别注意汽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汽车在此绝迹,生活在阿科桑蒂,10分钟步行足矣,阿科桑蒂与外界唯一的相连是没有铺过的土路。
没有汽车,没有废气,也没有噪音,房屋全部朝南,穹顶精雕细琢,站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望见地平线。因为索莱里认为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人们舒缓压力。田村富昭告诉《新周刊》:“在此既享有城市的东西,又享有自然的东西。阿科桑蒂的实验就是想说明:你本身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但你必须方便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土地不可再生,能源只会更稀缺。田园牧歌似的阿科桑蒂,已证明索莱里的实验是迷人的。“简约线性城市”的确能将土地解放出来,能遏止城市无计划蔓延,还能改变高消耗的生活方式――在诠释他的城市乌托邦梦想时,索莱里所用的语言充满了浪漫的诗意:“简约线性城市力图将物质转化为精神,它是由人类圈编织而成的彩带,在生物圈随风飘舞。”
实际上,基于“生态建筑”的“简约线性城市”方案中强调的更多是理性,涉及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建筑学范畴,而是涵盖物理、数学、生态,乃至全新生活方式的繁复体系。不妨说,索莱里对“立体建筑”的理解是一整套哲学思想,空间上的高和大早已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简约线性城市”的中国语境
当今中国,即便在建筑界内部,也很少有人能真正领受索莱里建筑思想。尽管他开创的“生态建筑”已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作为建筑师,他的设计手稿一向被当作外星作品,从未赢得过一份雇主委约。他倾注40年心血,亲手建造的“城市实验室”阿科桑蒂,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至今只完成总体规划的2%。
那么,索莱里的创想和实践,如何能在中国的语境下实现和实施?
“地球需要全新的蜕变,而中国正是实现这蜕变的最佳土壤。比如,一是竹文化。在中国(以及其他)文化中,随处可见,竹子建造成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家具,我们用来做饭的厨具,我们的休闲设备,我们的景观美化,甚至建成我们的神殿和剧院,等等。二是稻米。一种养活
了数亿人口的植物,同时,它又能创造出有序、美丽的景观,这等于是简约在循环。”索莱里说。
在他看来,“美国文化面临着的问题中,最危险的是物质主义,这是贪婪的直接后果。‘任何东西都是可出售的’成了口号……总之,金钱至上。绝对的物质主义已发展到极限,美国梦的‘实现’即是征兆。远离城市的散居模式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无尽烦恼,物流瘫痪只是冰山一角。对此,改良已为时太晚,无济于事。简约的中国文化,必须控制住物质主义的倾向,在它渗入中国文化之前”。
在位于北京前门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展厅中,索莱里的“简约线性城市”三维模型让人很难将其与现在的中国城市建筑联系起来。几十年来,坐落在亚利桑那荒漠中的阿科桑蒂始终远西方投资者的视界,而“简约线性城市”距未来中国又有多远的距离,一切实在无从预期。这位耄耋老人多半并未希求让中国的现实为自己的梦想买单,而只是给我们送来一点关于未来的构想。
专访保罗・索莱里:上亿辆汽车穿梭在中国城市中,那简直不可理喻
《新周刊》:你的“简约线性城市”理论,建设20层或更高的连续城市带,延伸至几公里,这种设想能否在中国实施?
