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范文
时间:2023-03-21 19:3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父母的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来;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鼓励我、支持我;在我胜利的时
候,他们欣赏我,夸奖我;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他
们为我高兴,为我难过,为心,更为我付出。
小时候的我可不懂事了,还十分固执,常常为了一个小玩具就和父
母耍脾气,父母不给我买,我就赖在商店里不走了,还又哭又闹,回到
家里,我也不吃饭,不睡觉。而在这个时候,要我吃饭、要睡觉的又是
谁呢?是我的父母。每次生病妈妈总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东西,爸爸总
会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我甚至认为生病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却
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焦急不安,整夜不合眼地守护着我是
多么的操劳。
篇2
我们渐渐长大,父母也白了头发。我们慢慢变了,也渐渐融入社会,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我们也懂得了在朋友难过的时候怎样去抚慰他受伤的心。可是,回头想想,我们是否已将家里的父母忘怀?我们又何曾了解过他们的心?
家长会即将来临,看着爸爸衣服上满满的补丁,我感到很心酸,俨然对爸爸说:“家长会你可以不用去了。”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跑回学校,却没有看到身后的爸爸那无奈的眼神,却不知道爸爸那被摔碎的心。
星期天也许是每个孩子都向外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可以回家;而我却很讨厌这一天,想起家里那个“露天”的房子,便坚决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我这个星期不回家!”我没好气地对妈妈吼着。没等她说一句话,我就已经急急忙忙挂了电话。却没想到,她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个星期并没有人在学校。她的心在一刹那也被我摔得七零八碎了。她,才到了我不回家的用意。
假期到了,我不得不回到我那“露天”的家,我把书一扔,就向门外跑去,父亲叫住我,笑呵呵地说:“要出去玩就把手机带上吧,免得吃饭的时候找不到你。”我看着他手中那个连按键都已模糊不清的手机,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就走了。他那饱经岁月风霜的手还悬在半空,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却一直目送着我直到远方,我再一次摔碎了他的心。
我跑到同学家去看电视,看到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中的一则事例。那一刻,我哭了,这一次,我为我的父母留下了忏悔的一泪。也为我自己流下了悔改的一泪。
回到家,看着父母劳作的身影,我再次落下泪。走到书桌前,看到上面有一本旧旧的日记本,我小心翼翼的翻开了本子,也在那一刻翻开了父母的心。我不知道,我会将他们伤得这么深;我不知道,我竟然会一次次摔碎他们的心。
那天,我悄悄地在他们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会用我的一生慢慢把你们的心品、拼凑完整!
篇3
【活动背景】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感恩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对父母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似乎对父母的情感不是那么丰富,甚至有些淡漠。因此,这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走进父母的心灵,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增强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
【活动准备】
电影片断,亲情故事,学生对父母日常生活的记录,父母10年前的照片和最近1年的照片,感谢父母的歌曲
【活动重点】
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学会感谢父母的爱
【活动难点】
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发现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父母。
【活动过程】
一、电影导入
播放电影《网络少年》片断:初中学生向大伟有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向大伟用执拗加以对抗,父子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在索老师的鼓励下向大伟利用DV捕捉父亲的生活,并且慢慢了解到父亲用自己的双手艰难地支撑着全家,父子之间的坚冰开始慢慢融化。
师:你是不是也经常和父母对着干呢,是不是也觉得和父母无法沟通呢,是不是觉得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呢?父母的心意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下面两个故事,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故事明理
故事1:一只乌鸦
夜晚,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听完第一则故事,让学生思考片刻。继续第二个故事。
故事2:母亲的心
传说中有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子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带大了,有一天,儿子上山砍柴碰到一位姑娘,儿子很喜欢这位姑娘,姑娘也很喜欢他并愿意嫁给他,但有个条件就是要这儿子把他母亲的心挖出来给这个姑娘。这个儿子回去之后,一夜没合眼,一边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一边是心仪的姑娘。最后,他还是决定把他母亲的心带给姑娘。第二天,他捧着母亲的心去见姑娘,因为内心痛苦挣扎,整个人精神状态不好,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小心跌了一跤,把母亲的心也跌在地上了,这时候母亲的心说话了:“孩子啊,摔疼了没有?”
