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3 15:0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忠诚教育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忠诚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世人对此职业的尊重;无时无刻不在心底充满着拥有神圣职业的自豪。而在自豪的同时,我也深知,自己所拥有的神圣,所拥有的光环,所受到的尊重,无一不来自党的关怀,来自政府的关心,来自家长的信任,来自学生的期待,来自亲人默默的支持。

党的关怀给予我一份神圣的事业。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也是光荣的。很幸运,我的理想成为了现实。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工作十多年来,虽说工资不多,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工作受到社会、家庭的尊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所以我感到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报恩的心来回报社会。

政府的关心给予我工作的热情。我只所以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从事所热爱的工作,开心地生活,主要是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特别好,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发展意识,使我们安居乐业。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奖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教育环境,使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也感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家长的信任和孩子的期待体现了我工作的价值。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工作使我的人生更富有价值。人民教师是幸福的,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与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因我们的引领而欣喜,这就是给我们教师最高的嘉奖,我们的人生是充实的,富有价值的。每当看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家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在从教的十多年中,我教过的孩子有近千人,给我的人生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以我自己为荣,也以自己得到孩子们的关心和喜爱暗自得意,为了这份信任,我暗下决心要用十倍、百倍的工作来回报孩子们。

篇2

    1.“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重视每个学生独立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要转变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以及学会共同生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2. 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现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会就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显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小组探究。通过关键词,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词语真切地与文本对话,去探究发现,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是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教学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方法更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信息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视频、音乐、歌曲等现代媒体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方法作为中介,在获取新知识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体现,它能够更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调动学和教,能够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交际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6.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语文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语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语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发自己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能有助于语文思想感情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语文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时,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3

关键词 高中 政治课 教学体会

一、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二、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 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三、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广义备课主要工作是: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广义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广义备课与狭义备课包含着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务虚于务实等多对关系。新课程条件下,广义备课比狭义备课更重要。广义上的备课做好了,狭义上的备课也就轻松了,教学的翅膀也就获得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教者就能在课堂上高屋建瓴,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广义上的备课做得不够,狭义上的备课做得再好,上起课来也难免是拄着拐杖行走,发挥得再好也不过是麻雀在屋檐下扑翅。广义备课,是一个对全面信息和人的全面能力开放的大系统,由于拓展了时间和思维,更能增加灵感思维出现的可能性,锻炼教育机智,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李春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理念》

篇4

1.抓住课改机遇,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从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来讲,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证。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外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思想和品德素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测试方法。一方面,知识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教师要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就必须不断塑造、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继续接受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网络知识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课题的研究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首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注重课堂提问技巧

2.1提出的问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他们才会钻研它,学习它。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The Mystery of the Moonstone“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Why did Franklin quit smoking cigars?

(2)Why did Godfrey ask Rachel to marry him?

(3)Where was the Moonstone stolen?

(4)Why did Franklin quarrel with Dr.Candy?

(5)Why was Rachel stubborn in resisting his enquiries about the Moonstone to the degree that she makes it seem as if she dose not want the mystery to be solv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并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2.2注意课堂提问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比如提问和学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一些话题,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的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师生问答、生生互问、小组合作等,所以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比如一些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太复杂了,这时教师就要放慢语速或将该问题适度分解,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成功解决问题。中学生的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

3.进行德育渗透

3.1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结合教材中的有关课文,从分析其思想内容着手,对学生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以前人教版的教材中在学习“Abraham Lincoln”,“A Freedom Fighter ”等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林肯、马丁·路德金等伟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Paper”,“A Farming Pioneer”,“Coins”等课文,弘扬中国古代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学习“The Olympic Games”,“Gymnastics”等课文时,可以结合我国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及成功申办奥运,说明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豪感。

