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学风范文

时间:2023-03-17 10:0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风学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21-02

校风、教风、学风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部分公办院校连年扩招,并且民办院校办学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三风”建设,对于提高民办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得更为重要。一所民办院校要想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

一、当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校风有待规范。校风疏于管理和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班级学风不良。班级学习风气差,好像学习只是少数几个同学的工作,课余时间谈论学习变成了很无聊的事情;在学校大家比的不是学习,却是谁的衣服好看、谁的发型帅和谁的游戏打得好等等,这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匮乏。二是宿舍门禁不严。学校存在学生外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宿舍管理不够严格,更重要的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三是宿舍楼风气不雅。学生宿舍存在着电灯不亮、门窗不严、供水不足甚至私人物品丢失等现象。部分宿舍不整洁,东西随意乱丢,垃圾、脏衣服随处可见,有极个别的宿舍甚至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这都说明了我们的学生缺乏公德和基本素质差。四是就餐风气不良。在食堂打饭不排队或随意插队现象时有发生;用餐不节俭,随意浪费粮食,餐后不收盘等现象随处可见。五是开会风气不严格。开会迟到、早退、交头接耳,会议期间打电话、发短信并且频繁进出,不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话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对他人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六是校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园是公共场所,本应文明整洁,但是总有一些人不够自觉,有意或无意地破坏这个老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如有些人在校园里高声喧哗,满口粗言秽语或者是话语中带有浓重的社会风气;一些人奇装异服,部分女同学着装暴露,以及穿拖鞋进课堂等。校风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将导致校风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受到削弱,这些都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2.教风不够严谨。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对学生不够关心,缺少交流,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少数教师会随意调课或请人代课,使得教学秩序紊乱。有少数教师认为以自己所学的知识足以应付上课,因此他们不认真钻研业务,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前也不做充分的准备,这使得课堂组织不力,教学方法呆板,内容陈旧枯燥、没有新意。通过调查发现,某些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灌输式”教学比较突出,重授课数量、轻教学质量,重知识灌输、轻方法指导等。

3.学风比较松懈。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入学分数低,这是存在于民办高校中的客观事实,也是造成民办高校学风不良的因素之一,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造成学生学风松懈还有许多主观因素。首先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也没有远大的理想。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就是为了那张毕业证,以后的工作就靠父母给找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民办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心理不平衡,无心进取。其次是学习不努力,学习自觉性差。学生中存在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很多学生之所以高考不理想就是因为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学习就散漫,并把这种学习态度带入了大学。校风、教风、学风不正的种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不积极地想办法来应对,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势必会影响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解决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问题的对策

1.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校风建设。学校教育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它有什么样的校舍,或有什么样的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校风。校风虽然无形无影,但它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最终决定成败的东西。视而不见,或稍微的轻视,都将对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渠道、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社团组织来带动、繁荣、提高校园文化。例如可以组织电子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有事情做,又可以细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加上很重的一个砝码。②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学风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但是所谓的管理不是原来的硬性管理,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思路,提高管理理念,能够做到以服务促管理。加大校园值班力度,有效地将不安全、不稳定的苗头遏制在萌芽之中,及时地发现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文明。以学生权益为中心,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基本条件和环境,构建法治社会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健全贫困生扶持制度,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渠道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同学。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优化教风建设。①优化教风建设,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其次,深入开展“师表工程”建设,促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再次,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优化校风,引领学风,进而形成优良校风。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加强教风建设。教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关键都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健康人格、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综合形成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要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教学竞赛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③科学开展教学工作评价,倡导教风建设,采用“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以评促建。积极组织教研室工作评价、实验室工作评价、课程评价、课件评比等教学评价工作,奖励先进,倡导教风建设。

3.加强教育,完善管理,促进学风建设。①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应切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②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管理上要严格,如果有学生达不到要求就要予以淘汰,决不能放松。另外,严格管理一定要把好考试关。考风考纪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风优劣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严肃考场纪律,杜绝考试作弊现象。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我们民办院校,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课堂和宿舍中去,他们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分类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但是辅导员切忌讲空话和无休止的理论说教,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心理引导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辅导员老师也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针对学风问题开讨论会,听听学生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开展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④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习风气需要带动,我们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就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要求学生干部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能做到努力学习。然后通过学生干部带动身边的同学,相信假以时日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总之,民办高校“三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常抓不懈,开创民办高校“三风”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范琦.浅谈当前高校教风建设[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魏芳,陈嫡.民办高校学风现状及对策探究.法制与社会[J].2009,(11).

