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时间:2023-04-07 13:2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篇1

关键词:中考英语;听力考试;精听;泛听;解题方法;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03-02

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考生英语考试的发挥及最终的成绩。初三年的学生要想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全面了解听力考试的题型、难度、解题策略、方法等,才能在考试中从容面对。

中考听力考试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教育部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外语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要重视对听力的考查”,《课程标准》 “五级目标 ”也要求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体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技能。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听力试题,英语听力材料均与当前教材主题同步,体现教材的重点,难度适中。选取的材料也力求原创,结合时事热点,讲究语言及语境的地道性、趣味性、知识性。题型更加多样化,配上各种精美插图,形象生动。听力材料由专业外籍教师朗读,语音语调纯正、语速适中,为每分钟100-140个词。听力部分测试基本语句理解,初步交际运用和短文理解等。听力考试30分,题目20题。

考试时,考生在听每个句子、每段对话或短文前都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听完后,各个小题也将给出作答时间。之后将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听力考试分为两节:

第一节:听句子

该部分有5个句子,要求考生从A、B、C三个图画中选出符合句子内容的图画; 共5个小题,7.5分。每个句子读两遍。例如:

M:Tomatoes are my favorite.

第二节:听对话 (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该部分有7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1、2、3或5个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对话内容和要求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共15个小题,22.5分。前6段对话读两遍;第七段对话或独白读三遍。例如: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M: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 I don’t know the way.

W: Go along this road till you see a supermarket. The bank is just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across from the supermarket.

M: Is it far from here?

W: Let me see. Er … no, it’s only about 200 metres from here.

M: Thank you very much.

W: It’s my pleasur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6. Does the man know the way to the bank?

A. Yes, he does. B. No, he doesn’t. C. We don’t know.

7. Where’s the bank?

A.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B. Behind the supermarket. C. Across from the supermarket.

8.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A. 20 metres. B. 200 metres. C. 2 kilometres.

如何在初中总复习阶段训练听力,提高听力水平,在中考听力考试中取的好成绩,考生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听力材料的精听训练。考前数月,考生应着重把近三年来的中考、市质检英语听力考试材料进行多次试听,并且尽力将听力全文写下来,分析听力材料的各种题型以及考点,涉及到的情景对话有:问候、购物、打电话、看医生、问路、问时间、订餐、谈论天气、谈论喜好等等,测试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天气、价格、数量等要着重处理,做好笔记。笔者认为对近年来的英语听力材料进行认真的梳理、比较、复习,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南丛书(英语)》中的配套英语听力材料也要加以重视,里面的很多听力习题也是考试中常见的类型题、原题。考生们将精听完后记录下来的听力材料与听力原文进行对比,发现其中有听错的内容加以改正,可以快速提高听力成绩。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数字:如thirteen & thirty 的区分,还要提醒考生注意部分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读音差异,如dog 和got等单词的读音。

2、有的放矢地做好听力的泛听训练。初三年的学生因为接触的外界英语语言材料较少,缺乏英语语感,不能正确判断英语听力材料所传递的有效信息,无法明白设计题目的真实意图。因此进行大容量的泛听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熟悉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的英语对话,可以掌握和积累有用的句型、对话、习语,提高听力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扩大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和知识面。注意掌握听力答题的技巧,捕捉听力对话中的关键点和信息点,即5W和1H,when,where,who,what,why以及how,记录下所涉及到的信息点,以便在答题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回应。对于较长的对话理解题,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对话,从较长的对话内容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摒弃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找出题目所需的正确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给考生补充一些额外的听力材料,如各种类型的听力练习材料以及外省市区的中考听力材料,多听多练,提高学生的听力自觉性和敏感度,提高听力水平和考试成绩,以便适应即将到来的中考听力考试。3、听力考试的状态和答题过程很重要。在听力考试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深呼吸,稳住情绪,静下心来,不受外界干扰,尤其在夏天要学会适应窗外知了叫声和室内吊扇的噪音影响。英语试卷一分发下来,要学会先把听力题目的题干快速浏览一番,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注意阅读读图题中的图片,从图中找出即将考查到的内容;阅读各个题目的题干,带着问题去听听力。播放听力时,集中注意力捕捉信息,注意区分不同的语音、语调、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记录下听到的数词、人名、地名、食物名称、颜色、电话号码等一些常考的项目和内容。学会用加法或者乘法计算购物和消费的金额。注意领会不同的语气,如疑问、反问、反语、责备等不同语气,进行有效判断。听力答案选好之后,要求将答案放入材料中比较,得出最终的答案。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基础 审题 运用 回归 解读 灵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今中考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脱离了原来死记硬背的框架,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中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到“问题立意”转变,并将继续深入下去,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初三学生经常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历史解题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在最后复习阶段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应对策,成为当前初三《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常见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几乎每份《历史与社会》试卷都会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出发,设置一至两个基础知识题,每次考试出卷老师都认为这些是送分题,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是往往这些题学生失分最多。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们都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分析试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失分原因就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有些材料甚至摘录课本中的原句,学生竟然也不知道出处。

如选择题: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话出自的文献是( )A.《联合国》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上述材料选自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第三课-新体制的确立,阅卷结束后对此题进行了统计,全班学生43人,答案选错的学生达25人人,占了全部学生的58.1%。其中有30%左右的学生知道这则材料来自课本,但具体在哪个文献不清楚。甚至有不少的学生都说在课本中没有阅读过此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对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2、审题常常出现偏差

