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4:4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大自然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大自然的作文

篇1

太好啦!妈妈又给我买螃蟹了,我平时最喜欢吃螃蟹了。妈妈告诉我,挑螃蟹时要选硬壳的、活的、吐白沫的。

一听说要挑选吐白沫的螃蟹,我急忙告诉妈妈吐白沫的不是要死了嘛。妈妈却笑着说,吐白沫的螃蟹可是新鲜的。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吐白沫的螃蟹新鲜,螃蟹为什么要吐白沫呢?带着这些问题,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原来,螃蟹是用腮呼吸的,腮是由许多像海绵一样松软的鳃片组成,长在螃蟹身体上面的两侧。螃蟹生活在水里时,从螯足的步足吸进清水,从腮流过后由口器的两边吐出来。螃蟹上岸时不会,因为螃蟹的鳃里储存了水份,也能呼吸,吸进空气,由口器吐出来,因为它吸进空气过多,鳃和空气接触面积大,鳃里的水分和空气一起吐出,形成了气泡,越积越多,便形成了‘白沫’。

经过一番研究,我又明白了一个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应该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课外知识,充实自己,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辽宁大连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六年级:焦骜然

篇2

【关键词】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去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而这单靠课内的阅读教学是不行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熟练技能。”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积极向课外辐射。为此,应提倡多读:(1)多读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书籍,以扩大知识视野,加深对课堂内容的了解。(2)多读些传统少儿读物,如英雄模范故事、伟人传记等,从中得到做人的启迪。(3)多读知识性的书籍,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如少儿科普读物等。(4)多读些短篇的适合儿童特点的、便于理解的、得益较大的读物。

大量阅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多优势:(1)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2)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3)积累了大量的思维材料;(4)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自愿、宽松的气氛中或博览,或精读,潜移默化,接受了大量名篇佳作的熏陶和影响,储备了丰富的材料,学习了表达技巧,为写作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古人讲:“劳于阅读,逸于写作。”阅读的基础越深厚越坚实,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不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作文要以生活为源泉,要使学生面向课外,面向社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织成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作为生活作文的“活水源头”。为此,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山水、爱人民。有“爱”才有“情”,情动而辞发。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父母,心中有老师,心中有同学。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和帮助他人。这样,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地充实起来,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进而用自己的笔反映生活中人和事,情真而意切。

首先,引领学生在大自然中玩耍。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在自然中玩耍,玩中巩固和拓展知识,激发想象,享受自然的快乐。教完《小黑石》,我带学生到自然中找小黑石玩,有的用弹弓玩,有的用手扔……然后激发想象:小黑石最后命运怎样?有的想被扔到了楼顶砸到贼额,有的想成了烧水泥的材料,有的想成了人工玉让人欣赏……课本资源和大自然资源的整合,激发了兴趣,开拓了空间。

其次,共享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鲜艳的色彩、清新的空气、甜蜜的硕果,本身就是视觉和嗅觉的享受。结合课本资源,在与儿童共享自然恩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作文的兴趣。比如,菱角满湖满沟是巢湖夏季特有景观,香甜可口的菱角也正是孩子们爱吃的。我常在夏季带孩子们到浅沟观菱、采菱,启发学生模仿描写菱,如仿照《鸟的天堂》里的句子学生写道:“小河里到处都是菱,那密密层层的叶子不留一点儿缝隙……”在仿句中享受了家乡菱的可爱。采菱是孩子们都爱做的事儿,采后一起品尝菱的美味,品尝了劳动果食,更让孩子们享受了大自然的恩赐。

再次,是及时展示学生创作的成果。除在课堂表扬优秀作文,重视对作文的评价外,还可以办大自然作文墙报,印大自然作文小册子,对特别优秀的大自然作文可以推荐到少儿报刊发表,激发学生对观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写大自然作文的热情,形成良性作文行为。