篇2

【关键词】校风 学风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0-01

校风学风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作风,经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构成校内心理环境的主要部分,对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大学校园里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在目前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自己挣得一个满意的前程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如同在一个校风学风优秀的学校里,极少有学生旷课,不上晚自习的现象产生,即使有人想逃课,但当他环顾宿舍四周发现每个寝室都人去房空,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举动时,相信他会在无形而有效的好学风气的引领下背起书包走进教室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学分制的全面推广,班级功能的相对弱化,大学生公寓的普遍建立后宿舍意识增强,班级意识减弱,大学生的流动性增强,大学生的选择性增强等问题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而相应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必然对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当一所大学的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时候,学校的校风、学风自然得到了提高和改进。

一、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

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己探索出一套模块化设计、分阶段实施、项目化运作、阵地化建设的素质拓展运行机制。通过“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结合”的“三结合”举措,深入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他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拓展活动,成效初显。

二、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部分不足

(一)学生对素质拓展计划不了解

大多数同学入学后,对素质拓展的了解仅限于网络上的宣传和参加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素质拓展计划知之甚少,贯彻力度不够。

(二)同学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不均衡性

由于各项机制并不十分完善。很多同学能够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但是很多同学只偏重于一个或几个方面,无法达到全面发展,同学们对文艺、体育等方面兴趣浓厚,但对于科技类、职业生涯规划类等活动却不甚了解。

(三)活动的创新性与特色性不鲜明

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继承了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品牌,继续推进“挑战杯”、“宿舍文化节”、“红五月合唱节”、“一二九科技节”等项目。同时还应该突出现阶段活动的创新性,体现特色,树立品牌,不可局限于过去的做法,不能将素质拓展看成是登记活动,应构建合理的训练项目,确立有特色的训练平台,创新设计训练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希望和建议

以“增强了解,强化认同”为切入点,分层次结合各种样式的活动,逐步改进。

(一)增强了解,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在增强理念及意义层面的认识上,更需要加强的是一些更为直观,能给予同学们更多感性认识的机会成立由杰出青年、科技俊才、商界精英等优秀青年群体组成的导师团,通过结对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责任意识、职业设计、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靼造和培养,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知识比赛,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可以采取的形式。

(二)强化认同,加强学生自主性与组织、协调活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发挥也必须以一定程度的认同为基础。只有在同学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自身的意义,认识到素质拓展的主体是大学生,才能在素质拓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素质拓展工作要自始至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贯穿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原则,达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完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 激励保障

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果直接体现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必然要求有一套科学和权威的评价体系。部分高校提出的加强校内外素质拓展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行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学分化管理制度可以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即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算作一门计入学分的课程,一旦有了学分的保障那么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必然增强,参与人数必然增加,而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是起到了提高学生素质,这样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四)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内容

1.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开辟“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专题”,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专题网站”,以便更多的同学能了解并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来。

2.进一步加大对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关的硬件建设的力度。

3.加强学生活动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可以从不同方面聘请校外教育专家、作家、运动员、艺术家等参与指导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

篇3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育;大学生;学风校风;建设;机制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国防实力的主要后备力量,是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倡导国防精神,主要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尚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民族精神等,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德、智、体、心、法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军事理论教育从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重塑行为品质上的功能上来看,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对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对策,怎样把军事理论教育和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在军事理论教育中促进学风建设,使课堂上接受的军事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调整个人心理活动,发挥综合教育功能,促进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在学风建设中提高国防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本文章探讨的主题。

1 关键词语的界定

1.1 国防理论教育

又称为军事理论教育。国防教育体系结构由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巩固养成、深化拓展四个部分构成。军事理论教育指国防领域方面的理论在课堂上的教育。

1.2 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长时间内发挥预期功能并保证正常运行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2 军事理论教育提高军事素养的教学实效性策略

长效机制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是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组织和个体。个体指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对军队的向往,对自己母校的期望是推动制度运行的个体动力源。可以从思想上行为上巩固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主要经验和创新有以下几点:

2.1 借鉴军事化管理的经验,建立模拟连排班建制

模拟连排班建制,为军事素质的培养,为继续巩固军事训练的成果,为落实高校校风建设的各种要求,也为分层次分组织贯彻执行命令。

军事理论教育往往采取大班教学。10人模拟一军事班。一教学班模拟四、五个军事班,一个排。一个教学大班约100人模拟一个连队。连长排长班长均由优秀大学生担任,因军事理论教学时间短,学生干部慎重选定后不轻易改变。

模拟连排班建制一旦建立,课堂上首先抓执行力度,主要有组织纪律、文明礼貌等军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等、军容、军礼等军事素养树立、养成、巩固,使军队的优良传统、优秀的作风作为综合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延伸。高校的校规校纪和各项要求能在执行、效率上得到较好的贯彻。提高了大学生严明的纪律意识,使军事素养在大学生心目中生根,使校风学风得到提升。