听完第二则故事,也让学生思考片刻。
(师:父亲对儿子25次提问不厌其烦,每一次都耐心解答,儿子对父亲第4次提问却已经非常不耐烦了。
母亲希望儿子幸福,即使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也不在乎,甚至在儿子跌倒的时候仍惦记着儿子的安危。
大家对这两则故事有什么想法?)
听完故事,让学生谈谈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天下最无私的爱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幸福,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三、活动体验
活动1:记录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同学分享。
学生甲:我的爸爸是刑警,爸爸每天都很忙,我很少能看到他。每逢星期六回家,都希望爸爸能陪我说说话,可是他经常要加班,晚上加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一次我仔细观察了爸爸,发现爸爸的头发已经掉了许多,眼睛里总是有红红的血丝,也许是疲劳的原因吧。因为有了白发和皱纹,爸爸没有原来那么英俊了……
学生乙:我妈妈是开饭店的,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做事,晚上11点钟才能睡觉,除了忙饭店的事,还要给我准备专门的饭菜,因为她说我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搭配合理,饭店的菜太油腻,吃多了不利于健康。妈妈从不穿漂亮的衣服,以前觉得她和同学的妈妈相比真是老土,现在才知道妈妈从早到晚都在饭店里,因为舍不得把漂亮衣服弄脏才不穿的……
(师:父母每天做的事情也许很琐碎,但是没有他们,我们还能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吗?)
活动2:找出父母10年前的照片和最近1年的照片,将两者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劳,工作压力大,操劳家务事,操心子女的学习等。
活动3:朗诵《为父之难》,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平日对自己的严格管教。
我多么想甩掉手上严正的父鞭,永远不再鞭笞你匍匐前进;
我多么想让蓝天碧海陪你飞翔,听你嘻嘻哈哈笑成霓虹。
但是,不不不,我不敢!
孩子,原谅我,我跨不过这一道深渊,我不敢放弃手中的父鞭,怕你稍一天真,就被人间的毒藤活活缠缚。
所有我不应允你的厉声,都是舐犊的疼惜,是父的悔泪。
活动4:播放歌曲《感谢你用心爱我》
四、教师总结
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今天我们都深深地体验到父母对我们的爱,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今天的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为父母着想,为父母分担困难,努力并且大胆地去表达自己对父母深深的爱意。
篇4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亲人的关爱和呵护,,在我心中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用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的。
爸爸妈妈,我感谢你们,是你们将我带到到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感谢你们,是你们每一分每一秒跟随在我身边,对我细心的呵护与照顾……妈妈,如果说您是一个河蚌,那我就是你怀抱中一颗小小的珍珠,您用您毕生的心血来哺育我。我伤心难过时,您安慰我,学习失败时,您鼓励我,我生病时,您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流水匆匆,秋风吹落您年轻的容颜;岁月无情,骄阳晒弯您柔弱的脊背;冬雪皎皎,覆盖了您那满头黑发,但您对我的爱却日久天长。每天早上六点半你拉开窗帘,让刺眼的阳光充当铃声。如果我依然纹丝不动,,“闹钟”就在我耳边轻轻地呼唤:“起床啦,小懒虫,太阳晒屁股啦!”我醒了,但仍然躺在被窝里装睡。“妈妈牌闹钟”一见我“风雨不动安如山”,高声吼道:“龙老师点名啦!”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每天晚上九点半,妈妈准时“逼”我睡觉。如果我在看有趣的故事书,妈妈就会一个箭步蹿到开关前,迅速关上灯。我只好乖乖地上床睡觉。爸爸,如果您是一棵大树,那我就是树上的一片小小的树叶,您把我高高举起,让我吸收雨露阳光。在您的关心爱护下,我心日益成熟,仰天长望,有着腾飞的欲望。您的每一次呵护,每一次理解,每一次关心,都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爸爸妈妈,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微笑。回想我成长过程中,失败时的泪、成功时的醉,都是因亲情而可贵。爸爸妈妈,请相信,总会有一天,我也会如你们一样坚强,像你们一样成功。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声谢谢……
五年级:慕熔
篇5
前天早上小弟打电话给我,说父亲一早起来,原本要刷牙的,拿着牙刷不会使了,目光呆滞,整个人傻了。
父亲已近八十,平日血压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的脑部出了问题。急送父亲去医院检查,果然是中风。
医生说还好,无大碍,只是语言功能受影响,一时说不清话。
刚入院,我紧张,看到连在父亲身体上测血压、测心率、吸氧的各种管线,直到半夜我也睡不着,唯恐身旁仪器上的哪个数字突然出现异常。
挂完几瓶水后,父亲清醒了许多,从父亲的目光中我读出了他的不安。他嘴里“呵、呵”的,显然在和我“说话”。
父亲努力地把眼睛睁大,又抬起手想指我的样子。父亲在摇头。父亲在叹气。他一定是因为我没理解他的意图而着急。
父亲想说什么呢?