在平时的练习以及考试过程中,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失分的现象也占据较大比例。因为审题常常出现偏差,导致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向出现错误。

如材料题:

材料:台州市频临东海,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滩涂面积广大,自然风光优美,神仙居、天台山驰名中外。

结合材料说说台州市在发展区域经济时宜发展哪些产业?(4分)大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出现偏差,甚至没有仔细审题,简单的认为是考察他们台州可以发展哪些产业,所以在答题时简单的把可以发展的产业一股脑儿都写了上去,结果答案是五花八门,得分很低。学生没有从提示中“结合材料说说”“发展区域经济”去审题,没有理解材料包含的两层含义:“台州频临东海,海洋资源丰富”和“台州旅游资源丰富”的意图。所以在复习“区域经济原则”时,练习这道题目,拿满分的学生不多。

3、拘泥于课本知识

很多学生在熟悉和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只知道死记硬背知识点。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常常拘泥于课本知识,不从材料出发,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遇到一些灵活的题目往往就措手不及。

如选择题:

唐朝时,金华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A、钱塘江-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D、钱塘江-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很多学生在阅读了材料后马上知道题目考查他们的是“京杭大运河”的知识。大部分认真的学生在平时记忆的时候的掌握了大运河由北往南的四段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可是题目并非原原本本考这四段组成部分,而是其中截取了一部分,面对此种题目,部分学生就无从下手。殊不知他们在答题时已经拘泥于课本知识,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没有明白出题意图,所以才会作出错误的选择。

当然,在改作和阅卷中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问题不止以上这些,我只是选择了其中比较常见的三个。如何在最后冲刺阶段能让学生尽量克服以上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正确的对症下药?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

二、采取的对策

1、落实基础知识,回归课本

历史是一门记忆量很大的学科。学生必须记住大量历史年代、地点、人物及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典籍、文物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学好历史。“能力立意”虽已成为当今中考命题的主旋律,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就不难发现中考对学科“双基”的要求并没有削弱,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基础知识仍然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根基。可以说,掌握好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考试的关键所在。

在第一轮复习备课时,我们参考了《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和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竭尽所能地把所有知识点落实到位,学生在上课时做笔记非常认真,课后却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消化。由于教科书较多,如在复习抗争史时有些学生不仅新复习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甚至原来复习的屈辱史也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碰到题目时也不知道考察的知识点具体在从哪本书哪个章节。针对以上现状,我在复习时先让学生熟悉每本书的目录,了解每本书所包含的专题、章节及相关的知识点。以后在上课过程中经常用知识点提问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它们的出处了。

在第二轮复习时,让学生根据提纲到课本中找相对应的知识点,回归课本。对于平常在答题中常见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而那些出现频率不高但相对重要的知识点也不能忽视。在复习过程中,有时也设置很多基础知识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采用回答和抢答等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有时也采用学生互问互答方式,让学生学会设置基础知识问题,或通过平常的练习把握知识点考察的方向和角度。从实践的效果看,有些学生提问的角度还很新颖,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总之在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回归课本,只有基础知识学的扎实,无论从哪个角度出题,学生都能得心应手解答。只有夯实的基础方能建成参天大厦。

2、认真解读题目,渗透审题技巧

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那才是第一步,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学会审题。审题是否正确关系到最后的解题思路和得分。近几年的中考中材料型选择题比例不断增加,在解答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之前引导学生最起码把材料仔细阅读两至三次,切不可囫囵吞枣读一次就轻易下结论,由于审题偏差,导致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向错误。

在平常讲解练习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审题技巧。例如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五审”,第一、审题要明确题目结构;第二,审题要搞清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第三:审题要搞清题目的基本类型,根据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审题要认真推敲备选项,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第五:审题要明确涉题理论观点。另外,审题还要明确题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科考试的要求,历史往往与地理、国情教育、语文等学科发生“天然的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的互补性,做好答题的准备。当然,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之上,还必须辅之以正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对于材料解析题的审题主要是“四审”,第一、审题先要了解常用问法:(1)“根据材料X,指出(或概括、归纳)……”(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3)结合所学知识,……(4)“综合x材料……谈认识(紧扣材料主题、史实+理性思考后的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结论);第二、审关键词:(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3)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4)求答词:须回答的具体方面;第三、 审分值;第四、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等。

学生只有在认真解读题目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审题技巧,才会减少审题偏差,把握好正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向,才能正确答题,并获取高分。

3、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把课本知识条条框框化。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和构建历史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是最后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再认再现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四大方面。《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任重道远。

三、反思

针对初三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采取了上述对策,在短时间内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点困难,因为这些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为了使以后学生解题时尽量少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在初一、初二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教会学生学会审题,不断向学生渗透解题技巧。在考试结束后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失分理由,并且能在以后的预习、复习中引起重视并不断改进。

经过初一、初二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解题技巧,到了初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都会不断地提高,但这些问题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这一项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研讨课 《历史与社会》 复习课 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8-01

2013年4月1日,舟山市普陀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复习研讨会在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举行。笔者有幸承担了一节复习研讨课,接到任务时,教研员只说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内容,但要有导向和示范作用,让听课教师能有所感悟和借鉴。说实话,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很高。在备课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该专题内容的13个考点所涉内容非常宽泛,仅就知识点复习,学生短期内很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无法做到灵活迁移运用知识,解题时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失分。于是,笔者努力寻找归纳该专题内容的规律性东西,试图找到一条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通用的教法与学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解题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与意图简介

与地图对话(课题)

出示一张带经纬网的中国政区图。

问题:1.说说该地图的基本“语言”。

2.你还能读出图中哪些隐性信息?

