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9 16:0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摄影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短短的两个月的网上培训即将结束,我受益匪浅。回顾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观看了视频教学,积极与其他学员在线讨论,认真完成作业,这些都使我增加了不少经验和有价值的的知识。在这里,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平时我只是拿着手机拍拍,只是单纯的把美景拍下,也不懂什么技术,参加了数码摄影艺术这门课程,才发现原来摄影是如此的神秘,别人用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确实不一样。既然参加了,就要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同一个场景,运用不同的快门,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真是神奇啊!让我越发喜欢摄影了。在经过几次的外拍实践中,才发现摄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想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还是要多实践,多与他人交流取经。我还学到了想要要拍出好照片,光的作用就可大了,运用不同的光圈拍出自己想要的美景。我觉得自己现在拍出来的只能算是照片,还不能称为作品,因为摄影不仅表达的是你所看到的景色,更是当时的一种心境,让看到的人能引起共鸣,而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篇2
在这次“青春逐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担任英语组的组长,从编写英语教学的策划书到英语教学备课再到给小朋友们上课,每一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并感受颇多也受益良多。
社会实践活动筹备伊始,我主动请缨担当英语组的组长,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区的小朋友多做一点事,也为我们这个团队分担一些责任。刚开始写策划的时候我是针对xx社区的情况来写的,后来队长何xx说临时改到利民社区,所有的策划都要有所调整,当然也包括我们英语组。还好两个社区的情况都差不多,我们也很快就做好了调整。但是因为不知道利民社区小朋友们的整体英语水平,我也只做了一个粗略的策划,准备实践活动的第一天去了解小朋友们的英语水平。
第一天到了社区后,我们并没有给小朋友上课,只是给他们进行课业辅导,同时我也问了部分小朋友是否有上过英语课,初步了解到了他们总体的英语水平。因为第二天就安排了要上英语课,所以晚上回家我就开始备课。第一堂课我准备的是有礼貌用语的使用以及26个字母的读写。我首先是在网上下载了一个ppt,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ppt进行了修改。又下载了一个教学视频和一首英语“abc之歌”,以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
到第二天正式上英语课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上课,还是英语课。在课堂上,我列出了一张英文名字的清单,让小朋友们自己选一个满意的英文名,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课堂秩序一度陷入混乱。有的小朋友十分跳脱,有的则又羞涩含蓄。不过最终有惊无险,在我们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使课堂秩序恢复了正常,在奖品的激励下也充分调动起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也使第一堂英语课圆满落幕。
篇3
[关键词]高职新生 适应问题 社会化
[作者简介]王晓艳(1980- ),女,河南漯河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年软科学“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24004102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73-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需要既有管理能力又有专业技能的高质量技术工人,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其成长、成才的培养过程受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对高职新生的思想行为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关键期,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新生的适应问题
1.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与独立生活能力的欠缺。从年龄构成上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主要是1990年到1995年出生的,属于标准的“90后”。步入大学后,他们离开父母、熟悉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学习融入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逐步迈入社会。入校一段时间后,在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显现出各类集体生活适应问题,如集体宿舍生活中作息时间不同步、性格不合导致的各种冲突、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矛盾等。此外,习惯了依赖父母照顾的新生,入校后,从入学手续的办理到生活起居用品的布置,从衣食住行的自我照顾到生活支出的财务管理等,都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如何适应大学集体生活,对个体的自我管理、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大学专业教育的特征与学习方法调整的不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加趋向专业化和系统化。课程设置上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对于初次接受专业课学习的高职新生,一般会出现听不懂、接受慢、难理解等问题。大学的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学科交叉和边缘学科在课堂内外广泛体现,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大学的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变成了学生自由、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接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能够主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对于自控力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而言,不仅很难做到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约束和监管而荒废学业、沉迷网络等严重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同学觉得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处于是否复读的徘徊期,难以安心学习。一些同学表示刚刚结束军训,还没有进入大学的学习状态,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感到迷茫。
3.新环境交友的需要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及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的基本要求。初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有许多同学担心在社交方面会表现不好。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同学过于内向、自卑,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有的同学对于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感到紧张、焦虑;有的同学自我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大方得体地与人交往等。由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个体在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压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另外,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还需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尤其是在面对失恋问题时,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做出极端行为,害人害己。如何处理好复杂的大学人际关系,更好地度过三年大学生活,是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亟待学习的内容之一。
二、高职新生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首先,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方面的基础素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专业素养等,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新生也不例外。本以为进入大学可以自由、轻松地完成大学学业,但高职新生入学后发现,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专业水平的高要求让他们产生了焦虑、紧张、压抑等情绪体验和心理问题。其次,网络的广泛普及与推广,为“90后”的成长环境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信息知识来源。“90后”的个人知识储备和涉猎范围在高中阶段与“80后”同龄期相比,更加宽广、多面和丰富。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或者教师对学生持不负责、应付、敷衍的态度,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轻视、冷漠、排斥等。
