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7 00: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成新宇

翻开《教育有悟》,初读感觉这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学生考试作弊啦、新生点名啦、教师板书啦、课堂上表扬啦……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书记录的事太平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莫不形成反馈,使教师从中学习、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生”当“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近近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所感动,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篇2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篇3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1读到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巧合,过程不赘述。被吸引的是书名,《此岸与彼岸》,绘图是一副水墨桥。其寓意我想,只要是一位教师都能领悟。教师便是这座桥,将学生从无知懵懂的此岸渡到光明的彼岸。其实,这个书名让我领悟地更多的是,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起促进与主导的作用。

这是一本教学手记,目前共有两册。第一册的名字叫《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这一册记载的全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第二册便是《此岸与彼岸》-----我的数学教学手记,这本已经上升到理论阶段,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一些教学现象。

读完第二册的第一辑,我有如下两点想法。

一、解读教材,尊重教材。

我们上过小学数学课的老师都知道,在我们教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的时候,教材中总会出现购物、游戏、借书等场景,甚至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单元中,连续几个阶段都呈现相关的场景。然后我们通过提炼、整理实际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列出数学算式,进而探索算理,归纳算法。但我们会发现,教材中这种多次出现的场景可能会让学生索然无味。然后,我们有时就会失去了使用教材素材的底气,另谋资源。当然,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希望我们新找的素材更能吸引学生,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真到更换素材的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想的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里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实施阻碍。或者是有可能兴趣到了,效果却不佳。

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例子。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材中给的素材是让学生分52个羽毛球,这52个羽毛球是按5筒(一筒10个)加2个的结构摆放的。教材的目的是先让学生选里面的四筒平均分成2份,然后把剩下的12个再平均分。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具体过程,进而顺利理解竖式的计算方法。但是教学本课的一位老师,他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如此摆放的羽毛球换成了土豆。这样,学生就很难想到“先分整十”了,进而也就很难归纳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或口算算法了。这样的分土豆过程就仅仅是一个游戏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思维过程。所以,我认为,这位老师并没有真正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

由此可见,替换教材中的素材,绝不是“随心所欲”。教学素材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的教师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改换一下教材中的素材,这是一种简单而肤浅的想法与做法。诚然,教学内容的一些素材,往往需要因时、因地而做出一些调整,但这仅仅是加工教材的一点做法。我们不能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更换内容,不能为了标榜“用教材教”而对教材做没有价值的调整。一切的调整都是建立在你对教材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并且你要深度考量你的调整,是否能够比书上的素材更能实现你的教学效果。

二、尽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为什么这里我说要“尽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们信奉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很清楚,每个孩子的背景不一样,最近发展区不一样。讲同样的知识点,有些孩子完全没有知识储备,有些懂一点,有些掌握地足够深刻。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好一点,有些学生则不是那么强。那么,在教学时,你怎么做。大部分教师出于让每个孩子都来理解这个知识点的目的,会选择浅层次的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对于那些已经深谙其道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有点浪费他们的时间,并没有促进他们快速的发展。(这里我想插一句,有时我在想,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是否真的不可行呢?也许我还没有考虑到它的不利面吧)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我们要尽力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之所以有此感悟,是因为书上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一年级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书上呈现了两种方法:借助摆小棒,借助计数器。教材编排的教学过程大致是,先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再竖式计算。它所表达的信息室,在教学时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进位加中相同数位上的书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探索口算方法。简言之,就是借助直观,理解算理,探究算法。(数学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学时有一个流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但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不用借助直观“拐杖”,进入了表征为“形式化”的运算阶段。像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已“超前”教材预期定位。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确实需要借助学具。那在课堂当中,该如何协调统一。摆小棒这个过程要还是不要,对谁都有利有弊。书上就给出了一个非常机智的教学建议。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算一算,算好的同学也借助学具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就算会口算的同学,也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摆小棒就是应自己所需,而非教师强迫。这样,既让不会的同学经历了算理的过程,会的同学也在交流表达上有所提升。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尽力让我们的教学协调统一,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做到这点,就要教师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读懂教材,研习教参,参考优秀教学设计,与其他教师交流。

关于这本书,后面还有非常多关于数学教学的细致入微的思考。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如果把这两册书读完,我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就会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继续研读这本书。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2教师是一座桥,架设在童年与成年之间,架设在耕耘与收获之间,学生从这座桥上跨过,跨过人生幼稚无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遥远,让理想变为现实。

