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9 15: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

篇1

了解整个职场

你对整个行业以及趋势了解得越多,你就会对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了解得更多,从而便于你权衡自己的决策,使你可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营销,顺利进入职场并且获得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

象牙塔生活的四年规划

第一年 : 新手上路,发现自己

“我是谁?”

“我的长项是什么 ?”

“我最适合做什么?

“我选择的专业适合我吗?”

当你刚刚开始你的大学生活时,你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不清楚是很正常的。 抓紧你的时间去学习关于你的专业能力,人格形成,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一切事物吧。 这些信息将帮助你重新衡量你所选择的专业并且为你打开一个充满了无限机遇和可能的职业旅途!

通过各种学生组织、体育比赛等等课外活动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涉足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似机构所能提供的关于职业的信息,对不同的职业有一定认识。

和你的家人、朋友、导师等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能够给你建议的其它人,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工作的人。

接受专业的个人定位测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明确你自己想要加强的竞争力。同时,努力学习,努力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

第二年:拓展你的职业地平线

“我已经了解了我的专业,可是学习这个专业我能做什么呢?”

“学习这个专业我将有怎样的职业发展呢?”

“拥有了这个学位对我将意味着什么?”

继续发现和收集你欢愉职业发展领域的信息。最好的资源就是那些已经工作的并且对你的职业规划有兴趣的人。 暑期兼职、实习以及一些志愿者活动都会使你得到最直观的信息。

继续拓展你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知识,将所有你感兴趣的职位和行业做一个列表。

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更多的关于职场的信息。

研究其它相关信息。

有机会的话和那些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兴趣并且在相关行业工作的人进行交流,或者在这个职位上与一个专业人员共事。

积极寻找实习、兼职、暑期工以及志愿者活动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

参加其它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以及整个职场。

第三年:细分你可能的选择

“我在考虑几个不同的职业选择——哪一个最我是最优选择呢?”

“我应该为这个职业准备写什么呢?”

“大一以来,我的兴趣有那些变化?这将会怎样影响我现在的行动?”

实习和暑期兼职将帮助你获得新的技术,了解更多的职业咨讯,并且构建你自己的人脉网络。以自己更好的学术表现,尤其是 你的专业方面。现在是时候回到大一时候的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细化你的职业选择并且与一个专业人员讨论你的职业规划。你对自己早期的决定满意么?

为读研考研作准备,如果你的职业规划需要一个更高的学术背景。

研究你心仪的公司以及它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位。

继续寻找并且从事那些能使你获得有用经验的实习以及兼职工作。

第四年:冲刺之时,决战之际

“什么样的工作对于我是可行并且现实的?”

“我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可以找到适合我的工作?”

“我应该现在就读研或者先工作再读研?”

为你自己提前计划并且设置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现在起你将面对从大学校园到社会或者更高一级学位学习的转变。

了解求职的每一点信息,有可能的话可以参加一下专业的求职培训,或向ccdm专业职业规划师进行咨询。

为你得第一份工作进行准备,就工作的第一年以及你所能遇想到的一切向你的师兄师姐请教。

充分离用你的人脉关系为你的求职历程创造机会。

篇2

近年来,在“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到创业大军之中,国家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来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有序进行,大学生的整体创业环境也向着一个越来越良好的方向发展着。但是在这个进程中,有些问题也集中地暴露了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的储备不够完善,这个问题看似并不涉及创业的核心问题,但是却很有可能左右着创业最后的成败,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现状

可以说,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法律意识的缺失并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原因,也?c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于法律教育的相关课程的设计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法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对于法律的接触是少之又少。说到在学校中受到的法律教育,能够立马联想到的课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它所承载的法律知识能够起到多少实效,就其所设置的具体内容来看,关于创业的相关内容在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章中的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节中,它的内容也与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混杂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导向,而对于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在遇到这些法律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鲜有涉及。这也就是说,我们即便在学校教育中考虑到了学生们未来会在就业和创业中遇到法律问题,但没有专门讲授遇到这些问题时的对策,那对大学生在未来创业中实际面临这些问题时的现实作用不大。

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其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没有形成,由于没有在学校里接受到系统的学习,会在创业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对于削减这些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创业初期尽快步入正轨

在创业的初始阶段,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没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性,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困难重重。我们以创办实体企业为例。想要创办一个企业,首先就要明确创办的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那么在具体经营项目的选择上就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对于可能违法的项目就要进行规避。再来就是对于企业形式的选择,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供选择的企业形式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公司三种,这三种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其所需要遵照的不同的法律规范,大学生创业者在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在校园教育中就重视对创业法律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准备之初就对相关法律流程形成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得其准备活动事半功倍。

(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创业经营管理规范化

在创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不熟悉相关的法律问题,也会影响创业的进程。大学生创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是人事管理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较之以前有提升,严格规范了企业辞退员工和解除合同的流程,故创业者对于建立一套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有些问题处理不当,会牵入到法律纠纷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预防违法犯罪

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法律的遵守,还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遭受国家法律的处罚。由于对法律的不了解,对法律条文的不熟悉,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不知晓国家所设定的公民可以实行的行为的边界,从事了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进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以现阶段很火爆的“微商”为例,“微商”由于其门槛低、成本少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初期创业的选择,但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可能对货源审查不够细致,就有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可能。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代价就过于惨痛,而提前明确了哪些行为可能触犯国家法律,就会指引大学生创业者规避这些行为。

三、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对策

(一)设置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专门法律课程

现阶段创业法律教育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专门法律课程,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专门法律课程,真正提出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让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丰富法律知识储备,从容应对未来创业之路。