2.家庭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客观上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这一代人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父母在其抚养教育上极力满足一切需求。独生子女的身份特征,使很多家庭表现出溺爱、娇惯、纵容等教育方式,养成了“90后”自我、骄纵、自私自利、重视物质和名牌等不好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90后”的父母在极力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子女在教育上的投入,高职院校农村生源逐年增加这一现象说明尽管面临就业艰难现象,但更多的家庭仍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改变子女的前途和未来。相对而言,农村的家庭经济水平大多不高,贫困学生较多。农村同学很容易产生自卑、失落、抑郁、焦虑等心理。
3.学校原因。大学的校园生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生活环境集体化。“90后”大多数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或者成长环境的因素,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经历过寄宿生活,在集体生活适应方面,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性格特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法律性问题的出现。二是社会活动多样化。大学中,除了日常的上课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高职新生来说,必须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既过得充实,又不耽误学习。三是人际关系复杂化。大学生是置身于大学的小社会中,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交往的群体更加复杂、处理人际关系的难度增大,能否适应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社交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四是管理制度松散化。学习方面,教师不再布置繁重的课后作业和随堂测验。生活方面,少了家长的监督和约束,对于自控力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而言,不仅很难做到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更有可能失去外界的约束力而导致荒废学业、沉迷网游。
4.同辈群体因素。结合“90后”成长背景及其独生子女身份的特点,可以发现他们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冲突、偏执、自我中心等问题。其具有的性格特征为:一是强烈的自尊心和极强的反叛意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一方面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尤其是长辈和教师的尊重;另一方面有极强的自我独立意识,要求社会或周围环境以成年人的身份对待自己,一旦出现自我期待与现实不相符的结果,很容易导致其挫败感、沮丧感,甚至会出现厌学、退学等后果。二是极力张扬个性,希望与众不同。青春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有一种“假想观众”的心理现象,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注重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关注自己,同时认为别人也在关注自己,都是自己的观众。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源于自我体验,将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三是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不强。“90后”独生子女的身份让他们比较关注自我而忽视他人。另外,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遇到失利或失败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甚至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
5.大众传媒因素。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媒体环境从报纸、电视、书籍等传统的媒介逐渐发展到互联网、移动电视、平板电脑、3G手机、电子书刊、无线网络等,这些无所不在的媒介传递的信息,让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类信息蜂拥而至的状况。网络的普及,为90后的成长提供了庞大而繁杂的信息平台,但对于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者,很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许多学生已经出现了网络依赖综合征的问题。脱离了父母监管,开始独立生活的高职新生,尤其是对于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者,易导致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问题的出现。这些网络问题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心理健康,破坏了家庭幸福,甚至导致一些严重的社会事件发生。
三、解决高职新生适应问题的建议
1.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努力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针对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在新环境中出现的迷茫、抑郁、焦虑、紧张等不适应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首先需要帮助新生树立交友自信,学会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其次,新生要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春游、兴趣小组等,扩大交往范围;再次,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提高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更专业、服务更到位。最后,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餐厅电视、校园网络、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人文本、关注学生、积极健康、宽容博爱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2.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做好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指导工作。新生入校后,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学管工作部门应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多方面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面对新教师及专业课程学习,应充分重视老生的角色地位。老生作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的一大资源,应发挥其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重要作用,通过与老生的交流,使新生以较快的速度了解校园、老师、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就业趋势、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减少对新环境、新教师及专业学习的陌生感、孤独感、被动感和空虚感等不良情绪体验。
3.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联合,关注新生健康成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学校与家长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等基本情况,尤其是与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家长要做到及时沟通,早发现早解决,避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社会要注重良好的舆论、社会风气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从各方面保障大学生的权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宽容、温暖、关爱的良好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适应和发展是人生面临的两大问题,在每一个阶段,个体都是在适应中不断发展、逐渐适应的。大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高职新生对新环境能否做到适应良好,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有极大影响。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及学生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尽可能帮助学生加速适应大学生活,早日走上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薛勇军,刘培生.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对策――基于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实证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3).
