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08 16:1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精选试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典型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可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巩固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解题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化学试题类型多样,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精选典型例题,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试题,从解题思路和方法着眼,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明确所传达的概念、方法、思路及需要提升的能力等.
2.针对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热点与重点精心挑选试题,并进行一定的改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套题,尽量做到多中求少、优中选优,在单元、专题与综合复习时,为学生安排适量的练习题,在平时的讲解过程中,要善于抓重点、抓联系,讲思路,善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力求收到“讲题归纳、评题授法、触类旁通”的效果.
3.加强解题后的评析,注重启迪学生思路,提高解题的效率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的评析,不能仅仅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还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析试题可采用“一题一评析”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评析试题,将各种知识串联到一起,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效率.同时,还要注重解体后的归纳,让学生将近期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纵观历年、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环保等社会特点问题的内容有增加的趋势,同时也注重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这一类型的试题,近年来考查力度加强.因此,在目前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讲解中,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必须转变以往单纯灌输知识的做法,尽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其多接触社会与课外知识,学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逐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近年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命题单纯考查知识的题目大幅减少,而是与科技、生产、环保及生活相联系,在基础内容评价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比如试题:为什么衣服上沾有油渍,不易用水清洗,而适宜采用肥皂或者汽油清洗?诸如此类的命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基于此,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就必须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一类型命题的练习与讲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好地对这类问题进行解答.
三、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反应方程式
对每一位初中教师来讲,解决好本学科学生“入门”难的问题,是关系学生其后对化学有没有学习兴趣,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大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成绩自然就好了;解决不好,学生对学习化学就没有兴趣,总觉得化学课内容难,不好学,难掌握,学起来没有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就会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对本学科的学习,这样升入高中就只能学习文科了,直接影响将来学生的一生。据调查,有40%的学生,在刚学化学的时候,总认为化学难学,化学真的难学吗?理科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了解,在每年的高考中,化学试题无论难易,得分率都较高,都可胜过数学、物理,因此,化学并不难学,原因是物质的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好多物质的化学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但掌握,应用起来是很容易的,不像数学、物理,一个定理、一个公式应用的灵活性很强。在高中,题略难一点,学生就无法入手,由此看来,化学不难学的问题就更明显了,那么,刚学化学的学生觉得学习化学难,问题究竟出在哪了呢?一句话,就是在初中一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没有解决好入门难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好学生“入门”难的问题,这一点,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怎样解决好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入门”难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培养兴趣
对上第一节化学课的学生来讲,都觉得新鲜,好奇,而他们的内心都是想学好这门课程,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学好化学这门功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这门功课很容易,而且难度不大,更要让学生知道化学课在理科学习的科目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对化学课更有兴趣,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比如向学生提出,我们天天生活在空气里,你想知道空气的组成吗?空气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吗?你想知道水的组成吗?你天天吃馒头,知道发酵后的面在蒸馒头时必须加碱,而未发酵的面必须加小苏打(洋起)才能蒸出又香又大的馒头吗?还可以讲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宇宙飞船上天等高科技的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并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将来成为一名化学家的理想。所以,第一节课应该是以激发兴趣,树立理想,坚定学生学好化学这门课的信心为主。
二 解决学生学习化学时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
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了,信心足了,但开始时,就会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最简单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定,由于学生对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判定不当,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教师不应将过多的变化理解让学生判定,只要求学生掌握判定要领就行了,如果讲好多的变化现象让学生判定,教师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起到的效果则是相反地,这样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此举是多余的,要明确地告知学生,判定一个变化时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关键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知道的可以判定,不知道的现在不要作判断,等将来我们的化学知识丰富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定就容易了,而且简单了。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的思想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
三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化学变化规律的教育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优化平时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做题习惯和择题方向。重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中考;试题结构;趋势
前言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及逻辑性较为复杂的自然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困难。那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于实施,中考化学试题的出题思路、考察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应试技巧。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做出改变,优化教学模式。学生在择题训练方面就要积极做出调整,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同时利用课堂所学的化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变化趋势