2.2 军事理论教学管理融入军队管理元素

教师怎样融入军队的一部分管理元素,按照军事化的部分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学生精神面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主要有:(1)按学号排座听课,课前可唱国歌或军歌,规定听课时手的摆放位子;(2)非正常情况下必须报告和入列,下课时有序走出教室;(3)课堂上学生服装必须符合基本要求;(4)严守时间、服从安排、令行禁止;(5)教师采取正确引导、制度制约、榜样示范、纪律处罚等各种手段以达到严肃课堂学风。

按照部队的组织纪律规范学生,按部队的令行禁止作风、雷厉风行的服从意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以达纪律严明、秩序规范、作风严谨,为高校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提供有力保障。

2.3 切实发挥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

国防理论教育既是军事科学,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综合素质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阐明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强化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军事上的团体性和对抗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竞争意识。(3)改善学风。通过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4)激发爱国热情,发扬进取精神。通过国防意识的培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对国家所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忧患意识,发扬为改善生存环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进取精神。(5)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军队中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军事理论教学中去,使学生养成严谨、有序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6)培养国防素质。教学中结合军事上的实事热点、军事动态等。在分析中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7)促进高校校风学风建设。举办国防专题活动和国防教育知识竞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国防领域社团活动和课外阅读,并在学科的成绩上给予奖励,调动大学生参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2.4 制定军事理论课堂上培养和管理的学科规章制度

军训成果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目标内容之一,怎样使这些成果固化、养成、发展,必须寻求继续目标内容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其中军事理论教学就是有效的载体和途径之一。为此,军事理论教育的素质目标、行为目标的培养和军队管理元素应形成学科规章制度,并不断建设完善学科规章制度。

3 建立健全军事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推动制度有效运作的的组织。教师和教研室是实施军事理论教育的基础组织,是推动制度运行的组织动力源。为发挥军事理论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和固化学生的优秀行为品质,促进高校学风的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和教研室管理制度。

3.1 建立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军事理论的组织机构

教师是国防理论教育的具体实施教育者和基层组织者,是关键基层人物。军事教研室是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着眼点。(1)教师人员编制要有保障。建设一支人员稳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对组织机构的完善最为关键的措施,是推进国防教育持续发展建立根基的强有力保障。高校在落实编制体制过程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军事理论教师培训和进修工作制度化。军事教师需要具备特殊的教学规律和素质要求,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可采取教育有关部门与军事部门联合方式,负责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也可委托军事院校直接进行培训。(3)实现军事理论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军事理论教研室除了具备一般教研室的共性外,根据学科培养目标还应具备自己的个性,主要有用制度来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军事素质教育、国防意识培养、优秀行为品质的养成等,在教学组织上形成一种有计划、分步骤、重过程的学科规定。教研室审查教学计划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军事素养的培育,对计划执行过程分期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期达到实效。

3.2 建立高校与军队(军校)合作协调的机制

建立高校与军队或军校合作协调的机制,对军事理论教学教研和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军事专业化的保障。(1)建立教学上的合作机制。军队与高校密切配合,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经过教学实践后,完善计划方案,逐渐使之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约束性,最终形成高校与军队的在教学教研的合作机制。(2)建立教官与教师交流合作机制。教官专业素养强,在军事信息量、军事理论研究方面更加专业化、前沿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官与教师交流合作,优劣互补,各自发挥优势合作,对教师融入军队的管理元素和提高军事理论教育实效性大有裨益。(3)定期教学、研究交流机制化。军事院校与高校定期举行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军事动态的交流和科研上研讨,提高教学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优化学术风格。有助于高校教师借鉴对方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学风与军人气质融为一体的风范。(4)依托部队建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形成高校――部队――学生之间的三维关系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军事素养。同时,大学生与基层官兵的互动产生同龄人的思想共鸣,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集体观、挫折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建立学校管理层相应的有效运作的配套制度

建立学校管理层有效运作的制度是保障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所要求的配套制度之一。(1)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军事理论教育主要承担综合素质和优秀行为品质的培养,促进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管理机构应把把军事理论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纳入到学校校风的建设制度体系中,纳入到学院的监督管理中,纳入学科建设中,纳入到教师的教学职责和任务中,创新其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督促其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培养。(2)建立层层管理机制。建立层层管理机制是促使国防教育环节对高校的学风的建设取得成效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建立后,管理组织机构监督督促制度运作,并贯彻整个执行过程,坚持执行,持之以恒,终见成效。涉及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军事理论教育室、分管的学院、校保卫处、学生工作处、各团委、教务处、校党委等,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涉及国防教育工作职责和具体的分工协作范围。(3)建立物质条件上的保障机制。军事理论教育在综合教育功能上对高校校风学风的良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和教育无法替代的。应对军事理论教育大力扶持,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落实到基层。