篇3

摘要: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其中,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创业实践搭建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在创业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认知水平和就业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创新思维;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52-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随着国家相应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社会刮起创业风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校园,成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新兴思路,为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和就业技能,高校开展了诸多尝试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关键途径。从其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使大学生活更有意义,提升自我价值感。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大学生活更加多元化,丰富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为今后真正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在提高自身就业水平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从高校培养教育人才的角度来看,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说,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不强”、“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很多急需改革和提升的方面,其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方面比较薄弱。同时,高校普遍面临提高教育质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形成高校自身特色等困境。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不仅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更有助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竞争力。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才能为社会、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社会向智能化、健康化、和谐化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

当代青年正值创业的好时机,“伟大者即时代者,时代者即创业者”。创业的本质是创新,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学生虽然是未来社会创新的新生代群体,但就目前大学生的整体情况而言,拥有创新思维并勇于尝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接受和使用前人经验的阶段。究其缘由,还是学生自身对外界的新事物关注少,不善于思考、观察、总结。因此,培养创新意识除了学生自身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及时总结,遇到问题应从多角度考量对比,甚至另辟蹊径,拒绝思维定式、墨守成规。结合我们创业团队的经历与心得体会,我认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弱、实践参与率低、新精神少的特点。就我身边同学的创业例子而言,很多都是一些传统的商业项目,重复着前人一贯的经营路子,并没有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要追赶时代的步伐,“创意改变生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关键。我们的创业项目“校园零食百货网”在起步阶段运用传统销售模式,效果不理想,直到“饿了么”以及“美团”这些APP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互联网的新生代宠儿带给了我们启示和灵感,与我们的创业模式和初衷完美契合,团队迅速接收了这些新媒体,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将网络营销成为团队经营的主流模式,突破了传统销售的瓶颈。

生活无处没有创新,不创新必然走下坡路。我们团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比如如何提高网络小店的知名度?我们考虑过利用原始的单页、海报、摆台推广,但如何使结果最为满意、事半功倍呢?这个问题需要挑战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创新能力。我们利用的是微信集赞赠送小礼品的方式,相比海报等的传统宣传,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微信集赞方式相对于传统海报宣传的特点是范围大、持续效果短、效应大、传播速度快、成本小、针对学生群体和高校较为适合。再比如: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网店销售额必须提高网店点击率,我们的主要受众是校园的学生群体,为此我们将目标投向了校内微信公共号,除了自己官方的微信公共号外,其他校内阅读量多的微信号以及QQ群也成了我们的宣传渠道,团队成员在其他公众微信平台推出的文章栏目下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中附加上零食小店名称以及微信号,受众自然而然会看见我们的网络零食店,从而提高店铺的点击率。最关键的一点是关注微信群,QQ群,它们的广告不仅范围广,且几乎零成本,大大解决了我们学生创业者资金不足的缺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广告平台。所以,思维创造机会,创新改变生活。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是青年,少年强则国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意义深远。

高校在培养塑造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方面要基于政府政策导向、着力于创业政策调整方向、社会和市场需求、学生自身特点和优势,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为进一步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摸索特色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以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积极性。比如许多高校创办了创业学院,此举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企业学校双导师制度》,教师作为指引角色,学生为参与角色,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理论指导优势给学生更全面的指导,减少在创业过程中的困惑。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基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开设创新创业特色课堂,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重点考查课程,使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这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借助课堂教学平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一味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推崇创新,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引领。鼓励学生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勇于创业,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二)打造完备的创业环境

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有效联系起来,为广大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学生和三方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之成为高校与学生、高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比如校方可聘请行业精英或创业人士作为创业导师,定期举办创业讲堂,为学生指点迷津。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项目,构建创业成果展示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创业、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对接。一可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二可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检测、转型升级、人员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促进高校的产学研建设与发展。

加强高校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的指标,政府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减免,对于合格的、有潜力的学生创业予以更多鼓励和支持。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学院有机联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能够创业。让大家富有创意,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同时加强与创业生及毕业生的联系,形成联动机制,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创业生的创业情况,尤其是要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发挥学校的资源、平台等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切实为创业生及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王雅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万森林,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1).

[3]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篇4

论文摘要:把高职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体现了社会发展对高职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把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三个创业要素统一起来,实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优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建创业教学教育网络互动平台和构建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等途径,实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育要求,使得创业教育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已经被提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议事议程上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从1999年开始,由于我国连续大幅度扩大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已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这种制约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业型人才,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

1、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创业教育开展晚,创业教育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人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解都不对,单纯的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针对一部分想开公司、做老板的学生,所以和不想创业的学生关系不大,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很多学生对创业漠不关心,也使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统计,连续十年,我国大学生毕业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一直在0.3%-0.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的比例。

1.2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欠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内容和目的都不明确。创业课程或者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或者是简单的把企业中创业培训课程复制过来,同时,大多数创业课程都是选修课,或是以课外辅导的形式出现,没有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重视。

1.3 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现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虽然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有创业经验的少之又少,并且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专业全职教师,没有过多时间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1.4 创业实践形式单一。现在各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形式大都是创业讲座,或者是创业大赛。只有学校单方参与,与企业的联系较为薄弱,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没有呈现出创业教育实践的多样性。

1.5 政策不完善。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支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但政策的普及和落实还不够深入,主要还是依靠学校自发组织实施。现有的商业环境没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如学生创业所需的资金支持,还有学生创业风险等。

2、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创业要素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按照创业的三个要素来开展。

2.1 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要素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创业意识的建立,是学生把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驱动力,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需要和冲动构成创业意识的基本要素。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所以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建立,必须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在其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灌输于大脑中。如何让学生从思想上有一种创业的需要和冲动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考虑的重点。

2.2 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创业意识的进一步的具体形式,是学生向创业能力发展的平台,是学生创业所必须的硬件。创业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对于创业风险的规避与创业能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创业知识不是简单的讲创业所应具备的知识,而应包括专业知识,创业所需法律知识,创业所用到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知识等。创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难点。