手捧《彼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感触颇深。书名旁边两排小字:“能否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智慧相遇,决定着教师事业的高度。”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无国界,只有善于汲取其间的智慧,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翻开此书,新颖的标题扑面而来。“什么使教学熠熠生辉?创意!创意!”,“杰出教师是‘教育之心’”,“专业化发展——教师一生的课题”等等,这些大胆而又有特色的题目犹如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召唤着我投入字里行间。畅游于新颖的案例,别致的创意,我惊喜连连,乐不思蜀。

阿兰·斯蒂尔是艾赛克斯郡一所高中校长,他认为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策略+一点爱心。的确,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深入人心的价值所在。他在教育中实践着对自己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台湾有一位教育家讲“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所以也是神圣的。只有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有爱心,教育方法就显得处处灵验,没有爱,再高明的教育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一、特别的日子,特别的创意

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创意添加。有些创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大大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教师和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氛围。在加入小创意之后,那些日常教学中有一定意义的日子,比如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期的第一课,甚或学年结束的最后一天,都通过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如是或不是“猜、猜、猜”游戏,为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等来进行教学承接,在轻松的环境中迎送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创意作为点睛之笔,使学生领悟到教与学的乐趣,但是要完成树人的重任,还要依靠教师的内功和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使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大创意!

二、特别的课程 人文的关怀

在本书的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了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幸福,对抗物质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英国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威灵顿公学从新学年开始,给该校14—16岁学生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威灵顿公学特意聘请了幸福科学的顶尖专家剑桥大学的尼克·贝里斯博士一起开发幸福课程。贝里斯博士介绍,他们将和学生讨论一些真正的个人问题,如:如果有人在运动场上撞了你,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的父亲告诉你,他希望你将来做律师,以帮他实现他未尽的抱负,你会怎样对你父亲说?

读到这里时,我陷入了深思。作为一名教师,见过太多学生的不快乐。有的孩子为学习所累,有的孩子为穷困忧伤,有的孩子因家庭破裂而没有安全感……如果我们也能开设幸福课,关注学生的健康身心,教给他们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美国“麦格技能教育中心”家庭与学校研究所所长多罗茜·里奇指出,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处理学习的情感。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读罢此书,我于迷惘中豁然开朗,就像心头开启了一扇窗,窗外是无边的蓝色天幕,是精彩纷呈的世界。我已经清晰地知道,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该怎样优化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个“新”教师 。如今,教师的工作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更多的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作为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明锐的观察力,从细微处入手,教会他们做人,抚慰他们心灵上的伤痕。所有这些都要以爱为前提条件,因为爱是一把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从事教育事业,服务学生,为学生创作自己应该应有的爱。只要有恒心,爱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假如学生是一只小小的鸟,我们要做一棵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想到我们现实的教育,真的应该收起任何抱怨,真情付出,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将爱进行到底。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3刚拿起《彼岸的教育》,封面的两排小字就吸引了我:“能否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智慧相遇,决定着教师事业的高度。”走进书间,新颖的标题一一涌来。“什么使教学熠熠生辉?创意!创意!”“杰出教师是‘教育之心’”“专业化发展——教师一生的课题”……这些大胆而又有特色的题目如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召唤着我投入字里行间。畅游于新颖的案例,别致的创意中,我惊喜连连,乐不思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下面我谈谈我看完书后的三点感受。

一、具有创意

当我看了《彼岸的教育》中,对美国学校开学第一天的描述后,我感到惊讶极了。对于学生来说,开学总是令人兴奋的,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开学第一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怎样让大家尽快相识,怎样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怎样鼓舞学生的士气……在这方面,美国有经验的教师有不少很好的创意:1、是对还是错。2、他是谁。3、猜猜猜。4、思想家。5、目标、目标。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创意添加。有些创意的着眼点很微小,但却大大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教师和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氛围。在加入小创意后,那些我们日常教学中很看重的有一定意义的日子,如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期的第一课,乃至一学年最后一天,都通过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如是或不是“猜、猜、猜”游戏、为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等来进行教学承接,在轻松的环境中迎送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创意作为点睛之笔,使学生领悟到教与学的乐趣,而要完成树人的重任,还要依靠教师的内功和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使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大创意!