国防理论教育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丰富思想政治道德工作的内容,改善高校精神面貌。高校学风建设使军事理论教育工作的内涵更丰富,更加与大学生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学风建设;目标教育;促学机制;学术氛围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作为刚刚升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更应有优良的学风做保障。因为一旦形成优良学风,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奋发向上。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东北大学基础学院在实践中紧紧围绕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学风建设,建立了与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教学管理模式。该机制通过近十年的运营与完善和对提高一年级的教学质量行之有效,是独立校区培养一年级新生的较完善和可借鉴的经验,具有示范作用。

一、开展目标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学校通过一系列入学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等问题。帮助新生学会思考人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业,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风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项工作是培养高校一年级学生良好学风的重点。

二、制定有效的促学机制

大一新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刚进入大学不懂人生规划,开始分化为两类人:一类是主动追求进步的学生,但他们盲目作为、没有重点,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类是比较懒散、无所适从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他们不会自主做事,新生挂科的比例普遍比较高。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大一新生,让他们逐渐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1.实行晚自习制度。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晚自习,由教学办、学生办和学生辅导员共同负责晚自习的管理。给各班配备专用的晚自习教室,学生也可以在晚自习教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和外语语音室进行晚自习。

2.实行晚自习答疑制度。安排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主要课程教师定期进行晚自习的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困难。

3.实行期中考试制度。每学期进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主要课程的期中考试,督促学生学习,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4.二次授课和民族学生辅导班制度。通过聘请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二次授课,重点讲解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帮助课堂上没有学好或遇到困难的学生理解、消化相关内容。近年来,我校的新疆、地区学生逐渐增多,地域差异大,再加上他们的外语基础较差,学习上很吃力,因此学院又聘请外语学院任课教师,专门开设了民族学生辅导班。实践证明,二次授课不但对学习差的学生起到帮扶与促进作用,也受到一些学习好的学生的青睐,他们希望通过二次授课,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

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1.建立科技创新小组。我们在大一新生中成立各种科技创新小组,包括电子设计小组、三维建模小组、动漫设计及制作小组、陶艺设计制作小组等。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学习。实践证明,这些科技创新小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培养了大一新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篇5

一、教师引导学生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1.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它由一个学校的校风、班风组成,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既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是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促使良好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实际上是对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控制与反馈,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

2.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就培养人才而言,它应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教师帮助学生认清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学风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风气与作风。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置身于这种氛围中能使人倍受感染、熏陶,会使人终生受益。好的学风是一所中学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体现学校品位的重要标志,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生源在好,师资队伍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精良,也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学校要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支持,因此学风建设意义重大。

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纪律松懈。有的学生为了混一张初中毕业证书,有的学生把学习目的单纯是为了升入高中,还有的学生学习很茫然,完全是应付过日子。

三、在学风建设中要形成师生互动

1.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校要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教风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品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

2.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教师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教育,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情况主要靠学生干部,许多具体工作都要靠学生干部去付诸实施。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意见和建议,适时开展师生座谈等活动。通过齐抓共管,保证了较高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效果也逐渐提高。优良学风建设必须杜绝违反考场纪律。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表现,对此要严肃对待。为了提高学风建设水平,教师应注意每学期考风考纪宣传,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

3.加强学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①学风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涵。②学风与教风的关系。广义上讲教风也包含于学风之中。严师出高徒,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抓好教风,当前的教风建设有待教师的提高。③学风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关系。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为学风建注入了新的活力。④学风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敢于严格管理,从严治校,教育与管理并重。

篇6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习讨论落实”的开展,以“作风建设”为工作目标和思路,积极推进教训均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营造校风正、教风硬、学风浓、训风严,全校教职工作风勤思善行,勇于创新,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育、训练氛围,实现我校教育训练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活动安排:

1、学习教育阶段(3月8日—3月30日):出台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以“树正气、强队伍、严管理、抓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进一步增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全体教师、教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

2、查摆问题阶段(4月1日—4月30日):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找准学校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就找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按照“重点找原因,关键查主观,深入找问题,确实去落实”的原则,究其根源,深刻反思,整改提高,提升素质,提高教育、训练质量。

篇7

一、高职院校学风的现状

1. 学习习惯差。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缺少成就感,对学习兴趣不大,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失去外来的压力,极易放纵自己,造成学业危机。

2. 学习动力不足。高职生的心态比较复杂,但总体上是缺乏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工业工程系2700余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调查中有60.1%的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71.9%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不必再拼命地学了,只要混到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11.8%的学生觉得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很委屈,终日提不起精神,牢骚满腹,无心进取;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到达顶峰,再努力也是白搭,不如现在轻松轻松。

3.学习纪律不够好。调查中,39.7%的学生有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74.4%的学生听课不认真,49.5%的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52.1%的学生抄袭作业。