篇4
新闻摄影主要是用形象来反映事物的,它的形象完全是用肉眼直接看得见的事物的真实形象,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的形象冲破了国界、民族、语言、文化程度的限制,已经成了一种国际性的形象化的语言。不同于风光、广告、人体等摄影种类,新闻摄影的内容是新闻,是用来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新闻摄影不止是“摄影”,更是“新闻”。其实质就是将动态新闻的“最佳瞬间”捕捉下来,这个“最佳瞬间”就是最能体现新闻本质的一刻。成功的新闻照片拍摄者必须拥有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最佳瞬间”的能力和熟练的拍摄技巧,这样才能拍出清晰、准确、主次分明的新闻照片从而达到以图胜文的效果。下面谈几点我对抓拍的浅见:
一、抓拍的时机
新闻摄影包括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拍摄。新闻事件的发展都是动态演化过程,要抓取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瞬间,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件运动趋势,掌握好拍摄的节奏,恰到好处地抓住时间的要点;拍摄新闻人物则要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最能体现这“情”字的时刻,即人物喜怒哀乐淋漓宣泄的瞬间。只有恰到好处地抓拍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佳作。具体说,就是按快门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必须选择在新闻事件情景交融,人物感情融合的最佳时机拍摄。这就要求拍摄者善于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深入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和体会,只有熟悉生活,把握客观被摄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才可能为“精采瞬间”的判断奠定基础,变偶然为必然。
例如,1998年抗洪抢险中,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一个高地上搭建的临时窝棚中,我见到了受灾的一家人。看着眼前被洪水吞没的家园,女主人眼中闪现着的悲伤和期盼、孩子的恐惧及婆婆的无奈,结合现场气氛我及时构图拍摄,扑捉到了这一情感流露的瞬间。此照片名为《这可怎么过》,发表在“黑龙江省纪念‘98’抗洪百米长卷”卷首并获奖。
二、抓拍中的构图
构图是摄影的基础,在新闻摄影中也不例外。在抓拍中能否把握好构图决定着一幅新闻图片能否成功。新闻摄影的构图要体现出拍摄的主体,图片所要反映的主要事件应该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如果摄影者在新闻事件中从头到尾不注意主体变化,使主体被掩盖甚至被排斥在画面之外,突出了不应该突出的部分则会导致作品的失败。
三、合理的用光
新闻事件现场,其光源受环境的影响,如遇逆光或微弱光源则会导致无法摄影或效果不佳。摄影者要合理运用现场光源,恰到好处的进行适度补光,以弥补现场光源的不足,从而突出主体。对于特定新闻事件的拍摄,如会议或体育运动等,可以提前到拍摄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增加拍摄成功照片的几率。
四、准确的曝光
尽管目前数码照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也更加齐备,但深色背景,浅色背景,逆光、顺光,都有一定的影响。即使使用闪光灯,也会出现曝光过度或不足,直接影响图片的层次。这就需要拍摄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五、器材的选择
首先是相机机身的选择,针对抓拍的特点,要选择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相机。照相机的高度自动化,可以使摄影记者专注于对被拍摄对象的观察判断,不用分心于照相机的调焦测光,有效地提高了抓拍照片的质量。相机应可以换装多种长短焦镜头,且镜头最大口径的光圈系数达2.8以上。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新闻摄影中因更换胶卷贻误拍摄时机的情况已不会出现,拍摄数量也不会受到胶片数量的限制,抓拍的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其次是镜头的选择,变焦镜头可以替代几个定焦镜头,节省了换镜头所耽误的时间。当拍摄现场距离较远,例如封锁不能靠近的现场,可以通过长焦镜头拍摄。而对于近景,则可运用广角镜头拍摄,这样不但可以更加突出主体,还可以使拍摄的画面更广,内容更丰富,方便剪裁使用。抓拍时的稳定性也是必须注意的,内置防抖动系统的镜头是上佳选择。
篇5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社会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开始启动,社会的错综复杂对人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上的负面因素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当今高校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追求享受,拜金主义严重。
面对现实环境,不少学生受功利至上价值观及拜会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影响,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道德、感情上,把名誉地位、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2.个人本位,功利主义滋长。
有的学生只注重自我、注重功利,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主义”;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于是,合理利己主义,成为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3.道德中性,价值观模糊。
有的学生价值观模糊,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评价十分宽容、模糊,该赞美的不去赞美,该批评的不去批评,还冠之以“理解万岁”;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存在双重标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4.在知行关系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不能从自己做起。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甚至崇尚先公后私,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先己后人”或“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在观念上认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崇尚“舍生取义”的壮举,但在行为上表现为价值取向功利化和实用化。