2.3 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要素的最高层次,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创业能力包括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等。学生具备创业能力是高职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创业能力的高低则体现了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

上述三个要素是相辅形成,逐次递进的关系,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的前提,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又会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

3、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目前,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质量观在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受重视,理顺创业教育的三个要素,按照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对学生的要求,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其融合的途径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探索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制定新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从“就业导向”向“创业导向”转变,把培育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做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在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3.2.1 深化教学内容。科学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机制,实现理论教学和创业实践相结合,目标要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实务知识的普及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做法上,可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法、培训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学习者在校工学结合和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主动参与创业的兴趣;坚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模式实施教学,注重校内创业基地的建设与实际创业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3.2.2 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点,目标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逐步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加大创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投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

要把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保证教学时间,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课程的考核,最后的课程成绩评估要给予创业通识教育学分和创业技能学分,并按照接受创业教育的时间增长逐步加大比例。

最后,创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创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因为创业实践课程是最能体现创业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方式。

3.3 建设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而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创新的教育,广大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此,一方面可以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增强教师的创业实践教学能力。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国内创新型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送到国外具有优良创业教育模式的学校去培训。又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熟悉市场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

另一方面,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最后,要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办法,留住人才,形成稳定的、高水平的、能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团队。

3.4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4.1 要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通过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支持建立创业教育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增加创业的热情。

3.4.2 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既可在新校区建设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规划建设"创业园";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内场地,建立学生创业市场等创业基地,让学生增加对创业的直观感受,使他们能够在创业前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将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创业者增加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3.4.3 要坚持项目带动,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也可以通过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引入创业孵化机构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3.5 创建创业教学教育网络互动平台。在校园网创建创业教育教学网站和创业互动平台网站,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项目信息、创业案例分析、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为大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创业知识提供资源。通过网站,大学生也可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志向的创业好友,彼此间可交流心得体会,还可以及时了解哪个地区有适合创业的项目,哪个地区提供了优惠场地、税收减免等,避免大学生创业常常出现的“盲人摸象”的状况。另外,大学生也可以与创业课程主讲老师之间通过QQ群加以联系, 以便老师更快捷的对学生创业中出现的困惑加以指导。

3.6 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3.6.1 高职院校领导要统一思想,认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鼓励教师用创业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参与有关创业的学术研究,营造出浓郁的创业教育氛围。

3.6.2 为大学生创业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如给予学生宽松的学籍管理环境,支持大学生建立创业协会,安排老师参与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成果走向产业化,给予适当的创业资金支持,引导学生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等,形成适合学生创业的良好教学环境。

4、结语

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将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对于进一步创新学生就业与择业的观念,提升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综合能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友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 J]﹒比较教育研究, 2007(4)

篇5

1.1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各方面主体因各种原因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国家的主导方针存在一定的偏差或缺失,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不理想,实际操作呈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本质上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区分,对社会缺乏创业教育宣传,不能把正确的创业观传输给学生,结果导致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政策导向和经费支持,也致使社会对创业教育不重视、不配合,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另外,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只认为可以通过创业赚钱,而没有将创业视为一种切实的谋生手段,所以就会忽视积累和培养创业知识、能力、技巧、方法、环境等。从国家层面看,十以来,各级政府都越来越关心创新创业,也对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媒体宣传力度也不断增大,进而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创业教育经费、场地等制约。但因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还停留在表面上,有的高校虽然对创业教育意识较深,但不够全面,无论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都没有达到预期高度,创业实际活动与生活缺少紧密联系,继而导致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1.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欠合理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关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今仍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构建出统一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原因为:首先,从专业建设整体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仍没有与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有机融合。因高校领导和教师创业教育认识的欠缺,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有些高校教学计划中已增加了创业相关课程,但还没有与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表现出学科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隔离的现状,进而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钩。其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仍没有实现学科化、体系化。尽管大部分高校在国家大环境下都开设了“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市场调查”、“小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进而有机衔接力度不够。再次,各高校创业教育整体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校际差异较大,所使用教材没有体现实用性、操作性,只是将一些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进行简单堆砌,片面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3创业教育手段欠科学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业课程即可,且这些课程基本由从事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及就业指导工作但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授课,故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很少有能切实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创业实践课程。换个角度讲,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创业技巧、创业流程等。由此可知,创业教育要关注创业实践的落实,才能判断创业成功与否。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实践的现状看,各高校都采取措施,想方设法举行如开办虚拟公司、建立科技园区、创设创业实训基地等在内的创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整体而言,这一类型的创业行为还非常少,且某些活动举办表面上似乎很红火,实际上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因资金、政策、场地等原因,处境相对较为尴尬,活动缺乏长期延续的机制,导致高校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真正创业意义上的指导,还有待可行方案的细化和落实。

1.4创业教育文化缺失

当前,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但整个社会对创业普遍持怀疑、否定等偏见态度。学生家长层面,普遍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进入体面的公司从事体面的工作,不希望、也不鼓励子女进行开小店、摆地摊等创业行为,这种误解和低认同度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负面作用显著,很多学生由此就对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兴趣下降,从而使得国家和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大打折扣。整个社会环境层面,虽然国家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对创业的支持和鼓励,但整个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还较欠缺,且在创业政策层面也没有真正落实,进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高、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等,这些情况对当今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抑制作用。除此以外,我国创业历程较短,很多关于创业的政策、法规、制度等还不完善,政府的宣传和鼓励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与培训脱节,社会对创业曲解,创业氛围薄弱,各种社会媒体也没有系统的有效宣传,进而创业教育发展受到了各种阻碍和限制,进入发展的瓶颈阶段。

2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1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成员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论高校创业教育的系统构建”一文,论文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图,如图1。