我一时无措,摁响了父亲病床前的呼叫装置。一会儿,护士长过来了。她抬腕看表,已近凌晨两点,又看看他,看看我,指我,伏在他耳旁大声说:“是想让你儿子上床睡觉?”
父亲点头,笑。
闹了半宿,父亲只是让我睡觉。我一时两眼发湿。
第二天我把昨晚的事跟同病房的老刘说了。老刘也是中风,来了有些日子了,他显然对病区的好些事都有所了解。他说护士长挺神的,能听懂失语中风人的话。
28床也是,八十多岁了,中风,不语。弥留之际老人对着一张报纸“呵、呵”地“说话”。家人翻遍了报纸的每一个字,不理解老人的意思。护士长过来了,看到报纸上的一张大幅图片:乡野的山、几株松树。老人眼不好,她认定老人所看到的只是这张图片了。老人是在为自己安排“后事”。护士长问了老人的家里情况。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农村。老人跟城里的儿子过。按乡俗,老人“后事”费用是要两个儿子平摊的。护士长把老人两个儿子拉到一旁说:“老人是想死后葬到老家乡下去。”一问,果然。老人老伴拉住护士长的手说,老头挂念最多的就是乡下的儿子,城里一块墓地要一万多块呢,乡下的小儿子哪出得了那么多钱呀。老人乡下有“祖坟”,坟地不要钱。老人想为儿子省一笔丧葬费。
老刘说的一定是真的。28床已经“走”了。
在病区的走廊上我看到了护士长的照片,病区的“护士站”也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她得过很高的荣誉。护士长也不再年轻,我看到从她护士帽一角露出的鬓发已经花白。
我越发对护士长敬重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她能知道失语老人想说什么话。
篇6
那年夏天,非常热,蝉也热得“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可我呢?竟然发起了高烧。我高烧不退,父母十分着急,想来想去,还是带我去了医院。
父亲背着我急忙下了楼,母亲也在后面着急地说:“孩子,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再过一会儿就到医院了!”那时候我还小,体会不到父母对我的那深深的爱,以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下了楼,外面很热,我却感觉到一股凉风袭来,母亲发现了,连忙问:“心怡,你冷吗?我上去给你拿衣服!”说完母亲又转身飞奔跑到楼上去了。不一会儿,母亲就拿着一件厚衣服跑下来了。她为我披上,又在后面一个劲儿地安慰我。终于到医院了,父亲忙着为我挂号,母亲忙着照顾我,他们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打完针,精神的确好了很多。
篇7
我原来的名字叫宋哑子,这名字不是父母取的,是邻居长辈顺口叫出来的,意思就是“宋家哑巴夫妇的孩子”!长大以后,我才改名叫宋亚子。
从我的名字你们就该知道,我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不仅如此,我母亲的左手还严重畸形,别人说这就是“曲爪子”,想着都十分可怕,看着就更恐怖。母亲的左腿也是畸形,左腿比右腿要短几公分,走路的姿势实在难看,行动非常困难。
我的父亲虽是一个聋哑人,但手脚却十分灵活,正是他的这一双手脚,才撑起了整个家。
听年龄大一些的老人说,父亲和母亲大概是在1958年结婚的。他们没有领取结婚证,只是摆了几桌酒席,请众邻居吃喝了一顿。
爷爷奶奶给我父母留下的惟一产业就是一个卖瓜子、花生的小摊。父亲靠这个小摊养活着自己的家。
我的出生,曾经引起镇上的一阵“轰动”。据长辈说,轰动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这么畸形的父母,生出的孩子一定也是个“畸形儿”。没想到,我出生后,不仅能啼哭,而且有头、有手、有脚,很健康,别人都以为这是个“奇迹”。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奇迹?完全是当时人的偏见。