1.1 联系生活实际、涉及面越来越广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化学试题的背景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但是题目越来越趋于基础化,但是涉及面较为广,联系生活实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也就体现出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利用化学原理分析及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例如;2012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这一题目实则不难,仅仅是考察学生利用化学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生活常识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有关方面进行针对的联系及关注,从而增加自己的化学常识背景储备能力。
1.2 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多
初中化学属于一门抽象性及逻辑性较为强的自然学科,其与物理、数学学科的交叉现象越来越紧密。从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出题形势可以看出,很多知识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方程解题能力,这样才能较为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常用15%~20%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为了测定某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取该溶液70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分离出沉淀的质量为28.7g。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2)通过计算确定该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选种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分析:解决这一题目就需要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背景,通过列出方程式,进而解决化学问题。我们可以设氯化钠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x,通过化学方程式NaNO NaCl+AgNO3=AgCl引+ 3;从而建立方程
1.3 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从中考化学出题背景及重点考察方向可以看出,当前化学试题更多的还是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很多题目考察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自主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及现象进行观察,并针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继续拧逆向推证、猜测、验证。最后依据实验现象推出正确结论。例如;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要证明Cu、Fe、Ag 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 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2.基于中考化学题目考察形式对今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1 规范化学用语和专有名词、注重“双基”教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强化重要的化学用语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点,尤其是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强化教学。同时加强初中化学知识及原理在科学、技术、工业、社会上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就中要加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在试验中重视实验过程的学习,以期提高他们的主动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在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给予学生关键的指导,并鼓励他们之间互相讨论、资源想法共享、相互批判。在交流、批判中不断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思路、过程。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学生综合分析,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由于初中化学学科抽象较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知识点的有效整合、科学梳理知识结构。多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不断加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交叉融合的能力。同时在平时教学与复习中,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注重解决问题的结果,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不断进步。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考化学试题的出题思路、考察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应试技巧。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教学改革大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兴邦,周春露.评初中化学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J].化学教与学.2012(11)
[2]吴歧廷,潘淳,牛富.对人教社新课标教材调整、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如何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很多老师忽视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偶尔做些实验,也只是为了调节一下学生的心情,学生也把做化学实验当做玩的一种手段。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被凸显出来,尤其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方面,实验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一些老师重视了实验,课堂教学的气氛也变得活跃了,但教学效果却并不满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在此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改进装置,增加实验的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只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化学知识、原理所必须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常常一成不变的照着教材给学生做,这样做虽然不能遭受非议,但教学效果却并不高。比如,电解水这个实验,用教材上的装置来演示实验,反应的速度十分缓慢,有时候一堂课的时间都难以完成,学生枯燥的看着这样缓慢的实验,心急如焚!造成电解水实验反应过慢的原因主要是,电极与水的接触面太少,水分解的量少。假如,我们改进实验装置,将普通的导线,换为较粗的铜线,并在两个铜导线上绑上碳棒,就能增加电极与水的接触面,从而水电解的速度大大增加,这样能大大缩短演示实验的时间,从而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电解速度快,产生的气泡却没有增大,这就影响了实验的可视化程度,那么,如何使电解产生的气泡变大呢?可以在水中加些NaOH或H2SO4溶液,使它们的水溶液的浓度在10%左右,因为10%左右的电解水溶液,在电解的时候能产生最大的气泡,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否则,学生只能看到一股很细的气流,可视化程度很低,影响教学效果。
二、适当补充些化学实验
对于重点知识,即使教材上没有安排实验,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这样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比如,补充做一个碳与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从而说明碳与一氧化碳一样具有还原性。又如,在学习NaOH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补充做一个它与二氧化反应的实验:将少量的NaOH溶液置于充满CO2的烧瓶里,然后将带有小气球的橡皮塞迅速塞紧烧瓶,过一会儿,学生会看到小气球会变大,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其原因(烧瓶中的CO2与NaOH反应,气压减低,小气球膨胀)。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事实上,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无论我们怎么重视实验,都是不为过分的。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
