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0 23:3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忠诚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忠诚心得体会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忠实践行为民宗旨,根据县局的安排,在11月份开展了“讲忠诚、铸警魂”教育活动。这次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宗旨,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为完成新时期、新阶段的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打牢思想基础,提供信念支撑。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学习教育体会。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这次教育活动,不应该是我们讲空话、讲大话的活动,我们要利用这次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身分,切实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法为民的思想,摆正自己公仆的位置。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杜绝公安机关中存在着的对群众“冷、硬、横、推”甚至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

二、严格自律,清正廉洁。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请登陆政法秘书网)根本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自觉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亨乐主义、极端主义的腐蚀影响,抵制住灯红酒绿、金钱美女的诱惑,自觉地做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要牢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纪律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人民警察廉洁自律的规定,做一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这次讲忠诚、铸警魂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民警做到“四个忠于”,增强民警“五种意识”,校正民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做到敬业勤业、乐业精业,进一步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履行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每位民警应该立足岗位实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这是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最好诠释,要以公安队伍中李坤阳、鲜大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尽职尽责,为打造平安营山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行政执法中,如何管理、如何服务,在刑事执法中,打击什么、保护什么,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和业务知识,不学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就会混淆是非,工作处于无所适从的状况,从而就谈不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拿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对于群众的报案、求助等问题的推让、部门间互相“踢皮球”的现象来说,一部分就是因为我们的民警对法律、业务不熟的原因造成的。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检讨我们过去工作的过程,也是探讨我们以后怎样工作的过程。我们要正视过去工作中不足的地方,正视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中不满意的地方,认真分析群众对我们的不满意是因为我们的失职、执法不公、服务态度不端正,还是我们的工作思路陈旧等等因素。要从思想认识的深处剖析自己。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章制度,我们要结合实际对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服务态度,新的精神面貌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

五、规范工作、生活纪律,做好表率。

篇2

这,是一个依旧有暖阳的冬季,这,也是一个迈进新年代的冬季,但,也是绝大多数人眼中寒冷黑暗的冬季。

那夜病魔袭来,一时间各种消息层出不穷,对于很多人口中2020的灰暗不敢苟同,但是当冬天的风甚至有点热让人烦闷,早起看新闻又多了几例,死亡了几例,满屏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全国的人将所有希望,愿望,祝福,全部压缩成6个字“众志成城,加油”

一批批的医者,战士,被送往第一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却比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激烈,它是消耗战,没有人知道会损失多少物资;它是持久战,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它是心理战,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疲惫的身体还可以支撑多久。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件衣服”被保护的我们这样说着;“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穿上这件衣服就没有顾虑了”保护我们的他们这样说着;“谢谢你们,日日夜夜,在我们病人身边,照顾我们”仍处在噩梦中的人们说着。我们不知道防护衣下,你们的身体是否被危险包围;我们也不知道在面具下,你们眼中是否噙满泪水。你们说‘光头可是最美丽的发型’你们说‘我们可以穿上小时候的裤子啦,穿越回孩子啦’你们说‘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的’可是你们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下了多大的勇气,外面的一阵阵厮杀,早已让你们伤痕累累,你们在走廊小歇的样子,你们摘下口罩后被勒出的印记,早已刻在我们心上,你们到底有多美,在按下指纹时的毫不犹豫,在转身离开家乡前往前线时的毅然,在为大家弃小家的决定,你们不停地向前走,与死神抢人,与病魔战斗,你们到底多美啊,不,美已经不足以形容你们了,让你们义无反顾的是你们选择成为医护人员理由,是身上强烈的使命感,更是因为所有人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篇3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它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养成行为习惯。兴趣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对于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重要。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方法有一下几种。

1.设疑法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前滚翻,开始让学生先在垫子上翻一翻、滚一滚,然后提问学生我们该怎样才能翻过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练习,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

2.创设情景法

所谓刨设情景就是将教材内容融于一种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在情境之中,通过暗示、角色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活动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练习活动中去。比如,在耐久跑中,如让学生硬跑400米—800米,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有抵触情绪,而创设学生喜爱的“追赶敌军”或“夜行军”的情境,学生会带着积极的情绪,—气呵成,跑完全程。

3.转换角色法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都是百般呵护,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操等形式,形成群体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让他们对该运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一节休育课,首先必须激发出学生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