可是我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父母却不知道,因为他们听不到。但看着我很“完整”,他们脸上的笑容延续了几十年。
据老人们说,父亲的小摊子因为瓜子和花生好吃,生意还挺“火”,每个月的利润总是20元以上。20元钱,在那个年代,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养活好几口人了。后来父亲试着在镇汽车站做生意,一做就是20年。
父亲赚的钱使我们家的生活“相当不错”。米是买的,菜是买的,柴也是买的,油、盐、酱、醋从来没有短缺过。母亲的营养当然不错,奶汁也十分饱满,受益的是我,我被养得白白胖胖。
因为我的“完整”,父母不遗余力地养我。他们并不知道我会不会哭,因为这个,我受到父母“忽略”的事情可就太多了。据老人们说,因为父亲每天挑着担子去卖瓜子,母亲就担当起照顾我和做饭、洗衣等家务事。母亲用她那一只能干活的手,做着这做着那。夏天,母亲为了做事,就把我放在用竹片编的圆形簸箕里,我没有任何东西可玩,只能在这个很大的晒粮食的大簸箕里来回爬动。经常是屎、尿粘满了我的全身,手上、身上、脸上、头上、嘴巴里,到处都是。我本能的大声啼哭,但我的哭声无论多么大,都唤不来母亲的注意。往往是邻居大婶去屋里将母亲拽出来,母亲才发现我的情况。
我小时候的状况以此就可想而知了。夏天还好,因为母亲能经常给我洗得干干净净,可一到冬天我浑身上下湿乎乎的,头上甚至长满了虱子。
我出生后,没有人给我取名字,名字是当时一户邻居说:哑巴的孩子,就叫哑子吧!父亲姓宋,就叫宋哑子吧!
“哑子”这两个字是我五岁以后开始听明白的,这个名字用陕南话叫出来真的十分难听。可是,我必须接受。1971年,父亲带我到镇小学报名上学。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叫宋哑子”我大胆地用陕南话说了我的名字。老师摇了摇头:“把名字改了吧?”我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于是,老师将我的名字写成“宋亚子”。这就是我这一生都要使用的名字。
孤独的童年
从上一年级开始,我似乎就逐渐懂事了。但懂事对我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情。我这时候知道了我父母聋哑的现实,我是整个家庭的惟一“发言”人。我必须担当起维护这个家庭的“责任”。
我父母和我,因为这种特殊的组合,在整个镇上有很大的“名气”。于是,我们的家受到了他人异样的“关注”。当时在镇上有这样一首顺口溜:“瓜子男人一米八,娶个老婆手曲爪,地动山摇都不怕,照样生个聋哑瓜。”这句顺口溜包含的低级趣味,我当时根本不明白,但我明白,聋哑瓜指的是我。
因为这首顺口溜,我上一年级时与三位男同学打了一架,最后吃亏的是我。我被他们推倒在地上,脑袋重重地磕在桌子上,磕出了血。
三个男同学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我的“名气”也在学校传开。老师和同学好像都在远离我,没有同学跟我玩。上课时,也没有老师提问我,我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或许是我的父母天生资质不错,他们虽然有那样的缺陷,但给我遗传的全部是他们的优点。我的身高比其他同学要高,我的长相也很漂亮,更重要的是我很聪明。所以,不管同学老师怎么对待我,我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这给他们或多或少是一种“打击”,我让他们“失望”。
我感觉我很能说,同学里面没有几个能说得过我的。我现在都认为是不是老天爷有意这么安排,父母不会说话,把话全都留给了我。
因为父亲天天卖瓜子,每天中午给他送饭的事情就由我来做,慢慢的我学会了给人称瓜子、包花生,还能主动地对顾客说几句好话,我成了父亲的好帮手。我从不允许任何人欺负父亲。
可是,有人要欺负我父亲。有一次,我送饭刚到父亲的瓜子摊,本镇的一个青年来买瓜子,他恶作剧地叫了一声:“哑巴!快给你爷爷我称半斤瓜子。”并伸出手指示意。父亲笑着指着他跟人交流的纸牌(爷爷留给父亲的广告),指着“五两一元”的地方,那年轻人点点头,又大声说:“你爷爷我就要这么多!”
