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23-03-15 03:3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论文格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论文格式

篇1

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在财务信息强制披露中,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当企业自愿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时,也需要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况,确定哪些属于过量信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而不再予以披露。5 成本效益原则。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一般论文格式范文电大的论文答辩会很难吗?答辩一般会问什么问题?有谁有答辩的问题的格谁有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最好是 wrod 的论文的格式范文求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论文大纲格式

论文大纲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吗还是每个大学专业各个都不一样?论文格式的范本我看了几个,基本都是一样的。

大学论文的格式

呵呵和我当初太像啦我不是笑话你啊,只是同感而已不过我那时候写的是毕业论文和你 这个一样吗这样也好对你以后写论文打下了基础不过论文可不是那么好写的哦这样吧我把我当初的经验说一下,我是找人带写的,我什么也不用管的你可以到百度上查查燕子期刊网主编叫雷燕 我就是找她代.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8 结论结论(或讨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尽管多数科技论文的著者都采用结论的方式作为结束,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结论应该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1) 由对研究对象进行.大学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大学论文的格式 具体地方该用多大的字体加粗与否的这些细节大学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谁知道大学论文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大学论文格式我是大一新生,老师布置了要写论文,可是不知道论文格式,怎么写?请大家帮帮忙,最近催得紧,哈!

篇2

建构主义成为风靡全球的理论流派,,。,。本研究以建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关键词:课程知识;建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个体建构中文关键词下空一行为论文英文题目(为3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论文英文.(以上是封面)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行间距、字体、下标、参考四川大学硕士论文格式字体要求大学的论文里Word里的字体还有间隔什么的格式是什么为什么大学论文要按模板原封不动 一个字体 一个间距 一个标点 都不能不一样人民大学商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的字体与大小是什么比如标题应该用什么字体..多大.加.

大一新生求论文的标准格式

正文:宋体五号。不能写“正文”一词;正文与关键词部分间隔一行;段落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并与前后段落各间隔一行。正文体例一般为:论文按一、(一)、1、(1)的顺序编段落号。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按1、1.1、1.1.1的顺序编段落号。凡有编号的段落也都应在起头空两格。凡所做图表应加题头,如 “表1”、“图1”空两格再加标题。例:表1 凡引文应加注释。引文右上方加上标序号,注释加在本页页脚,宋体六号,序号应与上标一致。注释的写法:被引文献作者姓名,引文题目或书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出版年份或杂志年份与期号,页.大一新生 这个周四考试政治论文 请问论文的格式是什么大一新生思修论文《讨论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需原创,正式论论文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论文的标准格式大专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思修老师让我们写大学计划,要求是论文格式请问应该怎么个格式

请求论文格式和范文?

我可以全权帮你完成 。没有你可以扇我参考资料: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2.毕业论文格式的其他要求:①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来说,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我的想法是对字数不去“斤斤计较”,关键是在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有创见。一般说来,达到了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满足字数的要求。②表述要求。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意准确、鲜明,语言通顺、流畅,用规.这是论文格式要求,我翻译不出来。请求帮忙:~英语毕业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请求模板我下载的论文是pdf格式的,怎么复制不了啊,请求好心人帮助求论文格式和范文论文不会写多不像话啊,虽然老师还没讲,可我想先老师一步,嘿嘿!所以烦请大家帮帮忙了,给我一个自信的机会.

篇3

  论文由封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结题验收、中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各种部分的格式详见附录:

1、任 务 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在布置毕业设计时发给学生,格式详见附3;  

2、封   面:封面包括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班级等,格式详见附1;

3、目   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4、摘   要:中文摘要应在200字左右,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关键词(3至5个);

5、正   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文字应在4000字以上;在正文中每写完一章换一次页;

6、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要求不少于5篇。

7、结题验收:由学生认真书写,指导教师签字后有效,格式详见附4;

8、成绩评议:论文评语包括论文成绩,由教师填写,格式详见附2;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要统一用A4(210mmⅹ297mm)标准纸打印装订(左装订)成册,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右空 2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

2、封面:封面的格式统一参照附1;

3、摘要: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摘要”用小三号黑体,居中,摘要的内容的格式参照正文的格式。