4.成功教学法

现在的学生自信心很强,表现欲也很强,自己的行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就使得教师应当让每位学生有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让他们更加对此活动感兴趣。例如我在一堂跳高课中,开始故意降低标准、难度,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过杆的机会,而且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我只是表扬他做的出色的地方,学生顿时兴趣高涨,每一次练习结束后不仅去关注他人的动作,而且还在一起相互讨论如何才能跳的高,根本不用你去维持纪律,无疑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

二.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所以在教学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组织教学。分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难题而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分组教学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要求改革和创新分组教学方法。下面就典型的四种分组教学方法加以阐述。

1.据学生的性别不同,按男女分组教学。

(1)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

进入青春期标志着性开始慢慢成熟,此时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时期。在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要分组教学,区别对待,才能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保证每个学生都受益,才能达到终生体育的目的。

(2)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目的性选择性都有了加强,有益注意明显提高。意志的独立性、顽强性、和自我控制力大大加强。但又有轻率、固执蛮干、易冲动的倾向,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在情感方面男女生相互自我表现又相互回避情感,不希望在异性面前出丑,这给彼此双方都带来了心理压力,不敢大胆练习,不利于自尊心的发展。所以分组教学有利于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分析

初中教材,男女生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差别的,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男生注重发展肌肉力量及提高心肺功能,而女生则要从符合女生特点的锻炼入手,注重有节凑的运动,如技巧、舞蹈、健美操。只有分组教学才能区别对待,才能让学生既能吃饱又能吃好。

2.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按水平分组教学。

所谓能力是指运动能力,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跑、跳、投等各种动作技能。现在的孩子,虽说从身高、体重等方面来看,身体素质都比前人优越。但是,奔跑力、爆发力、耐力、臂力等体能却是越来越差。我认为,在体育课中,学生在运动水平、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和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前者感到意犹未尽。后者则感到难以逾越。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的可能性,把学生按运动能力和水平分若干小组,或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承受能力自由组合小组。教学过程中采用“能力分组”教学,开展某一教学内容因人而异,提出学习和练习的不同要求,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的需要不同,按兴趣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的学生都喜爱某一项体育活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是积极的。这样的教学组织安排,学生不仅会全力配合,且易于完成学习领域中的五大目标,也能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尽情运动,自觉学习,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实施分组教学。 教学过程中多班上课相互干扰也时有发生,常出现相互争场地,谁先占着谁先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进度计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教研组统一协调安排交叉进行,充分发挥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功能,从而起到小场地,大安排,小课堂,快节奏的作用。在课的目标中充分考虑场地器材条件,多分组多设教学内容循环教学,弥补场地器材不足的缺憾。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以学生有没有达到学习效果来检验,而不是以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工作来检验。那么,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某种程度上,这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于教师是否营造宽松氛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否成功地引导和组织教学;是否教给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是否使学生达到乐于学、能创新、乐于创新的学习境界。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激发主体意识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改变“我是来教你的”高高在上的观念,减少条条框框,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作为教学组织者、主导者的体育教师,应该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学生。

2.着力优化教学设计,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是教学认识的主体。要发挥其主体作用,就要我们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教学。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突出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在自身及周围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在承受突如其来的刺激时让自己跟其他人在行动上保持协调一致,并在复杂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程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只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如遇到性格特别内向、孤僻、胆小怕事,从不敢与别人打招呼的学生,连走路都是眼睛朝下盯着地面。可以和他建立密切、真挚的感情,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教育。然后,再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再有意识地从一些简易的任务开始进行训练教育,如在做操时可以让他喊口令,出来领操,也可以组织其他同学邀请他一起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吸收他为兴趣小组成员等等,可以使他逐步克服心理上的弱点。这一系列的教育工作,能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明代学者王守仁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4.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强化主体地位

终身体育即一生命个体在其中持续不断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其核心一是人们可以从科学的、持续终身的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保持身心健康;二是无论处于何种年龄均可参与体育活动。前者从时间方面强调了一生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持续性”,后者则强调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性,这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持续不断参与并获得快乐的体育活动。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生存理念,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意识。所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其终身受益,并从中得到快乐,这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篇4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等。

二、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培养学生,强调学习过程而不单单是结果,强调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从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始,让学生了解伽利略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即“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伽利略的这种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的评价),也是物理学研究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又如:在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时,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又到第谷的望远镜,再到开普勒多年的潜心研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究和制定模型”,而哥白尼和托勒密都采用建立“物理模型”的的方法,这又是物理学研究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还有许多物理概念,如“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动势”、“磁感应强度”等和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三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学习,都不是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以往的“一讲到底”或“满堂灌”的方式,由“主角”转为“配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承担起“主持人”的角色,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探究活动,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其实,探究并不是都要走出课堂,教室里仍然可以进行探究学习,有实验活动可以探究学习,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探究学习,探究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非是某种特定的活动形式。如果教师能精心的设计每一份教案,在课堂中能够很好地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好每一堂课的师生共同探究活动,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教给学生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