2.2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课题组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后,在渤海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省内外近千名大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发现11个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维度中,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意愿、制度环境、禀赋等5个维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度较大。由此可知,创业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此敦促我们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前期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基础。

2.2.1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必要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学习,可以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创业类通识课程体系平台

通识课程即是各专业的平台课程,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通识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各章节要有机融合有关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这类课程虽然分散,但涉及面广泛,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关注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创业品格和素质有基础性引导作用。首先,针对公共选修课,为了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公共选修课中我们建议增设了创业教育模块,且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开设了《创业理论与实务》等创业类基础课程。另外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创业经营需要,增设一些创业类特色课程,如《苏南模式与苏商精神》、《商业音乐管理》等创业类选修课程。同时,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改革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和技巧,建议采取“集体备课”、“一课多师”、“专题讲授”等,也可以围绕某一特定创业主题推出每周一次的企业家系列讲座,授课形式为2/3时间由创业指导师讲授,1/3时间为创业指导师与学生互动时间。其次,针对公共必修课。我们要求必须融入创业教育元素。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相关章节适当增加当代苏商、沪商及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的故事,进而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与创业教育实现契合和对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的相关章节授课过程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史、非公经济发展历程等的介绍,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创业的利益,从而有信心进行创业。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与企业家、大学生村官、农民工等社会人士开展对话交谈,并要求学生考察后能运用教材相关原理进行分析评述,撰写考察报告,在课堂上交流考察心得体会。

(2)创新和优化专业类创业课程体系平台

不同的专业,因特点各异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实践中尝试基于各个专业大类的教学平台,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征,不同程度地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创业教育,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创业精神。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针对创业群体,面向全校开设创业教育专业任选课,并要求教师讲解专业内容时结合实际的创业案例,不断地渗透创业内容;注重从应用角度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增减,尤其是加大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专用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企业、理解创业,并能够强化创业氛围,依托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加强“学业、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改革,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或者成立实体经营公司,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懂管理、善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等三大课程模块。创业理论模块、实务模块、实践模块课时占总课时的65%以上。

2.2.2构建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的策略

若要不断地提升创业教育的水平,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授课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导进行创业教学设计。创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创业项目导向制。通过大力宣讲,鼓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进行创业项目的调研、考察、论证及实际落实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体现了其专业价值。如将《创业市场营销》课的教学从课堂内搬到课堂外,由班级学生组建不同的团队,指导教师布置不同的创业任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围绕创业目标分别进行营销方案设计、产品定位等,在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创业项目中的营销任务。

(2)穿插角色扮演法。首先建立一个模拟公司,授课中对参与教学的试点班学生进行模拟公司各职能划分,这样团队成员就能够各司其职,充分激发其学习潜能。在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托校内外如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及企业现场等各种实训基地,分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重点学习其创业营销战略。

2.2.3优化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策略

若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就需要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多元化,我们建议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聘请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技术骨干、管理精英等来到校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这些人因为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其课堂讲解势必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另一方面,校内创业师资,我们建议推荐那些具有企业工程技术经验、企业工作经历较长的技术技能型教师担任,这样既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也能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专业教师支持创业教育并不是内源性的,故需要高校各部门支持,建议学校建立一些激励机制,鼓励擅长创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创业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有别于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考核形式重过程,课程考核贯穿全过程。以创业营销课程为例,学生带着了解营销案例的目的到营销做得特别好的相关企业实习,然后每人上交一份营销的创业案例,采用答辩形式考查学生创业实战能力。最后的毕业考核,将根据课程考核结果、企业调查实习报告、创业工作室实践、创业比赛参与情况及最后的创业计划书等,通过答辩的方式综合评定最后的成绩等级。

2.2.4优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措施

篇6

一、注重理论学习,力求学以致用。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思想上要适应形势要求,工作上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加强学习。无论是wto有关知识的学习,还是十六大文件的学习,自己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能结合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能自觉的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支部学习会上作了“更新观念,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的交流发言。上半年,在教育厅召开的高校人事工作会议上,就“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构建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作大会发言。

此外,能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学习有关文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只有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才能做好工作,处理好有关问题。今年下半年承担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教师职业道德论》课程,自己能利用双休日时间,对新编教材认真钻研,并且把当前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年度目标。

作为处里的负责人,除了全面协调处理日常工作外,主要分管师资工作和人事档案工作。下半年,一位处长外出学习后,自己同时分管人事调配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有关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各学院、校机关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除了本年度因时间上难以安排未召开人事工作研讨会外,基本上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的各项任务,包括职称评审工作、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等。有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如: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推荐工作、首批特聘教授的聘任工作、迎接省级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年终考核等。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制定了《扬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今年又起草了《扬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为了贯彻落实校领导提出的“外引内扶”的人才政策,制定了《关于稳定本校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此外,接受扬州电视台《关注》节目记者的采访,介绍我校人才引进的情况;应江苏教育电视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邀请,走进电视直播室,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宣传了我校人才引进政策,回答了就业大学生关心的有关问题;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联播》节目记者的采访,介绍了我校在江苏省首次mba硕士博士人才招聘会上的招聘情况。

三、满腔热情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今年我校隆重举办了百年校庆活动,自己能积极参与。人事处与研究生处合作举办了《扬州大学——扬州市中青年学术论坛》。校庆那天,负责接待了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和来宾。为我校成功举办校庆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对我校的明天充满信心。今年人事处接受校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我处全体同志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接受考核。

四、存在问题。

篇7

摘要:新常态下的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变化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而且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不容乐观,存在着职业意识欠缺、职业技能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应聘能力弱等问题。因此要在根本上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就必须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加强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性创业的教育,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36-05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n Chinas New Normal State

TANG Guoying

(Department of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312000, China)

Key words: New normal;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Normal economy,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has become much severer. On the one hand, New Normal economy has brought changes in structure and growth model, resulting in less job opportunities. On the other hand, largescale increase of college enrollment has led to the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Besides,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ies are not very optimistic. Their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skill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and jobapplying ability have been constantly questioned by employers.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vocational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improve their vocational skills,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arry out rational business startup education. By doing these, a higher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an be achieved.