学生回答。(从课堂表现看,学生掌握的不错,通过问题巧妙迁移了知识)

小结:与地图对话就要学会获取、分析、运用地图上的信息。

二、由本节研讨课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

(一)复习课必须落实条目考点,构建知识网络

学业考试的命题依据是《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点,它理应成为指导我们教学复习工作的主要依据。考点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工具。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考试说明》对考点所提出的不同层级要求,逐条加以落实,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学会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知识迁移。否则,在答题过程中极易因基础知识不牢,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失分。

(二)复习课必须加强思维训练,注重知识迁移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力求“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充分体现有效利用所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立意要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内容,中考命题者紧紧把牢的宗旨就是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无止境,教学是技术――整体设计、过程管理、练习应用、学法指导策略的应用,都是教学科学化与专业化的体现。复习课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改变那些满堂灌、死记硬背以及题海战术的传统教学方法。加强知识的迁移整合,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织网串珠,便于学生灵活巧记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笔者学生的作业答题情况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训练重视不够。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观察社会现象,不会根据材料和问题,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学生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思维模式,不会灵活迁移知识。

如2012年舟山市中考卷第21题描述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得出《历史与社会》的基本观点,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方面的能力要求。

(三)复习课必须学会精讲精练,做到讲练结合

高效的复习课必须贯彻精讲精炼、讲练结合的复习原则。要把知识的精讲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在“精”字上下功夫。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坚持师生互动,体现教学“双为主”的原则。关注提高答题技巧的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利用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有效性、规范性以及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社会・思品试卷的非选择题质量的高低,难易的把握,取决于材料的选取与问题的设计两方面。所以教师在复习课上,必须注意精心选取材料,巧妙设计问题,以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教师搜集积累材料“详细”固然重要,但在“占有”即鉴别、组织、运用有效材料于教学之中,这方面还须下一番苦功,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效。我们要学会辨别材料的真伪、主次,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探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做到由此及彼;要使材料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做到由表及里;要研究材料与学习主题、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

切忌选取和例题时拿出现成的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甚至教师本人都没作过的前提下,向学生展示质量低下的无效题目。这样不但耗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会误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我觉得做好这一点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中考试题重在基础,难度在综合、思维方法、开放等方面,如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准确性的把握以及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上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最后运用排除法、最佳选择法等方法选出最佳答案。本题型注意识别迷惑选项,并全面、综合的分析问题。而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问题、总结规律、文字表述、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技巧上我们先是要阅读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图表等),能从文字和学科角度上读懂读透。然后审读设问,比如命题者的意图,各题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只有开放的试题可以多答。再者要处理好设问与材料间、材料与材料间、材料与教材间等方面的关系。最后结合所学,围绕主题组织语言进行解答,并在书写上不写白字、错字,要写书面语言,所回答的语言应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李中君.《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初探》.文理导航,2010-07

篇4

一、抓好初三历史总复习

1.通过单元复习,夯实基础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繁荣和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为例,可以从选官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诗歌、书法、绘画、艺术宝库等分类去整理,使人一目了然。事实上,中考用黑板报、数轴线、演示图等新颖的形式来考的题目很多。

2.通过专题复习,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般来说,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为主,这是在第一轮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对考查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取舍,就某一重要问题将考试要点中与之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学科内的综合,旨在理清历史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的纵横网络,进而形成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综合、归纳能力。

3.研究中考题型,进行实战训练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特别要关注与前一年相比有一些微调的考点。选择题的本质就是判断,考生一定要从题干的立意出发,找出关键词,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4.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

课堂上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视角和言行多放在中下等学生身上。依据木桶原理,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不良结果的也往往是学习最差的学生。优等生一般不会在易错点和易混点上出现很大的错误,他们训练的重点应该是思维和能力的挑战,而中下等学生则不同,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每节课的基础知识,更不能很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了每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为了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二、练出开卷考试小技巧

1.扭转错误观念

由于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况且是开卷考试,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资料进去,到时翻书找答案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开卷考试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变化,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的考试形式。

2.训练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题的考核点;其次是选定教材;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可以将常见的考点在页码下用便笺纸延升到书外,以便查找。

3.考前准备

开卷考试,材料的准备很重要。虽然少了又不放心,但是过多也用不上,历年都会出现考生像搬家一样进考场,不过只求个心理安慰。其实带进考场的材料不在多,但要精,而且必须是经常使用而熟悉的材料,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尽快查到所需要的知识点。整理历史开卷考试所需要的资料:六本教材、《中考指导用书》、各种模拟试卷等,要注意按照重要程度摆放,将最重要的放在最上面。还可以准备一份备忘录,将各种解题方法和特别需要提醒自己的话写在上面。(友情提醒:所携带资料不受限制。)

