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30 02:5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阿城区回民小学王洪涛
此次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我很高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没有什么理由不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次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是这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篇2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在上机时,可以确定一些有意思的上机目标,让学生为了这个目标而去探索它的实现方法,尽量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或者设计一份板报,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花费进行统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可引导学生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制作;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介绍家庭或学校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对于一些游戏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玩,但不要告诉他们玩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二、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特点,学以致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充分发展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因“人”而异定教法,就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对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初一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多采用示范法、同步法等组织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有一定基础的初二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同步式、探索式、四段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需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3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低年级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不认识字,听不懂教师下达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讲解课堂内容,那么学生可能很难听懂。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些非常鲜活,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并制作了一些相关的课件,搜索了一些相关软件辅助教学。例如教学"鼠标用法"时,我选择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软件来让学生练习,还有一些小的儿童涂色软件,让学生在涂色或是绘画的过程中,学会画的整体布局,学会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练习了鼠标的各种用法。达到了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但不难学,而且还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跟随教师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我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解决的办法是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还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篇4
国培中真正的收获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信息技术网络国培和送教下乡学习,心里很高兴。在这次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中,有欢乐,有疲劳,有收获,更有思考。而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的教师生涯中的又一新篇章,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提高和进步,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些天的理论培训学习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做一名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我觉得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太少了,现在的单位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各班级都安装上了电子白板,此次培训通过学习专家和部分教师的讲座,了解了的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提高了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认识,更新了思想观念,受到了有益的启发。现将学习的体会和收获汇报如下:
此次培训中每一个阶段的课程设置都非常丰富,培训的主题鲜明,学习内容帖近实际工作。此次国培和送教下乡课程设置了专家课堂,讲述了电子白板的有关知识和如何使用电子白板,word文档的操作,电子表格的使用,音频截屏以及视频截屏的操作和使用方法,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必须要学会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没有这次培训,我们教师还无法使用现在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我都认真去看课,完成每一次作业,参与每一次的阶段活动任务。整个课程的安排紧紧围绕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要求,主题鲜明,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文化性,对初入课改的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培训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角度,多从理论的角度讲解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理念和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使本人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提高,受到了有益的启发。
此次培训拓宽了眼界视野,拓展了思想思维。让我耳目一新,深有启发,明白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点,充实了做好工作的理论基础,增强了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信心,这是一次思想观念更新,工作方法改进和提高的培训。我积极应用培训结果,促进工作的开展。此次国培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参加新课改老师的工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业务技能的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希望自已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单位的教育教学中去。
篇5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了很多利于教学和学习的软件,也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方法。在学习中,我感受到:
1、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3、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 理论联系实践; 表扬与鼓励; 多种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46-001
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很多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学生都喜欢玩电脑,自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老师上课也应该比较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高度相关。因此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二、学生虽然喜欢信息技术课,但他们并不是喜欢信息技术课本身上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喜欢利用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老师一旦不同意学生的这些行为,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浮躁不安的现象,自然老师的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三、因为现行初一上册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论性的的知识,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接触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很容易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心理有惰性因素,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三、理论联系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四、展示作品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互助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
六、表扬与鼓励
篇7
一、拓展服务内容,满足新的医疗需求
必须明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市场,必须了解社会对医疗保健的欲望和需求,了解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不同收入者对医疗费用、对不同档次医疗服务的承受能力,预测医疗市场的有效需求和增长潜力,不停地寻找创新机会。例如:预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根据需求,开展小儿心脏外科,创新医疗市场,赢得病人,提高医院的效益;针对夏季气温高的实际,实行错时门诊,早门诊6:30挂号,17:00~21:00开放夜门诊,更加方便老百姓;推出低于常规收费一半以上的“50元体检套餐”,使邻近农民以及外地民工均能够受益。
二、利用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占领医疗市场
医疗科学技术创新是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应有于医疗服务的过程,是医疗技术进步的核心。只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技术进步正在对医院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医院不断赢得竞争优势。谁最早把高新技术用于临床,谁就早占领医疗市场。既要发展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发挥其对医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考虑技术的适用性,重视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调其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技术的先进性和成本效益的统一。要将重点放在临床技术创新,要瞄准科技前沿,引进具有先进性的新技术、新设备,使诊疗手段及质量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为此,医院既要有长期规划,着眼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又要有阶段性目标,从小型技术项目入手,发挥其短平快的作用,为长期技术创新积累资金和经验。
三、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我院“硬实力”建设
(一)打造花园医院
优美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在我院绿化建设方面,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规划和设计好绿化方案,做到树木高矮搭配,花草四节常绿,走廊花香四溢,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优美环境,争强医务人员的荣誉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二)更新仪器设备
为提高我院硬件设施,加大购买先进仪器设备,全力推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高诊疗水平。要加快建设中心ICU、血液透析、高压氧舱、阴道镜、腹腔镜等已经具备运行条件的科室和设备,全部开始运行。医院统一协调,加强领导,专人负责,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项目。
(三)加快新科室建设
调整技术骨干充实急诊科、ICU等重要部门,进一步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机构质控体系,完善制订紧急状态下护理调配方案。要加快针对高危人群多发科室的组建,积极组织专项质量管理组成员进行全程追踪督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使病人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要加强对内窥镜、口腔科、消毒供应室、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室的管理。
四、更新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院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专业人才,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强化,更新医院的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医院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优化医院人员结构和增强整体救治能力。