4.不良行为突出。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行为。通过调查发现,有23.7%学生特别贪玩,抽烟喝酒、打牌,乐此不疲,27.9%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把学习抛诸脑后,9.7%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谈恋爱上,以致荒废学业。

二、造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习动力激发不够。学风的好坏与学习动力的强弱关系密切,如果学生学习有十足的动力,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珍惜时间,讲究学习方法,追求效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反之,又能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动力不足。首先,高职生无学位可拿,考研、出国无从谈起,因而弱化了学习的内在动因;其次,高职生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虽然目前有“专升本”的途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考取的;第三,高职生由于素质较低,一般没有能力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准的竞赛,学习上只是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钻研和创造的意识。

2. 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思维能力、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显得幼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不少学生仍未脱离高中生的心理行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不感兴趣,且越来越放松,生活随便,最终浑浑噩噩度过大学生活。

三、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性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据了解,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近几年创建的,它们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重点中专、国办普通中专合并而成的,一部分职业学院则是由原来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几所中专合并组建的。学校发展的时间短,学校改革、建设任务重,学生招生、就业的压力大,主要精力都放在生存发展上,有意无意地就忽视了学风建设。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部分教师价值错位,部分学生目标不明,骂人、酗酒、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我院也有类似情况,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有的学生道德水准、行为规范没有达到要求,其教育与训练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没有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四、改善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应该从院、系两级加强学风建设,成立以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建立学风建设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同时,以过程控制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相并重,构建有效的学风建设体系。

2. 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院、系二级学生管理体制和重心下移、压力传递、目标考核等学生管理机制,努力创设出院、系职责明确,全校齐抓共管学生工作的良好局面。实行严管、服务、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载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争取多样化,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3.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人人向上的激励机制,是创造优良学风的基础和保障。全面修订学生的奖学金条例、评优条例和学生评价体系,不仅体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学习,更体现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提高。

4. 建设良好的教风。学校应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全面负责制,建立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建立学生教学信息监督员队伍。同时学校应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鼓励教师进修深造,积极为教师创造教学条件,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风建设。

5. 建立健全学生状况预警机制。辅导员和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可以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使他们及早走出困境,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6. 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力扶持学生社团,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 对学风建设采取四字方针

1)学风建设要“早”抓。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要选好新生班主任,特别强调做好第一学期的学习适应教育;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的模范示范作用。

2)学风建设要“齐”抓。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也应该和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学习记录等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广泛的内容。

篇8

一、普通高校教风、学风的现状分析

(一)教风不够严厉,师德不够崇高

第一,责任意识不强。有些教师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弱,主观上不努力,总是在客观方面找借口,不思进取,所做的一些事情逐渐偏离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二,集体观念较为淡薄。部分教师不注重个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不关注时事政治,不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教学,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应付,对课内辅导、答疑,走过场,不注重实质。第三,基本功有待加强。有些教师备课内容死板老套,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不爱听,或者是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风不浓郁,考风不正派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风气。学校自习室、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部分学生上课听课不认真,考试总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把考前最后的几天当做救命稻草,平时较为散漫。

二、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人认为教风就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在实际展开工作中常常把教风建设的责任归于党政管理部门,却不从教师本身下手,把教风看成务虚的工作;有人认为教风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明确目标,结果“教风建设会上,口头提得多,落到实处少”;有人认为学风建设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与管理者无关,导致出现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学风是学生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跟教师无关。[2][3][4]

(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堂利用率低。教师由于个人问题未能利用好上课时间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二是授课的方式方法有待加强。气氛沉闷、缺乏活力与创新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率和出勤率。三是课堂管理松懈,与学生交流少。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讲授知识,对于课堂纪律和效率以及出勤率不管不顾。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松懈,放弃了高中坚持的勤奋学习的习惯,以为到了大学就等于到了天堂,就可以吃喝玩乐不用学习。其次是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的摆位失衡。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尽快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多参加社会活动,因而对于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视。

(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管理部门对教风建设的理论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教风建设的具体实施缺乏有远见的方案,教风建设制度化有待加强。另外,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缺乏,也使得教风建设进程缓慢。

(五)社会环境对教风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教师沉迷于物质化的世界不能自拔,学校外部环境的冲击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教风的质量。现在一些教师为了增加收入,不能将精力全部放在教学任务上,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加强普通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改善教风、学风的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

无论是教风还是学风,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校园的小环境中,只有这两个环境的风气有所改善,教风、学风建设效果才能得到提升。对于社会这个外部大环境来说,应给予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具体如解决一些教师的工资和待遇问题,使教师能安心投身于三尺讲台;社会应多关注一些优秀励志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对高校多一些支持,投资改善校园的硬件设施,从而改善校园环境,从侧翼支持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对于校园小环境来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强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师的各种待遇,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加强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考核与监督,改善课堂质量;加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如增加期中考试、平时测验、关于课程的论文等作为最后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室和图书馆等资源,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同时改变学生只在期末进图书馆的习惯。[5][6]