二、为了孩子

在本书的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英国威灵顿公学的校长所说的话。他说:“我们对学术课程过于重视,丢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因而在威灵顿公学,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美国“麦格技能教育中心”家庭与学校研究所所长多罗茜·里奇指出,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处理学习的情感。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三、关爱教师

篇4

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所以我们各班级在每个活动前后的环节衔接很乱,幼儿常常在班内追跑打闹,教师要一刻也不能闲的看住孩子,要孩子集体的喝水,集体的上厕,幼儿完全失去了自主,没有自主的空间。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这样一来,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看、可以说、可以玩,多了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两节活动课间的环节就显得顺畅多了。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预知呢?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如上阅读活动,就放一张书的图片和一张小椅子的图片,幼儿一看就知道老师需要他们搬椅子到上阅读的地方上课。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带上道具吗?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要带上书吗?等等。做到让幼儿预知下面的活动,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让幼儿从小学会有计划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时间,形成有序做事的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很有帮助。

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深圳证券开户”为你整理了这篇教师关于《一份个性教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教师关于《一份个性教案》读书心得体会

加格达奇区第二小学 黄鹏

在假期中我读了《一份个性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我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礼貌”,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篇6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xx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最新英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俞老师所做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但能把这么多点滴的事情汇聚到一起也体现了她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她做教育的有心人,更要学习她对待学生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学会让学生体会真情与发挥教育的功能。无论是她写的那些信,制作的名片、书签、寄语等,都体现了她的爱心。我们作为老师有的时候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也很少能反思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俞玉萍老师说教室不就是出错的地方吗,我们怎么能过分的苛责孩子们尽善尽美,不是应该在错误在学习,错误就能成为教学中的“盐”,使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在教学中,俞玉萍老师的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在平时,我们通常只想着把知识填鸭给学生,并未上升到“思维”。岂不知这才是教学中最重中之重的事情。学习就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灵性,绝不是简单的搬运工作,这点真的值得我深思。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课堂中,我对于一些学生老师随意讲话、神思游离、做小动作有点束手无策。却在事后又忘记反思,忘记深究原因,想想学生的这些坏习惯,不正是曾经我们也有过的吗?而做这些不仅仅是单单的批评,而是应该告诉学生好习惯是什么,树立好习惯,鼓励好习惯,用好习惯根治教育中存在的鄙陋。虽然我们高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观,知道孰是孰非,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坏毛病不是一夕可以改观的,依旧需要我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纠正他们。用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式教导与感染他们。

这本《中国教室的奇迹》虽然只有俞玉萍老师一人的教育方式,却一样深深的让我震撼,这些优秀的故事让我不断回味,它们必将激励这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及教育方式,把教育,把体育当初自己终身学习的事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像俞玉萍老师学校,把光和热散发给学生。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学前教育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新理念

2019年4月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2019年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例

2019年3月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2019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做不抱怨的教师》有感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心得体会模板:谁动了我的奶酪

茶花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精彩的简爱读书心得体会优秀篇欣赏

2019读书活动心得体会模板

篇8

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它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次培训充分考虑了教育现状,结合具体的课例说明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指导的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使我明白了在信息时代,教育资源共享是短期有效的提高薄弱教学环节的极佳手段。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学习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利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参加培训的日子,每一天都能从学习中发现火花和热情, 通过“远程教育”使教师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能及时的把新的信息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模式、更新内容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创设表现师生教学的意境。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远程教育我可以看到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这次远程教育利用图片、背景音乐、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充实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和培训。

我期待远程教育资源能早日走进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也丰富多彩起来,使我们的孩子,透过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作为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行动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带动全校的教师把远程教育的理念确实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运用教师的课程、教学、管理智慧,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课堂中重视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国培远程教育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远程教育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系统观》读书心得

2016年“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培训心得

远程教育工作体会:与远程教育一起成长

远程教育学习感受

2015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远程教育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心得2篇

篇9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班级,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班级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开阔学生视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造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计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计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定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顶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一学年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学生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出较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三次)。提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周二、四、五的早读课为规定阅读时间,由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较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者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利用语文课课前两分钟背一首古诗,每周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班级定期组织评比优秀读书成长册。

2、出版读书小报

(1)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篇10

《弟子规》是一本写道德礼仪崇孝上进的书。在这本书中,每一段话都配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更多读书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1“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会遵照《第子规》。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2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3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给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弟子规》里面的很多我都没有做到,读完《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处事与处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认真对待。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4《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我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愉悦。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领悟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我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明白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咱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咱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刻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正因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性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来这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因此此刻领悟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咱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领悟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领悟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咱们领悟《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刻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领悟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领悟《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5《弟子规》,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写出来的一本书,最近老师也在让我们背诵,为的是也让我们记住怎么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我一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就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过来我都是慢吞吞才走过去。妈妈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读到那两句话,妈妈说一我不说二,对我可有帮助了!

我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妈妈吵架了,反而听从爸爸妈妈的意见,慢慢改正我的缺点增强我的优点,使我尽量快点变成一位好学生。

我读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都要向我的上级爸爸妈妈请示一下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