4、关键词:关键词置于摘要内容的下方不空行;词语间用两个空格隔开,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不缩进。

5、正文:另起一页,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编排按章节编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层次格式为:

1 ××××(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 ××××(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不缩进)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 ××××(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缩进)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原则上只采用三级标题;如有超过三级标题的情况则采用下列形式:

(1) ××××(小四号宋体,缩进两字符)

① ××××(小四号宋体,缩进两字符)

6、页码的编制分三类:即封面不编制页码;摘要目录采用“Ⅰ、Ⅱ”的形式;正文采用阿拉伯数字“-1-、-2-、-3-...."的形式;居中。

7、页眉页脚的编制,采用宋体、居中、小五号字体。

8、如文中有插图、插表都居中且拉通编号;如“图1 XXXXXXX、图2 XXXXXX、

图3 XXXXXX、………;采用宋体五号居中。表1 XXXXX、表2 XXXXX、表3 XXXXX……”;采用宋体五号居左。

9、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篇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标签性消费,分析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通常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对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即人们把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生活上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大学生标签性消费行为格外引人注目。

一、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标签是“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在西方,“标签”(label)一词原本指系在基督教主主教帽上的一根布带或条带,是权力和标识的象征。所以,严格地说,标签是用来标志目标的工具。借用标签的这种“标识”含义,我们提出大学生“标签性消费”这个概念。所谓大学生的标签性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消费上的独特和别致来展示自己的气质个性、兴趣特长、价值取向和身份地位,以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

标签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炫耀性消费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毕业论文的格式,要获得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显然,炫耀性消费的用意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也不仅仅在于享乐,而主要在于炫耀财力、地位。炫耀的目的是把自己跟穷人区别开,给自己贴上与众不同的财富标签[1](p45)。而标签性消费则是为了张扬个性和建构身份,没有炫耀财富的动机,相反,价格、质量、功能、售后服务和潮流等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各类产品的选择标准中,价格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会比较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2](p135)。

一般地,大学生标签性消费行为的特点主要有:

1.从消费形式上看,凸显个性化消费

大学生喜欢用标新立异的形式,力求显示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着力于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突出消费的个性化特点。CMMS(新生代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5的调查显示:57.3%的大学生宣称“我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80后”一代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是社会时尚经济的主流消费者论文格式模板。他们中的大多数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关注,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并有很强的敏感性,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有自我见解和取舍。他们追求个性彰显,追求与众不同以显示自我的成熟、显示‘我有我的风格’。上述种种都导致了大学生更加个性鲜明的消费行为,于是个性化成为他们消费的必然选择,成为他们体现自身可区分、可辨识的独特方式[3](p62)。

2.从消费动机上看,凸显展示性消费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往往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以便引起公众重视。消费者以标新立异为目的,力求显示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价值和生活方式[4](p114)。

3.从消费效果上看,凸显识别性消费

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毕业论文的格式,那就是符号价值。大学生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个性,并能体现自我特点,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5](p60)。商品及其符号作为年轻人时尚文化的载体充当了群体区分和身份建构的工具。

二、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原因

消费既受物质因素的制约,也与社会因素有关,并受到消费观的制约。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标签性消费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来自商品的吸引力、大学生自身状况的推动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力造成的(如下图所示)。

1.来自商品的吸引力

(1)商品的丰盛

让?波德里亚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他们的日常交易不再是同类人的交易,而是接受、控制财富与信息[6](p1-2)。”面对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商品,大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毫无反应。

(2)商品的包装

社会心理学认为,外貌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人们更加喜欢那些外貌漂亮的人。为什么漂亮的人受人喜欢呢?伯斯奇德和沃尔斯特列举四条理由:第一,漂亮的人才值得爱,美貌起到了爱的反应线索的作用。第二,同漂亮的人在一起,在别人面前就显得荣耀和光彩。第三,人们往往认为漂亮的人还有其他方面好的属性,即光环效应。第四,漂亮的人看着就舒服,使人有美的满足感[7](p192)。对商品而言,包装与外形就是它的外貌。包装在帮助顾客注意他所想要的产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商品特质上看,经过精心包装后的商品,几乎都有独特的外形,可以马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尤其是现代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摄影包装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摄影包装就是通过所拍摄的照片,特别是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的彩色照片在包装物的表面上再现商品的真实面目。这是摄影包装的最大特征也是它的最大优点,使人们对包装内的商品直观感觉一目了然,诸如商品的形态、颜色、质感等,以增强商品的货架感染力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3)商品的文化