保罗・索莱里:中国和所有国家一样,正处于积极的转型期,大规模建设新城。我从新闻中了解到中国激增了200多个新兴城市,发展速度实在A快了,在我看来非常危险。新城市大多是“车轮上的城市”,这是个悲剧。汽车的增长让中国处在一个尴尬的发展倾向中。
对13亿中国人民来说,汽车背上的田园式乌托邦纯属臆造,因为地球不可能接纳,更不会为之服务。上亿辆汽车穿梭在中国的城市中,那简直不可理喻。我认为,与其建造200多座“车轮上的城市”,不妨将这些城市建在基于人行道、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上。每个城市都在生长,与其让城市里辐射状无序扩张,不如让城市以线性发展、向高空发展,尽可能放慢速度使我们自己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速度。
篇10
设立江南工作站。拥抱城市“发展之源”“智慧之源”
9月18日,武汉晚报江南工作站在光谷地区正式挂牌成立,武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朱毅等市领导亲为江南工作站揭牌。武汉市江南地区的各政府部门、各大高校、各大医院、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武汉晚报江南工作站的挂牌仪式。
锣鼓喧天的喜庆氛围中,透出武汉晚报敏锐的触觉、独到的眼光和高远的谋略。
飞速成长的大武汉,位于长江南岸的城区――“新江南”令人瞩目。
举世关注的“光谷”高新科技产业、声名远播的高校学府、旧貌换新颜的老城区、活力进发的东湖风景区……这些不断刷新的江南新地标,扩充着武汉的城市版图,改写着武汉城区的格局,书写着“新江南”的辉煌与传奇。东湖高新、东湖风景区、武昌、洪山、青山、江夏……现在的“江南”已不再只是地标性的名字,新型工业区、高新产业园、高校密集区,“江南”日益成为武汉的发展之源、创新之源、智慧之源。
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与使命感,武汉晚报于今年初从战略的高度开始谋划酝酿,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策组建江南工作站。报社为此还在全编辑部发起武汉晚报读者节及江南工作站广告宣传语大征集,“大江隔南北晚报系真情”从众多征集稿中脱颖而出、“响亮”亮相!
武汉晚报江南工作站将以“服务读者零距离”为宗旨,通过“服务协作搞活共赢”,进一步加强武汉晚报对江南地区民生的守望、民情的倾听、重要信息的传递、发展变迁的记录和媒体使命的见证,更好地服务“江南”,为“江南”更好更快发展鼓与呼。
而作为武汉的“城市文化名片”,武汉晚报将借此进一步完善在江南地区的服务、增加关切百姓民生的新闻投放、开展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提升江南地区的区域活力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尽心竭力。
理性推动社会进步。武汉晚报积极融入城市发展,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新时期报业竞争的加剧与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趋势,如何保持传统优势、打破办报上的观念束缚与条框局限,寻找新的办报亮点,构筑在更高层面上开拓发展的平台,成为武汉晚报党委班子一直着力寻求突破的核心课题。
“积极融入城市发展进程,为城市的成长与壮大助推鼓劲,体现责任媒体情怀与担当”,成为了武汉晚报人的共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总结。
近年来,武汉晚报注重积极引导,理性、建设性地介入武汉市城市发展进程,在社会生活领域强力发声,推动社会进步、观念更新、理念和谐、城市进步:
1、开展“武汉50个城市创意符号”评选活动,有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2、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武汉晚报与政府部门联手“由堵变疏”,探索积极长效的解决之路。
3、参与举办“武汉邻里文化节”,聚焦社区风彩,共建和谐社会。
4、关注婚恋,助推和谐,本报姻缘会搭起年轻人“知心桥”。
5、“百姓问政”架起政府部门与百姓间的“连心桥”。
6、重视“建言”“推动”式报道,围绕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报道,积极引导,有力推动,显示武汉晚报报道的传播力与社会效果。
融入城市发展、助推城市进步。核心是“读者至上、服务市民”
2010年9月18日,与武汉晚报江南工作站挂牌成立仪式相呼应的是,武汉晚报为读者精心打造的“武汉晚报读者节”,在武汉市江南核心区域――光谷步行街瀑布广场倾情上演。