中国经济新常态可以用非常简短的语言总结: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增长点转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期〔1〕。在新常态下,一方面经济增速减缓导致了就业容量、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新增就业岗位面临不确定性,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点转移导致就业岗位需求发生变化,造成技术性失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仅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就达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46.9%〔2〕。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问题也愈发显得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早就是一个让学生、家长、高校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新常态和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进一步恶化了原本就困难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高职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专业基础知识要差些,起点较低,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单要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们的就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新常态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1期汤国英新常态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高职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都从事技术应用型、劳动生产型或者社会服务型工作。他们有一半以上进入规模300人及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就业于民营企业〔3〕。而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融资难,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创新能力不足,抵抗风险的能力差。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对小型、民营企业的影响尤其突出,使这些企业难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进而造成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新常态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提升装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这就对劳动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市场对技师特别是高级技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高职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新常态下的企业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因而就业更加困难。

二、新常态下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新常态下的经济变化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是导致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而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他们就业难的根本性因素。就业能力是指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适应就业岗位职责需求的一种综合能力。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在校期间培养而获得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训练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为适应就业需求而进行的岗位实践〔4〕。面对新常态下的中小企业的要求,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意识欠缺

职业意识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特定职业的综合情感、理性认识和工作态度。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中,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致,生产过程也越来越复杂。不同岗位除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有要求外,对个人素质也有独特的要求,其中职业意识是内在、本质、基础的部分。职业意识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对所从事或即将要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认可并热爱这一职业,愿意投身于该职业领域,全面理性地认识该职业的职业性质、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5〕。

职业意识是用人单位考察高职毕业生时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新常态下,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招聘方面更加慎重,对职业意识的要求更高。职业意识可以通过个人气质表现,职业意识好的毕业生踏实肯干、潜力大,不同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应该表现出与专业相匹配的个人气质,例如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表现出稳重、严谨、有条理,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热情、积极、耐心。不少高职大学生在应聘时的表现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个人气质不吻合,甚至有偏差,最终导致应聘失败。职业意识的另一个重要外在表现是要对工作热情。然而,在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工作岗位,而是消极应对、被动等待,即使是学校为其创造了获得工作岗位的机会,也因为面试环节表现得不积极、不认真,而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了。这些都是职业意识不强的表现。

2.职业技能不足

职业技能是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能力,能够直接上岗或者仅需少量培训即可上岗的毕业生,可以节约企业大量的培训成本,必然受到企业的青睐。

新常态下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新常态下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更快地推广应用,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造成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不一致;二是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后,需要职工尽快适应新设备、新工艺,因此对高职毕业生快速适应新的生产条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所以职业技能明显不足。

3.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现代化的生产需要团队协作,特别是新常态下的企业生产过程更复杂、组织更严密、分工更细致,工作团队意识要求更高。只有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在工作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当代高职大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敬业精神、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较弱。尽管多数高职大学生在持续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

4.应聘能力弱

应聘能力是用人单位考察并最终录用应聘者的重要因素,也是用人单位判定应聘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企业招聘毕业生时,除了看高职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外,用人单位还要通过笔试和面试考核来确定最终的录用对象,因为应聘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应聘者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据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有的高职大学生应聘材料非常丰富、精美,面试过程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反差较大,最终导致应聘失败。应聘能力直接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供需数量失衡,而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而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只有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

(一)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重视不够。而职业意识的培养通常是通过素质教育课程和实践实训环节来进行。

目前,素质教育课程中有关职业意识的内容明显不足,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规划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需要哪些资格认证,未来会到哪类单位和部门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社会对这些工作岗位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就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又能激发他们对这些工作岗位的兴趣和自豪感,从而增强职业意识。

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实践实训环节中,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践实训结束后,不但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熟悉设备组成和工作原理、明确工作流程、牢记安全须知和注意事项,还要让学生总结实训的心得体会,从而让他们真正具有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养成对于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职业意识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而刻苦认真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和深化职业意识的过程。职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会使其终身受益。

(二)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前瞻性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必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准绳,把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有效结合起来,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在适应市场需求上,要调整和改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结构时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过去高职院校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仅仅是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而今还需对新常态下的行业发展前景、技术进步等有更清楚的了解和判断,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现在的状况,还要预测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状况,从而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另外,高职教育还要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因为新常态下的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它要求企业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求职工要有快速适应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到适应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水平上。

(三)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理性规划职业生涯,确立长远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课外学习活动,以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学校里多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利用各种条件参加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假期中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社会资本、职业认同等。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

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中。就业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就业导向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天赋、兴趣爱好,并准确评价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应聘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已经可以出色地适应工作岗位了,但是,从就业的角度看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应聘能力。若将前面三种能力比作产品质量,那么应聘能力就是产品营销,因为没有营销,产品就无法实现价值,所以必须重视高职大学生应聘能力的培养。