4.走进考场

拿到政治和历史试卷,首先要浏览全卷,对试卷的结构、题量等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政治和历史合场共计120分钟,建议考生先完成政治选择题,再用6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历史试卷,最后剩下的时间做政治非选择题。并注意:选择题一定要注意一一对应,杜绝错号的情况(江苏省高淳县沧溪中学曾出现过一位同学选择题全部未涂卡,痛失30分);非选择题答题书写要整洁美观,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并杜绝错别字。

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注意 思想观念 师生关系 关注时事 质量分析 中考复习

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说明中要求:突出学科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突出时代性和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地方发展,关注生活。 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解题技巧。

1、转变思想观念,即认识学习政治的重要性。七年级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刚接触到政治这门学科,不知道怎样去学,甚至认为政治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到九年级时再学也来得及。因此,一些学生学习非常被动。这时候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其实,我们都知道,语文、政治、历史这些学科是互相联系的,语文的阅读题里有政治、历史的知识,语文学得好,有助于政治、历史的学习,而政治、历史更能拓宽语文的阅读视野.它们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

2、学会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一开始,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的,如:课前预习的题,上课时检查,等到学生形成习惯后,便不定时检查,或者不检查;每学期开学写学期计划,每周要有半小时的课外学习,指作业时间以外。在学习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力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3、掌握解题技巧。七年级的考试题就是中考的式样,只不过题目内容少一些。中考题型有四种: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问题探究等,每一种题型的解答方式及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七年级时就应该把中考的题型、要求、答题的技巧教给学生,让他们心中老早就有了中考的模子。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语言生动、激情勃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竭尽所能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在学习中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才能。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能力。

思想品德与现实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及本地内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 ,讲“享受健康的网络”时,就应联系到本校学生上网夜不归宿的危害; 讲“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就应联系到部分学生厌学、辍学,不珍惜学习机会等现象;讲“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及时做好质量分析,适当给予学生奖励。

每一单元结束后做好测试,每次测试做好质量分析,详细到每一小题每一个人到底得了多少分,本题有多少人出错,原因是什么,从中明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以后的授课中注意补充,或者强调突出。每次测试后,对成绩优秀的同学或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奖励。奖励分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平时测试多为鼓励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努力的方向,主要是精神性的奖励,期中和期末考试不但要进行精神性的奖励,还要进行物质性的奖励,物质奖励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激励,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

五、中考复习注重:夯实基础;关注热点;综合练习。

中考复习要有计划,夯实基础,关注身边及国内外大事,进行综合训练。

1、夯实基础。中学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以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首先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点。因此第一轮复习应该读通教材,从中概括出知识的前后联系, 搭好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考分三个模块即道德模块、法律模块、国情国策模块。按照这三个模块进行复习,每个模块以课、单元为单位,全面落实双基,清理知识点,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在此阶段反对死记硬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扎实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提高能力明辩事理,在对各种试题的驾驭上得心应手,在选择题上节约时间。所以老师首先要把知识条理化,分清哪些知识是识记的,哪些是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运用的,然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其次是前后知识应注意衔接。

2、关注热点。这一阶段的目的,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复习过程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内容,抓住主线,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从横向,纵向,网状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综合回答,而不是简单罗列知识点。

3、综合复习,即考前演练。做中考模拟试题,练习答题速度,答题技巧,掌握解题方法, 抓漏补缺。只有多训练,多做题,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变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勇于创新。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6

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月考成绩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月考成绩总结范文1月考已经过了,我的成绩一直往后退,我拿着考卷失望的对待老师、父母。当我走到成绩表前,看到和我同班考的同学都在往前进,我由此变的好自卑。

其实在考试中,我很早就做完了,但并没有认真的检查,这只能怪自己。

语文我并没有考A,让语文老师在一次的对我失望,我不敢面对老师。主要是基础和课外的扣得太多了,作文还可以。

数学也并不理想,差2.5分就A,老师看了也只摇摇头。不该错的错得太多了。

英语一般般啊,老师这次原谅了我。我也有因为生病没去耽误了一点点,但期末考要好好努力,让老师在看好我。

政治还可以啊,有A,在年段第10名。但也是要努力,不然会让人家追上的。

生物就差仅仅的一分就A了,都怪自己不背,别人都是100、99的。

地理一点也不好,才B,也是自己没背诵。

历史这次是闭卷考,连及格线都没达到,真是不应该看副班长他们玩啊!应该好好背自己的书。

虽然这次考不好,但是不要气馁、自卑,好好读、背,不要临时报佛脚,那么一定会考的很好的,努力,让老师重新认识自己。

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谨记着。

老师的话也要记着,用老师教的学习方法那么肯定没错,争气考好一点,好让自己有个满意的交代。

九年级月考成绩总结范文2一、基本情况:

本次总分100分,期中优秀分数为85分,及格分数为60分。三班45人参加考试,达到优秀的有11人,优秀率为24.44%,达到及格的有25人,及格率为55.56%。四班45人参加考试,达到优秀的有9人,优秀率为20.00%,达到及格的有20人,及格率为44.44%。比较来看,三班优秀、及格都比四班稍高,四班成绩不是很理想。与其它两个兄弟班级比较,优秀略高而及格略低。

二、存在问题:

学生方面: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题型没有掌握。

尤其是后半部分的学生,基础太差。

2、学生粗心毛病严重,因计算丢分的很多,像童宽、原绍华、刘昊东、张笑燕,张丽虹,闫怡文,臧亚楠,赵立君等。

3、学生答卷不科学,时间分配不合理,通过观察、调查,有些学生前面的题用的时间过多,后面的一些大题来不及做,再者很少有学生检查的。

4、学生畏难心理严重,不愿动脑,从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就不做,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只等教师讲,且只满足于记答案,要结果,而不是从教师的讲解中总结思路、方法、思想等,导致再遇到此类问题仍然不会。

作为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教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2、由于只忙着赶课,教师复习巩固的不及时,造成遗忘。

3、知识和经验没有很好的结合,一些教学思想、方法、思路教师虽然在讲课时渗透了,但缺少练习巩固,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形成思想方法,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

4、在讲解一些习题时,速度有些快,学生无思考的余地,应该稳扎稳拿,不能急于求成。

三、改进措施:

1、针对这次出现的问题,下一阶段应重点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过高的估计学生。

2、认真备好课,选好练习题,不讲求形式,要注重实效。

3、加大检查力度。

对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后,及时的进行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不能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抓好落实,做好辅导,按时检查,对优秀边际生和及格边际生进行特别关注。

4、对学生进行一些规律性的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解题的技巧,加强学生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5、教给学生答卷技巧,科学的答卷。

在平时的考试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答卷技巧和应试心理。

九年级月考成绩总结范文3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间,距离中考只有30天的时间了。和一模、二模相比较,在刚刚过去的三模考试中,很多同学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忆当初,一模考试在总分800分的前提下,全年级700分以上人数只有58人,600分以上只有836人;二模考试总分760分(未考体育),660分以上只有125人,560分以上1088人;三模考试总分790分(除理化试验),700分以上就有180人,690分以上竟有281人,600分以上1091人,590分以上1158人。虽然这个成绩与学校董事会给我们提出的20__年中考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老师的精诚合作与同学们的奋力拼搏下,我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们还有时间,我们相信,在剩下的一个月内,在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学校给我们定的目标,创造辉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古人说过,“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王校长前不久也在毕业班领导组会议上指出:“后期30天是黄金时间,应该当黄金来用。”可见,后期的复习安排尤为重要!根据前几届的后期复习来看,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总分普遍可增加20分以上,希望同学们在后期备考阶段,每位同学都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好时间复习应考。下面就如何合理安排后期的复习,给同学们提出建议。

一、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段时间在跟上老师复习节奏的同时,可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征求老师意见,制定恰当的复习计划。为了保证同学们后期复习的有效性,各备课组老师都给同学们提出合理的复习建议。

语文读懂文章再动笔

阅读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多,又相对难以把握。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同学们要把握议论、记叙、说明三种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将老师平时讲的这三种文体的阅读技巧运用起来。要有意识地按不同文体阅读文章,不要完全凭语感。同学们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读懂文章,就草草答题,这是不可取的,要完全读懂文章后再开始答题。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文章都是老师讲过的,大家要抽出几天时间,把课本中所有文言文都看一遍,对一些重点课文里的关键词句,要做到明其意、能运用。考生在复习时要做到从基础入手,注重字词句的翻译,掌握文章和作者的背景资料,这对考生答题有帮助。数学回归基础细审题

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不是提高解题能力,而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避免失误上。首先,查找知识漏洞。冲刺阶段剩下的复习时间很短,同学们每做一道题都要把它吃透弄懂,不要留下疑点和漏洞。其次,学会认真审题。很多考生对试卷后面的大题都会认真审题分析。事实上,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是前面分值相对较小的题目。考生不要用惯性的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解题。这样有可能忽略“埋伏的陷井”。

另外,大家在这个复习阶段要回归基础,不要再钻难题、偏题。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因为中考考查的知识点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英语典型错题多分析

后期同学们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认真整理每次考试和练习中摘录出来的错题上,对错题一定要知道正确答案,并再次分析以前错误的原因,反复记忆,保证做过的题目不再丢分;同学们在现阶段要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包括理清时态、记忆典型句式结构和固定词组的用法等;临考前,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还要有针对性地背诵几篇典型、优秀的英语作文,并着重记忆范文的结构和文中引用的典型事例等,进而积累素材,保证写作文时有事可写。物理模考试卷要用好

考生物理总复习不要搞题海战术,可充分利用试卷复习。

每次考试试卷都由老师们精心命题制出的,质量较高,用来冲刺复习非常合适。大家可

将物理学科分为电、光、力、热四部分,再由四部分分为若干小的知识点,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找出与该知识点对应的试题来看,查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弥补。后期要以梳理知识为主,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复习,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是物理考试常涉及的内容。

化学化学实验别小瞧

化学复习时要重视实验。实验对考生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大家要在实验中理解、记忆、应用知识点。临近中考,大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合理分配考试答题时间,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在答题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答题。

政治思考查阅处理好

后期政治复习同学们要合理利用开卷资料,处理好独立思考与查阅课本资料的关系;注重审题和答题规范的训练,特别是要避免一些非智力因素失分,如审题不严,答题条理不清、不完整等。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先易后难,不求难题都会做,但求会做的题目一定不错。历史利用目录找不足

历史复习后期要回归课本,是利用目录去回忆相关内容,既节约时间,又能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答题时,认真审题,把握细节,不要一味相信和依赖考场用书。