我气愤极了,上前就把父亲正要称的瓜子倒进口袋,大声地对年轻人说:“你简直是畜生……”我想抓他的脸,这年轻人没想到我会这样,惊恐地跑出几米远,呆在那里看我。
对待我母亲,我是更加“爱戴”她。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后半夜,我的睡梦被“咚”的一声震醒了,我拉开灯一看,是母亲从床上滚落到地上,母亲的身体不停地在扭动,痛苦万分,我过去搀她,可不小心碰倒了暖水瓶,暖水瓶炸了。被开水烫到脚的母亲痛楚的挣扎着踢翻了桌子、凳子……即使造成了这么大的声响,也没有吵醒我父亲。我赶紧将父亲摇醒,还是父亲的力气大,只见他背起母亲就往镇医疗站跑,我跟在后面不停地大声哭泣。
敲开医疗站的门,我赶紧向医生说明经过,医生检查后说:“你妈高烧都烧糊涂了,脚伤也很重,是住院治疗,还是我上门治疗由你们决定。”医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才这样对我说。而我,一个小学生,第一次拿出了我的决定:“让母亲住院治疗!”从这件事后,我开始当起了“家”!
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可能是我的资质特别好,整个小学,我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人也越长越漂亮。别人评价我,都用了一个字:奇!
孤独的中专生活
我在学校非常孤独,但我爱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教我语文的周老师,因为她对我很好,从不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所以我很崇拜她。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她,我可能会是M镇上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女天棒子”。我曾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就像周老师一样。
1979年,我初中毕业,顺利考入了市师范学校。
别小看这么一件事,在M镇可是引起了一阵“轰动”。轰动的原因首先是,考上中专学校的人是我,一个聋哑父母的孩子,也能考上中专?其次是1979年M镇考上中专的人只有我一个,这更让人不可思议。
在准备去城里前,我总是在幻想中专生活是什么样的?其实,从镇上到市里不过25公里。外出求学让我十分兴奋。
临走前几天,我想跟父母好好“谈谈”,让他们高兴高兴。我拿出录取通知书给他们看,可他们哪里看得懂,我大声地给他们解释,他们听不见,我打装行李示意要“离开”他们,父母亲却哭了,我第一次见到他们在我面前掉眼泪。我急了,哭着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我只是去上学,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照顾你们的!可他们听不到,他们只是哭……
我想了很多办法安慰他们,可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哭个不停。我更没想到的是,父亲这两天也不去做生意了。我偶然间发现,他总是坐在离我行李很近的地方,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我故意走近他,去拿行李,只见父亲一下把我推开,扑倒在行李上,死死不放手,生怕我抢了去。刹那间的这一幕,便使我立即认识到这个世间的“情”是多么浓厚,是多么真挚。我搂着父母更是嚎啕不已。原来父母亲害怕我离开,舍不得我走,好像我的离开就是生离死别!
不管怎样,我必须去上学。
突然,我又觉得走之前应该为父母再做点什么。我左思右想,决定带母亲去镇上的澡堂洗个澡。我和母亲从来没有花钱洗过一回澡,我母亲从来都是一个人在家里擦身,算是洗澡。
澡堂里有五六个人,等我脱完最后一件衣服,母亲也脱完了所有的衣裤,我一看母亲的身体,我惊愕了……母亲的身体太可怕了。我第一次见到她这么丑陋的身体,畸形的手,萎缩的胳膊,细小僵直的腿。我不禁惊叫了一声,母亲听不见,也没有注意,可惊叫声引来了澡堂里所有人的惊恐目光。她们看着母亲,个个大声惊叫,纷纷从澡堂子里跳出,甚至连肥皂沫都不擦拭,穿上衣服就跑……
母亲太丑了!