3.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学习 “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包含深刻的思想性。通过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3.3利用词汇,重点句型的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的教学,不管是词、句还是文章,都离不开特定的情景。语言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我们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学生能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以使语言的学习与品德的陶冶和谐统一。词汇教学实现德育渗透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用举例的方法来实现。比如在学到vain这个词语时,可以用例句“No pains, no gains.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来解释,讲lead to这个短语时,可以用例句“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来解释。讲强调句时用“It is hard-working that made him a success”这样的例句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让学生明白道理。

4.重视课的导入

4.1设疑导入。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给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识地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揭开“谜底”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4.2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篇5

1.“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重视每个学生独立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要转变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以及学会共同生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2. 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现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会就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显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小组探究。通过关键词,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词语真切地与文本对话,去探究发现,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是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教学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方法更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信息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视频、音乐、歌曲等现代媒体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方法作为中介,在获取新知识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体现,它能够更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调动学和教,能够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交际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6.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语文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语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语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发自己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能有助于语文思想感情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语文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时,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6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

“有效教学”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过程。它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活动的形式多样、灵动,能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者。

例如原来的备课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而现在我认为必须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合。认真研读课标,结合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按照教材编写的要求,一个单元五个课时可以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完成不了。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一至几个话题,学生思考,学生完成时间占用很难估量。课后练习训练与讲解是教材没有考虑进去的。练习是对教材的知识的考查,更是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我们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加上习题的讲解基本耗时8个课时。老师在备课时一定先要课时整合:第一个课时是warming up和listening。第二、三个课时是pre-reading, reading和comprehending,对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语法点进行梳理,第四个课时extensive reading, 处理本单元中第二篇阅读文章,第五个课时是grammar,第六七个课时处理workbook练习。第八个课时Writing进行写作练习。我觉得听力和口语是学习英语中较难的环节,当学生还没熟悉该单元的内容就进行听说势必给学生增加难度。因此,我把talking,speaking放在第一个课时。Warming up导出话题,围绕该话题进行speaking交际训练和talking创设情景训练。这三者既是口语训练,又给学生练习听力提供了机会,放在一起比较一致,过渡也非常自然。我也尝试过把warming up和listening放在一个课时,课堂秩序似乎有点乱。学生说的时候,时间很难控制,听力训练时间比较固定。另外,学生说英语气氛活跃,而听力训练则是静。Warming up占时间较短,listening是主要任务。一堂课里由warming up转向listening让人感觉有点突然和不连贯之嫌。第二个课时我安排text里的reading。Reading是整个单元的核心,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围绕reading学生有一系列的课后活动。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课后时间对reading进行准备、巩固,特地把它放到第二个课时学习。把grammar放在第五个课时,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语法要点,因为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一堂语法课,学生能相对比较轻松地吸收消化。Listening放在第六个课时,有缓冲学生学习压力的功效,听力训练课前学生不必预习,课后也不会有补充练习,这样学生有时间完成前一课时的作业和对后一课时的预习工作。这是我对一个单元的课时整体设计。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诱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浅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英语,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英语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 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重点强调课堂氛围,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瞧!同学们几个人一组在那里说着、写着、辩论着、微笑着,老师在其中徘徊着、指导着、点拨着。这难道不是和谐、宽松课堂的一个剪影吗?

三、变革教学两种方式

1.教学方式创新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学习方式革新

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英语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题,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篇7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教材整合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8-01

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其在内容的设置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又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更新着,因此,只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才能满足新时期课程教学的需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不断的对教学理念做出适当的调整,对教材内容与时间上的局限做尝试性的突破,在教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上努力钻研,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发挥新课程改革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教材整合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教育的原则是“题材――功能――结构――任务”,因此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必须做到对英语教学规律的充分掌握,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新课程改革后的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有所增改,新增的话题也较为新颖,环节和信息量增大,面对这些改变,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不够充足或者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较差,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这样一来,教学任务就会难以完成,就更不用说实现教学目标了。

二、教材整合的原则

(一)以新课标为基本大纲

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要求之上,新课标都有基本的规定,以此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纲领。教师在教材整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任务型教学途径,其次要对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价方法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局限在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上,还要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能独立制定良好的学习策略。