二、高职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成因
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部分高职学生的道德缺失,与当前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1.社会上强调的功利性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背离。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实利、实效和实惠,它通过市场来实现自己的产值、效率、效果,因此必然使人们强化功利意识,人们很少去追求徒有虚名的“义”。而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前途,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2.社会上重智轻德、升学竞争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不和谐。
重智轻德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很大的市场。过去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学好中考、高考科目就行了,还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参加特长班为将来“考研”作准备,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对政治不关心,对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不感兴趣。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政治思想表现。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相脱节。
当代青年学生因受电视、网络信息、现实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典型的心理早熟,学校德育教育还有一些不能与学生心理变化相适应的地方。社会转型时期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以及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妨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社会上流传的书刊、黄色光盘、网络中的黄色网页等成了毒害青年学生的精神鸦片;电脑游戏也使青年学生迷恋;卡拉OK厅、舞厅成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年学生堕落的温床。
三、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的思考
1.优化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优化,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科学合理的构建与实践,体现在德育目标的具体性、层次性和现实性,德育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德育方法以学生为本的学生道德主体性,以及动态的、学生主动参与的道德评价体系等几方面。德育的出发点须由“泛政治化”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德育目标应该具有现实性,应以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的人。
2.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
高校开设的“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两课”教育新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同时要实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高举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以达到“两课”教育“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的最终目的,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评估工具;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重视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4.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制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什么是善美,什么是丑恶。评价标准确立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受教育者可以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不符合社会要求和规范的言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赞明.论大学信息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研究,2006.4.
篇6
关键词 影像仪器;保养;维修
中图分类号 R44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71-01
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影像仪器设备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重要教学设施,基本上都是属于价值大、精度高的设备。其工作环境,安装使用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另外,现代医学中对医疗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影像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教学单位所培养学生的整体质量。要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做好影像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尤为重要。本人长期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第一线工作,在使用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经验,并提出一些保养和维修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1 平时保养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细节方面的保养,例如:保持影像仪器设备工作环境的清洁,注意实验室里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检查影像仪器设备的机械转动及各零部件是否正常,电路、油路等是否畅通。影像仪器设备的控制操作设备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每次启动仪器设备时,开启影像仪器设备的自检程序检测仪器的状态和情况,注意仪器运行中是否有异味、异响等。另外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操作中是否有违规操作或错误操作的现象,及时给予更正。