二、后期要充分安排好可安排的时间,制定合理的计划。

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锻炼、娱乐等之间的时间比例关系。每位同学都要认识到“疲劳战”是决不会提高复习效益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课堂教学与他同学们自主复习间的时间比例关系。越临近中考,更宜同学们自己安排复习,查缺补漏,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因此,要合理安排每一天复习内容。越具体越有事干。

三、复习资料不要滥用,回归教材

中考命题总体上仍重视基础。因此越到后期越应回归教材,同时也可以对教材中的补充内容做些研讨。现在的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建议复习资料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建议以中考考纲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资料,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现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这种现象非常不可取。

四、重视每次考试以及考过的试卷,查漏补缺

考试是升华知识能力的手段,同学们需要对试卷认真分析,或让老师帮助分析。通过细分析、细查漏,可使每个学生每科至少多得5分。考试时,要坚持“会做的题都做对”的原则。要根据中考考纲,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分析,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弥补、强化。

五、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

中考比我们三次模拟考试中的任何一次都简单,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定能成功。往届我校有一位学生,三模考了500分左右,但是他信心满满,后来凭借考前一个月的冲刺,结果中考比三模多了100多分,让所有人都大为吃惊。可见,每位同学都要要树立信心,勇敢冲刺,因为结果是任何人都无法预知的。

总之,方法、动力、信心这三样是战胜中考的缺一不可的制胜法宝,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凭借后期的努力,化合理利用剩余时间,在中考中考出佳绩,创造辉煌!

九年级月考成绩总结范文4随着国庆大幕的落下,初三的第一个月也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在这每天两点一线的紧张生活中一个月的时光已经悄悄流逝。作为一名即将中考的学生,初三的课业繁重是我所始料未及的。经过暑假比较艰苦的翻花训练,对于新的学期的开始有了很好的铺垫。

在新学期开学时也为分班的事情着急,就更加坚定了初三这一年提高成绩的决心。对于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课程安排等等,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也已经逐渐适应。本次月考成绩相对于前两年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会了知识更好的应用而且进一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次月考中,取得了班级13名,年级18名,还算比较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历史第二高)。语文,化学名次分别是8名,16名。数学,外语,物理分别是27名,57名,19名。对比之后发现,英语和数学是本次月考中主要给自己拉分的科目。我的英语水平在年级里也属于一般,就是学的不扎实,这次也是历史最低的78分,在英语方面首先要保证基础不扣分,同时提升阅读和完形,要背的东西多了,就更要在平时下功夫,基础才能不丢分。在数学方面,92分的成绩确实不能让自己满意。

究其原因,我觉得细节与知识的`结合还有漏洞,在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概念的模糊,都在这份数学试卷中暴露了。还有就是思维没有充分发散,一道题半个小时也没想出来。压轴题上不去,细节还扣分,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学习是必须要摒弃的。

物理与数学相同,学习知识就要新旧结合,同时还要锻炼思维的严谨性,把知识点学透不能摸棱两个。只有把只是学透了,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散。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节绝不放松。语文和化学在这一个月要背的很多,虽然成绩都还不错,但都有可惜的分数。所以更要在学习完知识之后加紧复习和及时的总结相信都会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保障。我的目标就是在所有考试中不丢让自己觉得遗憾的分。学习而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我相信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一定会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九年级月考成绩总结范文5这次考试我退了20名,年级164名,班级25名。上次总成绩是年级144名,我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使成绩退步了。

1,是没有充分的把握时间,这是我退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科目多,学习也紧张,各学科都会在自习课上留一些作业,当把作业写完的时候,自习课都快要下课了,所以自习课没有抓好时间去复习,到了考试前我有些科目还不熟。

2,在上课时没有认真地听,结果到复习的时候记起来很吃力,很费时间,是本来就少得的复习时间变的少之又少,卷上有很多老师讲过的题,因为上课没认真听,失去了很多不应该失掉的分,影响了总成绩。

所以,要充分的利用好复习时间,不要盲目的去看,要用心去记,上课认真听讲更重要,因为老师讲的都比较全面,比书上的知识要全面,复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

语文:93分,年级65名,是第一次考这么好的成绩,卷子上发现有许多得零分的题,是把这些题看的太浅了,没有更深的去理解。要多写一些语文题,多一些有价值的书,让自己积累更多知识。

数学:47分,年级187名,卷上的题太难了,还有自己做的题太少,要多做一些题。

英语:55分,年级189名,还是基础不好,背的语法也少,英语是最重要的学科。

我要把星期天的时间要来复习英语,从七年级,一点一点的复习。

物理:57分,年级142名,已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希望继续保持。

化学:37.5分,年级108名,书上的一些知识没有背熟,做的题也比较少,卷上的题有的都没有见过,要多做题,多背,不会的去问。

政治:43分,年级205名,应为复习时间少,政治都没有好好复习,老师也没有说什么知识重要,在哪盲目的复习,也不习惯新老师的教课方法,和八年级的政治老师教的方法截然不同。我想:我会慢慢地习惯的。

历史:36分,年级192名,也是没有好好的复习,没有背熟,结果一些大题都不会。

篇7

 

初等教育阶段中考文考共有八门课程,学习任务非常重。初中历史由于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学生多数不重视历史家庭作业,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历史家庭作业上,考试时翻翻书就可以。这种想法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现在中考试题注重历史思维、阅读、概括、分析、解决能力的考查,绝不是抄书能应付的。家庭作业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布置的作业,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不容忽视。