三、重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这一要求将给物理课程资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也更加凸显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达到。怎样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开发与利用教科书等文本资源。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本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要受某种教科书的束缚,可以参考、利用其它不同特色的教科书。学校应为教研组多购置几种版本的教材,同时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教学补充材料,开设一些课本课程,指导学生选择、利用这些补充资源。

2.积极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资源。首先,要创造性地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做到废物新用。可以对现有仪器和实验,以及过时的仪器和实验进行改造、组合,设计出新的实验。

其次,开发实验室,提高实验室效益。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资源,改变实验室封闭式管理状态,全方位开放实验室。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或者建立实验走廊等各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物理实验,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各种的自主探究活动。

最后,充分利用日常用品做低成本实验。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创意新颖或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实验可以作为学校常规仪器和实验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物理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

四、灵活把握新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篇5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趣味问题,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内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

七、重视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的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八、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篇6

一、正确对待高中数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的问题。 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虽然它经过数百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由于地域原因、学生原因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 对“课时不够”,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又如,过去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全部习题(包括练习和复习题),但新教材却有些习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于是有人认为教材习题太难。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

3.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要学生达到选修课要求加重负担的情况出现。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安排不恰当。在日常听的诸多公开课、示范课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仔细分析,发现在繁荣的课堂后面还隐藏着一些问题:第一,分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有些问题难度不够缺乏探讨价值,白白耗费时间;第二,教师给予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讨论时间不够,就急于中止讨论,草草收场,在学生意犹未尽中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作秀之嫌;第三,一节课,分组合作学习安排过于频繁,学生犹如赶集般的喧闹。其实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都必须搞合作学习,一般情况,出现下列情况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1)出现新知识,需要新能力;(2)意见不一致或难以统一,有必要争论的问题;(3)个人难以独立完成,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3)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2.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桩基建设;建筑裂缝

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正在兴建高层建筑,而且会越来越多,最后在所有的城市普及。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建筑建筑层数不断增加、建筑平立面日益多样化、建筑技术日益高难度化。因此,高层建筑对建筑体系、深基础施工机具、和装修设备施工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高层建筑的特点及其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是高层建筑利用较少的空地,进行高形式和多空间的建筑,因而极大地节省了土地资源。高层建筑技术的兴起无疑缓解了当前世界用地紧张的问题。然而,高层建筑技术的要求一直很严格。高层建筑要求工程质量高、施工时间长、楼层层数多、材料用量大,所以高层建筑的建筑技术性要求比较高。本文主要从科学使用混凝土、桩基建设和防止建筑裂缝三方面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希望能为促进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点依据。

一、高层施工离不开科学地使用混凝土

基础工程施工在劳动消耗和工期造价等方面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占有相对大的比重,因此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对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具有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建筑材料,它是连接砖块和横梁的重要部分。混凝土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楼房质量的好坏。所以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必须有优质的混凝土。高层建筑要求优质的混凝土。而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于混凝材料的配制比例。在施工开始前,我们应该根据建筑不同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配置好强度不同的混凝土,并作级配实验进行测定,根据级配报告的结果再做配合比实验。当砂含水率过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15%~20%,砂率会下降2%~3%;同时水泥量的影响和石子及砂的级配的影响均为5%~20%。由此可见,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它的控制,科学使用混凝土。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使用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很多工程在使用混凝土时虽然对材料选择、配比、振捣控制方面要求严格,但仍会出现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的情况,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恰恰是对混凝土没有足够的保养时间,经过专家的测试和实践表明养保对混凝土的强度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严格的养护制度,防止混凝土强度小的问题的出现。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应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分批检验评定。对合规的混凝土应有相同的相同的期龄、强度等级和基本相同的配比和生产工艺条件。由于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这要求我们不能笼统地评价混凝土的强度,而应该分批来评定,并且还要加强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力度。混凝土的输送是由混凝土泵对已搅拌适宜的混凝土施加压力,通过水平钢管送至垂直的软胶管压入螺旋钻杆的内管,最后到钻头处桩空中。压入的混凝土应将桩孔中的泥浆挤至桩外,以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为确保桩头处混凝土的密度,桩头部位最后应加入适量的干硬性混凝土或碎石。钢筋笼应保证有一定的刚度,且应直立后沉放入桩的混凝土中。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不合理,混凝土的质量差,影响混凝土的粘性,从而影响高层建筑的楼层质量。所以要确保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必须要采用比例合适的混凝土。