2 定期保养
定期保养是对影像仪器设备按计划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一般分为三个等级:①保养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内容是除平时保养外,清除机内尘土、污垢、异物、添加剂,检查各元器件是否有松动、磨损、变形老化、击穿等情况,检查电源及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②一般0.5~1年进行1次,主要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仪表及操控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等进行系统检测、试验。③三级保养一般每2~3年进行1次,视情况可将整机进行拆开以清洗检修,对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同时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调试,努力使其达到原有的精度和工作性能。
3 维修
影像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那么就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仪器设备的故障检查和维修方法,并制定了负责制管理和故障处理程序。仪器设备实行负责制管理,每台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具体分配到个人,一旦发生故障,就由负责人及时排除。如果发生较为复杂的故障,马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并制定有效可行方案,由专业人员完成故障处理。故障处理程序:首先要搞清楚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通过了解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逐步排查分析,确定故障所在部位,最后进行修复或及时更换零部件,并完成局部及整机调试。在维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寻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检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外部,后芯片;先控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故障部位通常是机械部分多于电路部分;强电部分多于弱电部分;高温部分多于低温部分;电源部分多于主体部分;传动部分多于静止部分;按插部分多于固定部分;阻容器件多于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多于数字电路。
篇7
关键词:音乐环境 音乐学习心理
社会音乐环境,指围绕在人的周围并对人的音乐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客观音乐世界。从教育学的角度理解,环境是指对主体的音乐心理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外在因素,特指那些自发的、非计划的影响,以区别于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影响。“人从来就是特定文化和环境的产物。”①随着个体的成长,社会音乐环境对其音乐学习心理的影响逐渐增大。这种影响是广泛的、直接的,又是复杂的、深远的、不受时空限制,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音乐环境的影响,是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环境因素是个体心理包括音乐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良好的音乐遗传素质仅为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可能性,而环境则不仅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而且还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②
社会音乐环境是如何对个体音乐学习心理产生影响的呢?从音乐文化学视角来看,音乐文化环境是一个运动着的、开放性的、生成性的音乐文化整体结构,是由社会音乐意识、音乐形态和音乐行为三个层面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社会音乐意识是一种隐性的音乐教育环境,音乐行为和形态是一种显性的音乐教育环境。在此,我们主要从隐性和显性环境两个不同的方面,来探究社会音乐环境对主体音乐学习心理产生的影响。
一、隐性社会音乐环境
社会音乐意识是主体对音乐本体所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隐性的音乐环境。它“体现为特定文化心理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特定存在环境的感受意识”。③音乐意识的核心更多地体现为主体对自身生命意义、价值、目标、信仰等共同信念,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主体的生命意识的积淀。在现实音乐环境中,各种存在于音乐文本中的音乐审美观念、音乐价值观念,主体的音乐审美态度、审美情趣,一定社会的音乐教育观念及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音乐家的音乐思想等,构成了音乐环境的意识层。
社会音乐意识对主体的音乐心理具有能动作用,其能动作用是间接的,又是广泛的、深远的,往往左右一定社会的音乐发展方向、速度和质量。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音乐思想认为,音乐具有审美功能、德育功能,还具有政治功能。儒家大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主张将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主体,把音乐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最高手段。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孟子说:“人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上心》)荀子认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乐论》)《乐记》曰:“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又曰:“大乐与天地同和”,“礼者别异,乐者合同”,“乐者敦和”,“乐者,天地之和”。儒家的这些关于音乐价值的观念,发展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主体音乐意识。这种音乐意识激励着那些想跻身上流社会的人们去努力学习音乐。所以,从那以后,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莫不操琴弄乐,以之怡情养性。