(二)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教材整合的过程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造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与交流之中发挥团队的力量,应多向专家请教,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的发挥教学智慧,从而使教学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1]。

(三)以学生为基本的出发点

教材整合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就要坚持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的原则来进行教材整合工作。教师除了要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材整合工作中来,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三、教材整合的形式

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按照模块来进行,这一形式的优势在于,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也可以按照模块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任意的模块课程进行组合、排列,统一的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安排。第二,按照单元进行,以便提高教材整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该形式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阶段内的学习情况,利于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教学方法的修正。第三,按照课时进行。该形式能够充分的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它的针对性最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明显,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因为教师之间能力的高低不同,最终的整合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四、教材整合的方法

教材整合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但必须以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可以适当的删减教材内与学生实际生活差距较大的内容,化繁为简,同时加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教材未选用的词汇或者内容。第二,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听力的听力课堂中,大可不必局限在教材内容之上,以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基础,教师可自行设计练习题目,在基本教学任务达成的前提下做一些拓展性的练习。第三,可以适当的对教学顺序进行调整。新课程教材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完全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如果教条的按照教材的顺序教学,学生学习的难度反而增加了,因此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第四,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的方法,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应学会灵活的变通,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有所转变,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讲解的比重下降,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更好的感悟,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得学生能够习得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的做到知识的掌握与利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任务引领 信息技术 实施过程 注意问题

上海市教委在《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中提出要“探索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场景模拟等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显然,为了满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的指导思想,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任务引领型教学在我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下面就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任务引领型教学

任务引领指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任务引领型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任务引领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任务引领型教学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上岗能力,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符合“就业导向”的职教办学方向。

任务引领型教学通过“真实”环境下的“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增强了学习成效,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性与职校生的认知特点。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下面结合我对本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应用任务引领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教材分析和任务设计。

(1)综合性。任务应该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

(2)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操作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过于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

(3)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么该任务也是失败的。

(4)创新性。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可以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任务设计为让学生以某公司新职员的身份为自己配置一台指定价位范围内的办公用组装机,这个任务将计算机硬件知识和上网查找信息的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空间,符合上述任务的特点。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包括:揭示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引出新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作品交流知识归纳总结。

在这个阶段,根据提出的任务要求,教师先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对总体的思路有一个概念。如:在关于Word或Exce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结合任务要求告诉学生使用工具的位置以及最终的大致效果是什么样子的。在引出新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偏差。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交流总结。

激发学习动机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思路引入到预定的任务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顺利完成任务打好基础。如:在开始学习PowerPoint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事先让他们观看一个有趣的作品,通常他们都会看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点评以提高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创作的欲。完成任务环节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小组合作完成或者个人独立完成的形式。

3、课后点评。课后点评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制定过程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时地改进教学方式。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任务引领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职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方面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教师不妨事先给出一定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在Excel关于创建图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操作演示一个通过选取所有数据就可以创建出简单图表的任务,待学生掌握后,再设定一个需要选取相关数据创建出相对复杂图表的任务,同时补充进对于图表相关元素进行局部修改的方法。这样,学生有了对于完成简单任务的理解,完成起较难任务就有了思考的方向,而不至于一下子无从下手了。

2、要注意以“评”促“学”。评价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是后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绝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善过程,也就是以“评”促“学”。

3、教师本身应具备更高的能力。由于任务的设计可能涉及到多个信息技术基本模块和多门学科知识,因此要突破孤立地学习某一应用软件的概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熟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即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譬如我们学校所有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会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中的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既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也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任务引领,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引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职业素养。

虽然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任务引领型教学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能够让大多数学生由“厌学”变成“乐学”,让教师由“厌教”变成“乐教”,能够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有用,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用。但任务引领型教学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使这一理论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

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ann”为你整理了多篇学习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的精神让人追随。11月26日,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政法英模的先进事迹在景德镇市政法机关引发热烈反响。广大政法干警纷纷表示,要以英模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学习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作为一名政法干部,我将以崔道植、周春梅等六位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学习他们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将“英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保持政法干警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时刻不忘初心和使命,以务实担当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政法事业中去,以勇争先、走前列的姿态,为开创新时代浮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作贡献!