在应聘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应聘心态和应聘技巧。应聘心态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6〕,让学生通过自我测评,了解自己内在的性格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找准就业定位,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程可以灵活多样,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担任就业导师,从各个层面引导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综合能力〔7〕。要告知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就业目标应该明确,切忌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而且还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这样才能在应聘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对应聘技巧有清楚的认识,在应聘前一般都能够详细了解招聘单位、岗位等信息,在着装、礼仪等方面也能做到得体,但他们缺的是应聘技巧的实践锻炼和综合运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毕业季应在校园模拟招聘活动,由就业指导教师作为招聘人员进行面试,而且环节、过程尽量与现实招聘保持一致。模拟招聘时还可由学生轮流扮演招聘和应聘者,换位体会招聘者和应聘者的心态。同时还可在招聘季,组织低年级学生观摩毕业生招聘过程,使他们对招聘有直观的认识,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五)引导高职大学生理性自主创业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方式,从全社会就业来看,在新常态下创业是被鼓励的一种就业方式。为此,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地方也根据地区特点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而高职大学生,因为其教育定位、培养方式、自身条件的特殊性,其创业也呈现出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不同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和技术应用人才,通常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而且高职大学生的入学成绩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也较多,他们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整体素质偏低、家庭经济状况偏差。因此高职大学生要创业,就必须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找准定位,理性地进行创业。

首先要让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相较一般就业而言,创业更艰难,因为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太多、风险高。通常适合创业的大学生都具有以下特点:乐观、自信、心胸宽广;做事认真,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抗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有执行力;敏锐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如果高职大学生具有这些特点,那么就可以考虑自主创业。但是,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也非常适合直接就业,他们只需要在直接就业和创业之间进行权衡。

其次是要正确选择创业项目。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分为一般型、专业型和创新型。一般型指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的专业知识、自己经营或少量雇佣员工、服务范围有限的创业形式;专业型指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创业类型,往往和创业者所学的专业相关,创业项目有一定的专业技术门槛,也需要创业者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创新型的技术要求最高,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创新性,一般需要创业者有知识产权、专利,或者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创业的技术要求最高,难度也最大〔8〕。

基于高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一般型的项目最为合适。这类创业项目门槛低、规模小、经营灵活、形式简单、投资小、成本低,而且经营范围比较小,往往局限于社区,可以借助的社会资源多。对于少数专业能力突出或者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专业型的创业项目。创新型的创业项目一般不适合高职大学生,如果选择此类项目要极其慎重。

再次是学校要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在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1)在新常态下,各类高校都应该开展广泛且形式灵活的创业教育。初始阶段的创业教育,力求广泛、不求深入,应让所有学生对创业都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选择,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行更深入创业教育的可能。通过初始阶段的创业教育,筛选出自身有条件、个人有意愿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创业教育。(2)还要定期举办校园创业活动,如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在活动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所学的创业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一方面要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3)学校还应为学生的校园创业提供条件。对符合创业条件,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且适合在校园开展的创业项目,学校要给与实际的支持,提供场地、指派创业导师。(4)要让学生认识到校园创业实践和社会创业的不同。校园环境相对简单,创业压力小,面对的问题少,而现实社会则复杂得多,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成功的高职大学生创业者,做创业历程、成功经验、困难教训等报告,使学生对创业有更理性、深入的认识。

四、结语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民生的保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微观层面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新常态下,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与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新常态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应保持平常心,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调整,引入创新教育,从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尤权.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J〕.求是,2014,(17):26-28.

〔2〕万玉凤.我国高职教育规模首破千万〔N〕.中国教育报,20150916(1).

〔3〕就业率稳定自主创业大增――《2015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J〕.大学生,2015,(增刊4):114-117.

〔4〕陈丽.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21-123.

〔5〕翁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和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2,(5):100-102.

〔6〕童卫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9:50-51.

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习资源;物流工程

1 引言

自2002年4月教育部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各本专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启动了“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等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1]。本文以高等院校物流工程专业为例,以培养工作创新能力、创业与攻关能力的物流人才为目标,借助互联网渠道拓宽校企合作办学途径,构建基于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对高等院校物流工程专业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 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010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教育行政部门全力全面助推阶段[2]。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革新的迫切需求。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人才质量的高低衡量标准在于是否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根据2009年教育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75%的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创业意识和驱动力,但最终真正创业的毕业生仅占1.94%,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但学生满意度不高,并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不甚了解[1]。经过相关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有所提高。据腾讯网统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011年为 2.1%,2012年为2.9%,2013 年为3.3%,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比例仍相对较低[3]。

而物流产业作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支撑电商行业的迅猛l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势必成为新形势下的引领者。物流产业具有创业门槛低、创业机会多、可实践操作性强的特性,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落实。针对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体现出以下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未深入人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本过高、高校未足够重视、相关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未与专业教育融合、统一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缺乏专业特性、缺乏考评机制、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企业平台、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因此,迫切需要高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改善创业实践困难的现象,凸显物流专业特性,借助社会企业力量,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本文所提及的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APP平台,主要是利用“O2O”模式来实现企业实习资源,高校实习资源共享,多校多企联合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目的。基于该平台,按照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里提出了区别于传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构想,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基于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并利用该平台实现线上校企融合、线下资源共享提供创新创业基础,联合打造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该平台实践模块主要分为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模拟竞赛、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和“一帮一”企业导师4大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定期组织和企业联合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模拟竞赛,并为学生和企业人员提供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实现企业导师对学生的“一帮一”组队和指导,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

4.1 依托平合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在校企融合办学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方面,可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联合多家企业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另一方面,可依托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定期组织和企业联合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如:物流电子商务项目创业、快递营业点建设、物流增值服务网点建设、物流设备创新等,培养学生从创业策划、创业方案形成、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到风险评估的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增强学习意识和工作经验。

4.2 联合校企举办创新创业模拟竞赛

物流工程专业是个应用性、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教学中突出以实践为导向,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可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企业。具体可针对物流专业学生联合社会企业开展大学生物流创业比赛、储配方案设计比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比赛、运输线路优化设计比赛等多项赛事,并通过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赛事信息、组建比赛队伍、跟进比赛进程,根据物流专业教育梯度,在相应的梯度合理安排初、中、高层次的赛事。进阶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创业构思、策划、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4.3 打造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通过在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创新创业沙龙、创业社团、创业联盟、创新论坛等平台融合的子模块。借助网络与平台,分享心得体会、交流创业创新经验,发扬以老带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构建一帮一企业导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所有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引导、教育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多数缺乏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经验,能够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或担任访问工程师的教师人数不多,在专业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员工资源,由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组建成一支企业导师队伍,服务当地高校。由于师资队伍涵盖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导师,具体教学分工要明确,做到优势互补,各司其职。企业导师由学校采取外聘的形式,专门负责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校企实习资源共享平系组建师徒队伍,实施一帮一指导,形成一对一学徒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5 总结

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多途径多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物流管理专业可操作、可实践性强,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应体现专业特性。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践模式,形成“O2O”模式的实践平台,将线上交流与线下资源组配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满足学生对校外实践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一体化高职人才培养探讨――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60-161.