(二)提高教师各项素质指标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端正教学风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广大教师能够认识到教风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地位,用制度使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师德。其次,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实行青年教师上课准入制度。每年各学院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讲课比赛,给教师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给青年教师指定导师,让青年教师为其做助教,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培训合格的教师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强化自身技能,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加强对教师各项素质指标的考核。定期考核教师的业务素质、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气氛、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师的教案及备课情况、学生的成绩,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各项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新生刚到学校,对自己的专业大多知之甚少。学校应该加强引导,请相关专业的教师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教学计划、本专业学术实践情况以及未来前景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励学生在一开始便树立目标,好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效率。不少学生学习意识有待加强,缺少主观能动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意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健全奖学金激励机制和助学金制度。各高校都根据国家的文件精神拟定了各自的奖助学金实施细则。通过更为细化的实施方法,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风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教风、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无论是教师党员还是学生党员,都是教风、学风建设主体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能够直接联系普通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最直接的呼声,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出现在的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进步思想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广大教师和学生,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7][8]高等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教育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素质更为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教风、学风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教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总之,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气氛,从根本上提高教风和学风的质量。

作者:范云鹏 丁胜锋 李艳杰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涛.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对高等教育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李标.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谭焱良,毛祥成,罗薇.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69-372.

[4]叶美艳.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王冉.试论新时期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J].赤子(中旬),2014(18):42.

[6]刘文洁.高等院校教风建设的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207-208.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应对途径

高校学生的学风,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当前,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1]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高校文化精神的体现和传承,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人的身上,其核心应是以学生为本,着力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发展,适应挫折的能力。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高校的学风问题,良好的学风,有助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冲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严重影响了学风质量。学风意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对大学生而言,其本职工作依然是学习,没有一个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这一定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每年,各大高校都会处分一些学生,有些学生甚至被开除学籍,众多学生不能顺利毕业,由此也出现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给家庭、高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众多不便和困扰。固然,好的学风能够促进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应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抓住学风建设这条主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为好的学风制造良好环境,提高应对学风变化的能力,这将是一项艰巨而又重大的育人工程。

一、高校学生学风的影响因素

笔者分别召开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座谈会,包括学习成绩优、中、差的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分别就“A、你了解什么是学风吗?B、你认为当前高校学生学风如何?C、你觉得影响学风的因素在哪里?有何建议?”问题进行了了解和调查。就A问题而言,有90%的学生对学风认识较深刻,大一、大二学生对学风认识比较浅显,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学风,而高年级则认识比较深;就B问题而言,75%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学风不太好,10%的学生认为高校不同学风情况也不一样,15%的学生认为学风整体较好;就C问题而言,认为学生个人因素影响占65%,认为任课教师的教风影响占20%,认为学校管理影响的占10%,其他因素影响占5%。当前影响高校学生学风的因素呈现多元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出现了复杂化,笔者经过调研,分别从学生个人、教师本身、学校管理等方面做了分析和总结,客观提出了影响高校学生学风的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个人因素对学风影响所占比重较大,通过调研,学生认为现在大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毕业找工作都要靠关系,学习好坏已经不是找工作的首要条件了,所以就抱着混的态度上完大学。很多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上了大学后,抱着放松的态度,没有引起对学习的重视,笔者多次查看学生宿舍,在宿舍打游戏的学生较多,有些宿舍竟然全部都在打游戏,笔者多次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效果并不是很好。大学里非常缺乏带动和鼓励大家去一起去学习的学生,几乎都是各忙各的事情,比如打游戏、赚钱、游逛、谈恋爱等,无心学习,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比较明显。

另外,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的自律性不强,追求目标不明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学生感到前途迷茫,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通过比较了12个班级,每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非常认真学习的,也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生,但是就是班级中的一部分学生比较涣散、放松,同学间互相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太少,作业都是应付,影响了整个班集体,有些学生考试作弊而受了处分。更为注意的是,多数学生考试就靠期末突击,学生认为老师会给考试重点和范围,老师出的题每年都差不多,这让学生从主观上淡化了学习,没有了高中学习的那种压力和紧迫感。