二、要心中有读者

学生作文时,心中没有读者,只能为作文而作文,颇有被动、无聊、压抑之感。当然,要使每一次作文都有读者,是很难办到的,但至少要有假想的读者,以假作真,写文章时就会有针对性。材料的选择,中心的确定,段落的安排,感情的抒发,语言的分寸,都会以假想读者为转移,从而避免作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要写自己想写的人和事

大凡作文,只要学生想写,就有写作愿望,有积极性。一个“想”字就能触动学生的“感应神经”,把生活和作文连接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摆脱课本命题的约束,围绕写人、记事、状物三大类,写身边事,说心里话,自己命题,放胆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放开手脚写,从校内写到校外。踢足球,搞竞赛,升国旗,春天的小草,夏天的青蛙……一一从学生笔端流了出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加以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指导,作文就会文通句顺。

四、要抓住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人新事不断涌现。有些新鲜事物,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形成生活中的“热点”,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些热点,不论是社会的、家庭的或学校的都应抓住不放,及时采访,写成文章,从各个角度反映某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个浪花。

五、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景,都要仔细观察、深入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一靠大量阅读,二靠丰富生活内容,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源泉”,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丰富的材料,充足的后劲,不尽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周益民.怎样写好作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篇3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W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走进大自然《新语文课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与思考。那么,如何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大自然,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呢?

1利用语文教学让学生观察大自然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自己心里的观察,了解自然的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有利资源去观察大自然,自然界的美对于山区的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天天都在与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界中很多事物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特点,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材料,让学生在说的过程去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2让学生欣赏大自然

农村特有的自然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些比城市还要美丽的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的事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在看美丽的森林,娇艳的花蕾,成群结队的牛羊,它们是那样的美丽和谐,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会带上美丽的色彩去欣赏大自然的。例如在《触摸春天》这篇课文中讲了一个盲童孩子用心灵去欣赏大自然的春天,在他的“眼中”春天是那样的五彩缤纷,那样的绚丽多姿。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也让学生去欣赏美丽的春天,用你的眼睛去欣赏春天的美丽。他会感觉春天是那样的美好,春暖花开,蝴蝶飞舞,蜜蜂辛勤的劳作。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有利资源。让学生去欣赏大自然的时候,让他们说说心里话,交流自己的情感,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写,发挥他们的特长进行作文训练和口语交际的能了,在欣赏的过程中去用心的看、用心的想、用心的说、有心的写,在欣赏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篇5

【关键词】教学 ; 感恩 ;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4-01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95―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生活,多写体验性作文。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结合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动手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作文取材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让学生在学校里参与课外业余活动,体验实践作文。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例如,在学校开展“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场面,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实践创造力及写作水平。

2.让学生在家里参与家务活动,体验记事作文。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家庭活动,例如,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让学生参与社会中的生活琐事,体验生活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例如,让学生自己去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领略生活,体验写景作文。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适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童心向往自然,在春天里,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麦苗,看无名的野花,看归来的燕子,嗅泥土的气息。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经过学生真实的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点拨,便会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

二、结合具体的学生作文,教师积极参与点评,动手勤阅作文

篇7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

一、重视阅读

阅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丰富写作材料,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课文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要写好作文,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识字,积累词汇,掌握句型、句式,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阅读课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更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这些知道的积累都是在为习作做准备,所以说阅读是积累,是体验,也是走近写作的重要途径。

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而且篇幅较短,也易于学生背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用或仿用文中精美句段丰富习作。除了课内阅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目。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阅读体会,使课外阅读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在为写作做准备。真正做到劳于阅读、逸于作文。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日常习作中让学生尝到写作的乐趣。首先在写作内容上开放,不过多地限制写作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其次,针对学生的每次练笔,教师要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尝到习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对写作充满信心。最后,在日常写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套话,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日久天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会逐步走上习作之路。不以篇幅长短论优劣,及时肯定学生习作,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能有效指引学生走上习作之路,伴着教师的鼓励,学生就会觉得写作之路并非是“山路十八弯。”