[2]王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26):52-56.

篇9

关键词:第二课堂;缅甸语;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04-02

狭义的课堂分为课堂教育以及课堂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系统理论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对本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文化知识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和个体竞争力的重要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补充课堂知识之外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场地,同样,作为学习语言来说,第二课堂承担的任务和意义非常重大。不同时期的第二课堂甚至可以影响本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对语言学习者来说,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专业意识的形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中缅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多,尤其是缅甸大选之后政治经济趋于稳定和渴望经济发展,迎来了缅甸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缅甸语也成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语种,对缅甸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多,但是作为较小语种的缅甸语却是不被人们所熟知的语种。尤其是地方院校所招录的缅甸语专业学生,除了极少数同学出于自身意愿报考之外,绝大多数同学多半是都是调剂至本专业的同学,更是谈不上了解。因此,第二课堂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一、入学初期阶段

1.了解专业现状、前景。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不了解本专业,可以从缅甸语的教育历史、发展、当前状况,通过新闻、报纸、图片等方式实事求是地介绍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缅甸语专业是什么样的一门专业;接着,介绍本专业在本校的办学历史、模式以及办学理念,详细介绍本专业大学四年规划以及培养模式;再次,介绍本校毕业生的已就业情况和毕业就业领域。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缅甸语专业的基本情况。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主要以介绍、分享为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专业信念。第二课堂大量糅合缅甸文化,把与缅甸相关的民族、服饰、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引入第二课堂。组织者以轻松的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就业前景的介绍,同学们肯定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和职业期望,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信念,从而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入学初期阶段的第二课堂组织主要是以认识、了解缅甸语专业为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循序渐进地树立专业信念和学习信心。

二、语言学习阶段

语言学习阶段第二课堂承担着培养语言综合能力、自主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形成。语言学习阶段又分为:初期语言学习阶段、语言发展阶段。

1.初期语言学习阶段。初期语言学习阶段第二课堂组织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进行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传授。面对一门新的语言来说,怎样学好是需要一定的经验总结,这个阶段的第二课堂应该偏向于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巩固语音学习和基础的同时,引入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多方位的让学生来了解缅甸的文化和社会现况,特别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民居、风景、旅游等,适度缓解语言学习所带来的枯燥。

第二课堂主要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发挥主体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语言学习的正轨。尤其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第二课堂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不局限于室内课,本阶段正是学生对缅甸产生许多疑问和好奇的阶段,应当充分利用好缅籍教师资源。由缅籍教师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者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缅籍教师纠正发音和引导学生开口讲口语能力。组织老生与新生交流留学心得体会,让他们从学生层面得到感情和认知上的共鸣,获得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打好语言基础。围绕语音、书法等方面采取组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语言发展阶段。任何语言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应用到时间当中去,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多地是体现在使用当中,正如经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高度熟练的形成要靠大量的实践来完成,第二课堂就是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充分在第二课堂上体现,巩固和扩展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之外的实践性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元音运用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增强集体协作意识,改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第一课堂的上课效果。此外,通过第二课堂也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这个阶段里,最重要的就是把第一课堂所学充分融入到第二课堂,不仅从语言学习角度使学生获益,更多的还是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在本阶段,适当把考研理念灌输给学生,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第二课堂在延伸和拓展第一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待人接物处事教育,尤其特别是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素养。这就要求学生深刻了解缅甸的各种礼仪和忌讳,缅甸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佛教教义贯穿到缅甸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跨文化交际不仅要了解文化还要了解缅甸人,了解相应的场合和礼仪用语。

三、语言运用阶段

语言能力达到熟练运用阶段时,第二课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再是简单的图片浏览和简单的语言交流。第二课堂必须要有相对精细的目标和策划,活动组织应该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本阶段重点着眼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缅甸语的相关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第二课堂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语言综合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实践上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此阶段的第二课堂组织形式趋向于走向课堂外的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组织所有学生参与该语种的省级比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他们面对压力的缓解能力。

第二课堂的开设对促进语言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和价值。每一阶段所采用的第二课堂形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缅甸语专业上。缅甸语专业的各个阶段采用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的组织内容应该是比较有计划和目的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延伸第一课堂的文化知识,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开阔的眼界和创新实践能力。正确开展好第二课堂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当然,再次过程中还是应该分阶段性的探索和实施,在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内适度开展,不应该本末倒置,不重视第一课堂反而花太多时间在第二课堂上。

参考文献:

[1]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S).

