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6 05:0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想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要在学习中不仅要向领导学习,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观念,掌握技巧,从而创新思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要善于思考。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根据掌握资料,运用所学知识,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加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在工作中面对群众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篇2
“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大讨论,催征号角中既有悠深的历史回响,更有刚健奋发的时代强音。契合改革开放30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新一轮解放思想,跨越取得的既有成就,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校准未来的发展方向,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正在汇聚成实现科学发展的浩荡之势。
8月2日至3日,全市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暨“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真正把事关科学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上的“gdp崇拜”到“绿色gdp ”理念,还是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们必须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单一倾向,重塑进步的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一轮思想解放,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总结自身心得体会,处理好“舍”与“得”、“快”与“慢”的关系,更加注重发展的社会成本、资源环境代价。“投机取巧,欲速则不达。”我们搞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时刻牢记求真务实,不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搞发展,必须“好”字当先,对温饱与环保、软件与硬件、心态与生态、肚子与面子、口袋与脑袋等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搞“画饼充饥”、自欺欺人。我们搞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务必纵观全局,树立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顺应群众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篇3
李晓军(作者系浏阳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我们讲解放思想实质就是讲解放“人”,因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靠全省人民来实现。不解决“人”的问题,思想解放都是空谈。
解放思想要把握“人”的思想解放和发展这个关键。首先,解放思想要注重人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现实发展的目的,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判断、评价和关注的出发点。其次要转变人的发展理念,使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效益都以人为中心。第三要提高人的素质,要使我们的每一个人成为具备现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素质的现代人。还要注意激发和发挥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最大发挥人的潜能和聪明才智。
篇4
“解放思想”又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近来有论者将“思想解放”定义为“让思想冲破牢笼”。他们所谓“思想的牢笼”包括人自身的观念习惯,包括社会的观念传统等内容。他们认为,社会的观念传统作为强大的观念现实可能会成为思想的习惯,使人很难走出记忆的设置,使人不知不觉地套用思想模板而放弃乃至拒绝创造的可能。不难看出,这些论者立论的前提就是将观念传统即“习惯”视为不让创造成为可能的阻力或“思想的牢笼”,所以要使创造成为可能就应该走出“牢笼”。
初看颇觉言之有理,细读则见其立论轻率。因为以观念传统为内容的“习惯”并不总是“思想的牢笼”。所谓“习惯”是任何物体所固有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在休谟的哲学中习惯被视为人生的指南,人类就是按习惯而生活的。中国的生活智慧早就揭示出了“休谟定律”:“习惯成自然”。有了这样的 “习惯”,才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就是说,“习惯”就是要让主体保持其自身原有状态的力量。正如这些论者所说,“传统不仅是人确认文化归属的标准,也是获得自我肯定的来源。”但是自我肯定并不排除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我们的传统确实守旧的一面,例如先王观念,例如道统之说等等都是我们进行“思想的牢笼”,但是它更有鼓励以自我为主体,吸收异质文化以创新的一面:例如印度的佛教变成了中国化的禅学、儒道释变成了宋明理学、变成了思想、西方现代逻辑分析方法变成了新理学等等。这些论者不仅没有看到“其命维新”的一面,反而认为越是辉煌的传统,越容易让人沉醉其间,形成对自身独特性的自恋。他们在此已经不讲道理了:传统的辉煌让人形成对自身独特性的自恋,是人的“罪过”而不是传统的“罪过”,这就好像是说一个女性因漂亮而被人进行性骚扰,罪过不在骚扰者而在女性的漂亮一样。
论者不是引导人们如何理性地对待传统,而是要传统为人的“罪过”“埋单”。这个不讲道理的观点其实是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观点:要使创造成为可能必须抛弃传统的“牢笼”。其实创新不是在抛弃传统中进行的,而是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抛弃传统的“思想解放”就像康德所描述的 “身轻的鸽子”:它“惬意地翱翔在空中,而当它感到空气的阻力时,就可能想象在真空里飞行必定更加容易。”然而它尽了一切努力而毫无进展——因为它遇不到阻力,而阻力却可以作为他借以站得住的支撑点,它可以借此支撑点使用它的各种力量,从而使它活动起来。
王文虎
篇5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领导和同志的宣讲,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受益匪浅,就我个人的职位来说,作为评审员,要解放思想、推动家乡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勤于学习,我们和发达省份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思想上,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要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学习。
第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力行“马上办、我帮办、一次办”,树立大局意识,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
第三,要提高服务效能,可能以前需要七天审结的项目,现在可能尽量压缩,尤其是急件、特件,力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篇6
一、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做到政治理论深入学,教学业务精通学,修养知识时常学。向师生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向教育改革先进地区学习,努力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和解决师生问题的能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认识再认识,也才有可能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解放再解放。通过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获取办学的新理念;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创新
解放思想是推动探索和创新的最强大动力,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解决问题就要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敢于放开手脚,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三、服务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师生无小事、学校发展我有责"。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已经呈现,即教师为学生服务。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师是主体,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不顾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愿望,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而存在。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更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做好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符合学校的利益。学校最大的利益就是生存和发展。学校生存的前提是什么?学校生存的前提是有学生愿意到学校来读书,没有生源就没有一切。学校是因为有了学生而成为学校,而不是因为有了教师而成为学校的。那么怎么让学生来学校读书呢?要靠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要留住学生、吸引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学校对他们的需求非常关心。这样学校就会有充足的生源,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务实