新课程教学的主旨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大力提倡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尤其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
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吃过皮蛋,诱导学生发问:包裹在皮蛋外面的原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可以进行各种猜想,但凭肉眼观察是很难猜想其主要成分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查询,也可以上网查询。经过查询发现:包括生石灰、纯碱、草木灰、食盐等物质。再次是确定验证的实验方案:1、向烧杯里加入研碎的外包裹物,再加入适当的水,经过搅拌、静止后,可以观察烧杯底部的白色固体,这种固体可能是___2、为了分析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需要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探究的实验方案,形成初步的、统一的意见后,可以分组做实验。验证包裹物中是否有纯碱或碳酸钾,可以加稀盐酸,看看有没有气体产生;验证包裹物里是否含有NaOH等物质的时候,应重新取样,可以先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加酚酞溶液,看看溶液是否变红色。
从上面看出,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不仅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巩固了所学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上,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远不至这些,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没有再学习的能力,无法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因为现在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教学质量再好的学校都不可能让学生学全适合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让他们具备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完成再学习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的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就能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5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体验式学习化学的氛围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利用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化学内容,营造良好的体验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化学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之后,为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究情境,“现在社会上很多骗子,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这位商人正在做什么?”学生们通过看图发现,“商人正在劝说一位老太太买黄金戒指,而且说自己的价格比市场价值低很多。”接着教师说:“不错,这很可能是个骗局。同学们能否想出办法来检验一下这个黄金戒指的真假呢?”教师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纷纷开动脑筋,给出了很多答案。有的学生说:“用稀盐酸浸泡戒指,如果有气体产生则是假的,没有的话可能是真的,因为金元素排在氢元素后面,是不能置换出氢气的。”有的学生说:“加入硝酸银溶液浸泡,有银白色金属生成则是假的,金元素在银元素后面,是不能置换出银的。”教师表扬了学生,学生获得了深刻的认识。由此看来,将生活引进化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启化学学习的大门,能够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熟悉的场景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化学学习。
二、通过角色扮演,提供体验式学习化学的机会
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学习的机会,活跃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体会。例如,在学习“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通过网络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酸雨形成和危害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政府代表、火力发电厂厂长,一起讨论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策。“城市居民”说:“酸雨对城市环境破坏很大,很多建筑物受到酸雨的腐蚀,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农民”说:“酸雨落到地面污染了水源,对人类、牲畜和农作物的生长都造成了危害。”“政府代表”说:“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火力发电,煤在燃烧中形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城市需要出台保护环境的法规,对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进行严格的控制。”火力发电厂厂长表示需要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生产,防止污染环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形成了真实的体验。由此看来,角色扮演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利用学生角色的转换,产生真实的体验,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感受。
三、借助社会实践,创造体验式学习化学的平台
社会实践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挖掘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设计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化学,用化学,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学习的技能方法,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水的净化”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净化水的步骤、方法等,并且在学生参观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参观学习的感受,促使学生把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有的学生说,“原来要经过沉降、凝聚、过滤、消毒、除臭这么多步骤,我们才能喝到干净的水啊”。有的学生说,“水的净化很重要。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水源不干净造成的。为了人类的健康,我们应该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通过这种实地参观和事后的讨论,既让学生认识到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由此看来,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重要途径,为学生体验式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篇6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体会
促使初中化学教学实效性提高,努力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同时是化学教师能力考核的重要标准,若想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则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化学实验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将更多权利交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敢想、敢说、敢做,最终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进行阐述。
一、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唯有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兴趣的作用下产生学生化学的动力,最终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化学实验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基于此,化学教师应用化学实验时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现今,初中化学教师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行完成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具有极显著的效果。
二、认真完成化学实验预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此外,化学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健.注目主阵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8.