三、贴近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切忌用单一乏味的形式要求学生写作,这样非但写不好作文,还可能会使学生从此害怕作文,厌恶写作。因此,习作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写作教学只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能易于动笔,才能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比如:四年级学生在写《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表达内容时,我让学生到田野里去观察,到树林中去寻找,鼓励学生走近大自然,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再如三年级学生在写《美丽的夏天》、《我眼里的秋天时》,我将写作时间调节到与实际自然景色相吻合,这样学生眼里看到了真实情景,也就能较容易地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总之,不管是学校学习,还是课外活动,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用作文的目光留意周围的一切。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才能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尊重学生

学生的习作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教师不应该主观武断,不分青红皂白妄自加以删改。不要轻易改动孩子的每一句话,毕竟那是他们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记得一次学生在写《蜜蜂和蝴蝶》这一作文时,一个女孩写的作文是对蝴蝶大力赞许,却将蜜蜂批评得体无完肤。行文流畅,将对蜜蜂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尊重她的意愿,并在班级里范读了她的文章。鼓励同学向她学习,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学生的话语是她最真实的感悟,因为我们的不理解就进行的删改,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初衷。所以,当我们决定要删改习作时,最好也向学生问个为什么。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篇作品的亮点,大加赞赏,相信在老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五、重视写法

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能够写出好文章来。”我认为,习作教学是不能忽视写法渗透的。教师对学生写法的指导,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具体的习作,让他们通过实践、讨论交流,剖析比较来掌握。

篇8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兴趣 情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7-02

现在,有部分农村学生,因为见识面窄,写作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写作能力比较差。农村是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有风景秀丽的山河,有新农村的家园,有农家乐,有草长莺飞,有花卉鸟兽,到处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把作文教学与农村的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开发智力、陶冶情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去,引导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观察、收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经过几年的小学作文教改实验,笔者采用以下创设情境的方法并行之有效。

1 巧妙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动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农村的广阔天地有机地结合,创设写作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角能力,去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

1.1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新农村、贴近社会、贴近校园生活的活动。例如,参观东南汽车城、参观青口新城区,爬五虎山、游览千家山公园、梅岭公园,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喂养家禽家畜等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新农村的变化,从而进行有重点的作文练笔。

1.2创设实践情境

组成学生参与农村、参与校园、参与实践的活动情境,并收集素材,精心指导他们写作。例如,做纸桨、保护蛋宝宝的活动,参观农村的新房,观看花卉的美丽、去大自然找春天等;还可以参加打扫校园卫生的劳动,进行煮饭、洗碗、洗衣服、养猪、养鸡、养鸭的家务劳动等。从参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有作文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

1.3创设课文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要多表情朗读,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感受课文魅力,来叩击学生的心弦。例如,教《笋芽儿》这一课,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生动描绘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再让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词语,启发思维,感悟熏陶,让学生喜欢笋芽儿,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样,语言摹形、语言传神、语言激情,便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词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1.4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们的激情。根据语文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例如,指导写《美丽的家乡》,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写《可敬的老师》,让学生深情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心头涌起感激之情,对辛勤园丁的劳动增加理解,笔下老师的形象才丰满、感人。

1.5创设表演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思地让学生分角色地表演书中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绘声绘色地表演,让学生感悟精彩的课文内容。例如,教《画家和牧童》一课,选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牧童和画家戴嵩,让学生绘声绘色,有感情的表演,让学生亲眼目睹表演牧童和画家戴嵩的动作、神态、对话的全过程,从而让大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作文。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很快地在学生的笔尖流淌。

1.6创设媒体情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媒体组合运用,再现课文和课外活动情境,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克服传统作文教学单调、枯燥的毛病。例如,让学生“游览梅岭公园”,有重点地把公园五彩缤纷的景色摄录下来,在课堂上播放出录像,再现当时游览梅岭公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从而写出生动、真实的文章来。