篇7
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认真反思,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必须过好学习这一关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首先必须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思想怎么来,只能通过学习来。要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并用自己先进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业务。要勤于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参加相关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要善于学习,注重方法,持之以恒,增强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既要学习相关领导讲话精神,还要学习身边的典型,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觉悟。
二、教师必须守住师德这一关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爱岗敬业、爱生爱国,应该是所有教师基本的素质。教师应该以自己良好的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给学生以精神的导引,应该让学生通过濡染教师的言行获得人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重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完善人格。
三、教师必须捍卫学识这一关
“学高为师”,教师只有博学多识,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和学科教学的前沿。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沐浴在教师阳光的普照中,更要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让每一缕阳光照射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房。既要让学生增长知识,更要让学生启迪心智,形成能力。
四、教师必须掌控情感这一关
篇8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电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电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党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党员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篇9
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为了解决制约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做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问题找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解决问题的成效,进而关系到整个大讨论活动的成效。查找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入调研的过程,是摸清实际情况的过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我区区情,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集中大讨论,通过广泛讨论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进行分析梳理,形成决策意见,为下一阶段完善整改措施做好准备。
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工作第一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实情。既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到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和部门去,分析总结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好做法,又要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部门去,找出工作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调查研究不能浮在面上,也不能只“身入”不“心入”。“蜻蜓点水”、“水过鸭背”、“走马观花”等等,都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这样是了解不到实情,找不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的。
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既要调查,更要研究。深入调查只是第一步,了解和把握基本情况和材料后,还要对了解和把握的情况和材料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弄清问题的实质,挖出问题存在的深层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科学决策。开展调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真总结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在凝聚群众智慧中解放思想,把已为实践证明的好经验、好办法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对策措施,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篇10
一、巧用手势肢体语言,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政治课上,教师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励、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肢体言语更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无限的拓展空间,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下,能够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时,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右手,加深对矛盾含义的理解;在讲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我分别伸出“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并且在学生迷惑的眼光中进一步说明十个指头中少九个指头和少一个指头对手的功能的不同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的深刻内涵,加深了对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认识。通过这些清晰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知识,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与落实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其加以引导。例如,在讲解“科学发展观”能体现哪些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时,我舍去教材上不切实际的材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本地的实际材料,对当地政府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引用当前中菲两国关于黄岩岛归属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势,使学生懂得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道理。通过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了解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归属问题。
三、巧妙整合教材,指导学生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
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在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和整合。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框题,讲了原理后没有方法论要求,所以,可以补充相关的方法论——一分为二;又如:讲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没有马上讲到其方法论要求,而是中间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后才讲到其方法论要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可以先把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提前来上,从而指导学生通过“原理+方法论+例子”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