篇7
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距离较远,学生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一下子难以理解透彻,难以体会其中的情景和变化。如微观粒子的变化、运动。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从而接受,增强学生印象和课堂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但教师在处理多媒体的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而不能生硬地“插演”,更不能简单地“复印”教材上的内容,要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就此教材,笔者曾听过两位教师的课,由于他们使用不同的执教手段,因而取得了不同的课堂效果。
一位教师在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时,直接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整堂课没有一字板书,课堂节奏很快,学生觉得很新奇,教师也自认为效率高、效果好。但当该教师试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些化学变化时,学生支支吾吾,方才发现学生根本未掌握和理解课堂知识,只能再次重复课堂知识来完善,以此来重新“灌输”其准备好的“新知识”,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上的失败。
而另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组织学生理解水电解的过程,并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看书本上的图示。教师在多媒体上耐心分析,再举出其他的例子,学生试着叙述,师生互动。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水电解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和特点,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难点就这样在耳听、观察、学说中自然地解决了,收到了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
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到底理解得如何,思维是否有条理性,口述表达是检验的方法。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重新展现形象,并创设一个人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的气氛。
如教师在教新课,错误性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存在部分的危险,一般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把这些危害后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将直观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这里电教媒体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对知识理解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对重点、难点取得了突破。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更是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
(一)教师要明确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有何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是承载和传递教学的信息。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化学教学相比,具有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高质高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效果好
进行过认真设计的多媒体必然是针对学习者的特性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组织,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和形式体现出来,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使用时,若适当地配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自然印象深刻。
2.学习效率更高
实践表明,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丰富的教学媒体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准确、丰富,而所使用的时间却更加经济。
3.学习的趣味性更强
虽然教学多媒体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为目的的,但精心设计的教学多媒体,仍具备其多媒体本身的特性,尤其是视听类多媒体,适当地发挥其逼真的声光效果,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若再提供学生动手参与学习的机会,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4.学习内容更标准
同样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内容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效果却可以大相径庭。虽然可解释为教师的自主性与教学的艺术性,但也可以理解为学习内容缺乏一致性。因为即使教师在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上有所出入,学生可从教学多媒体中接收到同样的知识信息。
5.学习更加个性化
我们的教学大都以年龄为依据划分年级和班级,进行团体教学,很难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媒体的使用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使学生按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教材的深浅程度和学习速度。这样,迟钝的学生不用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拼命追赶,聪明的学生也不必为等待慢的学生而浪费时间。
6.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更高
在使用教学多媒体时,可以安排某种形式的思考题,及其后继工作由学生完成。从而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让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
(二)教师要了解教学中制作和使用多媒体的原则
1.教育性
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解决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生动、形象、直观,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供充分的感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2.科学性
选取的素材要典型、真实、准确;采用模拟真实事物的模型、动画等符合科学原理,反映科学的客观规律;演示操作要符合规范,画面的色彩要真实、准确。
3.技术性
要有足够的画面清晰度;画面要稳定、同步性能良好;色彩还原准确、声音清楚,解说的语音、语调要正确,无干扰噪音。
4.艺术性
适当采用艺术手法,使多媒体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艺术要服务于教育性、科学性。
5.大容量性
如上复习课时,多媒体手段能充分体现其容量大的特点。对于概念理论、反应系列方程式、对比总结等尤其有效。比如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用Flash制成的分子结构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离子结合方式,不用多说话,学生就能一目了然。
(三)教师必须明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放映员”,更不能把用多媒体手段作为“黑板搬家”。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变的。尤其注意可以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因为实验本身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应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赶“时髦”,图“花哨”。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在化学的教学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要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尤为重要的,这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学习的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1)课前未充分预习,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对实验内容不够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手足无措。(2)进入实验室不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不能正确地使用仪器,规范地取用药品。(3)实验操作不够认真,观察不仔细,记录实验现象不能实事求是。(4)做完实验不及时整理、清洗仪器,实验桌上一片狼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常常导致仪器的损坏、药品的浪费,甚至引起实验事故,若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甚至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要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记录实验现象要实事求是,由于药品浓度、使用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实验现象与课本中描述的会存在差异,此时不要盲从,要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探究根源,通过对差异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不懈求真的精神。