二、高层中基础桩建设十分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桩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基础不牢固,高层建筑物的危险就加大。建筑工程的施工不能照搬照抄,应该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差异很大。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在地基土质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的地方,采取桩基础是必要的。由于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素以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方法明确,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现浇桩近年发展较大,机械钻孔、冲毯已发展到直径1 m 左右,人工挖孔直径大、荷载大,但应尤为重视安全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总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

三、高层施工中如何有效避免建筑裂缝

混凝土施工后养护不够会出现裂缝,这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轻微裂缝。裂缝的类型主要有运动、稳定、不稳定、和闭合等。然而为了高层建筑的质量和整体的美观性,我们要尽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因而对建筑物裂缝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物裂缝的产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使用适度强度的水泥,在使用混凝土时可以搀和上外加剂,并且要预计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影响。为了减少水和水泥在高层建设中的用量,也是为了减少泌水、收缩和水热化的可能性,我们应该选择最大粒径砂石。

篇8

一、教师在新课程中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的引路人、促进者。

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主要任务是把教科书上的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师只要把课程学好,把思考题做好提供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记,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要注意听课,认真做好记录,把老师传授的东西尽可能记下来,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把老师解题技巧、方法用在考试上,强调的是积累、记忆。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没兴趣,师生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这说明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已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传播知识的方法多样化,要传授给学生渔而是不是提供鱼。就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教师是学生的创造者和引领者,教师要在学生不同的年齡段设置路标,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过一道道关口,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加强引导,并伸出援助之手,给学生勇气、力量,帮学生度过难关,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信心和方法,让学生去面对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难题。

二、教师应参与教科书的研究和课堂研究,成为直接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要靠教师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等专家把问题研究好了再提供方法给教师解决问题,这好比远水救不了近火。课堂上的问题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成为直接的研究者。

三、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各校要根据本地区、本乡、本土的实际情况制订校本课程,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互相结合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以及各层次间的关系,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实际分层施教,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

1.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一切成为新课程的宗旨。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能辱骂学生,把他们当成子女一样看待,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好是坏,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只要他是你的学生,你就得义不容辞地关心他、爱护他、教育他,让他健康成长。

2.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需要尊重,特别是后进生、学困生,他们常常因各方面表现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歧视,对学习生活失去了信心。教师要多花些时间与他们接触,多鼓励他们做一些有益活动,特别是他们喜欢做的活动,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关心他,爱护他。同学们在帮助他,支持他,从而重新做人,发奋学习,争取进步,有道是真诚所至,金石为开。

3 .要善于反思,勤写课堂后记

教师上完一节课,学生学得如何,反应如何,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有进步。所以每上完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反思,把成功与不足的方面都记下来,并养成一种习惯,日积月累,教书的经验就会丰富起来,所以写课堂后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劲。

篇9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精细活,要把这活干得轻松且有效,把班里学生组成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集体,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以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教育要求,班主任工作应细心加耐心,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循循善诱,以爱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张阳,课上经常随便说话,课下还动不动就动手打同学。几次提醒都不见效,怎么回事呢?我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很快的,我发现他很希望和同学们交往,下课时不是在同学背后推一把吓人家一跳,就是猛拍别人一下就跑远了,然后装出怪相逗引同学追他,害得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不受欢迎,连续几天招惹同学,孩子们纷纷状告张阳打人。

鉴于前几次对他对教师批评的反映,我决定淡化他与同学的矛盾,一方面指导他用更好的方式与同学交往,另一方面鼓励他为班级做好事,树立他的威信。当他下犯错误时,我并没有粗暴地批语他,而是和他进行个别谈心,帮他分析问题告诉他怎样会更好。张阳是个爱洁净的孩子,作业整洁还爱劳动。于是,他成为老师的卫生助手。他打扫卫生可认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并以此来表扬激励他。并及时把他的进步反馈给家长,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张阳渐渐地合群了,脸上洋溢着快乐的涟漪。

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百殆。”教师只有较全面的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把班主任工作开展好。不断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犯错误的心理,用爱相伴循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篇10

《城南旧事》让我们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使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这本书也给了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初中品鉴心得体会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初中品鉴心得体会1《城南旧事》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但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伤离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城南旧事初中品鉴心得体会2“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城南旧事》这本书和我的童年。

《城南旧事》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英子(林海音)以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用小孩子纯稚的眼光来看世间的悲欢离合。文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件小事都记录了小英子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快乐、忧伤、感动。让我感觉到英子的童年非常的五彩缤纷。