从商品符号学上来看,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具有符号价值。商品的符号价值使购买、拥有该商品的消费者能够显示自身的某些社会特性,如身份、地位、财富、尊严等毕业论文的格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8](p111)。

由此可见,来自商品的吸引力是导致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重要原因。然而,现实表明,并非每一位大学生都会出现标签性消费,商品仅仅提供了标签性消费的可能性,他们自身的有关因素也是标签性消费的一种推动力。

2.大学生自身的推动力

如果我们把来自商品的吸引理解为导致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外部原因,那么他们自身心理和人格特质的推动则是促成其标签性消费的内部原因。

(1)身份识别心理

身份这一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9](p50)。大学期间,大学生特别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与维护,使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往往利用能展现个人风格的物品向伙伴发出信号,这些信号能传递他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兴趣特长等信息。商品成为社会成员取得身份认同的一个标签。大学生开始依靠某种商品消费行为,来取得自身的社会文化和理想的身份感和归属感,进入自己对应的群体之中。

(2)追求优越心理

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10](p8)”每个人具有这种“追求优越”的冲动,都有追求体面的、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内在期盼。在消费与一定的学识、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密切相关的社会背景中,大学生借助对商品和消费行为的占有和展示,将自己内心的愿望、欲求、理想、情感和信念向外传递、投射和放大论文格式模板。

(3)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在个人或团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下所引发的个体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即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一集团的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作出同质性的行为。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处于不成熟和不完善时期,即使个人的自主性有所发展,但在心理上仍需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和契合,即在做出个人行为时,仍然要在心理上得到周围人尤其是其同龄群体的认同和支持,所以一旦自己的言行与周围人不一致,或自己的观点有别于大多数人的意见时,他就会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迫使自己不得不改变最初的想法,从而参与到团体的思想和行为中,以期与之达成一致以克服由脱离群体而产生的孤独感。因此当同学、朋友们都在以某种方式消费某类商品时,自己就会耳濡目染地接受这一方面的信息,为了能够取得团体的一致性,个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3.环境的影响力

社会化理论认为,环境对个体社会化的内容、质量和进程均有重要影响。在造成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原因体系中,外界的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大众传媒环境。

大众传播是以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为工具,对商品的功能、质量等加以高频率、大容量、立体式的“包装”毕业论文的格式,塑造和传播着各种符号及其承载的价值形象,把商品打扮成耐用、美观、舒适、形象、地位、魅力、气概、亲密、爱等,逐步使商品本身的功能属性延伸到其社会意义,对人们的消费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意义渗透和欲望殖民。

由此可见,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原因是复杂的,来自商品的吸引力、大学生自身的推动力、外界环境的影响力是造成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主要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商品、大学生的自身状况和外界环境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在其“合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标签性消费。

三、大学生标签性消费的引导

1.重视大学生理财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知识教育。其中,尤其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F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理财的智慧。换言之,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2.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教育

消费伦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个体在消费领域的社会道德关系,体现了社会道德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规范和准则的规定。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教育,将消费伦理教育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

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是紧密相联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要重点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律自主意识,杜绝消费中的攀比、盲目行为。

[参考文献]

[1]林叙.炫耀性消费消费掉什么?[J]. 学习月刊,2006,3.

[2]曹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其教育引导[J]. 科协论坛(下),2008,11.

[3]董小苹.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J]. 当代青年研究,2006,10.

[4]毛燕武,陶水木.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J]. 柳州师专学报,2003,4.

[5]田伟,路世传.高校大学生名牌消费现象透析[J]. 商场现代化,2008,11.

[6]【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8]毛燕武,陶水木.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J]. 柳州师专学报,2003,4.

[9]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0]弗农?J?诺尔贝,卡尔文?S?霍尔. 心理学家及其概念指南[M]. 商务印书馆,1998.