篇8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切实增强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虽然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放眼全市、全省,我们的发展与兄弟县区的差距不断拉大,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和速度上的差距、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发展后劲上的差距等。我们必须增强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危机意识,树立跨越赶超的新理念,敢于在建设一流强区上解放思想,敢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上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全区的大发展。
二、认清发展问题、完善发展思路
我区作为老城区,一方面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功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层次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造成我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解放不够。我们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加快‘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进程,推进杏花岭区跨越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完善思路,积极探索跨越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
三、解决问题、真抓实干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体系;数据处理
1 引言
测绘领域对于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测绘技术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技术与服务的双重跨越,促进了测绘科技的有效革新。信息化测绘技术背景下,测绘体系建设问题备受关注,同时这也是我国测绘事业在新时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无论是模拟测绘技术还是实用测绘技术都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得以革新,其体系建设问题应与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相适应,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测绘技术的准确性。我国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中国数字地球计划设想,它将是我国在21世纪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按照这个计划,我国将建立一个完整、统一、高效、先进的国家公益信息基础网,构建面向各种业务和应用的信息系统。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项目以加快测绘信息化进程,全面推动测绘科技进步,提高测绘科技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目标,对推进信息化测绘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信息化测绘的特征
信息化测绘体系涵盖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与应用的全过程。但对于信息化测绘的基本特征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即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应用社会化。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和前提,严格意义上讲,是其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传统模拟(非数字)测绘技术提出的,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测绘生产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和测绘成果的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是数字化测绘的延伸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测绘发展的新的形态。信息化测绘强调信息的快速流动,网络化和社会化是其区别于数字化测绘的最根本的特征。信息化测绘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数据生产趋于规模化和自动化,产品信息含量和种类极大丰富、知识化程度更高,信息服务趋于灵性化和大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条件下,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的劳动强度极大降低,信息应用更加高效便捷,企业成为服务的主体,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快速地获得权限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是测绘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地理信息应用无处不在。
3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架构
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为依托从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到输出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分发服务,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和增值服务,面向市场,使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方位、多形式的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分为4个信息化子模块,即测绘产品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测绘服务信息化、系统维护信息化,每一个子模块各成一个子系统。
4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时代背景下,测绘技术的发展与城市空间框架建设问题休戚相关,信息化测绘一定程度上也是城市保障服务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信息化测绘的社会化与网络化特征是其区别于数字测绘的本质内容,其数据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规模化彰显出信息化测绘本身的优越性,信息服务过程也变得更加灵活与便捷。从技术层面分析,测绘技术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数字化测绘体系还是对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都需要与测绘技术体系的一体化和智能化特征相吻合,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测绘事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此外,必要的测绘增值服务也是测绘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施重点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4.1GPS和测绘仪器
测绘仪器是测绘的必须工具,测量仪器已经从模拟时代的简单工具发展到了数字化、自动化的测量仪器。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定位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的十大发明之一,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可以应用之。武器的精密制导、轮船和车辆导航等都需要GPS技术。
4.2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这一间接测量技术在各个国家的测绘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摄影测量本身也在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光学仪器基本淘汰,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取而代之。卫星遥感技术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光谱的遥感卫星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球表面物理信息,雷达遥感可以提供全天候的地面信息,可以进行地理信息更新和地质灾害预报。这一技术为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更新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支撑。
4.3城市空间定位技术与测绘基准的相互配合
现代测绘技术中的体系构建与GPS数据处理以及信息传播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卫星跟踪技术,重力检测技术,导航服务技术等城市空间定位技术都可以实现与测绘基准之间的有效配合,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构建的准确性。
4.4信息化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信息化测绘技术中的有效体现主要表现为光学雷达传感器技术以及必要的光谱识别技术,类似红外激光等测量技术均能够显著提升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测绘效果。基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遥感技术更是实现了低空领域的测绘技术发展。
4.5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研究
关于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也应作为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定性还是自动化集成技术在测绘平台的有效利用,都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测绘的有效性,促进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的实时更新。
4.6测绘技术与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化测绘技术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体系建设的组成要素之一,强调从信息资源的应用角度体现测绘过程的三维动态效果,实现多维整合层次下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此外,信息安全问题也是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考虑的问题,这对测绘技术的后期发展意义重大。
5 结语
测绘业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而且处理基础地理信息的行业。不仅处理的对象是信息,而且处理过程、处理结果以及成果分发利用全过程将实现信息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一旦与社会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性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必然性相整合,便构成社会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需求。正是这些社会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两者之间是辨证的互动关系。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测绘生产技术体系逐渐瓦解,以3s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并促进了测绘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反过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等概念的提出,社会对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测绘业将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从数字化走向信息化,也就是说,测绘在基本完成数字化之后,信息化不仅成为测绘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测绘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 2006, 32(2).
篇10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中学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现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一、学科的特点
1、新生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的高中生在将来要碰到,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2、工具性: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计算机》课偏重于理论性,而《信息技术》课则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当然是在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上的技术。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在IT行业充分体现的原因所在。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层次,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在中学生的学习,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可以联系实际。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教学法时,关于学科特点方面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三年也没动过计算机。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获得哪些收获,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三、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地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