2 激发感情,诱导学生认真写作的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不可改变的特征。”萨迪说:“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观察事物,动脑思维,才能有求知欲。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儿童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情感才能真实,思维才能活跃,想像才能丰富,才能写好作文。

2.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写作的源泉

创设学生快乐的写作心境,与师生关系密切。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友爱,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教师既是严师,也是挚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各种心理束缚被解除了,学生的智力得到发挥,想象力能自由驰骋,写作的灵感便会像泉水一样

涌现出来。

2.2兴趣是写作的基础

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心境,要讲述著名作家高尔基、鲁迅刻苦写作的故事,讲述保尔是怎样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悦耳动听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写作的兴趣,为创设良好的写作心境打好基础。

2.3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保证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应该拓宽作文内容,让五光十色的校园生活,让新农村的建设,让秀丽的山川美景,让鸟语花香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有人可赞、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还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思维,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美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2.4树立信心是写作的关键

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克服失望心理。要热情地鼓励他们,使他们看到写作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要重视评分的激励作用,对长期以来写作水平低、得分也低的学生,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适当打高一点分数,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信心。信心树立起来了,就为写好作文创设出良好的心境。

2.5采取措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还采用三种有效措施:(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2)每人每天看三篇报刊中的作文,能记住文章内容。(3)每人准备一本摘抄笔记簿,把优美的词语、成语、俗语,优美的段落摘抄下来,成为知识的“储蓄库”,为写作文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词汇。

总之,作文教改实验证明:正确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农村、深入社会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生便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写好创新作文。”由此可见,教师巧妙地创设作文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写作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篇9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 指导

当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感觉没有材料可写。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了一些,但所写内容既不具体又显苍白,更谈不上有真情实感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从教学工作中去查找原因和解决问题。

一、丰富积累――为写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国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这句诗描写的是瀑布之壮美。如此壮美之景从何而来?来自上游水流的积蓄。写作文也要讲究“蓄”。只有“蓄”得丰厚才能“泻”得潇洒飘逸。南朝齐梁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他认为应把学问、理论、经历三者结合起来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生活积蓄少,经验阅历少,所以需要充实生活,使其阅历增加,使积累丰富。

1.生活积累

积累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生活学习,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事持一种观察思考的兴趣与欲望,如此日积月累,他们的经验就会无限的扩大开来。然而,观察要讲究方法,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一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在确定好观察的诸多对象后,要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样观察材料才有一定的条理。二要突出重点。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进行详细观察。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济开发区、优秀社区,访问英雄或劳动模范,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力。或者组织春游踏青,游览公园,观赏风景,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热爱之情。

2.阅读积累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光凭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客观事物呈现在眼前时,只是一个形象或一种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这就要靠分析思考来完成。有些事情不是简单地用几个词句能够记叙或者描述下来的,还需要运用联想的方法,这样才能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积累经验的间接途径是向书本学习,让学生多阅读,多读好文章,从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学习布局结构,感悟表达手法,进行反复诵读,牢固记忆,作文时便可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巧妙运用,得心应手。

3.情感积累

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要搞好创作须具备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而首届茅盾文学奖首位得主周克芹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我体会到深入生活,积累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情感的过程。”由此可见,情感又蕴含于生活之中。小学生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而逐渐丰富,随着社会性的加强,他们的情感的深刻性与稳定性也在不断地加强。

积累小学生的情感除了充实生活这一途径外,还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寓意深刻的诗歌、优美隽逸的散文、感人肺腑的故事,来增强他们的道德感、理解感、审美感和理智感。

二、科学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1.命题指导

指导和训练小学生写好作文,教师要在命题上下功夫。小学作文命题应当努力做到小而切实,新而有趣。小而切实,是指命题的范围要小,角度要小,内容要实。要能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实例来反映某个主题,以小见大,以实见情。倘若命题面过大,就使学生难以把握主次,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现象;命题不实,就使学生难以思路集中,不知从何下笔。如写运动会,不要以《记运动会》为题,因为这个题目太大,而应选择更小的角度命题,如《跳高冠军xx》、《坚持跑到终点》、《我为班级争荣誉》等。写到某地参观,不要以《记一次参观》为题,这样的命题太虚,而应当切实一点,如以《难忘的照片》、《观后感》等为题。所谓新而有趣,是指命题要有新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一看题目就兴趣盎然,有一吐为快的欣喜感。如写教师,不要出《我的老师》之类的题目,可出《我和老师讲悄悄话》、《老师给我补课》、《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之类的题目。