2、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的教风对学风影响很大,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上课和个人魅力能否吸引学生对学风的推动将起到莫大的作用。目前,很多教师面对晋级、职称、科研和工作压力,使得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非常有限,众多学生逃课、旷课、迟到等现象频频增加,这将不利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调研表明,教师的教风对学风冲击很大,部分老师对上课睡觉、迟到、旷课的学生根本就不管,大多数学生上课都在玩手机,有些学生甚至用手机看视频、看电影、上网聊天等,认真听讲的太少,针对这种现象,部分老师不理睬,特别是大学大班上课,几乎没有几个老师点名的,因为老师不想因为点名而浪费课堂时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逃课、旷课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大学考试,学生表示考试分数并不能代表学到多少知识,老师为了提高通过率,考的都很浅显,不是很难,看看往年的考卷,很容易通过,但有些学生却是通过作弊来通过考试的,同时,部分监考老师监督不严,很放松,没有起到监考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考试的公平性,致使更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肯定会影响整个学风、校风,这将对高校的校风是致命的打击。

3、学校管理因素

10%的学生认为高校管理对学风有影响,学校的各项管理如果不能以学生为本,就不能真正考虑学生的利益,就无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更多学生建议,学校的相关管理和规定都应该有学生代表参加,充分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选拔敢说真话、敢于表达学生心声的学生代表去维护学生利益。有学生认为,高校有些管理和规定缺乏人性化,比较死板,不太灵活,致使学生心中怨言颇多,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可,致使学生不想学习,无心学习。可向而知,这样的管理想让学生认真学习,形成一个好的学风那就非常困难了。另外,当前学校的很多评奖评优公示都在学校网上公示,众多同学不能上网或者很少上网,看到的机会很少,公示有两面性,即表扬和监督,表扬先进有利于树立模范,监督可以提高学生自律和自觉性,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高校的各项工作需要全体学生的配合和认可,如何让学校管理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参与,将对学生学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策研究

1、立足大一新生,树良好学风。

起点决定终点,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升学的压力,目标很明确,学习氛围很好,所有学生的目标是考上理想大学。考入大学后,要给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和目标规划,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大学学习和专业的重要性,让新生尽早明确目标。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必须从大一入校开始,常抓不懈,依靠专业老师进行专业引导和教育,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喜欢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了更好的让大一新生对专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高校可以从新生入校开始,每年邀请杰出校友、专家学者回母校讲座,为新生树立榜样,让新生与校友实现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这必然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同时也为好的学风营造了氛围。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依靠教风带动学风。

严师出高徒,高校教师一定要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潜心教学,遵守职业道德,重视教学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一定要让教师从科研中解放出来,改革考核标准,优化方案,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教学型大师和专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科研型大师离学生的距离较远,而教学型的大师则更受当代大学生仰慕和追捧,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学生热爱专业,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教师的教风如何,不仅体现一所大学的育人精神,更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假设一所高校的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那么大学就不应该是大学了,应改成研究所或研究院,这样必然失去了大学的本能,故而必须重视教师的教风,好的教风必然促进好的学风,高质量的教学才是大学立足之本。

3、强化学业过程管理,提高学风监督。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应该是学风建设的主线,好的学风必然与好的管理密不可分,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活动等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尤其对上课迟到、旷课、逃课、考试作弊的学生严格处分,不包庇,不偏袒,一视同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及时与家长沟通,说明情况,提高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情权。为每一个班制订班级四年目标管理规划,一个班集体优秀与否,学风好坏如何,不仅看个人,还得看集体,所以,强化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可以制订各班级四年目标规划,设定目标内容、目标细则,分阶段实施、定期检查,强化监督,实现群体引导、个体培养的目的,对预先完成目标或高质量完成目标的班级或个人给予嘉奖,树立模范作用。

4、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高校管理好不好,对校风、学风影响很大,全校教职工,特别是行政人员更是要时刻以学生为本,提高服务意识,自觉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肩负责任。尤其辅导员、班主任、教务行政人员、学生工作人员等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风建设的主干力量,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实施者和具体工作者,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从严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共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勤奋的求知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应积极支持和关心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生活,优化班主任的选拔和聘任,强化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和交流,及时有效解决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心辅导员发展和成长,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更好提高学风质量而努力。

篇10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创新

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大学生学风的特点、形成规律和建设目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治学精神、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考核等方面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是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日常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学风建设是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位和声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了新的动向。高校学风建设创新已迫在眉睫,如何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时代特性,创新高校学风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风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的反映,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育人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同时,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素质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建设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学风不正

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校园外五彩缤纷的世界,部分大学生心情浮躁,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精力分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甚至将此作为入党的阶梯,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抱怨、沮丧,进而影响学习;学习仅为了混一纸文凭,学习毫无主动性,完全机械应付以图“过关”。奉行“多一分浪费、60分万岁”的信条。

(二)学风不浓

表现在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不思进取,不求甚解,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严,纪律松弛,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在上课时间内聊天、睡觉、看小说、杂志、发短信、听音乐;作业抄袭,实验报告雷同、毕业设计“拷贝”,甚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