学习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了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六位英模的事迹撼人心灵,令人感受深切、启发良多。由衷感佩于崔道植同志数十年鉴定物证7000余件无一差错的工匠精神;敬佩于周春梅同志以生命捍卫法治原则的大无畏之举;铭记着施净岚同志精研业务、敢立潮头的奉献与担当;感动于潘东升同志不顾熊熊大火、毅然坚守一线指挥救援的爱民情怀……英模是前行的灯塔,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而人民警察的忠诚信仰、为民宗旨、担当作为、廉洁自律,就体现在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落实在每一次抉择、每一份坚守中。作为新时代基层公安民警,我将从学习和弘扬英模精神中激发勇气、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当好螺丝钉,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新时代展示新作为。

学习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我的内心很受触动,施净岚同志的“匠心”、周春梅同志的“恪守”、崔道植同志的“奉献”都为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政法干警给出了一个答案。作为一名新进的检察干警,我将对标对表英模精神,用实际行动向政法英模看齐。一是真正做到无私忘我,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集体价值的实现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做到实干奋进,不畏难苟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永不言弃的热情做好检察行政工作;三是真正做到恪守初心,永远牢记为民初心,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磨砺能力,更好地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学习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周春梅法官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坚持立场、坚守原则,用生命捍卫了天平的公平公正,践行了落实“三个规定”的庄严承诺,树立起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伟大形象。我们要像周春梅法官一样,矢志不渝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永葆政治忠诚,自觉用政治理论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维护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10

   学习高尚品德教育心得体会1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学习高尚品德教育心得体会2    教师是以人育人的事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及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服从领导,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要对幼儿教育尽心尽力。积极进取,努力创新。认真设计每一节课,让孩子在每节课中都能学到知识,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自身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的培养。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

   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要与幼儿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把爱传递给幼儿,把幼儿看重,幼儿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才会尊重和喜欢老师。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手势都能给幼儿带来安慰和鼓舞。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老师要以宽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以真诚的爱心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到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善待每位孩子,在他们的心田中播种“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好快乐的童年。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儿。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儿认真。老师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自身的素质,这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积极探索,不断开辟新的教法。

   四、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自身的修养。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让我们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以高尚的师德情操去陶冶孩子的品格,照亮他们的人生道路。

   学习高尚品德教育心得体会3    光阴似箭,孙浩宸已进入幼儿园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渐渐长成了一个“小大人”。他的进步首先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作为家长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我在幼儿园工作,孙浩宸上学、放学都是我接送,每天我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和他沟通交流,有时是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晚上睡觉前,谈谈今天过的怎么样,让他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与他沟通时,认真的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尊重,这样他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

   现在电子产品很多,我们家不太反对孩子接触这一块,这些电子产品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益智游戏确实也挺不错的。孙浩宸在家想要玩电脑或是手机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先陪他一起挑选一个适合他的小游戏,然后给他规定时间,提前告诉他可以玩多久,时间到了自己就不玩了。大多数时候他都能够自己掌握好时间,有时也会耍赖。

   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给他讲一些励志故事或典故,时间久了他就不耐烦了。我就从自编故事和续编故事这方面入手引起他的兴趣,这对今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同时也会有意识的培养他的独立性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还有一点,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对大人们的洞察力也是很强的,时间一久,在家长的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就会观察家长的一言一行,谁占优势就会想哪一方靠,孩子不会区分谁对谁错时会误导孩子的分辨能力。所以,家庭和睦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感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不统一时,都会采用背着孩子的沟通方式,而不是当着他的面前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