洗澡的人走光了,母亲镇定自若爬进池子洗起澡来。我流着眼泪木然地看着她。我本打算帮母亲搓背,可是我没有,我不敢去触摸她的身体,我太害怕,害怕得手发抖……
我进入中专学校,一个多月都浑浑噩噩的,母亲的身影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常常被噩梦惊出一身冷汗。
我该如何对待我的父母亲,我想不出答案。随便看一看大街上年龄大一点的人,我都会想起我的父母。别人的父母都很健全,我羡慕有健全父母的子女,我相信他们不会有我这样的心态,我开始自卑。
我的身体消瘦了很多,我想起了周老师。我拿出10元生活费及学校发放的5元助学金,买了礼物,利用星期天回到了镇上。我径直找到周老师,向她倾诉了我的心里话。周老师听后,叹了一口气,很沉重地问了我一句:“亚子,你还敢不敢与别人吵架?”我茫然,不知道周老师怎么这样问,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敢和别人吵架,说明自己还有勇气,还有希望面对一切。你以前是个敢说敢做的孩子,现在却因为你残疾的母亲,你开始变得自卑。父母是你无法选择的,你该学会面对现实。你应该恢复到你原来的性格当中去。试试看!把礼物带回去,送给你的父母,他们会很高兴的。”
回到家,父母真的十分高兴,他们在为我自豪。我这才感到,对父母来说,我,意味着什么。
再返学校,我开始刻苦地学习,自卑的情绪变少了,但一直都没有消除。四年中专学校的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就在我最后一学期,回到镇上的小学实习时,父亲生病了。
我决定,一边实习,一边照顾父亲。父亲得的是肺气肿。镇上有许多人好像怕传染,他们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我们全家。包括我的初恋情人。
话从我中专三年级时说起。
在学校,我个头高,人也漂亮,又是团支部书记,不少男生总是对我“敬而远之”。那时,我们师范学校男女生谈恋爱的不少,但大胆直露的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地下恋爱”,彼此顾忌着某种道德。
记得在一次“未来老师”的试讲课上,我大胆地走上讲台,面对同班同学讲了一堂语文课。我的试讲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但我发现有一个男同学冷漠地看着我,他没有给我半点喝彩,他是光,是我们的班长。
下课后,光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我也因为收拾东西晚走了一步,在讲台上看到的那一瞬,促使我跟他说了第一句话:“光,你认为我讲的怎么样?”光说:“你讲的不错,但你的内心有种自卑,要知道,自卑是掩饰不了的。”光击中了我的要害,我这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掩饰来自我父母的那种自卑而已,我是个“色厉内荏”的人。我佩服光有这么好的观察力,我爱上了他,他也爱上了我。我们就走到了一起。
中专的最后一学期,我和光被安排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实习,我可以天天回家看望我的父母,光则住在学校。
我从来没对光说过父母的情况,光知道我的父母就在镇里,他多次提出要到我的家里去看看,我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这时我才感到我面临的尴尬。父母在我和光相处的时间里,成了我最沉重的精神负担。
正在这时,我的父亲生了重病,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时我才觉得,不管怎样,他们是我的父母,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忐忑地答应了光去见我的父母,也希望他能帮助我,帮助我的父母。
可是,我的希望,成了一种奢望。
送父亲去医院之前,光提着礼物到了我家。可是,光从进我们家门到离开,前后只有20分钟。他呆怔在那里,只对我说了一句:“亚子,我不能接受你的父母……”便转身离去。
不久,父亲因病离我而去了。
我失去了爱情,又失去了一个亲人,我不知道我当时是怎样承受住了这双重的打击。
父亲的离开意味着我必须承担起家中的一切。看着父亲卖炒货的担子,我思索了很多。就这么简单、这么破旧的一副挑子,挑起了三口人二十几年的生活和生命。特别是挑出了一个我这样完完整整的中专生。我真的无法定义,更无法理解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的父母无畏地追求生活。