一般来说,社会音乐意识是以观念的形式对主体的音乐学习心理产生影响,推动主体的音乐实践活动。社会音乐意识体现在音乐教育方面,转化为音乐教育的政策、音乐教育理念。它需要政策的执行者去贯彻、实施,然后作用于个体,促进个体的音乐学习。例如,本世纪初,我国进行了音乐新课程的改革,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重新审视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提出了新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④《新课标》认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并把“审美体验”确定为音乐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促进了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促进了整个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
二、显性社会音乐环境
音乐形态和行为构成显性的社会音乐环境。社会音乐的形态层是指音乐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社会音乐意识的物化对象。由音乐符号、音乐文本、乐器、音像制品和音乐音响的时空运动等形式要素构成,是音乐本体美的客观存在方式。社会音乐行为层,是指社会音乐的实践活动,是社会音乐意识的直接表现。社会音乐活动有群体性、组织性的特点。如各种各样庆典活动的音乐演出、音乐比赛交流活动。社会音乐的形态层和行为层共同构成了现实的、显性的音乐环境,这种显性的音乐环境可分为音乐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
1.听觉环境
音乐听觉环境是音乐的音响运动环境,由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力度、和声等音乐的形式要素以及其所在的时空构成。音乐的存在形式要通过主体的音乐行为来展示,并以乐音运动的形式作用于主体,引起主体审美体验,并使主体产生音乐兴趣和音乐需要。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主题部分,以其强烈的力度、厚重而丰满的和声音响、富有生机的律动给人震撼,催人奋起;《苗林的早晨》由小提琴演奏的旋律优美婉转、轻快明丽,把人带进鸟语花香、芬芳四溢的大自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⑤黑格尔说:“音乐凭声音运动直接渗透到一切心灵运动的内在的发源地,所以音乐占领住意识,使意识不再和一种对象对立着,意识既然丧失了自由,就被卷到音乐的激流里,让它卷着走。”又说,“音乐艺术作品打动我们的方式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方式不同,一部艺术作品如果来自内心,渗透着丰富的灵魂和情感,可以在听众心里引起很广的反响。”⑥以上观点,说明音乐本体美的客观存在是对主体音乐心理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吴跃跃教授认为,音乐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与人的审美心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旋律上行使人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紧张;旋律下行使人感到平静、情绪低落、松弛。旋律成波浪形运动,往往使人感到优美、抒情、惬意。节奏密集、速度较快的作品表现出激动、紧张或热烈、欢腾的气氛;节奏疏密相间、自由多变、中速的音乐营造出抒情、优美、柔和的情绪;节奏宽广、慢速的作品则适于表现田园、草原风光,或哀伤、悲痛、神秘、虔诚的情感。在表现强烈、激动、紧张的情绪时,一般采用强的力度;而弱的力度则适合于表现温和、平静、放松或忧郁、哀怨、沉思的情绪。”⑦吴跃跃教授从音乐要素与人的生命特征的对应关系,论述了音乐的音响运动对主体音乐心理的影响。
篇8
鞋子是电商的大生意
只要看看网上零售商Zappos,它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鞋子占到了其中的80%到85%。谷歌在2008年底进行的研究表明,45%的男性和46%的女性使用网络信息搜索来帮助他们在网购和在商店购物时做决策,毫无疑问,这个数字随着互联网整体和电子商务的使用率的提高而增长。根据ShopSmart杂志在2011年所做的调查,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对于网购鞋子感到满意,比2007年增加了14%。
这并不奇怪,因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在网络发掘,研究和购买过程中的重要渠道之一。文中采访了两个非常不同的鞋品牌,运动鞋制造商Puma,和著名鞋子品牌JimmyChoo和纽约时尚精品BergdorfGoodman,来了解他们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来选择目标客户、平台和指标。
1.Puma-不甘于只做社会化营销的尾随者
Puma的高级电子营销经理RemiCarlioz表示,“根据Puma的调查,至少一半的网上消费者是多渠道购物,意味着他们会线上购物,也会到实体店购买”。手机正成为购物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他补充道。
如今,这一品牌在美国的各大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Tumblr,Foursquare和Instagram,表现活跃,而在Puma运营的五大地区有更多区域性的社交媒体。
Puma使用社交媒体主要有两个目的:1品牌构建2.透过产品和活动的,增加知名度。
Puma最大的品牌投入之一是备受瞩目的航海赛事,比如沃尔沃环球帆船锦标赛,一个持续9个月,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球性赛事。Puma是赛事官方指定服装供应商。今年,Puma派遣了10位Tumblr和Instagram的用户,让他们通过图片记录在阿布扎比中途停留一周比赛发生的点滴,并从优秀的用户中挑出许多的标记有Puma的帆船图片来公布。
Carlioz说,Puma没有在利用社交媒体这一渠道来销售产品上费很大的劲,但是这一情况日后可能会改变。就现在而言,公司将更专注于利用新平台比如社交购物清单网站Fancy,推广品牌、加强参与和体验。Carlioz也很渴望能够和Puma赞助的运动员有更紧密的合作,因为他们当中大多都会使用参与性强的社交网络,比如FacebookandTwitter。
寻求手机和社交相结合的机会也是目前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在今年三月末,Puma计划推出一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照片的iPhone应用。此外,Puma也正在开发一个名为PumaFactory的项目,它能够让消费者自己在线或者使用iPad设计个性化的运动鞋。
2.JimmyChoo-社会化营销的引领者
JimmyChoo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中一个引领者,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2010年春季的活动Catch-a-ChooFoursquare(美国很受欢迎的签到社交媒体),活动要求女性围着伦敦跑,作为奖励,她有机会获得一双新上市的运动鞋。JimmyChoo使用Foursquare在不同的时尚场所来签到,签到是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第一个到达各个签到点的人会奖励一双运动鞋。