(三)老师监管力度不够

学生考后向老师求情,甚至送礼、走关系的现象日益增多,监考老师严的学生闻之色变,不严的则成为学生过关的监护者。

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强,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趁机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学生中来,给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各种错误思潮观念混杂其间,极易感染学生,混淆学生的视听。这无疑将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学风建设工作也会因此受到较大阻碍。

(二)学生学习心态失衡现象比较严重

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部分学生无法摆脱各种因素的困扰,有的热衷于谈恋爱、做兼职而荒废学业;有的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而旷课、逃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感觉就业前景黯淡而产生了消极逃避的思想,学习热情不高;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甚至发生学业失败的现象,因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些现象可概括为一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心态的失衡。这个问题在近年来表现的越来越突出,给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缺失和评价体系的缺失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些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学校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大学文化、师资力量、师德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校园文化偏离了“育人”的理念和思想。如课程设置与市场需要不能很好的衔接;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艺术特色,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师德水平不高,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样作用。此外,高校长期在管理上形成的误区也对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 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地注重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培养;在管理中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稳定而忽视了个性的张扬;过多的强调学生管理部门的作用,而弱化了教师的育人功能;过多地重视用制度去管理,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与精神感召。这种状况不利于高校学风的形成和稳固,给学风建设所带来的困难也是巨大的。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大学生、高校、国家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学风建设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熏陶和感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奋发努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不良的学风,同样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容易使他们迷失目标,失去学习动力,虚度大学生活,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风建设关系到高等学校的发展学风建设的成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整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学风建设的成效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校未来发展走向。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将为高校带来高层次的办学品味、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未来发展方向。

(三)学风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依靠优秀人才,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相反,在不良学风的影响下,将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合格的建设者不利于国家又好又快发展。

三、高校学风建设创新的措施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高校学风建设。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 发展的人才,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还应该是具有健全人格、健康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自由精神的人。因此,大学不仅仅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更是社会道义的策源地和人类的精神殿堂,是社会的良知与向导。而对于高校学风建设而言,无论是优秀的师资队伍还是健全的管理机制,都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外部因素,要使大学真正的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还需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为学生的成才服务的教育理念,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管理为依托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其次,要通过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再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课程的设置、管理和考核的改革中来,在学生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新机制。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思想道德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在体现,也是做人做事的中心指导,学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进的学习动力,才会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引导学生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借以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加强思政教育,关键在于与时俱进,难点在于方式与方法。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深刻把握90后学生的时代特征,更要深刻领悟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形势,把这二者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国家现实的发展规划相统一,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获取强大的学习动力。其次,要注重利用新媒体,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榜样来示范引导,增强学生的认可度,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再次,要持续开展主题鲜明的主题班会,以班级为阵地,由点及面,全面落实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制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利用主题班会来进一步规范班级管理,落实学校及学院的学风建设精神,发挥班级的集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题班会的主题可从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等角度展开,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管理机制,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学风建设需要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来保障,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风建设的成效。一是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和多标准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创新高校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要注重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及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课堂;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要创新教育方式与内容,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学风建设顺利有效的开展。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在保证引进教师质量的前提下,按师生比例要求配齐教师;要重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要完善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意见,保证教学质量;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教育广大学生。二是建立健全规范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潜力。三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责任制,如实行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共同领导学风建设工作,实行辅导员与任课老师联系制,实行班主任、辅导员与公寓管理员联系制,实行班主任对本班学风建设负主要责任制,实行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实行学业预警制度。

(四)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性与创新性,赋予学风建设新的内涵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合理的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创新。例如我校实行的优秀生制度,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注重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其次,高校可以利用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全国挑战杯项目,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深化学风建设的内在目标。再次,高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创新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的汲取知识、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最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创新机制。高校要形成各自的培养模式,坚持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计划全面化。要形成完整的大学生创新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风建设的内涵。

(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拓宽学风建设的外延

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环境的塑造,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在优化校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素质、开拓网络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精心组织校园文化等方面,大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针对学生特点,以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等为重要载体,以第二课堂为有效途径,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构建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用精神文明熏陶人,用先进文化培育人,用校园精神激励人,用文化氛围感染人。再次,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发挥优美环境对人寓情于学、寓教于景的作用,让学生在舒适优美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增强对学校的热爱感,从而振奋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高校要广泛宣传学风表现好的大学生典型,为广大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优良的学风不是靠一蹴而就,它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它是广大师生长期坚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我们有健全的机制,更需要我们不断的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方法。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育人为主、因材施教、教用并重的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者要创新工作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加强学风建设。要学会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与学生紧密联系,到学生中去,实加强教师的正向引导作用,积极推进学风建设。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基地,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这一工程的长期性与连续性,锲而不舍地加强学风建设,创新学风建设,落实学风建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金聪.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