要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形成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在实验前充分预习,做到对实验内容心中有数,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实验后及时分析实验成败原因,填写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不够认真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必要时通过重做实验,反复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要认真遵循操作规范,如,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胶头滴管吸液后不倒置、使用后及时清洗,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微小,但是只有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才能避免一切严重后果。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农村学生基础差、学生厌学严重等因素,给化学复习增加了难度。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性呢?笔者就广元市近3年中考化学试题考查内容、分值、题型、结构特点等分析,以及复习建议两个方面一起与大家探讨农村初中化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研究题型特点,寻找命题规律
(一)广元市近3年中考化学考查知识点、题型、分值情况
从近3年中考化学试题来看,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 但“变”的幅度不大,考查的范围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与考纲的要求相吻合,突出了化学的核心理念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双重功能。
(二)近3年试题的特点
(1)试题题量不变,考查的重点重基础知识。
(2)试题考查类型分值基本不变,特别突出考查新情景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考点覆盖面广,部分试题综合性强。
(4)试题关注热点问题,如: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化学与食品安全等。
(5)试题考查的核心知识点不变,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装置作用、物质的推断、科学探究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概念、典型化学反应、重要物质性质、检验、物质的制备等仍然是年年重点考查的内容。
二、重双基,讲实效,精打细算谋复习
(一)复习要有计划,不盲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中考。复习教学千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复习高效,课前就必须充分准备,做到胸有成竹,“这节课干什么?复习那些内容?怎样组织复习才有效?复习完后怎么办?”课前多思考,课后多总结,不完善之处下节课上课前在查漏补缺,这样的复习方能最完善,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二)知识点全面覆盖,不重复、不遗漏
复习千万不要押题,夯实双基是有效复习根本。只要我们复习到位,练习到位,效果自然凸显。化学知识点复习切记:
一是复习要有广度,力求把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覆盖。
二是复习要有一定梯度,我们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
三是复习课堂要有变化,不能是一讲到底。要调动学生的复习激情,课堂教学力求多样、多变、多元。
(三)多整合、巧组织,不机械
(1)整合教材、形成体系。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寻找规律,提高效率。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不妨采用以某“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等串成知识链。
(2)归类总结、优化记忆。化学知识点的记忆可编顺口溜。如:酸碱指示剂记忆“酸红碱蓝中性紫,酚酞遇碱才变;又如:化肥作用“钾抗倒伏磷抗旱,叶子发黄使用氮”。常见酸碱盐的记忆“两酸、两碱、四盐”,他们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习复分解反应注意规律“里应外合价不变”。
(3)优化训练,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训练,我想练肯定是提高成绩的法宝。对学生答题中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凡学生能做的题目,务必要求他们做对,不论是解题过程、结论务必“准确、规范”。要时刻提醒学生:谁能少失误,谁就能多得分。在平时训练中,要把非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易错、易混点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提高学生防错的能力。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包办代替
“ 主动出效率,落实就是水平”。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表现,让学生感受体会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课堂上多让学生“记一记”、“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如:“记一记”初中化学7大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读一读”本道题的关键字词是什么、“想一想”这道题怎么做、“说一说”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对要求学生记住的知识点,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记一记,第二节课课前拿几分钟检查一下,力争人人做到过手。如物质的推断,学生必须记住红色固体2种、黑色固体5种;特殊的条件、特殊的反应等,不然学生很难做题找突破口。
(五)多鼓励、表扬,不批评、打击
篇10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学习技能,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化学素养。鉴于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论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
应用问题教学法时,首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在问?}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应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使高中化学教材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目前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答案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对问题难度进行控制。
如在学习“甲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问题:“一栋新装修的房子为什么不能让人立即住进去?”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令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种亲切感,感悟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自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
二、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知识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学生只有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本阅读,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学习、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点拨不应太早,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应太晚,否则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孤立无助的状态。点拨时,教师还应做到“不愤不启”,只有在学生产生疑惑时点拨,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学生会产生疑问:燃烧现象的出现,是三个条件都获得满足,还是只要满足一两个条件就可以了?为此,教师可借助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燃烧发生的条件。实验具体过程可以这么展开:把400mL的热水注入500mL的烧杯中,并且在水里放进一小块白磷。之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一小粒红磷和白磷,然后把试管塞紧,将它们浸泡在热水之中。学生观察现象之后,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磷燃烧了红磷却没有燃烧?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答案,最后使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获得答案。通过探究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问题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实现化学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调节,并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在评价内容上,应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关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促进学生
能力与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