该活动有大约4千人参与,得到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一致好评。根据这一活动的构思者,社会媒体机构的FreshNetworksLondon称,该品牌的运动鞋的销量在随后上升了33%。
从那之后,JimmyCho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线上还有线下的互动措施,维护其在Facebook和Twiiter上积极主动、以产品为中心的品牌认知的形象。
JimmyChoo的Google+
最近,JimmyChoo把注意力投向了Google+。去年11月的Google品牌页面和JimmyChoo在伦敦伯灵顿商场开设的第一间男装店相辅相成。
#p#内容分页#e#
据相关资料显示,Google+的用户大部分为男性,因此JimmyChoo决定放弃Facebook而转投Goolgle品牌页面JimmyChooMen。然而品牌只被圈了(circle)226次,但是客户关系经理MattRhodes表示,Google+的参与度正在提升中。
在情人节,广告公司正协助JimmyChoo来举办一个活动来鼓励女性关注者,让他们的丈夫或者男朋友关注JimmyChoo在Google+的页面。
说到社交媒体对不同鞋品牌的挑战,Rhodes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认同产品的使用价值。
Rhodes还表示:对于在特别场合穿的鞋子,我对它的质量要求是完全不同于一对用于跑马拉松的运动鞋的。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应该有所不同。JimmyChoo可能会更注重于在特殊场合来展示鞋子作为服装或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Nike则会更强调运动元素和用途。
“它需要你去真正了解你的消费者以及他们是如何考虑产品的,然后用社交媒体从内容和功能的角度上来反应。”他补充道。Rhodes还指出社交媒体的确提供一个让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期望产生惊喜的机会,JimmyChoo’s联合Foursquare举办的签到活动就是一个例子。
3.BergdorfGoodman-基于位置的移动营销
虽然不是鞋子专卖商,高档百货公司BergdorfGoodman仍在秋天举办了一系列专注于鞋子的在线活动来推广自己的鞋子沙龙(shoesalon)。
除了大量的海报之外,该公司和ProductiveEdge共同开发一个纽约市的鞋子互动地图。Instagram的用户被鼓励把他们在纽约各个著名地标前拍摄的穿有标记为BG的鞋子的照片上传到地图。在地图上,一部分拍摄地是在曼哈顿,一部分在城市的各个边缘。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50张照片被添加到地图中。这一推广也已经有223次FacebookLikes,185次tweets,和30次+1。对于一个限定区域的活动,这样是成效不算差。
小结
篇9
关键词 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 同步提取 信任程度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Cuc等人(2007)将提取诱发遗忘的经典范式引入到小组学习,从而提出了个体内提取诱发遗忘(WI-RIF)和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SS-RIF)的概念。个体内提取诱发遗忘(WI-RIF)是指发言者自身的提取诱发遗忘。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SS-RIF)是指发言者的提取练习会引发倾听者出现相似的提取诱发遗忘。
Cuc等人认为倾听者必须努力地参与发言者的提取练习才有可能出现SS-RIF,即发言者和倾听者出现同步提取是SS-RIF的基本条件。研究者操纵倾听者参与发言者提取练习的方式:准确程度评定和流畅度评定,结果发现只有当倾听者判断发言者提取练习的准确度时才出现了SS-RIF,但是倾听者在进行流畅性判断时并没有出现SS-RIF。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生态效度,研究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模式,让发言者和倾听者就某部分类别进行讨论,在自由讨论中倾听者肯定会进行提取练习的,结果发现倾听者果真在自由讨论时出现了SS-RIF,而且自由讨论中的SS-RIF还显著的大于准确性判断的SS-RIF。
Koppel等人(2014)探讨倾听者对发言者的信任程度是怎样影响SS-RIF。实验1通过操作发言者是否进行额外学习来实现两种不同的身份,一种是进行了额外学习的专家身份,另一种是没有进行额外学习的非专家身份。实验2通过操作倾听者对教师身份的认识来实现两种条件,在专家条件下,发言者是某领域的专家并做了充足的准备,在非专家条件下,发言者不是领域专家而且并没有做充足的准备。结果发现在专家条件下要比非专家条件下出现更少的SS-RIF,原因可能是在专家条件下倾听者是非常信任发言者的回忆,因此没有必要消耗认知资源去判断发言者回忆的正确性,所以不会参与提取练习。研究者进一步认为,当倾听者对发言者的回忆处于中度偏低的不信任水平时,就更有可能去监听发言者的提取练习准确性,当倾听者对发言者的回忆处于高度不信任水平时,倾听者就更不可能判断发言者的提取练习的准确性。
如果亲密关系比陌生关系的被试更为信任对方的回忆,那倾听者就不会努力判断亲密的发言者提取的准确性,相反会更有可能判断陌生同伴提取的准确性。Stone等人(2012)的研究发现无论被试之间是陌生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倾听者在准确性判断和自由讨论中都出现了SS-RIF,且亲密关系持续长度并不影响SS-RIF的遗忘量。
Barber等人(2012)发现只有在同性别的被试组中才表现出SS-RIF,而在异性别的被试组并没有表现出SS-RIF。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同性别组中倾听者比异性别组中倾听者认为发言者更为亲近友好,所以就更有可能参与发言者的提取练习;反之,则更有可能出现回避或排斥。但是Stone等人(2012)采用自传体记忆材料发现在准确性判断和自由讨论同性别组合与异性别组合在最后回忆测试中各项目的回忆正确率都没有差异。
以往关于信任程度对SS-RIF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信任程度会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同步提取是否出现,但是SS-RIF本身的诱发遗忘量太小,所以才无法观察到信任程度对SS-RIF的影响。将来的研究可以探讨信任程度是否会促进SS-RIF的出现,比如当倾听者监听发言者的流畅性时,倾听者对发言者的信任程度是否就会影响SS-RIF。
参考文献
[1] Barber,S.J.,&Mather,M.Forgettingincontext:Theeffectsofage,emotion,andsocialfactorsonretrieval-inducedforgetting.Memory&Cognition,2012,40.
[2] Cuc,A.,Koppel,J.,&Hirst,W.Silenceisnotgolden:Sociallysharedretrievalinducedforgetting.PsychologicalScience,2007,18.