篇5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实验;实验室建设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激发兴趣、诱导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能使学生真实感地看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华北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作为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以工科为主、适用于各类别学生、具备创新和开拓特色的人才综合培养新体系。2012年12月,物理实验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在此期间,物理实验中心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现有的三大平台: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基础上,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模块化。将“基础实验”作为“通用模块”,全体学生必修;将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针对不同专业培养计划,细化成相应的“专业模块”,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相应的“专业模块”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决定选修内容。初步形成了“大学物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同时为配合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物理实验中心网站,可实现网上选课、网上预约、浏览电子教案及典型教学案例、在线预习及模拟实验。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在学校的重视以及教务处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建设了3间演示物理实验室,教学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各个物理学分支的,开设60多项演示实验项目。在为大学物理课程提供教学辅助的同时,每学年面向全校理、工、文、法学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物理实验欣赏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近年来,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如下探索性改革工作。

1演示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程教学

物理课程教学是离不开实验课程教学的,而演示实验做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既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原本枯燥、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经过一个动态的物理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其次,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略物理学思维方法的魅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最后,在课堂演示教学后,我们往往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广泛与生活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启发学生思考相关物理现象对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与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比较便携的实验设备直接带入课堂,直观的演示给学生们观看,如我们针对角动量守恒这一知识点,将角动量守恒演示仪带入课堂演示给学生观看;针对单缝、光栅衍射等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直接将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单缝、双逢、光栅片代入课堂,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直观演示给学生观看。对于体积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运输的实验项目,我们采取了录像给学生观看的方式,如针对波动中驻波的气体火焰柱演示,针对磁学中超导的超导小火车演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同步播放视频录像给学生观看,使得知识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此外,为了给学生自学提供方便,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将演示实验项目的视频开放提供在物理实验中心网站上,全校学生可自由观看,随时随地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开展演示实验探究性学习

我们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验证性实验是对一些物理定律的直观展示,而探究性实验则包含更广泛的物理原理与更多值得讨论的物理内涵。相对与验证性实验,其更能使学生通过演示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而得到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层面的锻炼,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良好基础。在每学期我们安排有兴趣的学生走进演示实验室,观看相关理论课程的实验演示。此外,在演示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精心地为每个实验设计了探究性思考题,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论探究、实验探究、改进性探究、拓展性探究和应用性探究等多方面开展实验的科学探究。实验室全天开放,相关实验室均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实验的提供深入的指导。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广泛鼓励学生自由结组,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依托,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选题,在有教师指导下自由申报创新项目,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如针对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在观看了相关演示实验后,提出能不能将电磁感应的原理用于为鼠标提供电能,在教师的鼓励下,几名学生组成研究团队,申报了校级创新实验项目,并成功获得资助,此后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反复试验等环节,成功设计完成了自供电鼠标原型,相关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学生们在完成研究工作后,反映通过对课题的系统研究,全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了基础。再如,学生观看了傅科摆的演示后,提出能不能将太阳能供电与傅科摆演示相结合,做成太阳能驱动的环保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帮助支持下,相关几个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也成功申报了校级创新实验项目。

3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在整合物理实验室现有多余的实验仪器或旧仪器,收集旧设备、旧散件、旧材料的基础上,添置多功能温控焊台、教学实践用组合电动工具等,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创新设计大赛,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竞赛,对富有创新性的项目给予软硬件支持。学生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到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实践并有实验室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好的获奖作品针对性的予以陈列展示,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我校现有3个演示实验室和现有实验室,逐步建立科技演示室、创新实验室、作品展示陈列室等。最大限度发挥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平台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推动和促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实施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创建“项目探究式学习”模式。同时采用“学生负责制”的方式进行“,学生负责制”是指学生自己负责提出项目的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论证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如项目可行,学生及自己组成的研究团队将主导整个研究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创新项目中择优进行推荐,成功申报立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十余项。

4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

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层次组成的学生,物理实验欣赏课程中我们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演示实验课程往往是通过教师机械的操作实验仪器,讲解实验原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来完成的。而我们所采取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分析仪器设备构造,这使得对于机器设备没有相关操作经验和基础的文科类学生也能了解一些基本的仪器设备知识,为进一步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实验设备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在师生互动讨论过程中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物理机制。通过演示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而且让学生能自主发挥想象力,不受实验教材中条条框框的限制,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开课以来,学生兴趣浓厚,经常是下课后还在实验室流连忘返,不是在观看实验演示,就是在探讨实验中的现象,或者思考在实践中的应用。他们普遍反映,演示实验仪器种类多、内容新,既有古老的经典演示实验,又有新的融合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课的学习,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不再那么抽象、枯燥、平淡难懂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5结语