 

一、家庭作业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我校是非寄宿制农村初中校,外来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比例达85%以上。外来工家庭总体学习氛围较差,家长忙于工作,无法督促子女学习。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很差。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大多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是一项艰难而又乏味的任务,写作业是很“痛苦”的事情,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家庭作业不能完成或抄袭现象较普遍。

 

教师方面的问题分析:一是初中学科多,每天作业科目多、量大,相当多的学生完成起来比较困难。二是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层次,缺乏弹性,而且作业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三是由于讲评家庭作业占用课堂的时间,影响新授课任务的完成,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大多选择不讲评,这样就无法及时解答学生写作业和学习上的困难,学生会认为反正老师也不讲,作业完不完成无所谓。四是学生层次不同,作业是全部还是部分教师讲评,对教师来讲也很纠结。

 

二、微课追寻着网络时代的步伐

 

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为什么是微课?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如果在教学中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学生就能多方面获取最大的信息,而微课视频在视觉、听觉方面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是根据美国新媒体联盟2012年地平线报告对未来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的展望分析,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建构需要增强实境、自然用户界面、实现语义互联应用、关注对21世纪学习技能的评价。信息社会时代,现在学生普遍对网络技术感兴趣,也都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调查表明:青少年大多喜欢博客、微博、微信的网络互动交流的方式。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微信等一样,微课将成为教师所乐于采用的教学辅助手段。

 

三、微课的优势

 

一是微课非常适合学生自学,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地学习。二是观看微课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可以选择,学生可以在家学习,有很大自主空间。学生网上在线完成作业,既可查漏补缺,又可强化巩固知识,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是微课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视频播放可自主掌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选择点播,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四是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多次地反复观看直至掌握。微课是学生家庭作业的强有力助手。

 

四、学校微课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关键

 

作为非寄宿制农村初中校,学生课余时间大多在家里,怎样才能及时督促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学生碰到难题怎么办?应用微课的教学平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学校调查,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较高,大多数家庭具备上网条件。教师需要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让学生随时点播学习。因此网络通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已经使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学校微课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关键。学校应购买教学平台软件或开发微课教学平台,其作业栏目具有作业分发、网上答题、答案提交、自助批阅等功能。学生通过注册账户登录平台,在课后作业页面点击选择历史学科部分,在答题位置,输入答案,桌面会自动显示题目的正确答案。

 

每题都配有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作业的答题情况,选择观看微课视频老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通过平台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可以节省讲评作业的时间,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教学平台微课资源还不丰富,平台应用还较少,已成为短板。

 

五、历史家庭作业微课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最佳注意力维持只有几分钟,所以微课就要小而精。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要针对学生家庭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根据历史中考的四大题型,选择题、辨析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制作相应的解题方法的微课视频。

 

比如学生做辨析题时常感到棘手,就可以点击观看微课《历史辨析题的解题方法》,了解解题的步骤方法技巧。在《历史辨析题的解题方法》中,既有一般方法介绍、答题的规范要求及解题的思路等,又有选取往年中考的典型真题举例讲解,学生观看后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总之,“微课”看起来很美,但是应用微课还存在许多问题,相信随着微课平台不断完善和微课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师和学生对微课的应用将越来越熟练,困扰学校师生的家庭作业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非选择题;时政热点;调整心态

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越来越“活”,时政性越来越强,本地特色越来越明显,要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答好非选择题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具体谈谈中考非选择题的复习方法及应考策略。

一、围绕新课标及本地思想品德的中考说明,重点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

非选择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检测学生对知识体系整体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非选择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解题自由度、综合度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都均以课本为依托,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熟练,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答题时才有可能做到左右逢源。要想答好非选择题,必须抓好基础知识,所以抓基础知识便成为我教学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

二、紧跟时代步伐,抓时政热点不放松

在复习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经常联系时政热点来复习课本上的知识很有必要,我也是借用许多资料中的通用做法,即先尽可能地联系教材的知识点,然后再从不同角度设问。知识点最好能让学生自己找,并根据材料自己设问自己答。

学生要学会找知识点,学会设计问题,教师也必须尽可能地多结合时政材料去预设问题,一是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复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二是可以不用再去等别人设计出题目后才用,这样会赢得时间。

三、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

(1)要求学生审题清楚,答到点子上。不少学生习惯拿到试卷后,看到题目中的某几个字就马上作答,结果因为没有理解题意而答非所问。例如在一次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请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处理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答成了如何处理网络与学习的关系。现在我在复习过程别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一定要将材料特别是设问多读几遍,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题干中的题眼,对此进行仔细推敲后再动笔作答。

(2)答案要点要完整,避免丢分。结合中考的特点,我通常要学生根据分值来判断该答案有多少个要点:如一问的分值为2分,那么一般要求回答的知识点有1个到2个;题目是3分的一般就有3个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保证自己所答的知识点完全正确,就应该多写些知识点上去,确保得满分。学生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注意打开思路。我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先不要急着写,而是先思考,把对材料的认识都整理出来,有多少认识写多少方面,但是语言一定要规范,必须用所学的知识点来组织答案。

(3)答题时要求语句通顺,避免错别字,避免“口水化”答案。一些学生的知识点都答对了,但仍得不到满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知识点记忆不清,在答题时语句不通顺,“口水化”现象较为明显,不会运用所学知识点组织答案等。现在的非选择题一般都是结合材料命题,学生应将知识点与材料结合起来作答,可以从法律、历史使命、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方面来作进一步完善,升华答题要点。