2.技巧指导

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联想,是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按两步进行指导。

第一步引导回忆,再现情景。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所写题材的当时的情景。如写主题班会、队日活动、文艺演出等,可先唤起记忆,再进行体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若写《一次难忘的风筝比赛》,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几天前,我们带着风筝一起到郊外比赛,那天的天气怎么样?大家的心情怎样?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放风筝的全过程。”

第二步开拓思路,弄清主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向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会比较分析,变生活内容为写作内容;二是训练条理思维,变生活思路为写作思路。如上面提到的《一次难忘的风筝比赛》,教师可做以下启发:“请同学们写清楚比赛的全过程,重点写几位同学的风筝放得高、以及为什么难忘。”在作文指导时,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太死,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3.讲评指导

在作文批改时要注意对学生作文写作手法作出恰当的评价,保留与中心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之无关的内容并注明舍弃理由,让学生逐步明白。对于学生恰当的想象,应当给予肯定和赞许。

篇10

关键词:作文;实践;添光彩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则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情和探究,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增进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让作文教学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一、走进大自然,丰富作文内容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英国伟大的诗人蒲柏的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写作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情感也伴随着丰满了,这些丰满的情感学生怎能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中体现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对农村孩子来说,农村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不仅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直观教具,又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生活是精彩的,但学生缺少感受,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或是感受到美,却无法表达出来。

走进田野,让他们去看看弯弯的小河、形态各异的树木、多姿多彩的树叶、傍晚西沉的落日、春天旷野中高飞的风筝……让他们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感受到大自然绚丽多姿的静态、动态美。如,我带学生到田野观察秋天的树叶,学生写道:“远看枫树,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走近细细端详,每一片枫叶好似一个个张开的手掌”“银杏叶像一把小巧玲珑的宝扇,轻轻一扇,就扇去了我所有的烦恼”……这些描写都是想象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童眼看世界,童趣盎然。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是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林间的鸟啼声、枝头的蝉鸣声、小溪流的水声、风声雨声……这些都是自然界美妙的音符,都是不同的语言在歌唱生命的欢乐。在一次作文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事后,一位学生这样写柳树和小溪:“春天的柳树翩翩起舞,给叮咚作响的小溪伴舞;夏天的柳树在烈日下挥动长袖,帮人们扫去夏日的炎热;秋天的柳树垂下长发,与小溪轻轻絮语;冬天的柳树和小溪在静静地沉睡着。”短短几句话,写出了柳树和小溪一年四季蕴有的不同生命力,想象丰富,写得实在而有趣。

二、走进生活,孕育作文情感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趣、体验的再现。没有生活基础的作文成不了好作文。农村孩子接触到的生活,让人感到相对单调,写的作文也很平淡,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有让农村学生深入生活去体验品味,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把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利用动手实践所获得经验作文。例如,我们班开展了“低碳伴我行”的长线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各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学生或写下了倡议书,或制订了低碳出行的个人、家庭计划书,或制作了相关的手抄小报、剪报……

在进行“书,我的好朋友”的短线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对课文进行了续写,有的把古诗词改写成了优美动人的现代文,还有的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叙述。

开展《师恩难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制作谢师卡、手抄报,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回忆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写下来……其中有想起了生病时老师对自己的安慰,受了委屈对老师说的悄悄话,也有对老师的“不满”,但字里行间都是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对老师工作的理解。

根据本地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写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班中42位学生有30多人写下了超过15篇的劳动体验日记,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劳动的新认识,品尝到了劳动带来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