总之,通过演示实验进课堂,开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构建创新实验室的手段,实现理论与实验课程的精确衔接,我们探索构建了一套具有工科院校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籍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对通识教育体系下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其他基础学科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经验与参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作者:薄惠丰 魏 环 张占新 王凤鸣 胡鸿奎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兰明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190-192.

[2]汪文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钟晓燕,刘文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04:238-239+247.

篇6

物理实验被部分师生看着是专业理论课的附属,学好学坏一个样,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物理实验课在很多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很多教学问题,如教师不认真备课、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学生课前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马虎大意、编造数据等等。因此,从思想上提高师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的认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全面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实验中心特别安排了一节绪论课来着重和同学们介绍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中的观测与记录、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相关知识。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会讲一些实验物理学家的趣事,例如奥托•冯•格里克的马德保半球实验,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以及泊松光斑发现的过程中理论和实验的完美结合等等。除此之外,就业是当今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从一些毕业生的反馈来说明物理实验对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的所起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近年来的教学情况来看,课程开始阶段正确有趣地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课程对后期的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间成就了丰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精妙的仪器设备。如何选取相关知识作为实验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为此,本实验中心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精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保证基础物理实验对学生基本实验素养培养的前提的下,一方面淘汰了或更新了一些存在重复和过时的内容,如电桥法和电位差计,其基本原理类似,只需保留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对一些传统的物理实验内容在也做了一些改进和调整,如加入一些实验背景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集中制作了相关的电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更多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仪器的选取

现代的物理实验仪器具有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但同时由于高度集成化,很多功能就汇集成一个按钮,这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中心刻意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实验仪器,像电桥法,万用表等都需要学生一根导线一根导线的去接,扭摆法需要自己动手用天平,游标卡尺等去测量重量和长度等。在购置新仪器的时候,都综合考虑操作难易程度的平衡性,让学生能真正从实验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3)加大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选择的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例约为2:3。像电桥、杨氏模拟的测定、扭摆法等基础实验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而像全息照相、赫兹共振以及自主设计简单充电器等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与前沿科技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这些实验能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探索科学兴趣的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多样化的实验形式相互补充

实验中心始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必修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因此在保证学生完成必修的实验内容之外,我们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批开发性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自主预习和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形式完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组装收音机,利用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塑料瓶等)演示像虹吸原理、共振现象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演示性实验,如哈哈镜、无根之水和弯曲的光线等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与一体,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科学,从而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传授一些内在的物理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据了解,有很多学校的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基本上是依据实验报告或者是最后的笔试。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实验操作和打击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认为只要做好题、考好试就行了,这就背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因此,实验中心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1)将课前预习纳入评定体系

正如物理实验课的绪论部分介绍的,粗大误差必须要避免,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虽然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是流于形式,执行的不是很好。为此,中心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写好预习报告,同时要求教师课前抽查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和预习报告完成的情况,按等级对课前预习加以区分,并按比例将其计入该实验的最后成绩。在这个模式下,学生预习报告写的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达到了很好的预习效果。

(2)将课堂实验操作为重点,纳入考核体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物理实验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尽量少些教科书式的灌输讲解,多留点时间给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实时检查每位同学的操作情况,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和指导。为了激励学生,同时对操作情况按照优、良、中、差进行评定,并纳入最后的实验成绩。

(3)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实验中心采用“2+4+4”模式评定单个实验的成绩,即预习报告(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操作、实验报告分别占成绩的20%、40%、40%。这种评价模式突出了前期的预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导向下,学生会更加重视实验操作过程,而不是仅仅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同时,这样评定的方式,从预习、操作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情况。物理实验的期末考核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笔试、小论文和考核已做过的实验等,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中心采取的方式是,将学期末的最后一个实验作为考核实验,要求授课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其余由学生自己参照课本独立完成,在这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每一步的完成情况评分,同时要求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并将其考核成绩按照30%的比例计入最后的总成绩。