篇10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克服社会各界对宗教文化认识的误区,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显得极其必要和紧迫。认清宗教文化消极作用的同时,更应该发掘其积极因素。宗教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宗教;宗教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87-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命题,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是我们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新模式,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更加全面、完美,我们要充分重视宗教文化的作用。宗教文化之所以在中国存在了漫长的时间,必然有其合理性,其存在也是由于我们社会所处在的阶段所决定的,宗教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进行宗教文化建设,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的水不是看最长的那块木板有多长,而是看最短的木板有多短,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很多的木板组成,而宗教文化正是这个木桶的短板。现在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和平台,宗教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宗教文化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宗教文化净化社会环境的功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相互促进。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虽然里面含有媒体夸大宣传的因素,但是不可否认道德缺失是存在的。这种情况不能仅仅谴责个人素质有待提高,根据网上的调查表明大部分群众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助人之心但有很多顾虑,也是无奈之举。虽然这事出有因,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整个社会将形同陌路。宗教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互助、友爱、博爱教导群众之间能够相互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使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真诚、诚恳的对待他人。如果人人面带微笑对待他人,那么也会感受到他人的微笑,整个社会也将会呈现出热情洋溢的氛围。
宗教文化能够增强人民的心理素质更好的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群众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由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前进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而我们的道路也更加曲折。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在面对困难时更加需要积极的心态。调整好心态,更好的坚持下去,只要有良好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心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宗教文化之中包含很多的团队合作的内容,它鼓励每个人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增加了民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起迎难而上。把每一次困难都当做人生的一次洗礼。不畏惧困难,不逃避困难。在生活中,困难随处可见,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对于我们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宗教文化中包含很多的娱乐减压方面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补充。我国处于工业化国家中后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很迅速,虽然我们在精神文化上花了不少的精力,但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大大落后于物质文化的发展。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中受到破坏,但是我们有信心,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宗教文化由于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很多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保留,宗教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生存的信念。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与过去相比速度都加快很多,人们来去匆匆,当一天的忙碌结束后,感觉到无所适从,到处充满寂寞与无聊,宗教文化能够让人们平心静气总结每天的收获,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这些文化,对于我们精神文化的建设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宗教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可观的补充作用,当然我们在接受宗教文化的时候要懂得去粗取精,把宗教文化的内容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
现阶段我们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我们不能够放松警惕,在社会稳定上要下足功夫。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发展,否则将会造成社会的动荡,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调动一切有益的元素,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能够稳定的发展,人们能够安心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当然,针对宗教文化的特点,不可否认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消极性,我们要制定恰当的法律法规,保障宗教文化有序的发展。发挥宗教文化的效能,减少它带来的危害,宗教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