我的聋哑父母对生活有一种贡献存在,这是我说不明白的一种感觉。
走出孤独的“孤独”
以后的岁月里,我坚定地拒绝我认为不属于我的东西,这包括爱情和婚姻。我将全力去面对我的母亲、我和母亲一起的生活及我从小立志的教师职业。
我想我必须接受我的母亲。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房子进行了打扫、装修,并撤走了我从小睡的单人床,我要与母亲一起睡。
真的,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决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几乎夜夜睡不着,虽然在一个床上睡,但我保持着与母亲几十公分的距离。我不敢靠近她,不敢用自己的身体去碰触她。只要一躺下,母亲“丑陋”的形象就活现在我的脑海。寂静的夜里,我感到恐惧。
我决定再一次带母亲去洗澡,我一定要亲自为她搓身子,让她有一个干干净净的身子,找到那个我曾经偎在她怀中吸吮乳汁的母亲的感觉。
大众澡堂没有冷清的时候,母亲同样让澡堂里的所有人惊叫着跑了出去。我用从来没有过的心跳,颤抖着双手为母亲脱去衣裤。母亲“丑陋”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努力地控制住情绪,搀扶着母亲萎缩的左臂进入了池子。
我从她的脖子擦起,擦她的后背、擦她的右臂、擦她残疾的左臂,再擦她的腿、擦她残疾的左腿……擦着,擦着,母亲的身体在我的头脑中变洁净了、洁白了,母亲丑陋的形象渐渐在我心中消失了,我觉得她开始变得完整起来。
母亲第一次享受女儿给她搓背的幸福,她舒服地笑了!虽然很累,我看母亲笑了,我也笑了,我从心底里由衷地叫了一声:“妈妈!”
晚上,我把头偎在母亲的怀抱中,没有麻乱的思绪,没有恐怖的噩梦,甜甜地睡了一觉。
这一觉,是我懂事以来睡得最踏实的一觉。
面对母亲,我需要跟她沟通,我想方设法跟她约定一些手势进行沟通。但效果非常不明显,我有些气馁。有一天晚上,因为备课,我让母亲先睡,一直到晚上12点才忙完工作,一看床上的母亲还靠在床头盯着我。从母亲那种企盼的目光中,我知道,母亲太需要关怀了,她的世界太孤独了……
我猛然想起我对母亲的关怀,不只是因为母亲生育了我、养育了我这么简单。她虽然是一个聋哑残疾人,但她也有掌握和了解她无声世界之外的世界的权利。这种权利只有我能带给她,我是她了解另外一个世界的惟一向导。
可是,我没有她所期望的能力。
偶然间,我听说市里有一所聋哑学校,我立即决定利用星期天去学习哑语。
我用了一年时间,初步掌握了哑语。每学一点,我回家立即在母亲面前实践。
母亲终于能“听”懂我的话了。有一天,她简单地给我打了个手势,意思是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我也“回答”她说:“妈妈,你很聪明!”
又一年过去了,我的哑语水平几乎是聋哑学校老师的水平了。母亲是我最好的、惟一的“学生”。她的进步非常快,但表述起来只有我能懂。因为她只能用一只手表述手语词汇。
但这就足够了,我和母亲在这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交流、沟通。我们“告诉”了彼此许多故事和心里话。
我终于将另一个世界带给了母亲。
因为聋哑学校缺乏师资,我便成了兼职老师,但坚决不收学校付给我的工资。我想我必须回报我的老师,因为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哑语”知识,更获得了我的母亲、获得了我自己。
我在镇小学的教学工作,从来没有受到影响,相反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每年评选先进教师都少不了我。你们看我家中贴满的奖状就说明了一切。
这一切完全是因为我很有规律、很努力的生活决定的。我只有对母亲一个人的照顾,我的生活很简单,很轻松。
我母亲学会了哑语,她也不止一次地劝我,该找个男朋友了。我每次都告诉她,我已经有了一个男朋友,你放心好了。实际上我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直到今年我母亲去世,我也没有将她朝思夜盼的女婿带到她面前。我突然觉得我很对不起我的母亲,我一直在用一种美丽的谎言欺骗她。我想说的是,人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身体的残缺与完整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健康、真诚、积极的心灵!