4结论

篇7

本报讯(记者 高敏)昨天,市教委《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称,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中,不得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有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不端行为。

如果出现这些行为,视情节轻重延迟1~3年申报。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取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资格,这意味着永远都可能评不了教授、副教了。

你有什么意见或是更好的建议,可发送电子邮件到cqsjwzgbzqyj@sina.cn,或寄信到:重庆市华新街鹅石堡山2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

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深刻地受到来自网络化时代的冲击。如今你可以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事。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也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无论何种语言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都已经在网络化的信息通路上实现了高速传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一方面在内容上逐渐地认识到要充分地以英语的实践性要求为指导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最终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应用的急迫需求。那么,什么是外语水平(foreignlanguageproficiency)呢?拉多认为外语水平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音;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巴克曼认为拉多的解释一没有说明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二没有提及语境、语篇和情景的作用。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起震动。他指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1.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在形式上可能;

1.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可实施的程度;

1.3确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1.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

后来,卡内尔又把交际能力扩展为四部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ˉ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随后,巴克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ˉ生理语言机制。实际上,语言因为有着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造成了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交际规则,因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更有针对性。文秋芳先生在其著作testing&teachingspokenenglish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在以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改革的主体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份大纲。第一份是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大纲》。这份大纲的突出之处在于只规定了语法教学内容,而没有词汇表,更勿论其他。而85《大纲》和86《大纲》,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语言观,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99《大纲》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从这几个大纲的变迁来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用工具所应该具备的实践性要求,并且99《大纲》明确地提出了适应这种要求的具体目标。在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并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当提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涉及知识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在英语讲授课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围。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一方面要把外语应用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即提高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地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上将产生变革性的作用。

2.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柔性化、人本化的软件环境;具备良好英语专业素质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从目前中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第一个条件基本具备,并且仍在加大投入,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而软件环境还相对落后,一是丰富的网络资源还没有开发出来,二是英语教学的专业课件制作水平还很差;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还很薄弱,一方面具备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水平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在计算机操作上稍强,但是又不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并且这方面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

在改革实践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首先是以课堂为主,计算机教学(comˉputeraidedinstruction)为辅。这种英语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式的老师讲授,不同于传统的是,多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工具。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开发,老师不但要靠声音、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还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把这些信息更直观地用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由原来的听力磁带到现在随时可以在网络上上载或下载听力教材,由原先的板书到直接视频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扩大了信息量,并且内容也由老师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到引导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computerassistedlearning),使得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增强,同时又能保证知识要点的及时传达。其次是计算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课堂辅导,对知识要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或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面向的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水平的高素质学生,以大学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的英语教学课件中广泛涵盖。教师通过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进行引导性授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学习计划内容,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计划建立数据库,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反馈,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课堂授教;最后结合传统考试和自动化的网上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评估和反馈。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师生的一致肯定。它便于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战略,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便于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水平的极大提高,充分实现了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之间的立体式互动。不过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监督不力,不能保证学习计划的按时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确保目标的及时实现。

最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息载体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原先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纯粹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大极限地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只是把原本书本上、黑板上的东西变成了平面文字通过网络进行搬家式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基本上是社会人员,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无法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应该有的应用性,再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因此,远程英语网络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革和发展。

3.小结

以上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的发展变迁以及网络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影响,描述了目前存在的几种网络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为下一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内容到手段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文秋芳.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坚持符合客观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j]外语界,1999.(4).31—37.

3.《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陆效用.外语界,1999.(4).38—43.

篇9

论文摘 要: 本文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课课程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学体育课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改革策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既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体化,又承认各民族间存在的差异性。而现实是“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大文化冲突,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课教育,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我们的学生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又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还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1.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公正和平等;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它体现了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尊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它符合人们对知识和学习的新认识。多元文化教育既反映了教育平等理念,又体现了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还符合了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2.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课课程状况

2.1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缺失。

我国学校长期课程管理权集中,采用全国材,忽视民族差异,无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心理,课程内容极少反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对国家的贡献。学校课程这一最有效的文化传承工具因主流文化的强势,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边缘化。教育行政主管人员、学校领导、普通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理念了解非常有限,对学校课程所承担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责任认识不足。国家对各个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关注太少,对学校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民族地区课程、校本课程、达成各种文化的平等化课程的研究不够。