武汉晚报读者节以“为读者服务”为宗旨,安排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贴身”实用活动,包括“百姓问政”栏目邀请的民政、司法、交管、医疗、保险、就业等12个涉及民生的单位负责人现场接受咨询答疑;“扶助行动”、“黄峰淘房”、“百姓问政”、“周二之约”、“田巧萍导医”、“丹妮理财”等本报名专栏主持人及记者将与读者互动;知名色彩设计师、造型师现场指导;武汉晚报江南地区10位优秀“线人”受到了表彰;活动现场,“武汉新闻名专栏”――武汉晚报“扶助行动”栏目还为2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现场推出的“购在江南”活动,通过“秒杀让利,惊心回馈”和“金秋旅游券”抽奖两大主题,邀请商家回馈广大读者。武汉晚报文体两大品牌栏目――“江城搜美”霓裳音弦女子乐坊、“正运动”推出的武术、体育表演等民间文艺也前来助阵:知名色彩设计师、造型师现场指导,邻里文化节、搜美女郎环保时装秀等群艺精品展演赢得满堂喝彩。……数千市民赶来“捧场”,现场火爆异常。
在武汉晚报看来,作为一家关注都市民生的媒体,举办此次读者节旨在通过媒体“牵线搭桥”,搭建一个让老百姓与政府部门进行“零距离”直接沟通的平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市民,从而加强对民生的守望、民情的倾听、发展变迁的记录,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作为“三镇市民第一报”,武汉晚报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从医疗到住房,从求学到求职,市民关注的每一个焦点,武汉晚报都有品牌栏目和资深记者贴近服务。武汉晚报设立江南工作站的进程,踩着的是城市发展的步履,围绕的还是“服务读者服务市民”这一核心。
2010年7至8月盛夏高温,众多民生问题因热而生,垃圾、油烟、噪声、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困扰百姓生活。为此。武汉晚报开通“夏令热线”,24小时倾听市民的夏日烦恼。并把问题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联合市监察局“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公室”,邀请供电、供水、城管、环保、民政等10部门负责人来报社接听市民电话,“共诊”百姓身边的热问题,起到了良好收效。
2010年8月底,针对武汉市江南地区高校密集区面临新生集中来汉报到的问题。武汉晚报提前谋划、主动出击,推出了“导路天使”活动,发动高校和社会志愿者为新来汉的大学生及家长在车站机场、公交站点和校园内导乘、引路、提供咨询帮助,受到各方好评如潮。
武汉晚报编辑部始终认为:融入城市发展进程、助推城市进步,与服务读者服务市民是协调统一、目标一致的。只有牢牢抓住市民这个城市中的主体,不断拉近距离、加强沟通,才抓住了城市生机与活力的源头,报社的社会推动功能才能体现,也才能在城市隆隆前行的进程中彰显价值、强化
影响。
“三维”发力。强化武汉晚报“传播力”
武汉晚报编辑部已形成共识:报道、活动紧跟城市发展脉搏,想城市发展之所需,推城市进步之力举,旨在应对新形势对报业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运用策划先导、内容张力、立体包装、有效覆盖、积极互动、整合优势等要素强化对读者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从中探索报纸实现“构建责任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路子,力求使之“覆盖更广、内容更活、形式更新、贴近更强”,打造一张“为城而动、与城同长”的“城市成长”型媒体。
这一战略布局充分运用了“广度、力度、深度”这“三维”集束发力,从而大大增强了武汉晚报在办报中致力打造的“传播力”:
――“广度”:顺应城市发展。更新时空理念,拓展办报外延,增强报纸的多维覆盖,提高报纸的认同感与接受度。
为了与武汉城市发展同步,顺应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试验区”、“8+1城市圈”、“科教之城”、“光谷之都”、“新兴产业基地”的需求,武汉晚报在报道、策划、活动、发行各方面加大在新兴城区、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顺应武汉城市发展脉络的走向而“动”,让媒体与城市增容、成长、壮大的变迁历程同步、同行,站立潮头。记录时代,共谋发展。是武汉晚报为城市发展与壮大鼓与呼的使命感与担当的集中展示!
――“力度”:强化读者第一意识,践行“开放式”办报。在“互动”式交流中实现信息的对称传播。增强武汉晚报的权威性与传播力。
武汉晚报在推行“与城同长”战略中,始终坚持以“读者认可度”为衡量标准、以“读者利益”为最终目的,如9月18日在光谷举办的大型读者节,武汉晚报可谓举报社之全力,将几乎整个编辑部“平移”到了江南地区,而且动用了报社的全部新闻有效资源,让知名记者编辑与品牌栏目坐阵,请职能部门与服务机构出马与读者“面对面”,在强化互动、密切沟通、服务读者方面力度空前,体现了“真功夫”。
类似这样的与读者零距离、让读者市民真正受益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武汉晚报依托读者、开放式办报的理念,强化了“读者第一”意识,从而扩大武汉晚报的有效传播,在读者认同感、接受度方面强化武汉晚报的“传播力”。
――“深度”:依托“品牌效应”辐射力,实施“整合营销”,将传统的信息传播作用扩展为社会服务功能,构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