《城南旧事》每个章节都写得很生动活泼,我都很喜欢。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讲述“惠安馆”的那个章节。讲的大概是这样:英子从大人的口中得知惠安馆里有个疯子,每次从那里路过,大人都不给英子看疯子,可是英子的好奇心让她和这个疯子成了好朋友,后来疯子告诉英子她有一个孩子,英子知道后尽力帮她寻找她的孩子。最后令英子大吃一惊的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竟是那疯子的孩子。这个故事除了佩服英子的勇敢,更让我感动的是英子有一颗善良的心。

从“骆驼队”到“花儿谢了,我也长大了”读了英子那一件件有趣的童年故事,也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记得有一次,爷爷带我去田里摸田螺。我不知道田螺什么样,就问爷爷那个大锅虫是什么,看起来好恶心哟,爷爷告诉我这就是田螺。爷爷手把手教我摸田螺,虽然有点怕,可还是觉得很有趣。除了这件事好像没什么记忆深刻的事了。现在的我整天不是作业就是电脑游戏——,动画片。很少像英子一样细心观察和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很羡慕英子的童年,也希望自己的童年能像英子的童年一样五彩滨纷。从现在起,我也不能整天守着电脑电视,我要去寻找我的童年——捉泥鳅、追蝴蝶、爬山、观海、做好事……等我长大后,也要像林海英一样写自己童年的趣事。

城南旧事初中品鉴心得体会3《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一部令人感慨的书,以前总是不大爱读,但今天读起来,是我真正感到了里边的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的感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的孩子到游艺圆里看露天电影,听戏、玩耍……这一切,都是作家林海音在《城南旧事》描绘的景象。读着读着我渐渐的走进了书里:一个小女孩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日本飘扬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好奇,惠安馆面前的“疯”女人,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草丛中的小偷儿,敢于冲破旧家庭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的孩子来做妈妈的宋妈,严厉的爸爸,他们都曾和英子朝夕相伴过,但最后都一一离去。

书中还写了自己儿时可爱的童真看法,描写自己的生活。父亲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间长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亲28岁做了寡妇,她为母亲痛心,母亲是爱她的,没有回天津,不想让孩子们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妈妈对我的爱与呵护。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

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么的纯真、无邪。使我感动,他会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种难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初中品鉴心得体会4童年是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增长一岁,花瓣就掉落一片,花瓣掉光了,我们的童年也就过完了。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在上个世纪的老北京,不时响起小贩叫卖声的胡同、种着夹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着热气的暖炉、厚厚的能直立起来的小棉裤、西厢房的小油鸡、佛照楼的八珍梅、城南游艺园、大鼓书场……书中的小主人英子被这些充满温情的事物包围着,又被慈祥而严厉的爸爸、操持着家务的妈妈、善良的宋妈等人宠爱着,再加上几乎每年都会新加一个的弟弟或妹妹……这样一大家子的生活故事仿佛一场韵味十足的大戏。

英子的童年趣事都体现在了《惠安馆》里。英子敢去闯一闯:她的妈妈和宋妈都不让英子去惠安馆旁玩,甚至每当走到惠安馆门口时都会加快脚步:因为那儿有一个“疯子”可英子还是经常背着她们去那儿了,并慢慢地于“疯子”秀贞成了朋友,明白了她并不是真疯,而是因为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而“疯”。英子发现与自己同龄的好伙伴妞儿竟然是小桂子时,我也不禁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到高兴:大吃一惊是因为英子每天与妞儿玩,也就是与小桂子成为了好朋友;高兴是因为她们母女两团聚了。

小英子也乐于助人,会帮助有困难,被冤枉的人,还勇敢、善良……这些优点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城南旧事初中品鉴心得体会5我曾读过一本描写林海音在北京生活的书,它就是《城南旧事》。

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故事,虽然它只是后记,但仍让我受益匪浅。讲述了在冬天时,骆驼队都过来了。爸爸会跟他们谈价钱,骆驼背上都驮着两麻袋煤。人在卸煤而骆驼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吃草料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连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说过,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就该慢慢的。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夏天又来了,骆驼队又都不见了,“我”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我现在的童年。确实,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美好的!在童年,只有游戏,没有争夺;在童年,只有欢乐,没有悲伤;在童年,只有欢聚,没有离别!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珍惜童年!童年短暂,若要等到长大了才醒悟,那就迟了。所以,从现在起,就应该把握时间,好好读书。千万不能变成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