四、教会学生调整好心态,轻松应考

考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同样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考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良好、斗志昂扬就会思维敏捷,临场发挥好;心态不好、紧张焦虑就会抑制思维,临场发挥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在平时的每一次考试中都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一个观念:考试过程中一定会有我们从未见过的材料或题目,但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答好它。

篇9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开卷考试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省市在中考历史考试中采用开卷形式,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对历史开卷考试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例如,开卷考试简单了,不用记历史知识了,有历史书抄能考不好吗?凡此种种。这些错误的认识往往导致历史成绩普遍不理想。笔者结合近年来九年级历史教学实践,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就如何应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提出见解,以抛砖引玉。

一、存在的问题

1.开卷考试简单。一提到开卷考试, 一些同学就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到时翻书找答案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开卷考试的命题中适当引入了开放性试题,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多,范围广,综合性强,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扎实积累和系统训练,想在有限时间内单靠查找书本和资料答好试卷,取得理想成绩,难度很大。

2.开卷考试不用记忆历史知识。开卷考试很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记忆的想法。殊不知开卷考试只是开放了课本及相关资料,时间却是封闭的、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不能处理好翻书与答题的关系,将导致考试作答时因将主要精力用于翻书,使书写时间不够而意外失分的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因翻书导致时间十分紧张,试题答不完,或者仓促完成试题,成绩自然不高。

3.多带复习资料。一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时携带的历史资料越多越好。事实上,在考试过程中部分考生根本来不及翻阅大量资料,即使能找到,感觉也像“大海捞针”。或考生在考试中遇到平时做过的类似题目,为了找“原题”而耽搁时间。

4.重笔记轻理解。学生课堂学习就是记笔记、记答案,把笔记和答案及相关资料不厌其烦、密密麻麻地全部抄在教材的空白处,做到“有备无患”,相反对教师的讲解重视不够。

5.盲目抄书。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这样在考试时就会产生误答、乱答现象,导致失分。

6.只注重课本,不关心时事。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注重结合重大时事和热点,突出时代性。这类试题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由于初三学生学习紧张,因此对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较少,在这种类型题目上很难取得高分。

二、相应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生对开卷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采取开卷考试形式,主要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同时,锻炼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命题理念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试题中渗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考查学生历史学习过程和方法”。

2.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指要》,把握中考方向。《历史课程标准》是编制教材的基础,是中考评价的依据,是制订《中考指要》的依据。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指要》对于把握历史中考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应认真学习《中考指要》,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分值及能力要求等,并根据《中考指要》对考点的要求学习,这样复习历史时才更具针对性。

3.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自实行开卷考试以来,试题越来越灵活多样,情景的设置、材料的运用都很有新意。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只要认真审题就发现大部分试题都来源于教科书,即便综合探究题也是对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我们在中考复习期间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掌握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4.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具备明确知识体系之上的重要步骤。专题复习就是把同类型的知识整合,不仅有助于弥补基础复习中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打破原来教材体系的限制,进行知识迁移和重组,从而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如复习中国古代侵略与反侵略内容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为:①戚继光抗倭;②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③郑成功;④雅克萨之战。如此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不易混淆,运用自如。

5.精选习题,有效训练。中考历史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编写或挑选习题,进行专题或综合训练。训练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应试心理素质。教师应当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新、活题型,练习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等,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每次训练,教师都要认真评阅,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教给学生审题、解题方法,分析错误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6.关注时事。近几年中考日益贴近生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能力,体现历史服务于现实的功能。同学们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发展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如、三农问题、科教兴国问题等;其他恰逢周年纪念的重大事件,如中美建交、六方会谈、汶川地震等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也要适当关注。教师应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篇10

1.理思路,找线索,按线索把握主旨。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在这“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如果把握了文章的来龙去脉――线索,也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就可以牵一线而明全篇了,这不仅有助于领略散文精巧的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散文的主旨。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人手了,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主旨。

例如:2000年高考《长城》,不妨这样把握文章的思路,由现实到历史到现实,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抓住语言标志“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对现实的评价:“现在你又敞开胸襟……显得十分开放,十分自信。”又如:2004福建省高考19题,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类人的命运。从第三段中的“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的命运”,再从标志性词语,“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作书主人的命运……”以及第2段“至于……的文士”,由标志性词语“更进一层”、“至于”可以看出行文的思路。

2.品语言,明情感,分析写作手法。

人们常把最精炼、最富感彩的语言称为诗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在音乐性、节奏感等方面虽不如诗强烈,但同样讲究和谐悦耳,讲究准确、生动、精练、优美。阅读散文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咀嚼,通过对一个个词语的亮丽与灰暗的辨别来体会情感的轻松与沉重;通过对一个个词语的褒贬的体会来感知作者的爱憎与哀乐。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义与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至于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应掌握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

3.析句子,悟句意,挖掘隐含信息。

对散文的考查,相当一部分是对句子的考查,为此要认真读懂句子的表层意思,挖掘隐含的信息。一般来说这些句子都是阅读时需要着重分析体会的:描写句、议论抒情句、过渡旬、概括句、总起句、警策句等等,它们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只有挖掘出其中隐含的信息,才能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4.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