[2]周淑珍.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J].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377-379

篇10

一、专业学习方面

我是一名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大一暑假的时候就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当然那个时候因为大一学的东西都是理论上的,所以实战方面进行的很少,但是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体会过了一家广告公司是怎样的一个经营模式,以及那些平面广告的成品的制作过程,当然也初步的学习了专业方面的软件。收获颇多,这也是我坚持大二的时候也一定要出来实习,不要呆在家里荒废时间的原因。

暑期实践是一个可以很好的实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我这次所在的顾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个正在起步的公司,可以跟随着企业一同成长,这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我也很珍惜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在这边主要负责的就是公司前期的网络推广以及网站的美工制作,感觉自己已经进入实战了,在课堂上学的很多的东西都进入到了实际操作,包括DM、网络营销、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营销策略等等,当然也包括自己广告专业最基础的Photoshop、coreldraw、dreamweaver这几个软件的运用。

首先公司前期的网络推广工作是有点琐碎的,因为公司成立初期,很多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度不够,因此在信任度方面也会缺少,所以在刚开始进入市场的初级阶段,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目标市场定位、目标消费者分析等等,那么我所在的公司的目标定位很明确就是一家以绿色保健产品、进口食品、天然药妆系列、绿色有机美颜产品为主要销售产品的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公司旗下主打网站品牌——伊康尚品网,主要针对都市白领亚健康状态以及内调外养需求而推出各系列天然产品,公司的运营高层来自于医疗系统,早年是医院临床人士,正因为想改变目前这个市场混乱的局面,立志全力打造中国都市白领专业时尚放心安全的健康品网上商城。所以目标消费者也很明确就是都是白领。

那么根据都市白领的生活习惯,他们都很“潮”。所以紧随着时尚的潮流,他们平时喜欢上网、看资讯、聊天、玩微博,所以根据这些生活习惯我们广告的切入点,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因此我尝试着在微博、博客里面发一些关于伊康尚品网的资讯,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链接,让顾客在选购产品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对这种广告有种很深恶痛绝的感觉,所以在微博里的粉丝是越来越少,看得我很揪心,仔细得归纳一下,对于微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东西,但是它更适合走软推销的路线,而不是合走这种强行的广告路线,因此,我在争得经理的许可下,转换了一种路线。

首先就是把里面的标签给转换了一下,把那很深奥的标签比如:B2C之类的转换为时尚等这些很普遍的标签(玩微博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微博里有这样的一项功能就是可以通过标签来寻找好友,这就像是一张身份证一样的,这样可以拉近与其他网民之间的距离,实现与更多的人的互动),然后就是转变推销的方式从刚开始的硬性推广,转为走“邻家女孩”的路线,就是在网民心中树立一个网上健康专家的的形象,每天通过在里面写一些关于养生、保健之类的日常小知识,这样子更具亲和力,也可以更让人们普遍的接受,那么在消费者心目中“伊康尚品”的品牌形象也就会渐渐的树立。进而让消费者产生对其认同感及信任感。虽然对于像博客、微博推广这些方面是比较草根的做法,但是这样做也是一个很有实用性的方法,可以更加的深入人心。然后除了在博客上宣传以外,对于网络广告其他的方式也在同步运行当中,比如:关键词广告等还有就是一些论坛,贴吧以及发送邮件等等这些方式。

其实很早就听广告行业的相关专家分析过网络广告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它的发展空间很大,而且目前网络的普及率也很高,之后也必定会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学习如何做网络推广,也就是网络广告也是个很不错的idea,然后我也在这方面学到了很多,如何做到让一个品牌深入人心,如何做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个是公司目前要做的。但是树立好的品牌形象一定是要真实可靠地,消费者的利益是我们解决要维护的,所以我们公司也有淘宝店,有很多的淘宝店的商家都在树信誉,但是经理的一句话然后我感触很深,他说他们只是一个小的店铺,而我们是一家公司,如果我们跟他们一样,那我们就没有必要注册一家公司。仔细想想是的,一家公司的赢利是要走长远的路线的,而不是只是单纯得做一个门面给别人看。所以公司的员工就秉着这个原则兢兢业业地做着,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但是为了消费者都是宁愿自己亏钱,但是却不可以让消费者的利益有损害。经理这样的做法让我也学到了很多,如果每位商家都能够这样子为消费者着想的话,那么消费者的权益还会被侵害吗?真希望多一点像这样的商家。

二、人际交往方面

因为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大学生的创业园区,所以身边基本上也是些大学毕业的人在这边,可以说在这边的氛围是蛮不错的,还有就是那些墙上的墙体广告贴的也都是马云、李开复等他们的名言,所以我也有幸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受熏陶了一回,感受着大学生创业的酸甜苦辣。深刻体验着他们创业的艰辛以及他们对理想的孜孜追求。

在公司我很快就能够融入到工作的环境当中,并且和公司里的员工的合作也越来越有默契,因为我来到这里是位新手,当然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很快的进入了轨道,也根据自己所学的职业礼仪规范得要求自己。

在宿舍里也能够很好的做到与室友很好的相处。她们除了一位姐姐是在这边自主创业的以外,也都是在校的学生在这边实习,很有缘分的大家在一起,周末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出去逛街购物,俨然成为了好朋友,真的很难得能够和她们在这里相遇,更有缘的是还有一位大一的也是学广告的在这边实践,她有时也会请教我一些广告方面的问题,我也很乐意地为她解说。

三、在性格培养方面

这个也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让我更全方位地认知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

记忆犹新的一次是那次出的状况,就是我在做一张伊康商品网的会员期刊,然后可能是因为太热的缘故,电脑死机了,可是做的东西没有保存,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做的东西只能够重新做。所以到了晚上,我就想着一定要保存,后来做好了,准备下班,心里乐得呀,一下子兴奋结果把那张没有用的图片给保存了下来,把那张我辛辛苦苦做的页面给替换掉了,我当时真想找个地洞自己钻下去,当时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可是这个又有什么补救办法呢?只能怪自己了,第二天又重新做,真的是作孽啊。经过这样的一次教训,我想以后做事情就不应该那么毛毛躁躁的,应该善始善终地尽心去完成一件事情。

还有就是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每天的任务,当天的事情确保当天就可以完成,每天必须要做更新的和新增的工作任务要合理得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够确保每天的工作量。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