篇8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六年级七班的薛铃钰,今天我演讲的话题是《让父母的心温暖,笑灿烂》。
上学期,我们一起读过《弟子规》,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我颇有兴趣。那天,我找来古代的三字经,学着老夫子的样子,倒背着手,又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背到这里,我不经泪眼模糊。我仿佛烈日炎炎看见了年仅九岁的小黄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挥动着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头;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爸爸的被窝……
篇9
关键词:父母 教养方式 儿童 心理健康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儿童的生活范围较小,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本文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一、溺爱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关心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有研究者曾将上海父母与日本父母的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父母强调要爱孩子、关心孩子,而不重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日本父母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上海的家长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爱孩子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1]这样的父母易导致子女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等。
二、专制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念,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但是“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
在一次调查中,有31.4%的家长承认如果孩子考试达不到要求,自己首先会采取的行动是“痛打一顿”或“严厉批评”;44.9%的学生则认为在考试成绩达不到父母要求时,自己最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不仅在教育上,家长权利和威严的强盛在整个养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听”的占65.5%,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分别只有26%和4.1%。[2]还有一个调查结果说明,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家庭管教方式以严厉、独断、高目标、各方面加以限制为主,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密切,调查者甚至断言:“这比父母离异或死亡的影响还要严重。”[3]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意志力差;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带来精神上的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孩子极可能离家出走,严重时则可能轻生。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塑造了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加强民主意识是这类父母提高教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家长的教育才能得到子女心悦诚服的接受;只有在平等的交流中,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地发展。
三、放任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父母,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在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缺少温暖和爱,他们的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一般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是忽视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都需要家长尊重他的人格,都希望家长支持他的上进心,都需要家长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父母应该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要对孩子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运用适当的奖惩手段,鼓励强化孩子正当的行为,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四、民主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当然民主教养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因此,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具有积极的、向上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状况,特别是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子女有形的身体的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无形的心理的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成长大环境的社会,应当通过报纸、刊物、电视等传播媒体,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作为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场所的学校,应当通过校园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指导家长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作为青少年成长最直接教育者的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较为正确的教养方式给儿童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缪小春.从中日幼儿性格差异看独生子女教养[J].当代青年研究,1995,(4).
篇10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光阴似箭,一转眼,我已经是一个13岁的初二的学生了。如果说一间房子都是用柱子支撑着的,您们便是这坚固结实的柱子。都说,家是孩子的港湾,当暴风雨来临时,孩子躲进其中;家是温暖的火炉,当大雪来临时,孩子需要它。时间逝去,您们的青春面容也逐渐消逸;您们的乌黑头发也逐渐脱落变白;您们明亮眼睛也逐渐暗淡;您们的麻利手脚也逐渐变得迟钝…。。但是,您们的笑容依然灿烂;您们的心依然清白;您们对我的爱依然不变……
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变成一个活泼而稳重的初中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变成一个乖巧而懂事的初中生……这些,哪能离开您们的辛勤培育啊!您们总是起早贪黑,拼命工作,为的都是让我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您们也是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您们的青春面容变得满面皱纹,我还记得,我6岁的时候,您们经常带我去照相铺去照相。而我耶总是坐在秋千上,笑嘻嘻地对着照相机。只听见“咔嚓!咔嚓!“我就会说:”再来!再来!“那时候,我是多么开心啊!母亲的头发又亮又顺,父亲的头发是乌黑的。您们正是身体旺盛时期,工作没那么累。但现在您们开始老了,幸好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总是麻烦您们了。如今,我更能明白地了解您们的心。
感谢您们,当您们不再年轻,春去秋来,您们无声的爱依然陪伴在我的左右;当您们的双眼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与温情,我终于明白了是您们给了我整个世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就是一本古老的书,记载着我的成长点滴,是我一辈子也读不完的,是我终生受益的。您们是给予了我生命的伟大神灵,是教育我的第一步的启蒙老师,是提醒我堂堂正正做人的警钟……
当我遇到困难时,能放开一切来帮助我的是父母!
当我受到委屈时,能耐心听诉我哭泣的。是父母!
当我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的是父母!
当我去的成功时,能衷心为我庆祝,与我分享喜悦的人,是父母!
当我在学校学习时,依然牵挂我的人,还是父母!
您们为我付出的是在太多了,感谢您们,女儿什么也不需要,只要您们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在这里,再一次衷心地对您们说一句:爸爸妈妈!谢谢您们!”
祝: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永远爱您们的女儿:阿盈
2011年10月7日
父母的回信
阿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