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失语现象。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主要以汉文化为中心,以汉族的价值观为主导,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在课程中被忽视,因此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中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大学体育课程中民族体育文化的缺失,导致无法满足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依附的基本需要,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体育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难以产生民族认同和自豪、自尊的民族情感。事实上,这种单一的学校体育课程文化,也剥夺了学生对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2.3传统的课程管理制度成为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的羁绊。

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使学校的课程管理自极为有限,使学校多元文化课程改革遭遇制度上的障碍。课程设置的统一要求,无法突出多元文化的特点与要求,不利于照顾各民族学生的文化心理差异、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使得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缺乏成长空间。学校和教师受专业自的限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薄弱,能力十分有限,各民族地区极为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课程资源闲置浪费。

2.4缺乏学校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从目标到内容、实施要求、评价标准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以汉族文化为中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价值在学校课程中得不到反映,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在学校课程中没能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少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致使学生存在对教材内容的陌生感,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学业成就;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没有为学生提供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特点和需要的模式和方法。

3.大学体育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要点

3.1转变单一的学校课程文化,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多民族共存与多元文化的发展,既是我们的国情,又是国家的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各民族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文化习俗带给全国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更加多样的思维方式及更为色彩斑澜的社会文化。通过将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渗入到国家课程、民族地区课程、校本课程,达成各种文化的平等沟通、理解尊重。同时,也要培养、生成教育行政人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文化多样性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得以体现。

3.2把握新课程赋予学校、教师的专业自,研发校本多元文化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体育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新课程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使学校和教师能切实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各学校都应该自主进行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改革中决策、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做实校本多元文化课程。

3.3重新认识学校的课程功能,满足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因此,多元文化课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与情感的培养,是跨文化运作能力的培养。它不仅是一种知识课程,而且更是一种体验课程。情感上的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才可能对体育文化作出意义解释和构建生成。这样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在真实的民族体育文化环境中,在文化活动实践中去感受、体验、发现和建构。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体育文化及异族体育文化的真正理解、尊重。

3.4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建构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

多元文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构并不是要废弃原有的课程,而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解构重组。多元是指课程设置既包括主体民族体育文化又包括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内容,一体是指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这样能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教育课程编制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各民族的实际特点,还把各民族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去。

参考文献:

[1]邹文.浅谈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实践.历史教育问题,2003,(2):51.

[2]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篇10

论文摘要:飞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挖掘自身的优势,逐步走上个性化道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属于自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条件如下:1.教师要博学多才;2要与学生融为一体;3.要挖掘自身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改革打破了以往的旧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走上个性化教学的道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的个性教学呢?

一、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教学个性化是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主要表现

1.处理教材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之上,其在实施建议部分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反省意义的具体要求。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写作方面,强调自主性,“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对关键性的课程实施与终端评价,更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等。这些要求必然促进语文课程由统一、求同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使语文课程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自己的课程”。

2.运用教学模式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目的,提出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执教《最佳路径》一课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出你心中的路径。学生一下子高兴极了,纷纷动手画起来,几分钟后,他们跃跃欲试,我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画以“设计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解,学生先是一阵吃惊,后来觉得新鲜,都抢着举手,于是班上涌现出了“陈设计师”、“李设计师”……甚至连平时不敢举手的同学也自豪地说自己是未来的设计师,虽然学生的绘画水平不高,比例结构不恰当,但听到他们有条有理地讲解,绘声绘色地介绍,相信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阅读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都能自信地发表意见。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各抒己见。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薇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

1教师要博学多才。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渊博的学生。其次,要有敏捷的思维。人的个体思维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偏重于抽象思维的教师,其思维特点是逻辑严密,判断准确,善于概括和推理、分析和综合。而偏重于形象思维的教师,其思维特点是善于演绎和分析。当然,思维类型的“偏重”并不等于单一,更多的教师是“兼而有之”。另外,要有过硬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很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融合。什么是融合?我认为融合就是共性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践表明:通过交往融合,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比如我在指导《匆匆》一文的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多次的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了课文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个性品质。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这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能够使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呢?是否感觉到做教师的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